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考察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高考物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仪器与设备类实验1. 来回摆动实验:通过测量摆动次数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得出电流强度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借助鞍形磁铁和直流电流,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平抛实验:通过测量平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度,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压和电流值,得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 能量守恒实验:通过物体在匀加速度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动能、势能、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二、光学类实验1.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透镜的像的关系。
2. 物体在凹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凹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凹透镜的像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像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实验:借助折射板或者折射器,观察光通过折射板或折射器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斑点实验(杨氏实验):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一条单缝形成的干涉条纹,研究衍射和干涉的原理。
6. 玻璃棒全反射实验:借助玻璃棒和光源,观察光通过玻璃棒时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
三、电学类实验1. 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通过实际测量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电阻值,验证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公式。
2017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2017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2017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一、磁场磁极和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小磁针在该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磁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电流和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磁场产生的。
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磁极或电流在自己的周围空间产生磁场,而磁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二、磁现象的电本质1.罗兰实验正电荷随绝缘橡胶圆盘高速旋转,发现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运动的电荷产生了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发生偏转。
2.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国学者安培提出,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安培是最早揭示磁现象的电本质的。
一根未被磁化的铁棒,各分子电流的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铁棒被磁化后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对外显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注意,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敲击会失去磁性。
3.磁现象的电本质运动的电荷(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运动电荷(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所有的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通过磁场而发生相互作用。
三、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意一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亦即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四、磁感线1.磁感线的概念:在磁场中画出一系列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磁场方向一致。
2.磁感线的特点:(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到S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由S极到N极。
(2)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3)磁感线不相交。
(4)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1)条形磁铁。
(2)通电直导线。
①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环绕的方向;②其磁感线是内密外疏的同心圆。
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得高分的方法总结与2017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总结汇编.doc
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得高分的方法总结与2017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总结汇编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得高分的方法总结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应是物理学科各类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高考物理试题中注重物理实验的考查,体现了试题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
考试说明对实验能力的考核提出了下列几方面的要求:(1)独立完成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实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考试说明的“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
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要在明确目的、理解原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对整个实验步骤要很熟练,并且要真正理解实验的每一步,而不是单纯的模仿;另外,还要求学生能有创见地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在控制实验条件促成达到实验目的方面积极进行独立思考,比如改变了哪些实验条件,又会有怎样的实验结果,类似这样的思考,可以让高三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更深刻的体会每个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做到独立思考这一步,高三生将会很轻松的应对考试中出题老师对实验条件的变换。
(2)会运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要学会掌握做某个或某几个所列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经自己消化吸收后能举一反三,能够用以完成其他类似的实验,或设计某些实验。
比如用比较法测电阻的实验内容,也不属于前述所列实验范围。
但所涉及的一些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都在考试说明要求的实验范围之内。
(3)正确使用在所列实验中用过的仪器考试说明中写明的、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要会正确使用仪器,就需要列它的性能、功用、规格、使用规则、读取数据的方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地对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理解,另外对于一些误差的产生,也要加以重视,很多时候,实验类题型出题会涉及到误差。
要会从实验要求出发选择符合需要的仪器或量程。
2017高考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知识点
