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在执政期间主张采取“铁”与“血”的政策,故被称为“铁血宰相”。
十九世纪是欧洲国际舞台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俾斯麦在其中利用自己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思想;国家利益之上;王朝战争;启示一、俾斯麦外交思想的形成(一)个人背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德国的一个容克家庭,他有一位参加过战争立下战功却非常厌恶战争的渴望安安静静生活的父亲,有一位很有主见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的母亲。
他的母亲简直跟他的父亲格格不入,他的父亲只希望平静的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不安分。
俾斯麦的性格上有些矛盾,我想,这跟他的家庭不无关系。
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大概是从父亲那里遗传过来的。
后来,俾斯麦深陷政坛,但是却经常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希望和她能够过上田园的生活,一起在田野上骑马,在树林里打猎。
俾斯麦家族数位亲人都参加过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使得俾斯麦对军事非常的了解,而他的母亲家族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的教授,并且他的母亲受到影响,一直希望俾斯麦往外交界或政界发展,在父母亲的双重影响下,是俾斯麦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手腕的外交家,政治家。
也正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在欧洲局势混乱的时代,对内控制局势,强大国家,对外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带领普鲁士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懊恨的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他的外交政策被认为是德国崛起的关键。
他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首先,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促进德国经济和文化崛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支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德国的经济利益,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关税和建立德国的铁路和电信网络,以促进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还推动了德国的文化崛起,通过支持音乐、文学和艺术等领域,提高德国的文化声誉。
因此,俾斯麦的个性外交为德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欧洲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国际环境。
他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积极地为德国争取利益,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妥协,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他还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特别是与俄罗斯和奥地利建立的“三国联盟”,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这些外交努力使得德国在欧洲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并促进了德国的崛起。
最后,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在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成功地将分散的德意志小国统一起来,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他还通过对丹麦战争、奥地利战争和普法战争的胜利,扩大德国的领土,并为接下来的德国殖民地扩张奠定了基础。
这些迅速的领土扩张和德国的统一为德国的崛起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崛起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通过积极地维护德国的国家利益,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和文化崛起,为德国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通过军事力量和外交手段,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领土扩张。
这些都为德国在19世纪末成为欧洲大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
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
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
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
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
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
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
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
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2.普奥战争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
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_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
