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四大范式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所谓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体系。
我们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
这四种研究范式各具优势和弊端。
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辩证化的趋势。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8年)一文中首先引用的,后经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的出版而广为流传并逐渐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中。
什么是范式?范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概念。
“‘范式’一词的原文是Paradigm,原意是‘词尾变化’。
在语法书中,词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库恩借用语法上的Paradigm这个词来说明范式具有‘范例’、‘模型’、‘模式’等意义。
’范式尽管是库恩首创,但他并没有对范式下过定义,但从他的使用上看,这一概念与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密切相关。
“范式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是常规科学研究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
简言之,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2)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格式塔转换”。
虽然库恩有关“范式”的这个概念最初指涉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但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解释学经常出现在哲学、艺术、历史、 宗教、语言等人文学科,强调仔细阅读或检验文本,其目 的在于揭示隐藏在文本中的意义。这是解释与认识不同的 一个地方。理解、解释和认识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从对象 上看,理解的对象是隐藏在文本后面的意义,而认识不涉 及意义。所以,理解比认识更复杂,其特殊作用在于把握 文本后面的意义。就是通过解释让别人明白,所以,理解 也就是一种起转换作用的机制。对自然事物我们需要认识, 而对于文本我们只能够理解。而解释学不关心具体的理解, 它是在理解之上反思理解。这样,理解和解释就是解释学 的对象。 • 人文社会科学大多数研究者都是直接同文本打交道的,因 此意义是我们这些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我们是在向意义讨 饭吃。
一、什么是范式?
“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 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 托马斯· 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 式概念。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 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 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 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 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 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 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们 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 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范式包括一些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每个人看 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㊃社会学研究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003-0964.2019.01.008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方旭东(信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 家庭细胞说 差序格局说 家庭伦理说 过日子说 是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㊂差序格局说 承袭了西方古典社会中 家庭细胞说 传统,结构是其经脉,具有文化立场㊁社会本位的特征㊂ 过日子说 是 家庭伦理说 的现代性洞察,以人为本,具有现象社会学旨趣㊂将本土化传统思想资源引入对现代生活的塑造,实现从结构到意义的转向, 家庭 到 家 的转向; 国家与社会 到 制度与生活 的转向,是本土化家庭社会学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㊂关键词:家庭细胞说;差序格局说;家庭伦理说;过日子说;社会学研究范式O S I D :中图分类号:C 9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9)01-0035-06 家庭是社会学领域常见概念之一,如果回避 家庭 ,社会学话语便无法展开㊂在浩如烟海的涉及家庭的社会学研究中,如果不将家与家庭做出细致的区分,就可以将社会学中本土化家庭研究主要归纳为四大学术范式㊂其一是从西方思想移植的 家庭细胞说 ,立足于西方文明,面向现代㊂其二是 差序格局说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出发,认为家是 父母子 家庭的一种扩大形式㊂其三是从中国人古代的家出发的 家庭伦理说 ,由儒家经典发微,溯源于本土与传统㊂其四是从人的实现出发的 过日子 说,扎根于日常生活㊂家庭细胞说 ,即在社会学教科书中提到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细胞) ㊂‘家庭与社会 一项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探索“一文对 家庭细胞说 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中的 前世今生 做了系统的梳理㊂文章认为家庭细胞说的思想渊源来自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㊁黑格尔等哲学家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西方社会思想中有关家庭㊁国家㊁社会学说的根本性地位,古典社会学家涂尔干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确立了该学说在社会学中具有教科书式的合法性,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成为运用该学说为现代性把脉的经典案例,随后帕森斯㊁古德等人肯定了该学说在社会学思想中的基础性地位㊂在西方现代化思潮中,家庭细胞说在西方社会学思想中进一步得到充分肯定与强化,也逐渐塑造着后发展中国家的家庭命运家庭逐渐被纳入现代社会这一体系中,导致人在这一强化的过程中被社会排斥在家庭之外,遭遇了人与家庭的分离[1]㊂据此,下文只对其他三种有关家庭的本土化研究取向做出梳理㊂一㊁ 差序格局 说在作为组织体的家庭这一话语体系下,中国人生活中固有的 家 在社会学中逐渐被 家庭 这一概念取代㊂即使在本土化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费孝通那里,在有些表述中 家 与 家庭 的意义也相互通用㊂费孝通认为, 家 ,或者叫 家庭 ,是客观存在的事实[2]1㊂另外,他指出,在中文中, 家庭 一词用得本来很滥,在俗语中的 家 字包括的意义更多,而在严谨的讨论中,我们则不能不把 家庭 的意义来规定一下:专指父母子三角结构,等于f a m i l y ,然后用户字来指地域团体的基本单位,等于h o u s e -h o l d㊂在我们自己社会中家和户就不常相等㊂一户中可以包括好几个家庭,或若干家庭以外的人[3]75㊂鉴于中国人 家 的复杂性,以及家庭作为一个分析单位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费孝通将家进行了家庭化处理,对家庭做出了明确的定义:父母子所形成的团体,我们称作家庭㊂ 家庭 一词在这里是一个用来分析事实的社会学概念,它的含义和日常的普通用法,可以稍有出入㊂在中国,通常意义上的家庭常指比父母子构成的基本团体为大㊂有人用小家庭来专指父母子构成的基本团体,用大家庭来指较广的亲属团体㊂可是大小家庭的区别,并不单在数量上,收稿日期:2018-09-15;收修日期:2018-11-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 S H 150)作者简介:方旭东(1975 ),男,安徽潜山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㊁农村社会学㊂㊃53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a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第39卷 第1期 2019年1月 (P h i l o s .