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食品与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生物技术制造的食品的产量与产值已占食品与生物产业的重要地位。食品生物制造是以基因重组、分子克隆等技术为基础,以生物反应过程、生物物质的分离纯化等技术为重点的工业化和工程化地利用生物体(或部分生物体)生产人类需要的食品的应用技术。食品生物制造已广泛应用于功能食品开发、生物制药、农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促进了传统食品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生物技术已在我国食品工业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现状、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字:添加剂,生物技术,发酵工业,食品

0绪言

随着人们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组成、营养价值和外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已不再是传统农业食品的概念,工业食品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这一进程中,生物技术显露锋芒。下面浅谈一下生物技术在单细胞蛋白、甜味剂、天然色素、真菌多糖等方面的应用:

1生物技术在单细胞蛋白中的应用

单细胞蛋白主要是指富含蛋白质的藻类、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进行大规模培养,并从中提炼出来的蛋白质资源。与传统蛋白质生产比较,发酵技术生产三细胞蛋白不受季节和耕地的制约,具有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单细胞蛋白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可为饲料蛋白,已被世界广泛应用。例如用假丝酵母及产朊酵母作为菌种,利用亚硫酸废液或石油生产酵母菌体,可用于牲畜饲料。此外,单细胞蛋白在食品加工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它能提高食品的物理性能,例如:把活性干酵母加入意大利烘饼中可提高其延薄性能,把食用酵母以1~3%比例加入肉制品中可提高肉与水及脂肪的结合能力。它还能提高食品的风味,例如:醇母的浓缩蛋白质具有显著的鲜味,已被广泛作为饲料、肉汁等食品的增香剂。

2生物技术在食品胶中的应用

(一)黄原胶

黄原胶又称黄胶、汉生胶、黄单细胞多糖,是野油菜黄单胞杆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工程生产的一种用途广泛的微生物胞外多糖,简称XC。黄原胶在工业上主要是以玉米淀粉为碳源,以鱼粉、豆饼粉为氮源,用CaCO3为pH调节剂,并在一定量的消泡剂存在下,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经好氧深层发酵而得到多糖含量在2.5%左右的发酵液.黄原胶具有许多优良特性:①在热水和冷水中有很好的溶解性;②有良好的增粘性和浮悬能力,在低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粘度;③有很高的稳定性,耐酸碱、高盐环境,抗高温、低温冷冻和生物降解,抗污染能力强;④可同多种物质互配,具有令人满意的兼容性;⑤有良好的触变性和假塑性;⑥有良好的分散作用、乳化稳定作用;⑥在适宜的pH下,黄原胶分子能和高价金属离子凝胶化;⑦黄原胶和刺槐豆胶、瓜尔豆胶等半乳甘露聚糖配合使用时有极为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粘度和耐盐稳定性,达到用量少、成本低和提高使用效果的目的.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增稠剂、乳化剂、成型剂等。

(二)结冷胶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一种好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在以葡萄糖、淀粉、蔗糖、麦芽糖等为碳源,硝酸铵、酵母膏、蛋白胨等为氮源及含其他微量元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并合成、积累结冷胶,并结合代谢工程手段优化结冷胶发酵生产的工艺技术,引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改善了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在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能力,并最终提高了结冷胶产量。

由于结冷胶优越的凝胶性能,在食品、制药、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已逐步代替琼脂、卡拉胶使用。结冷胶主要作为增稠剂、稳定剂,可用于饮料、面包、乳制品、肉制品。如结冷胶应用于中华面、荞麦面和切面等面制品时,可以增强面制品面条的硬度、弹性、黏度,也有改善口感、抑制热水溶胀,减少断条和减轻汤汁浑浊等作用;结冷胶作为稳定剂(与其他稳定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应用于冰淇淋中可提高其保型性;结冷胶在糕点如蛋糕、奶酪饼中添加,具有保湿、保鲜和保形的效果。

3生物技术在食用色素中的应用

(一)香兰素

香兰素又称香草素或香草酚,是白色或奶白色结晶状物质,微甜,具有芳香气味。香兰素主要存在于秘鲁香膏、爪哇香膏油、丁香花蕾油中,它既是重要的香料之一,应用于食品添加剂中。

