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设计
诗歌类教学模板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3. 诗歌的审美价值4. 诗歌的鉴赏与评价5. 诗歌创作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述诗歌的历史背景、著名诗人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 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诗歌鉴赏与评价(1)教师挑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朗读并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2)学生分组讨论,对诗歌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诗歌创作实践(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学生创作诗歌,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提问、讨论等。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评价,了解其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诗歌创作水平:根据学生的作品,评价其诗歌创作技巧和审美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中学语文》诗歌单元相关内容2. 教学课件:包括诗歌基本概念、表现手法、鉴赏方法等3. 诗歌朗诵视频、音频:用于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4. 课外阅读材料:推荐优秀诗歌作品,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六、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教案篇1古诗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常识二教学重点:诗歌基本常识三教学方法:讲解四教学过程:1诗歌的历史从人类开始有了劳动就有了诗歌人类最初的劳动号子就是诗歌的雏形,所以诗歌可以成为歌,因为可以配乐而歌2诗歌划分的阶段是从西晋谢灵运的山水诗开始的3诗歌的鼎盛时期是唐朝有李白杜甫,被称为诗仙和诗圣4诗歌分类:诗歌2诗歌规则:押韵和平仄押韵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首诗的偶句的结尾一个字必须押韵即韵母相同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中是怎样通过写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2体会个手势中的名句所表现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1诗歌内容,借景抒情的写法2诗歌中的意境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四首诗的体裁是什么:五律二作者简介:王维,字摩诘,多才多艺,能诗能画,精通音乐,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独具特色。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
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歌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觉敏锐,体物细微。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篷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歌散译: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犹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有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
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查的骑兵,告知我都户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诗歌教学设计(共7篇)

诗歌教学设计(共7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古筝曲,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的诗,了解很多诗人。
请说说你读了哪些诗,了解哪些诗人?2、学生自由交流3、揭示单元主题: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吧。
今天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二、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1、点拨:请大家回忆一下,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有哪些要求?2、交流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提醒强调:(1)讨论活动内容;(2)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3)活动结束要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记录;三、汇报交流,完善活动计划1、各小组汇报本组活动计划;2、共同评议;3、完善活动计划,修改。
诗歌教学设计《十二月歌》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WTT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十二月歌优秀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2.听学生回答,继续问:你们最喜欢那个月,为什么?3.这里有一首小诗,把你们喜欢的月份都写进去了(板书课题:十二月歌)。
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自由回答,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常识入手,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月份,再带着兴趣学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己先试着利用拼音读读诗歌。
2.老师范读,你们仔细地当小观众,再想想是否能读准确。
3.听了老师读得,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
让学生通过听读,说自己学会的字音。
再教同学们读两遍。
4.你们听得真认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读读,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四首古代诗歌。
2.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4. 积累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深层内涵,理解诗人的独特感受。
-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1.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2.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古代诗歌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检查预习情况,出示以下题目:-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著名诗人。
- 背诵一首你最喜欢的古代诗歌。
(二)初读诗歌(10 分钟)1. 教师范读四首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3. 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三)重点字词讲解(10 分钟)1. 展示重点字词的拼音和解释:- 东临碣(jié)石:登上。
- 水何澹澹(dàn 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 次北固山(cì)下:停宿。
- 乡书何处达(dá):到达。
- 杨花愁杀(shā)渡江人:使人愁杀。
- 古道西风瘦马(mǎ):瘦弱的马。
2. 组织学生进行字词的读写练习,加强记忆。
(四)诗歌内容分析(15 分钟)1. 引导学生逐首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 《观沧海》:描绘了大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宏伟抱负和宽广胸怀。
-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江南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烘托出凄凉的氛围,表现了游子的羁旅之思。
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鉴赏方法3. 现代诗歌名篇赏析4. 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现代诗歌朗诵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区别,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 讲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2. 讲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意象、隐喻、对比等,并举例说明。
3. 介绍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如从主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选取几篇现代诗歌名篇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鉴赏,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要求运用所学表现手法,体现个人风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现代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创作等。
2. 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水平,如对诗歌主题、意象、语言等方面的理解。
3. 创作能力:评价学生自创现代诗歌作品的质量,如创意、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1. 引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通过独特的韵律、押韵以及富含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有效手段。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了一套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特点,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鉴赏和分析。
同时,通过诗歌鉴赏的学习,还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3. 教学内容3.1 诗歌基本知识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韵脚、节奏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要素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
3.2 诗歌形式与风格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诗歌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如抒情诗、四行诗、七言绝句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
3.3 诗歌写作技巧除了欣赏和鉴赏诗歌,我们还需要教导学生一些诗歌写作的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创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味诗歌的魅力,并从中汲取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4. 教学方法4.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观点,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诗歌赏析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分析。
学生可以从诗歌的音乐感、意象、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4.3 诗歌创作与分享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举办分享会,让学生互相倾听和交流,共同提高诗歌鉴赏和写作能力。
5. 教学评价5.1 作品评析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他们喜欢的诗歌,对其进行鉴赏和分析,并书写评析报告。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引入新课:《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十九首》的定名《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有留下作者的姓名。
《古诗十九首》作为一个整体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地所作,它的作者也不是一人,而是多人。
