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资料
恐龙的历史资料大全

恐龙的历史资料大全恐龙是出现于二亿四千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的中生代爬行动物。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恐龙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恐龙的历史资料或为恐龙和与它同一时代的蛇颈龙、翼龙等的模糊总称。
恐龙在某一时期突然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迷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恐龙的化石。
由此推知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
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
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关于恐龙绝种的真正原因,自古以来即众说纷云,但都没有一个一定的论点,因此到目前为止仍究是一个未解的谜题,在此仅将一些较为人所知的说法分述如下: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一.陨石碰撞说: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
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
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
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
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
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
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二.彗星碰撞说:「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
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恐龙的历史资料之三.造山运动说: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
各种恐龙的资料简单介绍

各种恐龙的资料简单介绍
1. 暴龙(Tyrannosaurus rex):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巨大的食肉恐龙,拥有强大的颚部和短臂,可能是陆地上最强大的捕食者之一。
●分布:北美洲
2. 三角龙(Triceratop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头部有三角状角和一对长角,身体庞大,是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
3. 剑龙(Stegosaurus):
●时间: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
●特征:背部有大而扁平的板状骨壳和一对直立的尖刺,属于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欧洲
4. 迅猛龙(Velociraptor):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小型、敏捷的食肉恐龙,拥有锐利的爪子和发达的智力。
●分布:亚洲
5. 雷龙(Brachiosaurus):
●时间:晚侏罗世至晚白垩世
●特征:巨大的四足恐龙,拥有长颈和长尾巴,是一种植食性恐龙。
●分布:北美洲、非洲
6. 雷克斯(Styracosauru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头部有一个大而扁平的盾状角和一圈小角,是植食性角龙类恐龙。
●分布:北美洲
7. 始祖鸟(Archaeopteryx):
●时间:晚侏罗世
●特征:被认为是早期的鸟类,拥有羽毛和鸟类特征,但仍保留一些恐龙的特征。
●分布:欧洲
8. 三角洲龙(Delta Dromeus):
●时间:晚白垩世
●特征:中型食肉恐龙,具有类似迅猛龙的外观,但有一些区别。
●分布:非洲。
恐龙的资料大全

恐龙的资料大全关于恐龙的资料大全恐龙500万年至6595万年前的、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一亿六千万年之久.说是脊椎动物而不说是爬行动物的原因是,恐龙曾经被归为爬行动物,但是其不符合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匍匐的行走方式,以及现在一直被质疑的冷血动物一说.出现灭亡时间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最终灭绝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名称由来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 直到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意思是恐怖的)Saurosc(意思是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生物学上的物种).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他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与鸟类关系在1862年发现的始祖鸟化石,与美颌龙化石极其相似,差别在于始祖鸟化石有明显的羽毛痕迹(美颌龙虽然也有羽毛,但它们很原始),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食肉恐龙具有原始羽毛,这显示恐龙与鸟类可能是近亲.自从1970年以来,许多研究报告指出现代鸟类极可能是兽脚亚目恐龙的直系后代.现在,大部分科学家视鸟类为唯一幸存发展至今的恐龙,而少数科学家甚至认为它们在生物学中应该分美学者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海平面忽然上升[1]类于同一纲(即现未建成的恐龙纲)之内.鳄鱼则是另一群恐龙的现代近亲,但两者关系较恐龙与鸟类远.恐龙、鸟类、鳄鱼都属于爬行动物的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首次出现于晚二叠纪,并在中三叠纪成为优势动物群. 从发现恐龙到20世纪前60年,由于对恐龙了解不足,科学家与大众媒体都视恐龙为行动慵懒、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恐龙文艺复兴,提出恐龙也许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并可能有社会行为的观点.近期发现的众多恐龙与鸟类之间关系的证据,支持了恐龙是温血动物的观点.但事实究竟如何,还需进一步的考证.多样性发展恐龙从早侏罗纪到晚白垩纪,恐龙家族适应环境因而发展迅速,使得恐龙向着多样性方向发展,恐龙的种群数目增加,使恐龙这一类具有优势,恐龙由此得以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个子大的,可以有几十头大象加起来那么大;小的,却跟一只鸡差不多.就食性来说,恐龙有温驯的素食者(吃植物的恐龙)和凶暴的肉食者(吃动物的恐龙),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恐龙的资料与图片

