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辇图》唐代阎立本绢本设色25页PPT
中国名画赏析:《步辇图》
《步辇图》赏析《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绢本,设色,纵厘米,横厘米,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画面内容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迎娶文成公主的事。
图卷右半侧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松赞干布所派的使者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该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节奏鲜明。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衣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带坚韧,畅而不滑,顿而不滞;主要人物的神情举止栩栩如生,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穿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全卷设色浓重纯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此图一说为宋摹本,但摹绘较精,仍不失原作之真。
幅上有宋初章友直小篆书有关故事,还录有唐李道志、李德裕“重装背”时题记两行。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
梦 辇图
唐.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国古代帝王众生像“存形莫善于画”,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九五之尊的历代帝王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
喜怒哀乐尽在画卷之上,善恶镁丑寓于画笔之中。
历代帝王像,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一个重要的题材。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古代,万圣至尊的仪容全仗绘画来保存。
流传至今的帝王画卷中,以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历代帝王图》为最早,是中国帝王画中的杰作。
阎立本以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绘李世民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上,禄东赞和朝臣内侍恭立一旁。
画家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的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
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
全图设色浓重、鲜艳而又沉着,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cm 横129cm,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51.3cm 横531cm,美国博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另:《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
《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
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善使者禄东赞。
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
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
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
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
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唐太宗端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另有数名宫女或掌华盖,或持扇。
左边所画的一排三人,中间一位便是禄东赞,他被前面一穿红袍的典礼官引见给唐太宗。
唐代新闻纪实照片:《步辇图》
唐代新闻纪实照片:《步辇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这是一幅历史画,讲的是一段大家广为熟知的历史故事。
作品描绘的是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吐蕃(西藏)赞普(即帝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遣宰相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后来,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
而阎立本亲历了整个事件,画下了这一新闻纪实照片。
画面一共刻画了4男9女共13位人物。
左侧有三人,后面那位手持笏板的白衣少年为通译者,就是翻译;前面红衣虬髯手持笏板者,为典礼官,是这次会见的引见官员。
太宗贞观四年明确规定,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
可见,这位负责接见仪式的典礼官品级不低,至少五品以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厅局级。
后面的翻译穿白衣,是因为没有品级。
所以这些人物的衣服颜色可是不能乱穿的。
中间的那位,就是唐太宗此次会见的吐蕃使臣禄东赞。
禄东赞一看便知来自异域,无论是头发的样式还是服装的样式、花纹以及腰间所挂之物,都与中原风俗不同。
画面上,禄东赞拱手而立,向唐太宗致敬,通过刻画他谦恭、敬畏、恭敬的举止,体现出西藏使臣的身份。
禄东赞穿的这一身花衣服,是吐蕃贵族的专门装束,正式名称叫“联珠立鸟与立羊纹织锦长袍”。
这件花袍是一件地地道道的进口货,来自粟特(今乌兹别克斯坦)。
此地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生产的织锦已行销丝绸之路,在吐蕃上层社会深受追捧。
画面右侧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整个画面的焦点,绝对的主角,画家不遗余力地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他坐在由六名宫女抬着的步辇上,面带“帝王之相”,目光清明深邃,身形健壮,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威严的神情中流露出对使者的盛情和嘉许。
为了更好地凸现唐太宗的至尊风度,画家不仅遵从了“主大从小”的绘画规则,还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安排了九个娇小、稚嫩的宫女加以衬托。