2017高考物理实验打点计时器知识点推荐文章高考支招:物理该如何审题答题+复习技巧训练热度: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技巧训练及审题攻略热度:高考物理:注意构建物理模型及解题举例热度: 2017高考物理带电粒子的运动解题技巧热度:北京四中老师指导高考物理复习:如何提高物理成绩热度: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高考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考物理打点计时器知识点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及其某时刻的速度;学会用图像法、列表法处理实验数据。
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的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二、实验原理⑴电磁打点计时器① 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⑵电火花计时器① 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③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三、实验器材小车,细绳,钩码,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米尺。
四、实验步骤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
2017年高考物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 电学实验
专题13 电学实验【考向解读】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的运用学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跟教材内容多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命题热点突破一】电阻的测量1.本类试题包括不同类型的测电阻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本节总结的八种方法.2.包括实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大电阻、小电阻、电压表电阻、电流表电阻.例1、(2016·全国Ⅱ,23,9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甲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00 μAB .250 μAC .500 μAD .1 mA(2)如图所示.(3)根据原理可知U 2=2 V ,U 1=U max -U 2=0.5 V ,R 0=630.0 Ω,I =U 1R 0,R V =U 2I=2 520 Ω. (4)当电压表满偏时,满偏电流I max =U max R V = 2.5 V 2 520 Ω≈1 mA,D 正确. 【答案】 (1)R 1 (2)连线见解析图 (3)2 520 (4)D【变式探究】(2015·重庆)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R x ,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R x 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①若使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R x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a端应连接到电路的______点(选填“b”或“c”).②测得电阻丝的U-I如图乙所示,则R x为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 V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R x随风速v(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R x会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10 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R W的滑片向______端调节(选填“M”或“N”).④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 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V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______点和______点(在“a”“b”“c”“d”中选填).④b d【变式探究】(2015·新课标全国)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为3 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 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 A),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 v′与内阻的真实值R v比较:R v′________R v(填“>”“=”或“<”)主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3)断开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的总电阻也增大,此时R0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R′V>R V.【答案】(1)(2)见解析(3)> 见解析【举一反三】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1)已知金属丝的电阻约为10 Ω,用伏安法测量其电阻,提供的器材有:A.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B.量程为3 A,内阻约为0.1 Ω的电流表C.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D.量程为15 V,内阻约为30 kΩ的电压表E.阻值是0-5 Ω,额定电流是2 A的滑动变阻器F.电动势为6 V,电阻约为0.1 Ω的电池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的偏转均超出其量程的一半,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用序号表示)(2)在下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画出测电阻丝电阻的电路图.(3)实验中已测得金属丝直径d=0.300 mm,长度l=25.0 cm,如图所示,选择正确的量程后,根据图中两电表示数可以求出该金属丝的电阻率ρ=________.【思路点拨】(1)根据估算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选择电流表.根据电源的电动势选择电压表.(2)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接法,作出实验电路图.变阻器的总电阻小于待测电阻时,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将待测电阻的大约值与两电表的内阻比较,确定电流表的接法.③由图读出两电表的读数,由欧姆定律求出金属丝的电阻,再由电阻定律求解电阻率.本题要掌握器材选取的原则:精确、安全,方便,知道如何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明确实验的测量原理.【解析】(1)据题电源的电动势为6 V,则电压表应选择C:量程为3 V,内阻约为3 kΩ的电压表;通过金属丝的最大电流约为I max=ER x=310A=300 mA,根据实验要求电流表应选择A:量程为300 mA,内阻约为0.5 Ω的电流表.(2)由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小于金属丝的电阻,所以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因为R V R x =300,R x R A=20,得R V R x >R x R A所以为减小测量误差,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测电阻丝电阻的电路图如答案图所示.【答案】 (1)A C (2)电路图如图所示(3)2.83×10-6Ω·m【命题热点突破二】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1.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理论依据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不同表达式. 2.由于实验要描点连线,而后用图线求出电源电动势及内电阻,因此需要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线性化,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函数及自变量来实现.例2、[2016·四川理综,8(Ⅱ),11分]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 V ,内阻约2 Ω),保护电阻R 1(阻值10 Ω)和R 2(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 ,电流表A ,电压表V ,开关S ,导线若干.实验主要步骤:①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②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③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④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轴上的截距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_______;电流表最好选用________.A.电压表(0~3 V,内阻约15 kΩ)B.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C.电流表(0~200 mA,内阻约2 Ω)D.电流表(0~30 mA,内阻约2 Ω)(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_______.