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诗歌中重章叠句
初中语文八年级12《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12《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蒹葭》《重章叠句传佳话秋水伊人咏芳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4.学会从多种角度分析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执着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难点: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形式。
三、教学方法与工具1.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课件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背景介绍:如果说《关雎》是一支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它描写了主人公对“伊人"不懈的追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蒹葭》,来重走这一段经典的爱情马拉松之路吧。
(二)自主学习体验朗读1.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捕捉内心感受。
2.用一个词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合作探究描述画面播放《蒹葭》示范朗读,学生根据朗读情景描述诗歌画面,体会意境。
问题参考:1.我发现的不同之处_________ 。
2.最打动我的是____________ 。
(四)展示交流明确手法1.全诗三章结构大体一致,不同的地方只是个别字的调换,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2.“重章叠句"手法,使诗歌富有音乐美,在现代歌曲中仍被广泛使用。
3.播放背景音乐《我的祖国》,体会歌词中的“重章叠句”。
屏显: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五)精讲点拨理解“伊人"1.思考:追求者炽热追寻的“伊人”仅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吗,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伊人"到底是谁,而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恋人?是贤者?是隐士?是理想、功业、前途等,不一而足。
《无衣》教学设计
《无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章叠句”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重章叠句”手法的特色与作用分析,感悟诗中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豪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刻苦学习致敬英雄、报效祖国之情,树立为祖国流血流汗、献力献智之志。
教学过程:一、发现——了解“重章叠句”的含义和作用美国作家德里克•汤普森,在创作《引爆流行》一书时,曾采访了一些著名的流行歌曲制作人,向他们讨教歌曲得以风靡的秘诀。
巧合的是,这些制作人都给出了同一个答案。
他们说,流行歌曲看似自由,但实则需要有如数学般精确的节奏。
而这一节奏,就来源于一种结构技巧。
你们知道这种技巧是什么吗?揭晓答案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我们长沙县七中的学长创作的歌曲——《七中的你》,边听边思考歌词中运用了什么样的结构手法。
七中的你楚奕明天我一定会想起七中的点点滴滴;明天我一定还惦记校商店也会拥挤老师们也许会想起上课时分心的你;你也是偶尔翻笔记才发现没有努力谁帮了没背单词的你谁安慰伤心的你谁提醒总是迷糊的你谁帮你解除难题那时候你总很小心理想永不放弃有时候你也会顽皮常常对我们淘气老师们也许会想起上课时分心的你我也是偶尔看日记才想到七中的你明确: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
《七中的你》的副歌部分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
二、实现——分析《无衣》“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1.出示《无衣》,了解重章叠句的定义。
重章:章节句式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对应的几个字。
叠句:重复使用的句子。
重章叠句: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手法。
2.回顾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课文——《关雎》《芣苢》。
3.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4.全班齐读,读出“战前集结号”应有的气势。
5.与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6.观看本班同学录制的《无衣》朗诵视频,并进行点评。
7.对接高考。
(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三日”的感受,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 术魅力。
6
四、总结归纳 (1)各章句法基本相同 结构特点 (2)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3)反复咏唱
(1)诗歌结构 表达效果(作用)(2)故事层次
(3)抒发情感
7
五、小组合作探究
篇目
重章叠句 表达效果
《子衿》
青青子…….,悠悠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4
三、学习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即重章叠唱、重章叠咏又叫复沓。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方法。 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 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5
重章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
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 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1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2
一、配乐诵读
3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8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教学提纲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三、学习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即重章叠唱、重章叠咏又叫复沓。
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 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 方法。 重章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 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重章的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
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 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它常常用 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
是语文!是我心中一泓清泉,让我徜徉于 文学的殿堂,让我如痴如醉。
(2)《诚信》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内蕴。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时效性。
《蒹葭》教学设计
(驻马店市第十中学李月玲)令人遐想,美不胜收——《诗经·蒹葭》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首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感受。
