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关于生活垃圾的研究生活垃圾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包括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和学习如何正确处理生活垃圾是非常重要的。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针对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旨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和环保意识。
一、活动主题:生活垃圾的研究二、活动目的:1. 培养小学生对生活垃圾的认识和了解。
2. 引导小学生正确分类和处理生活垃圾。
3. 提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4. 激发小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愿。
三、活动步骤:1. 活动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以废纸篓为例,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垃圾,如果有可回收物、餐厨垃圾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垃圾的归类。
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发学生对垃圾的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可回收物指的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废物,如纸张、塑料瓶等;餐厨垃圾是指食材残余、果皮等易腐烂的废物;有害垃圾是指废电池、废药品等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废物;其他垃圾则是指不属于前三种类别的废物。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分组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垃圾分类箱,教师提供一些生活垃圾,要求学生根据讲解的分类知识将垃圾放入相应的分类箱中。
教师可以在旁边引导和纠正学生的分类错误,并解释正确的分类原因。
4. 总结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陈述本组的分类经验和方法,并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分类经验和方法,强调正确分类的重要性和环保的意义。
5. 游戏环节(20分钟):组织游戏,利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设计相关游戏,如“垃圾分类接龙”或“垃圾分类竞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实践。
6. 制作环保手工(30分钟):教师提供废纸、塑料瓶等废物材料,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废物创作环保手工,如废纸制作纸飞机、塑料瓶装种子等。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参与人员
环保专家
环保专家将作为此次活动的顾问,提供专 业的环保知识指导,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 有效性。
学生
学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参与 实践活动,增强对环保的认识,并树立正 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
教师
教师将在此次活动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解答学生在 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时长
根据活动内容和参与者的年龄层次, 合理规划活动时长,确保活动能够充 分展开。
活动地点
选择合适的场地
根据活动内容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场地,如学校操场、社区广场或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等。
考察场地环境和设施
提前考察活动场地,确保场地环境整洁、安全,并具备所需的设施,如垃圾分类桶、宣传 展板等。
注意
在选择活动时间和地点时,要充分考虑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和便利性,以及当地的天气、交 通等因素,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者的安全。同时,在活动前要提前做好通知和宣传 工作,吸引更多人参与,共同关注和参与到垃圾分类和环保行动中来。
设计并制作垃圾分类宣传 海报、手册和宣传片等, 免费发放给参与者,供其 学习和参考。
互动游戏
设计垃圾分类主题的互动 游戏,让参与者在游戏中 学习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
垃圾收集与处理实践
现场参观
组织参与者参观当地的垃圾处理 厂或回收站,了解垃圾收集和处
理的实际情况。
实践操作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让参与者亲 自参与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过 程,加深其对垃圾处理流程的了解 。
活动满意度评估:收集 参与者对活动的满意度 反馈,用于改进未来活 动的策划和执行。
通过这些评估,我们可 以得到对活动效果的全 面了解,从而明确活动 的影响力和提升方向。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家庭生活垃圾调查,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家庭生活垃圾调查一、活动主题:家庭生活垃圾调查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垃圾的基本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调查对象(如家庭成员、邻居等)。
2. 准备调查表、记录本、笔等工具。
3. 提前了解垃圾处理的有关知识。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垃圾问题。
2. 调查: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调查对象的家庭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3. 分析:学生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家庭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4. 讨论:学生围绕垃圾处理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收获,强调关爱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1. 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为家庭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计划。
2. 学生绘制宣传海报,普及垃圾处理知识。
3. 开展家庭垃圾分类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热情。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家庭生活垃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垃圾处理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家庭垃圾调查,并制定调查计划。
4. 调查实施:学生按照调查计划进行家庭垃圾调查,记录调查结果。
5. 数据分析:学生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家庭垃圾处理的现状。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学生能设计出合理的家庭垃圾调查计划。
3. 学生能分析家庭垃圾处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措施。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垃圾处理方法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调查实施环节,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
3. 在数据分析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围绕“生活中的垃圾”,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以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2)学会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3)提高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正确性和再利用方法的创新性;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教学卡片等;2. 学具:垃圾分类图、垃圾回收图、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引导学生关注垃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和环保手工艺品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2. 副垃圾分类与环保手工艺品制作3. 板书内容:(1)垃圾的分类与回收;(2)环保手工艺品制作方法;(3)垃圾分类与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共同参与家庭垃圾分类;2. 课堂作业:让学生设计一款环保手工艺品,下次课上进行分享。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引言:生活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分类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条件。
