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乐观的孩子》解读

合集下载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让人深受感动和启发的书籍。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认识到了乐观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案例和实例,向读者展示了乐观心态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乐观的孩子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地应对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并成长。

在书中,作者通过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乐观心态如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健康。

同时,作者还提供了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们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几个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首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孩子乐观心态的基石,只有自信的孩子才会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作者建议家长们要赞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给予他们积极的肯定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其次,教育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

作者指出,思维方式决定了孩子对待问题和困难的态度。

乐观的孩子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悲观的孩子则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中。

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家长要教育他们看到问题的积极一面,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培养孩子的决心和毅力的重要性。

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需要有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

作者建议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培养孩子的决心和毅力。

例如,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榜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影响孩子。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乐观的重要性。

乐观的人会积极面对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向前。

而悲观的人则容易被困境所限制,放弃追求梦想的勇气。

因此,我觉得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非常重要。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方法和技巧的培养,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180414教出乐观的孩子ppt

180414教出乐观的孩子ppt
Ø 好吧!什么才是最可能发生的呢?我想他会在他弟弟那里过夜, 明天早上才回家(最可能发生)。我想刚开始时我们之间会有些 冷漠,过些时候我们才会真正和好。不过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也 许我该把孩子放在妈妈那里,这样我们可以好好地谈谈(投入主 要精力的反攻计划)。
乐观者总是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或是习惯性地期待现实中的问题有圆
的话,该怎么办?万一我们无法解决此事,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Ø 化解灾难:冷静一下!最坏的后果就是他不愿意再回家,趁我上
班时,收拾他的东西就再也不回来(最坏的情况)。即使真的这 样,我也能应付。虽然那会是我所想象中最困难的事,但是我可 以要求我的家人帮我渡过难关(反攻计划)。
Ø 再者,照理说,这事是不会发生的,我们结婚已经很久了,他很 爱孩子,不会就这么失踪的(证据)。我想最佳的情况就是,几 个小时后,他就带着玫瑰花回家了,并向我道歉(最好的情况)。 这个希望很渺茫,丈夫已经有20年没有给我买花送我了。
前 满的结局。一切向 看!
谢谢!
是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Ø 第四步,开发反攻计划 将你的精力投入到制定最可能发生情况的反攻计划之中。
Ø 一位女同志夫妻吵架的例子 Ø 不好的事:我和丈夫吵了一架,我们俩都说了一些伤人的话,他
冲出家门,两小时后打电话回来说要在弟弟家过夜。 Ø 想法:真是糟糕。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如此生气,万一他冷静不了
下你对解释的坚信
程度。利用0—100 分,0分代表完全 不信,而100分代 表完全相信。
注意要点:利用 0—100分对所记 录的每一种感受 的强烈程度。
我的ABC日记(例子)
不好的事(A)
想 法(B)
感受(C)
小红和我约好星 期天上午9点去 逛街,可是她9 点半才到。 不要写成:小红 又迟到,她老这 样,一点都不负 责。我讨厌与她 一起做事,我十 分生气。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近年来,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现代家庭而言,家长们更加注重孩子的情感教育,希望教育出健康、积极、乐观的孩子。

在此背景下,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学习乐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名读者,我对这本书的阅读非常感兴趣。

书中对于乐观心理学的阐述令我受益匪浅,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并对我自己及我的孩子的教育思路提供了很多启示。

《学习乐观》一书的主题是乐观心理学。

马丁·塞利格曼在书中提出人们的幸福感取决于他们对经历的事物的看法,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变对生活的看法。

乐观和悲观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乐观者看到困难时,会认为这是一种挑战,是成长的机会;而悲观者则会将困难视为绊脚石,让自己觉得被击败了,从而陷入消极情绪。

因此,学习乐观心理学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态进行了思考。

我开始尝试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让消极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

同时,我也把这些思想分享给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生活中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习乐观心理学的理念让我更加坚定地面对现实,并别极大地减轻了负面情绪的压力。

对于我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的转变,我向这本书和马丁·塞利格曼表示了感慨和感谢。

对于父母而言,教育和引导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学习乐观》这本书也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

这里面讲述了怎样从小培养乐观的个性,及如何教育孩子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这对于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着很深的启示。

孩子是未来的主人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亲密关系、学习习惯、人生观等有关。

作为家长,不仅需要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对他们的情感培养。

只有孩子在情感上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更好地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成为更加成功和幸福的人。