此诗描写意中人——“秋水伊人”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着不变,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意象。
诗歌的意境朦胧,幻想迷离,引人遐想。
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蒹葭》是《诗经》中抒情的名篇,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说:“《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并称赞它的风格“洒落”。
《蒹葭》出自《秦风》,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
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
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
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我把这一课的主题定位在爱情诗歌的赏析上,因为将爱情作品编入高中教材的不在少数,从中可以培养学生纯洁真挚健康的爱情观,并且将《诗经》中的开篇《关雎》进行比较阅读。
这首诗歌看起来很简单,是一首爱情歌谣,可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即意境美,含蓄美,朦胧美。
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定为:自读感悟——品读背诵——点拨引导——拓展赏析。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学习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3、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
《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静女》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静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
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三中联办二·二班【教学内容】:《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
(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有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
语文《诗经》两首教案(5篇)语文《诗经》两首教案1第一课时一、《诗经》两首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有关常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形式特点;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二、《诗经》两首教学重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和比兴的艺术手法2.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三、《诗经》两首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四、教学过程1.导入课堂(放ppt)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男子追求心爱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尹人,在水一方。
”,写出了爱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爱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一起来感受一下古代青年男女的爱和恨吧。
2.关于《诗经》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P90的注释。
2)教师提问: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现存诗______首。
b)《诗经》最初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____时候被尊为儒家经典后,才有《诗经》之称。
c)《诗经》的六义是___________?从内容角度分析,《诗经》可分为___,__,___。
从表现手法角度,分为___,__,___。
3.放《静女》录音,字词梳理读音: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积累词汇:其:副词,多么。
姝:美丽。
俟:等候。
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
蜘蹰:犹豫徘徊。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红色。
炜:鲜亮的光彩。
怿:喜爱。
牧:郊外田野。
荑:茅草芽。
古代有赠白茅表示爱恋,婚姻的习俗。
群文阅读——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结束语:
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 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 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 爱情的萌动。真正懂得美、懂得爱, 获得幸福的人生。
群文阅读篇目:
(一)《芣苢》《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一、配乐诵读
二、品读语言特色:
这首诗在形式、语言上有什么样的特 点呢?
答题格式:本诗句子之间大多数句子 相同,少数字词 不同 (这种手法的特点), 使用了 重章叠句 手法,这样反复 咏唱,作用是 增强了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 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余味悠长的感觉。
《夜空中最亮的星》 ……
不管经历怎样的挫折、失 意、迷茫。坚信心中的梦 想,最亮的星,会照亮我 前行的方向。(励志歌曲)
六、运用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恬淡闲适?
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的深远意境?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六个动词,不但写出采摘的过 程,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生动活泼的气氛,似 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润说:“恍听田家妇 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 袅,忽断忽续。”(《〈诗经〉原始》)这么说也许多了一 些想象,但叠章重句的美感,确实是很动人的。
我…… 。纵我不往, 子宁不…… ?
回环复沓,清晰明快,朗 朗上口,极富音律美。 女子等待心上人的焦急, 烦闷,无限的思慕之情。
两组反义词,对比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只 反复吟唱,蕴藏感情变化
爱一点点…… 含蓄、委婉,意蕴深远。
《感谢》
我原想……你却 给了我……
高中语文《无衣》+教学设计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教学设计
课题《无衣》单元一学科语文年级高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2.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进入情境。
创设情境,铺设情感场,在诗意氛围中走进本词。
讲授新课一、文化常识
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
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
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
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
平王举室东迁。
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学生大声朗
读,识记。
夯实基础。
重章叠句 诗歌表现形式
