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尺巷

贵胄满朝清白传家:《六尺巷》背后张英家族故事

2016年02月08日09:10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在2月7日晚的2016央视猴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安徽籍知名艺人赵薇演唱了这首歌。

赵薇在猴年春晚彩排时演唱《六尺巷》。

歌曲《六尺巷》取材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由安徽宿松籍知名军旅词作家贺东久作词,安徽桐城籍青年歌手张正扬作曲并作为原唱。

在2014年11月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低调造访后,位于安徽安庆下辖县级市桐城的六尺巷知名度再度走高,以其为题材创作的文艺作品也集中涌现。诸如黄梅戏舞台剧《大清名相》、歌曲《六尺巷》等,都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安徽桐城六尺巷。

歌曲《六尺巷》直接取材于六尺巷典故,融合了黄梅小调、京剧及现代流行音乐等元素,是一首展示六尺巷互敬礼让、和谐包容文化内涵的民族调式歌曲。

事实上,作为六尺巷故地主角的张英、张廷玉一家,其为前朝及后世所称道的,除了以六尺巷为代表的礼让精神外,张家数代人的高洁致远、老成谋国和家族式清廉同样殊为难得。时至今日,以张英十世孙张泽国为代表的张家后人,依然坚信并坚守着家族传承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十数年如一日为此孜孜以求。

张家后人相信,作为桐城派文化一部分的张家家训,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仍有其重大现实意义。

比如清代桐城籍高官的“家族式清廉”,对于此前以山西、江

西官场为代表的“家族式贪腐”治理,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为官

之德,就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2014年11月,除六尺巷外,王岐山还曾至桐城文庙参观。在向王岐山介绍清道光朝都察院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

品时,张泽国就曾言及:“(姚元之)算是您的同行。”

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六尺巷张家后人全程解说

王岐山的桐城之行被媒体视为“低调造访”。

目前为止,关于王岐山桐城之行的主题和具体行程,并没有见诸官方媒体的权威报道。

但2014年11月14日当天,王岐山到访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消息,就开始在当地网友中流传。

11月17日晚间,借六尺巷的典故,中纪委监察部官网廉政

文苑栏目又发表了《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一文,以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专门介绍“六尺巷”。

文章指出,六尺巷的故事彰显了儒家修身、齐家、仁者爱人的博大内涵,更在为官修德方面,留下了最好的文化传承遗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第三天,也就是11月19日,桐城市政府官网又以《中纪委网站刊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为题,全文转发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述文章。

在无官方权威报道的情况下,中纪委监察部官网的刊文,于民间而言无疑“加持”了王岐山桐城之行的重大意义。

安徽桐城,位于安徽西南偏中部腹地。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称桐国,唐至德二年(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隶属安庆。

作为一座文化名城,历史上的桐城并不缺乏关注。尤其是在“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的有清一代,文人士子“言必称桐城”,桐城对全国的影响甚至达到了举国学界“家家桐城,户户方姚”的历史巅峰。

于今时之桐城而言,那曾经是一个“天下高文归一县”的梦幻时代,桐城“文都”之名也由此而来。

桐城之行,张泽国可谓“最接近”王岐山的人,这缘于他张英十世孙和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的双重身份。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张廷玉之父,六尺巷典故主角。张英于康熙六年中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卒,谥文端。雍正年间,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乾隆年间,加赠太傅。

张泽国,1951年生,张英十世孙,文物保护专家。1996年开始担任原桐城市博物馆馆长,2012年4月退休,现居桐城。

因为张氏家学与桐城派文化的长年积淀和专家身份,张泽国成为王岐山桐城之行“解说员”的不二人选。

张泽国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4年11月14日当天,除六尺巷外,王岐山在桐城还参访了另一处重要景点——桐城文庙,且在那里逗留的时间比六尺巷更长。

桐城文庙,亦称“圣庙”,始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属“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桐城文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桐城文庙经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桐城文庙内。该馆以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兴衰为主线,以重要代表作家的师承关系为顺序,纵线排列;以重要代表作家生活的时代背景、文学交流、学术贡献为块面,横向展开,汇文物精粹、历史遗存、著作版本、学术研究于一炉,为了解桐城、认知桐城派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窗口。

“王书记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看得很仔细。”张泽国事后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

“王书记本就是历史专业出身,对桐城派的历史相当熟悉。”张泽国介绍道,“他还非常幽默地称‘我们是同行啊’。”

1970年代,王岐山曾在陕西省博物馆工作。

“王书记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在观赏清朝左都御史姚元之的书法作品时,王书记曾提到西安有类似的作品。”张泽国回忆,“我就跟王书记说,姚元之也算是他的同行。”

姚元之(1773—1852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伯昂,号荐青,又号竹叶亭生,晚号五不翁,桐城人。嘉庆十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内阁学士。善画人物、果品、花卉,书法尤精隶书。

清代都察院负有监察百官之责。

“参观时,王书记没有谈及工作方面的事情,不过看得出来他很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教育意义。”张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