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怎么去培养乐观的个性?我们可以,首先,通过积极的言传和身教去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知道乐观的态度对于自己的生活和成功至关重要。

读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六

读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六

读马丁-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六)测量问卷。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区分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乐观与悲观的想法,所以很难用直觉来猜测”,“乐观的特性不是取决于几项显著的例子,而是取决于每日生活中乐观的解释以及乐意照着去做的次数”。

马丁-塞利格曼提供的问卷共48题,分为永久的坏事件、永久的好事件、普遍的坏事件、普遍的好事件、人格化坏事件、个别的好事件等。

划分的根据,是第5章《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提出的,从三个重要方面来解释为何一件好事或坏事会发生在孩子身上: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性。

分数意义。

从问卷分数可以判断孩子的是快乐的,还是悲观的。

如,永久的坏事件,分数越高,孩子就越悲观;永久的好事件,分数越高,孩子就越乐观。

孩子悲观最令人担心的后果是抑郁,因为悲观的孩子比乐观的孩子更容易变得抑郁。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孩子患抑郁症主要有两个突出的因素:一是生活中的坏事件,比如父母争吵、家人生病;二是悲观,相信坏事件是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而好事件是暂时的、不普遍的及有特定原因的。

抑郁症状。

马丁-塞利格曼认为,抑郁症状有四种。

第一种症状:悲观解释。

用悲观的解释方法来看待生活。

对未来、自己及世界,都是将坏事件产生的原因视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而将好事件发生的原因视为暂时的、特定的及外在原因造成的。

第二种症状:心情变坏。

他悲观时,觉得很难过,对待生活勇气,变得毫无快乐,甚至觉得以前喜欢过的法也变得无聊且浪费时间。

第三种症状:消极待事。

沮丧的孩子无法正常接受新任务,一遇到小挫折就会放弃,无法从众多的选择中做出决定,甚至许多沮丧的孩子想过自杀,尽管很少真的去做。

第四种症状。

身体变差。

沮丧的孩子的抑郁体现在生理上,胃口变了,许多孩子根本无法进食,睡眠紊乱,有时睡得比平时多,有的则难以入睡。

许多孩子常常夸大普通的病痛。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是一本励志类的经典作品,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重要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从这本书中得到了诸多启发。

首先,在人生中要保持乐观的精神,即使遇到困难也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它。

每个人都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只要你愿意去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只有乐观的心态才能带给你不断前进的力量。

其次,我们也要尊重别人,学会体谅他人的情况,要懂得宽容和包容,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要先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用一颗宽容之心来看待这个世界。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追求短暂的成就感,而要将眼光放长远,去看清生活的本质,找到自己的价值,坚持自己坚定的价值观。

总之,通过《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我感受到了乐观、积极、理性、智慧的氛围,在遇到挫折时,我也会带着毅力和勇气去面对,不让自己沉沦在抑郁的情绪中,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去发展自己,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
以下是关于《教出乐观的孩子》,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心理学书籍:《教出乐观的孩子》的内容简介,请浏览!
虽然自己还没有体会到为人父母的幸福与艰辛,但是在编辑《教出乐观的孩子》的过程中,跟随作者一个又一个案例故事,感受到了父母与子女间的微妙关系。

《教出乐观的孩子》中说,本身悲观的父母会培养出同样具有悲观气质的孩子,于是立刻联想到自己以及自己的父母,发现自己和父母还真是有很多相像的而不易被发现的内在性格。

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找到自己乐观或悲观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培养你们的孩子。

·。

张一华 阳光心灵,幸福一生——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公开课教案课件案例教学设计

张一华 阳光心灵,幸福一生——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公开课教案课件案例教学设计

阳光心灵幸福一生——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张一华捧读着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所著的《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时,我的内心是愉悦且知足的。

朴实的文字,实在的内容,字里行间,我读到了培养乐观孩子的重要性,也汲取了不少关于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交流的小妙招。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我的心是阳光向上的,我也毫无保留地把这份正能量带给了亲爱的学生们。

那天,组长来交作业,向我反馈作业上交情况后,转头就走了。

我分明感到她的不快乐!于是,我把她叫住了:“怎么了?有情绪?”“没有!”组长面无表情。

我笑了笑,移过来桌边的塑料凳,说:“离上课还有点时间,来,坐下,与老师聊聊。

”亲切的话语,温馨的动作,使组长的心“软”了些,她愿意坐下了。

我耐心地询问这中间存在的问题。

一言一语中,了解到组长的不快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听写没拿到满分,比竞争对手差了点。