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3)选用k、a、R1和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_______,r=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解析】(1)在此电路测量中,其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即需要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电源内阻,电压表应选A.当滑动变阻器R=0时,I max=Er+R1+R2+R A≈160 mA,电流表应选C.(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电压变大,说明电阻变大,则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另一根接在金属杆任意一个接线柱,C正确.(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2+r),则U=E-I(R2+r).U—I图线纵轴截距为电动势,故E=ka,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内阻与R2之和,所以r=k-R2.【答案】(1)A C (2)C (3)ka k-R2【变式探究】(2015·安徽)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一个满偏电流为100 μA,内阻为2 500 Ω的表头,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箱(0—999.9 Ω)和若干导线.(1)由于表头量程偏小,该同学首先需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50 mA的电流表,则应将表头与电阻箱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并将该电阻箱阻值调为________ Ω.(2)接着该同学用改装的电流表对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电阻R测相应的电流I,且作相关计算后一并记录如下表.①根据表中数据,图2中已描绘出四个点,请将第5、6两组数据也描绘在图2中,并画IR—I图线②根据图线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是________V,内阻r是________ Ω.【答案】(1)并联 5.0 (2)①倾斜直线(略) ②1.53 2.0【变式探究】某同学利用DIS,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等实验器材测量电池a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时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记录外电路的总电阻阻值R,用电压传感器测得端电压U,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如图2所示的1/U-1/R关系图线a,重复上述实验方法测量电池b的电动势和内阻,得到图2中的图线b.(1)由图线a可知电池a的电动势E a=________ V,内阻r0=________ Ω.(2)若用同一个电阻R先后与电池a及电池b连接,则两电池的输出功率P a________P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电池的效率ηa________η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见解析【举一反三】某同学要测量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像;(2)由图像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阻r=________ 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思路点拨】(1)本题由安阻法测量电动势和内电阻;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出有关电流和电阻的关系式;由数学知识可知哪种图像更科学;由公式及表中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可画出正确的图像;(2)由图像交点及斜率的意义可得出有关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则可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本题要注意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出正确的表达式,再结合图像即可得出正确结论;(2)由公式及数学知识,可得图像中的k =E =28.0-10.05.0-2.0=6.0 V(5.8~6.2都给分)b =r =2.0 Ω【答案】 (1)坐标选取R 与1/I (见解析图) (2)6.0(5.8~6.2) 2.0(1.8~2.2)【方法技巧】滑动变阻器两种接入电路方法的选择滑动变阻器以何种方式接入电路,应遵循安全性、精确性、方便性、节能性原则综合考虑,灵活选取. 1.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如图所示2.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1)题目中要求被测电阻两端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必须选择分压式接法.(2)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电压表(或电流表)额定值或用电器的额定值时,只能采用分压接法.(3)当被测电阻的阻值R x ≫R ,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果被测电阻比较大,均匀调节滑动变阻器会使得输出电压比较均匀,方便调节,只是耗电多一些. (4)当被测电阻的阻值R x ≪R 时,随着滑片从左向右调节输出电压基本不变,直到接近最右端时输出电压才会有明显变化,因此不方便调节,不适合采用分压式接法. 二、电压表、电流表的选择1.实验一般要求测量结果尽可能精确.2.电压表、电流表均能在表盘中央13区域内读数.3.可以通过调节电压表测多组数据并通过描点连线并作图的方法处理数据.4.电压表给出其内阻(如:“内阻等于”“内阻为”),可以当成电流表,电流表给出内阻可当成电压表,经过转换后使得量程比较合适,能够在中央13区域读数.【高考真题】1.(2016·全国Ⅱ,23,9分)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 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5 k 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甲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 1”或“R 2”). (2)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00 μAB .250 μAC .500 μAD .1 mA(2)如图所示.(3)根据原理可知U 2=2 V ,U 1=U max -U 2=0.5 V ,R 0=630.0 Ω,I =U 1R 0,R V =U 2I=2 520 Ω. (4)当电压表满偏时,满偏电流I max =U max R V = 2.5 V 2 520 Ω≈1 mA,D 正确. 【答案】 (1)R 1 (2)连线见解析图 (3)2 520 (4)D2.(2016·浙江理综,22,10分)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 V ,内阻约为3 k 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 、内组约为0.1 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甲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乙中的R 1,其阻值约为5 Ω.(1)测R 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填“a ”或“b ”)、导线②连接________(填“c ”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表,用作图法求得R 1的阻值为________Ω.(3)已知图乙中R 2与R 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 2的边长是R 1的110,若测R 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 .①连接a ,②连接c B .①连接a ,②连接d C .①连接b ,②连接c D .①连接b ,②连接d(3)根据电阻定律R =ρlS,可以计算出题图中两个电阻R 1和R 2的阻值相等,因此测量R 2的电阻时,电路接法与测量R 1相同即可,B 正确.【答案】 (1)a d (2)图见解析;4.5~4.7 (3)B3.(2016·江苏物理,10,8分)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 随温度t 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 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1)有以下两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A.量程0~100 mA,内阻约2 ΩB.量程0~0.6 A,内阻可忽略(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 Ω调节至10.0 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象.由图线求得R 随t 的变化关系为R =________ Ω.(3)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电阻R 与温度t 的关系为R =8.8+12-8.880t (Ω)=0.04t +8.8(Ω).【答案】 (1)A (2)①③②(或①②③) (3)图象见解析;0.04t +8.8(0.04t +8.6~0.04t +9.0都算对) 4.