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马克思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对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资本论》选读的简要介绍:
1. 内容概述
《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对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主要讲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2. 主要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等重要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所创造的。
同时,马克思还提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无产阶级的胜利和资产阶级的衰亡。
3. 选读建议
由于《资本论》是一部庞大的著作,全篇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建议选取其中的某些章节或段落进行选读。
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2)劳动力的价值与价格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4)资本主义的流通过程
(5)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4. 参考书目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之一,但不是唯一的著作。
建议读者在阅读《资本论》之前,先阅读一些介绍马克思经济学的著作,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资本论》的内容和思想。
例如,《卡尔·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等。
总之,《资本论》是一部经典著作,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读和深入阅读,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思想和理论。
《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资本论》对现实的重大指导意义。
一、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资本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以剩余价值为基础的剥削体系,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面临着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此外,《资本论》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如资本的无限扩张导致过剩产能、生产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提供思想支持《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其理论和思想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本质是剥削,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则是以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为此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以劳动者利益为中心的经济体系。
此外,《资本论》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为建立更加合理、公正的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三、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论》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深刻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多项重要的理论和思想,如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价值理论、生产力理论等,这些理论和思想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此外,《资本论》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也为当代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资本论》对于理解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马克思资本论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第3篇,18—21章)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和两个理论前提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 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包括三篇二十一 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 篇,论述了资本循环理论;第二部分即第 二篇,论述了资本周转理论;第三部分即 第三篇,论述了社会资本在生产和流通理 论。
(一)资本循环理论(第1篇,1—6章)
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资本带着剩余价值又回来所需要的时间。 周转次数:资本周转次数就是一年中资本循环的次数。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中转时间成反比,于周转次数成正比。
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含义:固定资本是指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厂房等劳动资
料的那部分资本;流动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等和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周转方式不同、周转时间不同、价值预付和收回方
四、《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 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 象。中心论述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及剩余 价值到资本的转化,从而揭示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的本质。
第一卷共有七篇二十五章,可以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篇,主要论 述了劳动价值理论;第二部分既第二篇到 第六篇,论述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第 三部分即第七篇,论述了资本积累理论。
同剥削农业雇用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 在分割剩余价值上的关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解读
《资本论》是由马克思所撰写的继《共产党宣言》之后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它探讨了资本国家的基本经济秩序,并对资本主义的结构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论点。
通过研究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与协调,以及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它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理论世界。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是来自政治经济学家古斯塔夫·恩格斯的“劳动价值论”,又称“劳动价值理论”,指的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必须建立在劳动力基础之上。
恩格斯认为,劳动价值是由“所耗用的社会平均劳动量”来决定的,即一件产品的价值与它大致产生所需要的工作时间相当。
换句话说,一件商品的价值等于所需要的社会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价值并不仅来源于劳动,价值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掠夺的影响。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不是由效率决定的,而是通过剥削和掠夺来决定的。
马克思的解释赋予资本主义社会一种有意义的结构,即剥削劳动者,然后将其财富转移到财富家庭的财富蓄积中,从而使财富不断向上流动。
这就是他将资本主义的类比比喻为“蚂蚁爬来一点,蚂蚁爬走两点” 的原因。
《资本论》以马克思浓郁的批判性理论进行研究,他以较低和较高的形式不断使劳动者被剥夺,财富不断被财富家庭汇集,这种财富蓄积在某种程度上从基本上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效