步辇图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阎立本《步辇图》之我见步辇图为唐代人物画,由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是现藏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步辇图》出自初唐最有名的画家阎立本之手,谁能说说这幅图表现了什么内容?这幅图画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答应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吐蕃使者前来迎娶一事。
它描绘一件发生在当时的大事,有点像董希文先生画的《开国大典》,是一种纪念性的画作。
阎立本选取的不是婚礼的大场景,而是唐太宗接见使臣的一个小片断。
看情况定:(而且,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布达拉宫。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把人物的布局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
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两组人物中所描绘的一些细节。
(停顿2~3秒){换幻灯片}我们先看画的左半部分,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典礼官身着红衣呢?(有谁能猜一猜)?我们首先可以判断,这个场面是一个喜庆的场面,而根据我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
2017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作品欣赏:《步辇图》
《步辇图》
中国唐代⼈物画作品,绢本,重设⾊,现有摹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纵38.5厘⽶,横l29.6厘⽶。
作者阎⽴本,唐初的⼈物画家,出⾝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作品传世。
“步辇”本来指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具,该画作以贞观⼗五年吐蕃⾸领松赞⼲布与⽂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成公主的吐蕃使⾂禄东赞的情景。
从绘画艺术⾓度看,作者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
⾐纹器物的勾勒墨线圆转流畅中时带坚韧,畅⽽不滑,顿⽽不滞;主要⼈物的神情举⽌栩栩如⽣,写照之间更能曲传神韵;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物所着靴筒的折皱等处,显得极具⽴体感;全卷设⾊浓重淳净,⼤⾯积红绿⾊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阎立本《步辇图》及题跋欣赏(附超清图片)
阎立本《步辇图》及题跋欣赏(附超清图片)原创:首发于牛虻公众号唐阎立本《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今人学者研究为金人摹本。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记录了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步辇图》所绘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
阎立本画作的争议我们都知道,唐代阎立本是和吴道子齐名的大画家。
吴道子素有“画圣”的称号,足见阎立本在书画界的地位。
关于阎立本的画作,在史书中有明显记载的是《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秦府十八学士图》、《西域图》等,但是流传至今的《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等却存在争议。
《萧翼赚兰亭图》就在我们争论流传下来的这些画作是否是阎立本的时候,不免有些遗恨之处。
唯二有可能出自阎立本之手的作品,《步辇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而另一件就像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抢走了一样。
《历代帝王图》如今收藏在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历代帝王图》局部陈后主《历代帝王图》局部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阎立本(传)《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 51.3 厘米,横 531.0 厘米。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下期分享)这里突然令我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哪些知名的书画艺术总是存在争议?真伪是相对的,如果没有真,怎么去鉴别伪,这似乎有一种艺术审美的偏见在里面,只是我这种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不便在这里表达。
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古人认为是宋人临摹,今天的学者研究则说是金人临摹,总之是对其真伪持怀疑态度。
而作为可以参照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最典型的王羲之书法作品,目前有一种说法是王羲之的书法当世没有真迹,至少可以确定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有碑刻,像《圣教序》起码可以为我们鉴别真伪作一个参考。
可是,对于鉴定像《步辇图》、《历代帝王图》,我们都缺乏一个最起码的标准。
中国美术史(精品)步辇图鉴赏
步辇图赏析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那些表现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画会使人赏心悦目;还有一种画,不仅技法精湛,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作品除了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对于人们认识某些特定年代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及人物,提供了难得的形象史料。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这样一幅记录1300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巨作。
《步辇图》,纵长38.5cm、横长129.6cm,绢本设色,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创作人简介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出身北周贵族。