香兰素可以用发酵技术法生产:假单胞杆菌能将异丁子香酚转化为香兰素。以异丁子香酚为底物,经过阿魏酸途径,代谢为香草酸和原儿茶酸。多种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可利用阿魏酸途径为底物生产香兰素。谷糠是粮食加工中的副产物,含有大量的阿魏酸,从谷糠中纯化阿魏酸→利用为生物发酵转化为香兰素—超滤、分离和去除微生物→在发酵液中萃取香兰素→纯化获得的高纯度香兰素—用活性炭吸附去除副产物→多次重结晶后得到高纯度香兰素。也可用黑曲霉胺氧化酶和大肠杆菌单胺氧化酶氧化香草胺生产香兰素。还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工业化生产香兰素。

(二)类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之一,也是橘黄色脂溶性化合物,它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稳定的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作为一种食用油溶性色素,其本身的颜色因浓度的差异,可涵盖由红色至黄色的所有色系,能作为天然食品着色剂,因此受到食品业相当热烈的欢迎。其非常适合油性产品及蛋白质性产品的开发。

人们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微生物中,利用微生物繁殖快、产量高的特点生产人们所需物质.这一技术的关键是作为外源基因宿主的微生物首先必须具备供目的化学物质合成的前体物质。有关类胡萝卜素的基因工程近年来在大肠杆菌和酵母上取得了成功,利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能将类胡萝卜素合成定向发展,并成功克服类胡萝卜素的前体物质。

(三)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色素,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是一种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天然色素。主要应用于红酒、肉类及做中药治疗痢疾、胃病等。它具有性质稳定、耐热性强及对蛋白质着色力好等特点,同时红曲色素安全性也已经被公认,食用红曲色素安全无毒,而且还有抗菌功能和保健功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天然着色剂。目前红曲主要应用于肉制品加工。在发酵香肠、午餐肉、通脊烤肉,圆火腿等西式肉制品中添加适量红曲色素替代亚硝酸盐作着色剂,其产品色泽红润均匀一致;而且口感细腻、风味独特、安全耐藏,德国肉类研究中心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在腌制类产品中添加红曲色素后,

完全可将亚硝酸盐量减少60%,而其感观特性和可贮性不受影响。耐日光性高于亚硝基色素;同时由于红曲色素对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故将它用于肉制品更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和防腐杀菌剂。

生物微胶囊是一种新兴的细胞固定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对红曲霉菌进行固定化培养能生产出红曲色素。微胶囊固定化技术膜层较薄,机械强度较高,生物相容性良好,传递和滞留性质适宜,并且该体系制备方法简单,大大减少了染菌的几率。

4结论

新生物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产量、减少饥饿、增加国民收入和保护

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在注重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自己的农业生物技术。

参考文献

[1]姜增辉,贾春德.正交车铣切屑仿真的研究[J].兵工学报,2002,(11):525-528.

[2]金成哲.高强度钢车铣加工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3.

[3]艾兴等编著.高速切削加工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生物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并向多元多维的方向发展。该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本文对电子鼻和电子舌、生物传感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与蛋白质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提高食品检测的精准度,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食品检测;应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食品检测的必要性也由此而日益彰显,为了让食品更加安全、卫生,让人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提高警惕,对食品污染来源追查到底,剖析出食品中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现在,我国的食品检测技术仍需完善,要完全胜任食品检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所以不断钻研食品检测技术并使之日趋完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现代生物技术可以改良传统的技术,及时发现并预防食品安全问题,有效改善现状,让食品安全有保障。 1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重要性 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食”是民生之根本,但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现代社会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面对这种状况,传统的食品检测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食品检测督查工作。此时,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传感器、基因探针、蛋白质检测等技术不仅可以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护工作提供保障,而且比传统的方法更加高效、准确,在成本上省时又省力,由此种种便可见其在食品检测市场上的优越性、实用性[1]。 2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2.1在食品检测中电子鼻与电子舌的运用