&S o c .S c i .E d i t .)V o l .39N o .1J a n .2019更重要的是在它们的结构上㊂而在所谓大家庭之中,父母子所构成的基本团体并不是被抹杀了,较广大的亲属团体仍然无不以父母子构成的基本团体为其核心[3]63㊂费孝通有关家庭的定义,受齐美尔的社会几何学思维影响,对家庭的定性锁定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路中[4],与西方社会学视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㊁最小组织等理解形成互通关系㊂顺此思路,对中国家庭的研究依循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路径,就与西方的 家庭细胞说 对应起来了㊂费孝通认为即使中国人传统的家观念非常含混和复杂,且并不能与父母子三角团体形成对等关系,但中国人的家可以看作是父母子三角关系的扩大㊂他指出,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㊂在这个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5]40㊂麻国庆认为家的研究是费孝通对于中国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出发点[2]13-14;鹤见和子也认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费孝通后来不管从事文献研究,还是变为重视实地调查,都一直关注着中国社会至为重要的基本单位 家庭及社会结构变化同家庭结构变化的关系 [6]52-53㊂这道出了中国社会家的一个重要特征 层次性,用费孝通自己的话说,就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3]39㊂麻国庆依照费孝通有关家庭的定义及对中国人家的理解,进一步细化了家的两个基本单位:一是家庭,二是家户㊂二者的区别在于彼此是由婚姻㊁户构成的生活单位[2]12㊂将此处的 家庭是家的一个基本单位 与社会学中经常提到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在结构向度,在乡村社会与家庭的组织构成中,还有家这一中介㊂观念里的中国人的家,其复杂性只从组织㊁结构视角是无法阐明的㊂依照以上这两个单位扩大的路线,以父系为原则,中国人所谓的宗族㊁氏族就是由家的扩大延伸而来[7]50㊂在费孝通有关中国人家及家庭理解的脉络中,从功能视角探讨家庭类型与结构的研究范式内生于其中㊂这无形中拟定了以下逻辑的优先性:要了解乡村社会,需要从结构着手,而对结构的分析,就需要确立具有结构特征的分析单位,从而将家操作化成家庭,再由对家庭的研究来反观乡村社会结构的特征㊂如此分析路径假定了理解乡村社会从结构㊁功能㊁类型角度着手是理想的分析范式㊂另外,具有哲学色彩的有关中国传统乡村的话语,往往是从伦理㊁礼俗等文化角度概括的,以此来强调乡土社会的文化性㊂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疑问:运用由西方社会学发端的结构功能主义思维来分析中式受传统文化浸染的区域是不是一种最佳的研究路径?将此疑问再高度浓缩,就是说用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方法论来洞察文化合理吗中国人的家,不仅具有结构性,而且杂糅着儒家㊁道家㊁释家以及民间信仰观念,甚至许多围绕家的叙事具有微妙和意会性,其演绎方式并不完全依赖清晰的逻辑推演,将之结构化能否获得一致性的认识?在中国乡土社会,家体系中有着结构的成分,家同时也是一种观念文化㊂如在组织㊁结构话语体系中,又该如何回应中国人如此的家观念?‘左传“中的关于(人)死而不朽 问题的讨论,除了叔孙豹给出的我们所熟知的 立德㊁立功㊁立言 的不朽说之外,还有范宣子给出的 家世传承 不朽说㊂钱穆说, 中国人的家庭,实即中国人教堂 [8]30㊂如果再考虑到 家国同构说 伦理本位说 家族本位说 大传统㊁小传统说 [9] 差序格局说 ,那么,这里的 家 与现代社会学中的家庭又有什么关系?西方家庭社会学俨然将中国传统家庭中那些最核心的部分理解成一种 话头 ,将其视为现代社会需要消解的那部分㊂在此意义上的家庭研究,无异于对中国人的 宗教 以及生命哲学中那些精微的文化要义视而不见㊂费孝通的 差序格局 说是对家庭伦理说的一种结构性分析㊂在分析方法上,其具有西方结构功能主义倾向,同时又没有否定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和社会结构是嵌合在一起的[10],以 伦 与 家 为核心,构成其 差序格局 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关照㊁基于本土的社会学分析范式㊂无论是作为一种理论还是一种分析方法,这一观点对学理上立足本土化的家庭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11]2㊂另外,费孝通晚年对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只见结构不见人 的评价,以及倡导文化㊁人的心态研究的主张,也可以部分理解成是对其家庭研究范式的反思㊂二㊁ 家庭伦理 说钱穆将中国人的家庭说成是中国人的教堂,认为中国人能够在家庭生活中获得生命的超越性价值体验[8]30㊂梁漱溟说: 中国缺乏宗教,以家庭伦理生活来填补它㊂ [12]79福山认为家庭主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13]43㊂潘光旦在关于 伦 字考释中,曾指出 伦 包括类别与关系两重含义, 关系的产生是在类别产生之后 [14]146㊂梁漱溟在分析中国社会文化结构时,认为 职业分立㊁伦理本位 [15]151-155㊂王崧兴则称之为 有关系无组织 [16]271-279㊂以上见解尽管侧重点不同,却道出了传统中国社会的一个㊃63㊃第39卷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月共性特征,即社会融通在 伦 这一基本精神涵养的价值秩序中 家庭伦理 成为社会伦理的摇篮㊂许烺光认为,传统中国祖先崇拜和家族组织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㊂家并不因个人而存在,而是个人为了家的利益而存在[17]㊂家构成了乡村生活发生的本源㊂家 是麻国庆的‘家与中国社会结构“‘永远的家:传统惯性与社会结合“这两本书解析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关键词㊂以上两本书都曾提及, 家 具有扩展的功能,具体扩展法有三:依据地缘扩展至村㊁乡镇㊁区域和国家;依据血缘扩展至宗族㊁宗族联合;依据象征原则扩展到拟制的家(如秘密社会㊁行会)㊂一句话,无论国家㊁宗族,还是行会,在中国都共同根源于 家 ㊂在这里,国家依据家的原则治理,宗族依据家的原则自治,行会也是依据家的原则管理㊂不像西方社会家庭从国家中相对分离出来后,成为与国家相对㊁确保个体行使权利与自由的私人领域,中国的宗族和行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协助国家共同基于 家 的原则治理社会㊂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在王朝更替中出现多次社会变革,却并没有解体和毁灭,顺以上分析思路,是否可以将这一现象理解为:作为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的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有效地维持了生活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确保了华夏文明在世俗化的生活实践中获得社会更替的文化基因㊂黄宗智认为,不是现代中国而是传统中国,不是城市而是乡村,更像是拥有某种自治意味的 社会 [18]㊂而在西方,社会这个概念原本是用来指称(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兴起时)城市当中与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治意义的领域[19]㊂按照现代化理论,在这里似乎遇到了解释上的困难㊂一方面,毫无疑问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现代化过程当中,另一方面,原有的 社会 领域却在急剧消失㊂中国的现代化是另类的,难道其过程导致的是 社会 的消失,而不是兴起这样的问题,可能本身是成问题的㊂问题在哪里呢?这迫使我们追问,基于西方经验概括出来的 公民社会 是否应当成为普世的现代性标准?现代性因素是否可能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完全割裂开来?‘永远的家“一书正是从这个角度提醒人们,在中国简单地将家族主义传统当作 公民社会 的对立面是有危险的㊂在书中,作者力图说明家族主义主导下的㊁延续的纵式社会与 公民社会 存在互动与结合的可能,并称之为 家族化公民社会 [20]51㊂我们姑且回避对如此见解展开讨论,但至少它提醒了研究者应该认识到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在文化上的延续性,而不能面向西方一路狂奔㊂三㊁ 过日子 说阎云翔的‘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书的分析单位是 私人生活 ㊂在私人生活中同时有集体与个人化的成分㊂将私人生活看成一个道德过程,关注 个人在当地生活中的道德体验 ,成为该书努力的方向㊂这种研究范式,不妨可以理解为:在西方个体发展这一大背景中,中国的个人是如何在传统家族伦理这一前提下成为可能的㊂无论是基于社会结构功能意义上的个体化,还是基于中国传统家族伦理中 过日子 的个人理解,该书都在有意做出这样的努力:现代中国的个人生活价值观有着什么样新的变化?在对中国个人新的塑造中,该书发现了与西方不一样的模式,即国家权力的重要作用㊂在阎云翔的考察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集体化期间直接启动了私人生活的转型,而在非集体化之后又间接地帮助了这一转型的继续㊂在多数情况下,国家改造了农民生活的道德世界,从而也改变了家庭㊂因此,摧毁旧有家庭的结构和社会等级,将农民从家庭忠诚的成员变为原子化的公民,就成为国家政策的一个目标[21]253-258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政府一直鼓励青年向家族势力与父权挑战,年轻人在私人生活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独立性,但同时在公众生活中却完全依赖于集体和国家[21]20㊂顺此思路,家庭越来越私人化,家庭的共同体精神也逐渐有所松动,个体化开始出现㊂换言之,虽然个人突破了家庭的重围,但社会并没有给予足够开放与自由的空间容纳从家庭中走出来的个人,个体依然被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治体制和集体合作化经济制度所管束,西方社会学意义上的个人与社会㊁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形成㊂阎云翔的研究,引领了以日常生活为视角研究本土化家庭的时尚范式㊂与家庭密切相关㊁来自民间最为人所熟知的说法是 过日子 ㊂ 过日子 如此俚俗化话语似乎并不符合社会学研究期待的逻辑优先性与概念精确性,但又确实是中国人持家最朴素与最真实的心态㊂这一对家庭生活化理解的概念,将个人生活意义的实现与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家庭成为中国人的具有终极意义和人生归宿感的原乡㊂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不再只是对象或他者,而是个体得以实现的本体㊂ 过日子 依然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㊁家本位的文化观念㊂吴飞的‘浮生取义“一书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从家之礼㊁人之义㊁国之法几个层次讨论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在现实语境中重新㊃73㊃方旭东: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思考中国文化中 生命 和 正义 的问题㊂该书认为,中国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是在 过日子 的时间之流中缓慢展开和凸显的,自杀问题正是 过日子 这个生命过程断裂的外在表征㊂对由于日子没有过好而导致生命断裂的深究,需溯源到中国人的意义世界㊂吴飞的研究揭示出对家庭政治权力和亲密关系斗争和权衡的状态最终呈现出的结果 以家庭个体成员自杀的方式对这种斗争做出终结[22]㊂‘浮生取义“启示我们 过日子 过的是一种政治生活,个体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权力抗争确保生命意义之实现㊂阎云翔认为 过日子 过的也是一种道德生活,其中同样不乏在权力游戏参与过程中对如何小心翼翼地保全个体意义实现的探究㊂针对稀松平常㊁具有高度周期性重复特点的家常生活,两位学者均提出了具有历史向度的政治参与可能带来急剧家庭变革的学术忠告㊂家庭不仅是私人领域,也是国家权力有意识介入其中的公共政治地带,而私人生活的保全及意义实现,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的协作成为与权力相抗争的最脆弱也是最坚韧的力量㊂脆弱在于家庭内部的亲密性是基于先赋性的血源性而建立的,私人化的联合并不能获得强大的组织力量;坚韧在于家庭内部的亲密性具有以伦理为依据的坚不可摧的血统关系㊂围绕 