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教案 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8课时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
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
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
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
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杠)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
2、认识互相平行
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
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练一练第1题。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
闭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认识平行线的特点。
2.了解什么是垂线,认识垂线的特点。
3.能够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4.掌握用直尺和圆规作垂线的方法。
5.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垂线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1.认识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特点。
2.掌握垂线的概念和作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判断两条线是否平行。
2.掌握作垂线的方法。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板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假如我手里有两条线,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呢?2.知识讲解–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平行线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具有以下特点:–方向相同–距离相等–不会相交–讲解垂线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
垂线是指与一条直线相交,且与该直线上的点相距相等的线段或直线,称为该直线的垂线。
垂线的特点如下:–与直线相交,垂直于直线–与直线上的某一点相距相等。
–引导学生学习作垂线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巧。
作垂线的方法有两种:用直尺和圆规。
具体操作如下:–用直尺作垂线: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用直尺连接该点和原直线,然后将直尺旋转 90 度,用这个位置作为新的起点,在原直线上画出一条新直线,这条新直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
–用圆规作垂线:在一条直线上取一点,以该点为圆心,调整圆规大小,画出一个圆弧,再在原直线上取一点,同时以这个点为圆心,调整圆规大小,画出一个圆弧,两个圆弧相切的点即为垂足(即垂线与原直线相交的点),用直尺连接该点和原直线即可得到垂线。
3.实际操作在黑板上画两段平行线和一条垂线,让学生手持圆规和直尺,根据刚刚讲解的知识,亲自作出垂线,并与学生一起讨论作垂线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4.讲解垂线的基本性质–垂线与直线的交点一定在直线上。
–两条垂线相交的点就是它们所在直线的交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学设计(3)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对之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垂线和平行线概念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2.难点:让学生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垂直与平行。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操作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楼梯的台阶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你可以用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用多媒体演示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操作实践活动,如用直尺和三角板制作垂直与平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并运用几何图形进行验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垂直与平行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学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墙壁、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之间的线段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垂直”、“平行”。
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垂线与平行线(板书课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垂线;2.能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画垂线方法;3.能够理解垂线的作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垂线。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垂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如何画垂线;3.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垂线,以及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课学习的水平、直角等概念,进而引出垂线的概念。
老师还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垂线的应用,比如说照相机上的水平仪器。
2. 学习(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垂线的长度相等、交点处为直角等基本性质。
并可辅以图片。
(2)如何画垂线首先通过一些简单的画图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线段和圆,再引导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垂线和直线上的点,进而掌握如何画垂线的方法。
练习可设置在练习本上。
(3)垂线的应用通过介绍垂线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在建筑、摄影中使用垂线,让学生感受到垂线的实际意义。
并引导学生在掌握了画垂线的方法之后,通过实际的练习,运用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也可设计多个例子进行练习。
3.巩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作业布置画垂线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的理解和记忆。
可在练习本中进行。
四、教学重点1.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画垂线的方法;3.理解垂线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难点1.学生对垂线的定义和概念的理解;2.学生初次学习如何画垂线。
六、板书设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如何画垂线垂线的应用场景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设置教学方法和练习内容,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对于垂线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加深学生对垂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射线、直线、角的概念;2.掌握垂线、平行线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垂线、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描绘图形,提高语言表述和思维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平面几何推理方法思考问题,加强数学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和空间的兴趣;2.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垂线的基本概念;2.平行线的基本概念;3.角的基本概念。
难点1.如何运用垂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如何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课前预习】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射线、直线、角的概念,预习本节课的新内容。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识别直线、射线、角等几何图形,进一步巩固射线、直线、角的概念。
【讲解新知】1. 垂线的概念垂线是指一个线段,它与另一条线段相交,且与该线段的端点连成的两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
垂线的两端点一定在所交线段的两个端点之间。
2. 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3. 角的概念角是指由两条射线或一条射线的两个端点构成的图形。
角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其中直角的度数为90度。
【示范演示】展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垂线、平行线的性质解决这些问题。
【跟踪练习】配合教师的示范,学生进行垂线和平行线的实际运用练习。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通过教师梳理、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导入新课 - 讲解新知 - 示范演示 - 跟踪练习 - 拓展应用 - 课堂小结”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和作业评价,并结合班级整体情况进一步梳理、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一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如何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3.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2.学会用尺子和直尺作出垂线和平行线。
教学难点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用板书及相关工具;2.课前准备练习纸、直尺、尺子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引入本节课内容,让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有初步的认识;2.准备白板、彩笔或其他辅助工具,简单引导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进行讨论。
学习环节1.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给学生提供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垂线和平行线在图形中的变化;3.用尺子和直尺让学生亲自操作,练习作出垂线和平行线,帮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方法;4.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垂线和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垂线和平行线在各种情形下的应用。
拓展环节1.以小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用垂线和平行线测量高度、长度、直角等?2.要求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更多应用实例。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确立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教学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能会分散,需要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多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过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7垂线与平行线 整理与复习-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7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2. 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3. 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垂线与平行线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垂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1)教师出示垂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垂线的特点。