电子舌的功能类似于人体的舌头,可以感知食物中所含有的物质,以类脂膜为味觉传感器感知气味,并将气味信息变换成易于识别的物理信号。从而实现对食品中各种物质的感知。在食品检测中,通过味觉传感器及对气味的感知,能够对被检测食品的鲜嫩度以及水分含量做出判断,从而对其好坏进行评定。例如,通过检测水果中内酯的含量、各种肉类中酶的含量,从而判断其新鲜程度,除此之外,应用此技术能够有效辨别植物油以及酒类的品质;将电子鼻检测数据与新鲜产品数据进行对比,可判断各种果蔬、肉类的新鲜程度。 2.2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将生物物质如酶、蛋白质、抗原、抗体与微生物等,作为被识别物质,并通过特定的转换器及信号放大器,将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转换成可定量的物理或化学信号,并由此完成化学物质的检测。生物传感器的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感应器和转换器。其中,感应器是对被检测物质(即底物)具有高选择性分子识别功能的膜;而转换器可以将膜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所消耗或生成的化学物质以及产生的光、热等转变成电信号,并对所得的电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在相应的仪器上记录并显示出来。根据生物传感器对被检测物质与膜的反应类型,其可以分为亲合型传感器、催化型感应器以及代谢型传感器;由所用识别物质的不同,可将其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9-30T14:27:21.67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肖付才[导读] 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肖付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河南许昌 461000)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64-01 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潜在的生产力。专家预测,到2010~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则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特殊需要将具有遗传性的目的基因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剪切、组合、拼接,再将人工重组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速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发酵工业的关键是优良菌株的获取,除选用常用的诱变、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与基因工程结合,进行改造生产菌种。 (一)改良面包酵母菌的性能面包酵母是最早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将优良酶基因转入面包酵母菌中后,其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显著提高,面包加工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提高,应用改良后的酵母菌种可生产出膨润松软的面包。 (二)改良酿酒酵母菌的性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并使之多样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麦中的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后,即可直接利用淀粉发酵,使生产流程缩短,工序简化,革新啤酒生产工艺。目前,已成功地选育出分解β-葡聚糖和分解糊精的啤酒酵母菌株、嗜杀啤酒酵母菌株,提高生香物质含量的啤酒酵母菌株。 (三) 改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乳酸菌是一类能代谢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产品pH值的一类微生物。乳酸菌基因表达系统分为组成型表达和受控表达两种类型,其中受控表达系统包括糖诱导系统、Nisin诱导系统、pH 诱导系统和噬菌体衍生系统。相对于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而言,德氏乳杆菌的基因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已经发现质粒pN42和PJBL2用于构建德氏乳杆菌的克隆载体。有研究发现乳酸菌基因突变有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同源或异源的)可独立复制的转座子,第二种方法是依赖于克隆的基因组DNA 片断和染色体上的同源部位的重组整合而获得。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稳定形成能力、抗杂菌和病原菌的能力较强。 二、细胞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工程主要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代谢物的生产等。细胞融合是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 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改良微生物发酵菌种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使菌种获得新的性状、合成新产物等。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对遗传物质进一步修饰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的种间杂交,分离子后代中个别菌株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能力。日本国税厅酿造试验所用该技术获得了优良的高性能谢利酵母来酿制西班牙谢利白葡萄酒获得了成功。目前,微生物细胞融合的对象已扩展到酵母、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种间以至属间,不断培育出用于各种领域的新菌种。 三、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又称酶反应技术,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使某些物质定向转化的工艺技术,包括酶的研制与生产,酶和细胞或细胞器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改造,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如啤酒酿制过程,主要原料麦芽的质量欠佳或大麦、大米等辅助原料使用量较大时,会造成淀粉酶、俘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力不足,使糖化不充分、蛋白质降解不足,从而减慢发酵速度,影响啤酒的风味和收率。使用微生物淀粉酶、蛋白酶、一葡聚糖酶等制剂,可补充麦芽中酶活力不足的缺陷,提高麦汁的可发酵度和麦汁糖化的组分,缩短糖化时间,减少麦皮中色素、单宁等不良杂质在糖化过程中浸出,从而降低麦汁色泽。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啤酒中的双乙酰是影响啤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是判断啤酒成熟的主要指标。当啤酒中双乙酰的浓度超过阈值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馊酸味。双乙酰是由酵母繁殖时生成的α-乙酰乳酸和α-乙酰羟基丁酸氧化脱羧而成的,一般在啤酒发酵后期还原双乙酰需要约5~10d 的时间。崔进梅等报道,发酵罐中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能催化α-乙酰乳酸直接形成羧基丁酮,可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双乙酰含量。 四、小结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参考文献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A卷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及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2015级《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课程期末考试卷 (A卷) 一、名词解释(总分10分,每题2分) 1.菌落 2.菌落总数 3.培养基 4.乳酸菌 5.大肠菌群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1.与食品工业密切相关的乳酸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中的等。采用法,检测酸奶中的各种乳酸菌可以获得满意结果。 2.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主要有、和三项。 3.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进行制片后才能进行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用的制片方法是,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 4.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要素有、、、、生长因子和能源。 5.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 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的细菌最合适。 6.一般培养基的制备主要程序可分为:称量、、调节pH、过滤、、加塞包扎、 和无菌检查等步骤。 7.无菌室的熏蒸消毒,主要采用熏蒸消毒法,测定无菌室无菌程度一般采用法。 三、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每题1分,将答案写在下面) 1——5:6——10: 11——15:16——20: 1.紫外线的杀菌机理可能是() A.紫外线的高热作用 B.紫外线的辐射作用 C.紫外线凝固细菌蛋白质 D.紫外线干扰细菌DNA复制与转录

