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无题》(李商隐)教学设计32

合集下载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重点难点1.重点:爱情诗的千古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难点:李商隐无题诗的“寄托”。

二、背景材料1.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

9岁亡父,幼年随堂叔学经书文章,18岁入天平节度使令狐楚幕府,颇受器重。

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王茂元之女。

因其恩师令狐楚属牛党,而岳父则接近李党。

李商隐从此卷入晚唐政坛风云变幻的党争旋涡,致使他仕途多蒙坎坷。

初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县尉等职。

唐宣宗即位后,令狐楚为宰相,李商隐只能随人作幕僚,漂泊于广西桂林、江苏、徐州、四川、梓州等地,心情抑郁,顶礼佛教。

数年后返回长安,任盐铁推官,两年后罢职回郑州闲居,不久病逝,终年45岁。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题材广泛。

感时、咏史、抒怀、咏物、言情之作均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借助环境描写、景物烘托、象征暗示,将生活中的真情实事转化为一组组扑朔迷离、异彩纷呈的情境和矇眬缥缈、神奇空灵的意象,使读者体会到雾里看花的特殊魅力。

尤其是他创作的大量无题诗,往往令人难以尽解而仍极其爱读,具有异常的魅力。

情调的哀婉,辞采的绮丽,格律的精工,音韵的和谐,都是使他的作品名章锦句迭出,脍炙人口的重要因素。

2.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一部分诗以“无题”命篇,后世称其为无题诗。

李商隐的无题诗和前人的无题诗的不同在于:他不是无意给诗歌命题,而是有意不加题目,这些无题诗或描写男女爱情、或表面写爱情而另有寄托,写得曲折隐晦,历来的研究者对这些无题诗看法不一。

由于年代久远,缺乏资料,而且这类无题诗诗意矇眬,所以很难确证它的所指.一般都把它看作是写男女恋情之作。

这首诗《无题》写于何时已难于考证,写作背景也不得而知。

今天,我们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阅读。

三、作品串讲无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3]。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教案、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5.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诗歌表达了哪些情感?
-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各小组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无题》为题的诗歌,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能够准确把握课文中的意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2.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8.评价反馈,关注成长: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的诗作,如《锦瑟》、《夜雨寄北》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比喻,描绘无私奉献的精神。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

无题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无题》教学设计《无题》教学设计李商隐沾益县花山中学郭荣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2、作家、作品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

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

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

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

)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

百花残,春末百花凋零。

师:有理有据。

好。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生5:朋友。

生6:女朋友。

(其他学生笑)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师: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无题-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这位唐代闻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2. 理解《无题》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3. 进修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观看一段介绍李商隐的视频,了解他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然后指挥学生们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 李商隐的诗歌以什么著称?3. 《无题》这首诗是李商隐的哪一首代表作?二、诗歌赏析1. 请同砚们朗读《无题》这首诗,感受其中的音韵和节奏。

2. 分组讨论《无题》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3. 请同砚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三、诗歌解读1. 请同砚们思考,李商隐在《无题》中通过怎样的意象和语言表达了诗人心里的矛盾和挣扎?2. 《无题》这首诗的名字为什么是“无题”?这是否与诗中的主题相关?3. 请同砚们总结出诗中的主题和意境,以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四、写作练习1. 请同砚们就《无题》中的某一句或某一段进行写作,展开想象,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情感。

2. 学生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诗歌、散文或小说,表达对《无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室分享1. 学生们可以在教室上分享他们的写作效果,互相交流和进修。

2. 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就《无题》这首诗进行朗诵或解读,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对《无题》的个人解读和感悟,写下一篇读后感;2. 阅读李商隐其他的诗歌作品,选择一首进行赏析和写作。

通过以上导学步骤,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商隐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提升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无题》

辗转不能成眠, 以至于鬓发变
借身体上冷 的感觉反映
抓住妙词
白,容颜憔悴。 心理上的寂
寞之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充分的体现了诗人对情人的 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抓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住 借助神话故事进一步表
妙 词
达互相关切之情。意思 是对方居住不远,希望