原来争强好胜的组长,在几门学科中的确是佼佼者。

老师的器重,同学的追捧,亲朋好友的赞扬,使得她的学习、生活,处处光彩照人!平日里,看得出她很享受这份美誉,同时也一直都在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在她的信念里,存在着我怎么会输?我不愿认输!我肯定行!我最行!谈到这,若把这些放到班里不自觉、不求上进的学生身上,那老师家长会有多么得喜笑颜开啊!这是好事啊,多懂事的孩子!可细细想来,不对,一位小学生何必给自己这些压力。

小学的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充满乐趣的。

插上想象的翅膀,探索无穷的知识。

与同学伙伴友善相处,与家长老师敞开心扉。

快乐多多,收获满满。

万不可小小年纪,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压力山大。

到这里,我依然笑着对组长说:“老师欣赏你的努力。

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你踏实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人无完人,学习、做事,总免不了出错。

那么在面对错误时,我们是该以急躁的?消极的?还是置之不理的态度去面对呢?我想这些都极端了些。

坦然面对、分析原因、知错就改、吸取教训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老师相信你在出了错时,肯定会重视问题,但真没必要‘耿耿于怀’。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名言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名言

《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的名言1、谈判的重点:第一步,弄明白在合理范围内你想要什么。

第二步,提出要求。

第三步,仔细聆听对方想要什么。

第四步,会谈判,愿意妥协,提出建议。

第五步,继续寻找公平交易,使双方对妥协方式满意。

2、玩具是探险的工具,你可以以掌控为指标来选择玩具。

孩子不必行动就会发出许多声音的玩具,不会使孩子产生掌控感,比如用布做的动物、碰不到的旋转玩具、墙上的布置、收音机和电视机等。

3、我的假说认为风格是与生俱来的,在学龄前就已经形成。

在这重要的几年中,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

学龄前儿童还没有“后摄认知”,他们没有能力思考或表达自身思维,但是他们十分留意他人的解释风格。

他们会被动吸收父母的风格。

4、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儿童教育目标。

5、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2:积极的解释风格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3:还孩子学会反驳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4:由内而外的教养。

6、人类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的反应: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

本书的目的在于教导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如何教会儿童习得乐观。

这本书与其他育儿及自我提升书籍不同的是,它不仅叙述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

本书提出的建议、计划、有关乐观及自主的原理以及测验,都是根据30年来对千百个成人及儿童所做的仔细研究而得出。

7、因此,当你批评孩子或当孩子的面批评自己时,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你在塑造孩子自责的解释风格。

你要遵循两项规则:第一项规则就是准确;第二项规则是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以乐观的解释风格来批评孩子。

当父母不自觉地用永久性及普遍性的信息批评时,孩子就开始获取了自己的悲观模式。

当父母责怪可变化的与特定的问题起因时,孩子就开始习得乐观。

任何时候当你发现孩子有错时,如果事实允许,那么着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读完《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我感受颇深。

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快乐、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而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乐观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可以培养的能力。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加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其次,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技巧和策略,让我在日常与孩子的互动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比如,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让他们学会如何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更加坚韧不拔。

此外,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挫折教育”的解读。

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如何面对挫折,决定了孩子们未来的人生走向。

书中告诉我们,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们避免挫折,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积极应对,如何在挫折中找到成长的机会。

最后,我想说,《教出乐观的孩子》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本心灵鸡汤。

它让我更加明白,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孩子们健康、乐观的心灵。

希望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读到这本书,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满希望的未来。

关于教养方式的书籍

关于教养方式的书籍

关于教养方式的书籍
关于教养方式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书籍: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带你走出传统教养的误区,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是套用公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人格和与孩子的关系。

这本书还通过大量经典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描述了孩子在不同状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性。

《21招,让孩子独立》:这本书不仅提炼出一套帮孩子建立独立资本的完
整体系,更针对当下社会普遍性的养育难题,提出了切中要害的解决方法。

《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旨在让父母、老师及整个教育系统教会儿童
习得乐观。

它不仅有理论与实验,还有一些关于育儿问题的重要建议。

这本书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和自尊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ABCDE法则教出乐观的孩子。