(2)学生讨论垂线的性质,如垂直、相交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垂线的性质进行判定,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3. 探究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1)教师出示平行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平行线的特点。
(2)学生讨论平行线的性质,如不相交、同方向等。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判定,如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4. 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过程,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垂线与平行线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能通过观察、讨论和思考,提高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和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
但学生在学习垂线和平行线时,对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图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垂直与平行。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究垂直与平行。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际操作材料。
3.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例子,如教室的墙角、黑板、书本等,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解释,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用手指指出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例子等。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垂直的,哪些是平行的。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垂线和平行线表示一些简单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7.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垂直与平行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垂线与平行线教案:小学生如何区分垂线与平行线
一、教学目标1、能用图形区分直线、垂线、平行线。
2、了解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平行线,并能用实例加深认识。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区分垂线与平行线难点:如何用实例加深认识三、教学方法1、知识导入:学生自主发现通过观察和比较桌子、黑板、门等物体,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2、知识拓展:课堂演示设计多组课堂演示,引导学生参与,从实例中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3、知识运用: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间交流讨论。
4、知识检验:个人练习在课堂安排个人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知识引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2、课堂演示(1)垂线的例子:教师把一条线段立起来,让学生观察垂线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说出其特点。
(2)平行线的例子:教师用两根笔,画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引导学生说出平行线的特点。
(3)垂线和平行线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观察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引导学生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关系。
3、小组讨论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讨论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4、个人练习在课堂教师布置个人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
五、教学效果评估1、测验安排测验,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
2、作业布置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3、小结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梳理薄弱环节,提升学生掌握能力。
六、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引导式教学、分组讨论、实物演示、个性化练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七、教学心得通过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垂线与平行线教案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理解到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性,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教育的最佳状态下,全面发展。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垂线与平行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能够识别和绘制垂线与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使学生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性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 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垂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射线、线段等。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直线相交或不相交的情况,你们知道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吗?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垂线与平行线。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垂线与被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演示垂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1)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垂线。
(2)利用直尺和圆规绘制平行线。
4. 引导学生观察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墙壁的角落、书本的边缘等。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绘制垂线与平行线,巩固绘制方法。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平行线和垂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等。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如何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3. 总结:平行线和垂线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1. 练习题:绘制垂线与平行线,计算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2. 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掌握了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并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能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垂线和平行线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垂线和平行线苏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过程与方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看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摸索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进展。
教学重点:正确明白得“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门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明白得)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明白得。
教学用具:正确判定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门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明白得)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明白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故事引入: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飞速的向门外冲去。
当张艺含通过陈正伟的座位时,不小心把陈正伟的两枝笔弄到了地板上,这时候假如是你,你会如何做呢?(学生发表个人见解,适当进行思想教育)2、张艺含也像同学们说的和期望的一样,赶忙向陈正伟表示诚挚的歉意后,迅速将散落的文具盒及地面上的铅笔、圆珠笔等文具收拾好放回桌面,情况仿佛到此终止了。
只是,在收拾文具时,他却发觉了一件事,而且引起了他的摸索。
3、他想到专门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在对他积极摸索问题的好适应表示钦佩的同时,不妨来看看那个问题: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
1、每位同学先独立摸索一下那个问题,把可能显现的图形用两支笔代替摆一摆,摆了一种图形后,再把这种图形画在白纸上。
2、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如此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摆法和方法画出来。
注意,一张白纸只画一种情形。
开始吧。
(学生试画,老师巡视)三、观看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
(一)、展现各种情形。
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方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情愿上来把你们的方法展现给大伙儿看看?(小组展现,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认真观看,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假如不一样,能够上来补充!(二)、进行分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角 (4)第2课时角的度量 (9)第3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 (12)第4课时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7)第5课时画垂线 (20)第6课时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 (24)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27)第8课时怎样滚得远 (3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是图形与几何部分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是: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中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教学生认识垂线,了解垂线的作用及其特点。
通过举例给孩子们演示垂线的构造方法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垂线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
2. 学生会构造垂线。
3. 学生能够应用垂线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垂线、直线、垂足教学重点:1. 学生了解垂线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掌握垂线的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垂线的作用及其特点。
2. 如何让学生快速掌握垂线的构造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老师拿出一张纸板,在纸板上画一条不规则的线。
