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复习
案例分析4、从《朱元璋与老乡》看人物传说的艺术特点。
朱元璋与老乡
我们家乡安徽北部历史上出了许多名人,朱元璋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关于他的故事在我们那里流传很多,下面一个就是他老乡的事情。
朱元璋做了皇帝,他从前相交的一班苦朋友,有些还是照旧过着很穷的日子。有一天,一个朱元璋从前的苦朋友,从乡下出来,一直跑到南京皇宫大门外面,见到朱元璋就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一听就知道,他是当年的苦朋友,便让他做了大官。
1)从题材内容上看,传说更富于社会性,它是以历史事作和历史人物为基础的,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因此更“近于人性”,神话则充满了“神怪性”。传说中也有些虚幻色彩,但不如神话浓厚,而且多含有历史的、社会的因素。神话也有这些因素,但它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曲折反映的,它以“自然性”为基础,以“神”的活动为中心,即使是英雄神话,其人形、人性、人情、人味,也带有某种自然的属性。对比之下,传说比神话更接近现实,主人公或生活在人间,或与人间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2)从表现形式上看,传说叙述人物事作常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主人公有名有姓,虽然有些是假托的虚拟人物;神话则不然,如雷公、土地、灶君等,只是能称。有的虽有姓名,如祝融、共工,但没有特定的活动时间和地点,祝融是黄帝的火官,曾奉命去杀鲧,后又帮助成汤伐桀,助武王伐纣,横跨三个朝代十一个世纪,凡人是不可能的。从结构上看,神话古朴、单纯,传说一般情节较为曲折离奇、复杂。由于传说有特定的背影,所以更富有乡土气息。
5、故事一般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很少静止的描写,物别是心理描写。(√)
6、芬兰学者阿尔奈把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故事和神话三大类。(×笑话)
7、我国第一部农学著作《齐民要术》,引用了三十多则民间歌谣来证实它的观点。(×民间谚语)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

民间文学复习提纲一、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

它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和思想情感,表现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民族传统特色。

2.民间文学的分类散文形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寓言)等;韵文形式—民间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长诗;散韵兼长(说唱表演)形式—民间曲艺、民间小戏等。

3.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众性、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立体性4.变异性是指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时间、地点被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讲述的时候,都会出现变化。

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

一种不同的讲法,就是该作品的一个异文,或者叫版本。

5.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文学价值二、神话1.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神话的分类按马克思“神话是人们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的习惯分类法,把神话分为:自然神话和社会神话。

3.自然神话与社会神话的主要类型自然神话——开辟神话、日月星辰神话、雷电神话、季节神话社会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族群起源及部族战争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逐日射日神话、盗火神话4.各种类型神话的代表作品开辟神话——盘古开天地、傣族《英叭》日月星辰神话——羲和生太阳、常羲生月亮、嫦娥奔月雷电神话——雷神神话、哈鲁木和哈尼亚季节神话——钟山之神、阿布凯恩都里始祖神话——拉祜族《牡帕米帕》、女娲抟土造人、云南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拉祜族《人是怎样传下来的》、大禹治水逐日射日神话——逐日神话:《夸父逐日》、《三女找太阳》(彝族)射日神话:后羿射日、蒙古族《乌恩射太阳》族群起源神话——商起源、周起源部落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文化发明神话——苍颉造字、燧人氏钻木取火盗火神话——满族托亚拉哈盗火、汉族《商伯盗火》5.开辟神话的三种说法:天地分离说、肢体化生说、其他说始祖神话的三种形式:自然变化、神灵生育、神灵创造洪水再生神话的两种类型:自然的洪水再生神话、惩恶扬善式洪水再生神话6.神话思维的特点物我不分的互渗律;集体表象;直观的具象性;构思的幻想性;思维的神秘性。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第一章民间文学一、基础知识1.最早提出“民俗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

2.英国班尼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习惯,故事,歌谣,俚语等民间文学的样式。

3.高尔基:“民间文学是各民族劳动人民“口头的民间创作”,是“从他们自己的劳动经验中抽取出来的知识的总汇”。

4.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1916年梅光迪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

5.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刊载一些与民间口头文学有关的民俗历史资料。

6.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性情真、纯朴性(朴素美)、音乐性。

7.中国第一部个人收集整理的儿歌集《演小儿语》成书于1593年,是明代吕坤。

二、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指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最熟悉的传统民间创作形式和流传的文学作品,具有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流传性和变异性。

2、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按当时当地人们的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是人们认为最美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民俗的本质是“生活美”,发展规律是“趋美的”。

三、简答题1、民间文学的题材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曲艺;民间戏曲;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俗语、谚语、歇后语、民间语言游戏2、民间文学的特征(1)民间文学的本体特征:直接人民性、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立体性。