点明时节:春季

情景交融:用春光将
尽,进一步渲染了离
别的悲凉气氛。
情思
相思之泪
寻 象 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修辞手法:象征 双关 对偶 比喻
境 表现了忠贞不二的
执着和无私奉献、
勇于献身的崇高精
神。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怎样的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 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梦里为伤 远别离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 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残烛半照金翡翠 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 帐,软软轻轻。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 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 重岭!
谢谢观看
无题
唐.李商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1 情境导入

2 初读感知
3 新知探究
4 拓展延伸
情境导入
作 李商隐,字 义山,号 玉溪(谿)生,出生于河 者 南郑州,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 介 “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 李白 、李贺 合 绍 称“三李”,与温庭筠 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 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无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并尽量能在课堂上背诵。

2.理解诗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步骤:1、导入:爱情,是永不退色的话题,在人们心里,爱情都是美丽的,神圣的。

相信大家都读过有关描写爱情的文章吧。

大家知道李商隐吧,他的爱情诗可是很著名的哦,大家对他的爱情诗有兴趣吗?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怎样描写爱情的。

2、作者介绍: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怀州河内人,唐文宗开元二年进士,授密书省校书郎,补弘农尉。

当时牛李党争激烈,由于李商隐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后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为妻,被牛党视为背恩,长期受到压抑。

在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不得不离开京城,先后在桂管观察使郑亚幕下以及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下为僚属。

晚年辟为盐铁推官,四十六岁时客死荥阳,潦倒终身,故而诗歌常常充满着一种感伤情调。

3.分析诗.版书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诗的内涵,通过对一些意象的揣摩来理解它的内涵。

确定诗的主题,对主题多样性的探讨。

(2)教学的层次感。

(3)探讨更深层次的,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4)诗的艺术特色。

(1).先让个别同学来朗诵。

尽量课堂上能会背诵。

(2).问他们大概诗说的是什么。

把括号里的东西放在后面讲。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3).先引导学生来分析这首诗。

来,大家先来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意象?东风,百花,春蚕,蜡炬,晓镜,云鬓,月光,蓬山,青鸟。

它们是些怎样的意象,诗人是怎样描写的呢?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春蚕到死它的丝才到尽头,蜡炬燃成灰烬,泪水方才流干,镜子里的人是愁容满面,鬓发脱落,月光是寒冷的,和“我”一样的孤寂。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无题》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现代诗歌《无题》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适用对象:中学高年级学生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回想起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经验和了解。

- 提问学生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以及如何欣赏诗歌。

2. 分析《无题》(15分钟)- 分发《无题》的副本,并要求学生静读诗歌。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然后提取他们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他们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

- 每个小组应该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 教师讲解(10分钟)- 教师向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理解,确保学生对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 解释诗人可能想要传达的信息。

5. 创作活动(20分钟)-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首类似于《无题》的现代诗。

- 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的情感或者描写一种特定的主题。

-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现代诗歌的手法和技巧,如自由诗或断行。

6. 诗歌分享(15分钟)- 邀请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

- 鼓励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给予评论和欣赏。

7. 总结和评估(10分钟)- 提问学生对今天的教学活动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拓展活动:- 邀请一位诗人来讲解现代诗歌,并带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创作活动。

- 组织一个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 探索其他现代诗歌作品,让学生学习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并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通过分析和创作《无题》,学生将能够深入探索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并通过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背景与目标李商隐的《无题》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妙的语言艺术,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无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掌握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作业内容与要求1. 诗歌文本解读:学生需独立完成对《无题》全文的逐句解读,包括但不限于字词含义、典故出处、修辞手法等。

要求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理解,形成对诗歌内容的初步认识。

2. 情感分析:学生需深入探讨《无题》中所蕴含的情感,如爱情、怀旧、无奈等,并分析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的。

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合理的情感推断。

3. 艺术特色鉴赏:学生需分析《无题》的艺术特色,包括意象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结构的安排等。