四、深远的影响 俾斯麦主政德国近 30 年,其内政外交无论是对德国还是欧洲乃 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这方面看,在近代史上鲜有能 出其右者。 首先,对德国来说,俾斯麦一改过去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德 国在欧洲崛起。俾斯麦统一德国并维护统一的成果,使其成为欧洲乃 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其次,对欧洲来说,德国崛起打破了旧格 局。德国统一后,欧洲强国奥地利沦为二流国家,法国在欧洲的优越 地位也划上休止符,意大利也借此实现统一而成为欧洲强国。俾斯麦 所开创的欧洲格局,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格局至今没有多大变化,由此 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再次,俾斯麦外交政策对当时的外交理念造成巨 大冲击,影响到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的外交思想。俾斯麦推行现实外交 导致德国统一。他所奉行的国家至上主义与黎塞留一脉相承,并使之 逐渐占据外交决策的首要地位。而在此之前,欧洲大陆流行理想主 义、正统主义外交。俾斯麦把欧洲最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排除在德意 志之外,显然是对正统原则逆其道而行之。曾任英国首相的迪士累利 对德国统一如此评价:“此一战事乃一场德意志革命,其政治意义远大 于上一世纪之法国大革命。往昔之外交传统一一被其打破,新天下产 生于焉,均势已遭全毁。” 由于欧洲原有均势被俾斯麦打破,而此后 20 年间,俾斯麦完全凭 着自己的外交手腕和稳健自制的外交作风,通过构建新的联盟体系, 营造新的均势,维持了欧洲的和平。俾斯麦离职后,德国人或欧洲列 强都不能很好地把握欧洲局势和处理各国间的矛盾。后来的德国决 策者只记得三次王朝战争,却忘记了在战争中俾斯麦费尽心血的妥 协,以及统一后必须改持稳健温和路线。当德国无法维持均势以保护 自身安全时,便毫不迟疑地进行军备扩张,最终走上战争和失败的道 路。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俾斯麦作为德意志帝国的缔造者,其个性外交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手腕和坚定的个性为德意志的强大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同时也为整个欧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他的独特个性以及其对德意志崛起的推动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俾斯麦是19世纪欧洲外交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以其独特的外交手腕和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俾斯麦的执政时期,他通过三场战争将德意志的统一完成,而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也成为了欧洲大陆上崛起的新强国。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保持德意志的均势、与强国结盟、避免与强国发生战争等策略。
这些外交理念正是来源于俾斯麦的个性特点,他是一个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政治家,也正是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外交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俾斯麦的外交理念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统一德意志帝国之后,俾斯麦将外交政策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中,保持德意志的均势是他的首要任务。
他试图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德意志的权益,避免在强国之间成为棋子。
这种外交理念使得德意志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
俾斯麦还积极寻求与强国结盟,以巩固德意志在欧洲的地位。
他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德条约》等协议,有效地巩固了德意志与俄国以及中国的关系,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外交理念对于德意志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得德意志在外交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也确立了其在欧洲的地位。
俾斯麦的独特个性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俾斯麦是一个具有极强个性的政治家,他的深谋远虑、果断坚定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在外交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德意志统一后的外交政策中,俾斯麦以其坚强果决的个性,坚决贯彻了坚持维护德意志的均势的外交理念。
他在与法国的外交斗争中深谋远虑,最终成功地通过《普法战争》使法国在德意志面前节节败退,确立了德意志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用经济学视角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产生重大的影响。
他凭借着他的“铁血”政策把德意志从四分五裂的弱小国家变为统一的大帝国。
本文尝试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解读俾斯麦的政策。
【关键词】:俾斯麦商人杠杆收购原理利益最大化俾斯麦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他的“铁血” 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
与之前学者从俾斯麦性格等角度分析其政策所不同,本文以经济学的理论来探讨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笔者分别运用收益成本论、利益最大化及杠杆收益原理来阐释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及政策。
一、用收益成本论分析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俾斯麦坚信的政治理念:“强权胜于真理。
”1858年,他在给普鲁亲王的总结法兰克福经验的长篇备忘录中,着重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是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
①在1862年9月30日的一次讲话中,俾斯麦表明了他的铁血政治立场:“德国所属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演说与议会的议决,要凭铁和血来解决,国家权力问题,归根到底,要用刺刀来解决。
”②他宣布议会休会,从此开始了他的无议会统治时期,并下令增加军费,封闭反对派刊物,禁止自由活动等。
之后,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来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完成了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结果是施列斯维希划归普鲁士;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统一了北部和中部的德意志;1870-1871年,与法国作战,收回了南德四邦,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民族统一。
无论是言论还是最后的政治实践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强权政治思想。