2.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操作步骤是() A.结晶紫染色 B.碘液固定 C.酒精脱色 D.复染 3.热力灭菌法分干热和湿热灭菌两类,并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效力较干热要强这是因为() A.可迅速提高温度 B.湿热有一定潜热、穿透力大,促进菌体蛋白凝固 C.迅速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D.促进糖类分解 4.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球状菌 B.G+ C.在血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黑色D能产生凝固酶 5.GB/T4789.2-2010菌落总数检验方法是()。 A.平板涂抹法 B.显微镜检查法 C.平板菌落计数法 D.菌落计数器法 6.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用的增菌液是() A.7.5%氯化钠肉汤 B.普通肉汤 C.蛋白胨水 D.TTB 7.在测定菌落总数时,首先将食品样品作成()倍递增稀释液。 A.1:5 B.1:10 C.1:15 D.1:20 8.奶粉检验取样前,操作人员应() A.用95%的酒精棉球擦手 B.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和容器口周圈 C.用65%的酒精棉球擦容器口周围 D.用酒精灯烤容器口周围 9.某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时均可以生长并可以利用氧,它属于()。 A.微好氧菌 B.好氧菌 C.厌氧菌 D.兼性厌氧菌 10.一般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21℃/15-30min B.115℃/15-30min C.130℃/15-30min D.65℃/15-30min 11.采用湿热高压蒸汽灭菌,()是影响灭菌质量的关键。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 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1.1.1 生产原料 目前酿醋生产用的主要原料有: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粮谷类如玉米、大米等;粮食加工下脚料如碎米、麸皮、谷糠等;果蔬类如黑醋栗、葡萄、胡萝卜等;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等;其他如酸果酒、酸啤酒、糖蜜等。 生产食醋除了上述主要原料外,还需要疏松材料如谷壳、玉米芯等,使发酵料通透性好,好氧微生物能良好生长。 1.2 发酵乳制品 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称为发酵乳制品。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并深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乳酸乳杆菌(L.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 近年来,随着对双歧乳酸杆菌在营养保健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便将其引入酸奶制造,使传统的单株发酵,变为双株或三株共生发酵。由于双歧杆菌的引入,使酸奶在原有的助消化、促进肠胃功能作用基础上,又具备了防癌、抗癌的保健作用。双歧杆菌因其菌体尖端呈分枝状(如Y型或V型)而得名。双歧杆菌是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专性厌氧、不抗酸、不运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初始生长最适pH6.5~7.0,能分解糖。双歧杆菌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醋酸和乳酸(2:3),不产生CO2。目前已知的双歧杆菌共有24种,其中9种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它们是两歧双歧杆菌(B. bifidum)、长双歧杆菌(B. longum)、短双歧杆菌(B. brevvis)、婴儿双歧杆菌(B. angulatum)、链状双歧杆菌(B. adolescentis)、假链状双歧杆菌(B. pseudocatenulatum)和牙双歧杆菌(B. dentmum)等。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为前面5种。 双歧杆菌与人体,除了如在酸奶中起到和其它乳酸菌一样的对乳营养成分的“预消化”作用,使鲜乳中的乳糖、蛋白质水解成为更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以外,主要产生双歧杆菌素。其对肠道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乳中的双歧杆菌还能分解积存于肠胃中的致癌物N-亚硝基胺,防止肠道癌变,并能通过诱导作