此外,《正面管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也是非常值得一读的育儿书籍。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和习惯,以及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0篇)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0篇)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0篇)《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篇1乐观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人们在相像的情境中进展起来的一种类化期望,表现为主动的解释风格。

谈到“乐观”一词,就不得不提到主动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他的美好五部曲之一《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有用教育指南,作为一名幼儿老师,研读之后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育启示,现总结如下;一、乐观—主动的解释风格塞利格曼发觉“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即“人类面对很多无法掌握的大事时的反应:常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从而进行“心理免疫”,教会儿童习得乐观,将无助变成自主。

在幼儿园里,以个人工作阅历来说,我发觉力量弱的孩子常常说:“老师,我不会”“老师,我不敢”,长期以往,渐渐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中,从而变得悲观、不自信,老师应当关心他们走出误区,习得乐观,形成主动的解释风格。

何谓“解释风格”呢?即个人对缘由的习惯性看法,从儿时开头进展,假如未经干预,就会保持一辈子,有三个重要维度:永久性、普遍性、个人化。

依据对本书观点的理解,结合工作实践,现举一事例:几年前,幼儿园开展迎宾小天使的活动,即幼儿佩戴红色绶带,站在园门口,大声地说“早上好”来迎接上学的小伴侣及家长们。

妮妮特别渴望做迎宾小天使,这次却没被选上,回到家懊丧地对妈妈说:“我真笨!大家都能做迎宾小天使,我永久做不了了!”妈妈听完,埋怨道:“由于你不乖,才没有被选上,真是一点用都没有!”其次天,妮妮始终闷闷不乐,老师与其谈心,知道了她的苦恼,劝慰她:“昨天并不是你一个人没有当上迎宾小天使,还有许多小伴侣都在等着下一轮呢。

由于你最近感冒,需要爱护喉咙,不能大声地说‘早上好’来打招呼,这次才没有被选上。

等你感冒好了,努力练习,再去试一次,确定能行!”妮妮听了,快乐地直点头,笑着说:“好!”妮妮及其妈妈对大事的解释就是消极的,把没有被选上迎宾小天使这一失败解释为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等难以转变的缘由,从而产生悲观心情。

2023最新-《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优秀6篇)

2023最新-《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优秀6篇)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优秀6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整理的6篇《《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篇一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身为班主任,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拥有乐观的品质,因为乐观的孩子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乐观起来?在《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中,塞利格曼博士用他的亲身经历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培养孩子乐观品质的捷径。

以一名班主任的身份去读这本书,也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

一、班主任要有健康乐观的情绪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认为,孩子的悲观有四个来源:基因;父母的悲观;从父母或老师那里得来的悲观性批评;征服和无助感的经历。

除了基因,其他三个原因都是可以改变的。

除了家人,教师是跟孩子相处时间最多的人,尤其是班主任。

班主任每日接触的事物都直接关联于孩子的成功或失败,因此往往就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解释风格强加于孩子身上,或使得孩子习得教师的解释风格,并用这个解释风格来批评自己。

所以,要想让你的学生乐观,首先你要有健康乐观的情绪。

我们在进课室之前,可以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走进课室,让孩子迎接的是你的笑脸,感受到的是你的喜悦。

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尽量做到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而是多与他们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让他们知道其实生活是很美好的。

二、要培养孩子乐观的解释风格书中提到,乐观的认知技能有四个:“捕捉思维”;对自动思维进行“评估”;进行“更正确的解释”;化解灾难性的思维。

那么,如何去做呢?此时,我们可以借助ABC法则来进行练习。

A代表不好的事情,C代表后果,不愉快事件之后的感受与行为。

通常,看起来好像不愉快的事件立即且自动地产生后果,其实不然,B——对不幸事件的看法与解释,才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后果。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乐观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小女孩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考试没考好、跟朋友吵架、家里发生了矛盾等等。

但是她总是能够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从中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她会告诉自己“不要灰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并且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让我深受启发,我也开始明白了乐观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沮丧,觉得自己无法解决问题。

但是通过阅读《乐观的孩子》,我明白了乐观的重要性。

乐观的人会更容易应对挑战,他们会把困难当做成长的机会,而不是阻碍。

他们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积极的态度不仅能够让自己更快乐,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学到了一些保持乐观的方法。

比如,当遇到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并且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也会尝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消极转变为积极。

