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研究反射现象在不同角度和表面材质下的特点和规律。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反射是光线从一个介质界面跳反回到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
而反射弧则是在某些材料中观察到的特殊现象,是光线在材料表面反射后产生的一组光中最亮的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反射弧在不同角度、颜色和质地的表面中的变化。
实验步骤为了完成这个实验,我们需要以下材料和设备:一块平整的玻璃板,一束聚光灯,几个不同角度和质地的反射材料,以及一张白纸。
1.准备反射材料首先,我们准备了几种不同角度和质地的反射材料,例如铝箔纸、镜子、玻璃等。
这些反射材料是为了观察反射弧的特点和规律。
2.设置实验环境我们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子上,并在其顶部固定一束聚光灯。
聚光灯的光线将被玻璃板反射并形成反射弧。
3.观察反射弧的特点将各种反射材料放置在玻璃板前,调整光线的角度和强度,然后观察反射弧的形状、亮度和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反射角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射弧的角度与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当入射光线垂直于表面时,反射弧呈圆形;否则,反射弧将成为椭圆或半圆。
2.反射弧的亮度和长度我们发现,反射弧在不同表面材质下有着不同的亮度和长度。
镜面反射材料产生的反射弧最为明亮,同时长度也较长。
而粗糙表面的反射材料则产生了暗淡的反射弧,并且长度相对较短。
3.反射弧的颜色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反射弧的颜色变化。
这是由于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使反射弧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黄色的反射材料会使反射弧变为黄色,蓝色的反射材料则会使反射弧显得偏蓝。
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射弧的长度和亮度与表面质地和光的入射角度有关。
在光学中,光线反射后的亮度取决于表面光的反射率。
当表面比较光滑时,反射率较高,反射弧的亮度也会相应增加。
同样,反射弧的长度也随着光的入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具体包括:1、观察反射活动的表现,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基础。
2、分析不同反射弧组成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只有当反射弧的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时,反射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如果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或发生功能障碍,反射活动就会减弱或消失。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手术器械(剪刀、镊子、探针等)、蛙板、棉球、培养皿、硫酸溶液(05%)、任氏液。
3、实验仪器:刺激器、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标本双毁髓:用探针从蟾蜍枕骨大孔处插入,破坏其脑和脊髓,使其失去痛觉和反射能力。
仰卧位固定: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剪开右侧大腿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
2、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接触蟾蜍右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肌反射(即右后肢收缩)。
3、分析感受器在反射中的作用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4、分析传入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5、分析神经中枢在反射中的作用捣毁蟾蜍的脊髓,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6、分析传出神经在反射中的作用剪断右侧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纤维,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7、分析效应器在反射中的作用损伤右后肢的肌肉,重复步骤 2,观察屈肌反射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1、正常情况下,用硫酸溶液刺激蟾蜍右后肢的脚趾,可观察到明显的屈肌反射,右后肢迅速收缩。
2、切除右后肢脚趾皮肤后,再次刺激,屈肌反射消失。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反射弧的实验方法,观察反射弧的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仪器和材料,反射弧实验仪、电源、导线、示波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指在电路中,当开关断开时,电流在断开点产生弧光现象。
这是因为在断开瞬间,电流无法瞬间消失,导致产生高压,使得空气电离形成弧光。
反射弧的产生会对电路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
实验步骤:1. 将实验仪器连接好,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 调节示波器,观察电流和电压的波形。
3. 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反射弧的现象,并记录下波形和弧光的持续时间。
4. 对不同元件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弧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反射弧的产生与电路中的元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电容和电感元件中,反射弧的持续时间较长,而在电阻元件中,反射弧的持续时间较短。
这是因为在电容和电感元件中,电流无法瞬间消失,导致高压产生,从而形成弧光。
而在电阻元件中,电流能够较快地消失,因此反射弧持续时间较短。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不同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
在较高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而在较低电压下,反射弧的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产生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反射弧的产生与电路中的元件类型、电压大小密切相关。
在实际电路设计和使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反射弧的产生对电路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反射弧的产生,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反射弧的现象,对其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们深入了解了反射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电路设计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增强我们对电路中反射弧现象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反射弧分析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进行分析和综合,再通过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使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滤纸片、剪刀、镊子、探针、酒精、生理盐水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蛙板、蛙嘴夹、蛙腿夹、玻璃皿、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取蟾蜍一只,将其置于蛙板上,用蛙嘴夹固定头部,剪开右侧皮肤,暴露坐骨神经。
