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唐代阎立本绢本设色共25页文档
坐在家里看国宝——步辇图(附高清大图)
坐在家里看国宝——步辇图(附高清大图)2月27日,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阎立本《步辇图》数十年来首次“走出”故宫,在首都博物馆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上展出,为了目睹这一国宝的真容,首都博物馆门前排起了长龙,由于画作年代久远,为保护文物,仅能展出两个月。
不能去现场看国宝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今天丝路君就带你看看这高清的国宝名画。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步辇图》,是一幅最早反映中国汉、藏团结和睦的历史画卷,它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赞干布的联姻佳话。
《步辇图》展示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十五年,也就是公元641年接见吐蕃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接文成公主入藏时的情景。
《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局部历史背景《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人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步辇图
《步辇图》
赵彩迪
图1
《步辇图》全图
【摘要】文章通过赏析唐代名画《步辇图》,介绍了伟大画家阎立本对重大历史事件深刻的理解、精辟的分析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剪裁,还重点介绍了此图鲜明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成就。文章还介绍了伟大画家阎立本在绘画技法上的师承关系和他的艺术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阎立本,《步辇图》。
《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纵长38.5cm、横长129.6cm,绢本,设色,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创作人简介
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出身北周贵族。父亲是隋代画家阎毗,娶的是北周武帝的一位公主,入隋后曾为隋朝设计武器,组织皇家仪仗队,监造长城;兄弟阎立德是初唐著名的工程学家,兼擅绘画;他本人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有着顺利的仕途。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中国名画赏析:《步辇图》
《步辇图》赏析《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画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迎娶文成公主的事。
图卷右半侧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松赞干布所派的使者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穿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纯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唐代新闻纪实照片:《步辇图》
唐代新闻纪实照片:《步辇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是一幅历史画,讲的是一段大家广为熟知的历史故事。
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吐蕃(西藏)赞普(即帝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遣宰相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后来,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
而阎立本亲历了整个事件,画下了这一新闻纪实照片。
画面一共刻画了4男9女共13位人物。
左侧有三人,后面那位手持笏板的白衣少年为通译者,就是翻译;前面红衣虬髯手持笏板者,为典礼官,是这次会见的引见官员。
太宗贞观四年明确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可见,这位负责接见仪式的典礼官品级不低,至少五品以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
后面的翻译穿白衣,是因为没有品级。
所以这些人物的衣服颜色可是不能乱穿的。
中间的那位,就是唐太宗此次会见的吐蕃使臣禄东赞。
禄东赞一看便知来自异域,无论是头发的样式还是服装的样式、花纹以及腰间所挂之物,都与中原风俗不同。
画面上,禄东赞拱手而立,向唐太宗致敬,通过刻画他谦恭、敬畏、恭敬的举止,体现出西藏使臣的身份。
禄东赞穿的这一身花衣服,是吐蕃贵族的专门装束,正式名称叫“联珠立鸟与立羊纹织锦长袍”。
这件花袍是一件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来自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
此地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生产的织锦已行销丝绸之路,在吐蕃上层社会深受追捧。
画面右侧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整个画面的焦点,绝对的主角,画家不遗余力地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他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面带“帝王之相”,目光清明深邃,身形健壮,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盛情和嘉许。
为了更好地凸现唐太宗的至尊风度,画家不仅遵从了“主大从小”的绘画规则,还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安排了九个娇小、稚嫩的宫女加以衬托。
步辇图1
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是现藏故宫博 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 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唐代著名画 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 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 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 价值。
《步辇图》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作。画上描 写九名宫女执伞杖抬唐太宗李世民坐于辇上接见 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被后世认为是古代绘画 的经典之作。
《步辇图》中,坐在辇上的唐太宗李世民体 形明显大于周围九名宫女的体形,这种有违客 观规律的绘画手画中早期人物画发展规律。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 纯熟。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 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 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 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 感;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 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此图一说为 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幅上有 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 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阎立本 (约601~673),中国唐代画 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 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 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 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 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 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 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 驰名隋唐之际。