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摘要:叙述了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微生物在食品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应用工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工业发酵应用前景。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总类繁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适应能力强,正是上述特性,使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不仅在自然界物资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也非常广泛。本文叙述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讨论了微生物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不断深入,微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今天基因工程、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发掘了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巨大发展潜能。微生物在食品工业生产中有非常大的好处,例如可以制作面包,酒;霉菌可制作豆酱、酱油;乳酸菌可制作泡菜、酸奶等;当然也有危害,我们要充分利用微生物有利的方面为食品工业服务,消除器有害影响,为人类造福。 二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1.食醋 食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食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它不仅是调味佳品,长期食用对身体健康也十分有益。 2.面包 面包是产小麦国家的主食,几乎世界各国都有生产。它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其营养丰富,组织蓬松,易于消化吸收,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 3.酿酒 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独特的酿酒工艺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深受世界各国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生物技术在食品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专科生毕业论文 生物技术在食品营养检测中的应用Biotechnology in Food and Nutrition detection applications 学生姓名李志华 学生学号200731201048 所在专业食品加工技术 时间2009-10-16

生物技术在食品营养检测中的应用 李志华 (河南漯河 462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技术对食品原料和食品微生物的改良,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并论述了基因探针技术、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营养基因探针 PCR Biotechnology in Food and Nutrition detection applications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biological technology to food raw material and food microorganism's improvement, thus enhances food the nutritional value and workability; And elaborated the gene probe technology, the PCR technology in food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Key word: Biological technology nutrition gene probe PCR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首先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即以DNA重组技术或克隆技术为手段,实现动植物、微生物等的基因转移或DNA重组,以改良食品原料或食品微生物;其次是细胞工程的应用,即以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按照人们预定的设计,有计划地改造遗传物质和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融合技术及动植物大量控制性培养技术,以生产各种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再次是酶工程的应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催化活性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可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最后是发酵工程的应用,即采用现代发酵设备,使经优选的细胞或经现代技术改造的菌株进行放大培养和控制性发酵,获得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 1.利用生物技术对食品原料和食品微生物的改良,从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 1.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综合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改造动物、植物、微生物资源向人类提供各种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一方面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作物抗虫、抗病、抗除草剂和抗寒能力,另一方面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品质得到改善,食品储藏和保存时间有所延长。我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转基因抗病番茄、抗病甜椒,目前累计种植3,000多亩,耐贮番茄在室温下储藏56天,好果率达70%以上。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含水量大大降低的西红柿、洋葱、马铃薯新品种,培育出带咸味和奶味的适宜膨化加工的玉米新品种,获得了出油率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料作物,以及我国已在田间试验中的超级水稻、转基因鲤鱼、高产奶量的转基因试管牛,等等。

[汇总]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汇总]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班生物技术系张冬瓜食品092 微生物千姿百态,有些是腐败性的,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当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可用来生产如奶酪,面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微生物非常小,必须通过显微镜放大约1000 倍才能看到。比如中等大小的细菌,1000个叠加在一起只有句号那么大。想像一下一滴牛奶,每毫升腐败的牛奶中约有5千万个细菌,或者讲每夸脱牛奶中细菌总数约为50亿。也就是一滴牛奶中可能含有50 亿个细菌。 发酵乳制品 发酵乳制品是指良好的原料乳经过杀菌作用接种特定的微生物进行发酵作用,产生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称为发酵乳制品。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并深受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常用发酵乳制品有酸奶、奶酪、酸奶油、马奶酒等。 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等。 近年来,随着对双歧乳酸杆菌在营养保健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便将其引入酸奶制造,使传统的单株发酵,变为双株或三株共生发酵。由于双歧杆菌的引入,使酸奶在原有的助消化、促进肠胃功能作用基础上,又具备了防癌、抗癌的保健作用。双歧杆菌因其菌体尖端呈分枝状(如Y型或V型)而得名。双歧杆菌是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专性厌氧、不抗酸、不运动、过氧化氢酶反应为阴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41?。初始生长最适pH6.5~7.0,能分解糖。双歧杆菌能利用葡萄糖发酵产

