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6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过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气工程、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及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较好的掌握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电气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6.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基本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能熟练进行外文阅读,有一定的科技外语写作能力。
三、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
六、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电机学、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PLC技术与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EDA技术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
青岛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0
18%
平台
选修 128
128 6%
8
5%
专业教育 必修 758 82 840 41% 52.5 31%
模块
选修 424 88 512 25%
32
19%
实践教学 平台
必修 选修
48 48 2% 43.5 25%
4
2%
其中,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47.5 28%
备注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为 35%
五、修业要求
3
Characteristics
BK0811011 大学英语Ⅰ
BK0811021 BK0811031
College English Ⅰ
4
BK0811012 大学英语Ⅱ
BK0811022 BK0811032
College English Ⅱ
4
军事理论课
BK0000020 Military Theory
课程名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52.
认识实习
☆☆ ☆
☆☆☆
53.
计算机工程实习
☆☆ ☆ ☆ ☆
54.
电子实习
☆☆ ☆☆ ☆
55.
微型计算机系统课程设计
☆☆☆☆ ☆ ☆ ☆
56.
电力系统综合实训
☆☆☆
☆ ☆☆
57.
生产实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 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 宽口径、应用型创新人才。毕业5年后,经过实践锻炼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青岛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50 48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创新实验课 11 B07042600 Power Electronics Application 2.00 32
电力系统仿真与智能电气设计
12 B07042200 Simulation of Power Systems and 1.50 32
Intelligent Electrical Design
B07030720
电磁场理论 B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
2.50 40
电气测量技术 03 B07041100 Electrical Measurement Technique 2.00 32
现代控制理论 04 B07010200 Modern Control Theory
模拟电子技术 A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A
4.00 64 3.00 48 4.00 80 4.00 80
学时分配
理 论
实验 或实
上
教
机
学践
48
32
48
64 24 24 64 64 32 32 32 32 80 96 32 48 16
48
48 48
24 24 54 10 42 6 56 24 56 24
1.00 32
09
B14010102
大学体育 2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2
1.00 32
10
B14010103
大学体育 3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3
1.00 32
11
B14010104
大学体育 4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第1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能源、交通、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本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1. 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2. 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设计、研发、运行及管理等工作;3.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4. 熟悉国家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1. 数学类: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 物理类:大学物理、电工基础等;3. 计算机类: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等;4. 外语类:大学英语等。
(二)专业基础课程1. 电路理论;2. 电子技术;3. 电机与拖动;4. 自动控制理论;5. 电力电子技术;6. 电力系统分析;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 模拟电子技术;9. 数字电子技术。
(三)专业核心课程1. 电气设备及系统设计;2. 电气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3.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设计;4. 自动化设备及系统运行与维护;5. 电力系统自动化;6.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7. 嵌入式系统设计;8. 电力市场。
(四)实践环节1. 金工实习;2. 电子工艺实习;3. 课程设计;4. 专业综合实践;5. 毕业设计。
四、培养措施1. 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增设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 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4.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五、评估与反馈1. 定期组织课程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培养效果;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目前工科类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等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培养。
包括数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培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课程培养。
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与设计、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自动控制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程培养。
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环节,例如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实践课程。
3. 实习实训。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训活动。
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实践场地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熟悉实际工作环境。
4. 科研与创新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组织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支持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三、培养方式1. 理论授课。
通过对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理论授课,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2. 实验实训。
通过电气工程实验、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实践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实训场地,保证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3. 项目实践。
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工作,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以及自动控制等相关领域或行业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并系统地掌握电路基础、电机学、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所需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受到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工程训练,做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掌握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运行与分析以及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1)知识结构: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科学基础和英语能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必需电工理论、电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体系。
2)能力结构: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实验技术;能够发现和解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中一些较简单的工程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具有快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踏实的作风。
三、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核心课程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控制及PLC等。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及其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实用型和复合型工程师。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电气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学生受到电机电器、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与应用等;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最低学分、学位标准学制:4年(其中3年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1年到企业实习实践)毕业学分:170+3(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学分,学科导论1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由通识课程(46.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3学分)、专业课程(38.5学分)及企业学习环节(32学分)组成。
