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宋明理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三部分,理论强,涉及到哲学基本观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认识论,无疑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而且,宋明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几年高考题目不断出现,重要性已经很明显,“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二、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薄弱,分层次教学非常必要,所以,设计既照顾重点班的学生,又考虑到普通和艺术班的学生,尽可能地降低难度,让学生掌握本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理学在压抑、扼杀知识分子自然欲求方面的影响,以及对中国人的个性、道德形成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设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设问,不断的将问题引向深入2、充分运用课文中的材料及课后的解析与探究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3、因宋明理学主要吸收了佛教和道教合理的内容为我所用,面对学生对宗教知识的缺乏,必须讲清两种宗教在我国出现的原因及对文化格局的影响,以便理解理学出现的原因及内容。

4、以生活来走进历史,以身边浅显的生活经历来破解理学深奥复杂的理论,让学生来参与其中。

5、理学的影响则采取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分组辩论的形式来解决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珍视儒家文化讲求浩然之气的传统,注重人的道德品质的修养,也注重宇宙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注重气节操守,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使命感。

2、辨证的看待传统文化教学重点: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用PPT展示如下图与文]温家宝总理2019年9月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张载(横渠先生)的这四句话来表达心声。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2.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格物致知’这个词语吗?它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宋明理学做好铺垫。
3.简要介绍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朱熹、程颢、程颐等,让学生对这一学派有初步的了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我将详细讲解以下内容:
1.宋明理学的基本观念,如“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掌握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如“格物致知”、“诚实守信”、“存天理,灭人欲”等;
3.能够分析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探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核心思想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能够体现对宋明理学的深刻理解。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以此来巩固对宋明理学知识点的记忆。
-教学设想: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宋明理学的思想内涵。
2.重难点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学生在阅读宋明理学经典著作时,可能会遇到文言文的障碍,难以准确把握文意。
-教学设想:采用逐句解读、关键词解释、现代汉语翻译等方法,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并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明理学的核心理论和现实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传统文化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实现知行合一。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4.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思考。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反思传统文化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生动与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本节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宋明理学这一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二)讲授新知
知”、“诚信为本”、“中和之道”等,结合具体案例和历史背景,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2.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3.讲解宋明理学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如对社会风气、政治制度的影响等,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1.学生对儒家思想有一定的了解,但宋明理学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深度和复杂性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因此,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理学概念。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宋明理学主要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宋明理学的知识?请大家分享一下。

”1.2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2.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2讲解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周敦颐及其主要成就。

3.讲解宋明理学的发展3.1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如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等代表人物。

3.2分析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如重视心性、强调道德、关注社会现实等。

4.讲解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4.1天理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们应当遵循天理来生活。

4.2人性观:人性本善,但受到物欲的诱惑,需要通过修身来克服。

4.3修养观:主张通过读书、静坐、格物等途径来修身养性。

5.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政治方面:影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5.2文化方面:影响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5.3教育方面:影响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6.讲解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6.1宋明理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6.2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

7.课堂小结7.2强调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8.课后作业8.2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

3.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学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学教案设计

探寻·传递——宋明理学的精神价值◆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列举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正确看待和评价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分析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并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并重局面的出现,认识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宋明理学简单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二、教学难点:理学和心学的异同;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由《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提问学生孔子的相关事迹,引出孔子创立儒学。

梳理在宋明以前儒学的发展线索:我们知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从此儒学便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与血液,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人。

历史的长河滚滚而流,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儒学的权威会不会受到挑战呢?答案是肯定的!儒学的信徒们是如何应对挑战的呢?儒学又如何保持它的主流地位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学说!儒学之所以能够保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思想体系。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宋明理学阶段。

理学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什么是理学?他们的主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宋明理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和传递理学的精神价值。

【讲授新课】(一)宋明理学的内涵:学生从课本上找出理学含义: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表现。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与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遗址,加深他们对理学的理解;
(2)开展课堂外的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影响。
2.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3.强调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宋明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理解宋明理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难点:宋明理学的抽象概念,如“天理”、“人性”等;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政治、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等领域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的简短论文,要求包括以下内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影响。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以“宋明理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字数600字左右。
3.制作一份关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手抄报,要求包括人物简介、主要思想、影响等内容,图文并茂,版面设计美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6至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哲学思想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在学习习惯上,学生普遍养成了预习、听讲、复习的学习模式,但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尚需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特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流派及其核心思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教学难点:宋明理学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宋明理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为此,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语言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4.联系现实生活:将宋明理学的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
5.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小组展示、论文撰写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用于对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解释和阐述,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地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旨在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历史知识储备,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解较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同时也存在对理论知识缺乏耐心和兴趣的现象。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内容: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脉络、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3.风格: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文字描述为主,辅以图表、箭头等符号,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学习重点。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一个有趣故事为引子,如朱熹与陆九渊的辩论故事,引发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悬念设置: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产生探究欲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采用生动的案例和图示,降低理解难度;
2.创设更多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灵活调整教学节奏,确保重点内容讲解充分。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2.分析学生的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知识掌握程度;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3《宋明理学》参考教案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1.3《宋明理学》参考教案4