这些方法在我面对困难时都很有效,让我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乐观的孩子》,我深刻地理解了乐观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如何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我相信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保持乐观的态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_心得体会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_心得体会

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感谢您的阅读!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有感》有感引言作为一个大龄剩男,一开始读这本书,我是拒绝的。

毕竟,还是单身狗一枚。

然而,开始读进去以后,感觉我很幸运在诞育宝宝前能拜读本书。

我也非常愿意从下面几个方面分享我的收获。

一、乐观VS悲观先不说自己,我们看一看身边的人。

有的人常常脸上带着笑容,沟通交流的时候也总是会伴随着笑声,遇到好的事情总是欣然接受、乐于分享。

遭遇不好的事情时,他们也往往会朝着积极的方面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们常常把这一类人归纳于乐观的人。

也有另外一部分人,平常不太容易看见他们脸上挂着笑容,总是愁云惨淡的样子。

碰到不好的事情时,往往会联想到更坏的结果。

而碰到好事,也不见得会全然接受,也许心里正想着这好事背后可能隐藏的坏事情。

显然,我们会更乐意和第一种人有更多的接触,因为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会让我们感觉更快乐,想法也会更正面。

因此,乐观的人通常是更受欢迎的。

在这个人际关系占据重要比例的当今社会,我相信更多人愿意自己是一个更受他人待见的人,也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是个乐观的、容易被人接纳的人。

二、乐观的来源关于一个人乐观或者悲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相信是许多人想要知道的重要内容,本书总结了4个方面,我挑选了3个认为比较重要的因素:1、遗传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们自己的乐观与悲观,有25%-50%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也就是说,如果还没有宝宝准家长们,为了将来宝宝的乐观性,从现在开始学习乐观,然后把你的乐观遗传给宝宝也是来得及的。

2、父母的教育乐观与否孩子与父母的接触是最多的,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父母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和方式方法。

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就直接影响了孩子对于外界的处理方法。

这就又要求了身为父母,要时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外界的影响除了父母以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学校和他身边的玩伴了。

教出乐观的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教出乐观的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教出乐观的孩子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教育乐观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期望和责任。

乐观的孩子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具备建设性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下面是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建立乐观心态的正确方法。

1.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榜样。

正直、乐观和积极的家长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乐观态度。

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给予积极的示范,通过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向孩子传递积极的价值观。

2.听取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经常和孩子交流,询问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通过倾听和理解,家长能够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并教导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3.真实面对问题: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家长应该教导他们直面问题而不是回避。

告诉孩子,挫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积极的态度来克服它们。

家长要鼓励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积极思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并帮助孩子培养积极思维的习惯。

当孩子面临负面情绪或困难时,家长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积极的解决方案,引导他们寻找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

5.夸奖和鼓励:对于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行为,家长要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并增强乐观的心态。

家长要注重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仅仅是结果。

6.培养目标:设定有挑战性和可行性的目标,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计划。

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让孩子体验到努力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从而激发孩子的乐观心态。

7.培养感恩之心:教育孩子感恩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关注身边的支持和帮助。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写感恩日记,定期回顾和分享他们所感激的事物,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乐观态度。

8.引导积极应对:家长要引导孩子逐渐形成积极应对问题的方式。

教导孩子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同时,鼓励孩子从困难和挫折中学习和成长,让他们知道失败并不可怕,而是人生路上重要的一课。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关于教育孩子乐观心态的书籍。

这本书以丰富而深入的内容,详细介绍了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深刻理解到了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重要性,并获得了一些宝贵的教育经验和思路。

本书首先介绍了乐观心态的定义和特点。

乐观心态指的是积极、乐观、自信的情绪状态,它与心理健康和个人的幸福感密切相关。

然后,书中指出了家庭对孩子乐观心态培养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乐观的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应该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信任感。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内心世界。

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教育方法,如适当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鼓励孩子面对挑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等。

在阅读完《教出乐观的孩子》后,我对培养孩子乐观心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乐观心态不仅对孩子个人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乐观的孩子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并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深刻感受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我们要真心关心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总之,我认为《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它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培养孩子乐观心态的方法和技巧。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读后感1500字《教出乐观的孩子》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它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教育的热忱和智慧。

书中首先介绍了乐观的重要性。

作者指出,乐观是一种积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帮助孩子立足于现实,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然后,作者介绍了乐观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

乐观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接着,作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

