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 瑶海教师研修社区
第四课《红蜻蜓》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红蜻蜓》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夏天的时候有没有见过红蜻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红蜻蜓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对红蜻蜓生活习性的认识。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保护红蜻蜓及其生活环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和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红蜻蜓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红蜻蜓的了解,我们将观察红蜻蜓的图片或模型,分析其生活习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蜻蜓》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了作者对红蜻蜓的喜爱。同时,我们也学习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红蜻蜓生活习性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红蜻蜓》音乐教学反思
《红蜻蜓》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在教授《红蜻蜓》这首音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教学之前,我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应该提前准备好教材,了解和研究曲目的背景和特点。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曲目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演绎曲目。
其次,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更多地依赖讲解和示范,而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进行实践和互动。
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和个别表演练习,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另外,在反馈和评价方面,我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和细节,只注重他们是否演奏正确。
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更具体和有建设性的反馈。
最后,在教学结束后,我没有及时总结和归纳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表现。
这样我就无法及时发现教学上的不足和问题,并进行改进。
我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反思的机会,把握住自我调整的机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
通过对《红蜻蜓》音乐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且找到了改进的方向。
希望以后能够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红蜻蜓》的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情感。
(2)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3.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2)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教学准备(1)教材《红蜻蜓》。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5.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情感。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深入理解主人公情感变化。
(4)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6. 作业布置(1)课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红蜻蜓的作文,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
(2)绘制一幅关于红蜻蜓的手抄报,展示对生命的热爱。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人公情感?是否能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2. 反思教学过程: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朗读、讲解、讨论等环节是否有序进行?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3.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反思作业布置: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5.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导入环节增加趣味性,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主人公情感;在讨论环节给予学生更多自由表达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作业布置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情感的体会。
3. 学生对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
4.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
5. 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观察红蜻蜓,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特点,拍摄照片或绘制简笔画,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音乐《红蜻蜓》教学反思
音乐《红蜻蜓》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的想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用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聆听、范唱、模仿等形式,在体验、合作中准确表现歌曲。
准确把握歌曲演唱速度、节奏以及高音的演唱方法,表现歌曲艺术形象。
五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具有三度音程构唱的基础;具备了基础的合唱能力,但两个声部一起唱,学生在音准、歌词逻辑重音、歌词如何归韵方面存在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地指导。
二、成功之处在歌词的逻辑重音中,学生初次接触。
在学生合唱中演唱出逻辑重音很重要,逻辑重音唱对了歌曲不用处理,听起来自然很舒服更贴近人性化,会觉得唱的有情感,但学生演唱中比较有难度,不过在本课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试着演唱逻辑重音,在以后长期训练学生是可以掌握的,并且学生将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所有的歌词还有旋律的逻辑重音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演唱。
在歌曲歌词中归韵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比如:红(hong)蜻(qing)蜓(ting)都有ing 、ong、在演唱时要唱i ---ng 和o--- ng 这样元音才能统一。
不过这些技能需要长时间的提醒学生慢慢的将不正确的方法改正过来,如果合唱中归韵的问题解决了,合唱将会很和谐,声部之间才能碰出美妙的和声。
本着训练学生能力胜过教会学生一首歌的原则,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结合作品《红蜻蜓》训练学生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好的演唱习惯和歌唱方法。
三、不足之处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在演唱表现方面很好,基本完成了两个声部的合唱的教学,音准较好。
问题是除了合唱团的和有特长的学生积极配合外,我在今后应更关注那些演唱不好的学生让他们也投入进来,设计更多这些唱得不好的学生关注的环节,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音乐,感受合唱带来的美感。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课程名称:红蜻蜓教案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红蜻蜓》这首歌曲,理解其歌词内涵。
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
1.4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钢琴、教学卡片等。