过日子 的分析,‘浮生取义“与‘私人生活的变革“在结论中分道扬镳,前者道出在权力面前过日子的脆弱性,后者视国家在基层组织中的退场为 无公德个人 出现的促因㊂是赋予 过日子 本体性地位,还是将其当成从国家 社会视角理解个体化的一种方法,立意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㊂对 日子不好过 的当下人状况,在桂华的解释中, 礼 成为重要的分析工具㊂礼具有二维一体性,即社会伦理㊁生命伦理㊂传统农民过着 圣凡一体的道德生活㊂以现代自由主义理念为参照的近代以来的政治社会革命,对传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进行改造,礼的二维一体性的变革突破了政治社会学范畴,演变成为 宗教革命 [23]㊂刘芳从孝道出发,得出的解释和探索之路是:孝道在传统社会中具有积极的社会治理功能,维系着家族的传承㊁乡村的有序和国家的稳定㊂如今,孝道渐失生存延续的土壤,发掘其与乡村社会内生秩序的关联,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视角,需要重新审视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整合重塑乡村的未来文化[24]㊂桂华与刘芳分别以 礼 与 孝 在当代社会变迁中的际遇视角,指出了乡村社会正遭遇着现代性价值与结构的双重危机,倡导重新评估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㊂陈辉‘ 过日子 :农民的生活伦理“一书对 家与 过日子 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将小农生活的实践哲学与具有精英主义色彩的圣人哲学进行了区分,认为小农生活观和生活方法论更能反映中国最广大群体的生活哲学;农民意识中 不变 因素确保着急剧社会转型中农民生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5]㊂该书在反思现代性中,对充满悲情的农民生活及其观念中的积极性予以充分重视,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 家 的延续在当代社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㊂与西方社会 无家意识 相似,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没有逃离现代性魔咒,日本开始获得 无缘社会 的名声[26]㊂阎海军的‘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一书中所描述的围绕乡野之家出现的奢婚㊁打工潮㊁空巢老人㊁乡村留守者等现象,揭示出一个 断崖社会 正在中国出现[27]㊂ 断崖社会 转化成本土民间话语,就是 日子不好过 ㊂ 无家意识 无缘社会 是现代社会之后的叙事,而 日子不好过 尚对应在现代社会内部㊂以上有关 家 以及与 家 相关的思考,分析理路不同,田野㊁经验不同,却给予世人这样的启示:正视㊁激活 家 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是本土化家庭研究的使命,对应着该塑造什么样的未来生活模式这一宏大社会命题㊂四、结语综合以上中国人家庭研究范式的述评,得出以下结论㊂家庭伦理说有关中国人家的见解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文化向度的家㊂此层面将家上升到宗教高度,属于扎根于世俗生活的信仰,是本体意义的家,也是中国人生命哲学的核心㊂第二层面是乡土社会结构的精神依托,由本体意义的家派生出伦理本位的乡土社会精神气质㊂第三层面以家为中心的事务缔造出社会结构的主干,宗族派系㊁邻里关系㊁乡团组织等社会结构,都是出于对家的壮大与传承之目的构造出来的,从而形成熟人社会和稳定的村落社会结构㊂家不仅是中国人的意义之源,而且是熟人社会的精神样貌,更是乡土中国社会网络㊁社会结构建构的接点㊂家的以上三个层面的呈现,都是在具体的㊁同质化的 事事相续 [28]62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展开的㊂ 过日子 说是家庭伦理说的实践形式,此说将家庭伦理说运用到微观社会的经验探索,将儒家伦理研究朝社会科学转向做出了进一步努力,尤其注重了社会学研究强调对现代性的关注,尊崇了布迪厄所倡导的 实践的逻辑 以及实证精神的追求㊂家 之于中国社会(以及东亚社会)的重要性,㊃83㊃第39卷第1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月历来为人类学㊁中国学研究者所强调㊂在所谓经济奇迹㊁城市奇迹的背后,是每个人背后的 家 和亲属团体在支撑人们的基本生活㊂ 家 在维系社会日常秩序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㊂然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核心要素和基本社会设置, 家 在社会学的现代化研究中,却长期被忽略㊂当我们笼统地用家庭 作为学术概念来理解本土化的 家 时, 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情感生活上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29]41的区别容易被忽略掉㊂学者们大多不习惯将家庭系统放入中观或宏观的社会结构中加以诠释㊂我们甚至很难为 家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系统中确定一个合适的结构位置,即无法确定它应属于个体还是社会,私域还是公域[31]㊂相对于社会学中 家庭细胞说 而言,家庭伦理说更符合中国人家观念的本真状态㊂家庭细胞说是从结构向度由社会出发对家庭做出界定,注重的是探索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其学术指向是总体性社会,主流的分析范式是结构功能主义,终极关怀是社会应该让人 如何活着 ㊂家庭伦理说中的家更加与人联系紧密,且强调家的精神性㊁文化性与人的关系,其学理出发点是对 为什么活着 的维护㊂家庭伦理说的经典论述散落在儒家学说中,对于本土化家庭研究而言其尚是沉睡的老者㊂ 过日子说 紧扣乡土社会,将传统伦理和与家有关的行动引入社会学日常生活分析,进一步赋予了传统乡土伦理研究日常生活的社会学旨趣,与社会转型㊁政治生活等宏观背景相勾连,实现了伦理本位社会研究的现代性叙事㊂差序格局说 承袭了西方古典社会中 家庭细胞说 传统,结构是其经脉,文化立场㊁面向社会是其特征,为社会吸纳㊁整合家庭做出了努力㊂ 过日子说 是 家庭伦理说 的现代性洞察,以人为本,具有现象社会学旨趣㊂鉴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弊端逐渐获得承认以及西方现代性危机已经浮出水面,将本土化古代思想资源引入对现代生活的塑造中,实现从结构到意义的转向, 家庭 到 家 的转向, 国家与社会 到 制度与生活 的转向[31],是本土化家庭社会学研究值得探索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方旭东.家庭与社会 一项西方社会思想史的探索[J].学术界,2016(11):231-245.[2]麻国庆.家与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3]费孝通.费孝通文集(第4卷)[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4]方旭东.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嬗变及其本土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5]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观察社,1947.[6]费孝通,鹤见和子.农村新兴的小城镇问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7]黄树民.从早期大甲地区的开拓看台湾汉人社会组织的发展[M]//中国的民族㊁社会与文化.台北:台湾食货出版社,1981.[8]钱穆.灵魂与心[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9] R O B E R T F.P e a s a n t a n d C u l t u r e:A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 lA p p r o a c h t o C i v i l i z a t i o n[M].C h i c a g o: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h i c a g o P r e s s,1956.[10]麻国庆.社会结合和文化传统 费孝通社会人类学思想述评[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3):30-39.[11]石艳.费孝通家庭社会学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3.[1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3]弗朗西斯㊃福山.大分裂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4]潘光旦.潘光旦文集(第10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5]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3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6]王崧兴.汉人的家族制:试论 有关系㊁无组织 的社会[C]// 中央研究院 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 中央研究院 ,1989.[17]许烺光.祖荫下:中国的亲属关系㊁文化人格和社会流动[M].台北:南天书局,2001.[18]黄宗智.中国的 公共领域 与 市民社会 [M]//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9]邓正来,亚历山大.国家与市民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20]麻国庆.永远的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阎云翔.私人生活的变革[M].龚小夏,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22]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场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3]桂华.礼与生命价值:家庭生活中的道德㊁宗教与法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4]刘芳.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 以鲁西南的H村为例[D].上海:上海大学,2013. [25]陈辉. 过日子 :农民的生活伦理 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叙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6] N H K特别节目录制组.无缘社会[M].高培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27]阎海军.崖边报告:乡土中国的裂变记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㊃93㊃方旭东: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研究的主要范式