首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

如果父母经常抱怨和消极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也会变得消极和悲观。

其次,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形象。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父母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就能够感到有能力去面对困难,从而培养出乐观的心态。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培养乐观心态的活动和游戏。

比如,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此外,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参观动物园等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积极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宝贵的品格,它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应该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态度影响孩子,培养他们的乐观心态。

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树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信心。

这些方法和策略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也可以应用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

通过读《教出乐观的孩子》,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我决定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努力培养我的孩子成为乐观、积极的人。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

教出乐观的孩子
赵莉
数学家华罗庚说:“书要越读越薄”,意思是书要反复读,要把握要点,加以浓缩。

《教出乐观的孩子》这本书是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几本重要著作之一,感觉看下来还不能很好地消化,但给我总的一个感受就是积极、乐观,给我们传递着正能量,难怪称之为“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即“习得性无助”,是指人经过若干次失败而又难以掌控后,形成一种无助感,在这种无助感的驱使之下,呈现出被动、缓慢、悲伤、无食欲、失去气愤的能力等反应。

一个典型的实验是电击一只狗,当狗发现无论怎样都不能逃避电击后,即使有条件逃避时,它也放弃逃避。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人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习得性无助,这就是积极心理学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征服的经验或心理上的乐观能让孩子避
免习得性无助。

为了让孩子获得征服的经验或心理上的乐观,家长在孩子失败后采取了鼓励的方法,鼓励固然不错,但有的家长鼓励孩子时采取的是歪曲事实的方法,其用意是让孩子在失败后“感觉满意”,是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感”。

作者认为,像这样刻意缓和心情沮丧,会使孩子更难感觉满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正确的方式来解释失
败(即“归因”)。

也就是说,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当失败是特殊情况下的、偶尔的、来自于外部的时,不能将其看成是一般情况的、永久的、来自内部的,即不要将现实“灾难化”;批评孩子时更要十分谨慎,不能用上“你总是这样……”,“你是一个马虎的孩子”……用我们的说法是不能把孩子“一棍子打死”。

要教出乐观的孩子,那么老师自己要做一个乐观的人。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教出乐观的孩子》,本书中文版共有20.8万字,我会用5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1期。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你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很多父母会回答:“我最希望他们拥有快乐。

”孩子能够快乐地成长是很多父母最大的心愿。

然而,现如今的孩子们却越来越不快乐了。

作者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13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1/3的人出现过抑郁的症状。

马丁·塞利格曼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塞利格曼博士的畅销书,作者根据他的亲身实践和经历,为家长们提出了一些培养孩子积极品质的建议。

看了这本书,也许你就会明白如何当一位好爸爸、好妈妈。

父母能够从这本书上学到乐观教养的方法,从而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乐观、自信、勇敢的人。

在学习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之前,我们需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需要乐观?01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你身边是否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比如:1. 反正我再怎么努力,都还是学不会,我是学不好这门课的;2. 我什么都做不好,一无是处,我的一生注定是失败的;3. 我家的孩子怎么门门课都比不过邻居的孩子啊,她就不是这块学习的料,还是放弃吧。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某种形式上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或动物在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时,连试都不试就直接放弃了。

这一概念是塞利格曼博士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3.jpg他曾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以电击。

狗被关在笼子里,无论如何都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当蜂音器再次响的时候,塞利格曼先把狗的笼门打开,此时的狗不但不会逃走,而且还没等受到电击,就直接倒下了,发出呻吟,全身颤抖。

实验表明,这只狗的症状并不是由电击引起的,而是因为它自认为对电击这件事感到无能为力,也就是出现了习得性无助行为。

后来,塞利格曼博士渐渐发现,不光动物会有习得性无助,人也是如此。

而且,悲观的人更容易对无助感屈服,这些悲观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很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塞利格曼博士苦思冥想,他想找出一种方式,能像疫苗一样,让人们对“习得性无助”免疫。