1.5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红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歌词(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注意讲解歌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田间飞舞”、“捉迷藏”等,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步骤三:学唱歌曲(10分钟)教师弹奏钢琴,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注意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步骤四:分组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蜻蜓》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正确演唱。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学生对歌词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理解不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注重对歌曲文化内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四、教学拓展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可以推荐学生学习其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复习《红蜻蜓》歌曲,加强演唱练习。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3. 学生自愿选择一首有关红蜻蜓的歌曲或文学作品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歌曲接龙:在课堂的五分钟,可以组织一个歌曲接龙活动。
教师先唱一首有关昆虫的歌曲,由学生接龙,要求每位学生唱一首不同的有关昆虫的歌曲。
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教学目标: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记忆歌词,并准确演唱歌曲。
教材解读:《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它在日本广为流传。
歌曲是拍的分节歌,全曲只有八个小节,却非常深情、流畅。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十一度。
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在主音1而写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人神往。
演唱时委婉、动听,富于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体验1、在背景旋律中回忆童年美好的事。
1/ 3师: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童年是美丽的,最让童年的你开心的事是什么?生回答(如在__上放风筝;去爬山……)2、在背景旋律中感受一位日本女孩童年美好的回忆。
师: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
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
3、在背景音乐中生齐读《红蜻蜓》歌词,体验歌词的美4、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师:刚刚大家似乎都沉静在其中了,请问,你是被什么吸引住了呢?(可能是梦境、音乐)二、感受歌曲旋律1、生聆听旋律2、随音乐画图谱3、用“lu”哼唱旋律4、伴着旋律唱第一段歌词5、处理歌曲感情6、学习音乐知识认识渐强、渐弱记号,复习换气记号。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五册,第十课《红蜻蜓》。
二、详细内容:学习日本儿童歌曲《红蜻蜓》,歌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描绘了红蜻蜓飞舞的情景,歌词充满了童真和梦想,富有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一、学生能够用正确的音准、节奏演唱《红蜻蜓》。
二、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通过学习《红蜻蜓》,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特别是高音区的演唱。
二、教学重点:歌曲《红蜻蜓》的学唱,以及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音响、乐谱。
二、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新歌教学(10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教唱《红蜻蜓》,重点指导音准、节奏。
2、学生跟唱,教师逐一纠正发音不准确的地方。
3、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讨论(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内容,理解歌曲的含义。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2、全班合唱,检查学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歌曲《红蜻蜓》教学目标1、音准、节奏准确。
2、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美。
3、培养音乐兴趣,激发生活热情。
作业设计一、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演唱《红蜻蜓》,分享学习成果。
二、请学生写一篇日记,记录学习《红蜻蜓》的过程和感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课后反思二、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红蜻蜓》歌曲比赛,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2、引导学生收集其他儿童歌曲,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3、邀请家长参与音乐活动,增进家校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歌曲《红蜻蜓》的音准和节奏《红蜻蜓》是一首具有日本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优美、节奏轻快。
然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并非易事。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名称:《红蜻蜓》教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红蜻蜓》这首歌曲,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红蜻蜓的图片,聆听歌曲,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红蜻蜓》歌曲,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红蜻蜓的图片。
2. 歌曲:《红蜻蜓》曲谱。
3. 教学器材:钢琴、吉他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红蜻蜓的外貌特征,了解红蜻蜓的生活习性。
2. 欣赏歌曲:播放《红蜻蜓》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和节奏。
3. 学唱歌曲:教师弹奏钢琴或吉他,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
4. 分组演唱: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对音高和节奏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
我也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观察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红蜻蜓,让学生亲身体验红蜻蜓的生活环境,加深对红蜻蜓的了解。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红蜻蜓的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3. 写作活动:以“我眼中的红蜻蜓”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红蜻蜓的认识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红蜻蜓》歌曲的视频或音频。
2. 学生绘画的红蜻蜓图画。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对于歌曲中的音高和节奏,要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掌握。
3. 在户外观察活动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等,让学生实际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在本次红蜻蜓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红蜻蜓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它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以下是我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之初,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红蜻蜓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态价值。