①直接人民性:是民间文学最基本也是最显著的特征。

所谓直接人民性是指民间文学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血肉般的直接联系,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反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民间文学上的直接表现。

②集体性: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属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又在流传中不断为人民群众所修改、补充和完善,并为广大人民所共有。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③口头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是指其作品既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又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1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2.变异性3、东海笑妇4.传说圈5.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6. 寓言7、柯尔克孜族8.赋陈其事9.说唱俑10.二小(小旦、小丑)二、DBADA CADCB三、1.ABCE2.ABDE3.BD4.AE5.ACD四、1. 民间文学:在民间创造,并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

2. 口头性: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3. 机智人物故事: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

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4. 民间笑话就是指民间流传的喜剧性短篇故事。

五1.呆女婿,巧媳妇,长工与地主,打官司和断案,以及机智人物故事。

2.歌谣词,十二、新乐府词。

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歌词一类,全部是文人所作;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词、鼓吹曲词和杂曲歌词3类中,相和歌中尤多民歌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主要由三个方面:⑴天机自动,朴素混成;⑵形式多样,韵律和谐;⑶善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1.1、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2、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

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3、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

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

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

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2024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2024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引言概述: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头传播中形成的文学作品,是人们通过口头传统方式传承和创造的文化遗产。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关于民间文学的复习资料,主要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

接着,我们将探讨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民间故事和它们在各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讨论民间诗歌和歌谣,包括不同形式和风格的民间诗歌以及它们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民间谚语和俗语,揭示这些语言表达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将介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包括戏曲、杂技和舞蹈等,以展示民间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和了解,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和意义。

正文: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1. 民间文学的概念和范畴2. 民间文学的起源和特点3. 消失和保存的民间文学作品4. 科学记录和研究民间文学二、民间故事和传说1. 民间故事的分类和特征2. 动物寓言和民间故事的道德教育功能3. 民间英雄和传说人物的形象与故事4. 民间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和传承5. 现代化对民间故事的影响和传播方式三、民间诗歌和歌谣1. 民间诗歌的分类和特点2.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间诗歌表现风格的比较3. 民间诗歌的流行与传承4. 民间歌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记载5. 现代社会中民间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四、民间谚语和俗语1. 民间谚语和俗语的意义和作用2. 传统文化和价值在民间谚语和俗语中的体现3. 民间谚语和俗语的形式和语言特点4. 民间谚语和俗语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5. 现代社会中民间谚语和俗语的保护和传承五、民间艺术表演形式1. 戏曲在民间文学中的地位和发展2. 民间杂技和马戏的历史和传统3. 民间舞蹈的形式和特点4. 民间音乐和民间舞蹈的结合5. 现代社会中民间艺术表演的传承与创新总结:本文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从民间文学的定义和起源入手,分别阐述了民间故事和传说、民间诗歌和歌谣、民间谚语和俗语、民间艺术表演形式等五个大点。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歌谣、史诗与民间长诗第一节民间歌谣一、歌谣的界定与分类(一)定义歌谣是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歌谣包括“民歌”和“民谣”。

民歌的曲调属于音乐学研究的对象,在民间文艺学中,通常将民歌的歌词部分和民谣合起来称为民间歌谣。

二、民间歌谣的特征(一)情意真切,袒露心声(二)格调优美,形式多样1.四句头整齐的五言或七言,四、六、八句组成一节或一首。

在南方最为流行,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四句头”。

如《刘三姐》2.五句子由七言五句构成一节或—首民歌,这种格调初看和一般四句头山歌差不多,实际上别具一格。

它的头四句似乎已经把话说尽,却又赶上一句,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翻出新意,锦上添花,这就使作品情浓意深,更加动人了。

(三)运用多种方法抒情叙事,意境优美生动歌谣的传统手法为赋比兴,劳动人民巧妙地运用这些手法构成鲜明生动的形象,借以抒情或叙事,富于概括力与艺术感染力三、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一)民间歌谣的价值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4.影响文人创作第二节民间长诗一、民间长诗界说民间长诗分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一)民间叙事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

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1)抒情与叙事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头流传并代代传承的文学作品,它是人们普遍参与和创造的文化形式。

民间文学的研究对于理解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民间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并提供一些常见的民间文学作品作为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文学作品,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诗歌、谜语、童谣等。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和传播的文化艺术作品,具有普遍性、代际性和民众参与性的特点。

首先,民间文学具有普遍性。

它是广大民众共同创造和传承的,与社会地位和学历无关,因此能够广泛地反映民间文化的特点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其次,民间文学具有代际性。

它从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在传承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不同时代的背景和需求对文学作品进行适当的改编和演绎,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再次,民间文学具有民众参与性。

它不仅仅是某些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个人所创作,而是广大群众参与的集体创作和传播活动。

因此,民间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群众气息和民间特色。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民间文学可以根据形式和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形式的不同,它可以分为故事类、诗歌类、谜语和童谣类等。