率,扭曲了市场分配,也加剧了贫富分化的问题。
《资本论》提出了反资本主义的替代经济模式——共产主义,它的实现依赖于劳动者的自由联合,有利于为这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优秀范文10篇
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优秀范文10篇推读马克思《资本论》的目的,就是促进学习,强化学术保卫,推动知识交流,产生"善读、善运用"的效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资本论》研读感悟优秀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资本论》研读感悟范文一《资本论》是研究马克思核心思想的重要巨作。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对资本经济运行体系作了详细、科学的论述,深层次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问题,为我们研究认识资本主义运行规律,了解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等起到重要作用。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已给出答案:“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据此,《资本论》体系结构可概括为:“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一个起点即商品;一个基础即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即剩余价值及其规律的揭示;三个过程即“一卷讲资本的生产过程,二卷讲资本的流通过程,三卷讲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十个方面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地租理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中,关键点就是商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家之路就是商品经济。
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认为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创立并完成的,包括以下资料:商品具有二重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资本论》中的剥削观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名著作,其中提到了剥削的概念。
剥削是指一种经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人或集体(通常是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工具和资源,从另一个人或集体(通常是劳动者)那里获得额外的收益。
马克思认为,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被迫出售劳动力以获得生存所需的资金,而资本家则通过控制生产过程来获得额外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不平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剥削分为两种类型: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
直接剥削是指资本家直接从劳动者那里收取劳动力的报酬,而这笔报酬远远低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例如,如果一个工人在一天内创造了100 元的价值,而他的工资只有50 元,那么他就被直接剥削了50 元。
间接剥削是指资本家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获得额外的利润。
例如,如果一家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成本,那么公司就可以获得额外的利润。
这种利润就是通过间接剥削获得的。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直接剥削和间接剥削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他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转型,才能消除剥削关系,实现社会的平等。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提出了剥削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出他们的劳动力报酬之外的价值。
例如,如果一个工人在一天内创造了100 元的价值,而他的工资只有50 元,那么他的剩余价值就是50 元。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通过直接剥削获得的利润来源。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获得剩余价值,不仅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而且还可以用来进一步投资,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剥削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他认为,剥削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并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缺陷。
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转型,才能消除剥削关系,实现社会的平等。
马克思为什么不出版《资本论》第2、3、4卷?
马克思为什么不出版《资本论》第2、3、4卷?马克思从1843年就开始写作《资本论》,在1859年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发表,到1867年已经基本完成写作,并且于1867年9月由马克思在德国汉堡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
出版后反应热烈,受到工人阶级以及工运人士的欢迎,并且热切希望马克思继续出版《资本论》以后各卷,可是马克思在人们的热盼中却戛然而止,一直到马克思去世,人们也没有看到第《资本论》第2、3、4卷的影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要解开这个疑惑,首先要了解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背景。
1843~1848年马克思在构思和写作《资本论》第1卷的时期,正好是资本主义处于初级阶段,也就是被称为“血汗工厂”阶段。
工厂的机器落后简陋,蒸汽机刚开始应用,工厂还没有电力,工人的劳动以繁重的体力为主,资本家为了增加利润,还经常要工人加班加点,工人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自从1825年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
1847年发生了第三次经济危机,1848年法国发生了六月起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危机引起革命是必然的逻辑。
他们期待着六月起义的续篇和高潮。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所描述的那样:“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
死人抓住活人!”“活人”是指新生的资产阶级,“死人”是指刚逝去的封建体制。
当时的欧洲处于大变革时代:世代贫困的农民进城当了工人,虽然在经济收入上比在农村好些,但是失去了农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还要遭受工头的吆喝和咒骂。
于是,各种暴力斗争就层出不穷。
马克思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
“最初是单个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工厂的工人,然后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劳动部门的工人,同直接剥削他们的单个资产者作斗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著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著———《资本论》何方实习生马洪涛整理推荐人:李鹏程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推荐经典:《资本论》作者简介: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也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内容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用德语写作、由恩格斯等编辑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第一卷初版于1867年。
这部作品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对日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有着深远影响。
