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边防文化
关于云南边防和缅甸政治知识点
关于云南边防和缅甸政治知识点摘要:1.云南边防的重要性2.缅甸政治概况3.云南边防与缅甸政治的关系4.我国在云南边防的措施正文:云南边防的重要性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接壤,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
云南边防是指中国在云南省与邻国接壤的地区进行的边境防御工作。
云南边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云南边防对于国家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与缅甸等国家的边境线漫长,有效地进行边防工作可以防止恐怖分子、贩毒分子等非法分子潜入国内,保障国家的安全稳定。
其次,云南边防对于促进中国与邻国的友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边防合作,可以增进中国与邻国的互信,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缅甸政治概况缅甸位于东南亚,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国家接壤。
缅甸政治体制为联邦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缅甸议会分为两院,即人民院和国民院。
近年来,缅甸政治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2015 年,缅甸举行了首次民主选举,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赢得选举,开始执政。
这标志着缅甸政治从长期的军事独裁向民主政治转型。
云南边防与缅甸政治的关系云南边防与缅甸政治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缅甸政治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云南边防的安全。
在缅甸政治转型的过程中,双方在边防领域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在云南边防的措施为了保障云南边防的安全,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边防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建设边境防线、监控系统等设施,提高边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加强与邻国的边防合作。
通过与缅甸等国家进行边防会谈、联合巡逻等方式,加强双边边防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
最后,加大打击跨境犯罪的力度。
通过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严密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贩毒等跨境犯罪活动,确保云南边防的安全稳定。
总之,云南边防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双边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论边防文化及边防精神的重要性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边防文化作为边境地区军民在戍边、建边、管边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丰富资源,也是边防部队建设的重要“软实力”,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1忠于使命,服从命令是天职忠诚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和古今中外军队的共同品格要求。
边防官兵自觉投入戍边守防的军事实践,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
听党指挥、报效国家,既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边防精神文化的本质体现。
忠于作为边防驻扎部队的使命。
服从命令是天职,牢记条规法令要使命,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得胜利。
任何环境中,只有遵守规则、服从命令,才能取信于人,才能被人尊重;只有遵守规则、服从命令,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只有遵守规则、服从命令,才能凝聚成工作的集体,成长为能打胜仗的团队。
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国家百废待兴的严峻形势面前,边防也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况。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国防建设发展,尽快改变国家有边无防的落后局面,需要建设一支守卫祖国门户安全和维护边疆稳定的边防力量。
也就是从那时起,还没有脱下战争征衣的无数革命军人,坚决听从党的召唤,迅即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边疆,担负起了一项新的更加艰巨、特殊的使命。
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投身到戍边建边守防中,用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保证了国家边防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把忠诚写进履行使命的实践中。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市场和战场双重考验面前,新一代边防官兵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落实党和国家的边防政策法规,积极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挑战,顶住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接受血与火的边防自卫反击作战洗礼,用赤诚之心保卫边防、支援边疆建设,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证边疆地区安全稳定、社会繁荣昌盛。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
边城边疆风情领略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力中国的边疆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风情和独特力量的地方。
这些边城边疆地区在中国的边境线上,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多民族交汇的地带。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边疆的独特风景、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边境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为您带来对中国边疆地区的风情的领略,让我们一同探索这片富有魅力的土地。
一、壮丽的自然风光中国的边疆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其蕴含的独特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神奇的喀喇昆仑山脉还是壮美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边疆地区以其美丽景色吸引着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在中国西部,有着广袤雄浑的青藏高原,这片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远离尘嚣的高原上,大片的草原、雄伟的雪山和湍急的河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而在中国东北,有着广袤的黑龙江流域,这里的原始森林、湖泊和草原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卷。
不仅如此,边疆地区还拥有独特的沙漠风貌。
比如中国西北的库尔勒沙漠,这片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沙丘和沙脊形成了一幅宏伟的沙漠风景。
不同于我们对沙漠的一般印象,这里的沙漠并不是一片荒凉,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多彩的民俗文化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多民族聚居地,民俗文化的多样性为这里增添了浓郁的色彩。
在中国的西南边境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例如,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的聚居地,这里的傣族人民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节日。
水灌节、泼水节等传统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他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独具魅力的傣族文化。
