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常德九中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2课(湘教版上册)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汉武帝的一系列举措,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方式,以及汉武帝的政治智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理解汉武帝的措施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措施,理解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目的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汉武帝的措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相关图片、资料3.教学道具:地图、模型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提问:“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怎样的形势?他又有什么雄心壮志?”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

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措施及其目的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汉武帝的措施在巩固大一统王朝方面的作用。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提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达到了什么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内容要点: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认知提示:1、学什么这里的“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指列举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包括“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知道这些措施的作用。

要学会正确评价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

2、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知道”是指能够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如“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并根据教材和材料分析总结这些措施的作用。

3、怎么学本课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材料分析法。

创设历史情境,并通过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宏观来看,本书讲述了从史前时期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社会变革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所讲的内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中观来看,本单元的主线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建立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汉朝建立后,推行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局面的形成和发展,而汉武帝的执政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观来看,本课共四个子目,是基本平行的并列关系,共同表现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四个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上学期的学生,尚未系统地学习历史,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不熟悉,且还处于初步理解和识记阶段;且本课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距离,所以需要尽量化抽象为具体,借助多媒体提供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科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期,感性认识比较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材料,方便学生理解和识记。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上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概念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事实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理解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历史资料:关于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资料。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历史资料和插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他为什么要巩固大一统王朝?2.呈现(10分钟)展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如设立郡县制、推行儒家思想等,并通过插图和文字详细解释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哪些?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讲解和巩固。

5.拓展(10分钟)提出问题: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作用。

七年级上历史第12课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第12课教案

教者学校学科历史时间课题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年级七年级教学目的1教给学生收集文字图片音像及实物资料的方法2培养收集整理比较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3增强合作意识,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重点收集文字、图片等资料难点整理分析材料,形成展示成果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了解身边事物的历史,更清楚的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教师列举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发展演变边思考边回答,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准备阶段明确主题确立课题帮助学生确定适合的课题并分类,指导查找资料的途径方法选取课题,自行分组,明确各自任务确定主题明确任务收集资料(1)服饰(2)通运输工具1不同时代服饰的款式特征1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工具特征2人物身份和服饰2古代乘车有何讲究3动手制作服饰3考察交通运输工具变迁的原因(3)文字1汉字产生之前人们记录事情的方法(4)家庭发展2从甲、金、篆、隶、楷、草、行的演变1列出家族图谱3历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书法作品2调查家族成员的基本状况4 找出一二则古人用文字传递信息的事例3哪些家族成员影响你最深,写出你的感悟分析整理组内交流指导学生将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分类、整理理清其产生、发展演变过程汇总手中资料,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总结,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筛选分析整理能力,在活动中树立合作意识汇报展示全班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点评选派代表发言,评出最佳组队,最佳学员特色展示,知识共享,在娱乐中学习知识。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看过电视剧《大汉天子》或读过相关书籍,对汉朝的历史有简单的了解,尤其熟悉汉武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节生动高效的历史课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一段视频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其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大一统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问题教学法:在讲课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法: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材料和文字资料,观察欣赏,分析说明,得出结论,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知。

比较法:列举比较秦皇汉武,学生对两位皇帝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习又能记忆犹新,效果比较好。

学完新课后有几个温故知新的练习题,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势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检测题的设计上,我选了两种题型,一是选一选,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选择题,通过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

二种题型是比一比,秦皇汉武。

速学巧记:雄才大略汉武帝,善于用人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弱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到鼎盛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检测,一些平时上课不听课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节课都表现的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在整个讲课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积极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努力的改进自己,使教学水平向更向层次迈进。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一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初一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初一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画图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永恒的任务。

教学重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及其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创设历史氛围,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的背景、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通过材料展示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小组活动,师生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再现历史氛围,感知历史、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图片资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思想措施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教师: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

(学生朗读)(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和汉武帝图)过度:诗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秦皇”是秦始皇,“汉武”是汉武帝。

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皇帝,都把大一统的格局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秦始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共同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讲授新课教师:何谓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板块一:汉武帝继位后面临的危机首先,展示一段有关诸侯国问题的视频,再出示课后问题的一个图表材料,让学生了解到诸侯王势力的强大,理解汉武帝面临的政治危机。

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教案

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教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理解大意→逻辑思维→得出结论(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启发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

刘邦就是汉高祖。


结合课文,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合作探究】
课本57页课后活动。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如果吏治不清,政治黑暗,社会就不会稳定,经济也不会发展,从今天我们学习的东汉王朝的兴与衰中了解到,皇帝明智,减轻对百姓的剥削,就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反之,皇帝年幼不主事,大权旁落,甚至不断进行争权夺利,最终导致的是东汉王朝的衰落。