2. 感受器分析:用滤纸片轻轻擦拭蟾蜍的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
重复擦拭,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减弱或消失。
3. 传入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4. 神经中枢分析:用探针对蟾蜍的脊髓进行刺激,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5. 传出神经分析:用剪刀剪断坐骨神经,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6. 效应器分析:用剪刀剪断足底皮肤,观察足底皮肤的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分析:在擦拭足底皮肤时,蟾蜍的足底皮肤会出现搔扒反应,说明足底皮肤是感受器。
2. 传入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入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神经中枢分析:刺激脊髓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神经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4. 传出神经分析:剪断坐骨神经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效应器分析:剪断足底皮肤后,足底皮肤的反应消失,说明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是机体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快速、自动、有规律的反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引言:反射弧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光线从一个界面反射回来的现象。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反射弧的特性和规律。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并且探索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实验一:反射角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反射板和光源来测量反射角。
首先,我们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然后将反射板放置在光源的正前方。
接下来,我们使用一个直角器来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不同入射角下的反射角,并绘制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关系,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结果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个定律是光学研究中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行为的重要依据。
实验二:反射率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不同材料的反射率。
首先,我们选择几种常见的材料,如玻璃、金属和塑料等,制作成不同形状和厚度的样品。
然后,我们使用一束光源照射在这些样品上,并使用光强计来测量反射光的强度。
通过比较反射光的强度和入射光的强度,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材料的反射率。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反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
金属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玻璃和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低。
这是因为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光线在金属表面会被大部分反射回去。
而非金属材料的反射率较低,部分光线会被吸收或折射。
实验三:反射弧的应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反射弧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使用一块平面镜和一个光源来构建一个光学系统。
然后,我们通过调整光源和观察者的位置,观察到反射弧的现象。
我们发现,通过合理的调整,可以使观察者看到光源的像。
这是因为光线经过平面镜的反射,形成了一个虚像。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特性和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原理。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现象,了解反射弧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1.电压源2.电阻3.导线4.宽缝光屏5.滤光片6.波长选择器7.反射弧标本三、实验原理反射弧是指在夜间行车时,车辆前方的道路反射物体如路标、标线等所产生的光线,经车辆灯光照射后朝向车辆头部的现象。
在实际生活中,反射弧有利于驾驶员在夜间辨别道路和交通标志等,提高行车安全。
四、实验步骤1.将宽缝光屏固定在水平位置上,并调节好其与反射弧标本之间的距离。
2.利用导线连接电压源和电阻,将其与反射弧标本相连。
3.调节电压源和电阻,使电流通过反射弧标本,产生反射弧。
4.通过滤光片和波长选择器对反射弧进行观察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反射弧的颜色和强度与电流的大小、光屏与标本间的距离、标本的材质等因素有关。
当电流较小时,反射弧颜色较淡,强度较弱;而当电流较大时,反射弧颜色较鲜艳,强度较高。
此外,光屏与标本间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反射弧的颜色变淡,强度减弱;而减小距离则会使反射弧的颜色变浓,强度增强。
标本的材质也会影响反射弧的特性,不同材质的标本会产生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反射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反射弧的特性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反射弧的颜色和强度与电流大小、光屏与标本间距离以及标本材质有关。
了解了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反射弧的原理,并在实际驾驶中正确使用反射弧,提高行车安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现象,让我们对反射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生活中,反射弧在夜间行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驾驶员辨别道路、交通标志等,提高行车安全性。
因此,我们应当正确使用反射弧,并定期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确保车辆能够在夜间行车中使用到反射弧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进一步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仪器,凹面镜、凸面镜、光源、光屏、刻度尺等。
实验原理,凹面镜和凸面镜都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
当光线射入凹面镜或凸面镜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不同特点,光线反射后会呈现不同的特点,如焦距、放大缩小等。
实验步骤:1. 将凹面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入凹面镜。
2. 观察光线在凹面镜上的反射情况,记录下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
3. 将凸面镜放置在光源前方,同样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射入凸面镜。