唐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
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
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
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
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
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
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
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
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
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
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
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步辇图
《步辇图》赏析--陈甜甜201048990628 国会计F1008《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人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左边三个人物身材由高到矮的构图,则描绘了对象的特定性。
前面一人红袍虬须,手执笏板,表情沉着老练,导引禄东赞前来晋见。
最后者译员,身穿白衣,手执笏板,谨慎惶恐。
中间使者禄东赞,是画家着力刻画的第二号人物。
禁出文物(101)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
禁出文物(101)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宋人摹阎立本《步辇图》卷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文物信息: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物年代:宋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公元七世纪,地处我国西南的吐蕃(今西藏地区)开始强大兴盛,其三十二世赞普松赞干布是个“骁勇多英略”的领袖。
贞观八年(634年),他遣使臣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向唐王朝求婚联姻,唐太宗李世民答应了他的请求,决定将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贞观十五年(641年)春天,松赞干布派相国禄东赞到长安来迎接文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则派礼部尚书江夏王宗室李道宗陪同文成公主进吐蕃。
文成公主除了带去很多中原地区的文化典籍外,随行的还有许多各种行业的工匠,对于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唐王朝和吐蕃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阎立本以此为题,绘制了这幅歌颂古代汉、藏民族友好交往的作品。
画幅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李世民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坐榻(又称步辇,图画即以此为名)上,另有三个宫女分别在前后掌扇和持华盖。
唐太宗面前站立三人:最右者,身穿大红袍,是这次仪式的引见官员;中间是吐蕃的使臣禄东赞,拱手而立,发型和服饰与中原地区不同;最左为一穿白袍的内官。
按照画家阎立本当时的地位和身份,他完全可能是这次历史性会见的目击者,所以他笔下的人物非常真实、生动。
唐太宗李世民的威严,使臣禄东赞的干练、谦和,引见官员和内侍的恭谨,年轻宫女的天真活泼,都各具特点,跃然绢上,禄东赞和唐太宗等人在民族气质上的差别也有所表现。
全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线条纯熟,富有变化和表现力;设色浓重、鲜艳,是一幅出色的工笔重彩人物画作品。
图中的李世民、禄东赞等人应当带有肖像画特征。
阎立本,生活于7世纪,约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是唐朝初年的著名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内,父亲和兄长均是宫廷艺术家,擅长绘画和设计。
《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日期:2008-05-11] 来源:坚东网作者:[字体:大中小]高山情剑录入唐阎立本卷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藏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真实记录并再现一千多年以前古代藏族与中原地区友好往来的历史画卷。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今西藏地区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长安迎接公主。
画面就是描绘太宗接见禄东赞时的情景。
画幅左边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
右侧中间一位穿民族服装、拱手致敬的是禄东赞,他被前面一穿红袍的鸿胪寺官员引见给唐太宗。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禄东赞穿着西域流行的联珠纹袍,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汉人的气质。
画家依靠服饰、举止、特别是面部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者的性格特征和外貌上的特点。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卓有建树的君主,作者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髭须,表现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气质和治国安邦信念的帝王形象。
作品着重于人物肖像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刻画是成功的。
而劲细、流畅的线描和浓丽的设色,则进一步突出了庄重的气氛。
阎立本(?——67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
他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和技艺,并且有政治才干。
曾做将作大匠、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作了宰相。
他有应务之才,尤擅图画,工于写真。
所画的题材相当广泛,除宗教画以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都画得很好。
唐代评论家张彦远说:“阎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
”他最擅长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最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任“库直”,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时又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此外,他还画过《西域图》、《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等,这些作品成为唐代政治事件的颂歌。
步辇图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月读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3期
主题词:�步辇图》 松赞干布 多民族国家 文成公主 和谐共生 阎立本 人物画 艺术史
摘要:传为唐代阎立本所作《步辇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件杰作也被人们看作唐代人物画的典范,在艺术史上有着非同凡响的地位。
《步辇图》描绘的是松赞干布派出的使者禄东赞觐见唐太宗的情节,也就是对流芳百世的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故事的反映。
这件作品印证了汉藏两族间的友好情谊,充分体现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间唇齿相依、和谐共生的紧密联系。