然而,反思过程中,我意识到目标的设定还可以更加具体和细化,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红蜻蜓的相关知识非常丰富,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授是一个挑战。
我选择了红蜻蜓的生命周期、捕食行为和生态作用作为教学重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红蜻蜓的形态特征和分类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提示我在未来的课程设计中,应更全面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点。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生动直观,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实地观察则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红蜻蜓的生活习性。
然而,我也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学生反馈的收集与分析教学结束后,我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反馈。
学生们普遍认为红蜻蜓的教学内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但也有学生反映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这提示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难点的解释和学生理解的深度。
五、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我认为本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描述红蜻蜓的基本特征,理解其生态作用,并表现出对自然生态的兴趣和尊重。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六、教学改进的思考基于本次教学的反思,我认为未来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目标设定: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使之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达成。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红蜻蜓》的音乐魅力。
(2)运用集体合作、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红蜻蜓》的背景介绍。
2. 歌曲《红蜻蜓》的旋律和歌词学习。
3. 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4. 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红蜻蜓》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歌曲《红蜻蜓》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2)歌曲《红蜻蜓》的演奏技巧和合作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红蜻蜓》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
2. 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红蜻蜓》歌曲,感受其音乐魅力。
(2)学生跟唱歌曲,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
3. 歌曲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红蜻蜓》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4. 演唱实践:(1)学生单独演唱《红蜻蜓》,教师点评并指导。
(2)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演奏实践:(1)教师演奏《红蜻蜓》,学生跟随演奏。
(2)学生独立演奏,教师点评并指导。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效果:(1)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学习效果:(1)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红蜻蜓》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3.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 总结经验:(1)总结本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值得借鉴的做法。
《红蜻蜓》教案
《红蜻蜓》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分析《红蜻蜓》这部经典童话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探讨主题,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
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蜻蜓》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思考和探讨故事中隐藏的寓意和主题;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思维。
二、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简要介绍《红蜻蜓》的故事情节;2.主题分析:探讨故事中的主题;3.阅读理解训练:提供相关问题进行学生讨论和回答;4.创造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类似的故事。
三、教学步骤Step 1:故事梗概(15分钟)介绍《红蜻蜓》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发展。
Step 2:主题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故事中可能存在的主题,如友谊、勇气、自我救赎等等。
鼓励学生提供自己的见解,并通过引导问题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Step 3:阅读理解训练(30分钟)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并给出回答。
例如:1.主人公小明为什么喜欢追逐红蜻蜓?2.小明从追逐红蜻蜓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3.红蜻蜓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Step 4:创造思维拓展(30分钟)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思维,自行发挥想象力,编写或口头叙述一个类似《红蜻蜓》的故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作,并分享给同伴听。
四、教学资源1.《红蜻蜓》故事书或故事视频;2.教室黑板/白板及粉笔/马克笔;3.教学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2.通过学生的回答评估他们对故事主题的理解;3.评估学生在创造思维拓展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学生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红蜻蜓》教案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步骤和时间分配,以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并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祝您教学成功!。
《红蜻蜓》教案设计和反思
《红蜻蜓》教案设计和反思
《红蜻蜓》教案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日本著名的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歌曲为3/4拍、宫调式,共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10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
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又与旋律的其份额结合紧密。
歌曲虽然短小,但曲调极其优美抒情,将美好的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用各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学生的基本情况如下:
1、声乐方面:能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欣赏方面:能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表演方面:能比较正确的表达歌曲内容。
4、存在问题:音准不够,视唱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红蜻蜓》的旋律,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并能初步运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旋律的起伏。
