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
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时空坐标】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4、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秩序。
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打击下,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争夺,法西斯国家加紧侵略扩张,世界动荡不安。
【知识整合】一、经济方面——20世纪两大现代化经济模式:苏联斯大林模式和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模式(一)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年)(1)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2)影响:①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捍卫了苏维埃政权。
②但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③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符合苏俄国情,不是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1)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企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3)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4)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1)背景:①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面临侵略的危险。
②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过程: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5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1937年,顺利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1937年,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②农业“全盘集体化”: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农业集体化方针,1928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促使自由主义运动兴起;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工人运动逐渐兴起;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随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资本主义列强大量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甚至直接输出资本,,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企业。
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对中国的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英国的炮舰和走私船,出没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
英国在东方建立的殖民体系,已经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出售大量鸦片,最终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使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因实力的差异,中国陆续和英、美、法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8)、《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夏条约》、《黄埔条约》。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在外商企业里诞生了。
还导致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
十九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粗实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1.1.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课件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
结果:19世纪末,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 西班牙军队。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政府,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 该地的经济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 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要求惩罚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对美国宣战,次日4 月25日美国对西班牙宣战。最终西班牙请求停战,美国获胜。这次战争使美国获取了既 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宾群岛。
A. 《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B.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D. 《美苏“冷战”始末》
2.19世纪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
夫说;“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说明德国要求( )
A. 尊重自己的权利
B. 遵守世界秩序
C. 重新分割世界
D. 建立军事基地
1870年和1913年英法美德工业产量比重
1913年英法美德殖民地面积
40
4000
35
3500
30
3000
25
2500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国家
美国
德国
2000 1500 1000
500 0
英国
法国
国家
德国
美国
对比19世纪中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
治发展的状况,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和问题?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学期(初三上册)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课件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瓜分世界的列强有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俄国。英国占 有的殖民地最多。
说一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随着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列强加紧 了对外扩张,而在当时,亚洲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 欧洲列强染指南美,故非洲自然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第二次 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 保障;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 理探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非洲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提高了非洲的战略 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原因: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2,相继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原因: ①在后起的资本主义道路中,德国重新瓜 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 ②的愿20世纪初,德国比英国和法国抢 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 “怎么办? 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 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 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 说
这段演说暴露了德国怎样的野心?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5)
2.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 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2.说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扩展 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列强经济的发展要求占有更多的殖民地, 当时亚洲基 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其他国家涉足拉丁美洲, 非洲便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非洲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 提高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世界格局: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
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 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 结构或战略态势。