全书共四卷,在马克思去世前已经完成了第二卷和第三卷的草稿,由恩格斯完成最后的编辑出版工作,并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中断然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必然胜利都是不可改变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增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推荐理由:1.《资本论》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故非常值得一读。
大学生学习《资本论》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习《资本论》后的调查
大学生学习《资本论》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习《资本论》后的调查一、《资本论》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的著作,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二、《资本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这部作品中对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理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批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同时吸收了黑格尔的辨证法方法,也受到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里叶、圣西门等人的影响。
马克思自己认为他的目的是:“用辨证的方法,经过批判,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找出现代社会的运动规律”,为现代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为此,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埋头钻研经济材料达12年。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与生产产品的社会化矛盾必然会导致周期性地经济危机发生。
他力图揭示资本积累的过程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商品的流通和对利润的追求会导致社会中经济与道德的冲突和分裂,主观的道德价值和客观的经济价值会分道扬镳,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价值的分配方式,使经济学的发展符合法律和道德观念。
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家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去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如同自然科学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应该了解这种规律,依照客观规律行事。
商品生产要进行社会化,要有意识地控制商品生产,以使其达到最大的利用度。
三、学习心得《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
关于文论《资本论》的当代价值《资本论》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它不仅承载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分析,也提出了一种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
尽管《资本论》首次出版于19世纪,但它的当代价值仍然非常突出。
首先,《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在书中详细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运作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商品化、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占有等等。
这些分析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不稳定性,也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比如,在当前全球化与金融化的背景下,资本的力量越来越集中,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预警机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资本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社会组织的理论构想,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作为一本批判性的著作,马克思在书中勾勒了一种在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
他认为,资本主义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动力,最终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
虽然马克思的具体方案并不完善,但《资本论》对于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特别是在现实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比如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和可持续性,以及如何构建更加人性化的社会制度。
最后,《资本论》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具有深远的文化价值。
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人文学科等领域,人们仍然对《资本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
同时,它也成为了人们理解和思考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书目,促进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审视。
总而言之,《资本论》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它的批判性思想、理论构想和文化影响三个方面。
它不仅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也对构建更加公正、可持续的社会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作为一部经典之作,《资本论》将继续为后人的研究和思考提供沃土,推动学术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与资本论
马克思与《资本论》的故事梗概1850年33岁的马克思写《资本论》时也是他一生最为穷苦黑暗的时光。
当时的马克已是正值壮年,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
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
“我是世界公民”,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由于马克思极其贫穷,为生活所迫,他曾多次迁居。
这也是产生写《资本论》的萌芽时期。
事情源于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都未能出席。
马克思在巴黎时,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
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他成了巴不受欢迎的人。
这对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并不是因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具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
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后来,转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马克思就是在布鲁塞尔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一个月,反动警察便以从事政治活动的罪名将马克思和他的妻子燕妮拘捕、关押起来,随后又将马克思驱逐出比利时。
既然不为反动政府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
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著名的雾都伦敦。
马克思虽出生在德国,但他一生的事业与伦敦密不可分。
《资本论》的准备时期和条件最为艰苦时马克思与他夫人同甘共苦。
从1849年到1883年,他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了34年,一直过着穷困不堪的日子。
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分文。
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
为了省几个钱,一再要搬到更加阴暗窄小的房子去住。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资本论简介