第四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库恩的“范式”概念:科学家集团的基本研究假设、理论视角、概念术语、解题模式、研究方法的综合一、瑞泽对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划分(70年代)(一).社会事实范式:实证主义方法论。
特点:定量研究、结构功能主义、组织社会学、宏观研究(二)社会行为范式:实证科学方法论。
特点:把人作为动物,运用刺激反应、理性选择模式(扩展到经济学)。
由微观到宏观研究。
(三)社会定义范式: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
特点:关注人的主观意识、行为意义、文化、宗教、价值观念。
从理解个人和集体的文化观念、语言、动机来阐释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
社会事实范式:外因——行为、社会现象社会定义范式:观念——行为、社会现象社会行为范式:社会生物学、经济学的出发点个人本能、需求、利益——行为、社会现象瑞泽的范式只是反映了西方70年代的研究倾向,并且忽视了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批判性社会研究。
二、佩里90年代对社会研究的五种范式的划分:实证范式、社会定义、社会机制、社会生态、社会创造范式。
前三种与瑞泽的范式类似。
社会生态范式强调在研究中注重社会与环境、社会各组成部分(城乡、区域、男女、种族、群体之间)的协调,结合自然科学、其他学科的方法。
社会创造范式类似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假设,强调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认为研究者应当对未来发展提供创造性建议,在研究中结合哲学思辩和人文学科的方法。
三、范式的特点与互补性①影响研究范式的因素:(1)、科学发现。
(2)、社会、政治、经济因素。
(3)、社会结构变迁、如美国40-50年代研究范式发生很大转变:市场舆论调查、抽样调查盛行。
委托人是大企业、政治家、政府部门。
80、90年代世界性的比较研究、文化研究兴起,以及与语言学转向相联系的意义研究、交往研究、网络研究都反应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②多元性并存:社会人文科学中存在着多种范式并存的状态,这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目的的多重性有很大关系。
哈贝马斯认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社会进行技术性控制,而且还包括人与人的相互理解、包括对社会的批判、反思。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三、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
(1)社会指标体系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定期提供 社会报告。 (2)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3)在社会运行研究中的应用。 (4)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
第五节 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
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是社会学定量研究 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如何使收集的资料对 总体具有代表性,如何利用调查数据揭示社 会运行规律,抽样技术和数据处理及分析尤 为重要。
三、社会学研究的范式 范式(paradigm)概念是由库恩首先提 出来的,用来表达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特征 和规律。所谓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科学 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 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对于一门学科来说,专业性的研究和知 识的获得,通常都是在一个系统的、严密的 研究过程中实现的,研究过程是指研究者从 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提出研究结论的完整 的科学活动过程。
三、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单变量分析、双变量 分析以及多变量分析。
思考问题
1.社会学研究主要有哪些范式? 2.田野调查在社会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3.试述怎样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PPS抽样。
你了解社会科学第四研究范式吗?
你了解社会科学第四研究范式吗?⼀、社会科学研究的四种范式社会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定性、定量、仿真向⼤数据研究的第四研究范式转型。
本⽂所说的研究范式不等同于科学知识式,四种研究范式也并⾮从⼀到四逐渐替代,它们都是我们认识世界、进⾏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具。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四种研究范式⾛向融合,弥补各⾃缺陷,并在认识论、⽅法论上逐渐形成“通宏洞微”的连续谱。
第⼀研究范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阶段(17世纪以前)不区分⾃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较笼统,把所有知识⼤⼀统于“ ⾃然哲学”的体系之内,为⾃然和社会现象提供同⼀套解释系统。
对社会认知进⾏哲学思辨,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理念论、早期辩证法、演绎法、三段论与归纳证明、有机论的⾃然观和经验论等。
对推动后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巨⼤的作⽤,许多知识⾄今仍然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
第⼆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现代社会科学的定性分析。
通常涉及:(1)观察和记录事实;(2)分析、⽐较和分类;(3)归纳概括事实间的关系;(4)接受进⼀步检验四个步骤,是“⾃下⽽上”的研究路径。
定性研究在对定量研究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概念体系、具体⽅法和理论,开发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研究⼯具,个案研究、扎根理论和叙事探究等定性研究设计类型也得以使⽤,并出现了“参与”和“倡导”实践。
第⼆研究范式是社会科学试图通过模仿⾃然科学的⽅法和语⾔,⽤⾃然规律解释⼈类社会过程中形成的。
在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实证主义共同推动下,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社会科学创⽴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的作⽤。
通过定量研究,社会科学学科分⽀呈扇形逐步细化和延伸,学科理论不断深化,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更为紧密。
近50年来,社会科学总体向更为严格的科学主义取向、更为专业的⽅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统计学的⼴泛运⽤和定量研究为基础的。
第三研究范式是在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与⼈类对全球问题应对的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学长社会学四大范式满足学者多维研究旨趣社会学教科书通常将社会学的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或体系、板块)——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或将社会学简化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两大部分;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社会学划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反)实证主义两大类(或将其划分为定量社会学和定性社会学两块);而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多元范式的学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会事实、社会行为和社会释义为标志的三大范式。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三大范式已确立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早期代表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中,重点考察了与现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的三大古典理论家——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并认为他们分别阐述了现代性(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的三个重要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认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一般认为,上述三大家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奠定了西方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走向,并形成三个相当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学传统或范式: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主义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批判主义。