他用这种强势做法来借此改变弱势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国家,看起来是一种大义精神,为国家的利益不惜让自己以坏人的姿态,强制使用武力。
笔者看来他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商人”,所经营的买卖就是政治。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实践之一,其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在战略层面上,俾斯麦主要采取了血与铁的政策,通过战争来推动德国的统一。
而在统一完成后,俾斯麦则转变为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以维护德国国家利益和实现稳定的欧洲格局。
在统一前,俾斯麦通过实施战争来消除德国周围的敌对势力,从而为德国统一铺平道路。
18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他先后领导了三次战争,包括德丹战争、奥地利普鲁士战争和普法战争。
这些战争的目标是分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从而削弱对德国统一的阻碍。
在这一过程中,俾斯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外交手段,通过结盟和割地等手段,巩固德国与其盟友的地位,确保德国的优势地位。
然而,一旦德国统一完成,俾斯麦意识到战争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为维护德国的利益和确保国家的稳定,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俾斯麦致力于建立德国的国际地位和稳定的欧洲秩序。
他主张保持与欧洲大国的平衡关系,防止德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并同时通过维护德国利益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来使德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的核心是“不结盟主义”,即避免与其他强国结成军事同盟,以免牵扯进与其他国家的战争。
相反,他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俾斯麦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结束了法团争端,并成功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而在与奥地利的关系上,俾斯麦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与奥地利之间的争端,确保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除了不结盟主义外,俾斯麦还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内政改革来推动经济的繁荣。
他实施了俾斯麦式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高关税和财政政策来保护国内工业,并通过建设铁路和改善农业生产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为国家的外交事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实力。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2010053 zhuxiaoxian 20101764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他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职位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俾斯麦依据现实政治原则,审时度势,调整外交策略,成功地建立了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欧洲外交体系,有效地防止了反德同盟的出现。
铁血宰相俾斯麦深谙地缘政治,于是他意识到,欧洲的均势中任何改变都会激起列强的联合抵制。
因此,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其稳健、温和的风格扮演一种维持现有状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俾斯麦的外交之所以去的成功,固然和他高潮的谋略与娴熟的外交手腕具有重大的关系。
他为德国制定了自制政策,巧妙地实行自制政策,利用俄英两国的敌对关系,谨慎而灵活地与他们周旋,既以结盟方式套牢俄国,同时又不与英国失和,如愿以偿地孤立了法国并避免反德同盟的梦魇成为现实。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有几个相似之处,俾斯麦发动的魅力攻势弥补了德国作为劫掠者的形象,减轻了外界对德进攻性的担忧。
正如今天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将自己描述为一个亚洲国家不应惧怕的良性大国。
铁血宰相给中国的当权者提供了绘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
维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有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正如“俾斯麦从1871年接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到1890年被迫辞职的二十年间,自我节制,力求改变锋芒逼人的铁血形象,以此稳定欧洲的秩序。
”中国也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19世纪末,德国成为欧洲大国,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俾斯麦的外交思想、行动与成就三个方面分析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思想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重大影响。
俾斯麦主张“铁血政策”,即通过实力和军事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
他深知欧洲政治的复杂性和变幻莫测性,因此强调实力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在外交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
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俾斯麦对外交政策的主导地位使得他的外交思想影响了整个德国统一的过程。
这种铁血政策的影响不仅在德国国内得到了贯彻执行,也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上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俾斯麦在外交上的思想,为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的外交行动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具体影响。
在德国统一后,面对欧洲大国的挑战,俾斯麦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
通过与俄国的友好外交,成功地维护了德国与俄国之间的利益平衡,避免了俄国对德国的威胁。
