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扶贫笔记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6篇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坚定信念真抓实干2017年8月21日星期一多云驻村工作已经8个多月了,回想起驻村工作的每个日夜,有困惑、有艰辛,但更多的是为村里和村民办实事的收获和喜悦。
通过几个月的驻村工作,自己已经对村里的情况有了较深的了解,一方面了解村里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家串户解民意、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务实细致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现在的逐步了解,让自己慢慢地走入到农村的生活,适应了“第一书记”的工作。
今天上午,我早早来到贫困户宋体林家,宋体林在果园里承包经营10多亩水地,为了便于经营管理他家经常住在果园小房子里,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张玉梅半倚着坐着,见我进来他赶忙起身招呼。
他家4口人,女儿已出嫁,儿子上中学,2016年老公宋体林发生严重车祸,颅内大面积出血,因抢救及时挽救了生命,但遗憾的是留下了严重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家里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张玉梅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老公宋体林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张玉梅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孩子上学给予支助,享受方方面面的扶持政策我很感激,你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
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
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此时,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信念真抓实干,倾注自己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村里的喜与愁2017年12月11日星期一晴自2017年6月到现在,我被任命张皋镇官xx村“第一书记”已经6个多月了,工作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群众的疾苦和困难,有喜也有愁。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真心实意为扶贫尽职尽责做工作2018年9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
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张忠厚对我们说:“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去年107辍学照顾他。
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
”“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
”*飞)倾全力2018年8访20174口人,妻子和小儿子条件很艰苦。
妻子也是残疾人,行动不便,坐在炕上看见我们进来冲着我们打招呼,灶台边放了很多木棍,便于妻子生火做饭,家里全凭孙利文每天放牛回来收拾。
孙利文说:他家种了10亩地,养了5头牛,他和妻子享受着农村低保,这就是这家人的全部收入来源。
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小儿子,孩子才3岁,从小就是“斗鸡眼”,走路总是摔跤,又没有时间和门路带孩子看病,家里仅有的几头牛也舍不得卖,自己也没去过大城市,有些担心。
我们劝说道: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千万不能耽误治疗,现在才3岁正是治疗的时期,再等长大了机会就错过了,治疗的效果就不一定好了,作为父母要拿主意,下决心,尽早给孩子治疗,我们驻村工作队会积极帮助联系医院,提供的便利,让孩子尽早接受到最及时的治疗。
妻子听到这,眼中满含泪水,欲言又止,孙利文若有所思,其实我们都能看出来,钱是贫困群众看病的软肋。
我们继续劝说道,孩子的治疗不能再耽搁了,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和完美的人生,现在国家健康扶贫的力度很大,住院治疗的费用报销比例能达到90%,看病花不了几个钱,只是在外地医院看病必须得先期垫付,可是为了孩子也要下定决心啊。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_日记作文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六篇篇一今年的1月28日,我和往常一样在前往大南沟驻村工作队驻地之前,到卓资山镇观音庙移民楼对所包扶的贫困户兰贵荣家进行了例行走访,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去他家了,每去一次给我的感觉就不一样,一进家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环顾家里家外干净整洁,兰贵荣妻子牛利英与婆婆及儿子围坐在茶几前正在挑拣豆芽,我坐在老人跟前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询问老人楼房好不好,老人满脸高兴地说:“真好!”说起动员老人到移民楼居住,真是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兰贵荣一家是20xx年易地搬迁户,他们一家三口人20xx年5月已经搬迁到新楼房居住了,旧房就剩下80多岁的老母亲一人居住,我们驻村工作队一次一次地登门做工作,老人就是不愿意去楼房居住,她总说,“自己岁数大了,活一天算一天,现在还能自理。
”我们知道这是老人的传统思想在做怪,于是我们通过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共同形成一个合力,终于把这件事情办成了。
兰贵荣家属于特殊家庭,妻子双眼残疾,儿子受母亲遗传双眼视力高度近视看书学习得靠放大镜,对于这样一个家庭,只靠兰贵荣一人种地收入,虽然有低保、残疾人补贴、及各项保障措施,但对于今后及将来,光有这些远远摆脱不了贫困,20xx年搬迁到卓镇后,兰贵荣先后在苏宁电器和各个工地打工,冬天缝足球每月固定收入能够达到3000元左右,孩子能够就近在大庆街小学上学接受好的教育,我相信他们家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篇二近日,我们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好几户的羊和狗都莫名其妙的丢失。