要求学生能够从美学角度出发,评判诗歌的艺术成就。

4. 创作模仿:学生需模仿《无题》的风格,创作一首新的诗歌。

要求学生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个人的文学创造力。

三、作业实施步骤1. 预习准备:教师提供《无题》的文本及相关背景资料,学生自行预习,为教室讨论做准备。

2. 教室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无题》的文本解读和情感分析,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形成多元化的教室讨论氛围。

3. 分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艺术特色鉴赏的讨论,每组需提交一份鉴赏报告,并在教室上进行分享。

4. 创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创作模仿,完成后提交作品,并进行班级内的交流与评判。

四、作业评判标准1. 文本解读:准确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正确诠释字词含义和典故,占作业总分的30%。

2. 情感分析:深入分析诗歌情感,能够合理推断诗人情感,占作业总分的30%。

3. 艺术特色鉴赏:准确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能够从美学角度进行评判,占作业总分的20%。

4. 创作模仿:模仿作品风格鲜明,情感表达真挚,语言运用得当,占作业总分的20%。

五、作业提交与反馈学生需在规守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提供详细的反馈意见。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李商隐《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教学设计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华侨中学陈少鑫教学目标: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诗词作品。

2、结合注释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4、在赏析中探讨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设计: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诗歌艺术无不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炼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这首七言律诗,探讨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方法。

二、简介作者作品: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仕途坎坷。

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叹。

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都有很美的意境。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无题”诗,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爱情题材的,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三、声情朗诵: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齐读、自由朗读、男女赛读、齐读)。

3、教师评点,全班齐读。

思考:该诗的题材和所表达的感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

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

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高中语文_《无题》(昨夜星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无题》(昨夜星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无题》(昨夜星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诗意,体会诗人蕴涵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读出情感,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在诵读中体会诗人蕴涵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晚唐的落日余晖中,有一位踏步而来的歌者,带着他那低沉而感伤的嗓音,不经意的一挥手,便撒下一路唐诗的花朵。

他就是“小李杜”中的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无题》。

二、初读诗歌1、结合课下注释,小声读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同坐讨论一下,解决不了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2、根据你的理解,为诗歌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为什么拟这样一个题目。

师生共同解决遇难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拟标题,师:我拟的题目是《遇见》。

电视节目《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就是“遇见”,电影《向左走,向右走》的主题曲也叫《遇见》。

董卿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

”张爱玲在一篇小文章《爱》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三、品读诗歌。

有人说,遇见是美好的,有人说遇见时伤感的,还有人说遇见时百感交集的,那么诗歌中的遇见是怎样的?生:美好,喜悦,甜美……1、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未直接叙写却暗示出昨夜的情事。

“画楼”“桂堂”点明地点,暗示花前月下的美好情事。

⑵“昨夜”出现了两次,体会一下暗含着什么感慨?提示是在回忆往事,暗含着诗人对美好易逝、盛筵难再的感慨。

⑶昨夜一定有很多景物,能不能换一下“星辰”和“风”?例如“昨夜明月(钩月)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花”?①“星辰”“风”与韵脚谐和,音节和谐,流转自然,富于唱叹的情致。

②星辰,迷离,明月过于亮眼,钩月容易伤感。

风,柔和,又暗示美好易逝。

花,美好,也暗示美好易逝,易逝的速度慢,虽然首句可押可不押,但押韵读起来自然上口。

(4)诗人单单提到“星辰,风,画楼,桂堂”除了考虑到意象的特有意义,和音节的和谐,暗示遇见的美好之外,还有什么原因?从人的生活经验和经历看,人们对那些过往会深刻的记住给自己留下特别印象或者引起美好情感的事物。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李商隐《无题》二首教学设计欣赏李商隐无题诗含蓄朦胧的主题,意象朦胧的艺术风格。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学目标、教法说明了解李商隐的身世经历,知人论世,知人论诗,产生心灵解读。

在教学目标确立的基础上,突出重、难点,即解读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感悟李商隐“隐晦曲折,朦胧含蓄”的诗风。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探究互动法。

