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工作安排三篇
提升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工作安排三篇《篇一》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我制定了这份教学工作计划,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本工作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资源的准备:包括教材的选取和准备,相关案例和习题的收集和整理。
2.教学方法的设计: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
3.教学进度的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实践。
4.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本工作计划的实施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在学期开始前,完成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工作,每个阶段后进行一次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
3.调整阶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结果,对教学方法和进度进行调整。
4.总结阶段:在学期前,对整个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工作的设想:我希望通过本工作计划的实施,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
本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如下:1.教学资源的准备:选取合适的教材,收集相关的案例和习题,并进行整理。
2.教学方法的设计: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
3.教学进度的安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的讲解和实践。
4.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每个阶段后,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
在实施本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合理选择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的质量和适用性。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3.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
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1.在学期开始前,完成教学资源的准备工作。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计划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将数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模型的构建、分析和求解,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科学的活动设计、合适的教材使用等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主题1.1 教学主题选择高中数学建模教学主题应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一定的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选取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与控制"等话题。
1.2 教学目标通过数学建模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科学合作、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能力。
二、活动安排2.1 活动设计原则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探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2 活动内容安排根据教学主题的选择,可以安排以下活动内容:1) 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选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包括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2) 资料收集:引导学生使用各种途径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支持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3) 模型建立: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工具,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4) 模型求解:指导学生使用各种数学工具求解模型,并进行结果分析和验证。
5) 结果展示:鼓励学生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展示,包括报告撰写、海报制作、PPT演示等形式。
三、教材使用教材的选择对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非常重要。
合适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提供实际问题的背景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中数学建模比赛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比赛教学计划一、引言高中数学建模比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建模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使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以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主题高中数学建模比赛的教学主题应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符合比赛的要求。
在确定教学主题时,可以结合实际问题,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建模主题。
比如,可以选取与环境保护、交通规划、资源分配等领域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活动安排为了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建模的技能,活动安排需要考虑充分的时间,合理的分配和多样化的形式。
可以根据比赛要求,将活动安排分为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总结阶段。
1. 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数学建模比赛的背景和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要求和形式。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建模所需的基础知识。
2. 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方法和步骤。
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案例,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 总结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整个比赛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材使用在高中数学建模比赛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比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指导和辅导。
1. 教材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与数学建模相关的教材,如《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建模与模拟》等,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还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研究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数学建模教案设计
高中数学建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2. 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常见的数学建模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示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建模练习,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4. 汇报:学生展示他们的建模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和实践任务,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表现:通过学生的建模作业和实践成果,评价其数学建模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的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3. 教师的评价: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
2.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是否能够独立运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
3. 改进措施: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评价,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建议和措施。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数学建模思维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展现出优秀的数学建模能力。
利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讨
利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讨一、引言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和学科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利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是指将数学工具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以数学建模为思想指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数学建模思想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将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重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算,缺乏实际问题的应用。