故事类是民间文学中最为丰富的一类作品。

它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等,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和想象。

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诗歌类包括民歌、民谣等。

民歌是民众在特定场合下创作的短诗,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

它既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可以反映社会的动态和民众的心声。

民谣则常常以叙事方式表达,通过歌唱的形式传唱。

例如《茉莉花》、《扬州慢》等都是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

谜语是以谜题的形式提出问题,通过隐晦的文字和诗律进行解答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民间智慧和幽默的体现,常常在民间传统节日和聚会活动中出现。

例如,有名的谜语包括“红红火火”、“三千头”等。

童谣是供儿童玩耍、学习和娱乐的歌谣,常常伴随着一些动作和表演。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民间文学复习资料民间文学是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学作品,它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产物,承载着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间文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思想,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本文将从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形式,它以故事的形式来传达人们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其中,寓言故事是一种常见的形式,通过动物和人物的形象来寓意教育人们。

比如《狼来了》这个故事,通过狼的形象来告诉人们不要撒谎,以及“狼真的来了”的教训。

此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等,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爱情、友情和家庭的思考。

二、民间诗歌民间诗歌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民谣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以歌唱的方式传承着人们的历史和文化。

比如《茉莉花》这首民谣,它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诗歌如《青春舞曲》、《故乡的云》等,它们以朴实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三、民间传说民间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它以神话、传说和神秘的元素为主题,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嫦娥奔月》这个传说,讲述了嫦娥为了救人类而奔月的故事,它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此外,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如《牛郎织女》、《白蛇传》等,它们不仅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还传递了人们对于爱情和命运的思考。

总结起来,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创作的产物,它以民间故事、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为主要形式,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复习这些民间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民间文学的学习和传承,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在人民中流传下去。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民间文学的地位。

民间文学是文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士大夫的高雅,但有独特意味民间文学的定义。

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传播的口头文学。

民间文学的特征。

1.口头性。

口头创作,传承,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

2.集体性。

本质特征,无署名,集体创作和流传。

3.传承性。

有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较强稳定性。

4.变异性。

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的变异。

5.立体性。

活态,综合的艺术,有即时的实际作用,即兴的特点,有存在的环境。

民间文学题材。

1.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歇后语,故事;2.民间韵文作品:民歌,民谣,民间长诗;3.民间说唱作品:曲艺和小戏。

民和民间的含义。

民间文学的大传统和小传统。

大是居于统治地位,知识阶层的都市文明;小是平民,大众的,有地域特色,有稳定性。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

(最好用实际的例子说明)1.区别:作品(民众—作家)传承形式(口头—书面)与民众生活的关系(直接—间接)功能(实用—不能有直接作用)2.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题材和思想内容,典型的形象素材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语言方面3.作家对民间文学消极:损害和歪曲,按照上层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个人的审美趣味,对民间文学注入自己的主观因素。

积极:对民间文学进行了提炼,再创作,保留。

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人类学的关系。

民间文学倾向于被看成是民俗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它和人类学是完全不同的学科。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当代应用形态定义的解释:民间文学的当代应用形态,是指形态上的改变,民间文学变成了有迹可循的因子,通过另一种形态呈现出来的另一种艺术,它们不仅脱离口头语言载体进入当代媒介,以各种影像的形态出现,而且经过了艺术创编人员的创造,民间文学成为该艺术的原创内容,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对原生态唱法的看法。

对影视剧改编的看法。

民间文学的价值。

1.使用价值,它是劳动工具又是娱乐工具;2.艺术价值,包括文学价值和对其它艺术形式的丰富;3.资料价值(科学价值),它是自发的文学、科学、哲学知识的总汇。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二、填空三、选择四、判断五、回答六、分析1、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①创作主体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的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创作。

②创造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主要以口语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则是书面文字创作和流传。

③思想内容发出的方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发创造的,其内容是自发流露的,通俗文学是作家有意创作的,其思想内容是精心的挖掘和认真的构思的。

2、怎样鉴别以民间文学为题材创作而成的作品到底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根据创作情况鉴别,即看作家对吸取的民间文学材料改变的程度,若忠于原作,未改变原材料则仍为民间文学;若借其一端开发开去则为作家文学。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是直接的,而进步作家的人民性是间接的:①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自己反映自己的生活,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它的人民性是直接的。

②民间文学的人民性表现的很充分很强烈。

③民间文学在艺术上采用的往往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刚健清新的、富于乡土气息的艺术形式。

采用的语言也是平易质朴、形象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这些形式非常有助于民间文学直接性的表现。

4、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使民间文学在艺术上形成了:①语言质朴、形象化、生动化、口语化②故事情节单纯、结构完整③多用比兴、重复、夸张、对比等手段且有自己的一套格式、套语。

