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检测鲁教版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docx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7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检测鲁教版.docx

第7章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 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 •江淮I •校模拟)屋顶花园就是在屋面上覆盖绿色植被,并配有给排水设施,是以 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环境为经络的半人工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屋顶花园 结构。

读图,完成1~3题。

1. 屋顶和种植层之间的排水层采用的是蓄排水盘,其主要作用是()A.储存雨季全部雨水 B.吸附雨水污染物 C.调控土壤中的水分 D.为植物提供养分2. 适合于屋顶绿化种植植物的品种是()A. 抗风、易倒伏、耐短时积水的植物B. 阴性、耐贫瘠的浅根性植物C. 尽量选用名贵品种,提高经济效益D. 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3. 目前一些“屋顶花园”向“屋顶农庄”转变,种植物种每年也在发生变化,影响物 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 土壤C.市场D.劳动力解析:第1题,蓄排水盘可以延缓雨水排出,储存部分雨水,在土壤干燥时可以为植物 生长提供水分,起到调控土壤中水分的作用。

第2题,在屋顶风力较地面大,一旦下暴雨, 易造成短吋积水,应选择抗风、不易倒伏、耐短吋积水的植物;屋顶大部分为全日照射,光 照强,土壤较薄,宜选择阳性、浅根系植物;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引种绿化新品种;屋 顶夏季气温高、土层保湿性能差,冬季则保温性差,应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植物,同时, 考虑到屋顶的承重,应选择矮小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第3题,由于屋顶种植作物的土壤、地 形、劳动力不同年份没有大的差异,只有市场会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影响每年种植物种的主 导因素是市场。

答案:1. C 2. D 3. CB.地形植邃层种血质隔离过滤层排水层保湿毯根阻层防水层结构层(2018 •三明模拟)下图为某岛屿示意图和某农业生产流程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 箭头代表次要流向)。

读图完成4〜5题。

图例7河流6铁路尸湖泊▲山峰。

城钺固乳肉畜牧场 □绵羊饲养场 辺小麦养羊业 鰹森林 豳岛山贫瘠地4. 图2表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位于图1中的()B. 乙C. 丙 5. 关于该岛四个农业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区域地处西南风迎风坡,降水丰富,适宜发展林业B. 乙区域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大,适宜发展乳肉畜牧业C. 丙区域山坡陡悄,高山草甸发育,适宜发展绵羊饲养业D. 丁区域地处山脉雨影区,沿海多平原,适宜发展小麦养羊业解析:第4题,图2是以畜牧业和作物种植混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即混合农业;与图1 中丁区域的小麦养羊业一致。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第七单元检测 城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第七单元检测 城

第七单元检测城市与地理环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

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B.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D.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劳动力B.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C.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D.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门槛降低3.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预测)持续下降,说明我国()A.工业化进程放缓,农业生产比重上升B.渐次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C.工业部门以资源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D.粮食生产地位下降,园艺业产值比重上升1995—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区。

下图示意2010年该市城区的地貌(图1)、水系(图2)和开发区分布(图3)。

据此完成第4~5题。

图1图2图34.图3中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A.Ⅰ区B.Ⅱ区C.Ⅲ区D.Ⅳ区5.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A.城区交通拥挤B.居民收入分化C.产业结构失调D.土地资源浪费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为重庆市七大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图。

读图,完成第8~10题。

8.对该城市主要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靠近主城区外围②靠近城市中心区外围③靠近市中心交通干道④靠近多种交通运输设施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9.该城市七大物流园布局特征体现了()A.政府的规划调控作用B.布局地地价相对较高C.布局地物流发展基础较差D.物流对运输时间和费用要求低10.物流园的发展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是()A.减少城市中心区仓储用地B.减缓了主城区的空间扩展C.加快该市用地功能的调整D.不利于物流园区周边的开发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城市2001年和2011年同时段地表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为℃)。