《宋明理学》参考教案一、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四、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5班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但历史知识薄弱,参与性不强,教师在注意掌控课堂纪律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六、课时安排本节课共需要45分钟,导入和第一字目10分钟,第二字目15分钟,第三字目需要15分钟,小结5分钟。

七、教学设计导入:问题导入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在汉朝的时候确立了正统地位,可是这是否意味着儒学的统治地位就是一劳永逸呢?同学们现在先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导言的内容,待会老师请同学概括一下导言的主要内容。

生:(阅读导言,1分钟)师: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说说,导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师:恩,不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连皇帝都多次遁入佛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而且在这个时候,不仅是佛教兴起,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

可是,大家都知道,儒学在汉朝经过董仲舒和汉武帝之手,已经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儒学怎么办呢?是将自己的正统地位拱手相让还是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对自身进行创新发展呢?生:······第一子目师:是的,儒学家当然不肯轻易走下历史舞台,现在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第一子目“三教合一”的内容,并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3个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除了面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外,还有没有其他挑战?2.面对挑战,儒家学派提出怎样的主张?3.根据历史纵横的材料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少数民族政权也崇尚儒学?师:好了,时间到,有没有同学主动回答这些问题?生:······师:感谢你的回答,老师想问问大家,“三教合一”是不是只局限于儒、道、佛三教合于儒教呢?生:······师:其实,“三教合一”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也包括佛、道两家融合其他学派有益思想,不是单指儒家吸收其他学派的行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利用教材、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
2.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宋明理学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等,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不盲从权威。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真理、敢于质疑的精神。
3.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让学生理解理学中关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导,将其运用于个人修养和日常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意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学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体系。
-理解宋明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理学形成的影响。
-掌握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主要理学家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
2.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观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使用PPT、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创设虚拟历史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的思想成果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掌握“格物致知”、“诚实中正”、“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核心理念。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要义,提高课堂参与度。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直观感受。
4.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认知和分析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和评价。
3.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课堂讨论等方法,对宋明理学进行深入研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开展同伴评价,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宋代社会背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宋明理学奠定基础。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怎样的时期吗?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二)讲授新知
1.朱熹的理学思想
a.教师简要介绍朱熹的生平事迹,突出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
b.讲解朱熹的理学核心观念,如“格物致知”、“诚信为本”等。
c.通过实例分析,阐述朱熹理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此外,本案例注重实用性,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诚信、道德、修养等方面,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专业用词,以人性化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历史必修3人民版1.3宋明理学教案

历史必修3人民版1.3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节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祖国文化宝库增益新的内容的人生理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内容。

二、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

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

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教学过程】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的心学。

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到“理学”和“心学”,一方面反映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也有一种自我调节、适应时代的本能,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衰落,不断发展完善和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教案)

1·3 宋明理学(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看法。

剖析宋明期间儒学的新发展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看法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加讲堂议论,剖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侧重同别人合作学习和沟通;学会用察看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有关问题。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宋明理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广博精湛、积厚流光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加强民族自信心和骄傲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爱国主义感情,建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要点和难点●要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色及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导入在宋朝儒学中兴运动中出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高到了“公理” 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实思想系统,又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表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虑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7.它的发展过程如何?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对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如何对待这类变化?由此导人。

讲解新课一、理学出现的背景1.儒学面对的窘境:汉末至唐末五代,儒学的统治地位不停受到挑战和削弱。

.原由:①社会动乱,军事盘据和混战,冲击儒家建立的一套政治和伦理方面的统治次序。

②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冲击(同时又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向)2.唐朝中后期,韩愈和李翱中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中兴和理学创办的先声。

①韩愈: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问题:何谓“道统”?“道统” 看法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唐朝韩愈明确提出道统说以来,儒家学者在思虑儒家与佛、道两家的关系时,道统向来起着明确自我归属的作用。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共同探究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和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提高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一段生动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通过展示宋代和明代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视频片段,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直观的学习背景。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明时期会出现理学这一哲学流派?它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观点,包括太极、阴阳、五行等宇宙观,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观。
2.通过讲解宋明时期的主要理学家及其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理学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
3.分析宋明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科举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气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4.设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历史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3.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认识其在我国哲学史、文化史上的重要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他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3《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3《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如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等。
-宋明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心即理、格物致知、诚信为本等。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汉代儒学等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之间的异同。
这些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对于学生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4.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做好错题记录,及时向老师请教。
5.观看一部与宋明理学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朱子家训》、《程颢程颐》等,并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影片中宋明理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2.教学难点:
-对宋明理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心即理、格物致知等抽象概念。
-分析比较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这些难点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一段有关宋明理学的视频或图片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如“朱熹的诚信为本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内容。
5.多元评价,提高素养: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6.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的短文,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3《宋明理学》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一三宋明理学教案第 2 页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程目标解读】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 3 页问题一:为什么朱熹的学说能影响后世六七百年?问题二:为什么心学的开创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问题三:朱熹陆九渊思想的异同方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宇宙观(世界本原)修养论(认识论)三、当代教育价值问题一:你认为理学对当今有何教育价值。