了解垃圾分类并掌握分类的方法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常识。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以及处理方式;2、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正确的分类生活垃圾;3、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排出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废弃物。
2、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1)厨余垃圾: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废弃物,如剩菜、剩饭、果皮、瓜皮等。
可用作肥料或发酵制取沼气。
(2)可回收物:指可再利用的物品,如报纸、饮料瓶、玻璃瓶、废铁、废纸张等。
它们可以再加工制造成新产品。
(3)有害垃圾: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废弃物,如电池、灯管、杀虫剂、过期药品、废油漆桶等。
必须得到特殊的处置,不能乱扔。
(4)其他垃圾:指不属于其他三类垃圾的日常生活垃圾。
3、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1)厨余垃圾可进行堆肥处理或制取沼气;(2)可回收物可进行再加工制造;(3)有害垃圾必须得到专门的处理,不能与其他垃圾混放处理;(4)其他垃圾可进行填埋处理。
三、教学过程:1、情景描述:通过图片展示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垃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探究: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互相交流等方式展开对垃圾分类的探究,引导学生体验垃圾分类过程。
3、动手实践: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垃圾的实践操作,熟悉垃圾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通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本次活动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拓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活动《生活中的垃圾》案例
活动案例:生活中的垃圾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用掉大量消耗品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很多垃圾。
开学初,学生身上的零用钱较多,短短一个中午的时间,教室中的纸篓已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包装袋、塑料瓶之类的垃圾。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让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算一算,按这样的速度,学校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小镇一天会产生多少垃圾。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产生的垃圾数量竟会如此之巨。
接踵而来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这么多的垃圾怎么办?往哪儿放?这些垃圾会产生多少危害?……面对这么多的问题,同学们研究的热情高涨,我们的学生就自由组成了两个组,分别从“学校”、“家庭”两个方面来调查研究垃圾的问题。
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的产生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危害,懂得一定关于处理的知识。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垃圾的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学生调查统计学校方面:第一组学生通过调查随机抽取的10个班级垃圾桶中的垃圾,记录垃圾的产生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填在调查表中)。
总体了解学校产生垃圾的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
家庭方面:第二小组同学调查自己家庭中产生垃圾的渠道、数量、种类,处理方式。
(填在调查表中)针对学校和家庭产生垃圾的情况,让第一小组同学对第二小组同学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为活动开展提供方向。
调查内容:1.调查同学对学校的垃圾现状的了解情况2.调查同学对垃圾种类知识的了解情况3.调查同学对垃圾处理方式的了解情况(汇总填在调查表中)第二阶段:老师引导学生普及知识学校:1.在班里里进行有关“垃圾”的知识竞赛,了解学生对垃圾知识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对知识习题的掌握情况,列出知识点,让画画好的同学设计出手抄报,知识卡片,黑板报等对学生进行宣传。
3.在本班进行垃圾分类放置的试验。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案】引言:垃圾是我们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产物,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利用,将其变废为宝。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和危害,并探索垃圾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一、活动目标1.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种类,认识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处理垃圾。
二、活动准备1. 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
2. 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3. 创意手工材料,如胶水、剪刀、彩纸等。
三、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1)展示垃圾分类的图片或幻灯片,简要介绍垃圾的种类和分类标准。
(2)与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提供自己所了解的垃圾种类,并解释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 探索垃圾再利用的方法。
(1)呈现废纸、废塑料瓶、废易拉罐等可回收垃圾。
(2)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垃圾可以如何再利用,可以制作哪些有用的物品。
(3)分小组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回收利用的手工作品。
可以制作废纸手工、废塑料瓶花盆等。
3. 环保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安排垃圾回收桶,让学生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2)每周组织一次垃圾收集和分类的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
4. 教育扩展(1)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分类处理厂,让他们亲眼见到垃圾是如何分类处理的。
(2)邀请环保志愿者或专家来学校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制作手工作品过程中的参与和创意程度。
2. 评估学生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分类准确性和参与度。
3. 听取学生对于活动的反馈和建议,了解他们对垃圾处理和环保的观念变化。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综合实践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垃圾分类和再利用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相关推荐一、总体要求xx小区作为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单位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xx区生态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xx方案》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坚持注重实效,着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试点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夯实垃圾分类基础xx重点抓好住宅小区、主次干道和综合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做到垃圾分类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道路(小区)创建、环境长效管理有机结合。