村民反映的情况引起了我们驻村工作队的高度重视。
为了防止村民财产丢失,我们决定挨家挨户的进行宣传教育,共同做好防范工作,提升村民安全意识。
上午10时20分,当我和镇干部王登云刚从西队村民杨五元家宣传政策出来后,在俎千岁家门前发现3名可疑人员正在疑似盗窃。
随即,我准备上前询问,3名可疑人员见我朝他们走来,突然驾车逃跑。
随后,我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让王登云通知大东营村党支部并发动现场群众对可疑人员进行拦堵。
精选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五篇
精选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五篇导读:本文精选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11月5日项目带动扶贫是我进驻西湾村的一大愿景,经过多方调研,2014年8月初我亲自编写了《西湾子村截伏流工程项目建议书》,对截伏流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周密论证。
项目得到了县人大副主任、驻店子镇扶贫工作队队长张乐的重视,很快引起了县人大领导的关注,并于10月21日上午由县人大主任李云召集部分县人大代表在西湾村委会召开兴和县人大社会扶贫座谈会。
座谈会在充分听取扶贫项目汇报的同时,现场查看了西湾村截伏流工程选址。
座谈会上,县人大领导和参会人大代表现场捐款8.7万元,为西湾村截伏流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
10月22日,截伏流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序幕:该工程将西湾村南干河道被埋的地表水通过挖渠、打坝、埋管、打滤层、引水等措施,引水灌田。
施工过程中,雇佣大小挖掘机两部,装载机一部,民工九人。
投入水泥管50米,PVC引水管210米。
整个工程前后用时12天,两管清泉顺利引入灌溉区。
截伏流工程的顺利完成使西湾村下游800亩干旱地得到有效灌溉。
这项公益项目对于扶贫工作来说,最直接最见效,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百年。
篇二7月2日今天,从进驻西湾子村已半月有余,村支部党建和阵地建设初见成效。
回顾这几天的工作,自我感觉小有成就:6月15日,全县扶贫工作动员大会刚刚结束,我满怀振奋的喜悦带着县委、政府的嘱托,踏进西湾村委会的大门,可印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院落满目疮疫,断墙残垣,杂草丛生,再看办公室内外,玻璃破碎不堪,顶棚多处坠落,办公设施一无所有,面对如此现状,我和村支书商量后立即召集村委会一班人召开第一次驻村扶贫工作会,会上将村委会阵地建设和党建工作列为扶贫工作首要任务并拉开西湾村扶贫工作序幕。
为确保阵地建设的有效开展,安监局主要负责人给予了全力支持,在单位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一次性投入资金35000元。
在资金保证的前提下,我带领村委会的同志们前后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快速完成六项工作:一是拉砖铺院、修缮院墙;二是挖渠铺管、通水进家;三是涂刷墙壁、标语上墙;四是装修办公、购置设施;五是通电架床、安炉上灶;六是党建上台阶、面貌换新装。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导读:本文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真心实意为扶贫尽职尽责做工作2018年9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
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不断地去引导动员他们,从内在先改变他们,起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
前些天西沟自然村贫困户冯忠绪在家突发脑梗塞,由驻村工作队协调送往卓资县人民医院,因为送的比较及时,没有耽误他的病情。
最近比较忙,今天特意抽了一点时间,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潘利明,帮扶责任人王建新来到县医院看望冯忠绪。
到了病房,冯忠绪卧病在床,两眼无神,看到我们进来之后,他的眼中才有了一丝色彩。
我们一行三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张忠厚对我们说:“住院条件很好,吃饭也很方便,病情倒是得到了控制,但是医生说以后怕是半身不遂了,这个家才刚刚有点起色,我又得了这种病,哎!”我们听后,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去年10月份把他儿子送往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他的问题,今年7月也领取了异地搬迁楼房钥匙,刚刚把他鼓动起来,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干劲,这才不到两月,他就病倒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再一次的受到创伤,况且他这种病还需要专人照顾,怕是刚刚上了不到一年学的儿子要辍学照顾他。
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帮你们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及时沟通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我们工作队也会经常的看望你们,让忠绪多做恢复运动,避免瘫痪,如果能不让孩子辍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
”张忠厚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9篇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保险行业定点扶贫村2016年11月24日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在保险行业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帮助下,忙活了几个月的“保险行业定点扶贫村”项目终于在小海子村落地了。
一大早,小海子村民就里三层外三层拥候在村委会大院参观项目启动仪式,并接受来自呼和浩特市医院4位专家的义诊。
从大家喜悦欢快的笑容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价值和骄傲。