而在中国的西北地区,蒙古族和藏族的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蒙古族的草原文化和马术表演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并且能够亲身体验到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情。
同时,藏族的神秘宗教文化、传统舞蹈和节庆活动也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边疆地区的多民族聚居为中国增添了文化的多样性,也让我们有机会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传统文化。
三、边境的历史渊源边疆地区作为中国的边境线上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这里曾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见证了中国的边防建设和边境贸易的兴衰。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 引言云南民族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在云南这一特定地理环境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北纬21°08′-29°15′,东经97°39′-106°12′,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
东邻贵州和广西,北接四川,西北角与西藏毗邻,西面、西南面与缅甸接壤,南面、东南面与老挝和越南交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
处在亚洲三个特色极不相同的自然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位,东侧连接东亚季风区域半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面和西面连接着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的亚洲热带季风区域,滇西北则与青藏高原相连,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实现了三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相互连接和过渡,同时高山阻隔效应和纵横水系。
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位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三大文化板块交汇处的特殊区位,造就了云南民族成份复杂、文化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空间分布格局。
26个民族分布在云南各地,构成了众多性质独特、风情各异、和谐统一、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区。
云南不仅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之称,而且有“民族王国”之称。
占全国半数以上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繁衍、生息的同时,在云南这块自然空间大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创造了各自特色的本土文化,并通过不断吸纳众多的外来文化和异域文化,形成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垂直分布相适应的多种文化类型。
因此,从地理学的视角立题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生成的地理背景及其分布的组合特征,是地理学与民族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尝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在文化地理学中,以区域为单位的文化地理研究最能反映区域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和气质,而这种特征和气质又置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
云南地理空间除了历代沿革史上的政区含义之外,更主要的还是指一个内部相互联系与外部彼此兼容的完整地域,即云南文化区。
在文化区内,自然地理的差异性是其文化多样赖以发生、发展的空间基础。
因此,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觉研究云南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边境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边境文化是边境特质文化,是围绕边境的边界特质、边界 功能而形成和展开。结合边界的隔离、防御、接触、渗透、开放 功能,将边境文化划分为边界标志景观文化、国门文化、边关文 化、边贸经济文化、跨境文化五种类型。
(一)边界标志景观文化 边界标志是指,为确定国界线走向而设立或确认的人工或 天然的标志物,包括界标(桩)、附标(桩)、界标方位物、 界碑、辅助标志、界桥、界岛、骑线井、泉、三角点、标高点 等。边界标志景观文化是指,边界标志景观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及内涵。如,界桩不只是刻有国名、界桩号、树桩年代,并镶 有两国或多国国徽的钢筋水泥立柱,更是主要的国界标志,是 国家边界的象征;独立的尖山顶、独立石、独立树不只是位于 界桩附近的自然景观,更是人为选定的界标方位物,是辨认国 界线的辅助标志;界桥不只是一座普通的桥梁,更是边界两国
该定义主要具有以下内涵。第一,边境文化生根于边境区
位。边境文化长期以来远离中心文化体系,逐渐形成了独具边境 特质的文化形态。边境文化不同于边境区域文化,但不可否认边 境文化无论有怎样的特质,都是边境区位的产物。第二,边境文 化具有明显的边境特质。边境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 是存在于边境地区的,具有大众性、普遍性的区域文化,属于传 统文化体系的范畴。边界标志景观文化、国门文化、边防文化等 具有鲜明边境特质的文化形态才是边境文化的本真体现。第三, 边境文化强调的更是一种边境文化氛围,文化环境。边境文化氛 围是边境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是一系列边境文化元 素组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是多种边境特质文化共同作用的结 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2018年4月下半月刊
边境文化的概念及内涵分析
刘 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边境文化是边境旅游的灵魂。对边境文化的概念及内涵进行界定与分析,是边境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的基 础,是边境旅游灵魂塑造的基石。边境文化生根于边境地区,具有边缘性、涵容性、异域性等特质,显著区别于内地文化、中心 文化。从边境文化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边境文化可以划分为边界标志景观文化、国门文化、边防文化、边贸经济文化、跨境文 化五大类型。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
浅析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特征云南边疆地区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在云南边疆地区非常丰富多样,既有藏传佛教、道教等宗教,也有原始宗教、巫术等信仰形式。
这些宗教信仰在云南边疆地区深深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中,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云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藏传佛教是云南边疆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
在边疆地区的藏区,藏传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藏传佛教将佛教与藏族的传统宗教、巫术信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体系。
藏族人民广泛信仰佛教,佛教寺庙遍布边疆地区,每逢佛教节日,信徒们会到寺庙里参观礼拜,烧香祈福。
同时,藏传佛教的信徒在日常生活中也积极传承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讲究善良、慈悲和智慧。
藏传佛教对于少数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云南边疆地区还有一些原始宗教的信仰存在。
原始宗教信仰是指一些土著民族生活中自产生的信仰形式,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比如,在彝族、白族等地的一些山区部落中,仍然保留着原始宗教的信仰习俗。
他们崇拜自然神灵,认为大自然拥有生命力,山川湖泊、动植物等都有灵性。
他们通过祭祀、巫术等方式与神灵沟通,祈求它们的庇佑和保佑,以求得安宁和丰收。