事实上,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上述三大家所开创理论的不断批判与重建的过程。
德国当代社会理论大师哈贝马斯关于合法性知识划分的主张与三大范式是吻合的,他从认识旨趣的角度将合法性知识划分为三类——经验—分析型、历史—解释型和批判型,相应的三种认识旨趣分别是控制、实践与解放。
总之,三大范式的划分逐渐在社会学界较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后现代主义范式有一定潜力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西方,逐渐流行后不断向全球扩散。
它以拒斥现代性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源自后结构主义,摈弃现代主义思想教条的哲学与理论立场。
它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引发了众多社会研究的新探索。
问题是,后现代主义能否称得上是一种与前面三大范式并列的社会研究或社会学范式?对此存在较大争议。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_图文
假设的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假设的来源:常识、个人预感或猜测、现有调查资料、现有
理论。
假设演绎法: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推理方式的综合。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
田野调查的主要任务是解答这样一些问题:谁(who)、 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什 么(why)。
参与观察法、深度访谈等。
三、实验法
实验法(experiment):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 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 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 关系。
察的现象的理论; (3)从这种概括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
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若被证实则接受,若
理论不能被检验证实,我们就需要修改原始的理论,进行新 的检验。前两个步骤是归纳,后两个是演绎。
三、研究的基本程序
(1)提出和界定问题; (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3)进行研究设计; (4)收集资料; (5)整理和分析资料; (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 (7)得出结论; (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
社会行为范式: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 进行客观精确的分析,主张用经验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认为 事实范式过于抽象,限于宏观层次,而定义范式过于主观,限于微观 层次,强调对人外部行为的经验观察来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1.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2.著作:《实证哲学教程》3.孔德对社会学的定义: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
4.个人对社会学的解释。
第二章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马尔萨斯理论●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
●马尔萨斯呈现了人口按几何数增长的可能性,看到了生活资料对于人口增长的制约,描绘了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悲观前景,并倡导节制人口。
但是,马尔萨斯明显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自然构成包括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性别构成通常以女性人口数为100去计算男性人口数的百分比。
年龄构成上看,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10%及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7%及以上,则表示人口结构进入老年型。
●人口地域构成包括自然地理构成、行政区域构成以及城乡构成等。
●社会经济构成包括了经济构成和社会构成两大分类。
例如人口的产业构成、职业构成、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宗教构成等。
2.人口分布、迁移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态。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在地域分布上稠密程度的指标。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的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发展的三阶段●人口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状态。
●医学技术进步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阶段出现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
●现代化阶段出现的人口发展新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三章1.社会学的特征、功能特征:1.社会是有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功能:1.整合的功能。
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个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指的是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方
法论和理论框架。
这些范式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是理性主义的。
这意味着社会科学家倾向于用理性和逻辑推理来解释社会现象,而不是依赖于宗教、神话或直觉。
其次,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是经验主义的。
这意味着社会科学家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社会科学家通常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尤其是统计学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除此之外,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还包括社会构建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不同的理论框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来理解社会现象。
总之,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是一种共同的方法论和理论框架,帮助社会科学家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这些范式是不断演化和改进的,以适应新的研究问题和挑战。
- 1 -。
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建构
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建构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结构、变迁和发展等方面。
而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理论方法与范式建构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阐述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建构,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一、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是指研究人类社会的方法和手段,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对比法、历史-结构法、功能分析法和符号互动法等。
1.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对一系列具体事实的观察和分析,从中总结出普遍规律的一种方法。
在社会学中,利用归纳法可以将大量社会现象和事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推广出社会规律。
例如,观察到很多人在婚姻中出现“七年之痒”的现象,经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结论:婚姻生活的稳定期一般为七年左右,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激情逐渐消退,感情出现疲劳和矛盾的情况较多。
2.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规律出发推导出具体现象的方法。
在社会学中,利用演绎法可以根据一些基本原理和假设,推导出一系列社会现象的特征和变化。
例如,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推导出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等一系列社会现象。
3.对比法对比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时间、地点或社会群体的社会现象和变化,从中找出异同点,说明其原因和影响的一种方法。
在社会学中,利用对比法可以挖掘出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探讨其表现形式和根源。
例如,将不同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所在,从而探讨出不同教育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等。