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基本情况(一)前期准备1.建立xx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xx、xx和xx小区。
2.在试点小区中开展大型宣传活动xx次,发放宣传品xx余份。
使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二)制订方案,健全机构xx社区作为先行试点社区,按照要求对垃圾分类工作做统一部署,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垃圾分类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订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细则,以及责任主体、操作流程、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着力宣传,营造氛围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为了营造试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微信、微博等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全员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实效,有序实施按照实施方案,xx广场计划发放分类垃圾亭xx个,分类垃圾桶xx 组;xx发放分类垃圾亭xx个,分类垃圾桶xx组;xx发放分类垃圾亭xx 个,分类垃圾桶xx组。
xx月下旬将购买垃圾亭、垃圾桶的申请报告递交至xx,预计xx月初资金落实到位,分类垃圾配置也及时安装到位。
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的在平常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们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标准,了解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都包括哪些,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在日后生活中能够分类投放各类垃圾的好习惯。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
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做到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使用再生资源的习惯。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学生的爱环保、爱节约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种垃圾,如:有害垃圾(如电池、灯管等)、可回收物(如塑料、纸张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学生对于这些垃圾都应该有所了解。
2.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垃圾分类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保护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措施。
垃圾分类可以将可回收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3.变废为宝垃圾分类后的垃圾并不一定都是废弃物,通过一系列的鉴别处理,可以把垃圾变废为宝,变废为宝是垃圾减量、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有效途径。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正确的方法将垃圾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活中的垃圾及其分类意识;•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要性;•垃圾分类鉴别及其变废为宝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明确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使用回收资源的习惯;•如何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将垃圾变成可再利用的资源。
四、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下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导入通过生动的讲解,课件展示垃圾分类的分类方式及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周围的垃圾分类情况,让学生意识到垃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将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鉴别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将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
5.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分类垃圾的经历,以此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行为。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
生活中的垃圾教案5篇生活中的垃圾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应该扔进垃圾桶,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和幼儿共同收集塑料瓶、纸盒、包装袋等废品,收集幼儿当天做手工后的废纸、吃点心的包装纸、水果皮等。
活动过程:1、出示收集的各种生活垃圾,引导幼儿认识、讲述。
提问:这是什么?它从哪里来的?我们应该把它放到哪里去?小结: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垃圾,这些垃圾会给我们的环境带来污染,我们不能乱扔,应该把它扔进垃圾桶里。
2、认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知道分类回收垃圾,使其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引导幼儿认识。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标志吗?它告诉我们它能回收什么样的垃圾呢?(2)讨论: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小结:有一些垃圾,他还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如:纸制品、塑料制品、废金属物品、废旧电池、废旧衣物纺织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
还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这些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环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戏:动手乐幼儿和教师一起将收集起来的垃圾分分类,送进垃圾桶。
活动反思: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都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但是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并不熟悉。
这一点跟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在孩子们身边的小区垃圾桶都是不用分类的,上面也没有分类标志。
家长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孩子也没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将分类垃圾桶、分类标志呈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看到,这样比没有图片一味空谈更能让幼儿接受。
幼儿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种标志,同时还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垃圾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
2. 垃圾的处理方法:回收、焚烧、填埋、堆肥。
3. 垃圾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4. 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实际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垃圾污染的防治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垃圾处理视频。