任何朝代的兴衰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你找到这个规律了吗?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通过影视与资料,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及“金屋藏娇”的由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主要介绍了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措施、成果等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3.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4.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

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具体措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历史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3.教学视频或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材料,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汉武帝继位时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原因和背景,通过PPT展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如设立郡国、推行均田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

3.操练(15分钟)针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设计一些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能力。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1 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授课课时1课时总课时授课形式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1、通过竞猜活动,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2、通过对比秦朝和汉初的政策,对比秦亡汉兴;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归纳其功过。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2、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

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教学资源中学学科网板书设计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西汉的统治发展:“文景之治”汉武帝推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格局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文化上:兴办太学军事上:北击匈奴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时间分配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具体教学目标或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学生回忆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1,文景之治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西汉建立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培养学生能力,2,:汉武帝的大一统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学生归纳,完成填图练习学生讲述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编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精编版)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牵引、自主学习、阅读回答、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7~58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子弟作为侯国,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知识模块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8~59内容,完成第2~3题。

2.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背景:①西汉初、统治者奉行了“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

②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营,统一铸币等,并分析其影响。

2、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创设历史情境等活动,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通过分饼的形式理解推恩令,学会运用比较法评价秦皇与汉武的历史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作用。

突破方法理解及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突破方法通过课本剧《朕很是不服》理解措施及意义;通过讨论,正确评价汉武帝大一统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2、史论结合:阅读原始文字、重要史料,获得有效信息,依据史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汉武帝、秦始皇,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理解杰出帝王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对比归纳: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政治、思想、经济上的异同,学会对比同类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汉武大帝》片头视频。

2.教师导入:视频中他是谁?为什么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为什么说他给一个族群傲立千秋的自信?他做了哪些事情使得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自主导学的任务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创设情境:汉武帝刘彻即将满16岁时,父皇汉景帝病逝。

转眼间,他便从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统治者,从此,如何治理国家便成为他日夜苦思的重要问题。

当西汉王朝步入一个需要雄才大略领袖的时候,他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吗?他又会遇到哪些难题呢?一、朕很是烦恼政治烦恼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教案
1. 了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
2. 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掌握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4. 能够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教学重点:
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
2. 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3.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能够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教学准备:
1. 教材《历史》七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秦朝的国家形成和统一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呈现(10分钟)
讲解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介绍秦始皇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三、讲解(15分钟)
讲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分析秦朝的兴衰原因。

四、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秦朝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秦朝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秦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的文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能够分析秦朝
的兴衰原因。

但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需要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看法
和观点。

在下节课中,可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说课稿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 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巩固大一统的王朝。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描述,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统治策略和成效,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汉武帝和大一统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汉武帝和大一统王朝的整体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策略和成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文化措施,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文化措施。

2.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策略和成果的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史料、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提问学生对汉武帝和大一统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主题和重点。

3.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文化措施。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策略和成果。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汉武帝和大一统的理解和看法。

6.总结提升: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文化措施进行总结,强调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经济、文化措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的呢?
二、武帝大一统
1。大一统之政治
材料一:《推恩令》视频。
材料二:(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通典·职官》
(1)结合《推恩令》视频内容以及《通典》中的记载,思考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过渡语:
图中的这个人物就是汉武帝。汉武帝生于公元前156 年,死于公元前87 年,在位54年。他的一生见证了西汉王朝的鼎盛,可又有谁知道,就是这位功勋卓著的大汉天子,内心里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烦恼!今天这节课,老师会带着同学们走近汉武帝,感受他的烦恼和忧愁,看他如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开创出别具一格的大一统格局!
教师过渡语:
公元前202 年,在“四面楚歌”声中,西楚霸王项羽痛别虞姬,走上了不归路。而项羽的对手——汉王刘邦却踩着庆祝胜利的鼓点,登上权力的最高峰,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曾作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忧虑是什么?汉高祖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采取了什么动作?(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邦自己后来也认识到,这些诸侯王的存在对他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在他去世之前,就已经着手剪除异姓诸侯王,以确保刘姓江山的稳定。可他哪里料到,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渐成隐患。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材Hale Waihona Puke 三:削爵和刺史制度图片(2)汉武帝在政治方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大一统之思想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2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2课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西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基本史实。