4.历史-结构法历史-结构法是将历史变迁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中抽象出社会演化的模式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在社会学中,利用历史-结构法可以分析社会制度、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演化和变迁规律。
例如,研究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演化的规律和趋势。
大学社会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学1、〔1〕社会学和哲学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国的哲学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社会学受到哲学的指导〔2〕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比方说小时候遇到挫折2、社会学的功能〔1〕认识社会的功能〔2〕实践、改善社会的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社会进步二、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1、研究社会学的几个重要的人孔德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把社会学定义成“实证哲学”,把他从哲学剥离出来,力图建设成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涂尔干《自杀论》,通过实证的数据分析地区、民族、宗教影响当地的自杀率。
他将自杀分为利己式、利他式、宿命式和越轨式四类,并认为自杀与群体联系的强弱有关。
在具有凝聚力、整合性高的社区或社会中,群体联系更为密切,自杀率会更低;在个体主义占主导的群体内,自杀率最高。
马克思·韦伯与前两者不一样,前两者是通过实证、案例的实践调研、数据的分析来分析社会现象,找出它的规律。
而马克斯韦伯是通过宗教、个人行为现象、某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推理来分析。
他的代表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形成一个作用,天职观——资本家赚钱是自己的一种天职,天生应该去做这些事情〔通过压榨老百姓来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宗教的推理《儒教与道教》。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通过实验、操作、问卷、定量、数据分析来研究社会学,分析社会定量,强调特定的规律,强调客观的真实性存在解释:通过宗教行为、人的行为背后的解释分析批判:批判阶级对立、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剥削,通过辩证的批判看社会现象2、问卷调查如何提问、设计问卷确定选取样本的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问卷即由各种问题组成的、用来向被调查者提问的卷子,是收集资料的工具。
问卷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所收集的资料能否有效地服务于所研究的问题。
社会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设计通常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所设计的问题带有检验理论假设的目的,能够测量被访问者的社会经济状况、态度、行为等。
根据问答形式的不同,问卷的问题大致分为:封闭性:向被访者提供了选择答案的问题〔您是否看电视新闻节目?经常看/偶尔看/几乎不看〕开放式:让被访问者自己给出答案的问题〔您对目前本地的小学教育有何看法?〕根据问题内容的不同,问题中的问题一般包括三大类:事实性问题〔性别、年龄和家庭成员等〕行为性问题〔收入以及其他行为经历等〕态度性问题〔意识、观念和评价方面〕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问卷的信度〔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和效度〔测量工具是否适合于所要测量的对象〕定稿前进行试调查〔用问卷初稿去做访谈,发现问卷中是否还存在不准确、模糊和不切合现实的问题〕四、社会的构成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社会区分为两种类型〔p78-81〕公社社会:主要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上,血缘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前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家庭、宗族、氏族是重要的血缘关系。
社会学研究范式
社会学研究范式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以及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等。
在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常常采用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进行研究,以探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功能主义范式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范式之一。
它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协调,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功能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范式关注社会整体的稳定和秩序,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相互关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认为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驱动的。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社会不平等和社会冲突,强调社会结构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以及社会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的另一种重要研究范式。
它强调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和意义构建。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关注个体对社会的理解和解释,强调人们通过符号和交流来构建社会现实和个人意义。
四、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功能主义范式的一种发展和延伸。
它强调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关注社会结构中的差异和变化。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机构既有稳定性和一致性,又有变动和差异。
五、社会建构主义范式社会建构主义范式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范式。
它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建构和解构过程,认为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通过社会互动和社会认知来建构和演化的。
社会建构主义范式关注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强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社会构建性和历史演化性。
在实际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者们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范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析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规律。
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研究范式,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利用社会学理论,解剖身边的社会现象。
“泮湖大学”——工具理性——中国企业家缺乏的精神是什么?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用主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的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昆山反杀案——自媒体新技术掀起的舆论巨浪——技术意味着什么?问题:广告行业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义: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权力的统摄性研究。
狭义:对人类生活领域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范式(三大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范式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布迪厄、吉登斯……什么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范式韦伯、齐美尔、库利……什么是人文主义?批判主义范式马克思、霍加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前期马克思、后期马克思什么是批判主义?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范式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对立。
但是不管怎么说,实证主义范式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故此可称之为主流范式。
另外两个虽是非主流范式,但有着巨大影响。
这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争鸣及多元化。