俾斯麦还通过主导柏林会议,成功地维护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为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还成功地通过了三次战争,为德国的领土扩张和国家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外交行动使得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为德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俾斯麦的外交成就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长远影响。
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德国成功地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小国崛起为欧洲大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
俾斯麦的外交成就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为德国在后来的外交事务中奠定了坚实基础。
德国在俾斯麦时期的外交成就也为后来的德国政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可以说俾斯麦的外交成就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
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 - 1898年),德国容克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用灵活的外交政策和“铁血”手腕,而不是只从自上而下的统一德国的分裂,同时也为德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各种外交手段并留下了很多东西值得深思的东西。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政策;评价中图分类号:K811Analysis on Bismark’s Foreign PolicyAbstract :Otto von Bismarck (1815 - 1898) was the most famous politician and diplomat of German Junker class, he used a flexible foreign policy and "Jagged" wrist, he not just uniformed the division of Germany from the top to down, but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ermany. His various diplomatic means left a lot of things worth pondering.Keywords :Bismark; foreign policy;assessment简论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一、前言研究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这一问题属于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现在研究俾斯麦本人的著作比较多,而对他的外交政策的研究重视不够。
总体来说,现在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缺乏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的学者比较少,而关于这一方面的论文和专著比较则更少。
现在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美国艾伦•帕麦尔的《俾斯麦传》,德国艾米尔•鲁特维克的《俾斯麦》,英国A.J.P泰勒的《俾斯麦:凡人与政治家》等。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推 动了欧洲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发展。
后果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被认 为是失败的,德国失去了欧洲霸权地位。
对俾斯麦外交政策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战略眼光,但也 有其局限性和缺陷。
反思
在当今世界,俾斯麦外交政策的理念和手段仍有其现 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英德结盟的可能性
尽管两国存在根本性矛盾,但在某些领域如殖民地扩张方面存在共 同利益,因此英德结盟并非不可能。
英德关系的破裂
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随着德国实力的增长,德国开始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与英国的利 益发生冲突。
德国的海军建设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引起英国的警惕和担忧,因为这威胁到了英 国的海上霸权。
英德关系的破裂
俾斯麦的对外政策
•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 俾斯麦与英国的关系 • 俾斯麦与俄国的冲突 •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评价
目录
01
俾斯麦的生平简介
俾斯麦的早期生活
俾斯麦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 幼接受严格的上等教育,培养了坚毅 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在年轻时对政治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自学和游历欧洲各国,逐渐形成 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02
俾斯麦的欧洲政策
德意志统一与欧洲均势
德意志统一
俾斯麦通过铁血政策,成功促成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均势原则
他努力维持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以保障德国的安全和利益。
普法战争与欧洲霸权
普法战争
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俾斯麦挑起了普 法战争,成功击败法国,使德国成为 欧洲大陆的霸主。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摘要】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是十九世纪的重要外交策略。
俾斯麦外交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和强大,通过扩大德国领土和削弱邻国的实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俾斯麦外交的主要手段包括发动战争、签订条约和外交联盟等。
在策略转变方面,俾斯麦从积极扩张外交政策向维护已有领土秩序转变。
俾斯麦外交的成果包括成功实现德国统一和确立德国的大国地位。