项目启动仪式上,我介绍了项目背景和内容。
我向大家做了详细介绍,一是针对小海子村农田灌溉基础设施薄弱,灌溉用水不足,水浇地少的情况,向小海子村提供60万元资金,用于村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二是针对村里老龄化严重,受到慢性疾病和意外事故支出困扰的情况,每年为全体村民提供1万元的大病补充保险和2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缓解因病返贫和因灾返贫问题;三是根据村里刚刚完成的危房改造工程,每年为全体村民的房屋及财产提供5万元的农房损失保险;四是针对村民看病不方便的情况,每年组织4次呼和浩特大医院专家上门义诊的活动,并开通村民呼和浩特医院看病的绿色通道,方便村民看病;五是针对部分村民经济困难,子女学费负担重的情况,与保险公司结成帮扶对像,并向当地学校捐助2万元资金。
启动仪式结束后,很多村民都过来表达谢意。
村民王青握着我的手,动情地说:“王书记,你帮我们大忙了,我的两个小孩读书,以后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他们的话让我感动,也坚定了我做好第一书记的信心。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017年4月14日星期三晴今天市里举行“投身脱贫攻坚、争当北疆先锋”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听取艾主席的重要讲话等环节,心里更亮堂了,工作方向也更明确了。
来到集宁区白海子镇南洼村已有一年时间,我经常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情况,倾听群众诉求心声。
刚开始,群众对精准扶贫的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扶贫”就是给钱,直接用金钱来使他们脱贫,因此我详细而耐心地将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加以讲解。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三篇
【导语】精准扶贫的关键要把扶持产业发展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引导扶持贫困户调整产业结构,将注重点放到帮扶长期效应之“睛”上来,“输血”的同时更要帮助“造血”,才能激发贫困户稳定脱贫。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今天,我和嘎查支部书记一起到朝格图家了解玉米收割进度和今年的收支情况。
由于今年他家打井比较晚,5月下旬才播种,玉米地又是泛碱的新地,土地肥力差,长势受了一些影响。
不过朝格图见到我们后,还是欢喜的说:“今年有了草料,我家的牛羊产业可以发展壮大,得谢谢国家的扶贫政策,感谢帮扶单位。
”驻村以来,我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拉家常、讲政策、算细账、话脱贫,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发展愿望。
当了解到朝格图家因学、缺土地致贫时,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审批打井手续,争取了扶贫项目资金2万元,旗政协办公室投入资金12146元,为朝格图家新打深井1眼并配套,为60亩水浇地配套了滴灌设施。
当了解到朝格图当年40只羊的绒毛只卖了1923元时,我和同事与他盘坐在一起,分析增量不增效的症结,先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最后帮助他卖出了20只山羊,买回了15只小尾寒羊种羊。
以小尾寒羊多胎性、生长快、出肉率高来改良畜种,利用秸杆、玉米发展舍饲养殖、羔羊育肥,促进朝格图家养殖业发展,提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效。
另外,朝格图的大女儿今年高中毕业,顺利报考了内师大生物科学专业,但拮据的家庭收入,让一家人又皱起了眉头。
知道这件事后,我与同事积极帮助申报自治区教育助学、市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助学,同时争取社会救助,成功申请了“国酒茅台助学”、“泛海助学”,接受了旗蒙医院2000元的助学金。
篇二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题目是“履职尽责、砥砺奋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贡献”。
我是2016年6月组织委派我担任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5篇 (2)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5篇2018年6月26日星期二距离xx村村委会直线距离约3公里左右,跨过东西方向的110国道,就是一个自然村,名叫白家湾。
据和村民了解得知,这片土地下面,挖出过宝贝,后来村民们传言,说白家湾这个地方,曾经住过宫里的格格,所以这个地方是块福地、宝地,无论故事的真假,至少白家湾村民对白家湾这块土地发自内心的热爱,像一位母亲始终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那样,这种热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个村子有一户村民,名叫陈海生,50多岁的他,几乎很少在家里待着,一有时间,他就会骑着他的电三轮、亦或是步走,在村子里边到处走走看看,像是永远怀抱着一颗好奇心想要去迫切地发现这个世界,迫切地探索这个世界,迫切地想要去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
然而半年前的陈海生,是一个因双侧股骨头坏死而卧床多年,对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的中年男人。
今天来海生叔家看望他,刚到村口,就看见海生叔穿着那特别鲜艳的红背心在自家的院子里站着,我到了门口,说:“海生叔,在院子里站着干嘛呢?”。
海生叔说:“你不是给我打电话了,让我别出去溜达,家里憋的慌,我在院子里透透气,要不是你给我打电话,我早就出去个转去了,我现在这腿恢复得不错,你们不用总来看我,医生可给我做好了,自己也没花几个钱,我那帮扶领导,那真是对我比自己家孩子都好,要不是人家给联系医院和医生,我这后半辈子就得在床上躺着了,更别说在院子站着,满村子的溜达了。
”我说:“这治病啊,就得对症下药,脚疼医脚,腿疼医腿,就像您以前和我说的,找的医院医生,吃的药,都不正规,都没有找到根上,在最佳的时间找到病根,药到病除。
”海生叔说:“你说的对的了,有句话叫啥了,叫,叫沉疴下猛药,我这就是么。
”我说:“海生叔,您这既是沉疴下猛药,也是沉疴下准药,治病不能隔靴搔痒,对症下药才是标本兼治的方法,就像我们现在的精准扶贫包户到人一样,关键在于精准,也就是所谓找对人,才能干对事。