一些常见的恐龙1、霸王龙暴龙,又名霸王龙,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
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1.5米,最可达长达15米。
平均臀部高度3.6米,最高4.1米。
平均个体头距离地面5.1米,最高6米平均体重8-12吨,最重14.75吨。
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生存于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恐龙种类之一。
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
2、蛇颈龙蛇颈龙是海中爬行类的一种,海中爬行类包括了海洋鳄鱼和鱼龙以及沧龙。
它们由陆上生物演化而来,再回到海洋中生活。
这些中形的爬行类活在三叠纪到白垩纪晚期。
它们必须生活在乾净的水域中,主要以食用鱼类为生。
化石证实它们较常出现在海洋环境中,除了鹦鹉螺之外也吃鱼类。
从三叠纪开始它就是海洋中的霸王,体型硕大无比,其身体长度也随之变化,属于爬行纲的调孔亚纲,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是白垩纪末灭绝的。
3、鱼龙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在三叠纪中期今天还未能确定的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在侏罗纪它们分布尤其广泛。
在白垩纪它们作为最高的水生食肉动物被蛇颈龙取代。
4、翼龙翼龙又名翼手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动物,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它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
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
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
恐龙知识介绍资料

恐龙知识介绍资料恐龙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一类古生物,它们生活在距今约2.3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地球历史时期。
这篇文章将介绍恐龙的分类、生活方式、进化历程以及灭绝的原因。
一、恐龙的分类恐龙按照不同特征和体型可以分为两大类:蜥脚类和兽脚类。
蜥脚类恐龙一般具有长脖子和长尾巴,身形庞大,以植物为食。
兽脚类恐龙则多具有强壮的后肢和锋利的爪子,部分物种进化出能够奔跑和捕食的能力。
二、恐龙的生活方式恐龙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但也有一些物种进化出了水生或半水生的生活方式。
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猎食或觅食,包括捕食其他动物、吃植物或尸体。
恐龙的群体行为也很常见,一些物种可能形成了群体,合作猎食或提供保护。
三、恐龙的进化历程恐龙起源于三叠纪晚期,最早的恐龙化石可以追溯到约 2.3亿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繁衍和进化,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和体型。
在侏罗纪时期,恐龙达到了巅峰,包括一些体型巨大的物种如布鲁塞尔龙。
然而,在白垩纪末期,恐龙遭遇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四、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灭绝的原因引发了科学界长期的争议。
目前,最有可能的理论是隕石撞击事件。
根据研究,距今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
这些事件导致了环境剧烈的变化,包括酸雨、火山灰遮蔽阳光以及全球气温骤变,最终使恐龙无法继续生存下去。
综上所述,恐龙是地球上一类古老而神秘的生物。
通过对恐龙的分类、生活方式、进化历程以及灭绝原因的介绍,我们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它们已经彻底离我们而去,但恐龙的存在留下了重要的化石记录,帮助我们揭开地球历史的篇章。
恐龙的资料恐龙历史资料

恐龙的资料恐龙历史资料恐龙是地球上存在过的古老生物,属于爬行动物。
它们在距今约2.30亿年前的三叠纪出现,而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灭绝。
恐龙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有趣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到这些巨大生物的起源、进化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方式。
1. 起源与进化恐龙起源于古老的爬行动物,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现代鸟类相似的特征。
它们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最初是小型、两足行走的动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多样化,形成了各种不同体型和生活方式的物种。
2. 形态特征恐龙的体型各异,有些像鸟类,有些像蜥脚类恐龙高大而长脖子,还有一些像剑龙类拥有坚固的防御结构。
它们的背部通常覆盖着鳞片或鳞状皮肤,而不是羽毛。
恐龙的头部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些有角、有骨头或者装饰,也有一些头部比较小。
3. 食物来源根据恐龙的牙齿结构和颌骨形态,科学家们推断出不同恐龙的饮食习性。
有些恐龙是肉食动物,它们捕猎其他动物。
而另一些恐龙是植食性的,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
恐龙世界中还有一些杂食性的恐龙,它们既吃植物又吃其他动物。
4. 生存环境恐龙曾经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包括陆地、海洋和湖泊。
它们在整个地球上分布广泛,可以找到它们的化石残骸。
一些恐龙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而另一些则适应了干燥的气候条件。
恐龙的生存能力使它们繁衍生息了几百万年。
5. 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一直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最广为接受的理论是,约6500万年前的一次大规模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这场灾难性的撞击导致了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到了恐龙生存的环境,以及食物链的破裂。
此外,也有其他灭绝原因的假设,如火山爆发、疾病和气候变化等。
6. 研究与展览恐龙的历史资料主要依靠对化石的研究和分析而来。
科学家们通过挖掘化石、研究构造、重建模型等方式,还原了恐龙的外貌和习性。
这些研究成果被用于展览馆和博物馆中,以便向公众展示恐龙的历史和遗产。
恐龙的历史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些古老生物的了解。
关于恐龙的知识和资料