第一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唯实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他们都采取实证主义路线社会行动(社会唯名论):韦伯人文主义路线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实证主义二、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方法三个方面如:“现代性”问题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如:“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人口福利”问题第二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一)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产生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一次;工人处于悲惨境地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法国革命:1789年;1815年;1830年;1848年(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1.历代社会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的自然状态及社会契约论——洛克霍布斯卢梭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物理学影响到了孔德生物学影响到了斯宾塞3.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韦伯:理解社会学帕森斯、莫顿:结构功能主义科赛、达伦多夫:社会冲突论霍曼斯、布劳:社会交换论布鲁默、戈夫曼:符号互动论吉登斯:结构社会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布迪厄:反思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存在的问题:1.改良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价值中立(实证主义)3.西方中心论4.二元对立(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梅林——中国共产党(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1.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即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 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方法概论
社会学方法概论一、社会学方法(methods of sociology)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研究方式(也称研究法)、具体方法与技术的总称。
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研究方式处于方法体系的中层。
具体方法与技术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是在研究各阶段中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手段。
具体方法的选择必须与一定的研究方式相适应。
方法论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
例如,中国的社会学研究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的。
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论是一种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实;学科理论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方法论也不同于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它是对研究方式方法一般原理的系统探讨与评价。
社会学方法论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①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
如是否有真实、客观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研究能否获得客观真理?通过何种途径或来源才能获得这种真理?判断真理的标准是什么?②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
如社会现象是否与自然现象有本质区别?是否存在客观的社会规律?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是什么?③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
如社会研究是旨在发现普遍的因果规律,还是试图说明或阐释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如何建立社会学理论,即如何才能把有关经验事实的知识组织在一个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之中?社会学理论是否具有阶级性?研究者本人的价值判断是否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客观性?④研究方法的问题。
如发现与检验真理的逻辑方法是什么?社会学研究中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各种研究方法有哪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与自然科学方法有哪些异同?如何搜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像其他学科一样,社会学方法论也是受哲学思想影响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原则。
社会学概论新修_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一)社会学的孕育产生:“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正式提出。
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二)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学首先是时代的产物,是适应时代实践的要求而产生的,主要就是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大发展所引起的社会变化。
(1)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两次大革命的实质是推动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
在两大革命的推动下,西欧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社会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对推动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3)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贫富悬殊、劳资冲突、失业和犯罪等等。
这些都以十分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着眼于社会改良,维护资本主义的理想;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着眼于社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彻底批判。
两种不同的回答,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两大传统。
(三)社会学的思想渊源:(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霍布斯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
社会学知识总结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填空/单选1“社会”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
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4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5社会结构反映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迁)的趋势和内容。
13(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6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
(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特征)。
7(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1950年,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在,首次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生命历程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中,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将“我”划分成“主我”和“客我”。
9(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10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11费孝通运用(比喻)的形式对“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柴火,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社会问题的研究范式及解释理论ppt课件
二、谁的问题?冲突理论的反驳
作为一种与结构功能主义对立的社会学范式,冲 突论认为社会结构并非是靠社会共意协调整合在 一起,而是靠社会差异和相互冲突藕合在一起。 结构功能主义习惯上认为社会问题就是整个“社 会的” 问题。一个社会对哪些是问题,哪些不是 问题,有一致的价值判断。冲突理论对此提出了 针锋相对的反驳。
段时间内把社会问题理解为劳工问题。许多人都对劳资关系、 阶级矛盾、分配关系、就业、工会、罢工、劳工住宅及妇女就 业等开展过广泛研究;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较为宽泛。他认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要有一种适合、平衡和规律,才能使 社会关系协调,才有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一 旦失去适合、平衡和规律,就会出现社会问题。早期美国社会 学家大多将社会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社会变迁时发生的社会失调。
26
谢谢! 请各位多指正!