2、能专注地聆听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在情境中体验和感受歌曲深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音准的把握以及声音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红蜻蜓》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学生能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对红蜻蜓的喜爱之情。
(3)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主题分析和表现手法。
3.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图片、音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红蜻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红蜻蜓的特点,引出本课诗歌《红蜻蜓》。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如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生命的敬畏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朗读实践(1)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读,注意韵律和节奏。
(2)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表演展示(1)学生分角色表演诗歌内容,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给予指导。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诗歌《红蜻蜓》。
(2)学生书写课后心得,思考诗歌对自身的影响。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见过的红蜻蜓及其生活环境。
2. 学生分享对红蜻蜓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红蜻蜓》音乐教学反思
《红蜻蜓》音乐教学反思音乐教学是一项复杂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师全面了解音乐理论和技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
在教学《红蜻蜓》这首音乐时,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这篇反思中,我将回顾我的教学过程,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注意到我在教授音乐理论的过程中,可能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和概念。
当我让学生分析音乐的元素和结构时,有些学生表现出困惑和不理解。
这提示我在教学前应该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概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元素。
其次,我意识到我在指导学生表演技巧方面可能不够清晰和具体。
在学生的演奏中,我注意到一些技巧错误和不准确的音符演奏。
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清晰地解释和示范正确的表演技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使用示范和实践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技巧。
此外,我还要反思我在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方面的不足。
在教学《红蜻蜓》这首曲子时,学生的演奏都比较机械和缺乏表达力。
我意识到我没有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演奏中加入个人的情感和风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最后,我也要反思我在评价和反馈学生表演时的方法。
我发现自己在给予学生反馈时可能过于苛刻和抱怨,没有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这可能对学生的动力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和兴趣。
总之,教学《红蜻蜓》这首音乐是一个有意义但也有挑战的过程。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和表演这首音乐。
我将在教学前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和概念,更清晰具体地指导学生技巧,鼓励学生创造性表达,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我期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就。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学设计与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四年级下册《红蜻蜓》教案一. 教学课题:第五单元,第二课《红蜻蜓》二.教学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三. 教学对象:四年级(11)班四. 教学地点:五.教学工夫:六. 执教者:七.教具预备:多媒体八. 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学会用歌曲正确的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2.能够精确把握歌曲演唱的速度、节奏、情绪。
(二).德育目标:能够用优美的声响、真诚的感情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九.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正确的呼吸换气方法来演唱;(二)教学难点:填谱唱词和能够精确把握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
十.教学内容分析:《红蜻蜓》是日本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本人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一样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歌曲3/4拍。
十一.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新歌《小螺号》2.复习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音符音阶3.导入,谜语导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告它内行。
(三).新授歌曲(解决重难点的解决策略)1.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红蜻蜓》是日本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
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本人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一样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
2.看谱认知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必须先要简单的了解歌曲,那么请同学们用平时所用的方法来看看你们都了解到了歌曲的哪些信息。
(出示课件)3.初听歌曲请同学们在听这首歌的同时感受一下它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出示课件)4.教师逐句带唱简谱(出示课件)5.先生填谱唱词6.先生残缺演唱歌曲7.先生带律动演唱歌曲8.巩固歌曲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怎样我们才能唱得更好(教师引导,出示课件)下方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男女生分组演唱,比一比那个组的唱得比较好。
9.升华歌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是益虫又有哪些害虫呢?请举例。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红蜻蜓》教案学科领域:小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实物等。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橡皮。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红蜻蜓,激发学生兴趣。
2. 板书课题《红蜻蜓》,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环节二:学习生字词(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拼写。
3.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4.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环节三: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体会课文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感悟课文情感。
环节四:理解课文(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讲述了红蜻蜓的哪些特点?”“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
3.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红蜻蜓的象征意义。