2018年6月23日星期六天气晴今天是集宁区公安局驻村工作队来到黄家村的第五十个工作日,与往常一样,上午进村入户,调查摸底访民情。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下面是为您整理的第一书记扶贫日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一】为深入贯彻落实铜川市委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市住建局按照全市选派“第一书记”的要求,采用组织选人、自愿报名相结合确定驻村优秀干部人选。
市住建局扶贫包抓点为广阳镇四兴村,针对该村情况,结合近年帮扶工作实际,专题研究、交换意见,并认真安排部署,确保“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取得实效。
一是摸清扶贫对象,精准“靶向定位”。
要求“第一书记”要提前与印台区政府对接,摸清惠民帮扶政策导向,服从政府既定扶贫规划,为创新性开展基层工作做准备。
驻村后要与前期包抓工作人员一同与基层干部座谈交心,宣传中央、省、市、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听取村“两委”的村情介绍,并就如何迅速开展扶贫工作交换意见。
通过入户调查和上门走访,摸清低保户和困难户情况,与群众多交心、多交流,掌握群众诉求,依靠村级组织,借力使力推动工作,并做好分类建档管理。
二是制定帮扶规划,确保精准扶贫。
在立足村情的基础上,“第一书记”要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思路,深挖致贫根源,依托村上优势资源,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争资争项,抓好扶贫项目落实,着力推动四兴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三是体恤百姓民情,做好组织慰问。
在特殊的节日期间,对退休老军人、老党员、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残疾人、贫困户等,以各种形式,进行走访慰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同时,局工委要主动从政治、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驻村干部全力支持,订阅陕西日报、铜川日报,定期送达局工委重要文件、每天微信推送住建工作动态,足额发放补贴,让驻村干部感受组织的支持,始终与全局保持血脉同频共振。
四是村企联手共建,引导爱心奉献。
发挥住建团队人脉资源,举全系统之力,借助电视、报纸、网络媒体影响力,策划公益赞助活动,引导局属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参与爱心奉献,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村企联手共建互赢,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扶贫,多渠道筹集扶贫资金。
第一书记王玲写下数万字扶贫日记
第一书记贫困村来的领路人E-m ail:***************南充市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村,第一书记王玲正在入户走访 第一书记王玲了解村民情况第一书记王玲写下数万字扶贫日记---------------------------------------------------------------□汪泽民“最近身体咋样?家里有啥闲难? ”5月31日清晨,在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村,正在入户走访的第一书记王玲,一 边和贫困姚建中交流,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她手中这本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内,工工整整写着日记,字里行间满满的百姓情结,记录下的不仅是入户所见所闻,更是一名名脱贫群众的真实感受。
“现在村里不仅有了硬化水泥道路、安全的住房、干净的饮用水,还有了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这是姚家沟村第一书记王玲工作日记里的一段话。
驻村扶贫近两年时间,王玲不仅是姚家沟村变化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姚家沟村地处蓬安县石孔乡 西南,是个半丘陵半石山区的旱 山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没有骨 干产业支撑,村民基本靠天吃饭。
王玲刚来的时候,全村共有建档 立卡贫困户49户193人。
2018年7月,刚休完产假回 到工作岗位的王玲,被蓬安县就 业局派到姚家沟村担任驻村第一 书记,这一驻就是两年。
来到姚家 沟村的第一件事,王玲走遍了当 地8个村民小组225户。
“那时, 还有一个村民小组不通水泥路, 一下雨我们只能穿着筒靴入户走 访。
”回忆起刚来的时候泥泞的道 路,王玲记忆犹新。
挨家挨户跑,王玲越跑心里越 没有底,怎么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道路要修,饮水要保障,产 业要帮扶……那段时间王玲急得 觉都睡不着。
致富之路,交通先 行。
王玲和村委会干部决定从修 路开始。
为了把路修好,王玲一遍 又一遍地深人道路沿线被占地村 民家中做工作……“2019年1月1丨日,星期 五。
4社的道路终于修好了,看着 走在硬化的水泥道上洋溢着笑 容的村民,我觉得这一切的努力 都是值得的。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第一书记扶贫要做到抓好基层党建、抓好村民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的同时,抓好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
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篇一:8月18日星期六中雨自从7月10日xx罕见的大雨冲垮了我们住所附近的河堤、道路、桥梁特别是我们上网的网线后,写东西的激情一下子就如潮水般退了下来。
一个多月没法上网的日子始终懒得提笔写点东西,连我主推的“第一书记”下乡记也停了很长时间。
近几日网线终于修好了,与世隔绝的日子终于过去了,莫名徒添了一份幸福的感觉!想想那些关心支持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不敢懒惰,还是应该把我的工作和生活汇报给他(她)们,以了却对我的那份牵挂!到村挂职已近4个月,走访工作也已近尾声,虽然党建工作稍有起色、两委工作方式有所转变,但村民盼望的实事还没有什么大动作。
最近天气实在炎热,右腿也被小虫叮咬到化脓,但一想到村民期盼的目光,我就咬牙坚持在村里工作。
村子中央有一块近5亩的土地,原来是村小学,现在小学早就被拆的不见了踪影,上面种满了不值钱的杨树和一座违章的猪舍。