总结来看,俾斯麦外交对欧洲外交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为后续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这一时期的教训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关键词】德国统一时期,俾斯麦外交,战略目标,战略手段,策略转变,策略实施,成果,总结,影响,启示。
1. 引言1.1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是19世纪中期至末期欧洲外交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此时期,俾斯麦作为普鲁士宰相和德意志帝国总理,成功地实现了德国帝国的统一,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了其卓越的外交才能。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和手段,影响深远,被视为现代外交的典范之一。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以其明智的战略和灵活的策略著称。
俾斯麦的外交战略目标主要是确保德国的强大地位和维护与周边大国的平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俾斯麦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联合俄国、维护与奥匈帝国的关系和与法国的博弈等。
俾斯麦外交的策略转变体现在他对外交形势的准确分析和灵活变通的应对策略上。
他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外交挑战,使德国在外交舞台上屹立不倒。
俾斯麦外交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德国帝国的统一和地位的确立上,为后来的德国外交奠定了基础。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展现了战略眼光和策略智慧,对当今外交领域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俾斯麦外交的影响深远,为德国和欧洲的历史进程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2. 正文2.1 俾斯麦外交的战略目标1. 维护普鲁士的实力和地位:作为普鲁士的首相和外交官,俾斯麦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普鲁士在德意志联邦中的地位和实力。
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模板
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郭细林内容摘要:德意志的统一,在政治经济作用的背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灵活外交策略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次王朝战争成功,从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俾斯麦外交策略的成功。
关键词:德意志,俾斯麦,统一,外交●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不说俾斯麦。
俾斯麦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他出任再想不到十年,实现了由普鲁士完成的德意志的统一,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法国和奥地利受到了抑制,德国成为了欧洲强国。
德意志的统一,在当时的环境下,得益于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的外交斡旋,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在德国统一中面临怎样的环境,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们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德国统一时面临国际形势九世纪后,查理曼帝国瓦解后,经过五百多年的封建割据,到十八世纪,德意志诸侯林立,每一邦国都有较大的实力,他们彼此征战,政治经济上长期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
德意志之所以长期陷入政治四分五裂的困局,统一运动之所以会屡屡失败,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德意志的地缘政治所决定的。
因为德意志的战略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四周都是欧洲大陆传统的强国,而它本身发展又太晚,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强国都必然要阻止德意志的统一。
因为对它们来说,在欧洲中部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是对他们利益的严重威胁,这就是它们可能会联合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利益所在。
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和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德意志统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而此时刚刚登上普鲁士政治舞台的俾斯麦也在此基础上理解了统一德意志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维护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保存君主政体和贵族阶级的特权,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由他们自己来领导,必须由他们来迫使软弱的德意志资产阶级俯首听命。
俾斯麦同样也懂得,在以后统一的道路上两个德意志邦—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冲突不可避免。
俾斯麦欧洲政策的开端和法国的外交
奥皇约瑟夫(1830-1916)
(四)1875年的战争警报和法国的外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875年的战争警报 * 法国摆脱孤立的外交传统
俄国外交大臣哥恰可夫 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塞 法国总理甘必大
俄国外交大臣哥恰可夫(1798-1883)
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塞(1823-1890)
法国总理甘必大(1838-1882)
(三)1872年的三皇会晤与1873
年的三皇同盟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818-1881)
德皇威廉一世(1797-1888)
(一)俾斯麦的外交思想
1,性格、经历、历史、环境 的影响 2,近代欧洲外交传统的影响 3,“德国应当得到作为一个 大国而应受到的尊重。”
4,全局考虑:不得罪英国; 拉住俄国、奥匈帝国; 彻底孤立法国
俾斯麦外交名言:
“决定正确方针和错误方针常常在于最细 微的、然而又是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有时 还在于一个国际文件用语的语调和选词。 稍一偏离正确路线,偏离的距离就会迅速 扩大,以致要返回到原来轨道已做不到, 就是返回到误入歧途的岔口也是无望的。 流行的公文保密掩盖着造成脱轨的状况, 达几代人之久。”