2.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模型、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垃圾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垃圾处理现状,讨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练习,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垃圾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6.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制定行动计划。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教学内容: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垃圾处理方法:回收、焚烧、填埋、堆肥垃圾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垃圾分类的意义及实际操作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对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下来。
2. 小组作业:每组设计一份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展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垃圾分类。
3.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及垃圾分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策划书1一、工作思路及目标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我市-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
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
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
三、常规教研工作1、组织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指导思想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我们自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能力和实施的自觉性。
2、拟定2月17日(周二)在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五楼会议室研讨综合实践活动高初中课题研究衔接有关事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大集备等内容。
3、多年来,教师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和优秀的教学成果,成为丰富青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新学期将继续开展多种区域、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公开课、研究课,新学期研讨活动的重点为黄岛、李沧、市南、胶南、四方、市北、李沧基地和胶州的研讨现场会。
如:走进李沧基地,同学们会在基地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技能培训,听取小豆腐的制作技术知识,中国结的编织方法介绍,插花艺术指导,猎狐技术指导、消防演练、野炊、田间劳作技能等等。
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6篇)
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通用16篇)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一、工作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部门包干、属地负责,权责明确、注重长效”的工作原则,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干部职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美丽马桥。
二、实施范围本方案实施范围包括街道机关(经编园区)各部门。
本方案所称生活垃圾为机关事业产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垃圾,具体包括餐厨垃圾(主要为单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类别。
三、主要措施1、日常宣传引导。
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机关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持续开展主题宣传,定期开展教育培训,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参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测试,做到人人知晓分类。
将生活垃圾分类融入机关日常管理之中,作为日常行为规范,引导人人参与践行。
2、倡导绿色办公。
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共用,积极推行无纸化办公,全面实施纸张双面打印,提倡重复使用,推行可更换笔芯的中性笔,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
落实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号召,实施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产生。
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节约型机关、文明机关创建目标,让生活垃圾分类成为绿色生活方式。
3、提升分类质量。
机关干部职工按分类要求以及具体规定,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收集容器。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可投入街道3号楼外面的智能化垃圾分类筒中,按制定的积分兑换制度进行兑换。
同时街道实行定时定点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来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的质量。
4、分片包干制度。
建立垃圾分类联系包干制度,机关部门根据联村联企安排,认领所联系村、区域内企业、店面等单位的宣传、劝导、督促、服务等的垃圾分类工作,并定期做好检查指导。
5、检查考核方式。
每月由街道分类办不定期抽查机关部门所有办公室,每个月对分类情况进行黑红榜公布,每个季度分类正确的办公室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机关党员干部结合“两地双服务”活动,每年年终由所在村(社区)出具家庭垃圾分类情况证明,作为机关部门职工评优资格。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教案活动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正确的处理垃圾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增强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垃圾分类能力,我们设计了一场名为“小学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教案活动”的活动。
首先,我们将进行一场垃圾分类知识讲座,以提高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讲座内容包括垃圾分类的目的、垃圾的种类及正确处理方法等。
我们将使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实例和图片向孩子们解释清楚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如何分类处理。
此外,我们还会告诉孩子们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处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组织一次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
我们将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垃圾,如纸箱、塑料瓶、果皮等,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将这些垃圾正确投放到相应的分类垃圾桶中。
同时,我们将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孩子负责监督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正确垃圾分类。
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式,学生们将更加注意正确分类垃圾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我们还将组织一次户外观察活动。
我们将带领学生们一起参观社区和学校周边环境,观察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情况。