为锻炼学生的师范技能,选取一名同学辅助教师教学。

二.教学过程说明(一)激趣导入教师声情并茂简要介绍李商隐的诗歌成就,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在PPT的辅助下,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家世背景,仕途经历,爱情悲剧,使学生对李商隐其人有一个大致轮廓。

(二)无题二首赏析过程1.读诗文。

PPT显示《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

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情感基调是怎样的?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教师点评,师生和乐齐读。

这一环节主要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诵读中让诗文凭着自己的语言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诗意。

2.赏文意。

为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李商隐诗歌寄情深婉的`艺术风格,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担任教师的角色,辅助教师教学,为大家疏通诗意。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

尽管学生在讲台上只讲解了几分钟,但课前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比如搜集资料、做教案、做幻灯片、备课等。

这首诗涉及到两个历史典故,即“巫山神女”和“清溪小姑”,怎么将这两个历史典故简明、清晰又生动地介绍给同学们,并自然融入到诗意的疏通中,需要学生课前做好编辑工作,并形成一段短小精悍有文采的教案。

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备课、讲课等师范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在台前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一个学期下来,一班的每名同学都会轮到五次左右这样的机会,这为他们将来参加见习、实习或找工作参加面试、试讲都会有所助益。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 教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 教案.doc

《无题》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能用诗的语言译读全诗。

3、能理解诗中的美句。

4、能理解诗中的难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朗读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学生读)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

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教师介绍)创作背景: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学生读)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教师介绍)批注:朦胧婉曲、深情无限(二)一读解其意: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出感情学生齐读,点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体会学生个别朗读,点评2、要求:用现代语言说说诗的各句的含义,句式要整齐,最好押韵。

3、学生对照注释思考,两两互译。

4、全班交流,点评。

5、归纳:别离之景-别后思念-别后期待(三)二读赏其美:1、问:诗中哪句写得美呢?请思考,并且用笔写下你的感受。

学生体会,批注,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评析颔联颔联品析: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

“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至情。

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进修和分析李商隐的诗歌《无题》,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适用对象:本作业设计适用于高中语文课程的学生,也可作为文学爱好者自学的参考资料。

三、作业内容:1. 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无题》,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诗歌的意义,写出对诗歌的感悟和解读。

4. 仿写李商隐的《无题》,表达自己对生活、情感或自然的感悟,体会诗歌创作的乐趣。

5. 结合背景知识,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深入了解诗人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四、作业要求:1. 作业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字数不少于800字。

2. 阅读李商隐的《无题》至少三遍,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写出分析文章不少于500字。

4.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诠释诗歌的意义,写出对诗歌的感悟和解读,不少于300字。

5. 仿写李商隐的《无题》,写出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宁创作背景,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李商隐传记。

五、评分标准:1. 对《无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0%)2. 对诗歌的感悟和解读能力(20%)3. 仿写诗歌的创作能力(20%)4. 李商隐传记的撰写能力(20%)5. 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10%)六、作业参考资料:1. 《李商隐诗全集》2. 《中国古代文学史》3. 网络资料:李商隐的生平宁作品介绍七、作业提交时间:作业需在规守时间内完成,并按要求提交给任课老师,迟交作业将扣除一定分数。

八、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次作业,取得优异的成绩。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无题-李商隐》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婉约,以爱情、离别等为主题,作品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

其中《无题》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无题的探讨,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情感、宿命等深刻的思考。

二、作业目标通过本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商隐的《无题》,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表达能力。

三、作业内容1. 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2.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无题》的理解和感受,探讨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3.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仿照李商隐的风格和写作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无题诗。

四、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内完成。

2. 作业形式:书面作业,包括阅读李商隐的《无题》,撰写读后感和创作一首无题诗。

3. 作业评分标准:内容完整、理解深刻、表达清晰、情感真挚。

五、评价与反馈1. 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注重引导学生在表达中准确把握李商隐《无题》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评指导,指出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中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展现个性。

3. 教师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学生在文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六、延伸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学生的作品。