“为了让民众认识真理,事实上需 要花费很多时间;当民众真正理解 应该干什么的时候,通常可以利用 这种认识的时机已经过去了。”
(二)欧洲各国的基本外交政策
英国: 外交保守,把欧洲外交主动权 让给了俾斯麦; 俄国: 国内政局动荡;对巴尔干和近东 地区野心勃勃,与英、奥矛盾很大; 奥匈帝国: 时刻警惕俄国和 “斯拉夫 人的汪洋大海”; 法国: 时刻不忘复仇
第五讲 俾斯麦欧洲政策的开端和 法国的外交
一个统一的德国在欧洲中部崛起,“欧 洲少了一位女管家,来了一位男主人。” 德国的崛起改变了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旧欧 洲国际政治体系。俾斯麦是新德意志帝国 的主要设计师。他也是新欧洲国际政治秩 序的主要设计师。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作为德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家之一,俾斯麦在其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具有独特个性的外交政策,这些行动深刻地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崛起。
首先,俾斯麦是一个极其重视国家统一和领土扩张的政治家。
他的“铁血政策”提出了通过战争和外交手段来实现德意志统一和国土扩张的目标。
1870年,俾斯麦成功地将普鲁士和南北德意志联邦国家统一起来,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此举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了日益扩大的势力范围和财富。
此外,俾斯麦借助“炮舰外交”手段,将德国的势力范围拓展到欧洲以外的殖民地,包括东非、喀麦隆、新几内亚等地。
其次,俾斯麦倡导的“平衡政策”对于德意志帝国在欧洲的稳定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政策的核心原则是通过缓和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以达到保持和平和维持国际稳定的目标。
俾斯麦通过维持俄国和奥地利帝国之间的同盟和平和对法国的警惕关注,成功地避免了地区战争,从而推动了德意志帝国的发展。
此外,俾斯麦在外交政策中秉持的“实用主义”思想也为德国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他避免了在国际事务中采取过激的行动,同时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工业经济,大力推进德国的现代化建设。
总体而言,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是德意志帝国能够成为欧洲最强大国家之一的重要因素。
他的政策同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长远的战略目标,为德国在国际崛起过程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俾斯麦外交政策之分析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陈明媚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
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欧洲均势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
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
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摘要】在19世纪,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意志的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以强硬手段实现了统一德国的目标,并通过实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确立了德国在欧洲的地位。
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注重实力和现实的平衡,其推行的血与铁政策以及对外政策的灵活性赢得了德国在欧洲的尊重和权力。
他的外交政策既稳定了德国的国内政治局势,同时也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
俾斯麦的外交遗产使得德国成为欧洲一支强大的力量,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俾斯麦个性外交为德意志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外交遗产延续至今,仍然对国际政治产生着影响。
【关键词】俾斯麦、个性外交、德意志崛起、外交思想、外交政策、欧洲局势、世界格局、重要性、外交遗产1. 引言1.1 俾斯麦个性外交简介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生于1815年,是德意志帝国第一个总理,在19世纪的欧洲外交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以其独特的外交手腕和个性特质而闻名,被称为“铁血宰相”。
俾斯麦外交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实力和权谋来维护德意志的利益,他主张“铁和血”的政策,即利用战争和外交手段实现统一和强大。
俾斯麦的外交手法充满了阴谋与权术,他擅长利用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来为德国谋取最大利益。
在德意志崛起的历史进程中,俾斯麦的外交政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德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的外交手段虽然备受争议,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的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德国在欧洲和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
1.2 德意志崛起背景德意志帝国的崛起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政治格局。
在那个时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的状态,由许多小国家组成,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种状况导致了德意志的实力相对较弱,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德意志地区也受到外国势力的影响和控制,例如法国和奥地利。
这种被他国左右的局面限制了德意志的发展和崛起。
随着19世纪中叶普鲁士军事实力的增强和工业化的推动,德意志逐渐走向统一和强大。
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
俾斯麦模式是指19世纪末德国首相俾斯麦所实施的一系列国家
政策和外交策略。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 实行实用主义,俾斯麦主张国家政策应该以实际情况和国家
利益为依据,而不是理想主义或道德原则。
他注重现实政治和权谋,以达成德国的国家利益和权力平衡。
2. 铁血政策,俾斯麦倡导强硬的外交政策,通过军事手段来实
现国家的目标。