父亲是隋代画家阎毗,娶的是北周武帝的一位公主,入隋后曾为隋朝设计武器,组织皇家仪仗队,监造长城;兄弟阎立德是初唐著名的工程学家,兼擅绘画;他本人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有着顺利的仕途。
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
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唐朝前几位皇帝都非常懂得并且喜好利用绘画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高祖李渊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让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来表彰杜如晦、于志宁、虞世南等人的鞠躬尽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李世民让阎立本画《凌烟阁功臣图》,并亲自为每人写题赞。
除此之外,还会因为异国来朝的人很多,就让阎立本画《外国图》给自己作个参考;还会让画家给有奇功者画像,使得这成为一种皇帝嘉奖的特殊形式,获得者莫不以此为殊荣。
绘画为政教服务的功能在阎立本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阎立本的画迹,经宋《宣和画谱》著录的还有《三清像》、《元始像》、《十二真君像》、《魏徵进谏图》、《职贡图》、《宣圣像》、《职贡狮子图》等42件。
今天却只留下了《步辇图》、《凌烟阁功臣图》石刻摹本等不多的资料,我们也只能凭这些资料去想象那个勤勤恳恳为皇帝作画的宰相。
教你看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
教你看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中国古代名画鉴赏(八)唐·阎立本《步辇图》——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步辇图》贞观十四年,即公元640年,唐朝的外交部门收到了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份文书,声称他们的赞普松赞干布将派遣使者到长安向唐皇室提出通婚的请求。
唐太宗考虑到国家的完整和自己统一天下的雄伟大志等问题,于是同意文成公主入藏并接见那位青藏派来的使者。
时任工部尚书的阎立本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及迎亲使者的场面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千古名篇《步辇图》由此而生,一幅成功描写古代吐蕃与中原友好交往的历史画卷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步辇图》局部图案中左侧的三个人自右至左依次排开:为首的第一个人身着正红色朝服,手持象牙荡,留着络腮胡,头戴黑乌纱,脚蹬黑色皂靴,腰佩黑色蟒带,下挂白色如意玉佩,神色憨鞠,面容镇定,眼神似有若无,平视前方唐太宗,仿佛在向皇上禀报:“臣引西域刺史禄东赞特来参见皇上”。
这个人根据记载,是当朝的典礼官,即迎接外来使者晋见唐朝皇帝的接待员。
第二个人物的身世非同一般,他是吐蕃国松赞干布遣唐求亲的使臣禄东赞。
据史料记载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使臣求亲未允,使臣因害怕松赞干布责怪他无能,于是捏造说求亲未允是因为其他国的国王也派使臣前去求亲的结果。
导致松赞干布大怒,于是出兵征战他国,获胜后一鼓作气又进攻唐王朝边疆,但是由于给养不足,士兵的气势不高,被唐朝派去平息战乱的军队打败了。
这时松赞干布提出与唐和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要求。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同意和解战乱,与吐蕃结为友好同盟,此举不可不称为极有手腕的政治策略。
吐蕃国有松赞干布这样有胆有谋的英雄人物,打下了大片西域江山。
然而西域气候恶劣,位于中原的边陲之地,一旦出现战争,唐朝派兵攻打西域即便胜利也要损兵折将。
况且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发达的经济、文化令西域各国羡慕不已。
正是抓住了这种局面的症结所在,唐太宗决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西藏问题。
第三个人身着白袍,头戴乌纱,手持白色象牙笏,足蹬黑色皂靴,颧骨高耸,下颚突出,两眉上挑,一脸的诚惶诚恐,面带疑惑地仰视唐太宗,应该是禄东赞的译官。
传世名画——《步辇图》
伍 艺术特色
精湛画法——构 图
从构图的角度来讲,这幅画很明显将所有人物分成两 组: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左边三个男士依次排开,井然有 序,没有任何装饰,在规矩中略显拘谨;右边以唐太宗为 中心的人物群,左右簇拥的仕女形象,以及装饰物“两把 屏风扇”、“一展旌旗”、“步辇”等等,把人物的布局 按照其功能自然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 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 的情调。左右这种对比,尤其是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 和仕女们神情自若、仪态万方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 张一弛、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得到了充分地享受。就像 弹琴时的左手伴奏一样,稳健而低沉;右手高音区炫音技 巧的展示,华丽而不俗脱;一唱一和,和谐有序。
知识链接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有说汉玉)的九 曲孔眼。比赛开始,禄东赞用一根细丝线,将一头系在蚂蚁的腰上,另一头 则缝在绫缎上,接着,他在九曲孔眼的端头抹上蜂蜜,蚂蚁闻到甜味,便带 着丝线,顺着弯曲的小孔,缓慢地爬了进去,绫缎也就随着丝线穿过了九曲 明珠。
知识链接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kè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比赛开始后,禄东赞 将所有的母马和马驹分开关在不同的房间,然后一天都不给马驹投喂草料, 也不给水喝。一天后,将马驹重新放回马群中,小马驹很快就各自找到了自 己的母亲去诉苦了。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 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 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阎立本
➢ 阎立本(601年—673年) ➢唐朝时期政治家、画家 ➢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其喜欢表现
重大历史题材的人物画 ➢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
名画鉴赏《步辇图》美术社团课(课件)
想一想:这样一幅记录着大唐与吐蕃和亲事件 的《步辇图》,为什么会被评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 作之一?