4. 观察光线在凸面镜上的反射情况,记录下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反射弧的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凹面镜和凸面镜上,光线的反射角度和位置都有明显的变化。
在凹面镜上,光线经过反射后会聚焦在一点,形成实际的像;而在凸面镜上,光线反射后会发散开来,形成虚拟的像。
这说明凹面镜和凸面镜对光线的反射有着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光线进行聚焦和发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凹面镜和凸面镜作为光学器件,能够对光线进行有效的反射,并且在反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对我们理解光的反射规律和光学器件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的意义: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学原理的理解,还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光的反射规律,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反射弧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加深了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通过今后的学习和实验,我们能够进一步探究光学规律,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反射弧分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基本概念。
2.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递至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处理后,通过传出神经将指令传递至效应器,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刀片、镊子、注射器、电极等。
2. 实验仪器:生物显微镜、刺激器、放大器、示波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使其适应环境。
2. 切割:在蟾蜍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之间切断,暴露出神经。
3. 连接装置:将刺激器、放大器和示波器连接好,确保实验过程中信号的准确传递。
4. 检查反射弧完整性:通过刺激传入神经,观察反射中枢至效应器的反应。
5. 检查反射弧阻断:在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阻断,观察反射活动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刺激次数、反射时间、反射幅度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1. 在刺激传入神经时,反射中枢至效应器产生明显的反应。
2. 在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时,反射活动消失。
六、分析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当反射弧的任一环节发生障碍或受到破坏时,反射活动便发生紊乱或不能出现。
2.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阻断传入神经和反射中枢之间的联系,观察到反射活动消失,进一步验证了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重要性。
3.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即从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至效应器。
这种单向传递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七、结论1.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的结构基础。
2. 反射弧的完整性对于反射活动的发生至关重要。
3. 反射弧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保证了反射活动的准确性。
生理学反射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理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反射弧的组成及其在生理活动中的作用。
2. 分析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反射中枢,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产生新的兴奋(传出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玻璃针、镊子、剪刀、手术刀、酒精棉球、纱布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生理信号记录仪、刺激器、记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蟾蜍的麻醉与固定:将蟾蜍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容器中,使其麻醉,然后取出蟾蜍,用剪刀剪去头部和四肢,暴露脊髓。
2. 反射弧的观察:用玻璃针将蟾蜍的脊髓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
3. 反射活动的验证:a. 用玻璃针轻轻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其反应。
b. 切断传入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传出神经,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反射中枢,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e. 切断效应器,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4. 反射弧的完整性验证:a. 切断传入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b. 切断传出神经,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c. 切断反射中枢,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d. 切断效应器,刺激蟾蜍的皮肤,观察反应是否消失。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结构:a. 感受器:皮肤、肌肉、内脏等。
b. 传入神经: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脊髓、脑干等。
d. 传出神经:神经纤维。
e. 效应器:肌肉、腺体等。
2. 反射活动的验证:a. 刺激蟾蜍的皮肤,蟾蜍出现跳跃反应。
反射弧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2. 观察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3. 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的反射活动,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并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硫酸、生理盐水、滴管、镊子、剪刀、解剖盘、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手术显微镜、刺激器、计时器、记录本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蟾蜍:将蟾蜍放入生理盐水中,使其麻醉,然后用剪刀剪去蟾蜍的后肢,暴露坐骨神经。
2. 连接装置:将坐骨神经与刺激器相连,刺激器输出端连接计时器。
3. 观察感受器:用滴管向蟾蜍足趾滴加硫酸,观察足趾的反应。
4. 观察传入神经:用镊子夹住传入神经,观察足趾的反应。
5. 观察反射中枢:用手术显微镜观察蟾蜍脊髓,观察反射中枢的兴奋状态。
6. 观察传出神经:用镊子夹住传出神经,观察足趾的反应。
7. 观察效应器:观察足趾的反应。
8. 分析实验结果: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反射弧各部分在反射活动中的作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感受器:向蟾蜍足趾滴加硫酸后,足趾出现收缩反应,说明感受器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接收刺激的作用。