环节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等。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包括: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是否需要加强巩固?2. 课文朗读与理解的环节是否流畅,是否有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点,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红蜻蜓》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红蜻蜓》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小学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月日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红蜻蜓》。
(2)理解诗歌《红蜻蜓》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红蜻蜓》的背诵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难点:(1)诗歌意境的体会。
(2)通过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红蜻蜓》的文本。
(2)红蜻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红蜻蜓》。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红蜻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红蜻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红蜻蜓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红蜻蜓的了解和观察。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红蜻蜓》。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诗歌背诵与默写(1)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2)学生默写诗歌,检查背诵效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红蜻蜓》。
(2)写一篇关于红蜻蜓的短文。
8. 板书设计诗歌《红蜻蜓》教学反思:在教案执行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红蜻蜓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
歌曲《红蜻蜓》教学反思《红蜻蜓》是一首非常优美而富有情趣的合唱歌曲,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歌谱写而成的。
针对本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的铺垫,让学生通过听辨“小蜻蜓”的歌声熟悉两个声部的旋律,把枯燥的识谱教学趣味化。
然后让学生扮演两只蜻蜓同时歌唱,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模唱等环节中把合唱旋律练习地非常熟练,为歌词的演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本首歌曲的重点难点是三度音程的音准把握,后来在另一个班我设计了一条短小的三度训练曲,对歌曲后来的音准有很大帮助。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中可根据所教歌曲量身定制一条练声曲,并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将有助于学生合唱水平的大大提高。
通过这首歌曲的教学,让我强烈地感受到合唱教学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中年级开始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让孩子们从合唱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体验通过努力创造出的美好。
《白桦林好地方》教学反思歌曲《白桦林好地方》,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结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本节课在四年级二班上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活泼开朗,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表现能力课堂反映都很不错,整节课课堂的设计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在课中尽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音乐综合表现力。
教学过程的设计追求音乐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张驰有度,使音乐课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轻松、美丽,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反思如下:一、课堂特点:1.整堂课的教学中注重音乐情感的体验,课堂教学语言不罗嗦。
2.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多。
例如导入阶段的拍好复习,后面的情感处理,声音的由近到远。
3.课堂上学生投入积极性较高,置身于课堂情境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红蜻蜓》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
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
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
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
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蜻蜓》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学唱《红蜻蜓》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运用均匀的气息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记忆歌词,并准确演唱歌曲。
教材解读:
《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成,至今已有四十年,它在日本广为流传。
歌曲是3/4拍的分节歌,全曲只有八个小节,却非常深情、流畅。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达十一度。
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在主音1而写成,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歌曲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引起回忆,想到童年时代的生活,使人神往。
演唱时委婉、动听,富于艺术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1、在背景旋律中回忆童年美好的事。
师: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童年是美丽的,最让童年的你开心的事是什么?
生回答(如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2、在背景旋律中感受一位日本女孩童年美好的回忆。
师:多年以前,在日本美丽的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山上的桑树结满桑果的时候,她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
这时候,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很多很多的红蜻蜓在晚霞中满天飞舞,这景色真美啊,小女孩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并深深的陶醉了。
红蜻蜓——这童年时代美好的记忆从此永远地刻在了小女孩的脑海中,不能忘怀。
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当她回到故乡,重新来到山上,不禁回忆起童年时代的朋友——红蜻蜓,童年多么难忘啊!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小女孩那美丽的童年吧。
3、在背景音乐中生齐读《红蜻蜓》歌词,体验歌词的美
4、生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师:刚刚大家似乎都沉静在其中了,请问,你是被什么吸引住了呢?(可能是梦境、音乐)
二、感受歌曲旋律
1、生聆听旋律
2、随音乐画图谱
3、用“lu”哼唱旋律
4、伴着旋律唱第一段歌词
5、处理歌曲感情
6、学习音乐知识
认识渐强、渐弱记号,复习换气记号。
7、学习识谱、唱谱
8、学习二三段歌词
三、表演歌曲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课堂一开始,介绍歌曲背景,以《红蜻蜓》作为背景音乐,营造了非常美的童年意境。
2、在聆听时,线谱随着音乐的流动而逐渐出现,通过将视觉与听觉相连结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旋律的走向,体会旋律的美感。
3、有效地解决了第一段歌词与第三段歌词的第一乐句的区别演唱不足之处:
未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美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