这种原始宗教信仰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生关系,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还有一些土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信仰的是巫术。
巫术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信仰,认为巫师有特殊的超能力,可以通灵和神明交流。
巫师通过祭祀、祈福等巫术仪式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难题,包括治病、驱邪、祈雨等。
巫术信仰在一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相当普遍,人们对巫师具有很高的崇拜和信任。
他们相信通过巫师的力量可以得到超自然力量的庇佑和保护。
巫术信仰体现了当地少数民族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云南边疆地区还存在一些道教信仰。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宗教形式,在云南边疆地区也有相当的影响力。
清末民国时期云南沿边地区民族教育与边防近代化
苗 民教 育 计 划 》、 《 推 行 苗 民 教 育 计 划 》、 《边 地 简 易 师 范 及 小 学 设 学 概 要 》、 《 设 置 省 立 小学概 要》 等 , ① 表 明 了 政 府 采 取 措 施 发 展 沿 边 民 族
地 区教 育 事 业 的 决 心 。 作 为 云 南 沿 边 地 区教 育
本和 欧 美的教 育制 度作 为 民族救 亡的 途径 之 一 ,
主 张建 立 新 型 学 校 ,吸 取 新 知 识 文 化 。 于 是 , 与 “ 义 塾 ”、 “ 私 塾 ” 迥 然 不 同 的 新 学 校 纷 纷 在 各地 建 立起 来 。辛 亥 革命 后 ,各 类 学 校 发 展 愈 加 迅 猛 , 逐 步 建 立 了我 国现 代 教 育 的 基 础 。
生 情 况 因材 施 教 ,教 学 效 果 不 好 。 但 这 些 都 阻
止 不 了 以 边 地 民族 教 育 为 主 体 的 近 代 化 努 力 。
二 、清末 民 国时期 云南沿 边地 区 民族 教育 的发 展与边 防 近代化
云 南 新 式 小 学 教 育 始 于 清 末 光 绪 末 年 至 宣 统 年 间 ,辛 亥 革 命 后 的 十 几 年 间 得 到 进 一 步 发
族子 弟入 学来 示 范,这 样 又 没 有 达 到培 养 少数 民族 人 才 的 目的 。 有 的 地 方 少数 民 族 子 弟 入 学 比较 积 极 ,但 他 们 大 多 没 有 汉 语 基 础 , 学 校 因 受 到 师 资 和 经 费 等 客 观 条 件 制 约 , 无 法 根 据 学
族 意 识 , 增 强 国 家 观 念 。 政 府 除 了 对 边 疆 地 区
招 生 原 计 划 为 “以 招 收 逼 近 边 界 之 土 人 为 主 ”,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基本问题探讨
社会治理接受康复治疗,并动员全家及社会爱心人士累计捐助130000多元。
经过康复治疗,冯莹莹的身心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如今在家开电商推销家乡的蜂蜜、红薯、芝麻油等农副产品,终于找到了被家人和社会需要的感觉。
这就叫幸福。
“莫以善小而不为”已经成为马昕大家庭的座右铭,把“送人玫瑰满手留香”乐于助人的行为上升为自觉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
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国爱家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
分析与思考(1)培育优良家风建构幸福家庭离不开好的“领头人”,这一点在大家庭中更为重要。
马昕兄弟姊妹6人,排行第5,入伍27年,先后48次荣立军功和受军级以上单位表彰。
他的人生信条是“吃亏就是福”。
可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是随着大家庭成员的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思想认识的进步,以及多元化发展,加之“头雁”也有“打盹儿”的时候,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大家庭怎么继续飞得更高更远。
这就提出了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另外,从样本家庭的家庭角色和互动模式观察分析,“头雁”型幸福家庭的民主程度仍需增强。
这一问题,样本家庭也已经意识到了。
(2)离不开家庭组织建设。
样本家庭使用军队化的方式管理大家庭,以次生代(二代)家庭为单位,选出“连长”和“排长”,肩负管理大家庭和各自二三代家庭的责任。
马昕是大家庭的连长,负责大家庭的发展方向与重大事务的决策;马昕二姐是副连长,负责后勤保障和协调家庭关系;大外甥杨威和外甥女杨洁,是大家庭的一排长、二排长,他们是创业先锋,用自己公司的部分收益补充大家庭的经济开支。
(3)离不开家庭民主议事制度。
每月召开一次“家庭代表”会,协商、决定大家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开支;分析每位家庭成员的思想状况和遇到的难题,给出建议;监督家庭规划落实情况。
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
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边防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不仅涉及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维护,还涉及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建设。
在边防工作中,有效的文化交流是构筑民族团结的桥梁,促进多民族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
一、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边防工作涉及的区域往往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习俗传统。
边防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维护国家边境的安全,更是要与边境民族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特点,从而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友谊。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边防人员与当地居民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边境地区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二、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的方式1. 语言交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边防工作来说,掌握当地民族居民的语言至关重要。
边防人员可以通过学习当地民族的语言,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交流与理解。
同时,边防人员还可以向当地居民教授自己的母语,促进双向的语言交流,进一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2. 艺术表演交流艺术表演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边防工作中,可以组织双方之间的艺术团队进行文化演出,展示各自民族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服饰等。
通过艺术的表达,边防人员和当地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加深交流与感情。
3. 传统节日交流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边防工作中可以积极组织双方之间的传统节日交流活动。
比如,边防人员可以邀请当地居民参与自己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可以参与当地居民的传统节日庆祝,共同感受喜庆的氛围,增进民族之间的情感和认同。
三、边防工作中的文化交流带来的民族团结边防工作中,通过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民族团结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文化交流让边防人员和当地居民之间建立起互信互动的良好关系,消除了误解和偏见,增进了友谊和合作。
其次,文化交流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借鉴,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化戍边方略
思想战线2019年第6期 第45卷 №. 6,2019 Vol. 45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化戍边方略方盛举 摘 要: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需要设计和实施治边方略体系,其中文化戍边方略是 最重要的治边方略。
文化戍边方略就是利用戍边文化所具有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 化于行”的机理,对边疆各种社会主体复杂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予以正确引导、合理疏 导和有效规约,并以此达到守边、治边、护边、稳边、强边的功效。