而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意义。
比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水果的购买问题,通过建立方程模型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
2.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于讲授数学知识的内容和计算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指导。
而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定义、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等步骤,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数学建模思想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1.建立数学建模教学的专门课程由于数学建模思想在传统教学中缺乏应用,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因此,可以将数学建模思想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专门的教学和培训,使学生对数学建模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可以将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任务是针对高中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
数学建模作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考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将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公式,但大部分学生尚未接触过数学建模,对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地引导他们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建模的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差分方程等。
(2)学会运用数学软件(如MATLAB、Mathematica等)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求解数学模型。
(3)能够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提高数学推理、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数学及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通过案例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问题的提出、模型的建立、求解与验证、模型的优化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浅谈对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的几点思考
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教学数学建模是从现实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对实际问题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提炼后,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表达式或图形,形成便于研究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结论解释某些客观现象,预测发展规律,或者提供最优策略.它的灵魂是数学的运用并侧重于来自于非数学领域,但需要数学工具来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把它抽象,转化为一个相应的数学问题,一般可按这样的程序:进行对原始问题的分析、假设、抽象的数学加工.数学工具、方法、模型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的求解、验证、再分析、修改假设、再求解的迭代过程。
那么高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进行呢?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
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有了一些深入的体会和思考。
一、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和工具求解,最终将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
对于高中生来说,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当学生看到数学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再仅仅是抽象的理论和公式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去探索和学习数学。
其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建模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尝试各种方法和策略,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再者,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面对真实情境时,能够准确地提取数学信息,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并验证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方法1、选取合适的建模问题问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可以以“手机话费套餐的选择”为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套餐的计费方式,建立函数模型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套餐。
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在给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问题中的关键因素和约束条件。
例如,在“商场促销方案的设计”问题中,要让学生考虑商品成本、预期利润、市场需求等因素。
3、建立数学模型根据问题分析,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建立模型。
这可能涉及到函数、不等式、数列、概率等多种数学知识。
4、求解模型并验证结果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求解模型,并将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验证。
如果结果不符合实际,引导学生反思模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5、总结和拓展在完成一个建模问题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问题中。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构想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构想理清了什么是数学建模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探寻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章主要探究数学建模教学的构想,为探寻教学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数学建模教学的整体构想《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突出主线,精选内容,设置安排了四条主线: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教学与数学探究活动。
相比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数学建模教学由专题到主线的设置,凸显了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数学建模承载着达成数学素养及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使命,是更高程度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其他五个素养密不可分。
可见,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数学建模教学的完成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较大,要有一定的数学建模思想基础,数学建模教学需要一个渐进有层次的过程。
为此,提出这样的构想: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导向,以应用数学建模思想课堂教学为途径,在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四条主线中“分层切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及其他课程目标的达成。
所谓“分层切入”,就是:第一,有意设计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概念。
第二,套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得出实际意义的结果。
第三,通过简单变式,间接套用概念、定理、公式等得出实际意义的结果。
第四,挖掘教材给出实际问题,引领学生完成数学化,进行简单应用。
第五,挖掘教材,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完成建立模型和模型求解的数学活动。
第六,根据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提出实际问题,师生共同完成建立模型和求解模型过程。
第七,选题到结题全过程,学生部分自主完成建模活动。
第八,选题到结题全过程,学生完全自主完成数学建模教学。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实现数学建模由隐性到显性的跨越,分别在函数、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主线中以数学建模思想为主题进行教学实践,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数学建模意识,领会数学建模思想的指导意义。
通过数学建模思想教学,引导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和研数学,自主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形成数学建模思想。