[2016·天津理综,9(3)]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 V 0.3 A”字样小灯泡L 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开关、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V 1(量程0~3 V ,内阻等于3 k Ω) 电压表V 2(量程0~15 V ,内阻等于15 k Ω) 电流表A 1(量程0~200 mA ,内阻等于10 Ω) 电流表A 2(量程0~3 A ,内阻等于0.1 Ω) 滑动变阻器R 1(0~10 Ω,额定电流2 A) 滑动变阻器R 2(0~1 k Ω,额定电流0.5 A)定值电阻R3(阻值等于1 Ω)定值电阻R4(阻值等于10 Ω)定值电阻R5(阻值等于1 kΩ)电源E(E=6 V,内阻不计)(1)请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2)该同学描绘出的I—U图象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_.(2)小灯泡灯丝为金属,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只有B正确.【答案】(1)见解析图(2)B5.(2016·北京理综,19,6分)某兴趣小组探究用不同方法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提出的实验方案中有如下四种器材组合.为使实验结果尽可能准确,最不可取的一组器材是( )A.一个安培表、一个伏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B.一个伏特表和多个定值电阻C.一个安培表和一个电阻箱D.两个安培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一个安培表和一个电阻箱,通过改变电阻箱阻值,可改变回路中的电流,利用安培表即可测得电流,至少测量2组,再利用E=I(R+r),即可求得E、r,其电路图如图丙所示,C可行.丙由于电流表内阻很小,必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才能保证电流表不烧坏,但由于无法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准确阻值,无法测得E、r,D不可行.6.[2016·四川理综,8(Ⅱ),11分]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 V,内阻约2 Ω),保护电阻R1(阻值10 Ω)和R2(阻值5 Ω),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A,电压表V,开关S,导线若干.实验主要步骤:①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②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③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④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轴上的截距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_______;电流表最好选用________.A.电压表(0~3 V,内阻约15 kΩ)B.电压表(0~3 V,内阻约3 kΩ)C.电流表(0~200 mA,内阻约2 Ω)D.电流表(0~30 mA,内阻约2 Ω)(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_______.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3)选用k、a、R1和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_______,r=_______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解析】(1)在此电路测量中,其误差来源于电压表分流,即需要电压表内阻远大于电源内阻,电压表应选A.当滑动变阻器R=0时,I max=Er+R1+R2+R A≈160 mA,电流表应选C.(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电压变大,说明电阻变大,则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另一根接在金属杆任意一个接线柱,C正确.(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I(R2+r),则U=E-I(R2+r).U—I图线纵轴截距为电动势,故E=ka,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电源内阻与R 2之和,所以r =k -R 2. 【答案】 (1)A C (2)C (3)ka k -R 27.(2016·浙江理综,17,6分)如图所示为一种常见的身高体重测量仪.测量仪顶部向下发射波速为v 的超声波,超声波经反射后返回,被测量仪接收,测量仪记录发射和接收的时间间隔.质量为M 0的测重台置于压力传感器上,传感器输出电压与作用在其上的压力成正比.当测重台没有站人时,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0,输出电压为U 0,某同学站上测重台,测量仪记录的时间间隔为t ,输出电压为U ,则该同学身高和质量分别为( )A .v (t 0-t ),M 0U 0U B.12v (t 0-t ),M 0U 0UC .v (t 0-t ),M 0U 0(U -U 0) D.12v (t 0-t ),M 0U 0(U -U 0)8.[2016·北京理综,21(1)]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图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R 随温度t 变化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更________(选填“敏感”或“不敏感”).【解析】 由题图可得出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着阻值减小导电能力增强.在变化相同的温度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化量要大于金属热电阻,故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反应更敏感. 【答案】 增强 敏感9.(2016·全国Ⅰ,23,10分)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 ℃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 g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 999.9 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 2 000 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 V,I c约为10 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 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 ℃时阻值为650.0 Ω.(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2)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②将开关向__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__.(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3)先用电阻箱调节,使报警器在60 ℃时工作,必须把电阻箱调节到650.0 Ω,模拟出热敏电阻在60 ℃时的阻值,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恰好报警.【答案】 (1)见解析 (2)R 2 (3)①650.0 b 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20 mA ,报警器可能损坏 ②c 报警器开始报警1.(2015·安徽理综,21Ⅱ,12分)(难度★★★)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动势 和内阻,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一个满偏电流为100 μA 、内阻为2 500 Ω 的表头,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箱(0~999.9Ω)和若干导线.(1)由于表头量程偏小,该同学首先需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50 mA 的电流表, 则应将表头与电阻箱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并将该电阻箱阻值 调为________Ω.(2)接着该同学用改装的电流表对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电路如 图1所示,通过改变电阻R 测相应的电流I ,且作相关计算后一并记录如下表.图1①根据表中数据,图2中已描绘出四个点,请将第5、6两组数据也描绘在图 2中,并画出IRI 图线;图2 ②根据图线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 是________V ,内阻r 是________Ω.解析 (1)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需要并联电阻,由并联电路特点:I =I g +I g R gR, 将I =50 mA ,I g =100 μA ,R g =2 500 Ω代入解得R =5.0 Ω.(2)①作IR -I 图线,如图所示.(2)根据实验电路知,IR 表示电源的路端电压,I 表示电路的电流,故IR -I 图线的纵轴截距即为电池的电动势,则E =1.53 V ,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电 池的内阻,则r =|ΔIRΔI |=2.0 Ω.答案 (1)并联 5.0 (2)①如解析图所示 ②1.53 2.02.(2015·浙江理综,22,10分)(难度★★★)图1是小红同学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连接图.图1图2(1)根据图1画出实验电路图;(2)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了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A,电压表量程为3V.所示读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两组数据得到的电阻分别为________ 和________.答案(1)见解析(2)①0.10 A(0.10±0.02均可)②0.24 A(0.24±0.02均可) ③2.00 V(2.00±0.02均可)④0.27 V(0.27±0.02均可) 8.3 Ω(8.3±0.2均可) 2.7 Ω(2.7±0.2均可)3.