析前因
·以上事物是哪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其影响如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
一些后起(的19资世本纪主末义20国世家纪纷初纷) 走上对 主外要扩资张本之主路义国,家参相与继对向世帝界国的主瓜义阶分段。过渡 帝国美主义本质特征—日—本即垄断(独德占)国的资本主义
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 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保障;
列强瓜分世界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程度不一致,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做了哪些准备。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 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 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 在阳光下的地盘!
展开军备竞赛,极力拉拢 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 国同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2
4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4 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 的道路。
疯狂争夺的结果:
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
军备竞赛是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国家互 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量和数量上的竞赛
1870和18710年9和1139年13年英英法法美美德工德业产工量比业重产量比重
比重(%)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英国
法国
美国德国国家来自项目英 法 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4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4 2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美国
《自此至彼相隔万里》
日本
德皇威廉二世啃食地球
德国
英德矛盾最为激烈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 的道路。
19世纪末西方列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90%的非洲大陆被 欧洲列强瓜分完毕
19世纪中期英国 占据了印度大部分 土地
项目
英 法 德美
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欧洲列强之间展开激烈的军 备竞赛。
英德之间的海军竞赛 巨大杀伤力武器的不断发明
争夺北非
意
法
三
1882
1904
三
国
20世纪上半期各国文学概况
(二)诗歌
美国现代诗歌的基本主题,主要是表现现代社会人心灵上的压抑感 和不安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怀疑主义、对宁静的精神状态的向往。 “意象派”是美国现代诗的开端,强调语言的凝练与意向的鲜明, 反对空泛的抒情和陈腐的说教,追求“物我合一”的“忘我”境界。 庞德创作了长达两万三千多行的鸿篇巨制《诗章》,成为美国现代 派诗歌运动真正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目录
五、美国文学 六、欧洲其他国家文学及大洋洲文学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一、法国文学
特点:大师辈出,思潮迭起,流 派纷呈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 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现实主义文学
(二)现代主义文学
1.传统现实主义小说 多为多卷体长篇小说,即“长河小说”,以 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出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如:法郎士《当代史话》
八、亚非文学
(一)日本文学 在吸收西方文学的基础上发 展 二战前,主流为自然主义、 “唯美派” “白桦派”“新 思潮派” 二战后,主流为无产阶级文 学和“新感觉派”,作品众 多,其中《蟹工船》被誉为 无产阶级文学中最成功的作 品。“新感觉派”代表作家 川端康成成就突出。
(二)印度文学 20世纪上半叶的印度充满了民 族的苦难与屈辱,印度文学是 在民族运动中崛起和发展的, 代表作家泰戈尔。
主要指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文学。 在这一时期,德语小说继承了德国文学重视哲理的特点,并加
强了批判精神,反法西斯的主题成为其最强音。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延续 亨利希·曼代表作《臣仆》塑造了赫斯林怯 懦残忍、欺软怕硬的形象,在他身上概括了 君主制的崇拜者和沙文主义分子的典型特征, 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掠夺性,描绘了德国 法西斯的狰狞面目。 (二)表现主义关注现实,反叛病态的时代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魏德金德《春 醒》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0世纪初的国际格局
殖民地面积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英国
1913年英法美德殖民地面积
法国
国家
德国
美国
如果你是不可一世、野心勃勃的德皇威廉二世,你内心平衡吗? 如果你不平衡,你将怎么做?
一、20世纪初的德皇凭什 么如此嚣张呢?
二、如此嚣张,他的野心 是什么呢?
三、为了满足他的野心, 他将怎么做呢?
“阳光下的地盘”
19世纪末,侵占中国的 胶州湾;
借美西战争和英布战争, 取得太平洋上萨摩亚群 岛中的两个岛屿;
两次挑起摩洛哥危机, 取得非洲的多哥和喀麦 隆
一、20世纪初的德皇凭什 么如此嚣张呢?
二、德皇的野心是什么呢?
重新瓜分殖民地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
阅读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民3(、2最地、、讨瓜多分最论从分?析)多地世非?图洲界上在的短,是期你哪内能些几发列乎现强被哪列?个强哪瓜大个分洲国殆的家尽殖占的民有原国因的家?殖
一、20世纪初的德皇凭什 么如此嚣张呢?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 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 资本主义强国。
材料一:
材料二:
铁血宰相俾斯麦
德意志帝国的成立
西门子的发电机
材料一、二分别代表什么事件?这两个事件对20世纪初德国的崛起分 别起了什么作用?(联系八下《历史与社会》有关知识)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三国协约 三国同盟
1914.7.28———1918.11.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德皇威廉二世
“ 我在位多少年以 来,欧洲的那些君主 们,总把我的话当耳 边风。要不了多久, 有我伟大的海军做后 盾,我的话就有人洗 耳恭听了。”
2024年新高考版历史第十九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_讲解部分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形成北 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
方的民族大交融;北方人民南迁, 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7世纪,征服西亚和北非
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
—
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2.影响 1)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 2)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3)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汗血马”、饲草苜蓿、饮 食、服饰、棉花、香料、珠 宝、金银器皿等
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 拉伯地区
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 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杂 技、魔术、音乐、舞蹈等
考点四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阶段 近代 以来 工业革命后
概况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钟表 文化产品
约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18世纪进口钟表数量多;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 逐渐流行;中国人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造钟
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基综础合篇篇
知能一 人口迁徙的阶段特征及影响 1.古代 1)阶段特征: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冲击;游牧民族的迁徙促进了区域文 化的发展。 2)影响:游牧民族的迁徙客观上使东西方的联系加强了。一方面,游牧民 族的冲击推动了农耕世界的变革,促进了各个区域的文化碰撞、交流和 融汇;另一方面,游牧民族对遭受其冲击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破坏。 2.近代 1)阶段特征: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徙;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