2.通过思考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突破措施:本课采用问题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运用教材落实基础知识,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归纳问题,以古论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汉高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的。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又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新课教学(一)“推恩令”的实施自主阅读课本P54-55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推恩令”实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刺史制度的内容、作用。

(1)背景:①西汉初,诸侯势力强大,独霸一方,骄奢淫逸,公开反抗封建官吏,甚至有人企图谋反;②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乱;内容:①下诏诸侯王将封地分封给子弟,封地与势力缩小;②削藩。

作用:诸侯王再也无力与中央政府抗衡。

(2)13个州部各派刺史1人,既监视州部地方官,又监视豪强及其子弟,严禁其为非作歹,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盐铁专卖自主阅读课本P55~56内容,完成第2~3题。

2.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客观: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是汉武帝得以实现大一统的客观条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精品教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讲述的是汉武帝对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是秦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和延续,后面是秦汉在民族、科技、文化等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就更加印证了大一统是国家繁荣强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这也为以后学习唐宋元加强巩固中央集权以至明清中央集权达至鼎盛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

2.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汉武帝的大一统是两汉强盛的顶点,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从而认识统一是国家强盛的重要原因。

同时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通过一部电视剧片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来引出这位历史人物——汉武帝。

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汉武帝的生平,以此生动有趣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讲授新课(一)“无为”下的隐患1.观看几张图片,回顾几位皇帝是如何之理国家的,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教案 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历史文物的仿制活动》教案 岳麓版
师:以上我们观看了图片,再来欣赏影音资料《秦始皇陵兵马俑》(课件展示3)最后定格在一尊跪射俑。
师:我们再来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历史文物的仿制品,有长城,尊,爵,景泰蓝,有古钱币……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陶瓷厂或陶艺作坊,让学生了解陶器的制作过程。)
(针对学生观看后的高涨情绪,教师积极引导并提出活动要求)
生:历史文物指历代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武器、生活器具和各种艺术品等。
生:要想仿制好文物,首先要了解文物的时代、类型、特点、结构……。
师:非常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展示你收集的历史文物,可以是图片、实物,也可以是仿制品,并简介它的来历。
生:展示并介绍(略)。
师:刚才我们观赏了同学们收集的文物材料,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请看(课件展示2):历史文物图片资料,有多幅彩图,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类别的。
(三)活动要求:(课件展示4)
1、根据兴趣பைடு நூலகம்动手能力自愿结合,每6人一个小组;
2、小组内分工合作,每组完成一件仿制品,仿制过程中注意保护文物;
3、仿制作品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如人物、动物、乐器、文字、生活用具……;
4、活动时间为20分钟。
(四)学生活动:播放一首古典音乐的曲子营造历史氛围。教师巡回指导,也可不时参与学生的仿制活动。
教学(后记)反思:
(八)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教育: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尽管我们的作品距离艺术品还有差距,但我们通过参与走进了历史,参与就是体验,体验就有收获,收获就是成功,成功就会快乐,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这就是本节课的目的。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付出了努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仿制历史文物很不容易,而真正的历史文物更是无价之宝,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历史文物不能复生,它失不再来,面对历史文物的不断老化,经常流失,我们该怎么做?生:保护历史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推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一统格局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颁布“推恩令”
文化上:兴办太学
军事上:北击匈奴
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具体教学目标或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学生回忆
教师:同学们都看过《大汉天子》这部电视剧,它是介绍中国古代哪个皇帝的历史事迹的?
学生:汉武帝。
教师:电视剧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刻画古代人物的,而我们这节课是要从历史的角度真实地再现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文景——汉武——光武——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2、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功过,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文景之治
请同学们为汉朝统治者献计献策,分组讨论后回
西汉建立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经济局面?面对如此残破萧条的社会经济情况,汉初的统治者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怎样才能让汉朝江山长保?
培养学生能力
,2,:汉武帝的大一统
学生动手设计表格
学生归纳,
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填图练习
学生讲述
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
3,东汉的统治
学生分析
评判、更正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
1、光武中兴
刘秀在哪些方面调整了统治政策?可分为哪几条?每一项措施分别有什么效果?为什么后人称为“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
认识大一统的意义
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提纲,以学生抢答形式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
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教学内容
1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课时
1课时
总课时
授课形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的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
1、通过竞猜活动,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2、通过对比秦朝和汉初的政策,对比秦亡汉兴;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归纳其功过。
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问题。通过讨论和图示小结,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分析历史问题要依据史实,“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
教学资源




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
西汉的统治发展:“文景之治”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40----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作业布置
本课基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