延伸
洋洋洒洒205万字的思想巨著《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简称《资本论》),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来,揭示以资本为主体、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商品货币为载体、以市场为运行机制、以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为特征的商品所有权转化以谁投资-谁受益为特征的资本财产权为制度安排依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经济学著作。从构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逻辑主体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马克思论资本的专著,从这个意义上把这部巨著称之为《资本论》是很合适的。从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来看,《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论资本的标志性著作而且也是整个经济思想史中论资本的标志性著作;因为在这部著作以前,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关于资本理论的系统论述,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说史上最伟大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1856年10月,马克思迁居到伦敦西北的肯蒂士镇,这样,离伦敦博物馆更远了。但马克思并未间断工作,他仍然没日没夜地在博物馆里工作着。饿了,啃一口干面包,渴了,喝一杯白开水,疲倦了,就站起来跳两下,然后继续工作。不管是刮风下雨,他也从未因天气问题而不到博物馆去。终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马克思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紧紧地捧住了这部刚刚出版的著作。
《资本论》的出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件重要大事,它迎来了无产阶级的新的斗争历程。在这部书中,马克思通过大量事实,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揭穿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秘密”,暴露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工人阶级的丑恶本质,也指出了工人阶级之所以极其贫困的原因。
资本论 马克思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
这部著作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它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结合在一起,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
这真是一本经典经济论著。
不得不说,要读懂它很难,虽然马克思尽量用最通俗语句和严密科学逻辑,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阐述自己政治经济学里念。
这一点从《资本论》全书很少用晦涩难懂词汇就可以略见一斑。
而我觉得它难懂是因为仅单单指马克思在本书中,运用了几乎涵概了当时社会各领域最新科学知识,既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两大宏观领域几乎所有科学知识。
详细广泛研究人类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可以考证各种现象,并创造性阐明了未来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资本论》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马克思在第一卷中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深入研究了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加深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激化,最后导致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
“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马克思在第二卷中全面考察了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I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II部类),分析了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矛盾,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无政府状态的不可避免性。
《资本论》简介
《资本论》简介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著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著作之一。
该书被认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资本论》共分三卷,分别讨论了商品与货币形式、资本的生产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马克思在该书中提出了“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概念,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危机,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
《资本论》被视为马克思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不仅见证了他思想的演变和深化,同时也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进程。
至今,《资本论》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重要参考书目。
资本论
《资本论》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出来的一部伟大的科学巨著。
全书共4卷,4690多页,300多万字。
关于《资本论》和他的作者《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研究成果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的一个律师家庭。
18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去世。
一、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一)主观原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对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马克思由纯政治转向经济关系的研究,并走向社会主义。
“1842-1843年间,我作为《莱因报》的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是促使我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物质利益问题①林木盗窃问题②摩塞尔河农民问题③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的争论2、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空想社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工人中的传播,马克思认为这些思想是“肤浅的言论”但他无力回答。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法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蒲鲁东提出:“财产就是盗窃”“对于蒲的智慧的作品,则不能根据肤浅的、片刻的想象去批判,只有在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之后才能加以批判”(二)客观因素:《资本论》写作出版的历史背景1《资本论》是时代的产物从阶级矛盾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从意识形态看,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至少有两个问题不能解决:①资本与劳动相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②平均利润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2《资本论》是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工人运动亟需理论的指导3《资本论》是在批判中产生的批判了古典经济学,但又吸收了其中精华的部分:古典经济学首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将其吸收并创造了劳动二重性理论(三)马克思写作出版《资本论》的经过第一阶段、1843—1851年1843年马克思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1851年马克思到达英国,并被允许进入英国图书馆。