学习聚焦 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的演变趋势 1)趋势:由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 2)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使用;陆路交通 时断时续;贸易物品的变化。 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第12讲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
第12讲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20世纪上半叶是世界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被认为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
在这段时间里,世界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并分析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一些关键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它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战争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同时对国际关系和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2.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对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华盛顿海军条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开始重视军备控制和军事裁军。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限制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建设。
这一条约被认为是国际军控的重要里程碑,为维护国际和平奠定了基础。
4. 经济大萧条:1929年,美国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被称为经济大萧条。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导致各国的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
经济大萧条对全球经济秩序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创造了条件。
5. 纳粹德国的崛起:上世纪三十年代,纳粹党在德国崛起并实施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
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德国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实力和侵略野心的国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挑战者。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另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
战争爆发于1939年,持续至1945年,涉及到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
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了战后新秩序的建立。
7. 联合国的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决定成立联合国。
二十世纪上半叶历史
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十月革命--------------二战结束)一、考纲内容必修:(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相对论和量子论(7)20世纪世界文学艺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选修:(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4)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6)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二、基础回顾检查题组一(1)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有何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十月革命的革命方式经过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其主要目的是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在革命胜利后苏俄领导人企图依靠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经济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4)斯大林模式即高度政治经济管理体制,主要表现是(所有制结构、工业政策、经济体制、农业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辩证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在二战前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___________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____________模式,在短期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世界
自由放任
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 福利国家
(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确立与调整
(计划经济体制)
1、前提
俄国十月革命
2、确立 战时共产主义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斯大林模式
1936年确立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加快建设, 首要 捍卫革命成果 恢复经济, 任务 满足人民需要 巩固政权
探究三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要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增加 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保护国内市场,资本原始积累时 期的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 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又被称为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 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地推行。
(2)表现:罗斯福新政(1933-1939)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最早) 内
容
——稳定人心,为生产的恢复提供了资本保证。 ②调整工业:通过工业复兴法, 加强计 发动蓝鹰运动, 划和指 (核心) 执行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导,消 除过剩 ③调整农业:减耕减产, 生产, 稳定农产品价格。 调整阶 ④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级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 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的错误 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 么?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 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 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的错误 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 么? 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教版九上历史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课件
以上材料暴露出 德国怎样的野心?
我们不 能只有 陆地, 没有海
洋。
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 下的地盘。
——1897年12月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暴露了德国要重 新瓜分殖民地 、争 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德国为什么极力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
分完毕。后起的德国对殖民地占领的现状极为
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 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 日益尖锐,彼此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中各国军事实力总体变化 陆海军总数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4年
美国 34,000 39,000 96,000 127,000 164,000 英国 367,000 420,000 624,000 571,000 523,000 法国 543,000 542,000 715,000 769,000 910,000 德国 426,000 504,000 524,000 694,000 891,000 俄国 791,000 677,000 1,162,000 1,285,000 1,352,000 意大利 216,000 284,000 225,000 322,000 345,000
军备竞赛的影响:令各国之 猜疑加剧,令各国皆自以为 可以在军事冲突中压倒对方, 拒绝让步 ,加大战争爆发的 可能性。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欧洲列强结成军事同盟的目 的是什么?
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 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 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是什么?