27
8
通过转换观察位置和分析视角,我们就会 对社会的多维现实产生超越于常识经验的 理论解释。
社会学自创立以来,已提供了许多不同的 理论范式。我们尝试利用几种主要的理论 范式,分析“ 社会问题” 这一主题的不同 层面,深化对社会问题基本性质的认识。
9
一、问题在哪儿? 结构功能主义的诊断
结构功能主义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范式,来自 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启示。生物有机体结构分化、 功能协调配合,保证了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并 使机体生命得以维持。但有机体可能会发生器质 性疾病或功能性病变。生物有机体发生病变,首 先需要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确诊其病因,对症 下药,进行治疗。
12
冲突论者看到社会上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争夺稀 缺的社会资源而相互竞争冲突。不同的利益群体 对同一社会现象往往会作出不同或是截然相反的 判断,对社会问题也是如此。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范式的功能
规定研究对象 提供理论假设 提供研究方法、工具 提供研究范例 划分学术共同体
3
社会学研究范式
4
功能主义范式
代表人物:孔德、斯宾 塞,涂尔干、帕森斯、 默顿等
5
功能主义范式
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单元之间的关系,如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 组织之间的功能依赖关系。 基本观点:社会是由基于共识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各个单元构成,每个 单元都对社会的稳定起积极作用。 社会如何可能:就共享的信念价值达成共识 基本问题:社会的结构状况如?社会的各个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是 怎么样的?每个结构单元对于社会整体运行的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社会 系统是如何适应环境的等等 基本目的:社会结构功能分化发展的规律 功能主义视角:就是对任何层级(全球社会、国家及其各个子系统、民 族、组织、社区、家庭等)的社会系统进行结构功能研究
互动论范式的代表人物
詹姆斯、库利对自我的分析 米德对自我理论的综合 罗伯特·帕克的角色理论 布鲁默、库恩等
22
复习与预习
复习功能论和冲突论范式的基本内容 预习社会调查 查阅文献: (1)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层权力秩序——李友梅:江 苏 社 会 科 学,2003年第6 期 (2)业主维权运动:产生原因及动员机制——对北京市几个 小区个案的考查——张 磊:社会学研究,2005.6 思考:社会是什么?
8
功能主义(经典人物) ——帕森斯
社会系统的基本功能: 适应(A):是指确保从环境中获取足够的资源, 然后在整个系统内进行分配 目标达成(G):是指在系统目标中建立次序级别,并 调动系统的资源以获得这些目标 整合(I):是指合作和保持系统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维模(L):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怎样确保社 会系统的行动者显示合适的个性(动机、需求、角 色扮演技巧等;其二是指应付处于社会系统中的行 动者的内部紧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论(马克思)强调无序,认为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强制力量维持的
结构—功能论(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冲突论(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行为(心理)范式
年代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1760-1800
亚当·斯密、边沁
1860
斯图亚特·米尔
1800-1840
圣西门、蒲鲁东、傅立叶
黑格尔
1840-1880
马克思
恩格斯
1880--1895
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
1920-1940
曼海姆、卢卡奇、葛兰西
法兰克福学派及法兰克福之后 (马克思)理论批判加上革命行动
认定事物的本质存在与对现实的否定之中
历史-社会分析方法,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
(经典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现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释义范式
年代
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875-1920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
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的新康德主义
1870
滕尼斯
皮尔斯、詹姆斯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事实范式
年代
结构功能论
冲突论
1740-1770
孟德斯鸠
1800-1840
圣西门
黑格尔的辩证法
1830-1870
孔德的实证主义
托克维尔
马克思和恩格斯
1860-1890
斯宾塞
恩格斯
1890-1920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主义和莫斯的人类学传统
韦伯、齐美尔、米歇尔斯、曼海姆、卢卡奇
1890-1920
韦伯
齐美尔
杜威、斯莫尔、库利
1900-1930
胡塞尔
帕克、托马斯
维泽
米德
1930-
舒茨及舒茨之后
布鲁默及布鲁默之后
理解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个人行动的主观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对行动者和社的社会行为构成的
访谈-问卷方法、观察法
(经典时期)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
1930-
帕森斯及帕森斯之后
法兰克福学派和米尔斯及米尔斯之后
理解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事实,并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理解,对其加以预测或控制,关注点通常在宏观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上
认定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 社会的突生性质
奠基于自然科学原则基础上的实证主义方法(尤其是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论(迪尔凯姆)视社会事实为由普遍共识所维持的规整联系和秩序
马歇尔的功利主义经济学
1890-1908 沃德、萨姆纳、吉丁斯、罗斯(心理进化论与早期美国社会
1895-1940
学)
西格尔、黎朋、塔德 弗洛伊德
1898-1923
帕雷托(“最优”与心理剩余物)
1908
麦独孤的本能主义
1913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930-
洛伦兹、廷伯根的习性学传统
1938-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主义
1960-
霍曼斯及霍曼斯之后 理解社会行为及决定或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外部因素
认定社会行为或受制于奖励或惩罚等外部刺激因素(理性主义),或受制于人类本能(如力多比、剩余物)或暗示、模仿、
具有实验主义取向,主张通过实验室实验的手段,了解人类行为或社会行为的基本特点(尤其是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马歇尔——功利主义)(帕雷托——帕雷托最优)
非理性主义 基本以非理性因素为人类行为甚至社会结构的解释要素的
就纯粹社会学意义而言,帕雷托《普通社会学通论》、《精英的兴衰》
就一般社会理论意义而言,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沿革和代表人物
主要目的 主要假设 主要方法 主要理论 主要范例
社会行为批判范式
年代
1760-1800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现代时期)符号互动理论、现象社会学、日常生活方法论
韦伯的社会行动学说《经济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