5、民间文学的集体性主要表现在: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加工、集体修改、集体保存。

这种集体性给民间文学带来了什么特点: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体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有的文学。

6、民间文学发生变化的原因:①民间文学是靠心记口传,易变化。

②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劳动者集体,他们没有著作权观念,所以也容易引起民间文学的变化③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的变化引起民间文学的变化(民间文学总是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中)④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更也易引起变化。

7、民间文学的变化归结起来有:①语词的变化②内容情节的变化③主题的变化(最深刻)④体裁的变化。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第一讲民间文学的身份认定一.民间文学的提出二.对“民间文学”的认识三.民间文学的优越性四.民间文学的范围(课本p3)五.民间文学的独特性-身体、生活(课本p4)六.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p6)七.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关系(p15)八.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九.为什么说“口头文学是永恒的”?十.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十一.试析当代民间文学的几种形态十二.流行文学与民间文学的联系与区别十三.现代大众传播和大众文化给民间文学传统带来了怎样的危机和机遇?应该如何应对?一、民间文学的提出:“民间文学”概念的输入:汤姆斯。

最早使用“民间文学”概念的中国学者是梅光迪。

“民间文艺学”这一学科名称是1935年钟敬文先生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提出、二、对“民间文学”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一个区域内广大民众群体创作和传播口头文学的活动,它是以口头表演的方式存在的,是一个表演的过程,由声音、表情、动作以及现场的其他符号形式共同构成。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特定场域中发生的言语和情感的交流行为。

严格说,只有进入这一演说场域,才能真正接受和享用被演说的民间文学。

三、民间文学的优越性:1、口语与文字两个创作与传播形式并存;2、口头创作没有固定的范本和存在的时间问;3、现场的互动性强八、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将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指在民间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世代相传的、集体创造和传承的歌谣、故事、谚语等,而俗文学主要是指由说唱艺人创编的、在专门的表演场所表演的、面向一般民众的说唱文体。

两者的联系:俗文学大量吸收民间文学的素材和表现方法,而俗文学的内容也可能藉由广大民众的口头传承融入到民间文学传统之中,两者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两者的主要区别: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二是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形式。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全面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全面

民间文学答疑题1.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是一种产生和流传于人民大众中间的文学。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总家和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出现阶级分化,也没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所有人都是人民的一分子,因此,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里唯一的文学。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都有两种文化成分,一种是官方的上层文化,一种是下层的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于上层文化的特点,它紧贴着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人民自己创造和享用的,一种主要以语言、行为和心理来传承的文化。

这种文化很少见诸书面文字,但它却是民族文化的根基。

民间文学,就是人民大众所创造的这种民间文化的一个部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运用口头语言来创作和流传的一种活的语言艺术。

原始社会中伴随着人类的口语而出现的语言艺术,只能是口头文学。

到了阶级社会,文字的创造并未根本改变绝大多数人只能以口语创作的情况,因为统治阶级掌握和控制了文字,以其为压迫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广大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要进行文学创作活动,依然只能使用口语这个工具。

他们当然更不可能有书写和印刷手段来传播他们的作品。

就这样,在漫长的岁月里,民间文学形成了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历史传统。

民间文学不仅具有民族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

《大英百科全书》是国外学者对"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民间文学主要是由不识字的人们所口头传播的知识。

它象书面文字一样,由散文的或韵文的叙事作品、诗歌、神话、戏剧、礼仪、谚语、谜语等组成。

在所有已知的人群中,无论现在或过去,都在产生着它。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

民间文学复习重点知识整理完整内容民间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1、“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民间文学的对象与范围:研究对象: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各种口头文学作品及活动。

范围:范围广泛,如神话、传说、歌谣、史诗、谚语、民间说唱和民间戏曲等。

3、民间的学科属性:从借助艺术形象来把握生活的特点来看,民间文学是一种广泛存在着的文艺现象,它属于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4、民俗学与民间文学: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传承文化的人文学科,民间文学也是民间传承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民间文学的研究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现代的民俗资料,可以被运用去解决或推断古代的民间文学(如古歌谣、传说、神话等)的某些问题。

例如《诗经?国风》里的民歌中的叠章复句。

其次,民俗学资料可以论证现代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这个学术名称是从国际术语Folk-lore发展来的,原文是“民众的智慧、民众的知识”;十九世纪70年代,这个术语被确定为“民俗学”的含义(即“关于民众智慧的科学”的意思)。

广义的民俗学——凡是民间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属于民俗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狭义概念,即专指民间文学创作。

“五四”时期,中国学者将其解释成“民俗学”。

同时又具体地译为“民间文学”,即专指“民俗学”当中口头艺术部分。

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Folk-lore;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研究;我们对一门学科下定义是比较容易的,需要给这门学科研究的对象下定义就比较困难。