重章叠句诗歌表现形式重章叠句是诗歌表现形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它能够让诗歌更加生动、有趣、深刻。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什么是重章叠句顾名思义,重章叠句就是将一个诗句或者一个故事的篇章重复叠加,使得整个诗歌具有超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能够更好地引发读者的共鸣。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表现形式,往往融合在其他的诗歌表现形式中。
二、重章叠句的形式重章叠句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同音复句、重复连续的句子、重复相似或反义的句子、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句式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同音复句,即将同音的词句在诗歌中不断重复,增加诗歌的节奏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重复的“更上一层楼”让整个诗歌更加响亮、有力,增强了表现力。
三、重章叠句的效果重章叠句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双重刺激读者,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它还能够加强诗歌的力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深思。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段婉转动人的诗句,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作者的思念之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四、重章叠句的应用重章叠句虽然是诗歌表现形式中一种强大的技巧,但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必须要使用。
在使用重章叠句的时候,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技巧。
例如,要掌握好节奏和韵律,能够处理好细节,让整个诗歌更加完美。
总之,重章叠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诗歌表现形式,它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美感。
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它,那么它将成为你更好诗歌创作的一个强大的助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蒹葭》教案
《蒹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蒹葭》中重章叠句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品读诗歌的情感内涵。
3.把握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朴素追求和向往。
4.掌握两首诗歌在表现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学习《蒹葭》中重章叠句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品读诗歌的情感内涵。
2.把握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朴素追求和向往。
3.掌握两首诗歌在表现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漫步在青青河畔,认识了先秦时期的君子和淑女,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经》,去寻觅最美的歌谣。
二、整体感知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1)欣赏情境课文,集体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节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疏通文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河畔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深秋白露凝结成了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译文: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她就站在河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又高险。
顺流而下寻觅她,(她)仿佛就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四、合作探究1.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描绘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重章叠句运用的好,能让人赏心悦目,过目难忘。
李敖有句豪言说,五百年内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三个“李敖”重叠在一起,富有韵味,可以说是重章叠句运用的典范。
不论在古代,现代,还是在外国诗歌中,重章叠句都有着广泛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苏阳的专辑《贤良》中有一首《凤凰》,“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
”四句歌词,配上苏阳带有极其落魄气质的嗓音反复吟唱,很悲凉,当时就听得我心都碎了。
不断重复的形式,让人想到歌词中那只围绕着牡丹f飞来飞去找不到方向的凤凰,最后,我分不清那旋来旋去,旋去旋来的,究竟是音乐,是歌词,还是凤凰……只感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重章叠句在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
作用在于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
叠句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用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叠句运用得好,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
苏阳《凤凰》一曲,无疑是重章叠句这一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在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的作品中,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而在《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举一个《诗经》中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采采芣芑,薄言采之。
采采芣芑,薄言有之。
采采芣芑,薄言掇之。
采采芣芑,薄言捋之。
采采芣芑,薄言袺之。
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参考译文: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一把一把捋下来。
《无衣》(教学设计)
《无衣》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学习《无衣》,掌握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
(重点)3. 体会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代打仗,首先讲究出师有名,其次出征前,一定要鼓舞士气,本诗《无衣》便是一首出征前鼓舞将士的诗歌。
(二)《诗经》简介(1)《诗经》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成书于春秋时代。
本称《诗》,存诗305篇,也称《诗三百》。
因其书为毛公所传,又称《毛诗》。
汉代后被儒家列为经典“六艺” 之一,故称《诗经》。
补充:“六艺”第一种说法:(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乐经》散失,仅存《乐记》一篇,乃并入《礼记》中,后遂有五经之名。
)儒家奉有“四书”、“五经”“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四书”指:《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六艺”第二种说法:(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