《古诗十九首》的好几篇作品在意境和用语上与秦嘉的《赠妇诗》多有相似之处,二者产生的年代不会相去太远,《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最迟不晚于桓帝时期。
三、《行行重行行》的作品分析《古诗十九首》描写的是人类情感的共相和基调,表现出质朴的特色,达到了情真,景真,意真的境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走了就是走了,无论指送行者,还是远行者,总而言之是两个人的分离。
“行行重行行”,行人走啊走啊,越走越远。
那远行的人向前走再向前走,前边的道路无穷无尽,而留下的那个人和他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个基本的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
诗歌教学设计15篇

诗歌教学设计15篇诗歌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⑵“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⑶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
)⑷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⑴“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

现当代诗歌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课主要面向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诗歌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本课将重点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对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热情,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中国现当代诗歌概述(30分钟)介绍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包括现代派、朦胧诗、口语诗等流派,以及这些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2、诗歌鉴赏基本方法(20分钟)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象思维、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演示。
3、具体诗歌作品分析(40分钟)选取几首典型的现当代诗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鉴赏方法去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当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4、学生互动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自由提问和讨论,针对他们在阅读和理解诗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5、课堂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布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指定的现当代诗歌作品,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现当代诗人或作品的短文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初中现当代诗歌教学设计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以《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歌单元教学设计篇1活动设计背景正值初夏,到处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为了让孩子感受夏天的景色,自然的美丽与万物的和谐,我选择了古诗《小池》。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
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活动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描写的情景,初步感受夏天的美丽。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地朗诵。
3、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古诗感受夏天的美丽。
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活动准备《小池》PPT课件,音乐活动过程一、观看电脑课件,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师:孩子们,现在时什么季节到了?(夏天)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小池塘边区欣赏夏天的景色,你们想去吗?1、播放课件,幼儿欣赏。
师:这里的风景怎样?幼:很美丽,漂亮。
师:这里的确是一个景色怡人的地方。
你能用自己的话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过渡:古时候有个诗人叫杨万里,也和你们一样觉得这景色很美,陶醉在这初夏的美景中,于是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经典古诗《小池》,你们想不想听听诗人是怎么用诗句来描写这幅画面的呢?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课件,边倾听老师朗诵古诗(1)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谁写的?2、再次欣赏古诗。
(师范读)(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都藏在哪些诗句里?(泉眼、树阴、小荷、蜻蜓)(2)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幼儿说出一句就结合画面理解一句诗句的意思)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3)完整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
(1)幼儿跟读。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回顾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早上好!今天由覃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希望大家能认真听讲,等下老师可要提问的哦!(你们把笔和笔记都准备好了吗?)2、在上新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看看大家能从图片中回忆起我们低年级曾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吗?请看屏幕:(有人知道与图有关的诗句吗?嗯,是《村居》)3、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二月早春乡间孩子们放学回来后兴致勃勃放风筝的情景。
这样惬意的童年生活,真是让现在还宅在家里的我们感到羡慕是不是?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2、(1)现在来认读这一课的几个生僻字,注意读准字音。
(2)接下来学习4个会写的字,请大家注意听(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纸上把这几个字练写一遍。
3、学完了生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三、再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
题目中的“四时”是指一年四季;“田园”是乡村;而“杂”是有感而发;注意这个“兴”的读音。
“其三十一”就是第三十一首。
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首先了解一下诗人的时代背景:(多媒体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朗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这首古诗,(出示要求)请结合注释大概了解一下诗句意思。
(1)理解词语: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2、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这是大部分同学一看就知道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古诗的韵味:《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第11课《古代诗歌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五四制)

11《古代诗歌三首》同步课堂活动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意境,感受自然之美。
2.体会诗人情怀,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3.学习诗歌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山河景色的感悟。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是表达情感、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情境导入,引发共鸣教师用饱含感情的语调朗诵: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面对神奇的大自然,人们总会生出几番感慨,你们有没有被祖国的大好河山所感动过呢?【设计意图】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课文主题联系起来。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游览过的名山大川或者印象深刻的自然风景,以及内心的感受,例如:登上泰山顶峰的激动、面对大海的感慨等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引导学生认识到面对美好的事物,人们总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3.引出古诗,点明主题教师:在古代,许多诗人面对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代诗歌,去感受诗人们面对山河所发出的咏叹,体会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自身的情感体验,自然地引向古人对山河景色的感悟和表达,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首古诗。
二、课堂活动(一)我会读1.观察诗歌,引出问题教师利用PPT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并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要学习的三首古诗从形式上看有什么共同之处?★猜一猜它们在朗读时,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形式进行观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类型,并为接下来的内容学习做铺垫。
2.师生互动,总结特点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并用PPT进行总结:★这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节奏是:二二三★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读得重一些,因为这些字都是押韵的,这叫做押韵。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早发白帝城》五首古诗。
这些古诗均是经典之作,描绘了我国古代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诗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能够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能够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五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掌握古诗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古诗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五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五首古诗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描绘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 实践练习: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进行古诗改写、绘画等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代诗歌五首》1. 静夜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作业设计1. 请将《古代诗歌五首》背诵给家长,并讲解诗意。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绘画创作,展示古诗所描绘的景观。
3. 请用古诗的风格,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也能展开完善的主题班会活动。
对于诗歌的教学主题活动,教师可以提早收集大量资料来整理教学内容。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篇1活动目标: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 在剪贴游戏中知道、观赏、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进程:一、仿照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轻巧地游戏。