这个地方确实是适合建个休闲娱乐的广场,农民也有这个需要。
再说如果这5亩地上只要被一户合法建了房子也就没这个可能了!现在给咱空着,那不是天意吗!尽管一分钱没有,我硬着头皮决定建广场。
土地被分到19户手中,占地和伐树肯定是没钱补偿的,必须把村民的工作做到无偿奉献的程度!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广场就建不起来!当然我可以承诺被占土地等后面动地的时候给补上。
最近一直在忙着走访村民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和找人做广场设计,前后已找了两拨人做设计,总之进展不错。
另一个就是建xx农产品推广合作社的事情,产品包装早就设计好了,原来计划让部分村民出资经营,人员已经找好,可镇上不同意,非要让建集体企业。
我也希望建集体企业,可集体企业谁来出资和经营?村里是一分钱都没有!我多么希望八月十五能见到产品啊!难啊!缺钱!再一个就是处理石屋山后果园承包和接待及解决上方的问题,如果用语言表达的话2小时也说不完,今天就不再啰嗦了,下回会慢慢分解。
第一书记民情日记:情牵扶贫
第一书记民情日记:情牵扶贫
2018年6月25日星期一晴
从我担任xx村第一书记之后,便脱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一心一意抓扶贫,我放弃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时间,经常走村入户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核实贫困户信息,每月坚持利用半个月到二十天的时间入户调查核实,并了解每个贫困户的日常动态以及生产生活情况,切实掌握第一手材料.通过各个方面的走访调查,我了解到,缺少可以发展的产业,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长远发展意识淡薄,村内劳动力少,人口老龄化明显,村集体无任何固定的经济收入。针对问题,我们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研究扶贫措施,扶贫要扶到点上,脱贫不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唤起百姓的致富动力,让百姓获得发展技能。扶贫要因情施策、因人制宜,在入户走访中,很多村民都认为政策方向是对的,也是好的,可成效还不够明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扶贫没有扶到根上点上。同时我了解到,对贫困户不能一概、一味地采取资金补助,应该视情况做出不同选择,缺资金的帮筹钱,没技能的帮培训,真正把各级部门的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对村集体的帮扶不能仅停留在输血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逐步壮大村办企业、合作社等,有步骤地引导贫困户通过合资入股等方式获得收益,使村集体和百姓携手走上幸福之路。
这些用脚步丈量出来的实情,让我对精准扶贫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对xx村村民未来的发展路线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一是按照制定统一规范版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户一档整理,明确进度时间节点,力争实施一户一策,做到了“沉下身子”,做群众的“贴心人”,方法灵活多样,工作务实肯干,确保完整、规范、准确,做好此项工作。
二是积极筹划脱贫攻坚“讲习所”,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期培训,讲政策、理思路、传技术等多种学习方法,帮群众算好“经济账”、画好“路线图”,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
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导语】驻村⼯作有付出,也有收获,既是对⾃⼰的磨砺,也是成长道路上的⼀种锻炼。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 时间过得很快,屈指⼀算,驻村已经半个多⽉了。
今天在乡政府⾥参加会议。
主席台上,县级领导和各部门专家⾏⾊匆匆地进来,简洁有⼒地布置完任务后,⼜急急忙忙地去了下⼀个乡镇。
⼀天⾥,主席台上换了五批领导和专家。
我在下⾯紧张地记笔记,⽣怕丢漏了⼀个字,因为台上的领导和专家所讲的内容,正是我半个⽉⼯作中遇到的许多⽆法解决的难题。
参加⼯作已经三⼗多年了,我仿佛⼀下⼦⼜回到了临近毕业的学⽣时代。
千头万绪的扶贫⼯作容不得我有⽚刻的松懈。
⼀天的会议结束后,我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匆匆地向驻地奔驰。
附近的村户都已经熄灯了,我⼜开始坐在电脑前整理笔记。
笔记整理好以后,我翻出以前的问题清单,对照着新整理的学习笔记,⼀遍⼜⼀遍地思考今后⼀段时间的⼯作该如何安排。
关电脑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午夜⼗⼆点。
从作为扶贫⼲部⾛进贫困户家的第⼀天起,我就感觉到⾃⼰的肩上已经挑起了⼀副千⽄重担。
记得第⼀天进村⼊户的时候,正是数四九的时候,我们⼏个⼈穿着⼤棉袄坐在装有空调的汽车⾥都不觉得暖和,但当我看到,⼏家贫困户家⾥都没有⽣⽕炉。
我询问他们家⾥是不是⽆煤可烧,他们说:家⾥的煤⾜够烧,⽩天有太阳照着不冷,天⿊的时候⽕炉就⽣着了。
当时,我的⿐⼦⼀酸,差点没有忍住⾃⼰的眼泪。
我是农民的⼉⼦,⽣于农村,长于农村,年迈的⽗母亲⾄今仍然居住在村⼦⾥。
我内⼼深处对勤劳简朴、吃苦耐劳的⽗⽼乡亲存有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以扶贫⼲部的⾝份再次回到农村,⼀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现状;上不辜负党组织的重托,下不辜负⼭⼭沟沟对我的养育之恩。
篇⼆ 由于⼯作需要,3⽉26⽇我被调整到四道沟任驻村第⼀书记,我到的第⼆天就进⼊了⼯作状态,熟悉情况,调整帮扶的贫困户。
在了解了新情况后,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书记不是⼀个简单的称谓,⽽是⼀种厚重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驻村第一书记扶贫民情日记三篇真心实意为扶贫尽职尽责做工作2018年9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自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为了确保扶贫工作的成效,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
