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
鱼我所欲也【原文与译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然而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并不躲避。
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方法,什么手段不能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话,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种事情不会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其实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够做到不丧失罢了。
一篮饭,一碗汤,得到他就能够活下去,失去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的吆喝着给他吃,连过路的饥民也不会接受;用脚踩踏着给人吃,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先从这篇文章的翻译开始学起,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翻译: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我所追求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为什么不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为什么不采用呢?采用这种方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是圣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圣人没有失去罢了。
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孟子题目解说题目“鱼我所欲也”是编者加的,是文章开篇第一句,意思是“鱼,是我所想要的”。
知人论世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林语堂评价孟子说:“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读孟子一遍(万章、告子、尽心诸篇最好。
)孟子一身都是英俊之气,与青年人之立志卒励工夫,是一种补剂。
孟子专言养志与养气,志一则气动,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背景回顾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认为,人性天生是善良的,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且“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应该追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主旨把握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论证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并通过对比赞扬了那些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人,批评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熊掌】熊的脚掌。
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亦】<副>也。
【所欲】所想要的东西。
【所】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欲】<动>想要。
希望。
触类李清照《武陵春·春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得】得到,获得。
【兼】<副>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物。
【舍】<动>舍弃,放下。
触类七上课内同步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舍去。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注释拼音人教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9《鱼我所欲也》原文、翻译、书下注释、课后习题及答案和历年中考真题
9 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辟:同“避”。
如使:如果,假使。
(5)几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
“者”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非独,不单,不仅。
是,这。
丧:丧失(10)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
尔,助词。
9鱼我所欲也课文及注释 孟子
9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或者是“舍生取义。
”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具备“仁义理智”.注释2.得兼:同时获得。
得:获得。
3.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弃鱼肉而选择熊掌。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鱼我所欲也》实词翻译文意理解
《鱼我所欲也》战国孟子【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一遍过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得:得到,获得(2)兼:同时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故:因此(2)为:动词,做(3)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这指不择手段取得)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
(1)恶:讨厌,憎恨(2)甚:胜于、超过(3)患:祸患、灾难(4)辟:同”避”,躲避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1)如使:假如,假使(2)何:疑问代词,什么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者:在这里指代“办法”(2)为:动词,做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1)是:这(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生:生命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非独:不仅,不只是(2)是心:这种心(3)丧:丧失9.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1)箪:古代盛饭用的一种圆形竹器(2)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3)羹: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有浓汁的食物10.呼羹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呼:没有礼貌地吆喝(2)尔:用作后缀1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蹴:踩踏(SJ:践踏)(2)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1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①万钟:优厚的俸禄②钟:古代的一种量器(2)则:连词,表示假设(3)辩:同“辨”辨别(4)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奉:侍奉(2)得:同“德”,感恩、感激(3)与:同“欤”,语气词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乡:同“向”,先前、从前(2)已:停止,放弃(止,罢体)(3)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二、文意理解1.理解概括类(1)《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答: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或: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 翻译+解析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 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与(yú)?乡(xi 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但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原文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
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
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
《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及重点词解
《鱼我所欲也》的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想要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舍弃/ 选择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
大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生命是我想要的,(我)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超过/ 比/ 苟且偷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厌恶的,(我)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
厌恶/ 祸患,灾难/通“避”,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如人们想要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能用呢?假如,假使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假如人们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躲避祸患的事情有什么不能做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采取这种手段就能生存但有的人不采用,通过这种方法就能躲避祸患但有的人却不去做。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因此(人们)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人们)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不丢掉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就能生存,得不到就会死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人不会接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着给他,乞讨的人也不屑于接受。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有些人看到)高位厚禄就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而接受,指高位厚禄/ 通“辨”,辨别万钟于我何加焉!高位厚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益处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侍奉/ 通“德”,感激/ 通“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而接受了;通“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从前(有些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九下9《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课后题
9 鱼我所欲也1《孟子》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为苟得2也; 死亦我所恶3,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4有所不辟5也。
如使6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7?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8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9耳。
一箪食,一豆10羹1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12,行道之人弗受; 蹴13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14也。
万钟15则不辩16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17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18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9?乡为身死而不受20,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21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2 。
1.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2.[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恶(wù)]讨厌,憎恨。
4.[患]祸患,灾难。
5.[辟]同“避”,躲避。
6.[如使]假如,假使。
7.[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8.[是心]这种心。
9.[丧]丧失。
10.[豆]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
11.[羹(gēng)]用肉(或肉菜相杂)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12.[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13.[蹴(cù)]踩踏.14.[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5.[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6.[辩]同“辨”,辨别。
17.[何加]有什么益处。
18.[奉]侍奉。
1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得, 同“德”, 感恩、感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文章概述《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二)作者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三)三行对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欲:想要、希望。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而:表顺承。
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句子)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句子)甚:超过。
于:比。
为:做。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句子)如使:假如,假使。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 (含答案)
1鱼我所欲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017·生产建设兵团]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2.[2017·黔东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3.[2017·黔东南]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鱼我所欲也》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鱼我所欲也孟子及其弟子〔先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
《鱼我所欲也》课文分析及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孟子的主要思想: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
《孟子》是四书之一,是儒家重要的典籍,它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及其弟子记录并整理成的。
《孟子》长于言辞,善用比喻说理,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原文及译文分析【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注释】:1.所欲:喜欢的东西。
“所”附在动词“欲”前,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这里用来指代物,译为“……的东西”。
2.鱼,我所欲也:是用名词性词组“我所欲”直接作谓语的判断句,“也”帮助判断,译时相当于“……是……”。
下文中的“熊掌,亦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结构同此。
3.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
4.二者:两样东西,指代鱼和熊掌。
这种“者”字结构指称的对象,已见于上文,通常的译法是在数词与其所指代的对象之间加进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5.得兼:"兼得”的倒置,意思是“同时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
不
吆喝
给予 饥饿的过路人
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用脚踢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
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 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 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孟子的名言
❖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 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胜过、超过
比
苟且偷生
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厌恶
祸患、灾难
通“避”躲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避生命的东西,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 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灾祸我不躲避。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
假如、假使 那么
代方法
wéi 不为苟得也
wù 所恶莫甚于死者
xiàng 乡
gēng 羹
字音
wèi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dān 箪
cù
qiè
蹴
妾
自读课文,把握内容
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 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 疑。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而喜取爱熊掌者也也。生,亦我所欲也同兼,时:得同义到时,亦我所欲也舍,弃二
通“向”,从前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
为了
做
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停止,放弃
天性,天良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 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 (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
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 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 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 7、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评 价这种做法的?(原文回答)
❖ 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 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运用比喻论证,由“鱼” 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 人人皆知的美味,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 掌珍贵,“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 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 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 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表并列
选取、选择
生命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道义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
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 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
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 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 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
❖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是指哪些事情?
❖ 4、“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是指哪些事情?
❖ 5、“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的是什么?
❖ 6、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表转折,却 通“辨”辨 高位厚禄 对 有什么益处 美,妻妾之奉,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侍奉
通“德”感激
通“欤”语气助词,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
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
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没有
做、干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
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
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
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用 这种方法 是:代某种方法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 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 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 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 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 孟 子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 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后称为“亚圣”。
表转折,却
因此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不仅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独:仅仅
本心
不丢掉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 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 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 “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 “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 能够不丧失罢了。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 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 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 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 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 侯,反对“霸道”,提倡以 “仁”“义”为中心的“仁 政”、“王道”。
作者简介
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 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 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 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 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 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 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 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