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
影响: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 事集团。 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高二历史教案:第十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十九单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目标]1.概括总结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并掌握英国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社会结构和东西方关系及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通过分析维也纳体系确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正确认识维也纳体系性质及其存在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和引发的革命斗争。
3.比较1789年和1848年两次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
5.用共性、个性的原理分析、比较德、意的统一,1861年俄国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6.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辩证地、全面地评价明治维新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历史影响。
7.注意分析比较西方殖民者的早期殖民活动与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的异同及其原因。
[要点梳理]本单元的断限是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到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心内容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三股潮流,即在工业革命这一中心推动下,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三股历史潮流汹涌澎湃,其势不可阻挡,推动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本单元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时期,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处于蒸汽时代。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西方列强也把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变为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法、美、德、俄、日、意等国,使各国经济迅猛发展,资本主义进入蒸汽时代。
(3)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把这一时期工人运动推向高潮。
(4)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
(5)随着工业革命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侵略扩张,激烈角逐。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亚洲出现反殖反封的革命风暴。
第14讲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初至1945年)世界现代文明的确立与发展--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
2.学习情境——探究20世纪以来的国际秩序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
①纲要下第14课 ②纲要下第14课 ③选择性必修1第12课 ④纲要下第17课
学思之窗:《国际联盟盟约》 国际联盟会场
《非战公约》在巴黎签署的场景 学思之窗:《联合国宪章》
思考:(1)根据材料①②并结合所学,简评国联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③并结合所学,指出《非战公约》出台的背景。 (3)提取材料中有关国际法发展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 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层次清晰,表述准确) 提示:(1)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 国际政治秩序;作为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国联企图以协商 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体现了人们的共识;因其成为英法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故在后来的国际冲突中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2)背景:一战的教训;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愿望(和平主义倾向);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之间的妥协与合作。
2.社会情境——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美洲改革 (2023·广东选择考·T18)(节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墨西哥和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单位:1990年国际元)
国家 墨西哥 美国
1820年 759 1257
1930年 1618 6213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主编 《世界史·近代卷》
思考:指出材料一中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材料 二解释变化的原因。
提示:变化:墨西哥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缓慢,与美国差距拉大。 原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墨西哥工业化程 度低,美国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工业化程度较高;英美对墨西哥的经济侵略;前宗主 国西班牙和英国的殖民模式不同;独立后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不利于本国工业 化的开展
第12讲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资料
历史二轮复习
[拓展归纳]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分析是由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产生的三个具体因素是指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 贫困、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股票的投机活动。
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二轮复习
【网络特征】
历史二轮复习
【主干知识】
1.政治上 (1)俄国十月革命率先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打开一个缺口, 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由于资本主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战爆发。随着 经济危机的发生,德、意、日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国际局势 再度紧张,并最终把世界拖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减耕减产,政府收购 剩余产品 《社会保障法》,兴 建工程
稳定价格,保 障利益 增加就业,缓 和矛盾
历史二轮复习
2.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对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改变,以 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 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历史二轮复习
【提示】 持“功大于过论”者认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基本上是一种
进步现象,首先,“新政”挽救了危机,使美国人民摆脱了危机的困苦局 面;其次,在缺少足够的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时代,罗斯福所做的努力确 实是开创性的;再次,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 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 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 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
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
甘地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纺线,纺车因此成为甘地的象征。
这是列宁在1921年演讲 时的留影
在红场进行演讲的列宁
1924年1月,列宁因脑溢血逝世。
为列宁送行的队伍
1924年,孙中山先生题写的挽词
你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你向我们指出了共 同斗争的道路,你将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永 远活在被压迫民族的心里。 ——孙中山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 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对此斯大林指出: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 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 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 着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1年时的列宁
1921年3月8日—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10次 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提议,大会于3月15日通过决 议,决定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新经济政策取 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 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 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
•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 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 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 做出判断。” • 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 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
• ——《全球通史》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 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 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 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 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 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八大通过的党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 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 力、物力,战胜敌人的一 些临时性的措施。是非常 时期的非常政策。 ———“一切为了前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一个什么样的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也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已纳入了资本主义的范畴。
其形成经历了自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 世界各大洲开始打破彼此隔绝的状态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建立的400余年的历史演变。
一、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与15世纪末的一批欧洲人的运航,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则大大推动了世界整体化进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期,整体世界初步形成。
这时电力被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化学工业勃然兴起,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电子技术、航空技术正在兴起。
所有这些,都使生产和技术面貌日新月异,促使世界经济出现新的高涨,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到“电力时代”。
可以说,第二次技术革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首先,第二次技术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经济条件。