但由于《诗经》是易于记诵的、士人普遍熟悉的书,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但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反而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静女》《子衿》教学设计
《静女》《子衿》教学设计《诗经》中的爱情诗:《静女》、《子衿》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静女》《子衿》2.分析形象,体会诗歌中纯真热烈、美好甜蜜的爱情。
3.通过《静女》《子衿》学习,深刻领会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学会迁移运用,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写一首现代诗。
4.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陶冶高尚的情操。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说说诗歌的大意,锻炼学生的口译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感受《静女》《子衿》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初步学会鉴赏古体诗,领悟古体诗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进行再创作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感受男女主人公纯真的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重点:1.分析形象,体会诗歌中纯真热烈、美好甜蜜的爱情。
2.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学习难点:1、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补写诗歌,创作诗歌。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她像无名的野花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天真的时代,人们自由的相亲相爱,孔子为诗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感动,《诗经》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我们曾经在初中学过诗经中描写爱情的两首诗:《关雎》、《蒹葭》。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两首《诗经》中的表达爱情的诗歌《静女》、《子衿》。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朗诵《静女》《子衿》1、教师指导朗读的基调,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基调:《静女》清新可爱、欢乐活泼《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注意读出四言诗节奏,基本上是每句两个节拍,个别句式灵活处理。
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芣苢》 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芣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芣苢》的诗歌内容,感受其重章叠句的艺术特点。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采摘芣苢时欢快的心情,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劳动的场景和氛围。
(2)提问学生:“在观看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一首描绘古代劳动场景的诗歌——《芣苢》。
”2、了解《诗经》(1)简单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年代、主要内容、表现手法等。
(2)强调《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芣苢》,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解读诗歌(1)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疏通诗歌的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小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重点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如“芣苢”“薄言”等。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提问:“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人们在采摘芣苢时有哪些动作?”5、分析艺术特色(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重章叠句的特点,让学生找出重复的章节和语句。
(2)探讨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如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强化主题等。
6、体会情感(1)组织学生讨论:“从这首诗歌中,你能体会到劳动人民怎样的心情?”(2)引导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的欢快和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参与过的劳动经历,分享当时的感受。
中小学课程 《蒹葭》 名师教学设计
《蒹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蒹葭》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
它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章法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执着之情。
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
启发学生,给学生营造音乐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所以,教师注重营造特定的氛围,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感受、创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一)导语设计:师: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初读诗歌1.多媒体投影薄雾中的水边芦苇,芦叶萧萧,茫茫苍苍。
在这个画面的衬托下,投影出诗歌原文。
(蓝色字幕)2.播放背景音乐(低声地):播放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
3.学生初读课文:借助“预习提示”以及注释,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重章叠句》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重章叠句手法的结构特点,并掌握其作用。
2.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词。
课前预习:熟读《关雎》《蒹葭》并分析其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1.以《关雎》为例,提取单句,填空双句,找结构特点。
单句以“雎鸠”“荇菜”起兴,引出歌咏对象“窈窕淑女”,反复吟咏。
双句从“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再到“左右芼之”,这是采摘荇菜的动作,使一位文静美丽又勤劳的女子跃然纸上;从“寤寐求之”到“琴瑟友之”再到“钟鼓乐之”,这几个动词写出君子对淑女的感情是炽热的,内容层层递进,又增强节奏美感。
2.以《蒹葭》为例,提取每章中不同的字词,体会诗歌的意蕴。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缥缈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显抒情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
层层推进,这是《诗经》的《国风》和《小雅》常见的表现手法。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苍苍”“萋萋”“采采”,使诗歌声情并茂。