当今又有哪些现象是践行了理学思想问题二:人们为何现在越来越重视理学?请说说你的看法。

【基础自测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远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第 4 页2、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

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B.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C.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D.评议时政、讽刺理学3、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4、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韩愈B.周敦颐C.张载D.朱熹5、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教案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说课教案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核心素养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命题,应从本课中充分挖掘有利于提升核心素养的资源,使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获得提升,同时也得到家国情怀的培养教育;2、根据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要求,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3、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需求确立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1、理学是宋明时期以讨论理气、心性等问题为中心的哲学思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难度较大的内容。

从教材文本表述来看,概念较多,理论阐述抽象,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把握主题,理顺逻辑,以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2、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有诸多可供挖掘的展示当时士大夫“家国情怀”的内容,可以合理利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学家的责任担当与人文追求,以提升教学立意。

可以实现历史课程对“家国情怀”的培养目标之一: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学习中从未接触过理学,对理学产生的背景一无所知。

书本所表述的理学概念如“理”、“气”、“太极”、“道统”等抽象难懂,让认知水平有限的学生无所适从。

2、从以往几轮教学实践看,学生对这课的学习存在较为普遍的畏难甚至厌烦情绪,需要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例子、简练清晰的语言引导学生掌握理学内涵,感受思想家们的人格魅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层面:(1)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3)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4)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层面:(1)通过材料解读,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及语言概括的能力;(2)设计相关问题,通过层层设问,引领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把握宋明理学的相关思想;(3)通过分类对比分析,使学生理解心学对理学的发展以及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4)通过课后探究,使学生搜集和处理资料并作出评判的能力得到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1)从宋明士大夫复兴儒学的初衷、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复兴儒学的社会实践等方面体悟士大夫的精神世界,感悟宋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2)全面认识宋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价值意义形成正确认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优秀教学案例
2.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深入研究宋明理学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自我反思:让学生反思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4.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播放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提问、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魏晋玄学等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朱熹、王阳明等代表人物为例,具体剖析他们的理学思想。
4.运用历史背景分析法,帮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对其理解。
5.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思想,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宋明理学。
2.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宋明时期的书院、考场等图片,让学生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3.播放音乐:播放宋明时期的古琴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4.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原因。
4.教学策略: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讲述与宋明理学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体系;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宋明理学的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及时反馈,针对错误较多的地方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和理论体系。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实践应用: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总结与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认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对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的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观点分享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等,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理学产生的背景(展示材料,教师讲解)
1、儒学本身存在的严重不足和“儒学危机”
(1)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由于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所以如何从哲学本体论上论证儒家思想的正当性与必然性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孟子从“四端”说出发,对儒家的性善论作了论证,荀子则从性伪说出发对性恶论作了论证,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讲究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作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够充分,如孟子),要么是“不明”(混乱不清或者错误,如荀子与扬雄),而董氏谶纬神学化的论证更是粗浅,不值一论。

(2)儒学危机
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

2、唐末五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出现社会伦理纲常失序,道德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政治的稳定和巩固。

(1)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君权神授”受到冲击,“君为臣纲”无法体现。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
(2)道德失范,伦理纲常沦落。

(统治者带坏社会风气,如唐太宗、高宗、玄宗)(3)文化沦丧,导致知识分子信仰坍塌,丧失气节。

(如五代的儒生冯道就是谁给利益,就为谁服务。

没有一点气节,毒害社会风气。


在这种情况下,理学家要求正君心,正民心。

3、宋代儒学复兴运动
唐代韩愈复兴儒学运动
(1)政治思想上:反对佛教,复兴儒学。

(2)文学上:古文运动。

宋代儒学家掀起儒学复兴运动,理学产生。

宋代儒学复兴的原因
(1)两宋时期,中央集权加强,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者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魏晋以来,儒佛道三教趋于融合,儒教吸收了佛道的有益成分,发展为更为理性化、思辨化的儒学体系。

(将孔子旧体系中不能从世界本原解释的缺陷弥补。


(3)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学术活跃。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使文人受到重视,社会地位空前提升,激发其社会责任心,以天下为己任。

(4)宋代学者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独立思考,大胆立论,互相启发。

科举产生的知识分子们,对于儒家经典大义不断探究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5)儒学家处于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和儒家价值的社会责任感,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二、程朱理学
教师: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就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归纳简析:
学生: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涵: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先理而后物。

2、“人伦者,天理也”。

3、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4、“存天理,灭人欲“
5、“格物致知”
评价: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世影响深远,甚至外传,在日韩形成“朱子学”。

三、陆王心学: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心学:
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主要内涵: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都在心中。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心无外物,心外无理”。

3、“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探究: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同:程朱理学和王的心学都承认“理”的存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异:认为世界的本原不同: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心外;而王的心学认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在心中;
程朱理学有科学和不科学两面,应正确对待。

教师:就理学的评价结合知识延伸趁热打铁进行分析:
进行一场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宋明理学的利弊》)(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