2. 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是否可以通过一条直线将其分成两部分。
3. 让学生思考:这条直线应该怎么画出来呢?4. 引导学生想到垂线的概念,解释垂线的作用及其特点。
二、渗透(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房间内的物品,并找到它们上面的垂线。
2. 让学生尝试构造一条垂线,并找到垂线上的垂足。
3.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垂线的构造方法和特点。
三、讲解(2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板书上的图形,理解垂线的概念及构造方法。
2. 解释垂线的构造过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了解垂线与水平线、竖直线的关系。
四、实践(30分钟)1. 让学生到操场上寻找垂线,并尝试构造垂线。
2. 让学生找到学校门口的线桩,通过线桩构造垂线。
3. 让学生组队,在教室内寻找有垂线的物体并拍照。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对垂线的概念、构造方法及其特点进行总结。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垂线的应用。
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垂线的概念和构造方法。
2. 通过现场实践,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应用垂线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垂线与平行线-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2.了解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决问题;
3.能够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
3.如何使用铅垂线确定水平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介绍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忆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图形或实物。
2. 概念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两个平行线及垂线,并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要求学生大声回答“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哪些直线是垂线?”等问题,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其特点。
3. 知识点讲解
介绍平行线和垂线的特点,如垂线相交形成直角,平行线永不相交等。
4. 实例练习
在黑板上绘制几何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
如绘制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找出垂线和平行线。
5. 拓展
通过让学生找出另一个垂直于一直地面的平面,并且能通过建立垂线将两个平面联系起来,实现建筑的水平。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互动式的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
同时,通过实例练习和扩展,也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虽然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较为简单,但是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反思,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达到了教学目标。
以后再教授相似的知识点时,可以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垂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垂线的定义、特点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垂线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垂线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直线、射线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垂线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垂线的特征。
此外,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垂线,理解垂线的特点,并能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垂线的定义和性质,培养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线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线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垂线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垂线特点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垂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垂线模型、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房子的墙壁、桌子的垂直边缘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垂直的。
”教师总结:“垂直是一种特殊的直线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认识这种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垂线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个模型,你能发现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它是垂直的。
”教师继续提问:“垂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它是直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是最短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2.能够正确使用垂线的概念,解决直角问题;3.了解垂线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垂线的概念和性质;2.垂线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与性质;2.如何灵活运用垂线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正交线的概念与性质,引出垂线的定义。
3. 讲解垂线的性质•垂线必与所垂直的直线成直角;•两条垂线交于一点;•从同一点外一条直线到垂线的垂足,是从这条直线到垂线所作的最短线段。
4. 练习1.给出一组点,让学生用直尺与圆规作出任意点和已知直线段间的垂线;2.解决一个有关垂线的试题,如:如图,AB与CD交于点E,则AE与ED互相垂直。
5. 巩固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含有垂线概念的问题并求解。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用板书或PPT,生动形象地演示垂线的定义及性质;2.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垂线的性质;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灵活运用垂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随堂测试,对课程效果做出评价。
2. 过程评价评价授课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 作品评价通过学生课堂练习的成果、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自己设计的问题的解决情况,评价学生的作品。
七、教学反思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突破难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 activities 体验和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例图片、垂线与平行线模型等。
2.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段、直线和垂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找出图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四年级数学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教案苏教版
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
科目
数学
年级
四
教材
第89、90页
课题
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
课时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⒉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结合场景图分别画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揭示课题)
从点P向已知直线任意画一条线段,并与已知直线交与一点,谈话:像这样从点P起,向已知直线画线段,可以画多少
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
总第()页本课时共()页第()页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个人复备
条?
从点P起分别向已知直线画几条线段,且其中有一条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提问:在所有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是哪一条?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
教
学
过
程
集体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6课时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能从现实情境和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找出相互垂直的线段,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2、让生在学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的现象,会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垂线
1、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出示例6的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每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
说明:这些物体的面上都“隐藏”着一些相交的直线,我们可以把它们画下来。
结合场景图分别画出三组相交的直线。
2、观察、比较,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让学生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与一点,每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
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组相交的直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
出示一组垂线,说明: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揭示课题)指上面的三组直线,提问: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为什么?哪一条直线是哪一条直线的垂线?垂足在哪儿?
3、联系实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地方见过互相垂直的例子?
二、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再在直线外点一个点,指出:这是一条直线,在直线外还有一个点,我们用字母“P”来表示这个点。
习惯上我们把这条直线称作已知直线,点P是直线外的一点。
从点P向已知直线任意画一条线段,并与已知直线交与一点,谈话:像这样从点P起,向已知直线画线段,可以画多少条?
从点P起分别向已知直线画几条线段,且其中有一条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提问:在所有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是哪一条?
讨论:还能找到与已知直线互相垂直的线段吗?在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有多少条?
再问:这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与其他不垂直的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从点P向已知直线所画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最短。
学生看书第90页例7中的图,量一量图中从点P向已知直线画出的所有线段的长度,看是不是这条垂线最短。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通过测量,你认为上面的发现正确吗?由此可得到什么结论?
指图中的垂直线段,指出: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也就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点P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