关于恐龙的知识和资料恐龙是地球上生活了约1.6亿年的史前动物,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全球的陆地和海洋。
恐龙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生态环境的演变和生物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以及重要的化石发现。
一、恐龙的分类恐龙根据骨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鸟脚类恐龙和蜥脚类恐龙。
鸟脚类恐龙主要特点是后肢长而适合奔跑,牙齿呈扁平形状,适合咀嚼植物。
蜥脚类恐龙则以长颈、长尾、小头以及大型体型为特征。
另外,根据化石记录表明恐龙还可以分为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主要以猎食其他动物为生,如霸王龙和迅猛龙;植食性恐龙则以植物为食,如蜥脚类恐龙和鸟脚类恐龙中的一些亚种。
二、恐龙的生活习性1. 鸟脚类恐龙鸟脚类恐龙主要以群体活动为主,它们生活在大范围的地域,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结构。
这些恐龙善于奔跑,有着出色的适应性,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2. 蜥脚类恐龙蜥脚类恐龙以长颈为特征,这使得它们能够以较高的姿势觅食,覆盖更大的范围。
这些恐龙因其特殊的身体结构,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也能够生存。
3. 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是恐龙中的掠食者,它们具有锋利的牙齿和强壮的爪子,适应于猎杀其他动物。
这些恐龙往往是孤独的猎手,利用巧妙的伏击策略进行捕食。
4. 植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主要以吃植物为主,这些恐龙通常具有大而结实的颚骨和特殊化的牙齿,用于咀嚼植物。
由于需要大量的食物维持体力,这些恐龙通常生活在丰富植被的环境中。
三、恐龙的灭绝原因恐龙的灭绝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 大规模灾难事件科学家认为,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地球可能是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次撞击事件导致大量尘埃和气体的释放,覆盖了地球,破坏了生态系统,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2. 气候变化地球上存在过一些重大的气候变化事件,如中生代末期的温暖气候转变为新生代初期的寒冷气候。
这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恐龙栖息地的变化,使得它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
恐龙资料

