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趣味案例几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课趣味案例几则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寓言、童话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和哲学道理,把它们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最后,大家又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人吃到最少的,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一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社会风气。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兼顾社会公平,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哲学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构成
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注意优化结构,理顺体制。“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是理顺的体制,是量变。“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吃蛋原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消费方案: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蛋——收支平衡。二是把鸡杀了吃掉——透支。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些日子,这家人一天可吃5个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例子在经济学中被称作“吃蛋原理”,这一原理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消费主要是满足个人、家庭和公共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另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就要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片面的高积累、低消费和不切实际的高消费、低积累都是有害的。“吃蛋原理”的第一种方案虽不失为保守之策,但在平衡中却暗
藏着危机,看似原地踏步却意味着落后。第二种方案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无异于杀鸡取卵。第三种方案表明适当的积累不会压制消费,反而能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从哲学角度分析:面对同一事物,立场不同,观点不同。三种不同的消费方案,反映不同的消费观点。整个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第三种消费方案体现了发展的观点。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因此,要全面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同时,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好的方面转化。
三、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原理源于博弈论。博弈论的英文名为game theory。直译就是“游戏理论”。一项游戏中,胜方所得与负方所失相同,两者相加,正负相抵,和数必为零,所谓的“零和游戏”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但20世纪以来,“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非零和游戏”即“负和”或“正和”观念所取代。“负和游戏”是指,一方虽赢了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得不偿失,可谓没有赢家。赢家所得比输家所失多,或者没有输家,结果为“双赢”或“多赢”,称为“正和”。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
不要耍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吃亏的最终还是自己。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竞争性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着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竞争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因而我们要树立起平等意识和正确的竞争意识,对竞争对手要平等相待,进行有效合作,不“损人”也可“利己”,谋求“双赢?,玩“正和游戏”。
从哲学角度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是从单一的因素出发,而是要从复杂的全面的实际出发,去具体分析每一个事实,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零和”、“负和”和“正和”是游戏结果的三种事实,过去人们只从“零和”这个单一事实出发,而不能从全面的实际出发,尤其忽视了“正和”这一事实,从而导致人们形成了错误的主观认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四、二八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列托在对19世纪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财富和收益统计分析时发现:80%的社会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20%,这就是“二八法则”。“二八法则”反映了一种不平衡性,但它却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商品营销中,商家往往会认为所有顾客一样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种产品都必须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机会都必须抓住。而“二八法则”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
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典型的不平衡现象: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市场上80%的产品可能是20%的企业生产的;20%的顾客可能给商家带来80%的利润。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精确定位,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生产经营单位始终坚持会员制,就是基于这一经营理念。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只有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赢得利润。因此,他们必须调查了解市场,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才能赚取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遵循“二八法则”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精确定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哲学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遵循“二八法则”的企
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关键的少数顾客,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因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正确认识取得成绩的原因的主要方面和产品、利润的来源的主要主面?这就是带来80%成绩的20%的努力、带来80%产品的20%的企业和给商家带来80%利润的20%的顾客。这一认识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了主流和支流,体现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对立统一。五、250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