[2015·福建理综,19(2),12分](难度★★★)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①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②某次测量,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A;③该小组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判断,将________只相同的小电珠并联后,直接与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的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可使小电珠的总功率最大,其总功率的值约为________W(保留两位小数).答案①连线如图②0.44③4 2.254.[2015·四川理综,8(2),11分](难度★★★)用实验测一电池的内阻r和一待测电阻的阻值R x.已知电池的电动势约6 V,电池内阻和待测电阻阻值都为数十欧.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0~30 mA);电流表A2(量程0~100 mA);电压表V(量程0~6 V);。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考察考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实验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知识:防护措施、急救处理等。
(2) 基本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实验操作误区。
(3) 基本实验仪器:量规、天平、时钟等的使用、读数、精度等。
2. 电学实验:(1)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的关系。
(2) 麦克斯韦电桥:测量电阻和电阻比率。
(3)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4) 伏安特性曲线:不同元件的伏安关系,如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电流-电阻特性曲线等。
3. 光学实验:(1)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 焦距的测量:利用透镜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3) 立体显示器原理:分析光的透射和反射规律,了解立体显示原理。
(4) 光的全反射:全反射角的计算和应用。
(5) 物体像的位置:使用反射和折射知识,确定物体像的位置。
4. 力学实验:(1) 简谐振动:悬挂弹簧的周期、频率、振幅和弹性势能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的关系。
(3) 线性热膨胀: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时的线膨胀系数。
(4) 滑动摩擦力:用小车和斜面进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系数。
(5) 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使用琴弦等不同长度的弦线,测量音频的频率。
5. 热学实验:(1) 热传导:利用不同材料导热速度的实验测量。
(2) 热膨胀: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测量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3) 比热容的测量:利用加热和冷却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热平衡:利用热平衡条件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6. 声学实验:(1) 声音传播速度:使用共振管或真空法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2) 音叉频率测量:利用共振法或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3)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
2017高考物理总结
2017高考物理总结2017年高考物理总结在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中,总体难度适中,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
以下是对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的总结:一、难度分布:根据考生反馈和试题分析,2017年高考物理考卷整体难度适中。
试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涉及范围广,题目类型多样,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有较全面的掌握。
主观题部分则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分布:1.力学方面: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牛顿三定律、动量和冲量等知识点在试题中比较频繁地出现。
其中,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
2.电学方面:电流与电流强度、电阻与电阻率、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欧姆定律、电功率与电能等知识点被广泛考察。
这些知识点是电学基础,需要对计算公式和基本关系进行熟练掌握。
3.光学方面:光的传播规律、镜子和透镜的成像、光的颜色和光的干涉等知识点在试题中较为常见。
对于这些知识点,除了记忆公式和规律外,还需要对光的传播和成像进行深入理解。
三、解题技巧总结:1.注重理解题意: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思路,明确问题的要求。
有时候题目会采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问题,需要学生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物理概念和计算公式。
2.灵活运用知识点: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答。
有些题目可能会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和运用。
3.注意标注单位:在做计算题时,要注意将数据和结果的单位正确标注,以免因单位的转换错误导致答案的偏差。
4.做完试题要检查:在答题结束后,要利用多余的时间对试卷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问题的完整性。
总之,2017年高考物理试卷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的考查,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好备考工作,多做真题,理清基础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积极学习和训练,相信每一个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实验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见知识点的总结:一、实验原理1. 光线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解决反射实验中的求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问题。
2. 线性插值法:在实验中,用已知曲线上两点的结果线性插值,求得其他点的结果。
3. 摩擦力的测量: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和滑动摩擦力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求解滑动摩擦力。
4. 弹性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通过测量弹簧在不同受力下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容器中气体的状态方程:利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求解气体的状态参数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6. 定量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解反应物的溶液浓度、物质的摩尔数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
7. 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测量: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8. 电容器的存储能量:通过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平方之间的关系,求解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存储能量。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1. 摆的实验装置:利用摆的实验装置进行周期的测量和求解。
2. 刻度尺和卡尺的使用:利用刻度尺或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求解。
3. 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利用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构建电路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求解。
4. 万用表的使用: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5. 定时器的使用:利用定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求解。