传神
传神
神情 动态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 的唐太宗,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作 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 的唐太宗面目俊朗, 目光深邃,神情庄重, 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 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 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 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 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
阎 立 本
汉藏结亲,永世亲和
《步辇图》,唐代人物画,阎立本,长卷,绢本设色,纵厘米, 横1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阎 立 本 ( 601 ~ 673 年 ) , 唐 代 雍州万年人,隋代画家阎毗之子,阎 立德之弟。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 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 为右丞相。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 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 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一 团 祥 和 , 喜 庆 的 气 氛 只有典礼官一
个人是红袍在身, 未免显得孤零零的, 仍然找不出喜庆的 气氛。于是作者巧 妙地利用了晁盖顶, 和宫女服饰的配色, 映衬出一团祥和、 喜庆的气氛。
• 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 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
• 图像局部配以晕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折皱 等处,显得极具立体感;
图卷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 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以 禄东赞的诚挚、谦恭 、持重有 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 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该 图不设背景,结构上自右向左, 由紧密而渐趋疏朗、重点突出, 节奏鲜明。
译官谨小慎微、诚惶诚恐一柔一刚,让人的视觉 得到了充分地享受。
步辇图介绍
谢谢观看
精湛画法——色彩
从色彩上讲,这幅图的场景是一个喜庆的场面。根据 中国的传统习俗,喜庆的场面通常由红色装点基调。 这幅图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特点,特地将典礼官——位 于画面正中间的轴心人物画成红色。这样做的目的既 可以一上来夺人眼目地突出红色,又不会太突兀得难 于接受。因为按照习俗,禄东赞来自吐蕃,服饰多以 网状彩绘织成,很少有一整块同样颜色的衣服。再者, 由于红色代表正气,代表恢宏的气势,理应当由中原 大唐朝独享,而非喧宾夺主地给吐蕃穿戴上。其次, 唐太宗也不合适着红装,一者皇上为至尊天子,然而 能够与尊贵相配的颜色只有黄色;二者红色由皇上穿 戴,不免显得皇帝过于轻浮,不够稳健睿智。如果在 考虑仅由于年代久远,风蚀和破坏,原本皇帝身着的 镀金装束成了土黄色,那么就不难理解作者在颜色安 排上的独到之处。
文成公主虽原为宗族之女,但在吐蕃仍旧受到了极高的尊荣,松赞干布率群臣从拉萨跋涉至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 海玛多县境内,大张旗鼓地迎接文成公主,谒见李道宗,行子胥之礼。为解文成公主思乡之情,松赞干布绞尽脑汁,为 其建造宫殿,即为现今的布达拉宫,以示万代子孙与大唐世代友好。
这地赞而到结这 一的干且吐,幅 切经布西蕃虽图
还济、藏,然的 画 是、文拉汉一流 作 源文成萨藏开传 意 于化公布两始, 义
“都主达族有代 步作的拉的争表 辇出塑宫联端着 图了像内系,民 ”重,至就但族
要因今更自间 的为还加文的 和贡他保紧成友 亲献们存密公好 。。为着了主与 而当松。嫁团
——
精湛画法——构图
论述阎立本及《步辇图》
论阎立本及《步辇图》中国在隋统一后,唐朝步入盛世,如日中天,经济发达,思想活跃,文化繁荣。
中国美术至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是美术成就很有风范。
在唐朝绘画领域不断扩大,分科日趋明显,人物、山水、花鸟渐成独立画科。
画坛活跃,名家辈出,风格纷呈,作品流芳。
其中人物画阎立本是杰出的代表。
同时阎立本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人才。
阎立本,唐代画家。
阎立本继承家学,尤其擅长绘画,而且有政治才干。
阎立本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太宗贞观时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
高宗显庆元年(656)阎立德殁,他由将作大将迁升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
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所以说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
他善画道释、山水、鞍马等,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在长安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数以上。
他又工写真,不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
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阎立本尤其善长于绘画。
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
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
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唐代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现存的一幅十分珍贵的作品,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
步辇图
《步辇图》赏析--陈甜甜201048990628 国会计F1008《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人藏的事。
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
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太宗很是为难。
最后,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
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
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松赞干布自己更不用说了。
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传到吐蕃以后,吐蕃人在很多地方都准备了马匹、牦牛、食物和饮水,决定隆重迎接;松赞干布亲率欢迎队伍由拉萨出发直奔青海迎接。
松赞干布高兴地说:“我今天能娶上国大唐公主,实在荣幸。
我要为公主建造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要与上国大唐永远亲和。
”他按照唐朝的建筑风格,在拉萨修建了城郭和宫室,这就是现在的大昭寺。
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在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
作者煞费苦心地加以生动细致的刻画,画中的唐太宗面目俊朗,目光深邃,神情庄重,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
作者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风度,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
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行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大宗的端肃平和、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左边三个人物身材由高到矮的构图,则描绘了对象的特定性。