文化戍边方略对边疆 治理走向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协同化、精细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推行文 化戍边方略,首先需要凝练和创建具有戍边功能的文化价值体系。
其次,需要构建完备的 文化传承和传播体系。
关键词:边疆治理现代化;戍边文化;文化戍边方略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19)06-0101-08政治学视野中的边疆是指有陆地边境线的省级行政区。
边疆治理就是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省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其过程。
边疆治理现代化就是以边疆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的边疆治理行动及其过程的正向演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边疆治理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
a具体地说,边疆治理现代化主要涉及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方略科学化、治理制度及政策系统化、治理机制协同化、治理结构专门化、治理业绩高效化等。
边疆治理要收获好的效果,必须设计和推行科学的治理方略。
边疆治理方略就是边疆治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的总称。
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科技水平等不同,边疆治理方略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在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时期,先后实施过屯垦戍边、封贡、和亲、互市、教化、以夷制夷等边疆治理方略。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长治久安,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我国边疆治理在汲取历史上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治理方略。
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边疆治理视域下云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问题研究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立足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独特的区位特点,结合边疆治理现代化背景,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目前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呈现边防稳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安全形势复杂等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总结云南民族工作历史经验,针对当前面临的新风险、新挑战,提出法治促稳定、产业兴发展、文化筑认同、社会安民生、党建领团结五大举措,持续推动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81(2020)06-048-007作者简介:张洁,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医药文化。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云南提出的新要求,是云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行动指南訛。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窗口和门户,也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
云南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在这条漫长的国境线上世居着25个少数民族,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相互交织,而这一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聚集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基于这样的区位特点和民族分布状况,促进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使边境地区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奋力开创边疆治理新局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边疆治理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稳定发展“边疆治理”作为一个政治学概念,主要指“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地区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过程”②。
边防文化
对新时期加强边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郭丽一、文山边防文化建设现状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东与广西接壤,南与越南毗邻,中越边境线长285公里。
文山富宁、马关、麻栗坡3个边境县共有12个边境乡镇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官坝、苗王等9县75社191个自然村接壤。
中越两个山水相连,边界无天然屏障,通道、便道较多。
上个世纪70、80年代发生的10年对越自卫作战中,驻守文山边境一线的解放军边防部队、边防武警官兵和文山人民一道,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英勇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孕育了著名的“老山精神”。
多年来,一代代边防军人在“老山精神”的鼓舞下,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为文山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边境安全稳定作出无私无畏的贡献。
“老山精神”也成为文山边防文化的核心内容。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中越边境互市贸易活动日趋频繁。
驻守中越边境的广大边防官兵思想意识既经受着浓郁的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影响,也经受着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加之当前兵员成分结构的深刻变化,独生子女、高学历、自我意识强等成为新形势下兵员的主要特点。
这无疑对部队边防文化建设带来新的课题。
从部队内部思想政治情况来看,多年以来,部队各级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部队建设的首位,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部队科学发展和有效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
在深入扎实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尊干爱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教育等基础上,着重加强以“老山精神”为主的传统教育,确保了戍边官兵的思想政治稳定。
但面对新时期内外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边防文化模式已不适应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边防文化建设急需注入新的内容。
由于文山边境地区发展起步晚、底子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边防官兵大多数驻守在条件比较艰苦的边境乡镇、村寨或山头。
云南边境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交流
云南边境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交流云南边境地区历史沿革和文化交流云南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的省份。
其边境地区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交流十分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一、历史沿革云南边境地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自古就有丰富的历史沿革。
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途经云南的南方贸易路线,省内出土的青铜器和金器也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汉武帝南征越南,云南逐渐成为汉朝的疆域。