高考复习方案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共张

高考复习方案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共张

理 市接壤的。)
第十二页,共45页。
返回 (fǎnhuí)
第15讲 城市(chéngshì)发展与城市(chéngshì)化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理的城市化,是
梳 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⑬__合__理__用_地_____、节约用地及保
理 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第六单元 城市(chéngshì)与地理 环境
第15讲 城市发展(fāzhǎn)与城市化 第16讲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与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页,共45页。
三年考情 最新考纲
单元(dānyuán)考 情实录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形成原因
山东卷T8, 上海卷T17、18 ,重庆卷T1、2 ,福建卷T5、6 ,江苏卷T17、

南美洲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
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不合 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少数大

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第十九页,共45页。
返回 (fǎnhuí)
第15讲 城市(chéngshì)发展与城市(chéngshì)化
方法 城市化标志的分析方法
城市化标志有四个,即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理 溉便利、农业发达。
第七页,共45页。
返回 (fǎnhuí)
第15讲 城市(chéngshì)发展与城市(chéngshì)化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自 主
1.城市化

(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理 农村地区转化为⑥___城_市____地区,农业活动(huó dòng)转

【精品】2019版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共54张PPT)

【精品】2019版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七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共54张PPT)

1.世界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时间 19~20世纪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表现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 地域
郊区城市化 20世纪50~70年代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
的差异
城市功能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
新型城镇化、城市内涝和交
通拥堵问题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定位 1.识记:城市化的表现、 标志。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 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
知识体系预览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
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 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态城市
考点一 城市化及其进程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时间 工业革命前
工业革命后
数量 少
增加 ______
规模
小 ___


政治 职能 单一,多以______
为主 扩展 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
扩大
“二战”以后
继续增 加
继续扩大
专业化 和大城市带及_______
城市
2.城市化及其特点
(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 _______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_____地区,农 非农业 业活动转化为_______活动的过程。 城市 非农业 (2)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 _____增加及城市 __________的扩大。通常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衡量 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_________,_________出现。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数量 用地规模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课件:第18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019高考一轮复习(地理鲁教版)课件:第18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基础自主梳理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积极引导和推动合理有序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是国家实现
合理用地
、节约
用地及保护耕地的基本措施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①产生城市问题
a.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b.社会问题: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②解决措施:发展经济、
城市
地区,农业活
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②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 及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主要标志: 。 的比重。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④主要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自主梳理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①
城市化进程
大大加快。
大城市带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出现。
合理性
考点互动探究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Fra bibliotek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指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城市中心区 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8-3甲所示。 (2)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化 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18-3乙所示。 (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 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
考点互动探究
命题点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 )
印度 德国 美国
2. [2015·广东卷] 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 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含解析鲁教版

第1讲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基础练](2019·高考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解析:第1题,图中的箭头是2001~2016年城市等级的变化过程,2016年Ⅰ型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以及由Ⅱ型转变来的苏州、杭州、宁波,共6个城市。

其中上海是直辖市,杭州、南京、合肥均为省级行政中心,四个城市都能满足行政等级较高.据图可知,2016年的Ⅰ型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临海,其中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并没有沿长江分布,除上海和南京距长江口较近外其他城市距离长江口较远。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到2016年Ⅳ型的城市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对比图2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都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区域,空间分布上呈现边缘性。

第3题,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舟山,扬州,嘉兴。

对比图2中城市的分布可以看出,这几个城市多在上海周边地区,所以多数与上海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部门类似。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四个直辖市之一,对周边城市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很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等级水平。

答案:1。

D2。

B 3.A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

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

据此完成4~6题。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7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

第7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考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核心知识再现]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衡水中学调研)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较大,A 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 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60%,而发达国家已接近90%,C 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 对。

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

答案 (1)D(2)B1.世界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3.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地理(鲁教版)一轮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19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城市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水平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2题。

1.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C.城市规模萎缩D.农业人口增加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C.快速增长D.持续下降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六大洲城市化水平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5~7题。

5.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6.下面图中的曲线符合2010年后大洋洲人口变化的是()7.北美洲平均城市化水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高于亚洲,原因是北美洲()A.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B.大力发展城市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城市中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就业机会较多D.鼓励居民居住在城市,保护乡村环境(2018北京西城高三期中考试)共享单车在所投放的城市中掀起了市民骑行热潮。