高中数学建模技能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技能教学计划概述:数学建模是一门重要且广泛应用的技能,它将数学和现实问题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为了有效地教授数学建模技能,我们制定了以下高中数学建模技能教学计划。
教学主题:本教学计划的主题是“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将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应用实际数据和运用数学工具,培养学生们的问题分析、模型建立和解决方法选择能力。
活动安排:1. 理论讲授:在教室中,我们将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能。
我们会讲解常用的数学模型,如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和离散模型,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同时,我们还会介绍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工具和软件,如Matlab、Python和Excel等。
2. 实践操作:我们将组织一系列实践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
首先,学生们将进入实验室,使用实际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
其次,学生们将通过采访和观察调研的方式,收集问题相关的信息和数据。
然后,他们将运用已学习的建模方法和工具,构建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验证。
最后,学生们将根据模型的输出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建议。
3. 团队合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将组织小组项目。
每个小组将由3-4名学生组成,他们将共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定义和数据的收集。
随后,小组成员将分工合作,进行模型的构建和分析。
最后,他们将撰写报告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们将学会有效沟通、合作解决问题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教材使用:1. 《数学建模导引》:这本教材包含了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
我们会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本书来了解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数学建模与仿真》:本书涵盖了数学建模中的各个主题,如数据分析、数理统计和优化理论等。
我们将使用这本教材来进行深入的教学和讨论。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们的数学建模能力,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
高中数学建模教育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教育计划一、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求解和分析的方法。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为了推动高中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我们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高中数学建模教育计划。
二、教学主题本教育计划的教学主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我们将从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技巧。
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安排1. 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我们将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建模的热情。
2. 团队合作与实践探究在教学的中间阶段,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数学建模活动。
学生将分组选定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团队的协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成果展示与评价在教学的后期阶段,学生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和反思。
同时,我们将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四、教材使用为了配合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选用适合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教材。
教材内容应当具体、实用,涵盖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且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
同时,教材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五、教师角色和能力培养在高中数学建模教育计划中,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广泛的应用知识,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学生共同完成数学建模的任务。
为了提高教师的能力,我们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和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教材选用策略。
六、评估和改进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案例聚焦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学建模,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技巧,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案例针对的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学建模的定义和意义,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几何等,解决实际问题;(3)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和工具,如MATLAB、Mathematica等,进行数学建模的计算和分析;(4)提高数学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5)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实际应用,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验证模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5)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毅力;(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6)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所学知识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高中建模课程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高中建模课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常见的数学建模模型及其实际应用。
3. 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建模在生活中的应用。
- 简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 课堂讲解- 详细讲解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 介绍常见的数学建模模型及其实际应用。
- 讲解数学建模软件的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数学建模案例,分析其建模过程和结果。
-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建模方法、模型选择和结果评价。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建模实践,根据实际生活问题进行建模。
-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数学建模软件进行建模,并分析结果。
5.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包括建模方法、模型选择和结果评价等方面。
3.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建模能力,包括模型构建、软件使用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数学建模教程》2. 教学课件3. 数学建模软件:MATLAB、Mathematica等4. 实际生活问题案例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课堂讲解:30分钟3. 案例分析:20分钟4. 实践操作:30分钟5. 课堂总结:5分钟注:以上教案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中数学建模辅导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辅导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高中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本次教学计划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活动安排1. 活动1: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求解兴趣和动力。
比如,可以提出如何优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或者如何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等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2. 活动2:数学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地讲解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动态规划、线性规划、概率统计等,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3. 活动3:建模过程的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指派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团队合作,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建模。
每组负责一个阶段的工作,并通过讨论、报告的形式展示成果。