前面一人红袍虬须,手执笏板,表情沉着老练,导引禄东赞前来晋见。
最后者译员,身穿白衣,手执笏板,谨慎惶恐。
中间使者禄东赞,是画家着力刻画的第二号人物。
(步辇图)介绍.doc
(步辇图)介绍
《步辇图》又名《唐太宗步辇图》,后人临摹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该画作取材于贞观十五年(641年)唐王朝的一项重大活动:唐太宗在众侍女的簇拥下端坐在步辇车〔中国古代一种人抬的代步工具,类似轿子〕上,接见吐蕃王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的场面。
画家以生动传神的绘画记录下了这个
历史性的情节,画面上有唐太宗、唐宫廷侍女、吐蕃使者共十几
位人物,画家以细腻的笔触表现了不同人物的神情举止、容貌服
饰,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画的左侧,有虬
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
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蕃使者
禄东赞。
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
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
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
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
具姿态。
唐太宗的威严和睦,吐蕃使
者的敬畏谦恭、礼仪官的肃穆、宫女们的顾盼,气氛亲切融洽,
却又严肃庄重,成功地描写了古代吐蕃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友好
交往的历史画卷。
《步辇图》作者阎立本是生活在初唐至“贞观之治”时期的
一位著名的人物画家,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的重大社会活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中国美术史(精品)步辇图鉴赏
步辇图赏析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
那些表现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画会使人赏心悦目;还有一种画,不仅技法精湛,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作品除了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对于人们认识某些特定年代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及人物,提供了难得的形象史料。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就是这样一幅记录1300年前汉藏民族亲密交往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巨作。
《步辇图》,纵长38.5cm、横长129.6cm,绢本设色,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创作人简介阎立本(601~673年),唐代雍州万年人,出身北周贵族。
父亲是隋代画家阎毗,娶的是北周武帝的一位公主,入隋后曾为隋朝设计武器,组织皇家仪仗队,监造长城;兄弟阎立德是初唐著名的工程学家,兼擅绘画;他本人在唐太宗、高宗时期有着顺利的仕途。
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显庆初年,代兄做工部尚书,总章元年为右丞相。
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如宗教人物、车马、山水,尤其善画人物肖像。
唐朝前几位皇帝都非常懂得并且喜好利用绘画来为自己的政治服务,高祖李渊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让阎立本画《秦府十八学士》来表彰杜如晦、于志宁、虞世南等人的鞠躬尽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宗李世民让阎立本画《凌烟阁功臣图》,并亲自为每人写题赞。
除此之外,还会因为异国来朝的人很多,就让阎立本画《外国图》给自己作个参考;还会让画家给有奇功者画像,使得这成为一种皇帝嘉奖的特殊形式,获得者莫不以此为殊荣。
绘画为政教服务的功能在阎立本的身上发挥到了极致。
阎立本的画迹,经宋《宣和画谱》著录的还有《三清像》、《元始像》、《十二真君像》、《魏徵进谏图》、《职贡图》、《宣圣像》、《职贡狮子图》等42件。
今天却只留下了《步辇图》、《凌烟阁功臣图》石刻摹本等不多的资料,我们也只能凭这些资料去想象那个勤勤恳恳为皇帝作画的宰相。
《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步辇图》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日期:2008-05-11] 来源:坚东网作者:[字体:大中小]高山情剑录入唐阎立本卷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厘米藏故宫博物院这是一幅真实记录并再现一千多年以前古代藏族与中原地区友好往来的历史画卷。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今西藏地区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长安迎接公主。
画面就是描绘太宗接见禄东赞时的情景。
画幅左边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
右侧中间一位穿民族服装、拱手致敬的是禄东赞,他被前面一穿红袍的鸿胪寺官员引见给唐太宗。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禄东赞穿着西域流行的联珠纹袍,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汉人的气质。
画家依靠服饰、举止、特别是面部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藏族使者的性格特征和外貌上的特点。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卓有建树的君主,作者通过他那舒朗的眉宇、睿智的目光和飘动的髭须,表现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气质和治国安邦信念的帝王形象。
作品着重于人物肖像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刻画是成功的。
而劲细、流畅的线描和浓丽的设色,则进一步突出了庄重的气氛。
阎立本(?——67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人,卒于唐高宗咸亨四年。
他有着杰出的绘画才能和技艺,并且有政治才干。
曾做将作大匠、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作了宰相。
他有应务之才,尤擅图画,工于写真。
所画的题材相当广泛,除宗教画以外,人物、车马、山水、台阁都画得很好。
唐代评论家张彦远说:“阎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
”他最擅长的还是肖像画和政治性题材的历史画。
最初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任“库直”,曾画《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时又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
此外,他还画过《西域图》、《永徽朝臣图》、《昭陵列像图》等,这些作品成为唐代政治事件的颂歌。
步辇图试讲稿
步辇图试讲稿
《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作品。
唐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
画幅描绘的便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此卷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
阎立本是一位以人物画见长的画家,除了这幅《步辇图》外,他的《历代帝王图》也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传统中国画一般通过匀细线条体现造型,可他偏不,他将线条的粗细适当改变,使之更完美地传达神态、刻画形象。
结构布局方面也巧妙,在《步辇图》中,作者很明显地将所有人物分成两组。
以画卷中轴线为界,右边以唐太宗为中心,左右簇拥着仕女。
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
阎立本把人物布局按照其功能分工成不同的角色,而且仕女衣带飘飘和晁盖的迎风招展,都有意刻画了一种充满了柔情、安详、和善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