2. 传入神经:夹住传入神经后,足趾不再出现收缩反应,说明传入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传递刺激的作用。
3. 反射中枢:观察蟾蜍脊髓,发现反射中枢兴奋,说明反射中枢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整合和协调作用。
4. 传出神经:夹住传出神经后,足趾不再出现收缩反应,说明传出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传递兴奋至效应器的作用。
5. 效应器:观察足趾的反应,发现效应器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执行反射动作的作用。
六、实验结论1. 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doc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理解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2.观察反射弧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
3.分析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及兴奋在各部分传导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生物体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重要通路,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冲动会沿着传入神经传至中枢神经,经过整合后,再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或腺体的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蛙、刺激器、电位计、记录仪、反射弧分析仪等。
2.将蛙固定在实验台上,暴露出脊柱和下肢。
3.使用刺激器分别刺激蛙的四肢,观察和记录反射反应。
4.利用电位计记录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
5.使用反射弧分析仪分析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和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观察反射活动在刺激蛙的四肢时,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反射活动,包括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
这些反射活动表明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功能性。
2.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通过电位计记录反射活动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变化,可以观察到电位波形的变化。
这些波形表明了神经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
3.反射弧的传导速度分析使用反射弧分析仪,可以测量兴奋在反射弧各部分的传导速度。
结果显示,兴奋在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传导速度较慢,而在中枢神经的传导速度较快。
这表明中枢神经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的电位变化,可以观察到兴奋在各部分的传导变化。
结果显示,兴奋在传入神经的传导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在传出神经的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这表明反射弧的不同部分在传递冲动时存在差异。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和变化与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在反射活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在处理和传递神经冲动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理学实验旨在通过对反射弧的分析,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反射活动的机制。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反射现象,探讨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及其在神经传导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生理学中神经反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原理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当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经过中枢的整合和处理,再由传出神经将冲动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动物:健康的蟾蜍若干只。
2、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剪刀、镊子、探针等)、支架、蛙板、培养皿、棉球、纱布、小烧杯、05%硫酸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毁髓针。
3、实验仪器:电子刺激器、示波器、张力换能器。
四、实验步骤1、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双毁髓法处死蟾蜍:用毁髓针从枕骨大孔处刺入椎管,捣毁蟾蜍的脑和脊髓,使其完全失去反应。
剥离皮肤:将蟾蜍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从其背部后端剪开皮肤,然后向两侧剥离,暴露出背部肌肉。
分离坐骨神经:在蟾蜍的大腿后侧,用剪刀沿坐骨神经走向剪开肌肉,小心分离出坐骨神经,尽量保持神经的完整性,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下方将腓肠肌与跟腱分离,用线结扎跟腱并剪断,游离出带有坐骨神经的腓肠肌标本。
2、连接实验装置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在支架上,坐骨神经放在刺激电极上,腓肠肌的肌腱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张力换能器与示波器相连。
3、观察屈肌反射用蘸有 05%硫酸溶液的棉球轻轻触碰蟾蜍一侧后肢的脚趾,观察其是否出现屈腿反射。
4、分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感受器破坏:用手术剪刀剪去触碰脚趾的皮肤,重复刺激,观察屈腿反射是否消失。
传入神经破坏:在坐骨神经的中段用手术剪刀剪断,分别刺激剪断处的外周端和中枢端,观察屈腿反射的情况。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时的测定/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结果(一)反射时的测定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蛙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反射弧分析实验结果见表2。
表2.蛙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结果续表2二、分析与讨论(一)反射时的测定本次实验通过脊髓躯体运动反射,证实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三次刺激,每次发生反射现象的时间逐渐变短,原因可能是蟾蜍对硫酸开始习惯。
(二)反射弧的分析剥净长趾皮肤后用硫酸刺激没有发生反射现象是因为皮肤相当于反射弧的感受器,缺少感受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没有任何反射现象,证明了反射需要感受器。
分离出坐骨神经后,在细棉条上滴普鲁卡因溶液后用硫酸刺激有皮肤的最长趾,刚开始有屈反射,但马上就消失了,说明传入神经已被麻醉。
当屈反射不再出现时,将1%硫酸滤纸片贴在蟾蜍右侧腹部,每隔1 min重复1次,还会有抓反射,不一会后也消失了,说明传出神经也已被麻醉。
因为屈反射的传出神经在坐骨神经,而抓反射的传出神经不在坐骨神经,而且髓鞘在不同的神经厚度也不同,在传入神经较薄,在传出神经较厚,所以普鲁卡因先麻醉传入神经,再麻醉传出神经,所以屈反射现象比抓反射现象先消失。
若捣毁脊髓,即毁坏反射弧的神经中枢,蟾蜍对任何刺激都完全没有反应。