三、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整: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正确性,检查实验用品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
3. 实验过程的操作技能:包括物理量的测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4. 实验结束时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实验报告等。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1. 数据的有效性判断: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判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排除异常值干扰。
2017年物理高考知识点
2017年物理高考知识点回顾一、力学知识点在2017年的物理高考中,力学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其中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冲量、功与机械能等知识点。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
通过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分力的合力,或者将一个合力分解成两个分力。
这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常见,需要我们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计算。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础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受到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常见的题型有平衡、斜面、摩擦力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合理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变化。
动量与冲量的知识点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而冲量是力在某一时间间隔内作用于物体的量。
常见的题型有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动量守恒和冲量定理的应用,善于利用图示和向量方法进行分析。
功与机械能的知识点是力学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能量变化的物理量,机械能则是描述物体总的动能和势能的和。
常见的题型有重力势能、弹簧势能等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功的计算和机械能守恒的应用,善于分析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能量转化关系。
二、光学知识点在2017年的物理高考中,光学是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其中包括光的传播与折射、光的干涉与衍射、光的颜色等知识点。
光的传播与折射是光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阻挡和反射、折射等现象。
常见的题型有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经过不同介质的折射角等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根据光的传播路径和介质的特性,使用折射定律和斯涅尔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光的干涉与衍射也是光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光的干涉是光波相遇叠加产生干涉图案的现象,而光的衍射则是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产生扩散的现象。
常见的题型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等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光程差的计算和干涉或衍射的条件,善于利用干涉和衍射的性质进行分析。
高考物理实验题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题总结归纳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是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
通过实验题,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对高考物理实验题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实验题一般由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接下来将以几个常见的实验题为例,进行解析和总结。
1. 声速的测定实验条件:以示波器为主要仪器,电磁铁、电路板等为辅助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测量电磁铁的线圈长度,确定放置被测物体的位置。
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电磁铁受到触发信号后产生的磁场和声波信号,并记录触发信号时刻与观察到磁场和声波信号的时刻差。
最后,根据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观察到声波信号时刻与触发信号时刻的时间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声速值。
通过这个实验题,考生需要掌握使用示波器观察声波信号和磁场信号的方法,以及根据观察到的时间差计算声速的方法。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2. 电阻的测定实验条件:以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为主要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按照实验要求接入电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和测量电压,确定电阻值。
其次,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测量到的电流和电压值。
实验结论: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题考察了考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电阻测量的实验操作技巧。
3. 焦距的测定实验条件:以凸透镜、光屏、光源等为主要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将凸透镜放置在光路上,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成像清晰可见。
然后,测量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最后,根据成像关系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数据: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这个实验题考察了考生对成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使用凸透镜进行焦距测量的操作技巧。
2017年高考物理可能重点要考的知识点分析
2017年高考物理可能重点要考的知识点分析2017年高考物理可能重点要考的知识点分析一、选择题。
14、第一种情形:考查物理学常识或史实,可能是电磁感应或原子物理的物理学史。
(质子、中子、电子的发现等);第二种可能:考查氢原子能级图或散射实验。
当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的能级时,辐射出光。
第三,光电效应。
1、考查力学基本规律运用,如v-t图象与汽车的加速性能是反映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例如有甲、乙、丙三辆汽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定:A.乙车的速度变化最快B.乙与甲在3s时恰好相遇.乙、丙两车的加速性能相同D.丙与乙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16、考查弹簧、斜面、挂杆等与平衡的问题。
如A放在直角三角形斜面体B上面,B放在弹簧上面并紧挨着竖直墙壁,初始时A、B静止;现用力F沿斜面向上推A,但A、B仍未动。
17、考查万有引力。
我国若发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将首次造访月球背面,首次实现对地对月中继通信,若“嫦娥四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 的环月圆轨道I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 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落月,如图所示。
关于“嫦娥四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轨道I运动至P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B.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18、考查电场或磁场的基本性质。
如图所示,两平行竖直线N、PQ 间距离,其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含边界PQ),磁感应强度为B,在N上点处有一粒子,能射出质量为,电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当速度方向与夹角θ=60°时,粒子恰好垂直PQ方向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