此后,南诏、大理、楚雄等多个历史文化名城相继兴起,云南也逐渐成为了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经过多次政权更替,云南边境地区的地理形态和治理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清朝时期,中国的边疆政策不断调整,为了加强南疆防御,明朝时期的西蜀布政使司被裂为两半,贵州设立了紫黄镇,滇池南岸成立了罗布泊衙门,云南西部的昆明府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南部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文化交流云南边境地区作为一个地理交通重要的地带,文化交流自然也比较频繁。
在这里,汉族、彝族、白族、傣族、藏族、苗族、壮族、回族等50多个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1. 文化交流的形式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商业贸易,一种是通过宗教传播。
云南作为南方重要的门户之一,其商业贸易活动十分繁荣。
随着近代工商业活动的发展,云南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交流中心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宗教传播也是文化交流的一大形式。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均有广泛的传播,其中,佛教是传到云南最早的。
在云南东南部和西南部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傣族地区,佛教在很早的时候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道教传入云南比较晚,但经过长期的宣传和影响,也在云南边境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2.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云南的多元文化交流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频繁。
比如说,汉族与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就颇具代表性。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区,是中国十五个正式认定的民族之一,而其与汉族的文化交流虽然渐渐走向现代,但在一些地方依然活跃。
论陆地边疆文化戍边
论陆地边疆文化戍边作者:薛振东马宇飞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4期[摘要]陆疆安全是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时代谁将是陆疆的“戍边人”。
文章基于文化戍边理念,从国际与国内两方面分析陆疆文化面临的挑战,并以软实力理论与文化治理理论来阐述陆疆文化戍边的必要性,并对文化戍边理论进行阐释,力求建构一种陆疆文化戍边理论。
[关键词]陆地边疆;文化戍边;文化戍边理论[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4002006一、问题的提出边疆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概念,边疆既是一个具有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内涵的特色概念,又是变动的存在。
“边疆”相对应的是国家“核心区”,是国家疆域边缘性区域,因此,“边疆治理总是要服务和服从于核心区的治理”。
[1]51传统国家有边陲而无边界。
[2]4广义上陆疆是指我国与邻国接壤,具有边界线的所有省区所构成的总和,具体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共9个省区,俗称“大边疆”。
狭义上陆疆是指与内地具有不同的习惯、社会风俗、饮食、民情、信仰、生活方式等,与邻国相邻且具有边界线的边境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边境团场等,俗称“小边疆”。
本文采用的是广义上的陆疆即“大边疆”概念。
二、当前陆地边疆文化面临的挑战(一)国际挑战第一,文化全球化冲击民族文化。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文化行为超越民族国家疆界、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多元的文化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平等的交流与传播,是人类社会高度融合的一种状态。
文化全球化伴随着机遇和挑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形态。
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陆疆地区,彼此吸收和借鉴,既会吸收先进的文化,当然也有腐朽落后的文化,不仅侵蚀民族文化而且会破坏我国文化安全。
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少极端势力就利用文化隔离政策、文化愚民思想、试图割裂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不承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破坏民族文化就相当于对我国文明进行“污名化”,进而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进行文化殖民。
云南省芒市边疆治理的现状与对策
云南省芒市边疆治理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寸代尔来源:《公关世界》2020年第04期摘要:边疆繁荣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都离不开稳定,无论是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要高度重视、要加强顶层设计、要发动人民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民生,加强开放,有计划、全身心的开展边疆治理工作,才能确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
关键词:芒市边疆治理稳定开放边疆治理是一个历史的课题、现实的主题、未来的命题。
不论什么时候,边疆治理都必须符合边疆的实际,凡符合边疆实际,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难逃败绩。
笔者就芒市情况进行调研,总结提炼得出思考。
一、基本现状芒市地处祖国边陲、云南省西部、德宏州东南部,是德宏州5个县(市)之一,是德宏州府所在地;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龙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68.23公里;辖5镇、6乡、1街道、1农场管委会,共有80个村民委员会,14个社区,4个办事处;总人口41万人,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五种世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7.54%;总体贫困范围广、程度深,2011年列为滇西连片特困地区,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少数民族、“直过区”为一体的贫困县市。
二、主要问题(一)经济发展方面1. 经济总量较小。
重大工业项目较少,工业比重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以工促农能力较弱。
2. 产业发展滞后。
传统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少,大企业不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足,难以支撑持续快速发展;新产业培育和发展周期长,虽有一批在建和刚建成的项目,但短期内还不能形成经济支柱。
3. 基础设施薄弱。
城镇化相对滞后,发展后劲不足。
交通运输方式单一,物流成本较高,农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欠账较多,严重制约着边疆经济发展。
4. 财政风险加大。
财政收入增长与保障改善民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差距极大。
丽江程海:边屯文化的遗珠
106丽江程海:边屯文化的遗珠王人天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地区,在古代的时候,由于远离中央,常年战事不断,或是被外族入侵,或是发生地方武装叛乱,朝廷派军征讨总不能绝患,为了有效地巩固边防,自宋元之后,朝廷就实行充军和派军边屯,特别是到了明朝,边屯军民之众更是前所未有,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边屯文化。
丽江地处云南西北部,南接大理,北连迪庆,西邻怒江,东与四川凉山、攀枝花接壤,土地肥沃,盆地宽广,自然便成了军屯的重要之地。
据《大理古侠书钞》记载:洪武十五年,云南初定,云南土著居民,多为土著三十八部民裔,汉人多是元时迁入,多为商贾,来自于川、陕、湖、广,回回、蒙古人皆是忽必烈的入滇随军之后代子孙,洪武知滇人性野,非强制不可,诏户部取苏、浙上户四万五千家以不恭罪,军办八万余迁云南。
于十七年,分批入滇与屯户拨地为屯民,按屯分配办籍,隶属千户长和百户长,男子逢卯操练,遇事操戈,分以田地,自营家室。
从那以后,丽江程海就成了边屯军民的乐土,边屯文化一直在这里发展、延伸,影响着万世子孙,程海也就成了边屯文化的一颗遗珠。