生醋酸和乳酸(2:3),不产生CO2。目前已知的双歧杆菌共有24种,其中9种存在于人体肠道内,它们是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链状双歧杆菌、假链状双歧杆菌和牙双歧杆菌等。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生产的仅为前面5种。 双歧杆菌与人体,除了如在酸奶中起到和其它乳酸菌一样的对乳营养成分的“预消化”作用,使鲜乳中的乳糖、蛋白质水解成为更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的小分子以外,主要产生双歧杆菌素。其对肠道中的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乳中的双歧杆菌还能分解积存于肠胃中的致癌物N-亚硝基胺,防止肠道癌变,并能通过诱导作用产生细胞干扰素和促细胞分裂剂,活化NK细胞,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活化巨嗜细胞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癌症的抵抗和免疫能力。 目前,发酵乳制品的品种很多,如酸奶、饮料、干酪、乳酪等。现仅简要介绍一下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 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有两种不同的工艺。一种是两歧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共同发酵的生产工艺,称共同发酵法。另一种是将两歧双歧杆菌与兼性厌氧的酵母菌同时在脱脂牛乳中混合培养,利用酵母在生长过程中的呼吸作用,以生物法耗氧,创造一个适合于双歧杆菌生长繁殖、产酸代谢的厌氧环境,称为共生发酵法。氨基酸发酵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但又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人体只有通过食物来获得。另外在食品工业中,氨基酸可作为调味料,如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可作为鲜味剂,色氨酸和甘氨酸可作为甜味剂,在食品中添加某些氨基酸可提高其营养价值等等。因此氨基酸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表7~1列出部分氨基酸生产所用的菌株。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潘云娣 杨文鸽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 315211) 摘 要: 介绍了DNA探针、PCR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同时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探针 PCR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T echnologies in Food T esting Pan Yundi Yang Wenge (L if e College Ni ngbo U niversity,Ni ngbo 315211)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in food microorganisms and GMO identification of four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2 niques were introduced:DNA probes,PCR technique,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biochip.The principle,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CR technique were especially detailed discussed.The biochip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also presented. K ey words: DNA probes PCR technique 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 Biochip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食品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已经提高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为了保证食品的标准品质,开展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寻找食品污染的根源,人们更需要对食品进行各种有效营养物质和对人体有害、有毒物质的检验和分析。我国目前采用的食品检验方法还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人们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需求。因此,改进和完善食品检测技术已迫在眉睫。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遗传密码的奥秘。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出现,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和现代免疫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在食品检测和分析等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另外,生物芯片技术也在食品检测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这些技术尤其是PCR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特点作一探讨。 1 DNA探针法 两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就能够特异性的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若在已知的DNA或RNA片断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如用32P同位素标记),就可制成DNA探针,用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与其互补的序列[1]。 目前使用的DNA探针杂交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异相杂交(即固相杂交技术)。二是同相杂交(即液相杂交技术)。近年来DNA探针杂交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目前已可以用DNA探针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 al monella)、志贺氏菌(S higella spp)、李斯特氏菌(L isteria monocyto2 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lococcus an2 rens)[2,3,4]等。 1991年周志江[5]等用生物素标记的编码大肠杆菌耐热毒素(ST)的DNA片断作为基因探针,检测了污染食品中的产ST大肠杆菌。1993年3月陈倩[6]等对自食品中以血清学初筛分离出的78株ESIEC菌株,以入rp2z基因探针检测其HPI毒力岛基因,结果检出7株,可鉴定为ESIEC大肠杆菌。本法特异、敏感而又没有放射性,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扩增菌和获得纯化培养而节省了时间,从而减少了毒力丧失的机会,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2 PCR技术 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广泛 生物技术通报 ?技术与方法? B IO TEC HNOL O G Y BULL ETIN 2004年第6期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含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10) 1.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社会因人口增加造成的食物短缺,哪种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B ) A.基因学说 B.遗传育种学 C.纯种培养技术 D.乳糖操纵子学说 2.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那么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 C )。 A. 细胞工程 B. 酶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程 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现代细胞工程就是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 B. 现代细胞工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培养技术 C. 现代发酵工程所采用的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 D. 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可能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产生于动植物基因,但 不可能来自人的基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D )。 A.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免疫功能性食品 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增加维生素的食品 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调节人体代谢的食品 D.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食品酒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酪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下列哪种酶与奶酪的生产密切相关( B )。 A. 淀粉酶 B. 木瓜蛋白酶 C 纤维素酶 D. 葡萄糖氧化酶 1. 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下列哪件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B )。 A 应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牛胚胎移植 B. 应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新药的开发 C. 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治疗糖尿病 D.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 2.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最具活力、研究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是( D )。 A. 农业领域 B. 食品工业领域 C. 现代检测技术领域 D. 生物制药和医药领域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关于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和前景 摘要:在追求绿色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生活的综合质量,因此,在饮食方面更注重选择纯天然、绿色等种类,并且在购买各类食品的过程中,会十分关注其是否含有添加剂、色素等,但是以往的食品制作过程,为了使得所生产的食品的卖相更加好看,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但随着生物技术的研发、进步以及其在食品生产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使得这一问题能够有所缓解,可以将食品的安全性能与营养价值提升到较高的层面。对此,本文将探究有关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运用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品安全;绿色;价值;应用;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尽管其发展的历程不是特别悠久,而且应用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扩展,但其在短暂的时间里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获得人们的青睐,当然,其总体的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这更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动力,近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人们的饮食恐慌,将生物技术科学有效的应用到食品生产等不同的领域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生物技术概述 (一)概念探究 目前,人们所认同的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分子生物学,并在其现有根基上形成的新型生物种类或新型生物机能的高新技术,综合了生物学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两者的优势[1]。 首先,其能够优化食品原材料的选择。即借助基因重组或DNA改良等技术将动植物等自身原有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食品材料。与此同时,