因为一旦有了免疫能力,即使悲观的人也可以战胜习得性无助,变成乐观、开朗的人。

于是,塞利格曼博士又做了一个实验。

这一次,他把狗关在笼子里,依然电击它们。

不同的是,当狗主动做出反应对抗电击的时候,他就中止电击。

渐渐地,狗掌握了控制电击的方法:积极地进行对抗。

通过这次实验,塞利格曼得出结论,人可以通过“心理免疫”来对抗习得性无助,让习得无助变成习得乐观。

02现代社会,抑郁已经逐渐向青少年蔓延,很多人很早就表现出了悲观的心理特征。

你了解什么是悲观吗?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包括情绪抑郁、退缩和较低的成就感。

想要让青少年远离悲观,父母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

5.jpg与动物不同的是,人类从一出生就拥有习得乐观的天性。

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一过程。

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是无助的,当他们饿了,就会大声地哭。

但是,这种哭声是婴儿自己无法控制的。

虽然婴儿的哭声会唤来母亲,但是婴儿本身却无法控制母亲的来和去。

慢慢地,婴儿开始学会抓握和爬行。

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学习用哭泣的方式,把母亲叫过来。

这个时候,他们就学会了控制哭泣,而不再是无助的婴儿了。

人类生命的头两年都在学习如何从无助的情境中挣脱出来。

头两年使个体具有控制力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走路和说话。

在这两年,婴儿为取得自主及成就,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父母可以欣慰地看到,刚学会走路的婴儿,即使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阻碍,也会努力继续前行。

这就是幼儿展现出的习得乐观。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小罗勃的例子。

罗勃是洁西卡与乔伊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刚刚18个月大。

父母对罗勃很了解,总是称赞他。

罗勃会把苹果泥涂在自己的脸上,也会将一块特别大的玉米面包塞进嘴巴里。

6.jpg最近,罗勃喜欢挤进家里沙发背后那块小小的、布满灰尘的角落。

虽然差一点就被旁边的台灯打到头,但他仍然想要挤到沙发后面那个有插座的地方。

罗勃的母亲洁西卡不明白儿子的行为,于是她尽力分散儿子的注意力。

比如,给儿子唱歌,让儿子远离沙发角落。

她还在沙发前面放上了厚厚的一堆书,试图挡住罗勃的去路。

但是,小罗勃依然不屈不挠地绕了过去,走到沙发后面。

每当他成功地走到沙发后面,他就会兴奋地喊:“到了,到了!”慢慢地,洁西卡发现,实际上罗勃是喜欢攀越的挑战。

她没有像其他母亲那样斥责或者阻止罗勃的行为,而是给罗勃制造了更多可以攀越的机会。

比如用纸箱子堆出一个城堡,把小熊放进去,让罗勃去找。

每次罗勃越过城堡,找到小熊的时候,他就非常有成就感。

就这样,罗勃逐渐长成了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

03事实上,洁西卡是在帮助罗勃获得掌控感。

塞利格曼博士也告诉我们,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炼炉。

换句话说,具有掌控感的孩子,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不容易退缩,能够形成克服困难的好习惯,可以说,具有掌控感的孩子更乐观。

相反,不具有掌控感的孩子,他们会形成一套悲观的理论,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伊恩今年6岁,他的姐姐瑞秋今年9岁。

有一次,父亲回到家,在门口大声说:“孩子们赶快来,我有一个大盒子正等着你们呢!”于是,伊恩与他的姐姐瑞秋一起跑了过来,他们很高兴地发现,盒子里装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大积木。

两个孩子都高兴坏了,他们拿着积木立刻玩儿了起来。

9.jpg不一会儿,瑞秋已经建造出了一艘太空船,她很有秩序地把积木的小块连成大块,先做船身,再做机翼。

伊恩试图模仿姐姐,当姐姐拿起一块蓝色的方块,伊恩也拿起一块蓝色的方块,当姐姐将这个方块接到黄色长方形上的时候,伊恩也将它接在黄色的长方形上。

但是,因为瑞秋的动作太快,伊恩最终还是没跟上。

所以,当瑞秋完成了太空船的时候,伊恩却根本无法完成。

伊恩很沮丧,进而变得焦躁不安,最后,他生气地把积木推向了他的姐姐。

这个时候,父亲走了过来,他安慰伊恩说:“你做得真好,我觉得你做的火箭棒极了。

”可是伊恩并不领情,他说:“我做得一点都不好,瑞秋做得才好。

”父亲又说:“我喜欢你做的火箭,你将来会成为一名火箭制造家。

”而伊恩却反驳道:“那为什么瑞秋的太空船更大,翅膀更长?”父亲想了想又说:“来,把积木给我,我帮你做个更大的。

”这一次,伊恩更难过了,他看着父亲心想:“好吧,你帮我做吧,反正我从来都不会成功。

”04在这个案例中,父亲本来是想安慰伊恩,希望他快乐起来。

但事实却相反,伊恩更没有自信了。

实际上,父亲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父亲说的事情并不是真实的。

比如,伊恩知道,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出姐姐做的那种太空船,但父亲为了安慰儿子,却说了假话。