19 世纪70 年代以前,在除英国之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农业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整个世界工业中,轻工业还占主导地位。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重工业迅速取代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美、德、英等国相继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这一转变确立了资本主义工业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更加强烈的经济渗透,提供了更加现实的可能性。
其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改进了人类社会已有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用于人类社会中的交通、运输、生活设施还相当落后,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大规模交往没有可能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9年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 国民总收入(亿美 元) 650.9 828.1 2 3 4
三维柱形图 1 1919年 1929年
汽车工业(万辆) 电气工业(千美元) 建筑业(亿美元) 1050 2600 997 2300 120 175
材料: 1920~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 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 人工资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人口总数 2%的人拥有。
光芒的背后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 农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8.1% 210%
重工业产值
550%
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 国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 沙皇时代的水平。
付出 《真理报》报道:斯达汉诺夫同志创 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小时一班的 工作时间里,他采煤102吨,超过了普通定额 的13倍。在他的带领下苏联掀起劳动竞赛的热 潮。
美国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是两级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2、具体原因:生产的相对过剩
(1)两极分化,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降低。 (2)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 假繁荣。 (3)资本家的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供需的极度失衡。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
三、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 四、“斯大林模式”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2、表现 3、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第十九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
三维柱形图 1
1919年
思考: 列宁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直接过渡的失败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 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列宁的探索和措施)
疑惑一: 农民问题
所得 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了一套带电话的住房,两个 电影院的永久专座──这是斯达汉诺夫获得的全部物质奖励。但 其他热情的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尤其是农民每天都得 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利用行政手段直接过渡的失败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严重的危机的打击下,资 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健全的 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迅 速壮大,并推动了整个国 家法西斯化。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表现及特点 (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1、加剧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政府的威信扫地;工人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和军国主 义力量的信风作浪。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È ï ú ¿ ¹ Î ² Á 1913Ä ê
¤µ Ü ú ¿ ¹ Ò ×² Á 1920Ä ê 1925Ä ê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直接过渡的失败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 2、内容及特点 3、影响
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政权的稳定 继续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 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 µ Ü ú µ Å Ò ×² Ö
1.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转化成工业国。 2.“二五‛计划后,苏联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这是自彼得大帝改革后,俄罗斯民族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 仅是凭借武力占据了世界制高点。
举世瞩目的辉煌
600%
243% 100% 13% 1913Ä ê 1920Ä ê 75% 1925Ä ê
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七月流血事件
4.十月革命 5.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措施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说:‚我们在夺取政 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 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 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苏俄(苏联)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利用行政手段直接过渡的失败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继续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 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 四、“斯大林模式”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7世纪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启蒙运动兴起;
18世纪启蒙运动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工业革命到来 4.德国宗教改革导火索和开始的标志。 1517年罗马教教廷兜售‚赎罪券‛; 1519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第十九单元 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
第一节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背景 (二)过程
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3/4的国土和3/5的人口被反革 命势力控制着……重要的燃料、原 料和粮食基地沦入敌手,40%的工 厂停止生产,饥荒发展到令人难以 忍受的地步,红军和城市居民得不 到最低限度的食品。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创新,为他国提供了借鉴。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三、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
伟大导师列宁的逝世(1924年1月21日)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 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 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 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 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俄国小农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我们必须迁就农民,必然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样农民才会得到鼓励。 ——列宁
请思考:列宁是如何迁就农民的?
疑惑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
列宁的迷惘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一位俄国共产主义者给马克 思写了一封信问道: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 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 洲发达国家实现。
政府完全操纵了生 产和分配
取消了市场机制以 及商品货币关系对 经济的调节作用
3、作用
最大限度集中了物力、财力,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列宁的心声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 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 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 且……是进入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疑惑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
求实 和创新 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 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 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阅读教材回答: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
1、背景(必要性) 2、内容(列宁的探索和措施)
工业下降 外贸缩减
46.2% 70% 40.6% 69.1%
英国
28.4% 50%
法国
16.5%
日本
8.4பைடு நூலகம் 50%
世界
1/3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表现及特点
1、表现 2、特点 来势迅猛; 范围广(领域、地域);
时间长;
破坏性大。
三、苏联的建立 1922年底
四、“斯大林模式”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2、表现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
(2)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农业集体化 (4)所有制的结构:单一的公有制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 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 新经济政策。
3、股票投机,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股市崩溃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表现及特点
1、表现:
▲银行倒闭; 金融危机
▲工商企业破产;
▲农民收入减少,农业衰退; ▲工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
工商业危机
农业危机 社会危机
危机的扩展,几乎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图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损失情况 美国 德国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 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
举世瞩目的辉煌
600%
23%
243% 100% 13% 1913Ä ê 1920Ä ê 75% 1925Ä ê
µ Ð Ï Á 1
77%
1932Ä ê
1937Ä ê
¤µ Ü ú µ ¹ Ò ×² Ö
µÐ ÏÁ1
1932Ä ê
1937Ä ê
3.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 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 最时髦的词。
举世瞩目的辉煌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T-34型坦克
4、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 辆, 大战后期苏联的坦克年生产能力达到惊人的5万辆,为战胜法 西斯提供了坚实的军事基础 5、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 国。——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