恐龙一、恐龙定义:恐龙(Dinosaur)是指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类动物。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
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
对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二、恐龙存在时期: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阿根廷月亮谷地区发现的始盗龙是距今最古老的恐龙。
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三、恐龙分类: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这样的架构要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根据恐龙腰带的构造特征不同,可以划分为两大类:蜥臀目(Saurischia)、鸟臀目(Ornithischia)。
蜥臀目分为蜥脚类(Sauropoda)和兽脚类(Theropoda)。
蜥脚类又分为原蜥脚类和蜥脚形类。
原蜥脚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纪到早侏罗纪,是一类杂食--素食性的中等体型的恐龙,例如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板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安琪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
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
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纪至白垩纪。
它们都是肉食龙,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
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绝时间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亿3500万年的三叠纪晚期,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发生的末白垩[è] 纪生物大灭绝事件。
恐龙化石在两亿多年前的中生代,许多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活,因此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它们不断地分化成各种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龟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鳄类,有的变成了今天的蛇类和蜥蜴类,其中还有一类演变成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哺乳动物。
恐龙是所有陆生爬行动物中体格最大的一类,很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时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
到。
所以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一亿多年的时间,但不知什么原因,它们在6500万年前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突然灭绝了,今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时留下的大批恐龙化石。
来自中国的古生物学和物理家黎阳2009年在耶鲁大学发表的论文引国际古生物学界的轰动,他和他的中国团队在6534.83万年前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K-T线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二百三十二倍。
如此高浓度的铱只有在太空中的陨石中才可以找到,地球本身是不可能存在的。
根据墨西哥湾周围铱元素含量的精确测定,当时是一颗类似小行星的物质不仅撞击了地球中美洲地区,还撞破了地壳,致使地球内部岩浆汹涌喷出,撞击造成的超级火山爆发,从古玛拉岩石的同位素含量测出此次爆发的威力远远高于黄石超级火山最大的能量(普通火山口的直径也就是是几百米,而这次被撞击成的口子直径超过恐龙灭绝(1张)148千米。
),整个地球被浓浓的火山灰和毒气所覆盖,地球上的生物长时间不见阳光和月亮,所以植物无法光合作用,大气层氧气含量极低,从大多数恐龙死亡的姿势来看它们在死亡前都非常地痛苦,这个完全是缺氧的自然反应。
综合这些因素才造成此次生物的大灭绝。
以前学术界都是把外来天体撞击说和火山喷发说分开讨论的,但这两个学术都有相当大的缺陷,外来天体说光是撞击不足以影响那么严重,时间那么久,范围那么远(全球性的),而火山说,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本身就很多很巨烈,但都不足引起如此大的生物灭绝,包括黄石超级火山在内,而中国学者黎阳提供的论证方向和证据完美地解答了国际古生物界的长期疑问,两者的结合才可能造成如此重大的地球生物大灭绝。
当然,中国刘姓科学家研究发现,恐龙极有可能死于地球引力骤变。
大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引力突然加重,这一变化对于恐龙这类庞然大物显然是灭顶之灾。
引力的加重使这一类生物在运动,血液循环,心脏压力和较高大的植物营养水系的循环上处于不利生存的状态。
为了适应突发的环境重力变化,这一时期的动物与生物都在体型与结构上进行进化,这一时期的动植物相对于1亿年前变得相对矮小。
如果按单独的事件来定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并不能充分说明动植物在体型结构上的共同进化特征。
这一共同的进化特征并不局限在任一地域,这就充分说明了共同进化特征只能是来源与地球引力的加重,这才致使与环境重力对于动植物的限制约束。
恐龙之最
最大和最小的恐龙
目前已知最长的肉食性恐龙棘龙,身长16到19米,质量16~26.5吨。
最大的植食性恐龙,易碎双腔龙,身长可达58米,重150-180吨。
最小的恐龙体型相当于鸽子。
目前已知最小型的成年恐龙标本属于近鸟龙,体重估计为110公克左右。
而且已知最小型的草食性恐龙则是微角龙与皖南龙,身长约60厘米。
最早的恐龙
阿根廷月亮谷地区发现的始盗龙是距今最古老的恐龙,生活于晚三叠纪。
最迟的恐龙
角龙类恐龙在距今1亿3千5百万年前以后最盛。
体形最大的恐龙
易碎双腔龙(体长58到62米,重约150-180吨)
体形最小的恐龙
近鸟龙(体长30厘米,重350克)
牙齿最长的恐龙
霸王龙,牙齿超过30厘米。
最早被发现有羽毛的恐龙
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距今约1.6亿年的-----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有羽毛恐龙化石,叫做似鸟龙,是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
最贵的恐龙化石
1996年,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便在麦当劳和迪斯尼的强大支持下以836万美元的天价成功买下了暴龙的化石
中国最胖的恐龙
汝阳黄河巨龙化石,这是目前中国已知最“胖”的恐龙。
汝阳黄河巨龙长约20米,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1.1米,123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83厘米。
中国最有名气的恐龙
目前最有名气的就是师氏盘足龙、黑龙江满洲龙等等。
最高的恐龙
极龙,抬起头高达17米。
最重的恐龙
极龙,重达100吨。
最长的恐龙
地震龙,应超过40米。
头骨最大的恐龙
牛角龙,2.7米的头骨是所知的任何陆上动物中最长的。
脖子最长的恐龙
马门溪龙的脖子有11米长。
最大的利爪的恐龙
镰刀龙,最长一只爪的骨头长度为70厘米,臂长2.4米。
最长的冠的恐龙
副龙栉龙。
中空的冠从头骨后伸出近1.8米。
最长的角的恐龙
三角龙。
3只角一只在鼻端,另两只在双眼的上方各一只。
眼角骨核超过1米,算上角套则更长。
最聪明的恐龙
锯齿龙。
是小型肉食恐龙。
眼睛最大的恐龙
奔龙。
眼睛直径约8厘米。
寿命最长的恐龙
也许是长颈素食恐龙。
寿命约在100~200岁或更长。
最善于在水中生活的恐龙
长颈素食恐龙。
脑最小的恐龙
剑龙。
脑重70克,是体重的1/250000(人类为1/50)。
蛋最大的恐龙
高脊龙。
蛋长30厘米,直径25厘米,约和鸵鸟蛋一样大。
已发现的最大的恐龙骨头
1988年,在科罗拉多州发现的一只长颈素食恐龙的实心的髋骨结构,包括有髋骨和连接的脊椎,高1.8米,长1.4米,重680千克。
已经发现最细小的恐龙
脚印可能是一种肉食恐龙。
有3只脚趾,脚印不到2.5厘米长,估计这种恐龙只有燕子那么大。
最长的一组恐龙化石脚印
美国科罗拉多州侏罗纪晚期岩石上,有一组雷龙走过留下的脚印,持续达215米。
出土恐龙品种最多的国家
美国,约64种。
其次是蒙古,40种;中国,36种;加拿大,31种;英国,26种。
最先架搭的恐龙骨骼
鸭嘴龙的骨骼。
1868年,在费城自然科学院内作有史以来第一次展出。
最大架搭的恐龙骨骼
腕龙骨骼。
长22.2米,肩部高达6米,头昂起离地面11米。
最高架搭的恐龙骨骼
巴洛龙的骨骼。
其头部高出美国自然史博物馆地板16.8米。
世界最有名气的恐龙
目前最有名气的就是霸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