第二,为了让孩子高兴,父亲做了孩子该做的事。

父亲的本意是好的,他希望儿子快乐起来。

然而,他的行为传递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当我们遇到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要放弃这件事,让别人帮助我们来做。

父亲本来是想让伊恩获得自信,却让儿子更加无助了。

第三,父亲没有对伊恩解释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证。

因为伊恩没能成功做出太空船,所以他认为自己是个笨小孩,并觉得自己从来都没有做对过一件事情。

如果父母对伊恩解释失败的原因,并且举出一些伊恩作对事情的例子,这样就能帮助伊恩重新找回自信。

乐观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如果孩子能从小在父母的引导与帮助下,养成一种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

那么,随着孩子的掌控能力的增强,他将会变得越来越乐观。

孩子快不快乐,父母的责任最大。

父母承担着哪些责任?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解读。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教出乐观的孩子》,本书中文版共有20.8万字,我会用5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2期。

上一期,我们了解了习得性无助和习得性乐观的概念。

孩子乐不乐观,父母承担着很大的责任。

虽然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有时他们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阻止孩子的快乐。

0130年来,美国一直努力提倡增强孩子的自尊。

在公立学校里,老师总是鼓励学生们在纸上写很多遍“你很特殊”、“你是如此与众不同”之类的话,目的就是帮助增强孩子们的自尊心。

如果这种方式有很好的效果的话,那么孩子们的自尊就会不断提升。

但结果却恰恰相反,美国的儿童比以前更沮丧了。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父母和老师只重视孩子的感觉,而忽略了孩子的所作所为。

比如征服,坚持,克服挫折与无聊以及应对挑战,这就使得孩子更容易产生抑郁。

因此,本书作者建议:现代父母应更加关注孩子的自尊和感受,而不是他们抵抗挫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兰迪的例子。

02兰迪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聪明、善于钻研、富有创意,学习成绩很不错。

但是,他却非常不擅长运动。

比如打球时,兰迪的好朋友都能轻易地躲开球,而尽管兰迪很努力地去躲,却总是会被球打到。

有一次,兰迪还因为失去重心而摔倒在了地上。

10.jpg乔伊是兰迪的好朋友,他有很高的运动天赋。

有一次,学校要举办一场枪旗足球比赛。

枪旗足球与平常在体育馆里玩的游戏不同,这项运动不太需要人的手脚非常灵活,队员只要会跑就行了。

所以,乔伊希望兰迪和他一起参加预选赛。

虽然兰迪一直拒绝,但是乔伊和兰迪的父母都一直鼓励他参加。

最后,兰迪不得不参加了比赛。

到了赛场上,当兰迪看到许多跌倒的小伙伴时,他开始感到害怕。

结果是,这场比赛对兰迪来说糟糕透了——他只接到了一个球,同时他扔的球,谁也没有接到。

预选赛结束后,兰迪沮丧极了。

父亲看着儿子,心里很难过,他安慰兰迪说:“我认为你在球场上表现得很好,我想你该为自己感到自豪。

兰迪,我相信你明年会被球队选中的,这一次只是不顺利而已。

”父亲的本意是好的,但是他的话让兰迪更加沮丧了。

兰迪并不是一个简单、好哄、急于将不愉快的真相忘掉的孩子。

实际上,他需要的是面对现实,他想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

03很多时候,父母都太过关注孩子的自尊,担心孩子伤心难过,因此就故意用好听的话让孩子“感觉满意”。

什么是“感觉满意”呢?举个例子,小明考试得了60分,可他期望的是得90分,因此小明觉得很沮丧。

但是小明的父亲害怕儿子伤心,于是就安慰他说60分已经及格了,许多同学才考了50分呢。

言外之意就是,小明应该对60分的成绩感到满意。

但是,“感觉满意”是一种虚假的满意,并不是真的满意。

小明不可能看到考了60分的卷子,还能像考了90分一样高兴。

与“感觉满意”对应的是“表现满意”。

那么,什么又是“表现满意”呢?表现满意是指,对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日常基本挑战的能力有信心。

通俗地说,表现满意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