六、各类课程设置、学分分配及教学计划进程表学分)类、生物与医学类、自然科学类、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等五类Ⅱ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各选2个学分部修满))分)八、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要求。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高级工程学科,它集电气技术与控制自动化技术于一体,采取电气技术来解决控制自动化系统应用问题,从而形成以电磁能特性为基础的计算机控制、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等多种技术,在实现高效检测、测量、调节、保护、检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本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具有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电气及自动化系统工程问题,具有应用研发能力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具有产品设计、系统实施维护等技能的工程技术人才;
4.培养具有团队协作、创新设计能力的系统技术人才;
5.培养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创新型科技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三、本专业课程设置
1.电气工程基础(电工学、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等);
2.过程控制原理;
3.自动化技术(应用控制器、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4.自动化系统开发、实施和调试;
5.电气设备及控制;
6.计算机系统与网络;
7.智能控制原理;
8.电气自动化系统实现;
9.电子设备设计与维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储能技术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储能技术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储能技术方向)专业代码:080601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在校学习年限:3-6年一、培养目标坚持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工程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级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遵守工程伦理和职业规范,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胜任电力行业的岗位要求;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和物理等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能够针对与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
6.熟悉国家和地方涉及电力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10.能够就电力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080601)(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表一一、培养目标(Educational Aims)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运行、实验分析、技术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This program aims at cultivating advanc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at are adaptive to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well developed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rt and labor. Students from this program should possess solid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strong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good humanistic sense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be able to engage in engineering design, system operation, experimental analysi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可细化为以下六点:To be specific,there are six aspects:1.具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与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安全、法律、环境、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运用自如。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2024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应用型本科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网络等先进技术,能够从事电气、控制、自动化、电子技术等领域的科研、设计、制造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掌握电气工程及其
自动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计算机、数字化、网络等先
进技术,能够在电气、控制、自动化、电子技术等工程实践中进行高级技
术应用,能够胜任工程师的高级人才。
二、主要课程
1、理论课程:电路、电力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理论、模式识别、电力电子变流器、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等。
2、实践课程:数字电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电力电子实验、
电力变换及其系统实践、虚拟仿真实验、电力系统仿真实验、电机系统仿
真实验、机械控制实践、机器人控制实验等。
三、毕业要求。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发展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吸收国际电气工程最新发展成果,培养掌握扎实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电气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
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综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电力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外语综合能力;2.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3.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科国内外前沿的发展趋势;5.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磁学引论、电机学、通讯系统引论、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师计算机编程MATLAB、电力工程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工程材料性能、工程经济学、工程应用分析等。
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
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194学分。
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发配电、电气自动化、过程控制、电气设备等方面的设计、研发、试验与系统运行分析,信息处理、设备制造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和目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面向电力系统、电子信息、自动控制领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核心课程1. 电路与电子技术:学生通过学习电路分析与设计等内容,掌握电气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的应用。
2. 控制工程:介绍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能力。
3. 电机与拖动: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电机的原理和工作特性,并学习电机的选型与控制。
三、实践环节1. 实习实训:学生通过实习实训,了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升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学生通过独立或团队进行课程设计,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毕业设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完成一个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的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实验室建设1. 电力系统实验室:配备电力仿真系统、变压器实验台等设备,用于电力系统相关实验的开展。
2. 自动控制实验室:配备PLC实验台、传感器与执行器等设备,用于自动控制实验的进行。
3. 电子技术实验室:配备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设备,用于电子技术相关实验的进行。
五、选修课程1. 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学生了解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先进控制技术:介绍先进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六、毕业要求1. 理论基础: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技术能力:熟练掌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关的技术和工具,能够进行工程设计与实施。
3. 创新能力: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应用:具备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
5. 沟通与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有效协作。
青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080601)一、专业简介电气工程系始建于1987年,2011年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同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原青岛大学电气系建系之初的电气技术专业。
2007年该专业获批“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已拥有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以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电力电子技术”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校“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为依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省内继山东大学之后第二个获得培养该学科研究生的学位点,也是山东省东部地区强电方向最早的研究生学位点。
2010年获批电气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为校重点学科。
本专业结合导师学术专长和社会需求,在电机系统分析与控制、电力电子电能变换技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培养方向。
以“电能变换与先进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学科为依托,进行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本专业高度重视特色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实践型的教学体系建设,强调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把提高培养质量当作学科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