阎立本《步辇图》及题跋欣赏(附超清图片)
阎立本《步辇图》及题跋欣赏(附超清图片)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唐阎立本《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今人学者研究为金人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记录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阎立本画作的争议我们都知道,唐代阎立本是和吴道子齐名的大画家。
吴道子素有“画圣”的称号,足见阎立本在书画界的地位。
关于阎立本的画作,在史书中有明显记载的是《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西域图》等,但是流传至今的《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等却存在争议。
《萧翼赚兰亭图》就在我们争论流传下来的这些画作是否是阎立本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恨之处。
唯二有可能出自阎立本之手的作品,《步辇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抢走了一样。
《历代帝王图》如今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局部陈后主《历代帝王图》局部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0 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下期分享)这里突然令我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哪些知名的书画艺术总是存在争议?真伪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真,怎么去鉴别伪,这似乎有一种艺术审美的偏见在里面,只是我这种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不便在这里表达。
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古人认为是宋人临摹,今天的学者研究则说是金人临摹,总之是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
而作为可以参照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最典型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王羲之的书法当世没有真迹,至少可以确定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碑刻,像《圣教序》起码可以为我们鉴别真伪作一个参考。
可是,对于鉴定像《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我们都缺乏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步辇图》:画里画外“合同一家”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唐太宗不仅同意 文成公主和亲事 宜,还打算将琅 邪长公主的外孙 女嫁给禄东赞。
65
[ 速记录 ]
《步辇图》: 画里画外“合同一家”
[ 七日评 ]
没有文脉的艺术缺乏生命力
P66
62
《步辇图》: 画里画外“合同一家”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形象地描绘出文成公主远嫁 吐蕃之后,汉文化在当地得到广泛推广的景况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高雪梅 / 北京报道
2018 年 3 月 17 日,北京乍暖还寒、大雪纷飞,但首都博物馆的门口一大 早就排起了长龙,颇有当年“故宫跑”的架势。 很多观众奔着一幅古画而来,这幅画就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 一的《步辇图》。由于画作年代久远,为保护文物,仅展出两个月。 《步辇图》是首都博物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的压轴展品之一。 此次展览汇集了北京、西藏等五省市 21 家文物收藏单位的共 216 件(组)文物。 其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等 13 家寺庙提供的重量级文物,均首次与 公众见面。
《步辇图》局部
原本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轻易不出宫的《步辇 图》,此番展出将为公众带来怎样的一段往事?
业余画家留下传世名作
1300 多年前,为迎娶文成公主,吐蕃赞普松赞 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前往大唐都城长安——当时世 界上最雄伟、最繁华的都市。 爬雪山过草地,在经过长达数千公里的跋山涉 水之后,贞观十五年正月丁卯日,禄东赞携 5000 两 黄金和众多聘礼抵达长安 ;正月甲戌,禄东赞被唐 太宗接见;正月丁丑,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前往逻些(今 拉萨)。 从禄东赞抵达长安到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此间 一共历时 11 天。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创作的这幅 《步辇图》,展现的正是禄东赞来到长安 7 天后,被 唐太宗李世民接见的那一历史时刻。 阎立本,唐代雍州万年人,即今陕西临潼人。 他的父亲阎毗曾娶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儿清都公主
《步辇图》鉴赏
阎立本(公元601----673年),唐代著名画家、建筑家,汉族,雍州万年人,出身富贵,对于绘画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他的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精通工篆隶书、绘画和建筑,因此受到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喜爱。
阎立本的兄长闫立德也擅长书画、工艺和建筑工程。
父子三人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两代。
阎立本于太宗时期担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任工部尚书,总章元年升为右丞相。
阎立本精通书画,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从宗教人物、车马到山水,无不擅长,其中尤其擅长绘制人物肖像。
阎立本绘画主要师法张僧繇、郑法士和他的父亲阎毗和兄弟阎立德,相传他对张僧繇的画进行了非常认真深入的研究。
起初,他对张的画并不能完全理解,通过再三观赏,才在张僧繇的画前“留恋十日而不能去”。
由此可见其作品和六朝绘画的继承关系。
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等。
《步辇图》正是阎立本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太宗命阎立本作画来记录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这一重大事件,画家采用独特又巧妙的视角,并未选取文成公主入藏或是太宗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等宏大场面,而是通过描绘太宗乘坐步辇来迎接使者禄东赞这一特定场面来记录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反映了画家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之深刻,分析之精辟以及选材之得当。
一、《步辇图》的由来《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初唐时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是以初唐时期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当时,松赞干布是吐蕃第三十二赞普,他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
受唐朝社会的影响,松赞干布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吐蕃社会借鉴唐朝向封建社会过渡。
松赞干布曾多次派遣使者向唐朝求婚,都未能如愿以偿。
638年,他又派使者向唐太宗求婚,与此同时,他还带领20万军队攻打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蕃),施压于唐朝,但被唐军击败。
