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一个以现象主义知识论为前提,以唯意志主义本体论为核心,以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人生观为归宿的完整的哲学体系。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休验的结果。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既然人生就是无尽的欲望,不尽的痛苦,是一场悲剧。他的哲学是悲观主义的,因为他认为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痛苦的,同时他还提出如何解除这些痛苦和悲剧。一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以他的意志主义哲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先河,而其理论目标和中心环节是其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即关于生存意志痛苦的理论。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是从康德哲学出发的,他提出了他著名的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认为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人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并且,要是人真的这样做了,那么,
他那儿就出现了哲学的思考。从主体出发,叔本华得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的结论后,他又认为哲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真实意义在于认识“自在之物”。即表象背后的本质。要认识“自在之物”,则必进一步深人到主观世界领域,从外面的世界表象的世界得不到任何答案。“在这里我们已经看到,从外面的意志是无处不在的,不仅人类有意志,动物、植物也有意志,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世界万物尽管在现象上各不相同,而在其内在本质上是同一东西,这东西就是意志。不同的是,意志的客休化程度有高低大小之分,它们形成不同的级别,而人类身上的意志是最完善、最发达、最鲜明的。意志本身又是自由的,是没有什么法度的,是完全独立和绝对自由的。意志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是没有目的,没有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叔本华在得出意志便是欲求后,又进而认为欲求就是痛苦。作为世界的本质的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是一种无目的、无止境的永不满足的欲望,所以一切生命在本质上即是痛苦。因为欲望、冲动是无穷无尽的,而它的满足却总是暂时的、有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便是痛苦;而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新的欲望就会继之而起,永不满足,亦是痛苦;纵然欲望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所带来的就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同样也不免于痛苦。另一方面,意志现象愈完善,痛苦也就愈显著。植物是没有痛感的。最低等动物的痛感很微弱。脊椎动物因
为有了完善的神经系统,痛感能力就较高。到了人,痛苦就达于顶峰。而对于人米说,智力越发达,痛苦就越深重,因此天才是最痛苦的。“于是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所以人生如同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在叔本华看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有喜剧的性质。因此,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人生就是在痛苦的匮乏状态下力求去掉匮乏可又不能去掉的悲惨存在。二叔本华哲学思想产生的个性色彩叔本华从根本上说是个人生哲学家,他从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出发,道出人生所特有的悲剧性、荒诞、虚伪和不幸。这种主观体验虽然从哲学家本人来说是个体性的,带有非常明显的个性色彩,但事实上都是其个人对社会和自身经历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叔本华之所以会得出生存意志痛苦的悲观主义结论,就在于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给社会带来的恶果,以及他个人缺乏爱和被爱一生的不幸经历的独特感受和深刻体验的结果。他最敬重的父亲在小时候自杀,而他与母亲及其家人的关系并不好。他从小孤僻、傲慢、狂妄自大,很难与他人相处,这使他一生很难体验到爱和被爱的幸福感受。因而,也就很难会得出人生幸福快乐的乐观结论。叔本华对自己抱有很大的自信和希望。他自诩是个天才,会建立丰功
伟业。但现实一次次地粉碎了他的期望与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学说和思想极为自负,但他的著作遭到了出版社的冷遇,后来即使出版后,很多年一直遭到了读者的冷落。这一系列的不幸遭遇使叔本华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在痛苦中煎熬。因而,他对痛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叔本华生活的时代是西欧各国相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价值观逐渐得到了确立并盛行起来。这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人们为了追逐个人的利益,不择手段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竞争和搏杀。因而,以利己主义为前提的个体之间的殊死搏斗,同样必然会表现为最可怕的形态。每个人不仅想从别人那里取己之物,而且为了稍微增加自己的一方的幸福,会不惜以别人毁灭的全部幸福或整个生命为代价。叔本华以其极其敏锐的感觉超前地领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一切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追逐个人利益,导致激烈竞争的残酷、消极方面,从而深刻地挖掘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一面。这种消极、悲观的认识和感受同他从自我出发,从自我的意志出发相结合,就必然会得出人生悲观主义的结论。三如何解脱这痛苦与悲剧叔本华认为,通过哲学的沉思、艺术的审美活动和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使人获得暂时的解脱。因为哲学的沉思、艺术的审美活动和道德修养能使人自我忘却物
质利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欲望的奴役中解脱出来,对事物进行理性的纯粹的思考,以摆脱痛苦。但是要想获得永久的解脱,只有通过“意志的否定”才能实现。因为“意志的肯定”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悲观的基础,所以彻底否定意志就是摆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所谓意志的否定,就是要压制一切本能,磨灭一切激情,取消一切欲求,麻痹一切感情,使情绪绝对宁静下来,最终达到一种“无欲”的境界。叔本华认为,意志寂灭之后,一切因意志的冲动而产生的痛苦、恐惧和令人激动的永不死心的希望也都同归寂灭了。取而代之的将是那高于一切理性的心境和平,那古井无波的情绪,那深深的宁静和不可动摇的自得和冶悦。叔本华把这种彻底否定意志的人所达到的境界称之为“无”。随着意志的否定、取消,作为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也都取消了,于是剩下的只有无。从唯意志主义走向悲观主义,又从悲观主义走向虚无主义,这就是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归宿。叔本华从人生是苦难的基本命题出发,认为人生的智慧就在于真切地认
识到人性是险恶的,人生本来是一场悲剧,人世间的一切包括人们所孜孜以求的功名利禄、权力地位等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的东西,所谓幸福不过是免遭痛苦、无可奈何的生活享受而已。因此,在他看来,人们应该禁绝一切欲望,抛弃一切世俗的利益和要求,去除一切现实生活及现实的理想和目的,抛弃一切理性和科学的概念,以及以理性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