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作者:黎晓林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13期

摘要分析影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动物产品;安全;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289-01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畜产品数量迅速增加。现代畜牧业在为人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动物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风波,2011年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2012年山东“快大鸡”事件等。因此,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动物产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

1 影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兽药或违禁药品等的非法使用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各种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使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这些药物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了动物疫病的发生,减少了动物的死亡,缩短了动物的养殖周期,提高了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了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使用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使用国家不允许的添加剂。一些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在养殖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药品如镇静剂、β-兴奋剂(如盐酸克仑特罗)、激素类药物等,残留在畜产品体内,严重影响了畜产品的安全,且消费者在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二是不正确使用药物。如过量使用兽药,或者不按规定执行屠宰前停药,甚至将人用药物大量在畜产品生产中使用,导致大量药物残留在畜产品体内。消费者食用后,轻则出现过敏、呕吐、头晕等现象,重则致癌、致胎儿畸形等,给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兽药、添加剂及其他化学合成物的大量使用,还会导致人类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强,减弱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甚至失去治疗作用[1]。

1.2 环境污染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环境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等都会对动物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在种植过程中,施用违规农药化肥或农药化肥施用过量,都会导致农药化肥大量残留在作物上,将其制成饲料后,造成动物产品污染;在被工业“三废”污染的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先在植物或浮游生物体内富集,在食物链中一层一层向上传递,最终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2]。

1.3 饲料中过量微量元素的危害

饲料中科学、合理地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如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钙、磷等能提高产蛋量;在饲料中合理添加硒、铜、锌等能促进猪只生长,少量添加砷能使其皮光毛亮等。但一些不法生产厂家及经销商,为了谋求高额利润或抢占市场份额,过量添加某些微量元素。大量添加的这些微量元素,不仅会在动物体内聚集,通过动物产品传递给人类而危害人体健康,其随着排泄物排出体外后,更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伤害。

1.4 动物疫病的危害

全世界共有300多种动物传染病,其中可直接感染人体,对人造成损害的人畜共患病有100多种。其他非人畜共患病虽然不能直接侵害人体,但其分解可能产生的某些毒素,会间接造成人体伤害。我国,特别是部分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由于检疫制度执行不严或检疫疏漏而造成人们误食病、死动物或其产品,继而引发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私自将患病的畜禽屠宰销售,这不仅给人们食肉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更给疫病的流行传播带来了风险隐患,极大地破坏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措施

2.1 修订和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解决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措施是健全和完善立法,并严格执法。目前,我国动物产品质量相关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涉及部门众多,各部门职责不同。只有各职能部门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监管,才能保证动物产品的安全。因此,要在加强立法的同时,强化政府监督、加强行业自律及社会监督,建立起一个以法律为主、道德为辅的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管理机制,形成“法律保障、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公众参与”的动物产品安全监管新局面[3]。

2.2 完善动物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先进的动物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和体系是动物产品监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准确进行动物产品药物、添加剂等物质的检测,才能确保动物产品市场的安全运行,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安全。目前,我国动物产品检验手段相对落后、设备缺乏、费用较高都成为制约动物产品检验、检测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系统培训人员,提高检测水平,建立健全动物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把造成动物产品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最初阶段。

2.3 加快推进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预警机制建设

风险分析和预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监管部门通过收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进行风险分析,找出动物产品中风险最大的因素。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对该因素进行检测及

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的结果应用在日常管理中,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及事故进行及时预报和处理,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动物质量安全风险的目的[4-5]。同时,应逐步建立起一个能够互联、互通,资源可以共享的动物产品安全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向公众公布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有关信息,收集有关建议,正确引导消费,从而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减少动物产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提高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5]。

3 参考文献

[1] 梅文华,叶万.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因素分析与控制建议[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2):39-40.

[2] 欧广志.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及整治措施探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12):26-28.

[3] 姚文生,万建青,王利永,等.关于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25-26.

[4] 魏益民.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8(9):9-11.

[5] 黄永生.肉品安全与风险预警[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9):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