民间文学有两层涵义: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起源、流传及社会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和作家文学并行的一种文学。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流头,在原始社会时期是惟一的文学。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

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

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 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

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

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

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

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

”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民间文学复习总汇

民间文学复习总汇
民间文学复习总汇
一、导论
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口头的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实用文学,具有直
接人民性、立体性、口头性、流传变异性、传统性和多功能性等特征。
2、民间文学的价值
1)实用价值:表达民众情感、思想、愿望——神话表达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求偶方式——情歌;
劳动工具——民间歌唱可以鼓舞劳动情绪,传说可以提高人民劳动自信心;
口头叙述,
讲述时常常带有庄严的气氛
神或半人半神
虚构(假)
传说
有作为故事核心的客观存在物(如历史名人、事件、山川风物、名优特产、社会风俗等),把假的故事附会到客观存在物体上
口头叙述,
讲述时往往利用各种方式把假的说成真的,让人信以为真
实有的人物、事件、地方风物等
半真半假
故事
内容具有娱乐性和世俗性特点,有较强的伦理色彩
口头叙述,
随时随地都可以讲
人、
拟人化的动物、植物
虚构(假)
三、神话
1、定义:就是神或者半人半神的英雄故事,是人们对于所崇拜的神或半人半神的英雄的事迹
的严肃叙述。
2、性质: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是一种文学体裁,神话
是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3、类型:宇宙起源神话——盘古开天、女娲补天
人类起源神话——女娲用黄泥造人、遮帕麻与遮米麻二神生育
洪水再生神话——诺亚方舟、兄妹在葫芦中逃过洪水再生
自然万物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族群起源神话——狗成为长沙武陵郡土著祖先的神话、姜嫄踩下天帝脚印诞下后稷
文化发明神话——神农尝百草、蚩尤作兵器
四、传说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全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全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关于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A、农民起义传说B、起义英雄传说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A、阿兰•邓迪斯B、威廉•汤姆斯C、马林诺夫斯基D、斯密斯•汤普森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A、10多万行B、50万行以上C、20余万行D、30万行以上4、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5、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D、其它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A、精神民俗B、社会民俗C、物质民俗D、语言民俗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A、唐代B、先时期C、晋时期D、明代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A、世情书B、袍打书C、神魔书D、短打书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A、岔断型幽默B、情感释放型幽默C、干涉型幽默D、含蓄型幽默10、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A、法术歌B、情歌C、节令歌D、礼俗歌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A、《钟九闹漕》B、《嘎达梅林》C、《召树屯》D、《十五从军行》13、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A、《山海经》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C、晋代干宝《搜神记》D、晋代潜《搜神后记》二、多选题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A、其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D、虽然有虚构或夸,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A,B,C,D,E)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A,B,D)故事结合、A、两兄弟型B、难婿型C、怪孩子型D、毛衣女型E、蛇郎型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A,C,D)、A、神话的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B,C,D)等、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A,C)、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对兄妹婚做的解释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B,C,E)等、A、越剧B、花灯戏C、花鼓戏D、豫剧E、道情戏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C,D,E)、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A,D,E)、A、类型化B、传奇性C、虚构性D、贴近生活E、泛指性10、山歌的特征有(A,B,E)、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A,D)、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A,B,C,E)、A、其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B,D)、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E、神话的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C)、A、《罗兰之歌》B、《罗摩衍那》C、《摩珂婆罗多》D、《格萨尔》E、《贝尔武夫》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B,C,D)、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三、名词解释1、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2、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3、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要忠实于现场的全部讲唱,包括其思想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采录时间和地点等、4、白蛇传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说、其基本情节为:(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明代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妖精缠人"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5、牛郎织女传说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6、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其故事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7、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活动