3.重章叠句的作用这种手法在诗歌中比较常见,即各章的句法基本相同,中间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反复咏唱,一唱三叹,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4.重章叠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章叠句这种古今三千年不变的手法现在也常常随处可见哦。
不仅外国诗歌运用重章叠句,歌曲里也可以感受到其魅力。
苏阳一首《凤凰》,只有四句歌词:妹妹是牡丹啊花园里长,哥哥是那天上的凤凰,旋来旋去没有方向,吊死在那颗牡丹的树上。
反复吟唱,悲凉的声音只感受到凤凰的痴情和悲伤在胸中不断回荡。
5.课后巩固尝试从重章叠句的手法入手赏析诗歌《木瓜》。
同学们可以在班级Q群交流,也可以在线咨询老师,完成后请把作品发送到老师邮箱。
诗歌中重章叠句
诗歌中重章叠句诗歌中的重章叠句—重章叠唱情意悠长⼀、议题分析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特⾊。
它加强了诗的⾳乐感、节奏感,在⼀唱三叹中,使诗⼈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教材⼋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感受其魅⼒。
⼆、选⽂分析选⽂是在⼋年级下册12 课《诗经》⼆⾸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衿》及3⾸现代诗歌李敖《只爱⼀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年级学⽣对于诗歌具备了⼀定理解能⼒,能通过⼯具书、课⽂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在课前预习、⾃学,⼩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这种⼿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标: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法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3.⼩组合作学习群⽂阅读篇⽬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中的运⽤4.学⽣尝试⽤重章叠句的艺术⼿法,仿写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2、在写作中运⽤重章叠句的艺术⼿法教学安排:⼀课时群⽂阅读篇⽬:(⼀)《关雎》《⼦衿》(⼆)《只爱⼀点点》李敖(三)《感谢》汪国真(四)《夜空中最亮的星》教学过程:⼀、导⼊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特⾊。
它加强了诗的⾳乐感、节奏感,在⼀唱三叹中,使诗⼈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起⾛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阅读篇⽬》⼆、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2)⾃读,找出诗歌中的语⾔特⾊(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四、总结、归纳五、⼩组合作探究,⾃学群⽂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六、运⽤拓展(重章叠句在现代⽂中的运⽤)七、课堂⼩练笔尝试运⽤重章叠句的⼿法仿写或创作⼏句诗歌,课堂展⽰⼋、结束语: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爱情的萌动。
《芣苢》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教学目标】1、赏析《芣苢》中动词的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生”的欢欣。
3、感受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经》中赋比兴三种基本表现手法的使用。
2、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感受古人“生”的欢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说到,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如果在这些口号中间随意添加一些语言,这便成了最初的诗歌。
让我们追溯中国诗歌的源头,回到周代,去体会古代先民们最朴素的情感。
二、走近诗人。
我们通常认为《芣苢》就是车前草,(展示图片)可以清热利尿,宋代郑樵认为《芣苢》就像后来的采菱歌、采藕歌一样都是劳动时所唱的歌谣。
《芣苢》选自《诗经》,是一首群众集体创作的民歌,请学生们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展示幻灯片)。
1、《诗经》又称为,是我国第一部,在代时被尊为经典。
2、《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3、《诗经》的六义是。
三、吟诵诗韵。
1.下面请同学们看着屏幕,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生字的读音。
(在黑板上标注拼音。
)2.教师示范朗诵。
3.带领学生划分节奏朗读节奏,四言古体诗应按照二二的节奏来朗诵。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诵并点评。
(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声断气连、抑扬顿挫。
)四、疏通诗意。
(一)《芣苢》诗意。
1、全诗共三章12句,四句一章,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诵读纸上括号内的字补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重章叠唱情意悠长一、议题分析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以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为议题,结合现代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运用,感受其魅力。
二、选文分析
选文是在八年级下册12课《诗经》二首学习的基础之上,拓展《诗经》中的《子衿》及3首现代诗歌李敖《只爱一点点》、汪国真《感谢》、《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重章叠句的运用。
课内外结合,古诗与现代诗、歌词相结合。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诗歌具备了一定理解能力,能通过工具书、课文下的注释,了解作品背景及内容。
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自学,小组合作质疑的基础下,总结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的结构特点,并尝试运用这种手法在课堂上创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2.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表达效果,感悟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群文阅读篇目体会重章叠句在现代诗及现代文中的运用
4.学生尝试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品读表达效果
2、在写作中运用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群文阅读篇目:
(一)《关雎》《子衿》
(二)《只爱一点点》李敖
(三)《感谢》汪国真
(四)《夜空中最亮的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重叠的章句,回旋反复地吟唱,是《诗经》中众多民歌的一大特色。
它加强了诗的音乐感、节奏感,在一唱三叹中,使诗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齐读《群文阅读篇目》
二、通过朗读《诗经》中《关雎》,初步感知重章叠句(1)配乐朗诵,回顾诗歌的相关内容
(2)自读,找出诗歌中的语言特色
(3)跳读重章叠句,分析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学习重章叠句的定义与作用
四、总结、归纳
五、小组合作探究,自学群文阅读其余四篇,完成表格。
七、课堂小练笔
尝试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仿写或创作几句诗歌,课堂展示
八、结束语:希望每位同学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平常的写作中、学有所获,最后正确认识青春期的觉醒、爱情的萌动。
真正懂得美、懂得爱,获得幸福的人生。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
诗歌中的重章叠句
表达效果(作用 下两中学:赖祯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