他认为战争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因此德国在他的领
导下进行了多次战争以确立国家地位。
3. 统一德国,俾斯麦通过三战统一了德意志帝国,使德国成为
欧洲强国之一。
他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手段,同时运用
军事力量,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4. 保守主义,俾斯麦坚持保守主义的价值观念,维护传统的封
建制度和贵族统治,以稳定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力。
5. 对外扩张,俾斯麦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德国的国际地位,
同时避免与强大的邻国发生冲突。
他通过外交联盟和平衡来确保德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俾斯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实用主义、铁血政策、统一德国、保守主义和对外扩张。
这些特征在德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德国的国家形象和外交政策。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统一、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三个方面论述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的影响。
俾斯麦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
在19世纪,德国是一个分散的国家集合体,由多个小国家组成。
俾斯麦以智慧和政治手腕,成功地通过三次战争统一了德国,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利用军事力量统一了北德意志联邦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王国,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这使得德国获得了强大的实力基础,为后来的军事征服与扩张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秉持实用主义的原则,以经济利益来达成外交目标。
俾斯麦鼓励国内企业家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德国的经济实力。
他凭借精明的外交手段,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关税协议,使德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出口德国的商品。
这种积极的贸易政策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和商品输出,使德国成为欧洲颇具竞争力的经济大国。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实现了德国的外交扩张。
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与协议,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外交环境。
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特利德协约》,该协约将南德国与奥地利王国联合起来,有效地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俾斯麦还试图通过与俄国、英国和意大利建立友好关系来稳定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
通过这种外交扩张,俾斯麦巩固了德国的地位,并化解了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为德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通过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提升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强大和自主的国家,并为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陈明媚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
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 大陆联盟体系 欧洲均势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
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
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反法战争。
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麦的挑动下,法国向德国宣战。
拿破仑三世此刻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鲁士,而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坚决反对分裂的德意志民族,拿破仑对德国事务的干涉,激起法国民族运动的高涨,同时欧洲列强因同法国的矛盾而宣告“中立”,俾斯麦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取得节节胜利,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战役取得对法国的决定性胜利。
至此,德国的民族战争的任务已经完成。
1871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宣告了德国的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也同时出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欧洲大陆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统一的德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年轻的帝国也并非可以高枕无忧。
德意志处在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边缘有法国、俄国、奥地利三大强国。
从地缘政治来看,德国是天生的被包围国家。
他认识到“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臵,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③二:大陆联盟体系的目标和过程俾斯麦的大陆政策确定统一后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其重点是削弱和孤立法国,阻止其他大国结盟。
普法战争后期,俄国几度要扬言干涉,并与英国协商共同行动,构成对德国的最大威胁。
俾斯麦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以孤立法国;联合奥匈帝国,抑制俄国在欧洲的扩张;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
从而构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德国占据优势的外交网络。