下图反映了某品牌共享单车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一天中不同时段的用户使用量。

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说明三座城市()A.相同时段的单车使用量完全一致B.午夜12时共享单车使用率最低。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检测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七单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同步检测 鲁教版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2015·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A、B选项可排除。

答案 D(2015·天津文综,6)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2题。

图1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2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2.结合图1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变化。

结合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可看出,全市人口密度绝大部分地区有所增加,东北部人口密度增加明显,因此B项正确。

答案 B(2017·江南十校联考)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 )A.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 )A.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解析第3题,长三角地区地势较平坦,城市发展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因光热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粮棉,故C项正确、A项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逐渐形成果蔬基地、禽蛋基地等,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故B、D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7.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鲁教版

B.东部与中部
目 录 C.中部与西部
热 点 聚 焦 归纳拓展
D.东北与西部
CO2.N与T中EN西T部S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D )
A.水资源丰富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B.农业发达
CD..地人形口平与坦产业过度集创聚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8-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12-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完成第1~2题。
目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ONTENTS
热 点 聚 焦 归纳拓展 典 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创 新 模 拟 预测演练
-7-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考点二
-8-
1.据材料推断,最需要命加快题城市调化进研程明的地析区考是向( C )
A.东部与东北
晚(20 世纪中叶以来)
目 录 目前速度 趋缓(甚热至停点滞)聚 焦 归纳快拓展
CO城N市T人EN大T小S
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
高 典 题 试 做 评析平指低正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化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表现及 原因
原因
人们对环创境新质量模的要拟求预提 测城演市经练济畸形发展,人口
(2)城市发展的三个典阶段题。 试 做 评析指正
时间 数量 规模 功 能
工业 革命前

创 小新 模 拟单一预,多测以演政治练职能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城市化学案 鲁教版

学案27 城市化[目标定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3.理解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什么是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①__________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的动力(1)推力因素——使人群离开乡村;(2)拉力因素——使人群来到城市。

3.城市化水平可以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4.意义带来③__________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④__________等的巨大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特点: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⑤________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的特点(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⑥____,发展较慢。

(2)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速度很快,出现⑦________________现象。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⑧__________,出现⑨__________现象。

3.不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1)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进入⑩__________阶段。

(2)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处于初期阶段和⑪____________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1)⑫____________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对城市⑬__________产生影响。

(4)出现城市“⑭______”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⑮__________、水污染、⑯____________污染和噪声污染。

3.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选择题1. (2015 •广东文综,4)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82307比重(%)17 1.3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 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由表中关于中国、印度的数据,可看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故D正确;再比较中国、美国数据,可看出C选项表述错误;该表只能体现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不能反映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城市化水平,故 A B选项可排除。

答案D(2015 •天津文综,6)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2题。

图1 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例y城匝边畀@湖泊人II擁度可区路泊业伽城道湖工愷TJI+©•图2 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2. 结合图1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 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的变化。

结合人口密度图例,从图中可看出,全市人口密度绝大部分地区有所增加,东北部人口密度增加明显,因此B项正确。

答案B(2017 •江南十校联考)城市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等。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 —河嫌洸向 o 城区、閒谨芯晤•某硏宪底好院'■ 1;' ■并动密峑型工业和逍佗丄业区翅谯高新技术产业为士的_L业区3. 该城市发展早期的主要农业基地可能是()A. 林木基地B.果蔬基地C.粮棉基地D.禽蛋基地4. 该市城市化过程中,图中不能直接表达的是()A. 由劳动力数量需求向素质需求转变B. 工业地域由传统工业区向新兴工业区转变C. 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D. 城市功能结构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解析第3题,长三角地区地势较平坦,城市发展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因光热条件较好,适宜种植粮棉,故C项正确、A项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周边逐渐形成果蔬基地、禽蛋基地等,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故 B D项错误。