还可以有效缩短食品制作所需的时间,提高食品质量;其次,当综合运用生物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时,可以更好的对食品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以包含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来讲,在现有生物探针的帮助下这些芯片可以参照特殊的方式进行有序排列,这样便可以形成具备反应特性的“固相载体”,当条件成熟时,那些经过荧光标记的待检测的食品与其发生反应时,便能够检测出食品的安全性能程度。 (二)特征分析 第一,实践第一的特性。尽管生物技术是在理论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一步步尝试形成的,但其余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而且其生物技术的好坏最终要在食品等行业的实际应用中才可以加以检测,目前其已经在食品生产与加工、医疗卫生保健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 第二,不确定性较大,难以有效的进行控制。利用各种菌类细菌完成食品的发酵工作已经在实际食品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项技术实施的一个前提要求便是“环境因素”,一旦量或某种因素把控不当,就有可能出现大规模微生物污染现象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病毒与传染性细菌的扩散(如果所用的菌类属于病毒或传染性细菌的话),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自身发展存在弊端。这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自身的成长历程较为短暂,还属于一门新兴技术,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克隆技术、基因重组技术等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否会出现生物入侵等突发性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3]。 二、食品领域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探究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陆兆新)重点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的构成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重组和转移,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第八章-在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

第八章在食品制造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应用 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人类新型食品的研究和制造带来了诸多新的机会。无论是传统发酵食品还是以生物技术为手段的现代食品工业,都离不开微生物这个主题,是微生物独有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活动造就了现代发酵食品德研究与生产领域。微生物在现代发酵食品工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技术在不断地深入与拓宽。各种新型发酵食品、功能性食品的不断应市,将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1.食品制造中的主要细菌及其应用 1.1食醋 醋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出来的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我国的中医药学中醋也有一定的用途。全国各地生产的食醋品种较多。著名的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麸醋、东北白醋、江浙玫瑰米醋、福建红曲醋等是食醋的代表品种。 菌种:主要是醋酸杆菌属,例如膜醋酸杆菌、许氏醋酸杆菌、巴氏醋酸杆菌等。 发酵机理:a.淀粉糖化(曲霉菌) (C6H10O5)n+nH2O→n C6H12O6 b.酒精发酵(酵母菌) C6H12O6+2ADP+2Pi→2CH3CH2OH2+CO2+6H2O+38ATP c.醋酸发酵(醋酸菌) 工艺流程:酿造食醋可用淀粉物质、水果、酒糟等为原料。原料经糖化和酒精发酵生产酒精,再调整酒精浓度为5%-10%,接种醋酸菌进行发酵生成以醋酸为主的发酵产物,发酵完毕后经80℃左右的温度加热杀菌,再经过过滤,调配等工艺得到成品食醋。