该学科目前有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导师10名,其中教授6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
研究生导师全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名牌重点高校,主持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等纵向课题和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充足。
这支年龄层次合理、学缘分布广泛、专业基础扎实的导师队伍,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雄厚的师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
类型
通识教育必修课 大类专业必修课
学时 (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学分 (含理论和实验实践) 占总学分比例%
72 0 128 320 14 周 520 学时+0 周 / 开设 1168 学时+8 周 / 4 0 8 20 14 46 4 27/67.5 修读学分 31 5.2 0 10.4 26 18.2 59.8 5.2 35 40.2
开课单位
马克思主义学 院 马克思主义学 院 应用技术学院 学生处
备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 2 素养训练 大学生职业发展 C31000300007 1 与就业指导 通识教育必修课小计 4 核心课程 普通课程 4411080601001 工程数学 C29080600001 新开课 新开课 C29080600011 新开课 C29080600008 C29080601003
课程名称
现代管理学概论 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 交流调速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及 其应用
学分
2 2 4 4 1 4 1 1 4 2 2 1 2 1 4 2 4 4
学时分配 建议修读学年学期 学 考核 考试 理 实 实 三 四 一 二 先修课程 方式 方式 时 论 验 践 S1 1 2 S2 3 4 S3 5 6 S4 7 8
专业基础、核心课与集中实践环节小计
课程类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别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集中实践 环节 集中实践 环节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集中实践 环节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多元/实 课 践课 专业选修 课 专业选修 课 C29081600320 C29080600002 新开课 新开课
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集中实践 必修课合计 通识教育选修课 实践/多元课 选修课合计
选修课
毕业学分要求总合计 77
实验实践课学时学分安排表 类别 类型 独立实验课(含体育) 实验实 践课 非独立课内实验 集中实践(含军训 1 周和 社会实践 4 周) 实验实践课总计 24 14 周 24 学时 +14 周 386 8周 386 学时 +8 周 410 22 周 410 学时+22 周 1 14 15,占总学 分 19.5% 12 6.5 18.5 学 分 33.5,占总 学分 43.5 学时 必修 选修 学时合计 学分 必修 选修 学分合计
附件1
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序号
1
课程名称 工程数学 电路原理(下) 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学 微机原理及接口 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机电传动与控制 毕业设计/实习 现代管理学概论 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 机床拆装实训 电气自动化系统 设计实训 现代设计与应用 软件 组态技术 经济学基础 专业英语 专业实习 形势与政策ⅢⅣ
3.掌握扎实的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 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电气 专业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 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电气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电气职业和电气行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发的法律、法规,熟悉环境保护和可 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 政策和法津、 法规, 能正确认识电气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 力; 9.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不断学习能力; 10.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开课单位
应用技术学院
备注
高等数学、 应用技术学院 工程图学
64 56 8 32 32
电力电子技 应用技术学院 术 计算机控制 考试 闭卷 应用技术学院 技术 应用技术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4531080601001 机械CAD C29080601006 计算机控制技术
考查 开卷 机械制图 考试 闭卷 微机原理 考查 开卷 机械基础 考查 开卷
电路原理(下) 4 电力电子技术 电机学 4 4
考试 闭卷 电路原理 考试 闭卷 电路原理
微机原理及接口 4 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4
复变函数与 考试 闭卷 积分变换、 应用技术学院 电路原理 考试 闭卷 电机学 考查 开卷 应用技术学院
机电传动与控制 4 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详见附件3。
七、辅修第二专业和双学位
无。
八、修读指导建议
1.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设置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国际 视野、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生态文明与生命关怀、社会研究与当代中国、艺术实践与审美体 验7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2个模块且每个模块至少修读2学分,建议修读科学精神与科技前沿、 艺术实践与审美体验模块。 2.多元/实践课程至少修读27学分, 可在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和同一学科门类下其他专业的 专业课中选择修读。多元/实践模块至少要取得“社会实践”0.5学分,通过在校期间参加累计 不少于2周的社会实践活动获得;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业 资格等级考试、发表论文或作品、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学术交流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按学 校有关管理规定,经学院认定后作为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多元/实践模块,最多认定2学分。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机械原理、机电控制技术、计算 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工程制图与测绘、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综合设计、 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电气装备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设备维护和 运行管理的基本能力。具体地说,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要求: 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气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目标6 目标7 目标8 目标9 目标10 √ √ √ √ √ √ √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 √
√ √
12
13
14
15
16
17
√
√ √
18
19
附件2:
课程地图
附件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课程类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别
64 60 4
C29080600006 机床拆装实训 C29080600010 C29080600012 C29080601012 新开课 C29080601011 C29081301319 新开课 C29080600013 C29080600014 C29080600015 C29080600016 电气自动化系统 设计实训 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设计与应用 软件 组态技术 数控编程实训 经济学基础 Matlab与机电系 统仿真 嵌入式系统设计 及应用 机械设备导论 机电设备数字控 制 先进制造技术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必修课 通识教育 通识教 必修课 通识教育 育课 必修课 通识教育 选修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基础 必修课 专业核心 必修课 专业核心 必修课 专业核心 专业教 必修课 育课 专业核心 必修课 专业核心 必修课 集中实践 环节 C23000300003 C23000300004 新开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601)
一、专业简介
根据《关于制定应用型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通 知》 (鲁教高字〔2013〕1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 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通知》 (鲁教高字〔2013〕20号)等文件精神,青岛大学 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9开办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2)专业。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 18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 3 人,具有硕士学位者 9 人,高级职称比例为 61.1%。 现有专业相关的 3 个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能 变换与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电力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1 个校级 2011 协同 创新中心;1 个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省级示范工程训练中 心;1 个校级研究所(青岛大学机电应用技术研究所) 。以优越的科研与创新条件,为学生提 供了先进的实验教学与工程训练平台。先后与西门子公司、罗克韦尔公司、三菱公司、欧姆龙 公司、美国微芯公司、美国 Altera 公司、北京亚控(组态王) 、美国 TI 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 业共建了多个联合实验室。
四、主干学科与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核心课程 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机电传动与控制。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实训、专业实习、综合项目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4.各环节学时学分设置
各环节学时学分安排表
二、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跨电气、电子、机械、计算机、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 科。主要面向自动化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工程技术开发以及管理等企业,培养德、智、 体、 美全面发展, 适应企业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 服务、 管理与电气工程相关设备的系统运行、 升级改造等第一线需要,具备工矿企业、港口等电气控制、供配电、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以及 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自动化生产线及电气设备的安装调 试、生产操作、运行维护、故障分析、技术管理及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改造等工作岗位,有良好 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