边屯曾经守候的程海湖接到边屯文化研究院的通知,我作为其研究员的身份前往参加边屯文化理论培训班学习,于是就来到了丽江程海。
车越过金沙江,穿过三川盆地,将近中午的时候抵达一个小镇,经胡继惠教授介绍,我才知道已经进入程海地界,此处便是程海镇。
小镇上早市人群密集,卖鱼卖甘蔗的人很多,分排两旁。
是呀,靠着大湖,怎能没有卖鱼的呢?我从车窗中望出去,鱼市排成长排,大盆中的鱼游得正欢,偶尔有人伸手进盆捞鱼,107盆中的鱼就活蹦乱跳起来,溅了捞鱼人一脸的水。
看到此情此景,我止不住笑了起来。
他们说这里的鱼是湖中的淡水鱼,全是野生的,味道鲜美得很。
听如此说,心里就有几分羡慕。
正说着,车在前方停了下来。
我们下车,只见许多村民在屋檐下将甘蔗铺在门板上出售。
这些甘蔗顶着新鲜的嫩叶,根脚尚带着新鲜的泥土,像是刚从地里砍来的,新鲜极了。
云南边防作文素材
云南边防作文素材《云南边防:那一片热血与坚守的土地》嘿,大家知道云南边防不?那可是个神奇又了不起的地方!说起云南边防,先想到的就是那壮丽的风景。
高山大岭,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但可别被这美景迷了眼,这里也是边防战士们日夜坚守的战场呢!他们在这里,就像那山上的石头一样坚定,守护着我们的国门。
云南的边境线那叫一个长啊,弯弯绕绕的,要守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那些边防战士们可真是有本事,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他们都稳稳地站在那里,就像一颗颗钉子钉在边境线上。
他们的眼睛就像老鹰一样锐利,任何风吹草动都别想逃过他们的法眼。
你说,这得多厉害啊!我还听说过一些关于边防战士的小故事。
有一次,一个战士在巡逻的时候突然下起了暴雨,他全身都被淋透了,但还是一步一步地沿着边境线走着,坚决不退缩。
还有个战士,在边境的山林里发现了一条蛇,那蛇可吓人了,可他一点都不害怕,直接就把蛇给赶走了。
你说说,这得有多大的胆子啊!云南边防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呢。
比如说那里的特色美食,什么米线啦、烧烤啦,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想着边防战士们在辛苦巡逻,感觉特别不一样。
而且这里的少数民族也特别多,他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可不一样。
边防战士们还要学会和不同民族的人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大学问呢!每次想到云南边防,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那些边防战士们,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来到这么艰苦的地方,就是为了我们的安全。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和感谢。
所以啊,当我们在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时候,可别忘了在边境线上默默付出的那些边防战士们。
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希望他们在守护我们的同时,也能注意自己的安全,平平安安地回家。
云南边防,这片充满热血与坚守的土地,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
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边境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带,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承载着边防巡逻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边境地区也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其中包括了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
本文将探讨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边防巡逻融入多元文化边防巡逻是国家维护边疆安全的重要工作,而边境地区的文化多元性为边防巡逻注入了一种与内地不同的特色。
边防官兵在巡逻过程中,会接触并与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边境居民等进行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宣传,更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为边防巡逻注入了新鲜活力。
二、边境地区文化交流的形式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边境地区巡逻中,边防官兵常常通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将自己带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借此传达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重要价值观念。
同时,边防官兵也会积极参与当地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共度节日,增进友谊,加深文化交流。
三、边境地区文化交流的意义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和认同,减少误解和矛盾。
边防官兵通过与边境地区居民的交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增进了对边境地区文化的认知,使彼此之间的了解更加准确和全面。
其次,边境地区文化交流有助于加强边防官兵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接触多元的文化,边防官兵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支撑。
最后,边境地区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边境地区依托其特有的文化资源,可以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消费,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边防巡逻中的边境地区文化交流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跨文化交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边防官兵应当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交流互鉴,为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远东地区的边疆防线与文化交融
远东地区的边疆防线与文化交融远东地区是中国的边疆之一,也是亚洲文明的一部分。
这个地区辽阔而边远,自然环境严酷,给边防与文化交融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边疆防线的历史与意义远东地区的边疆防线自古以来就承担着守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安全的重要使命。
历史上,中国的北方边境一直是与外族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防线。
古代的长城和边城是这一使命的具体体现。
而在远东地区,边疆的防线更是直面外部势力的直接威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战争或磨难,留下了许多壮烈的英雄故事。
如今,边疆防线的意义依然重大,尽管外部威胁的形式有所改变。
国家的安全仍然依赖于这些被称为“钢铁长城”的边境防线。
同时,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对整个国家和世界带来重要的影响,保护和促进边疆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边防维稳与文化交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远东地区的边防事业也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边疆的多民族聚居和多元文化交织,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彼此交流、共同发展的平台。
中国的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族融合的一块摇篮。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西部的新疆、云南与外国接壤的地区,以及远东的边疆地带,都有着独特的多元文化遗产。
这种文化交融不仅体现在语言、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方面,也体现在建筑艺术、服饰传统等方面。
边防部队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积极维护着边疆多元文化的和谐与交融。
他们不仅担负着抵御外敌的使命,还积极参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边防官兵经常与当地的民族社区互动交流,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并尽可能融入当地社会,与民众建立友好的关系。