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8、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它是原始的基本形式、9、快书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用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快书",后沿用至今、10、山川名胜传说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11、爬山歌是流传在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12、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13、《江格尔》是流传于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14、采茶戏主要流传于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15、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17、童话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1)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2)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3)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传说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1)娱乐价值、一方面民众在勤苦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的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情节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2)教育价值、传说往往寄寓着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在传播中以"可信"的讲述方式和传奇性的情节对一代代的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具负面影响、(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包含着民众的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4)文艺借鉴价值、一方面传说的素材被借用到民歌,史诗等体裁中,对民间文学的其它文体而言有借鉴价值、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民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抒情娱乐功能、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渲泄自己的感情,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心得到补偿和平衡、(二)教化规功能、有些民歌传达着民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诲性的儿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三)实用功能、许多民歌有着更为直接的实用功能、劳动歌可以指挥,协调,鼓舞劳作;祝酒歌是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有些地方的情歌是恋爱求偶的工具;有些民歌还被用在政治斗争中起舆论宣传作用、(四)文化资料价值、民歌记载着民众的生活与观念,从中可以见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有些资料是文字记载中见不到的、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表述紧凑,叙事精炼、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炼、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炼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2)情节紧,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3)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它文体更注重紧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弛有致,说到紧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容都是泛指性的、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因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7、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1)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众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2)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3)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8、分析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经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此传说的结局本是牛郎与织女被王母拆散,银河相隔,但民众觉得理想得不到满足,遂想象出鹊桥相会的情节、此情节最早见于《子》和《风俗通》、这种结局使民众在愿望和情感上得到很大满足,又以神奇的想象为故事情节增添了瑰丽的色彩、(2)孟女传说:哭倒长城、故事本是丈夫尸埋城下,妻子殉情的大悲剧,但人们不满足于这样压抑的收尾,想象出长城崩塌的情节,使民众心头压抑的愤懑得以宣泄、长城是暴政强权的象征,它的倒塌表达了民众的愿望,显示出民心的巨大力量,也给受压迫的民众以抗争的鼓励、(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梁祝的爱情在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和"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戒律的摧残下以悲剧收场,民众依据灵魂不死和转生的俗信,通过变幻的手法使主人公获得了新生,使他们的爱情获得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和永恒、这种结局不落俗套,也不粉饰现实,而使民众的愿望得到了满足、(4)白蛇传:法海变蟹、白蛇传结局本是白娘子被镇压在塔下,夫妻离散,母子分别的结局,但民间传说让小青和许仙的儿子斗败法海,救出白娘子,而法海无处躲避,只得藏在蟹壳里,永远被人嘲笑和作贱,表现出民众的斗争精神和幽默情怀、9、什么是生活故事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容,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又叫做"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又包括许多具体的类型,如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生活故事除了具备一般故事的特点之外,相对于幻想故事而言,它的特征就是:(1)其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2)故事里的人物就是现实生活里常见的那些类型,那种样子,没有神仙妖魔,没有神奇得不合现实逻辑的本领、即使是塑造能工巧匠的形象,也不会以超自然的手法渲染其技艺、五、论述题1、论述歇后语幽默效果的主要构成方式与运作机制、歇后语最显著的语体风格就是幽默诙谐,引人发笑、歇后语幽默效果的构成方式主要有四种:岔断型幽默,乖讹型幽默,情感释放型幽默,干涉型幽默、第一,岔断型幽默、指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有一个间歇或停顿,造成语意的岔断,并在后一部分出语奇巧而构成幽默、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其目的语越是出人意外,越是新奇巧妙,就越引人发笑、人的心理期待突然扑空,转而发笑,这是幽默构成的基本原理之一、歇后语的岔断型幽默就是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造成的、歇后语两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都有一定的奇巧性,含蓄性、第二,乖讹型幽默、指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型幽默、违背常理的事情通常是滑稽可笑的、由经验。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何自身生理的基础上表现了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想象性认识以及幻想征服和支配自然力的一种神奇的故事。