学生们可以亲眼看到垃圾分类桶的设置位置,以及垃圾处理车辆的清运过程。
通过观察现实情况,学生们可以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此外,我们还将组织一次垃圾分类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们动手创作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艺术品。
学生们可以使用废旧纸张、塑料瓶等废弃物,通过剪、粘、画等方式创作出各种形式的艺术品,如垃圾桶模型、垃圾分类海报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既能巩固垃圾分类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最后,我们将组织一次垃圾分类主题的互动小游戏。
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们将在娱乐中进一步加深对垃圾分类的理解。
我们会设计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们通过选择、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游戏,并奖励胜利者。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
《生活中的垃圾研究》(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以生活中的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难度较大。
教具学具准备:1. 垃圾分类图示2. 垃圾分类容器模型3. 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4. 垃圾分类卡片5.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垃圾问题,提出研究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和感受。
二、垃圾分类知识讲解1. 讲解垃圾的分类方法,展示垃圾分类图示。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点。
三、垃圾分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垃圾分类容器模型和垃圾分类卡片。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将垃圾分类卡片放入相应的容器模型中。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垃圾处理和回收方法讲解1. 讲解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展示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垃圾处理和回收的知识点。
五、垃圾处理和回收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垃圾处理和回收设备模型。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模拟垃圾处理和回收的过程。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垃圾研究一、垃圾的分类二、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方法三、垃圾分类实践四、垃圾处理和回收实践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
综合实践教案优秀10篇综合实践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2、知道垃圾应该分类,通过科学处理,垃圾可以再生利用。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地能力,同时让学生聪自身做起,减少生活垃圾污染,维护人类地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
教学难点:知道垃圾应该分类并可再生利用。
课前准备:了解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说说乱扔垃圾的危害1、食品吃完后会留下什么?(垃圾)(出示生活中的垃圾)对呀!这些都是生活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经常会产出的,(课件:生活垃圾)你们家是如何处理这些垃圾的?(扔进垃圾桶)都挺文明的。
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经常会随地乱扔垃圾,课前,老师让大家调查了身边乱扔垃圾的现象,现在,请把你调查到的现象跟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2、老师在课前也作了调查,还拍摄下了许多照片,想不想看一看啊?(出示一组照片:生活中乱扔垃圾的现象)(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出点资料,教师给一点资料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交流乱扔垃圾的现象,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乱扔垃圾的现象无处不在。
)3、这样乱扔垃圾,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呀?(设计意图:课前的调查,会促使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方面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可以为课堂深入明理做必要的铺垫,课前是先导,课堂是主体,从学生课前调查的结果出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生最熟悉的、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呈现问题,引导学生用他们独有的心理、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这种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必将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必将引发他们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会使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垃圾带给人类的危害之大。
4、看来,垃圾乱扔不仅影响环境,而且影响到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真是太可怕了!其实,有些垃圾看起来不是很起眼,但是它会带来更严重的危害呢!(教师出示一节废电池)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将它乱扔,然后腐烂之后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学生交流)(课件配乐:一节废电池扔到大海里,可以使三条小鱼死掉;一节废电池扔到田里,可以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寸草不生;一节废电池扔到小河里,会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辈子的饮用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生活中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山丹县南关学校
一、主题提出:
垃圾是伴随人类生活和生产而产生的,有人估算过,目前全世界一年产生的垃圾已逾100亿吨,人均达到两吨左右。
在我国,一个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每天可产生100吨生活垃圾,加上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每日垃圾产生量不低于1500吨。
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尤其是在城市中,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城市管理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它直接事关广大民众的生活健康和城市的日常秩序。
垃圾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主题内容,因此,具有非常良好的生活经验的基础,而对于这种经验,学生的认知又是非常感性的,多样的,这种多样性要升华到对垃圾的产生、危害、处理及回收利用得较为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实践、资源拓展和交流的机会。
实践,是让学生真正观察生活,了解垃圾;拓展,是帮助学生扩大视野,或者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组织,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交流,是给多样性存在的学生经验以互补和提升的空间。
通过开展有关垃圾的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引起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认识垃圾的危害与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使学生懂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员,
自觉地保护环境、对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及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的产生、来源。
.