俾斯麦通过结盟先后缔结三皇同盟、德奥罗同盟、三国同盟、奥塞同盟,建立起了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包括奥、俄、罗、塞等国在内的复杂异常的联盟体系——大陆联盟体系,其外交战略可概括为在均势外交原则指导下的联奥、拉俄、亲英、反法。
这一体系巩固了德国在欧洲大陆业已取得的霸权地位,但随着 1894 年法俄同盟的形成寿终正寝。
1873 年,俾斯麦促成了俄、德、奥三皇同盟,阻止俄向西欧、南欧扩张,也设臵了一个阻止法俄联合的屏障,使德国免于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虽然俾斯麦促成了俄奥接近,但是东方问题始终困扰着俄奥关系,威胁着三皇同盟的稳定性。
1877~1878 年俄土战争期间,俾斯麦表面上充当“诚实的政治掮客”,实际上却向沙俄反戈一击,在柏林会议上联合英、奥迫使俄国吐出战争掠获物,体现了其势力均衡的外交策略,同时也使俄国人十分不满,俄德奥三皇同盟受到威胁。
近东危机和柏林会议使俄德奥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俾斯麦在英、俄、奥之间的中庸协调并不成功。
为了继续控制欧洲局势,俾斯麦开始采取正式结盟政策,由此揭开了 19 世纪后半叶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缔结秘密同盟条约的历史。
④俾斯麦希望与奥结盟,迫使俄放弃反德立场。
于是1879 年 10 月双方签订《德奥同盟条约》,德奥同盟建立,德奥的接近使俄国担心被孤立,于是主动与德奥订立一个条约。
1881 年 6 月,三国签订《三皇同盟条约》,新的三皇同盟建立,使得俄奥再次合作,俾斯麦重新控制了欧洲局势。
1881 年,法国占领突尼斯,法意矛盾加深,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而此时意大利扩张也积极寻求同德奥结盟,1882 年 5 月三国在维也纳订立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建立。
1883 年,新独立的罗马尼亚担心俄国威胁,寻求奥支持。
因此,德国又与奥匈、罗马尼亚结成了针对俄国的同盟。
至此,俾斯麦在五年之内建立起一个包括了德、奥、意、俄、罗马尼亚在内的同盟体系,德国处于这个同盟体系的核心位臵。
为了控制保加利亚公国,1886 年俄国策动了保加利亚的政变,派出特使直接统治保加利亚。
英、奥两国支持保加利亚的抵抗力量,使俄国失去了对保加利亚的控制。
俄奥关系再次恶化,俄把奥看作在巴尔干地区扩张的主要障碍;奥则认识到,三皇同盟不足以遏制俄的扩张野心。
由此,1887 年三皇同盟没有续订。
1877 年 3 月和 12 月,英、意、奥分别达成两次《地中海协定》,规定三国共同维持地中海、黑海和近东的现状。
虽然协定只是声明相互支持,并没有明确的承诺与义务,但是也达到了联合英国牵制法、俄的目的。
俄国始终是俾斯麦均势体系中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三皇同盟条约没有续订,俾斯麦担心法俄接近,希望与俄加强合作。
而俄国希望获得在巴尔干问题上的支持。
因此,1887 年 6 月双方秘密签订《再保险条约》,规定如缔约国一方与第三国交战,另一方保持善意中立,但是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进攻奥匈除外。
德国支持俄国在巴尔干已有的权利。
德奥意三国同盟确保的是,如果法国进攻德国,奥保持中立;这个条约保证的是,如果法国进攻德国,俄国保持中立。
所以称之为“再保险条约”。
通过三个三国同盟,两个《地中海协定》及一个《再保险条约》,俾斯麦建立起以德国为中心环环相扣的大陆联盟体系,为德国的强大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确保了在欧洲已获得的优势地位。
三:大陆政策的矛盾与结局大陆联盟体系包含着极大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俾斯麦凭借其个人高超的外交手段在欧洲国家间纵横捭阖,但其所促成的对德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质上是脆弱的。
大陆联盟体系并非真正恢复了欧洲的均衡态势,欧洲大国间的德法矛盾、俄奥矛盾都没有解决。
首先是英国的均势外交政策。
众所周知,英国十九世纪后半期所奉行的是“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这一特点,决定了英国是一个难以依靠的国家。
针对俄德关系及德国国际环境的恶化,1887 年 11 月,俾斯麦致函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希望建立英德友好关系。
1889 年 1 月,俄德关系濒于破裂之时,俾斯麦露骨地向英国建议缔结英德同盟条约。
然而,索尔伯里并没有被俾斯麦的外交伎俩迷惑,他答复俾斯麦:“可惜我们不是生活在彼得时代,现在是民主制当权,英国政府要直接依赖于舆论的潮流,这就是这种制度之赐,这一代只能够审时度势。
”⑤俾斯麦的外交谋略在英国没有得到响应。
再加上俄奥之间利益矛盾重重,因此这一体系内部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能平稳运行那么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俾斯麦个人的能力。
所以,这一体系的另一大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太过于依赖俾斯麦的个人能力。
在复杂的大国关系中,联合奥、意,拉拢英、俄,孤立法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俾斯麦的个性,使得他和德国皇帝以及其他人的关系比较紧张。
1888 年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上台,俾斯麦与新皇帝不和,经常发生政见冲突。
1890 年 3 月的一次冲突使俾斯麦辞职,德国对俄国的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1890 年《再保险条约》期满,俄再三提出续订,但是德国政府都拒绝了,理由是它无益于保护德国利益,不能保证德国免遭法国进攻。
拒绝俄国的这个建议,德皇及其资政等于把俾斯麦交错的结盟体系中最要紧的一根主轴给拔掉了。
⑥最终,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总的看来, 俾斯麦时期外交政策的运筹是成功的,他对地缘政治和德国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
俾斯麦深谙德国地缘政治困境, 并认识到德国国力一时难以与欧洲各国为敌, 不得不主动结盟, 俾斯麦体系维持了欧洲的均势, 保证了德国的安全与稳定, 也为 19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环境。
参考文献著作类①艾伦〃帕麦尔.俾斯麦传.商务印书馆②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③奥托〃冯〃俾斯麦.思考与回忆〃第二卷.东方出社④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三卷).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⑤德.埃米尔〃路德维希.俾斯麦传[M].团结出版社⑥基辛格.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⑦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论文类孙玉娟:《论俾斯麦的大陆政策》.新学术.2007.5于宁宁:《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评述》.科教导刊.2011.8 庄燕.《评俾斯麦1871~1890的外交政策》.邢台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