二、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知道古诗中的词句。
1.观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观赏“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柔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观赏。
2.“小鱼们观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盛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辞汇描写“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悠闲地游戏吧。
三、听指令,做游戏,巩固古诗。
1.幼儿自画自剪小鱼,每人一条。
2.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导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完全地观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观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这是一首采莲歌,反应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特殊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画了一幅明艳精妙的图画。
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酷爱。
活动中“东南西北”的游戏幼儿非常感爱好,但是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了游戏的进度,可将这个游戏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多玩玩。
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

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展开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那么,对于诗歌主题的活动教学,应当怎么设计教学内容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教学设计和反思篇1活动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知道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画的情形,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古诗诗句相干图片、背景音乐教学进程: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发幼儿学习爱好。
2.引出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二、初读古诗,知道古诗大意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观赏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3.幼儿尝试随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4.教师说明古诗大意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
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知道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产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说明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1.在知道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知道。
诗歌导入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诗歌的创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朗诵一首经典诗歌,如《静夜思》,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交流感受。
(二)新课导入1. 教师介绍诗歌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分析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意境、表现手法等。
3. 以一首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诗歌鉴赏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首经典诗歌,如《登鹳雀楼》,分析其韵律美、意境美和表现手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四)创意表达1. 教师布置一项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或生活感悟。
2.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诗歌。
3.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诗歌鉴赏和创意表达方面的收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情况。
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作品,评价其鉴赏水平。
3. 创意表达: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评价其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诗歌鉴赏书籍。
2. 诗歌朗诵视频、诗歌鉴赏教学课件。
3. 网络资源,如诗歌网站、诗歌论坛等。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贡献力量。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二单元,详细内容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江南逢李龟年》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五首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五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会鉴赏古代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观察图片,猜测诗歌的主题。
(2)简要介绍诗人及诗歌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五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互评互鉴。
3. 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五首诗歌的内容、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
(1)教师讲解《登鹳雀楼》。
a. 诗歌内容:描述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
b.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
c. 意境:壮美。
d. 表达手法:对仗、夸张。
(2)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诗歌。
4.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代诗歌。
(1)了解诗歌背景。
(2)分析诗歌内容、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
(3)体会诗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内容:a. 诗歌b. 诗人c. 诗歌内容、结构、意境、表达手法d. 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b. 仿写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古代诗歌。
2. 答案:a. 意境:苍凉、雄浑;表达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1 一、课题:古代诗歌五首二、教学目的:1. 学习这五首诗,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 理解五首诗歌的意境;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
五、课时:2课时。
六、课型:综合新授课七、教学方法:讲读-讨论八、教具: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读准以下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枯藤昏鸦天涯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二〕三分钟演讲〔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
2. 老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四〕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4] [5] [6] [7]《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1、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纯熟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一、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顶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权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受骗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老师正音。
诗歌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诗歌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对于主题班会的展开,教师都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对于班会的活动设计,教师需要学会抓住主题来进行教学。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诗歌教学设计万能模板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歌教学设计万能模板篇1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知道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爱好,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二、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三、活动进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视察,讲述。
1. 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产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 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发爱好1. 教师讲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 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 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 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知道1. 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观赏。
2. 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 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入耳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渐渐的跟读。
4. 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示,可以轮番请几批幼儿。
5. 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终止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换。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歌教学设计(集锦15篇)

诗歌教学设计诗歌教学设计(集锦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诗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诗歌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教学设计
《十二月歌》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十二月歌优秀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
2. 听学生回答,继续问:你们最喜欢那个月,为什么?