三、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完整性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在反射活动中,由于神经元特别是中间神经元联系方式的不同,使反射活动表现出种种特征。
篇二:生理学实验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专业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生理学实验报告姓名:组员:实验室:学号实验题目: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和验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称反射。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doc
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 .doc生理学实验实训报告-反射弧的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反射弧是生物体内基本的神经反射单元,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处理和加工,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动物:本实验以青蛙为实验动物,因其神经系统较为简单,易于操作。
2.构建反射弧:分别在青蛙的腿上找到感受器(皮肤)、传入神经纤维(脊髓)、神经中枢(脊髓灰质)、传出神经纤维(脊髓)和效应器(肌肉)。
3.刺激感受器:用针刺激青蛙的腿皮肤上的感受器,观察并记录反射弧的传导过程。
4.记录结果:观察青蛙腿部的收缩反应,记录反射弧的传导时间和强度。
5.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反射弧传导过程的图表。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数据记录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反射弧的各组成部分传导时间和强度存在差异。
其中,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时间较长,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组织环境和传导介质有关。
而神经中枢的传导时间较短,这可能与它对神经信号的处理和加工效率有关。
此外,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的传导时间和强度也略有差异,这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物环境和生理功能有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反射弧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神经反射单元,它可以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和反应。
在反射弧中,感受器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递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加工后,再由传出神经纤维传递至效应器,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
这一过程迅速且具有时效性,反映了生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反射弧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在神经调节中的作用。
反射弧实验报告
反射弧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反射弧实验,观察和分析反射弧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理解光学原理。
实验仪器和材料,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凸透镜架、凹透镜架、光源、白纸、尺子、铅笔。
实验原理,反射弧是光线在反射后所形成的角度,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法线的夹角相等,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实验步骤:1. 将凹透镜架放在桌面上,将凸透镜架放在凹透镜架的前方,调整两个透镜的位置,使其焦距相等。
2. 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使光线射向凹透镜。
3. 在凹透镜的焦点位置放置白纸,观察并记录光线在白纸上的反射弧。
4. 更换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位置,再次观察并记录反射弧的情况。
5. 用尺子测量并记录不同位置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不同位置放置凹透镜和凸透镜时,反射弧的形状和大小都会有所不同。
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等时,反射弧呈现出清晰的对称形状;而当焦距不等时,反射弧会出现变形和不规则的情况。
通过测量距离的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焦距相等时反射弧的大小和形状更加稳定。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反射弧的特点和规律。
反射弧的大小和形状受到透镜焦距的影响,焦距相等时反射弧呈现出稳定的对称形状。
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光学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中还存在一些误差,例如光线的折射、透镜的形状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后续实验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观察和理解光学原理的机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和探索光学知识。
希望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光学原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篇一:反射弧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20]、关锐[28]、覃淑萍[16]、杜亚楠[22]、王晨阳[27])【实验日期】XX/5/9【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实验目的】(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实验步骤】(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
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
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
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
将其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环感受器)(5)用手术剪自左后肢小腿基部环切皮肤并剔除肌肉,将左后肢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传入神经)(6)将毁髓针向下插入蛙的脊髓中,充分破坏其脊髓。
再将右后肢其它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神经中枢)(7)换另一只蟾蜍,重复实验步骤(1),(2),(3)。
(8)在该蟾蜍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
用玻璃针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
小心找出分布在大腿处的传出神经,并将其剪断。
期间不断用任氏液润湿坐骨神经。
将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传出神经)(9)破坏左后肢大腿肌肉,将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效应器)1【注意事项】(1)制备脊蟾蜍时,不能破坏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2)蟾蜍毁脑必须充分,手术后会立即进入无反应的休克状态,安静5-10分钟待脊髓反射恢复后再进行实验。