2.史诗:反映古代民族历史的叙事长诗。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风俗,自然景物等相关的及、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指彻底摆脱了现实真实的事物的解释,而在对现实生活广泛观察的基础上,经过高度的艺术概括而虚构出来的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口头叙事作品。

5.歌谣:指的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6.长诗:又称长篇叙事诗或故事歌,是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谣。

7.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

8.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来进行创作、发表、传播,是一种以语音为符合的一种文学。

9.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加工,集体修改,集体保存,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文学作品。

10.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二、填空。

选择。

判断。

问答。

分析。

1.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有什么区别?答:(1)创作主体不同。

民间文学是劳动大众,作家通俗文学是作家个人创作的。

(2)创作和流传形式不同。

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容易发生变化,通俗文学是书面创作,不容易发生变化。

(3)作品中思想内容发出的方式不同。

民间文学是自发式的创作,无意识的创作,思想感情自然,通俗文学是作家有意识创作的精心构思。

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是直接的?答:(1)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是劳动人民自己描写的生活,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不需要经过深入生活的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A、农民起义传说B、起义英雄传说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A、阿兰•邓迪斯B、威廉•汤姆斯C、马林诺夫斯基D、斯密斯•汤普森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A、10多万行B、50万行以上C、20余万行D、30万行以上4、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D、其它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A、精神民俗B、社会民俗C、物质民俗D、语言民俗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A、唐代B、先秦时期C、魏晋时期D、明代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A、世情书B、袍打书C、神魔书D、短打书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A、岔断型幽默B、情感释放型幽默C、干涉型幽默D、含蓄型幽默10、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A、法术歌B、情歌C、节令歌D、礼俗歌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A、《钟九闹漕》B、《嘎达梅林》C、《召树屯》D、《十五从军行》13、鬼故事属于( D )、A、魔法故事B、变形故事C、动物故事D、生活故事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A、《山海经》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C、晋代干宝《搜神记》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二、多选题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A,B,C,D,E)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A,B,D)故事结合、A、两兄弟型B、难婿型C、怪孩子型D、毛衣女型E、蛇郎型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A,C,D)、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B,C,D)等、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A,C)、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范对兄妹婚做的解释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B,C,E)等、A、越剧B、云南花灯戏C、湖南花鼓戏D、豫剧E、道情戏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C,D,E)、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A,D,E)、A、类型化B、传奇性C、虚构性D、贴近生活E、泛指性10、山歌的特征有(A,B,E)、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A,D)、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逐渐增强,加入了很多后世的内容,这时的史诗也可以看作历史传说D、早期的史诗,就是用诗的形式表述的神话和历史传说E、一些早期的创世史诗,与神话的内容基本相同,所以被看作史诗是不恰当的12、关于地方风物传说的含义,正确的说法有(A,B,C,E)、A、其内容常表现出当地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B、这类传说关于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的解释不是科学知识C、有些地方风物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D、这类传说常对特定地方的实物或实事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有较强的可信性E、这类传说在旅游业有很强的实用价值1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神话的论述,解释了神话的本质:“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可以理解为(A,B,D)、A、神话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B、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这就形成神话的艺术构思C、原始人类借助神话就可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D、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然的艺术加工"、他们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E、神话的内容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反映1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B,C)、A、《罗兰之歌》B、《罗摩衍那》C、《摩珂婆罗多》D、《格萨尔》E、《贝尔武夫》15、民间文学口头性特征的形成原因有(B,C,D)、A、现代社会民众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媒体也越来越丰富和先进B、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动作自然而然地进行C、在传统社会,信息传播媒体相比于今天很单调和贫乏D、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接触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E、民众认为口头创作比书面作品更为生动形象三、名词解释1、劳动歌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多用于体力负荷很重或者动作重复单调的劳动,而且多为集体劳动,如打夯号子,装卸号子,行船号子等、2、民俗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3、忠实记录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主要原则之一、其含义为:要忠实于现场的全部讲唱,包括其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必须现场做好记录,可用录音,摄影,录像等手段,并会使用相关设备、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4、白蛇传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白蛇化身的女子与许仙相爱的传说、其基本情节为:(1)白蛇成仙,带青蛇来到人间;(2)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恋成婚;(3)白娘子被法海施计而现原形,吓死许仙,盗仙草救夫;(4)许仙被禁金山寺,白娘子一斗法海,水漫金山;(5)二斗法海,白娘子被困雷锋塔;(6)三斗法海,小青毁掉雷锋塔,救出白娘子、关于该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为明编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是一个妖精迷害人并被镇压的故事,其中已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明代冯梦龙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有了完整的故事和细节,但仍然是"妖精缠人"的故事,不过白娘子已经人格化、到清乾隆年间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白娘子已由蛇妖转变为蛇仙,成为民众理想中的妇女形象、到近现代,该传说突出了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5、牛郎织女传说中华民族民间自古流传的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该传说的基本情节为:(1)织女洗澡,牛郎拿去衣裳,牛郎织女相恋成婚;(2)王母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挑担追到天上;(3)王母划出银河,牛织隔河相望,雀桥相会、牛郎,织女本是星名,先秦时期二者只是神话中的形象,没有爱情关系、已有文献表明,该传说在东汉时期已经初步形成,其时牛郎,织女已有明确的爱情关系,而且有天河相隔,喜鹊搭桥,七夕相会的情节、后来传说又同"两兄弟型""毛衣女型""难婿型"故事结合、6、英雄史诗是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其故事内容一般是讲述英雄如何率领本民族的