则:A.粒子的速率为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若只改变粒子速度方向,使θ角能在0°至180°间不断变化,则PQ边界上有粒子射出的区间长度为D.若只改变粒子速度方向,使θ角能在0°至180°间不断变化,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19、考查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2017年最新高中全册物理实验总结(二)要点
⑵、用(b )图把改装压表和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
校对要每0.5V 校对一次,所以电压要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此必须选用分压电路。
百分误差的计算:如果当改装电压表示数为U 时,标准电压表示数为U / ,则这时的百分误差为|U -U / | /U /。
如果校对时发现改装电压表的示数总是偏大,则应该适当增大R 1的阻值(使表头的分压减小一些),然后再次重新进行校对。
1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被测电阻丝的电阻较小,所以选用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不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可选用限流电路。
因此选用上面左图的电路。
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该在右端。
本实验通过的电流不宜太大,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丝发热后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1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 ,本实验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是准确的,电流表的示数比通过电源的实际电流小,所以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表的分流引起的。
为了减小这个系统误差, 电阻R 的取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多取几组数据,然后利用U-I 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将点描好后,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在这条直线上,而且在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等。
这条直线代表的U-I 关系的误差是很小的。
它在U 轴上V ARU /V I /Ao0.2 0.4 0.63.0 2.0 1.0的截距就是电动势E(对应的I=0),它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内阻r。
(特别要注意:有时纵坐标的起始点不是0,求内阻的一般式应该是r=|ΔU/ΔI |)。
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
(选用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电池)14.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设定黑箱上有三个接点,两个接点间最多只能接一个元件;黑箱内所接的元件不超过两个。
测量步骤和判定:⑴用直流电压挡测量,A、B、C三点间均无电压;说明箱内无电源。
⑵用欧姆挡测量,A、C间正、反接阻值不变,说明A、C间有一个电阻。
2017高考物理常见知识点汇总 2017高考物理试卷
2017高考物理常见知识点汇总2017高考物理试卷物理作为高考的重点考查科目,在好考物理的复习过程中有哪些常见的知识点呢?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2017高考物理常见知识点汇总,一起来看看吧。
2017高考物理常见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1.α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α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较少数α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ν=E 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α射线(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波长较短的电磁波)、α衰变与β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和β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ΔE=Δmc2{当Δm的单位用kg时,ΔE的单位为J;当Δ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Δ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2017年高考理综重要知识点归纳(物理部分)
2017年高考理综重要知识点归纳(物理部分)2017年高考理综重要知识点归纳(物理部分)1、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 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017.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归纳
AB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定律、定理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 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221r m m8库仑力: F=K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9电场力: F 电=q E =qdu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 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 5*振动。
精选-17年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word文档
17年高考必考物理实验总结高三在我们的关注中如约而至,征战高考的号角已经吹响,时间不容置疑地把我们推到命运的分水岭。
小编为大家搜集了高考必考物理实验,一起来看看吧。
一、验证性实验(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2017全国乙卷物理实验题及答案解析
2017全国乙卷物理实验题及答案解析实验题一:题目:利用放大器测量电压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放大器测量电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并通过实验获得实际电路中测量电压的准确值。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多用电表、电阻箱、电容器、电感器、放大器等。
实验原理:利用放大器的放大功能,将原本较小的电压信号放大到适宜的范围。
通过测量放大后的电压值和已知电压值的比值,可以得到测量电压的准确值。
实验步骤:1. 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电路中要测量的电压点上,设置好示波器的工作模式。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频率和幅度,使之适宜,不超过示波器的工作范围。
3. 将放大器和示波器连接电路,调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示波器上显示的电压幅度适宜。
4. 逐步调节示波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位置,使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清晰可见。
5. 记录下示波器上测量到的电压值,并与已知电压进行比较,得到准确的测量值。
实验题二:题目: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杨氏模量,了解杨氏模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利用悬挂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实验技巧。
实验设备:细丝、质量挂钩、匀细直杆、刻度尺等。
实验原理:根据杨氏模量的定义,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长度变化和受力大小,可以计算出杨氏模量的值。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室条件下,先测量细丝和质量挂钩的质量,记录下质量数值。
2. 将细丝固定在墙上,并悬挂质量挂钩在细丝下方,调整细丝的水平位置。
3. 将匀细直杆悬挂在质量挂钩上,调整杆的水平位置,并固定好。
4. 用刻度尺测量杆的初始长度,并记录下数值。
5. 在杆的一端挂上一定质量的砝码,并记录下所加质量的数值。
6. 观察杆的变形情况,测量杆的变形长度,并记录下数值。
7. 根据杨氏模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杨氏模量的数值。
