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本质特征。
26、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总的看法,它处于性格的最高层次,并对个性心理特征中的其他两个组成部分:气质、能力(含智力)具有统帅性的作用,它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精神面貌。
27、向性: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家对性格类型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内向(内倾)型和外向(外倾)型。
28、社会技能:是用于描述个体在人际关系层次上同他人相互作用的能力的术语,即我们日常所说的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
29、道德情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它是和人们已有的道德观念相联系的。
30、新闻敏感:新闻记者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记者发现、认识、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特殊能力。
31、自觉:是一种无意识思维,不像逻辑思维是人们有意识地按照推理规则进行的。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直觉也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
32、顿悟性:它在产生新思想、新观点的时候有一定的突发性,这种思维活动常常以猛省的形式出现。
33、灵活性:能迅速地从一类对象转到另一类对象,能机动地从一种认识方向转向另一种认识方向,把一种认知方法改换成另一种认知方法,能随机应变地找出独特的新闻角度。
34、敏捷性:一般是指人在思维过程中迅速地发现问题和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尝试性思考:对于一个新事物不可能一下子就认识到它的实质和特点。一般要先做出种种猜测和假设,然后根据知识、经验和现场得到的材料,把不正确的或不确切的猜测和假设排除,在排除过程中进行分析,事物的主要特点就暴露出来了。这种猜测与假设的过程就是尝试性思考。
36、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你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37、角色:可用以分析个人在不同情况中的行为方式。“某一角色,即是与某一特殊位置有关联的行为模式。”-
38、人际关系: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的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即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人际关系。
39、人际间的吸引规律: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喜欢”是人际关系亲密性的调节器,人与人之间主观感受到和体验到、直接和间接的、实在和希望的相互依存关系,是这种规律的基础。
40、一致吸引律:记者在采访中,让对方知道自己与他的共同点或相似性,从而产生亲密感,增加吸引力。-
41、互补吸引律:采访时记者能在某方面满足采访对象的需要,特别是精神上的需要,会增加吸引力。
42、时空上的接近:时空上的接近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熟悉,加深了解。人们普遍有一种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愿望,时空上的接近,有助于处理好人际关系。
43、认知:是指个体带有自己主观心理特点对于社会的和物质的环境的最简单、最初的理解。
44、首因效应:是指在人们交往中,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而对后来的信息则不够重视的现象。
43、近因效应:又称“最近效应”,是指双方在最近交往中的印像对交往关系的影响。它是以最后的印象否定以前的看法。
46、晕轮效应:认知中的一好百好的思想。它是由机械地看问题的方法引起的,可以表述为:他是好的→他的各方面都应当是好的→他不会有什么坏的地方,即使有一点也不算什么。
47、扫帚星效应:与晕轮效应相反,用机械的不符合逻辑的推导,对于印象不好的人,认为他一切都不好。-
48、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49、新闻写作心理:是从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到新闻作品这一形成过程中,新闻记者写作心理特点、写作心理状态及其思维形式与思维规律。
50、内化:是指由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变的过程。
51、外化:是指人们将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
52、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某一定时间内的完整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