4. 活动4:模拟与验证学生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和验证的实际操作,将模型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材使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可以选择以下教材:1. 《高中数学建模基础与方法》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适合初学者学习使用。
2. 《数学建模方法与技巧》该书详细解释了数学建模中常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例如最优化问题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的解法等,适用于进阶学习。
3. 《数学建模案例与实例分析》此书收集了大量的数学建模案例,并详细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有很大帮助。
同时,还可以借助一些在线资源和学习平台,如kaggle、MOOC等,提供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四、总结通过以上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希望这个教学计划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对于数学建模活动教学,以下是一些思考与建议:
1. 引导问题意识:数学建模活动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了解问题的背景和需求,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2.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数学建模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活动,在合作中学生分享思路和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真实问题案例:教师可以选取真实的问题案例,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
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数据和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问题解决的可行性。
4. 引导模型构建与分析: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并熟练运用数学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范例,指导学生提取关键因素,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强调实践与反馈:数学建模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和实验,通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6. 多样化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展示演讲、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综合素质。
7. 融入技术工具:数学建模过程中,合理运用计算机软件和科技工具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适当的技术工具,如数学建模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
总之,数学建模活动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合作能力、模型构建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实践与反馈。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建模安全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建模安全教学计划概述:高中数学建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进行数学建模时,学生往往面临安全问题,因此,制定一套安全教学计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展开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1. 了解安全意识:在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安全问题。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普及安全常识,例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谨慎处理他人隐私等。
2. 培养合作意识: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然而,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隐患,如个人信息泄露等。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遵守合作规则,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
3. 掌握数字安全: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工作。
然而,数据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应教导学生谨慎选择数据源,避免使用不可靠的数据,强调数据的获取方式以及使用权限等。
二、活动安排1. 安全意识培训:在数学建模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安全意识培训,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2. 实例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建模中的安全隐患。
例如,通过分析一个数学建模中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思考如何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3. 团队合作规则制定:在进行合作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制定团队合作规则,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和权利,并强调团队合作期间的个人信息保护原则。
4. 数据安全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安全的讨论,让学生了解数据的获取方式以及使用权限,并教导学生如何防止数据泄露的风险。
三、教材使用1.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内容是否合规,是否提供了相关的安全指导。
2.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不将教材中的信息用于不当用途,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
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18 20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Һ刘㊀涛㊀(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蒙古族中学ꎬ吉林㊀松原㊀131100)㊀㊀ʌ摘要ɔ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ꎬ数学建模可针对现实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ꎬ并实现问题本质属性的抽象提炼ꎬ利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方式与图形方式ꎬ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ꎬ在揭示客观现象的情况下ꎬ科学预测数学问题的发生规律ꎬ并利用数学结论ꎬ解决抽象化的问题.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ꎬ需合理应用数学建模方式ꎬ指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解决与验证问题ꎬ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ꎬ提升数学教学工作水平ꎬ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解决能力.ʌ关键词ɔ高中数学ꎻ数学建模ꎻ教学设想高中数学教师在使用数学建模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时ꎬ需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ꎬ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能力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ꎬ创新课堂教育方式ꎬ协调课堂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ꎬ全面优化高中数学建模课堂体系ꎬ为其后续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一㊁高中数学建模分析数学建模ꎬ主要根据现实问题的分析ꎬ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ꎬ通过本质属性抽象提炼方式ꎬ使用数学符号与表达式等ꎬ针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ꎬ并利用数学结论ꎬ明确客观现象的发生规律ꎬ通常情况下ꎬ数学建模与非数学领域接近ꎬ但是ꎬ需要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面临的问题ꎬ实现抽象化与独立性的问题分析系统.数学建模程序为:问题分析环节㊁假设环节㊁抽象数学加工环节㊁工具方式环节㊁模型选择环节等ꎬ联合求解与验证ꎬ属于迭代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ꎬ数学建模教学属于探索与创新的过程ꎬ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同的是:数学建模将实验作为基础ꎬ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ꎬ将问题作为教学主线ꎬ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数学理论与解题方式ꎬ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ꎬ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ꎬ数学建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ꎬ增强数学应用能力.因此ꎬ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ꎬ需合理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方式ꎬ为学生设计问题ꎬ指导学生在网络渠道中自主查阅问题资料ꎬ掌握新知识ꎬ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ꎬ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数学建模而言ꎬ最为重要的就是创造诱导环境ꎬ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ꎬ并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ꎬ确保在短时间之内获取新知识ꎬ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㊁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ꎬ教师需合理使用建模教学方式ꎬ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ꎬ并树立正确观念ꎬ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一)为学生传授建模知识高中数学教师应用建模方式ꎬ指导学生合理应用数学知识ꎬ掌握建模的方式ꎬ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一方面ꎬ教师需为学生介绍学习中较为常用或是典型的数学模型ꎬ例如ꎬ不等式㊁数列与几何方面的模型.