这种交流与互动不仅促进了边防官兵的文化素养,也加深了他们对当地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三、边疆地区的挑战与发展尽管边防部队积极维护着边疆地区的安全与文化交融,但远东地区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自然条件恶劣、地理环境复杂、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云南边防作文
云南边防作文篇一《云南边防:那些可爱的战士们》在云南边防线上,有这么一群人,就像一道坚固又特别的墙。
我有次去云南玩,跟当地的一个大叔聊天,大叔给我讲了好多边防战士的事儿。
大叔的家离边防站不算太远,他说经常能看到那些战士们训练啥的。
大叔说话可有劲了,他说那些战士啊,一个个看着年轻,但是那眼神坚定得像山里的老石头。
听大叔讲,有一次大暴雨,山洪都好像要把整个山区吞了似的。
村里的人都忙着往高处跑,这个时候边防战士们不仅在守着边境,还跑到村里来帮忙。
那些战士们,身上背着大背包,里面装满了救援工具,跑起来却比兔子还快。
有个战士,在搬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把手划破了老大个口子,血直往外冒,旁边的战友想给他包扎,他就喊,“先别管我,把那些粮食给老乡们送到安全地儿再说”。
他们就那么一趟趟地在泥水里跑着,脸被雨打得看不清模样,全是泥点子,但就没一个人喊累。
战士们帮着村民把家畜也赶到安全的地方,有只小猪到处乱窜,一个战士就满场撵啊,追得那叫一个狼狈,逗得围观的村民又心疼又好笑。
最后呀,村子保住了,战士们又默默地回到边防线上接着站岗去了。
他们就那么无声无息地守护着,不管是风雨还是什么,就像云南边境上永远不会倒的大树。
从那以后,我就对云南边防战士充满了敬意,他们是真真切切在守护我们的人呢。
篇二《云南边防:独特的风景与人》云南边防线,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去云南旅行的时候,在边境附近的小镇停留了一段时间。
我住的旅店里,老板是个很健谈的人。
他经常给我说他见到的边防战士。
有一天,老板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他那天看到边防战士们在搞一个什么野外生存训练之类的。
老板就像个讲八卦的老小孩一样,讲得很来劲。
他说那战士们,穿着迷彩服往林子里一钻,把小镇当成他们的大后方。
战士们带着的装备可真是五花八门,锅碗瓢盆的啥都有,感觉像要去野外过日子似的。
有一个小战士,看着特别机灵,为了给队伍找水,他顺着林子里头的小沟爬呀爬。
那沟里都是泥巴和杂草,小战士弄得一身脏兮兮的,脸上还被小树枝划了几道印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边防文化该文在《云南国防》2017年第4期刊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中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边防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世居民族、特有民族、自治民族众多,戍边卫国、边境作战、维护稳定、实践丰富,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边防文化。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云南边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地位作用进行论述,试图为边疆民族地区边防文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总结。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边防文化的内涵边防是指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敌人侵,维护边境地区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在边境地区进行防卫和管理的活动。
云南与越南、老挝和缅甸三个国家接壤相邻,有着4060公里的边境线,“八千里边防”孕育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边防文化。
作为特殊的文化形态,云南边防文化是在长期边防实践中形成的,以边防守卫力量和边疆民族群众为主体,以先进军事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为根基,以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边疆发展为目的,以爱国和奉献为主要内容,以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活动及产品。
(一)以边防守卫力量和边疆民族群众为主体从实践的观点看,人不仅是文化作用的客体,而且还是文化的主体,并且最终作为主体表现为对文化的支配作用和享受地位,即按照自己的需要创造文化和改造文化。
①云南边防文化主体具有多样性,并不局限于守卫边关的军人,而是既包括国家依法成立的边防守卫力量,也包括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
首先,由于边防活动具有强烈的军事属性,自古以来边防守卫力量就是边防文化最为重要的主体。
边防守卫力量是国家为保卫边境地区安全和稳定而依法设置的防卫力量的总和。
边防守卫力量的配置,是由国家的边防体制和防卫地域的战略地位所决定的。
云南是祖国的西南门户,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国家的边防守卫力量体系中,云南边防守卫力量由军队、武警、民兵、公安部队等力量组成。
边防守卫力量在长期的边防实践中形成了富有爱国精神,体现时代特色,充满战斗激情,以军事文化为主体的军营边防文化。
其次,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成为边防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主体。
明清以前,云南因地处边疆,山河阻隔,文化发展缓慢,中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改变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在边境地区部族文化仍然占统治地位,边防文化更多体现在抵抗外族侵略中所形成的土著文化之中。
近代以来,部族文化的优势地位逐渐被中原文化所取代,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先后出现了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临安起义等军事行动,极大地提升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
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与重庆、桂林成为整个国家的文化中心,各族人民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积极抵抗日本侵略者,通过松山战役、腾冲光复,云南成为了抗战时期沦陷国土最早被全部收复的省份,边防文化在抗战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边疆各民族与边防守卫力量在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实践中,相互支援、共同奋斗,形成了以忠诚、奉献、牺牲、进取为精神特质的边防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以先进军事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为根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云南边防地位重要、周边情况复杂、边疆历史悠久、边防斗争尖锐,边防文化在长期的建设实践中融人了先进军事文化和边疆民族文化的精神特质,展现了边防守卫力量与广大民族群众守边卫国、建设边疆的深深情怀。
先进军事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军队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体现我军性质宗旨、职能任务、历史传统的文化形态,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和滋养官兵的精神沃土。
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边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沃土。
作为边防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人民军队在戍边卫国的具体实践和塑造的精神财富是边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边防部队在边防建设中不断吸收和继承先进军事文化的精髓,逐步积淀形成了以民族气节、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不怕死、不怕苦、不怕亏”的老山精神为代表的边防文化。
另一方面,云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边防文化的重要来源。
云南地处高原,俯瞰中原,“云南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硕大的市场,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的关键。
自古以来,云南就是中国西南的门户,是联系巴蜀、藏、陕西部广大市场的纽带;是进人中国腹地经济最发达地区―长江流域市场又一重要通道和陆桥。
”近代以来,英、法等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人侵云南侵略整个中国,云南各族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1856年滇南建水、通海、江川等地彝汉人民烧毁教堂,赶走了披着宗教外衣的帝国主义分子;1895年元阳、金平等地彝族、哈尼族人民曾多次抗击侵略滇南边疆的法国侵略军;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不断武装人侵阿饭山,扳、傣各族人民起来抗击英国人侵。