红格图村的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学致贫,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为住房不安全,有的是没有劳动能力等,我们根据贫困户们不同的致贫原因,经过逐户研究,制定了各户的帮扶计划,每周我都抽两到三天时间去贫困家中走访,不断地去引导动员他们,从内在先改变他们,起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
前些天西沟自然村贫困户冯忠绪在家突发脑梗塞,由驻村工作队协调送往卓资县人民医院,因为送的比较及时,没有耽误他的病情。
最近比较忙,今天特意抽了一点时间,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潘利明,帮扶责任人王建新来到县医院看望冯忠绪。
到了病房,冯忠绪卧病在床,两眼无神,看到我们进来之后,他的眼中才有了一丝色彩。
我们一行三人问候了他的病情、和生活起居。
张忠厚对我们说:“住院条件很好,吃饭也很方便,病情倒是得到了控制,但是医生说以后怕是半身不遂了,这个家才刚刚有点起色,我又得了这种病,哎!”我们听后,心中都是沉甸甸的,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
去年10月份把他儿子送往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他的问题,今年7月也领取了异地搬迁楼房钥匙,刚刚把他鼓动起来,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充满了干劲,这才不到两月,他就病倒了,原本就很脆弱的家庭再一次的受到创伤,况且他这种病还需要专人照顾,怕是刚刚上了不到一年学的儿子要辍学照顾他。
随后我安慰了冯忠绪,并对张忠厚说:“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我们尽量帮你们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及时沟通有关部门予以解决,我们工作队也会经常的看望你们,让忠绪多做恢复运动,避免瘫痪,如果能不让孩子辍学尽量别辍学,这样上学的机会不多。
”张忠厚握着我的手激动的说:“感谢党、感谢扶贫工作队,忠绪的日常起居我来照顾,决不能让侄儿念不成书。
”再次地鼓励了冯忠绪,安顿他要听医生的话,注意日常饮食生活后,我们离开了医院,继续奔赴到扶贫一线上。
黔江:“第一书记”的扶贫工作日志
导语:短短的两个月来,这位“第一书记”就记下了厚厚的一本扶贫工作日志。
摸底调查找准精准扶贫着力点工作日志:“即使翻山越岭,也不能落下一户”五里乡甘溪村有建卡贫困户31户,110人,要想帮助这31户贫困户脱贫摘帽,得找准他们的“穷根”,精准下药,针对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归纳梳理,剖析原因,找准因病、因残、因学、因缺资金、因缺技术、因缺劳动力、因缺门路等贫困原因。
要想找到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就得一户一户的去实地走访,面对面的交流。
说做就做,于是,姚鹏翱带领全体队员,分成几个小组,一户户的入户走访调查,可是,很快,就遇到了难题:甘溪村季谷岭海拔位置较高,山路蜿蜒曲折,虽然通了公路,但由于山路陡峭危险,车子开不上去,得步行两个小时,上面住着3户贫困户。
“即使翻山越岭,也不能落下一户。
车子开不上去,咋们走上去,一定要找准他们的‘穷根’,帮助他们脱贫摘帽。
”姚鹏翱毫不犹豫的说。
于是,姚鹏翱与扶贫工作队员一道,步行着走到了季谷岭。
一走到季谷岭,姚鹏翱与全体队员没有顾得上休息,便来到了贫困户陈志学家了解情况。
“你家有多少人?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有什么需求?”姚鹏翱一边握着陈志学的手,关切的问到。
当得知陈志学及其他两名贫困户一家主要是靠务农维持经济,姚鹏翱语重心长的说,季谷岭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原,你们一家可以养几头牛,几十只羊,几百只土鸡,至于销路问题,不用担心,我们会帮助解决,你们一定要增强信心,通过养殖一定能够实现脱贫。
为贫困户“量体裁衣”定措施工作日志:“确保每一个贫困户的脱贫措施切实可行”“老曾,根据你家的劳动力和耕地情况,结合五里乡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建议你家养鸡、养猪齐头并进,你看如何?”8月三伏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黔江区畜牧兽医局扶贫工作队负责人姚鹏翱和全体工作人员一道走进五里乡甘溪村曾明全家,量身定制扶贫措施。
为使精准扶贫更好落到实处、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黔江区畜牧兽医局立足五里乡甘溪村实际,着眼贫困户需求,量体裁衣,科学施策,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提高扶贫工作实效。
第一书记扶贫日记: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导语】竭尽所能落实好相关扶贫政策,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引导贫困户用自己的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如下是为大家准备的文章,供您参考。
篇一吃过晚饭,拿上前几天买的儿童读物、字帖和文具,想着得到好日娃家去看看,看看小朋友的生活学习情况怎么样。
到了好日娃家,看到她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便跟她妈妈梁富荣聊了起来,梁富荣高兴地对我讲,孩子记忆力很好,回到家也非常喜欢学习,经常写到晚上十点多,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我走过去问好日娃喜欢在学校学习吗,她还半开玩笑地说“喜欢在学校,我还不想回家嘞”。
梁富荣在学校工作也很顺利,校领导和老师对她们都很照顾。
产业扶持的两头牛前段时间也产了犊,现在一共五头牛了,预计明年又能增加两头。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也非常高兴,对于这个家庭而言,贫困现状正一点点的发生着改变。
好日娃患有脑瘫,她自小双腿无力,膝关节不能伸直,一直坐在轮椅上。
但她的智力和同龄孩子没什么区别,有正常的思维,蒙汉兼通,能与人流畅地沟通。
虽然知道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不同,但是她也希望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在校园里读书和玩耍,这是一直埋在她心里面的愿望。
经过沟通协调了解到,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不是很方便接收这样特殊儿童,而特殊学校又离家太远,没人照顾。