另一方面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ꎬ需利用每个章节的知识ꎬ为学生融入基本的数学模型问题ꎬ使得学生在学习中ꎬ掌握复杂的知识内容ꎬ并积极参与到数学建模体验活动中ꎬ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二)为学生树立建模观念高中数学教师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观念ꎬ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ꎬ能够从数学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内容ꎬ并寻求新的解决方式.同时ꎬ教师需指导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数学信息ꎬ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ꎬ能够细心地观察生活.例如ꎬ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篮球 打板 的知识ꎬ使得学生明白打板就是将篮球打在篮板上面ꎬ然后在球反弹性的作用之下ꎬ使其进入篮筐中ꎬ可以增加进球率.然后提出问题: 如果球在篮板上面的反射与光反射原理相同ꎬ那么ꎬ入射角与反射角相同ꎬ如何利用抛物线的方式表示篮球的运行轨迹? 在提出问题之后ꎬ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二次函数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ꎬ全面提升教学工作效果.(三)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ꎬ需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ꎬ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㊁化学学科等联系在一起ꎬ实现跨学科教学工作ꎬ在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互结合的情况下ꎬ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ꎬ培养学生学科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ꎬ在数学教学中ꎬ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排列与组合知识ꎬ分析生物基因组成内容.还可以利用数学概率相乘原理ꎬ解决生物遗传病概率问题.其间ꎬ需严格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ꎬ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ꎬ在数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相互联系的情况下ꎬ形成学科呼应的教学体系ꎬ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ꎬ培养学生良好的建模意识.(四)培养学生建模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学建模教学方式ꎬ需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能力ꎬ指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数学知识ꎬ并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ꎬ在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下ꎬ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意识ꎬ并在发现与探索问题中ꎬ体会其中的快乐.对于数学建模而言ꎬ属于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ꎬ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ꎬ帮助学生在体验中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ꎬ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的积极作用.且在教学工作中ꎬ数学教师还要重点关注数学领域中数学工具的应用ꎬ指导学生使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ꎬ并养成良好的习惯ꎬ增强数学意识ꎬ拓宽知识面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更好地实施数学教学工作ꎬ教师应制订完善的教育方案ꎬ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ꎬ并在工作中针对高中数学建模内容进行合理的研究ꎬ以此提升教学水平.同时ꎬ高中数学教师应用建模方式开展教学活动ꎬ需建设教材模块ꎬ动态化地实施教学管理工作ꎬ加强系统化的教学与学习力度ꎬ融合传统的教育模式ꎬ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数学建模思想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ꎬ在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中ꎬ教师需合理使用数学建模方式实施工作ꎬ制订完善的教育方案ꎬ协调各方面教学工作关系与内容ꎬ加强教学工作力度ꎬ保证在教学工作中ꎬ创设良好的数学模型ꎬ增强教学效果ꎬ协调各方面教学内容的关系ꎬ培养学生良好的建模思维.ʌ参考文献ɔ[1]高姝萍.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索[J].魅力中国ꎬ2016(14):94.。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与解题思路
人教版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与解题思路人教版高三数学教材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既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又强调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探讨人教版高三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与解题思路,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意义数学建模是指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数学建模的意义在于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建模的三个基本步骤数学建模一般包括问题的建模、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求解三个基本步骤。
1. 问题的建模问题的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找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变量,确定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并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描述问题。
2. 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建立是指根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
学生需要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简化。
3. 模型的求解模型的求解是指利用数学方法和技巧求解模型的过程。
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技术,进行模型的求解并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解题思路的培养和掌握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
1. 综合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解题方法,例如:代数方法、几何方法、图像方法等,以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比较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和适用范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可以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和解决,以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题思维能力。
【推荐下载】浅谈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
浅谈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编者按】:数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数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数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教学 论文摘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
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已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动从大学生向中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建模与教学设想"text-align:center;">[摘要]为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了高中数学建模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数学应用及数学建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关于高中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意见。
论文关键字: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建模教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
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