.
2.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垃圾分类。
3.根据垃圾的分类,如何处理垃圾方法。
4.提高环保意识。
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实践能力。
6.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7.通过设计各种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
8.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利用假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周围居民进行环保知识宣传。
10.通过小制作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环保科技意识。
三、活动形式:
组建假日小队、废物回收、书写张贴倡议书、设计广告标语、写心得
体会、设计手抄报等。
四、活动组织形式:
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内容,以自愿为原则,同学们自行分组,成立5—8人的实践活动小组,选出小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工作,具体指导小组实践.
.
活动的开展活动。
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探究性学习。
整个过程由学生小组完成,教师具体指导,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活动的认识和个人体验以及对调查的方法、资料的整理与综合进行综合评价,不要求研究的结果。
五、活动地点:校外
六、活动实施的过程:
活动一:
任务:初步了解垃圾的资料。
1.浏览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有关垃圾的图片和文字,分享阅读并回复。
2.小组合作,整理本小组阅读的基本要点和看法,进行交流和分享。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了解一周当中家庭产生哪些垃圾?(建议采取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二:
任务:针对家庭垃圾调查,进行交流和学习
1.发布家庭垃圾调查的基本情况;
2.对家庭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
3.讨论家庭垃圾处理方法的优劣;归纳几种常见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法;
4.到推荐的网站搜索有关家庭垃圾状况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发表和交流。
活动三
任务:了解垃圾的危害
1.结合废电池的危害,说说垃圾可能带来的危害。
2.进行自主学习:或网络收集,或借助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料进行有关垃圾.
.
危害的资料整理。
3.发布收集的资料,进行相互的评价。
活动四:
任务:讨论垃圾的处理方法及其优劣
1.收集有关垃圾处理的案例、新闻或图片;建议注意有关使用数据的资料;
2.相互交流共享垃圾处理的几种方法,并举例说明他们的优劣;特别对填埋法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较为广泛的探讨。
3.以家庭垃圾为例,探讨对它们应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活动五:
任务:了解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1.对家庭垃圾分类表进行再分析,哪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利用?
2.对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资料收集。
活动六:
任务:总结学习体验,评价学习效果,发出倡议书
1.交流垃圾主题考察资料
2.交流有关垃圾的手抄报和书签,做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
3.对原有积累的过程进行再学习,设计一份环保倡议书.
七、活动过程:
(一)成立活动小组:
1.垃圾的种类
2.垃圾的分类
3.垃圾的危害性
.
.
4.垃圾的回收与利用
(二)制定活动方案
小组成立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讨论,拟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三)实施活动计划
各小组按制订的计划开展活动,教师适时提出建议,给予指导。
(四)拓宽视野,获取信息。
1.通过观看录像,到图书馆、书店、网上等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笔记。
2.指导查找的范围可包括一些垃圾的处理与环境保护,垃圾的污染与环境,垃圾处理中的科学……
(五)信息收集
通过发动、宣传,使教师和家长都愿意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导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双休日在家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调查研究,首先
围绕主题收集资料。
同学可以去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处寻找。
可以通过书报、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
各个小组还可以在小区内实地观察,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和宣传。
(六)资料的整理及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整理成册,同时还以撰写小组活动报告,办宣传专刊,写倡议书等多种形式准备展示活动成果。
(七)活动成果展示
1.利用一些家庭垃圾所制作成的小制作
2..学生书写张贴的关于环保的倡议书
.
.
3.学生设计的手抄报
(八)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
3.班级评价
4.教师总结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垃圾的知识,知道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与责任心,养成把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