1.2乳酸发酵食品 通过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而生产出来的食品通称为乳酸发酵食品。在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将食品原料中的糖分转化为乳酸,从而提高了制品的酸度。在乳酸发酵的过程同时,还产生其他一些物质,如甲酸、乙酸、琥珀酸、醇类、酮类、甘油、酯类及各种维生素等。因而使乳酸发酵食品不但具有特殊的风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近几年的研究还表明,某些乳酸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保健作用。另外i,由于乳酸发酵食品具有较高的酸度,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抑制腐败性菌类的生长,使食品的保藏性能得以增强。 菌种:乳酸菌均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以乳酸作为发酵代谢的主要产物。乳酸菌缺少完备的氧化还原酶系,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因而都是厌氧生长的。但有不象其他厌氧菌那样对氧敏感,有时又称微需氧菌。 乳酸菌种类很多在形态及生理特征上亦各不相同。目前在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主要有以下五个属: ①乳杆菌属:本属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老培养物的细胞有时呈革兰氏阴性反应。多分布在牛乳及发酵的谷物或蔬菜的醪液中,在人的口腔及肠道中也有分布。在乳酸发酵食品中常用的菌种由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它们都是属于同型乳酸发酵,而发酵乳杆菌、短乳杆菌为异型乳酸发酵。 ②双歧杆菌属:因其菌体分叉而得名。为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双歧杆菌发酵葡萄糖主要形成醋酸和乳酸。目前翼有多种双歧杆菌被开发应用于食品生产,如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等。 此外,还有,明串珠菌属,足球菌属,链球菌属。 发酵机理:自然界中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以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细菌称为乳酸菌。根据乳酸菌发酵的过程及产物不同,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在这一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绝大多数为乳酸。大多数乳酸菌进行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是指某些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除生成乳酸外,同时还生产其他的有机酸、醇类、二氧化碳等。 同型发酵的乳酸菌通过EMP代谢途径,即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降解成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被NADH2还原成乳酸。异型乳酸发酵的乳酸菌进行的是HMP途径,即葡萄糖先被分解成5-磷酸木酮糖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再经磷酸解酮酶作用转变成乙酰磷酸及3-磷酸甘油醛;乙酰磷酸进一步还原成醋酸和乙醇,同时释放出磷酸,而3-磷酸甘油醛则通过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基础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食品生产、进行食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食品质量和减少营养损失,以满足人民对食品质量和品种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概述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适宜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 对食品工业而言,生物技术就是应用生物程序、生产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食品,改进传统生产过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食品加工。传统的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生物体的利用,比如啤酒业对啤酒酵母、糖化酶的利用,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改造后的生物体的利用,即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和新品系,再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配套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体系。 目前,发展生物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列入国策。基因重组技术等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诞生以来,在短短几十年中已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就,并且,正以强劲的势头继续向前迅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可在解决当今世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资源枯竭与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食品工业领域的生物技术不仅用来制造某些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而且,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供新的食品资源,生物技术必将使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酶技术的应用 酶是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将酶从生物组织或细胞以及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加工成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生化制品,称为酶制剂。 酶具有以下的独特优点: 1.催化效率高,如1 gα—淀粉酶晶体可以在65℃条件下,只需15min时间, 可使2吨淀粉转化为糊精; 2.专一性强,例如啤酒中的蛋白质可用蛋白酶去除,桔汁中的苦味成分柚甙可 用柚甙酶分解而不影响风味; 3.作用条件温和,例如用酸作催化剂催化水解淀粉成葡萄糖,需要在0.25~ 0.3MPa的蒸气压力135~145℃的高温下才能进行,而用α—淀粉酶,在 pH6.0~6.5条件下,85~93℃便可把淀粉水解成糊精,再用糖化酶在pH4.5~5.0,55~65℃下便可把糊精水解成葡萄糖。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酶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也很广泛。酶制剂在果汁加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年历史,但多年来,其应用仅限于果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