第4题,据图判断,城市工业发展由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转变,劳动力数量需求下降,而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故A、B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该城市早期交通为河运,后期交通方式以河运和高速公路运输为主,反映了交通运输由单一方式向综合方式转变,故C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城市规模在扩大,但图中并未直接反映城市功能结构变化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3.C 4.D(2015 •山东文综,3〜4)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5〜6题。

5. 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 : 00B.12 : 00C.14: 00D.18: 006. 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 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解析第5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

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正确获取关于交通状况的信息。

据图知,拥挤路段主要是城市外围通向城市中心区的路段,其主要是早上上班所致。

根据选项提供的时间可判断A项正确。

第6题,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钟摆”交通现象的含义,一天当中人们往返于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像“钟摆”一样的交通,称为钟摆式交通。

这种“钟摆”交通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要缓解城市的“钟摆”交通现象,主要是解决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的问题。

由于城市郊区出现了一些大型居住区,但是缺乏企事业单位,如果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就可以解决部分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的问题,缓解“钟摆”交通现象。

故D选项正确。

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又增加了部分人口的工作区和居住区分离,加剧“钟摆”交通现象,A选项错误;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和优化城市中心区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剧人口工作区和居住区的分离问题,加剧“钟摆”交通现象,B、C选项错误;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答案 5.A 6.D(2012 •浙江文综,9〜10)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 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 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7〜8题。

7.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I 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 川阶段与n 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 W 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 "到V 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8.影响W — V 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境解析 第7题,据图可知,阶段I 显示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均 为负值,说明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川阶段与n 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人口 为负增长,人口应减少;w 阶段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城市中心区人 口为负增长;W 〜V 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人口为负增长。

第8题,"阶段后,波士华城市带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面对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答案 7.A8.B(2017 •河北名校俱乐部联考 )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 增长率的比较(%)。

读图,完成9〜11题。

9.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fii.) 1.0-2.()EZ3 WEES 华曲性 UZI 纽约 匚二1巴尔的盛 匚1坡上顿城市带扎口 增E申曲址【Ii n减少趋势 10.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 2001年以来我国()解析 第9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 率,则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

第 10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人口的迁入。

第11题,图示反映的城市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市用地的盲 目扩张。

答案 9.C 10.D 11.B二、综合题12. (2017 •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提到:“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 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

新建住宅要 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

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 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 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和道路长度各年度变化图。

材料三 城市路网密度,纽约为13.1 km/km 2,北京为6.3 km/km 2(如下图)。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11. 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 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市人口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D. 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 )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道菇|怖風亿T'力却道路氏际万丁来)(1) 根据材料二,简述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和道路长度的变化特征。

(2) 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宽马路”带来的不利影响。

(3) 你是否赞成材料一中提到的逐步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全国城市道路面积和道路长度的变化特征可从材料二图中直接判读出 来。

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简述时要先说总体特征,再描述不同时段的特征。

第(2)题,应主要从可达性与出行距离,过马路的难度,公交的覆盖率、重复系数以及对城市用地的影响等 方面分析。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若赞成,应主要从增加居民出行的便捷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分析。

若不赞成,应主要从影响小区业主的物权和 小区业主出行安全、增加治安难度和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答案(1)总体上道路面积比道路长度增长速度快,城市道路越修越宽。

20世纪80年代,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增长都相对缓慢。

1991年之后,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不断攀升。

除个别年份外,道路面积的增长速度比道路长度的增长速度更快。

(2) 可达性低,出行距离长;过街困难,导致“中国式”过马路;公交服务渗透力弱, 覆盖率难以提高;公交重复系数高,串车概率大;造成城市用地紧张。

(任答4点即可)(3) 赞成。

逐步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可以使小区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可以减少土地 浪费,节约城市用地;可以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打开之后小区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安保、严格楼 栋门禁管理等措施来解决。

(任答4点即可)不赞成。

小区公共区域属于全体业主共有,变成城市公用地有损业主的物权;小区内 公用道路增加会影响业主出行安全;小区开放后治安难度增加; 可能导致小区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可)13.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简图和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 ===■======£==/—市区-i郊县上海市区及秤臭土地面枳变化图(1) 根据上海市区及郊县土地面积变化图,分析上海地区城镇化快速推进开始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