教你看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教你看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国古代名画鉴赏(八)唐·阎立本《步辇图》——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步辇图》贞观十四年,即公元640年,唐朝的外交部门收到了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份文书,声称他们的赞普松赞干布将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唐皇室提出通婚的请求。
唐太宗考虑到国家的完整和自己统一天下的雄伟大志等问题,于是同意文成公主入藏并接见那位青藏派来的使者。
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及迎亲使者的场面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千古名篇《步辇图》由此而生,一幅成功描写古代吐蕃与中原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步辇图》局部图案中左侧的三个人自右至左依次排开:为首的第一个人身着正红色朝服,手持象牙荡,留着络腮胡,头戴黑乌纱,脚蹬黑色皂靴,腰佩黑色蟒带,下挂白色如意玉佩,神色憨鞠,面容镇定,眼神似有若无,平视前方唐太宗,仿佛在向皇上禀报:“臣引西域刺史禄东赞特来参见皇上”。
这个人根据记载,是当朝的典礼官,即迎接外来使者晋见唐朝皇帝的接待员。
第二个人物的身世非同一般,他是吐蕃国松赞干布遣唐求亲的使臣禄东赞。
据史料记载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臣求亲未允,使臣因害怕松赞干布责怪他无能,于是捏造说求亲未允是因为其他国的国王也派使臣前去求亲的结果。
导致松赞干布大怒,于是出兵征战他国,获胜后一鼓作气又进攻唐王朝边疆,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士兵的气势不高,被唐朝派去平息战乱的军队打败了。
这时松赞干布提出与唐和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要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同意和解战乱,与吐蕃结为友好同盟,此举不可不称为极有手腕的政治策略。
吐蕃国有松赞干布这样有胆有谋的英雄人物,打下了大片西域江山。
然而西域气候恶劣,位于中原的边陲之地,一旦出现战争,唐朝派兵攻打西域即便胜利也要损兵折将。
况且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发达的经济、文化令西域各国羡慕不已。
正是抓住了这种局面的症结所在,唐太宗决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西藏问题。
第三个人身着白袍,头戴乌纱,手持白色象牙笏,足蹬黑色皂靴,颧骨高耸,下颚突出,两眉上挑,一脸的诚惶诚恐,面带疑惑地仰视唐太宗,应该是禄东赞的译官。
传世名画——《步辇图》
伍 艺术特色
精湛画法——构 图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 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 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 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 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 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 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 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 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 弹琴时的左手伴奏一样,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 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知识链接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 曲孔眼。比赛开始,禄东赞用一根细丝线,将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头 则缝在绫缎上,接着,他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蚂蚁闻到甜味,便带 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慢地爬了进去,绫缎也就随着丝线穿过了九曲 明珠。
知识链接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kè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比赛开始后,禄东赞 将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在不同的房间,然后一天都不给马驹投喂草料, 也不给水喝。一天后,将马驹重新放回马群中,小马驹很快就各自找到了自 己的母亲去诉苦了。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 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 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阎立本
➢ 阎立本(601年—673年) ➢唐朝时期政治家、画家 ➢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喜欢表现
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名画鉴赏《步辇图》美术社团课(课件)
想一想:这样一幅记录着大唐与吐蕃和亲事件 的《步辇图》,为什么会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作之一?
传神
传神
神情 动态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 的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 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 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 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 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 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 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阎 立 本
汉藏结亲,永世亲和
《步辇图》,唐代人物画,阎立本,长卷,绢本设色,纵厘米, 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阎 立 本 ( 601 ~ 673 年 ) , 唐 代 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 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 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 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 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 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一 团 祥 和 , 喜 庆 的 气 氛 只有典礼官一
个人是红袍在身, 未免显得孤零零的, 仍然找不出喜庆的 气氛。于是作者巧 妙地利用了晁盖顶, 和宫女服饰的配色, 映衬出一团祥和、 喜庆的气氛。
• 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 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 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 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
图卷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 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以 禄东赞的诚挚、谦恭 、持重有 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 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 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 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 节奏鲜明。
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 得到了充分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