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并征服分散部落,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它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7、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上古时期的节令歌大都在祭祀仪式上唱诵,是巫术与宗教活动的组成部份,也就是法术歌的一种、后来人们在节庆活动中仍然有巫术与祭祀活动,但许多活动法术色彩已很淡,已经演变为节日里举行的一般习俗行为或文艺活动,此时念诵歌诀只是习俗行为的一种,歌诀已不再被当作咒语、8、自然崇拜指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该种信仰认为某些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具有生命,意志和神奇的能力,因而将自然事物本身如太阳,大地,石头等作为崇拜的对象,祈求它们的保佑和关照、它是原始宗教的基本形式、9、山东快书山东快书源于鲁西南一带,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统上主要讲述英雄武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勇敢侠义,武艺过人的英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山东快书也有其它题材,但以说武松为主,故原名"说武老二的"(因武松行二)或"说大个子的"(因武松个子大),也叫"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建国后,评书家高元钧在上海用山东语音演唱,录制快书,定名为"山东快书",后沿用至今、10、山川名胜传说是解释特定地方的自然物与人工物的由来,命名与特征的传说、这类传说往往由视觉上富于美感的特点引发想象,编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来是在解说山水名胜的形成和特征,实际上表现的是当地人们对家乡景物的喜爱,和生活中的各种感受,观念和愿望、这种传说使自然风光平添了人文情趣,因而更富于魅力、11、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它一首只有两行,有时可以将许多首连在一起,组成一个诗篇,表达更为丰富的意思、12、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里较特殊的一类,就是后一部分在意思上能解释前一部分,同时利用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作者的真意、13、《江格尔》是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14、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份,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15、类型类型是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常用术语,1910年由芬兰的阿尔奈提出该概念(英文为“type”)、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民间故事学家将许多故事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归纳出数量有限的故事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16、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1910年,芬兰的阿尔奈(Aarne)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以及某些其他欧洲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该索引发表后,影响很大、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汤普森(Thompson)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该分类体系将故事类型编为1至2499号,分为五大部分: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的故事、17、童话童话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以前者为主、四、简答题1、简要说明民间故事的主要特点、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1)贴近生活、民间故事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晚于神话与传说,它是人成为客观世界的主宰之后产生并长期存在的文体、故事的内容虽有不同程度的幻想成分,但都着眼于,立足于现实生活,其主题,角色与主要情节都符合故事传播时的生活逻辑、(2)泛指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含糊的,不确定的、故事表述时间时,故事的叙述注重关键性情节的交代,而不做面面俱到的细节描述、(3)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会生发出许多大同小异的多种说法,同一母题会表现为多种异文,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称为"类型"、类型分析是故事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简述传说的主要价值、传说的价值主要有四个方面:(1)娱乐价值、一方面民众在勤苦劳作之后,可以通过传说的生动离奇的情节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充实,另一方面,民众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困苦和压抑之中,那些传奇性情节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2)教育价值、传说往往寄寓着民众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在传播中以"可信"的讲述方式和传奇性的情节对一代代的民众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当然也会有一些消极思想具负面影响、(3)文化资料价值、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包含着民众的生活习俗,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资料、(4)文艺借鉴价值、一方面传说的素材被借用到民歌,史诗等体裁中,对民间文学的其它文体而言有借鉴价值、3、民歌的功能有哪些民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抒情娱乐功能、民众可借助民歌抒发,渲泄自己的感情,使平日常处于劳苦,忧虑的内心得到补偿和平衡、(二)教化规范功能、有些民歌传达着民众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对人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教诲性的儿歌,对孩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三)实用功能、许多民歌有着更为直接的实用功能、劳动歌可以指挥,协调,鼓舞劳作;祝酒歌是一些地方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有些地方的情歌是恋爱求偶的工具;有些民歌还被用在政治斗争中起舆论宣传作用、(四)文化资料价值、民歌记载着民众的生活与观念,从中可以见到民族文化的某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有些资料是文字记载中见不到的、4、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快书快板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1)表述紧凑,叙事精炼、快板书的讲述是随着快板击打的节奏吟诵的,节奏较快,语速匀称,不能有较大的停顿,因而快板书的表述显然比有唱腔的鼓词,曲词等节奏快,也比散说体的评书紧凑,在同样长的表演时间里,快板书所传达的内容含量要大得多、快板书艺人一般口齿特别伶俐,舌如利剑,话似连珠,语言明快酣畅,造成快板书表述的"快"、相应地,快板书的叙事也很精炼、每句话的意思都是相对完足的,一个意思不多作演绎、但叙事精炼的同时快板书也有较多的细节描写、(2)情节紧张,冲突激烈、快板书的主要魅力除了其语言的明快动听以外,就在于其情节的生动精彩、它所讲的故事都有一个完整,曲折的发展过程,经过起承转合的几个阶段,高潮过后迅即煞尾,显示出快板书干净利落的特点、(3)张弛有致,庄谐并出、快板书讲故事比其它文体更注重紧张的情节,但也不能自始至终都紧绷着,也要有较轻松的内容和节奏来调节,所以优秀的艺人编创和表演快板书都讲究急速与舒缓相搭配,使张弛有致,说到紧张时如同疾风骤雨,说到舒缓处仿佛流水潺潺、5、简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有共同之处,即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但它们也有本质的不同: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的,主角是神;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是都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6、举例说明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哪些人物形象类型、以人物形象作为逗引素材的歇后语占有很大比例、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因为这种人物形象不因表意鲜明,而且适于作为大众话题,能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这些人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名人,包括文学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歇后语中经常出现文学故事中的人物,他们多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和传统评书等,其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人物在歇后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另一类是无名无姓的类型化人物,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他们是最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也有生活中常见的其他人物类型、7、简述仪式歌的含义与主要形式、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仪式是民众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举行的具有法术,通神,转折,过渡等功能的程序化的隆重活动、在仪式中有一些有特定象征意义或文化功能的程序化行为,此时念诵或演唱的套语,歌谣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仪式歌、它主要有三种类型: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