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综合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说文》中说:“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注:人耕曰耕,牛耕曰犁。)”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代先民早期使用的松土工具是耒耜

B.牛耕在春秋时期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早期“耕”的动力是人

D.耜耕不能代表奴隶社会最高的生产水平

【答案】 B

【解析】牛耕是在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再结合材料内容分析,B项不正确。

2.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筒车B.桔槔

C.水排D.翻车

【答案】 A

【解析】由“唐朝《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等可知该工具利用水利进行灌溉,A项正确。桔槔为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利用杠杆原理提水的装置,B项错误;水排为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项错误;翻车为利用人力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同时也是可以排涝的工具,D项错误。

3.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

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①是原始社会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以排除①选B项。

4.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A.农民徭役负担沉重B.均田制遭到破坏

C.地主残酷剥削农民D.赋税征收巧立名目

【答案】 A

【解析】“老妪力虽衰”犹需要“急应河阳役”,是农民徭役负担沉重的具体反映,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急应河阳役”等信息不符。

5.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答案】 A

【解析】图一反映的是男子驾车到农田耕作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妇女在家中纺织的情景,共同反映了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6.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待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安土重迁”的思想

④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作答本题可使用排除法。古人习惯晚年重归故里,主要与宗法制、家族观念、小农经济密切相关。对比可知④与题干要求正好相反。

7.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答案】 D

【解析】“田地”在“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说明土地兼并现象空前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直接原因,B、C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8.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答案】 D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这一信息,反映了古代中国农民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9.“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B.制瓷业

C.冶铸业D.造纸业

【答案】 A

【解析】由“蚕忌”、“采桑”等关键词可知选A项。

10.下列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中,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是()

①用灌钢法炼钢②用煤做燃料冶铁

③丝织技术④瓷器烧制技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识记和归纳能力。灌钢法是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煤做燃料冶铁的国家;丝织品和瓷器更是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11.某电视剧中有一组关于北宋汴京普通家庭早晨生活的场景。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

①老头子在作坊内用水排冶铁

②老婆子端着一只景德镇产的瓷碗

③大儿子准备到集市上卖家中生产的手工业品

④儿媳在用错纱配色,综线挈花技术纺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情境题的形式考查对北宋时期经济状况的记忆和把握。①②③的表述均符合相关史实。④出现于元代。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对相关史实的准确记忆与判断。

12.为反映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某同学写了一篇《梦回宋代》的习作,其内容不可能涉及的是()

A.“出现不少私人作坊”B.“雇用大量人员做工”

C.“装饰以图案的织锦”D.“到龙泉窑进行参观”

【答案】 B

【解析】“雇用大量人员做工”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表现,而这种现象的最早出现是在我国明代,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我国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相符。

13.古代工匠对高超生产技术或技艺的继承,往往实行“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规制。以下对这一规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证工匠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B.易导致某些技术或技艺失传

C.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

D.体现了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

【答案】 A

【解析】中国古代手工业工匠,往往是职业世袭,这反映了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体现农耕经济的生产特征,但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产品很少进入市场,无法获得经济效益,而且“传子不传女”等规制容易导致某些技术的遗失。

14.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但这种生产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①缺乏竞争机制

②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

③阻碍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④经营较为分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①

【答案】 C

【解析】官营手工业采取集中生产的方式,它将众多富有经验和技术的工匠集中在一起工作,加上对产品质量的较高要求,这种生产方式促进了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因此,③④的叙述是错误的。

15.清乾隆年间黄霆在《松江竹枝词》中写道:“满天霜雪尚鸣机,腊月寒纱价甚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