我和村书记、包户干部一起,积极的做工作,最后获得了附近章古台小学领导的理解和支持,9月3日,好日娃正式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还参加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
学校领导还为梁富荣在校园里安排了清洁员的工作,这样她照顾孩子也方便,同时增加了些收入。
这是多方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扶贫工作关键在一线,关键在干部。
只要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上下“真功夫”,那么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能给贫困家庭带来很大的改变。
篇二初秋的九月,已有了阵阵凉意,但在四家子村却处处都有村民忙碌收获的身影。
今天赶在假前去爱心超市为贫困户兑换了一些生活物品送过去,让贫困户能舒心的过十一,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温暖和通过劳动收获的幸福。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Word最新版)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通过整理的第一书记扶贫手记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第一书记扶贫手记:带好村班子摘掉穷帽子省储备物资管理局派驻**县四女寺镇白庄村第一书记任全壮去年2月3日,我第一次以省派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白庄村。
进村后,面对生疏的环境、贫困的村庄、一张张生疏又迫切期盼的面孔,我深感责任重大,并暗暗下决心:在两年任期内,确定要让白庄变个样。
如今18个月过去了,村民们闹事上访的少了、主动致富的多了,村里卫生环境好了、水泥村路建成了……眼见曾经的落后贫困村正向美丽乡村转变,我感到特殊欣慰和兴奋。
抓党建,稳班子来到白庄后,经过走访调研,我快速驾驭了第一手资料。
全村共350户,1286人,贫困户103户,耕地面积1700亩。
人均不足2亩地,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生活特殊贫苦。
穷,还不算主要问题。
我刚到任,新上任没多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就递交了辞职报告。
“前任村班子村务财务不透亮,遗留问题太多,村民们对村干部抵触心情大,时常闹事上访,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
村内冲突多,村干部没有工作主动性,这让进村后的工作一时难以开展。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找村支部书记谈心沟通,谈人生观、价值观,谈白庄村的优势和今后的奇特前景,谈全村父老乡亲的期望,使支部书记杨国军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并自愿接着任职,共同努力把白庄的疑难问题解决好。
俗话说,“帮钱帮物,不如扶植建个好支部。
”村级班子稳固了,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就顺当了。
我了解到,村委会办公场所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村委成员只能到村支部书记家中办公。
于是,组织人员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并特地设立了党员活动室,使党员活动常态化。
去年七一,全村25名党员在村委会门前实行了升国旗仪式,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当日,目视明丽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高高飘扬。
有些老党员老泪纵横,心情特殊激烈,拉着我的手说:“今日的活动特殊有意义,让人终生难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书记”的扶贫笔记
作者:金良体
来源:《当代党员》2016年第04期
2015年7月初,根据上级要求,我所在的巫溪县环保局必须派出一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对口帮扶中梁乡石锣村。
在工作队中,必须有一名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作为“桥头堡”攻坚克难。
那个地方山高沟深,路远村穷,“第一书记”每月至少要驻村12天,是个苦差事。
消息一出,一下子就在局里炸开了锅。
受命
“第一书记”有什么要求呢?大家纷纷问局长。
懂基层,能吃苦,知农村,有带动能力,有创新意识,有担当,能奉献。
谭局长说明了要求。
大家先民主推荐3个名额,作为扶贫工作队人选,然后再讨论“第一书记”人选。
大家七嘴八舌好一阵议论。
最后,目光聚焦到冉宗荣副调研员、财务科的徐铭和我3个人身上。
局领导班子商量后,也比较认可。
那“第一书记”又由谁来担任呢?冉宗荣和徐铭都踊跃表示愿意去。
但我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一个家里孩子还太小,需要照顾;另一个人承担着局里大量的财务工作,任务繁重。
我的科室里有人能暂时承担我的部分工作,我的家庭负担也小,况且我还在乡镇工作过十年,对农村情况熟悉,我去最合适。
我表明了心意。
几天后,局长找到我说:“扶贫工作不好做,辛苦你了。
”说完,用力拍了一下我肩膀。
名单上报县委组织部,很快通过审查。
7月15日,在县委组织部的85号文件中,我被任命为中梁乡石锣村扶贫攻坚“第一书记”。
直面困难
7月22日,周三。
我收拾完毕,准备进村报到。
从县城驱车50公里,穿隧道、过桥梁,大多时间是穿梭于大山的夹缝中。
一个多小时后,抵达中梁乡政府。
而我的目的地石锣村,距离乡政府还有近20公里。
再前行几分钟后,一个岔路口处,一条通往山上的蜿蜒小路呈“之”字形,汽车努力向上爬去。
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
我休息了片刻。
在村里工作了4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匡后明向我简单介绍了村子和一些重点贫困户情况。
全村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7人,其中近一半是因学、因病、因残致贫,另一半是缺乏主导产业致贫。
休息间,我往外面一瞅,一处农户住的土坯房颤巍巍的,感觉随时可能会塌下。
虽然自己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但是我心里仍然觉得不是滋味。
匡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农村穷、农民苦、农业利润薄,年轻人能出去的都想出去,剩下我们这些老弱病残的,希望金书记能真心拉我们一把。
”
想起这个村子是县里指定的首批整村脱贫村,我觉得压力很大。
可压力再大,我也得把它“啃”下!