3. 这里有一首小诗,把你们喜欢的月份都写进去了(板书课题:十二月歌)。
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自由回答,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常识入手,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月份,再带着兴趣学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自己先试着利用拼音读读诗歌。
2. 老师范读,你们仔细地当小观众,再想想是否能读准确。
3. 听了老师读得,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
让学生通过听读,说自己学会的字音。
再教同学们读两遍。
4. 你们听得真认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读读,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
5. 小组开火车读句子。
6. 师出示词语,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指名学生教读词语。
7. 出示生字,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记
住吗?同桌互考生字。
8. 做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听老师范读,识记生字。
同桌互读生字。
开火车读句子。
指名认读词语。
同桌互考生字,
游戏检查生字。
让学生从听老师读中纠正自己的读音,也是学习识字的一种方式。
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测读书的情况,学生兴趣颇高。
三、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1. 先自己读读课文,你喜欢哪个月,就把这一行诗读一读。
学生自己练读。
2. 在小组内交流。
读你喜欢的一行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3. 在全班汇报。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行,就出示带这行师的图片。
(1)“正月新春舞龙灯”:让学生读后说原因。
一年一度的春节可热闹了,过年你高兴吗?带着这种高兴的劲头读读这行。
(2)“二月郊外放风筝”:喜欢放风筝吗?喜欢的孩子读一读这行。
(3)“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吗?(听学生说)三、四月正值春季,花红柳绿非常美丽,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4)“五月端午赛龙舟”:每年端午节时都有赛龙舟,你见过赛龙舟吗?给我们介绍。
(5)“六月荷花满池塘”:喜欢荷花的孩子一起来读这行。
(6)“七月牛郎会织女”: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简单地给我们说说?
(7)“八月中秋桂花香”:让学生自己说对这行诗的理解。
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八月正是桂花飘香之时,多美呀,我好像都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了。
喜欢的孩子读这行。
(8)“九月登高过重阳”:“重阳”是什么时候?
(9)“十月满园橘子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除了橘子熟了,还有什么要收获的?
(10)“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为什么喜欢这两行?(听学生说)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谢,只有青松和梅花才傲霜斗雪,用自己的语言夸夸它们。
4. 我们把这十二个月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自由练习读文。
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全班交流,读中感悟句子。
在交流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一句一句的读。
齐读课文。
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值得喜爱之处,但考虑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月份进行学习,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月都是那么的美好,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
四、教师小结。
1. 你学了《十二月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2.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十二个月的景致,老师才发现,原来每个月都那么可爱,春有繁花似锦,夏有荷花池塘,秋有金橘满枝,冬有梅花傲雪。
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喜欢每个月。
那我们就一起珍惜我们的美好时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个月、每一天吧!
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诗歌后的感受,自己学了诗歌后感受到的美。
教师的适时总结,升华了这首诗歌的含义。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二一、复习导课。
1. 一起来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
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2. 导入: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它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的界限,去领略一年12个月不同的风貌吧!板书课题
认读生字卡片。
齐读课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及时地复习生字,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并进入新课的
学习。
二、指导书写
一、指导书写。
1. 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但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读会了课文。
老师真高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的笔画朋友,它藏在“女”字中,谁能把它找出来呢?
2. 师教读“撇点”,并书空和练写“女”字。
3. “九”字只有两笔,但它的笔顺容易错,我们一起来空书。
最后一笔是什么?“横折弯钩”。
出示“九”和“气”,观察一下,它们的最后一笔有什么不同?
4. “四”字里面像什么字?(听生语)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提醒:中间像“儿”字,但是不要写成“儿”字,“竖弯”不能写成“竖弯钩”。
描红后练写。
5. 让学生观察“午”后说应注意之处。
提示:竖不能出头。
你能编个顺口溜或儿歌区分“午”和“牛”吗?
学生想办法记,描红后练写。
6. 教师巡视指导。
找一找“女”字中的“撇点”。
书空练写“女”
书空“九”,并观察“九”和“气”说出它们的最后一笔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四”字里面像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编顺口溜区分“午”和“牛”。
描红后练写书写。
本课的五个生字,看来简单实则易错。
所以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自己去发现易错之处,并提醒全班同学。
在学生写时,教师巡视指导,以便于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指导积累词语
1、读一读词语花篮的词语。
2、说一说你还喜欢课文中哪些词语?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读一读。
说一说。
抄一抄。
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四、教师总结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