2. 鼓励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商隐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李商隐这位中国古代诗人,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诵读古代诗词时,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并结合学生学习现状,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1) 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过程和方法: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1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 、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4.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无题》精品教学课件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 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 殷勤为探看。
情谊恳切深厚。
好在此去蓬莱仙山的路程并不太远,更何况有殷勤的青 鸟为我们互通音讯。
精读细研
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用传说中的仙山之 一——蓬莱山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 打探她的下落。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 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只是这个这个 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 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还将继续下 去。
小 结 与 思 考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 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课后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2.发展型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
总结点评 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棒。 在以后的学习中,请相信你们是存在着巨 大的潜力的,发挥想象力让我们的生活更 精彩吧。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全诗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以深挚的感情,含 蓄委婉地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 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 神,表现出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写作特色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 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 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人,表现恋人双方 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 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说课稿胡元平尊敬的各位领导以及各位评委:大家好!现在我就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请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评委能够给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诗歌文本说明: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化源远流长。

从《诗经》开始,诗歌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在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一直奔腾不息。

在诗歌的教学中,我们期望以诗歌的诵读、品析、鉴赏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诗歌的真正内涵,从而走进诗歌的心灵,并能有效的拓展迁移,轻松应对语文考试题中诗歌默写与鉴赏。

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首,是一首抒写离别相思的爱情诗,并且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两个有情人难以经受的离恨、终生不渝的爱情及重见遥遥无期的哀伤。

这首诗是李商隐“无题”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意境朦胧,感情深沉,凄婉而迷离,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说明:1、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了解作者李商隐简单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深刻含义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以及这首诗歌的主旨思想。

3、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4、学习并体会“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诗歌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说明: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我按照“读出韵、品出情、迁出悟”的步骤方法来进行设计,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归纳总结点评为辅。

(一)作者介绍——晓背景、明风格。

说明:是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的心路历程。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古人为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才能体会出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寄托的人生心志。

诗歌不仅仅是几行文字的串联,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反映着独特的诗歌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

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

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

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

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

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具体讲解:
学生自由朗读。

读完课文后,独立思考理解。

试用诗歌鉴赏方法。

4、检查初步感知和独立思考效果
准备课堂练习本,思考问题:
(1)“无题”有几种情况,你以为何种在鉴赏中更重要?
(2)从“丝”的注释看,该句用了什么修辞?
(3)三、四句一起表达了什么情感?
(4)解释“晓”的意义,注意“鬓”的音、义。

(5)“蓬山”是目的地,还是出发点?(注意句式倒装)
(6)“殷勤”意义(古今异义)
5、学生讨论、核对,检查自读习惯,反思学习方法。

6、选生讲,教师补充。

(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无题:《诗经》、乐府诗很多;说无题,真正的“题”是什么?文章写的角度,前四句是……,5、6句是……,用了什么手法?与杜甫的什么句子最相似?)
7、请大家分组讨论:
(1) 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

(2) 如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过这首诗后,你对诗中的爱情是怎样看的?也可以谈谈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

请每组的学生代表到讲台前发言。

8、赏析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点出分手时的季节,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
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

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双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眷恋之深,但却又表明相会无期。

可是,虽然相会无期,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

所以,这两句,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

《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

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
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两句就转到对方身上,想象着对方别后的可怜生活。

当她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也许觉得镜中人的秀发已经不同于往常,容颜憔悴了。

分别后她独自一人,夜深难眠的时候,月色之下,吟诗坏人,该会感觉天上洒下的月光是多么的凄清和寒冷。

与杜甫名句“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相似,去替对方设想。

是对写法。

“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

末两句表明诗人并未放弃。

尽管蓬莱仙山,凡人进不去,但毕竟不遥远,我可以请求青鸟使者替我传递消息。

虽然青鸟使者是幻象,但可以猜想:她并不遥远,只是强大的政治阻力拦在中间。

不屈的意志,爱情的哀歌!
9、欣赏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感受意境。

背诵全诗并要求会默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