写《资本论》马克思经历了什么
写《资本论》马克思经历了什么从《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初次发表,至今已是150周年。
马克思对于今日的影响几乎出现在一切的领域,但如果真的想要走近马克思,就必须走入他艰难晦涩的原本中,走入他活生生的思想史中,走入他生活的那个时代。
被低估的拖延症完成《资本论》是在1850年~1851年间,马克思的“敌人”包括时代本身、自己的拖延症、贫困、疾病等无数因素。
这一年间他重新开始了从前被迫放下的经济学研究,1月研究稀有金属、货币和信贷方面的著作;2月研读休谟、洛克的经济学著作和更多的货币方面著作;3月研读李嘉图、亚当·斯密和流通方面的著作;4月,继续研读李嘉图和货币方面的著作;5月研读凯里、阿尔萨斯和经济学原理著作;6月研读价值、财富和经济学著作;7月研读工厂制度和农业收入方面的著作;8月研读人口、殖民和罗马社会经济学著作。
秋天,研读银行、农学和技术方面的著作。
马克思在4月就预言自己花五个星期就能完成这部“经济学”的巨著。
所有的朋友都欢欣雀跃。
但马克思低估了自己的“拖延症”。
7月份时他收到了蒲鲁东的新书《十九世纪革命的整体观念》,立即展现出自己好斗的本性,转移精力展开批判,写着写着就不得不放弃“经济学”的写作。
同时,整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是一个反动的年代,左翼激进主义不合时宜。
到了1852年路易·波拿巴复辟,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帝国。
马克思将大量的精力又投入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写作当中,极力批判抬头的反动势力。
随后的几年中,他迫于生计为《新莱茵报》、《人民报》、《自由新闻》撰写了约100篇文章,很难再去问津《资本论》的问题。
最窘迫的时光马克思与燕妮的婚姻是他生活的中心。
从1843年在克罗伊茨那赫结婚那天起,到1881年燕妮去世,这个中心始终没有变。
和所有老夫老妻一样,这两人也有争吵不合的时候。
争吵大部分都集中在钱上,有时甚至让马克思感到后悔:“对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再没有比婚姻,以及用这种方式背叛自己所转投悲哀琐碎的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更愚蠢的事了。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作文10篇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作文10篇《资本论》读后感范文一《资本论》:一本关于失业的书我对马克思如何来呈现事实不感兴趣,对那些据说是他从事实中推演出来的相关规律也不感兴趣。
此次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足以证明马克思对于资本描述的正确性。
《资本论》第一卷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资本主义的完整图画。
对我来说,《资本论》第一卷主要的、形式好处上的问题关乎再现/表征的问题,即如何从个别元素、历史过程和各种角度来构造一种总体性;尤其是如何公正地对待这种总体性;作为一种关系系统,它不仅仅是非经验性的,而且是完全处于运动之中的,不断扩张,处于总体化运动之中。
这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来说是本质性的,也是其独特经济本性最为核心的部分。
然而,永恒的崩溃过程对于资本主义结构来说也是本质性的:于是,在这儿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种机器,它不可避免地会崩溃,因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实存,它务必不断地用扩张自身、扩张自己控制领域的方式来修复自身。
曾有人认为货币能够解决《资本论》第一卷(论商品)的等价问题,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解答,因为货币并不是一种解决方式而是一种中介:货币是二元性的,它被用于表达一种关系,可实际上却隐藏了这种关系本身。
这种货币的神秘本性解释了为何如此多的乌托邦围绕以下原则组织架构自身:摆脱货币就将摆脱所有问题。
如果货币是一种真正的解决,那么诸如商品及劳动的“合理价格”这样的东西就是可能的,因而社会民主自身是可能的: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修补资本主义,从而将它改造成一个公正的社会。
另一方面,蒲鲁东的伟大口号:“财产即偷窃”——也让人无法满意,因为它假定以无政府主义精神摆脱货币将废除更深层的问题,但是货币仅仅只是这一问题的症候而已。
货币、财产、资本主义自身依靠一种深层的结构性矛盾,或者至少它们依靠一种结构性的悖论(劳动价值论告诉了我们这一悖论的答案),因此无法用法令或修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然会转入生产过程——资本与新的资本只能在那里得到生产。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资本论》
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规律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特点和历史趋势。
04 《资本论》中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理论
经济危机的解决途径和未来发展趋势
解决途径
通过革命或改良的方式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 盾,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和社会化。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 基本矛盾将逐渐激化,经济危机将更加频繁 和严重,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社
会主义制度将取而代之。
05 《资本论》中的 阶级斗争和社会 革命理论
使用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 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商品的有用 性。
货币的职能和流通规律
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关系,即 货币流通规律。
03 《资本论》中的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本质
02 《资本论》中的 商品与货币理论
商品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商品
起源于社会分工,是用来交换的 劳动产品,其本质是交换价值。
货币
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其本质是 价值的一般代表,具有流通手段 和支付手段等职能。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分析
价值
商品所包含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商品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商品交换时 的比例关系。
剩余价值的产生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即产生剩余价 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马克思
资本论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光辉灿烂的科学巨著,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以数学般的准确性证明这一发展的方向必然引导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确立。
《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研究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智慧,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
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资本主义却从《资本论》中汲取营养,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在自身范围内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
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
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
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曾发现有机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发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著述的伟大的科学巨著,是人类历史上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对国际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出版,宣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末日,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因此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