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云南各族人民提升了对国家主体文化精神的认识,形成了团结一心、共御外侮、对抗邪恶、不畏强暴的反侵略精神。
同时,云南少数民族多彩的民俗文化、歌舞文化也是边防文化形成的重要来源,如景颇族的目脑舞向世人再现景颇先祖对外御敌时紧如铁壁、变幻莫测的战斗阵形,傈僳族的“爬刀竿”,其他少数民族的斗牛、摔跤、射箭,刀舞等民俗活动培养了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毅力、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三)以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边疆发展为目的边疆地区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屏障。
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疆,毗邻世界毒品集散地“金三角”,“黄赌毒私特艾”侵蚀严重,边境缅方一侧“民地武”长期割据,时常与政府军发生摩擦,给云南边境管控和防卫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云南边防文化建设立足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高度,服务于边防建设实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安全。
边防的稳定离不开边疆的发展。
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自然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
云南边防文化坚持为边疆发展服务的原则,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云南边防文化展现了各族人民扎根边疆、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的宏伟画卷,体现了边防守卫力量无私奉献、卫国戍边、渴求真理、向往和平的精神追求,承载着军民团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四)以爱国和奉献为主要内容云南边防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敏感的边境斗争形势、艰巨繁重的守防任务,形成了以爱国和奉献为主要内容的边防文化。
从历史上看,云南因地处边疆,历史上曾为饱受战争蹂铺的边地,各族人民同仇敌汽并肩战斗,求解放保和平,共同书写着爱国尚武情怀。
云南是红军长征的征战地、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在长期抵抗侵略、巩固边防、建设边疆的实践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军事文化,成为边防文化的重要来源。
云南边防自然环境艰苦、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边情民情复杂,牺牲和奉献是边防文化重要价值追求。
边防部队官兵为了祖国边境的安宁,常年驻守在高山、密林之中,与荒凉和寂寞相伴,守卫着八千里边防线。
边防公安和武警官兵守卫着边境口岸和通道,在与走私和毒品的较量中,经常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历代边防守卫者用忠诚写下了奉献的誓言,为国家和民族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浴血奋战,共同铸就了坚不可摧的西南边防钢铁长城。
(五)以思想理论和文学艺术为主要形式文化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采用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发挥凝聚人、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才能使文化不断得到延续、传承和发展。
云南边防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形式多样,每个界碑都铭刻着一个故事,每段边防线都延续着一份情慷,每个哨所都涵养着一种精神。
从表现形式上划分,云南边防文化可分为以逻辑思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思想理论和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艺术作品。
思想理论主要包括研究云南边防文化实践的理论归纳与总结概括,如学术文章、理论著作、研究报告等。
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情况看,对云南边防文化的理论研究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现有的研究大多从边防军营文化的角度开展研究,对边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民族地区边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研究不够。
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小说、书法、雕塑、音乐、歌曲、美术、舞蹈、电影、戏剧、电视剧等艺术表现形式。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众多民族和历代边防守卫力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边防文化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边防文化的特征(一)强烈的政治性边防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边疆的长远发展。
边防文化以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边疆发展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边防文化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境外敌情社情复杂,守边固防任务艰巨。
边防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吸收先进军事文化、国防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成为凝聚各方力量意志的精神力量。
(二)多样的民族性文化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为人的社会群体所共享,所以文化与民族须臾不能分离,相融共生。
①云南边防文化融人了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爱国奉献、团结和睦、勤劳朴实的文化内容,代表着各族人民保家卫国、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从表现形式上看,不同的文化主体创造的边防文化各具特色。
边防守卫力量创造的军营文化展现边防官兵听党指挥、报效国家、牺牲奉献的精神力量。
边疆少数民族的边防文化以歌舞、诗歌等文学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了各族人民保卫边防、建设边疆的精神风貌。
(三)高度的融合性云南边防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不同各民族相互融合,不断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的过程。
这种交流融合不仅局限于边防主体之间、各族群众之间的融合,更扩展到云南边防文化与内地文化、与其他地区边防文化、跨境文化的交流融合。
同时,边防守卫力量与边疆民族群众在戍边卫国的同时,积极投身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工程建设,充分发挥边防文化的渗透融合作用,不断增强边防文化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四)广泛的人民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
云南边防文化来源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凝聚力。
就文化的主体而言,云南边防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接受客体都不局限于以军人为主的边防守卫力量。
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边疆民族群众已经成为云南边防文化的创造主体和受众客体。
云南边防文化主体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参与者,代表着云南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既扎根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实践,又发展于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活动。
(五)鲜明的创新性云南边防文化始终注重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云南特色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