扶贫工作,入村更要入心
我决定先俯下身子,深入调研,摸清底细。
走访看哪些内容?一看房,二看粮,三看有没有读书郎,四看劳动力是否强。
谁知道刚开始调研,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很囧的事。
一次,去山对面的石河社一户村民家中调研,碎石路磨烂了鞋子。
一进门,热情的村民倒上水。
“洗洗脸吧,金书记。
”
炎热7月,汗流浃背,我想赶紧去洗一把。
可一看那个黑黢黢的水,我顿时犯了愁。
我下意识地去拿自己随身带的手帕,准备蘸水擦擦汗。
猛然一看,村民的脸色快变了。
我赶紧收回手帕。
突然意识到,办公室坐久了,自己竟有些矫情了。
得改。
从那以后,老百姓家的水再不干净,我二话不说就用;凳子上灰尘再多,我一屁股就坐下去;羊圈里再臭,我俯身就往里面钻。
“金书记,以前咱们村也来过一些帮扶的人,但都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你和他们不一样,我代表整个石锣村谢谢你。
”几天后,匡书记真诚地对我说。
我心里竟温暖了些。
巧妙帮扶,用力更要借力
8月2日晚上,我召集了村社干部、党员和群众共同参加大会,讨论脱贫方案。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中,我惊奇地发现,许多村民对于一些政策根本不了解,或者是很模糊,可以从扶贫中得到什么帮助,该找什么人,大多数村民很茫然。
晚上12点多会议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入睡,思考良久。
之后,我决定从两方面“用力”。
一是统筹全局,指导到位,起草和完善《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整村脱贫规划》《巫溪县中梁乡石锣村整村脱贫实施方案》《石锣村魔芋发展实施方案》等,“一对一,点对点”,责任到人,在扶贫专栏上公示。
二是将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
比如,一些符合低保政策的农户,却没有享受到低保,一打听,原来是不知道怎么办理手续,不会写申请,这个我就比较在行了。
光靠自己不行,还要“借力”。
借本部门之力——协调环保局投入经费近30万元,解决捐资助学、维修村级公路、安装村宣传栏、修缮水井围栏等问题。
借其他渠道之力——交委、教委、扶贫办、林业局、农委、民政局,我一趟一趟地跑。
“金书记,又来要钱要项目要政策了呀。
”现在,他们见了我都开始打趣了。
产业发展,给资金更给技术
没有合适的、稳定的产业支撑,农村脱贫是纸上谈兵。
石锣村有三个主打产业:山羊养殖、魔芋种植、核桃经济林种植。
虽是因地制宜的选择,但产业的发展却存在一定问题。
就以山羊养殖为例吧。
同样是山羊养殖,村民李仁术家有100多只羊,是标准的养羊大户。
可贫困户陈清元也想发展山羊养殖,连启动资金都没有。
为此,村里专门补贴4000元帮陈清元建了羊圈,还补贴3000元帮他购买了10只母羊。
这是给资金。
与山羊养殖相比,核桃种植又存在另外的问题。
我来了之后发现,即将进入12月份时,村民的核桃树死的、枯的、患病的越来越多。
原来,是没有采取“刷白”(防治病虫灾害的一种方法)等病虫灾害防治措施的缘故。
再一打听原因,农户们纷纷抱怨,一是没有那个技术,二是单独请人防治成本高,不划算。
现在,扶贫资金已经到账,关键是技术问题。
“难道就没有法子解决技术问题?”我问匡书记。
“技术有,就是不太好弄过来。
”匡书记说。
原来,2009年村里就成立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1000亩,有着成熟的病虫灾害防治技术。
但村民小家散户种植的核桃,一年赚不了几个钱,谁愿意花那个“不划算”的病虫灾害防治钱。
为了让农户转变思维方式,我们决定带领农户去参观合作社的核桃——由于病虫灾害防治较好,合作社的核桃树产量比普通农户多好几倍。
参观后,农户们一拍大腿:有技术就是好啊!
之后,我们和合作社碰了头,并决定拿出近10万元,聘请专家,三年内对分散农户的核桃树苗进行病虫防治统一管理,同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技术学到手,啥子都不愁。
”核桃种植户谭金山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2015年12月底是扶贫成果验收时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以前村里最穷的陈清元家,现在是个什么样子,不妨去看看。
自从村里给他建了羊圈,买了母羊后,又补贴2000元帮他购买了500公斤魔芋种。
在我们环保局的支持下,他那颤巍巍的旧房子被改造一新,还给他粉刷了房屋,安装了门窗和电线、电灯。
“要是早有这个政策,我早就找到媳妇了。
”40多岁的陈清元开玩笑说。
以前在村里经常抬不起头的他,现在走路都哼着小曲儿。
“金书记,你让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一次,陈清元对我说。
他的夸奖,让我觉得很实在,一点不做作。
放眼望去,村里路畅了、电通了、饮水到家了、互联网通了、危房改造了、环境卫生改善了、村民素质提升了、就医上学问题解决了……
支柱产业也蓬勃发展:核桃树种植2300亩(村民1300亩)、魔芋购种5万公斤、山羊存栏3000只……
我感到一丝欣慰。
一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
其实,村民们不知道,我的所作所为背后,有一个巨大的推手——上级的严格督查考核。
别以为督查只是走走形式。
2015年8月15日,县委书记唐德祥来检查石锣村脱贫情况。
展板前,他认真看了扶贫项目建设、贫困户脱贫等情况。
“做得不错。
”唐书记说。
但我知道,唐书记不会这样轻易“放过”我的。
果然,他钻进了陈清元当时还很破败的房子,边看边问。
“房子问题今年能解决吗?家里靠什么赚钱呢?12月底能脱贫吗?”
陈清元一一回答。
唐书记认真倾听,点头。
“看来,目前的‘考试’是过关的。
”出来后,唐书记对大家说道。
我松了一口气。
自上任以来,一波一波的督查组就络绎不绝地来检查。
扶贫进度,项目开展情况,贫困户动态跟进情况,我也要一项一项定期汇报。
出勤考核严格,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2天,少于一天扣0.2分;没有参与项目规划管理验收的,每次扣1分。
可别小看了这一两分,它会大大影响环保局的扶贫考核分数。
其实,考核只是方式和手段。
真正走进村民的心,那种美妙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如果说扶贫是一场考试,那么,这将是一场永远在路上的“赶考”。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出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