实验题三:题目:利用光栅测量角度的实验设计实验目的:通过光栅的使用,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掌握利用光栅测量角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一、验证性实验⑴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5.减小误差的方法: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2.实验仪器: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实验条件: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m2)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4.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3)验证机械能守恒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测量的量: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5.误差分析: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6.易错点:a.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b.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二、测量性实验(1)长度的测量1:测量原则(1)为避免读数出错,三种测量器具(包括毫米刻度尺)均应以mm为单位读数!(2)用游标尺或螺旋测微器测长度时,均应注意从不同方位多测量几次,读平均值。
(3)尺应紧贴测量物,使刻度线与测量面间无缝隙。
2:实验原理*游标卡尺----(1)1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9mm,分成10等份,每等份为0.9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1mm;2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19mm,分成20等份,每等份为19/20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5(即二十分子一)mm;50分度的卡尺,游标总长度为49mm,分成50等份,每等份为49/50mm,每格与主尺最小分度差0.02(即1/50)mm;(2)读数方法:以洲标尺的零刻线对就位置读出主尺上的整毫米数,再读出洲标尺上的第几条线一心尽的某条线重合,将对齐的洲标尺刻度线数乘以该卡尺的精确度(即总格的倒数),将主尺读数与游标读数相加即得测量值。
*螺旋测微器(1)工作原理:每转一周,螺杆运动一个螺距0.5mm,将它等分为50等份,则每转一份即表示0.01mm,故它精确到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故又叫千分尺。
(2)读数方法:先从主尺上读出露出的刻度值,注意主尺上有整毫米和半毫米两行刻线,不要漏读半毫米值。
再读可动刻度部分的读数,看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线重合(注意估读),乘以0.01mm即为可动读数,再将固定与可动读数相加即为测量值。
注意:螺旋测微器读数如以mm为单位,小数点后一定要读够三位数字,如读不够,应以零来补齐。
*注意事项:①游标卡尺读数时,主尺的读数应从游标的零刻度处读,而不能从游标的机械末端读。
②游标尺使用时,不论多少分度都不用估读20分度的读数,末位数一定是0或5;50分度的卡尺,末位数字一定是偶数。
③若游标尺上任何一格均与主尺线对齐,选择较近的一条线读数。
(4)螺旋测微器的主尺读数应注意半毫米线是否露出。
④螺旋测微器的可动部分读数时,即使某一线完全对齐,也应估读零。
(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1.实验目的: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2.实验原理:g=4π?2;L/T?2;3.实验器材:长约1m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易错点: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50。
到10度。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
c.计算单摆振动次数时,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
即:L=摆线长+摆球的半径。
(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1:实验原理:油酸滴在水面上,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了单分子油膜,,如把分子认为是球状,,测出其厚度即为直径。
2:实验器材: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玻璃、痱子粉(或石膏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3:步骤:盘中倒水侍其静,胶头滴管吸液油,逐滴滴入量筒中,一滴体积应记清,痱粉均撒水面上,靠近水面一滴成,油膜面积稳定后,方盘上放玻璃稳,描出轮廓印(坐标)纸上,再把格数来数清,多于半格算一格,少于半格舍去无,数出方格求面积,体积应从浓度求。
4.注意事项:①实验前应注意方盘是否干净,否则油膜难以形成。
②方盘中的水应保持平衡,痱子粉应均匀浮在水面上。
③向水面滴酒精溶液时应靠近水面,不能离水面太高,否则油膜难以形成。
④向水面只能滴一滴油酸溶液⑤计算分子直径时,注意滴加的不是纯油酸,而是酒精油酸溶液,应用一滴溶液的体积乘以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4)测定金属的电阻率1.电路连接方式是安培表外接法,而不是内接法。
2.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3.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正确位置。
4.多次测量U、I,先计算R,再求R平均值。
5.电流不宜过大,否则电阻率要变化,安培表一般选0-0.6安挡。
(5)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1.实验电路图: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2.测量误差:?、r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3.安培表一般选0-0.6A档,伏特表一般选0-3伏档。
4.电流不能过大,一般小于0.5A。
误差:电动势的测量值?测和内电阻的测量值r测均小于真实值(6)电表改装(测内阻)实验注意:①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时,应满足电位器阻值远远大于待测表内阻(倍左右)的条件。
②选用电动势高的电源有助于减少误差③半偏法测得的内阻值偏小(读数时干路电流大于满度电流,通过电阻箱的电流大于半偏电流,由分流规律可得)④改装后电表的偏转仍与总电流或总电压成正比,刻度或读数可由此来定且刻度线应均匀。
⑤校准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器接法⑥绝对误差与相对(百分)误差相比,后者更能反应实验精确程度。
★三、研究性实验:(1)研究匀变速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3.重点:纸带的分析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S1=*S2=*S3=.......=常数,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公式法:先求*S,再由*S=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c.测定即时速度:V1=(S1+S2)/2TV2=(S2+S3)/2T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原理::*S=aT?2;2.实验条件: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S4-S1=3a1T?2;,S5-S2=3a2T?2;,S6-S3=3a3T?2;a=(a1+a2+a3)/3=(S4+S5+S6-S1-S2-S3)/9T?2;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2)研究平抛运动1.实验原理:用一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根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实验条件: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3)研究弹力与形变关系1.方法归纳:①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②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实验记录表格)③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关系步骤:①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②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③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④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研究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
⑤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
2.注意事项: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四、观察描绘实验(1)描绘伏安特性曲线1.实验原理:在小灯泡由暗变亮的过程中,温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导体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增大,故在两端电压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描绘出的伏安特性曲线就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各点斜率逐渐增大的曲线。
2.实验步骤:(1)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连好电路(分压器接法、安培表外接)后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调到使负载所加电压最小的位置(2)调节滑变,读数记录约12组值(不要断开电键进行间断测量)(3)断电,折线路(4)建立坐标,选取适当标度,描点,连线(平滑)。
3.注意事项:(1)为使实验准确,应尽量多测几组数据(12给左右),且滑动变阻器应接成分压器接法(2)安培表内外接法应视灯泡的电阻大小确定,一般是外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