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已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也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际数学界普遍赞同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和在数学教学中推广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推动数学教育改革。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都十分重视数学建模教学,把数学建模活动从大学生向中学生转移是近年国际数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要大力加强。
”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而数学建模通过"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求解数学模型,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这一过程,促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整理加工、获取新知识,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
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建模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律、团结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具体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建模比较感兴趣,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他们对于数学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有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依靠数学,平时做的题都是理论性较强,实际性较弱的题,都是在理想化状态下进行讨论,而数学建模问题贴近生活,充满趣味性"; "数学建模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广泛,使我们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理解得更为深刻"。
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分析、推理、证明和计算的能力;用数学语言表达实际问题及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表达数学结果的能力;应用计算机及相应数学软件的能力;独立查找文献,自学的能力,组织、协调、管理的能力;创造力、想象力、联想力和洞察力。
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如何呢?下面是节自有关人士对某次竞赛中的一道建模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所作的抽样调查。
题目内容如下:某市教育局组织了一项竞赛,聘请了来自不同学校的数名教师做评委组成评判组。
本次竞赛制定四条评分规则,内容如下:(1)评委对本校选手不打分。
(2)每位评委对每位参赛选手(除本校选手外)都必须打分,且所打分数不相同。
(3)评委打分方法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分,依次类推。
(4)比赛结束后,求出各选手的平均分,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此确定本次竞赛的名次,以平均分最高者为第一名,依次类推。
本次比赛中,选手甲所在学校有一名评委,这位评委将不参加对选手甲的评分,其他选手所在学校无人担任评委。
(Ⅰ)公布评分规则后,其他选手觉得这种评分规则对甲更有利,请问这种看法是否有道理?(请说明理由)(Ⅱ)能否给这次比赛制定更公平的评分规则?若能,请你给出一个更公平的评分规则,并说明理由。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很强的好题,给学生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不少学生都有精彩的表现,例如关于评分规则的修正,就有下列几种方案:方案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倒数第一名记1+分,倒数第二名记2+,…依次类推;(评分标准)方案2:将选手甲所在学校评委的评分方法改为在原来的基础上乘以;方案3:对甲评分时,用其他评委的平均分计做甲所在学校评委的打分;然而也有不少学生为空白,究其原因可能除了时间因素,学生对于较长的文字表述产生畏惧心理、不能正确阅读时规则(3),得出选手甲的平均得分为,其他选手的平均得分为,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不少学生出现“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会故意压低其他选手的分数,因而对甲有利”的解释,而没有意识到作出必要的假设是数学建模方法中的重要且必要的一环。
有些学生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则对甲有利”的理由,例如:排名在甲前的同学少得了1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不给其他选手最高分(n分),所以甲得最高分的概率比其他选手高;相当于甲所在学校的评委把最高分给了甲;甲少拿一个分数,若少拿最低分,则有利;若少拿最高分,则不利;等等。
以上各种想法都有道理,遗憾的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停留在这些感性认识和文字说明上,没能进一步引进数学模型和数学符号去进行理性的分析。
如何衡量规则的公平性是本题的关键,也是建模的原则。
很少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这个原则,有些学生在第2问评分规则的修正中,提出“将甲所在学校的评委从评判组中剔除掉”,这种办法违背实际的要求。
有些学生被生活中一些现象误导,提出“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评分规则修正方法,而不去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这道高中数学知识应用竞赛题解答情况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学生在数学应用能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1)数学阅读能力差,误解题意。
(2)数学建模方法需要提高。
(3)数学应用意识不尽人意数学建模意识很有待加强。
新课程标准给数学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中学数学建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相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高中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会有大的提高!那么高中的数学建模教学应如何进行呢?数学建模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利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高他们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数学建模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主动探索解决之法。
教学过程的重点是创造一个环境去诱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的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知识与结果。
(一)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知识。
中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时将数学建模中最基本的过程教给学生:利用现行的数学教材,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典型的数学模型。
如函数模型、不等式模型、数列模型、几何模型、三角模型、方程模型等。
教师应研究在各个教学章节中可引入哪些数学基本模型问题,如储蓄问题、信用贷款问题可结合在数列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一些不大复杂的应用问题,带着学生一起来完成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一些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初步体验。
例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后,通过下面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数学建模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客房的定价问题。
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客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实践,旅馆经理得到了一些数据:每间客房定价为160元时,住房率为55%,每间客房定价为140元时,住房率为65%,每间客房定价为120元时,住房率为75%,每间客房定价为100元时,住房率为85%。
欲使旅馆每天收入最高,每间客房应如何定价?"text-align:center;">[简化假设](1)每间客房最高定价为160元;(2)设随着房价的下降,住房率呈线性增长;(3)设旅馆每间客房定价相等。
[建立模型]设y表示旅馆一天的总收入,与160元相比每间客房降低的房价为x元。
由假设(2)可得,每降价1元,住房率就增加。
因此由可知于是问题转化为:当时,y的最大值是多少?[求解模型]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可得到当x=25即住房定价为135元时,y取最大值13668.75(元),[讨论与验证](1)容易验证此收入在各种已知定价对应的收入中是最大的。
如果为了便于管理,定价为140元也是可以的,因为此时它与最高收入只差18.75元。
(2)如果定价为180元,住房率应为45%,相应的收入只有12150元,因此假设(1)是合理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首先,学生的应用意识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二是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他的身边。
其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中,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时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例如,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等量关系和不等量关系”以及“变量间的函数对应关系”、“变相间的非确切的相关关系”、“事物发生的可预测性,可能性大小”等,这些正是数学中引入“方程”、“不等式”、“函数”“变量间的线性相关”、“概率”的实际背景。
另外锻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周围世界出现的数学现象。
数学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能够准确、清楚、间接地刻画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应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
例如,当学生乘坐出租车时,他应能意识到付费与行驶时间或路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当然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