(3)每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后,应迅速用烧杯中自来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4)浸入硫酸的部位应限于足趾尖,每次浸入深度应基本相同,以保证刺激强度一致。
(5)剥离脚趾皮肤要完全,若剩留少量皮肤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分析】【交流与讨论】【实验结论】2 XX年5月篇二:实验1_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1 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实险原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
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
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
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
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
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
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药品】硫酸溶液(0.1%、0.3%、0.5%、1%)、1%可卡因或普鲁卡因【仪器与器材】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rnL或搪瓷杯)、小滤纸(约 1 cm X 1 cm)、纱布、秒表、双输出刺激器(一台)、通用电极(两个【实验方法与步骤】1.标本制备取一只蟾蜍,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制成脊幻蟾蜍。
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
将脊蟾蜍悬挂在铁支柱上(图12.1-1)。
2.实验项目(1)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①骚扒反射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蟾蜍的下腹部,可见四肢向此处骚扒。
之后将蟾蜍浸人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洗掉硫酸滤纸片。
③反射时的测定在玻璃平皿内盛适量的0.1%硫酸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浸入硫酸溶液中,同时按动秒表开始记录时间。
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计时,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大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擦干。
此时秒表所示时间为从刺激开始到反射出现所经历的财间,称为反射时。
用上述方法重复3次,注意每次浸人趾尖的深度要一致,相邻两次实验间隔至少要2~3。
3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
③授步骤②所述方法依次测定0.3%、0.5%、1%硫酸刺激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的反射时。
比较4种浓度的硫酸所测得的反射时是否相同。
④反射阈刺激的测定用单个电脉冲刺激一侧后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强度,测定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刺激。
⑤反射的扩散和持续时间(后放)将一个电极放在蟾蜍的足面皮肤上,先给予弱的连续阈上刺激观察发生的反应,然后依次增加刺激强度,观察每次增加刺激强度所引起的反应范围是否扩大,同时观察反应持续时间有何变化?并以秒表计算自刺激停止起,到反射动作结束之间共持续多少时间。
比较弱刺激和强刺激的结果有何不同。
⑥时间总和的测定用单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重复刺激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的时间间隔(即依次增加刺激频率),直至出现屈肌反射。
⑦空间总和的测定用两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后足背相邻两处皮肤(距离不超过 0.5 cm),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2)反射弧的分析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玻璃平皿内(深人的范围一致),双后肢是否都有反应?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②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个环形皮肤切口。
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趾尖皮肤一定要剥除干净),再用1%硫酸配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
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③将浸有l%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蛙的左后肢的皮肤上。
观察后肢有何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④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用连续阈上刺激,刺激右后肢趾,观察有无反应?⑤分别以连续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⑥以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注意事项】1.制备脊蛙时,颅脑离断的部位要适当,太高因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又可能影响反射的产生。
2.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3.浸人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袍范围也应一致,切勿浸人太多。
【实功结果】1.描述各项实验结果,探讨形成的机制。
2.说出有反射活动时的反射弧的组成。
【思考题】1.何谓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2.分析产生后放现象的可能的神经回路。
3.简述反射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
4.右侧坐骨神经被剪断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5.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后,不再出现原有的反射活动,为什么?【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释】l在测反射时,有可能出现硫酸的浓度低,反而反射时短。
(1)随着实验进程,标本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灵敏性下降。
因此浓度低时,反射时有可能更短。
(2)标本本身兴奋性就很低。
篇三:反射弧分析实验实验一(1)反射弧的分析实验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制备脊蟾蜍。
用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骨大孔处刺入颅腔将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 用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支架上。
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实验一(2)阈强度的测定实验目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方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实验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一(3)刺激与反应实验目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方法:1.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心脏。
分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