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第六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自己整理的2021心理咨询师笔记《认知心理学》(第六章)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六章代表权心理表征的特征:在很多方面,心理表征与对真实物体的感知非常相似。
例如,我们对大象的心理表征大于对兔子的心理表征。
在心理表征领域,研究者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心理表征存储在人们的记忆中。
也就是说,心理表征是以图像的形式存储,还是以更抽象的语言的形式存储。
根据模拟代码存储的观点,表示是感知的“近亲”该表示以模拟代码的形式存储。
所谓模拟码,也叫描述性表示,是指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表示。
按照这种模拟代码存储的观点,外观只是一个“近亲”其他理论家认为,我们以命题代码的形式存储心理表征,而不是模拟代码。
命题代码,也叫描述性表示,是一种类似语言的抽象表示。
这样,命题代码的存储既不是视觉的,也不是空间的,与原始刺激也不相似。
根据命题代码,表征是语言的近亲。
一、心理旋转:谢泼德的经典实验包括谢泼德和他的同事在内的一些研究人员将旋转角度和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扩展到其他刺激材料。
例如,库珀和谢泼德曾向受试者呈现“R”等不对称字母。
他们系统地改变这些字母的倾角,从0到360不等,距离为60。
这意味着有六种不同的倾角,分别是顺时针倾角0(360)、60、120、180、240和300。
另外,旋转到法向角度的刺激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受试者的任务是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判断。
库珀和谢泼德发现,当倾斜角从0o变为180时,判断的潜伏期相应增加。
这说明当倾角从180变为360时,判断的潜伏期并没有相应增加,而是相应缩短。
这说明当倾角从180变为360时,被试的心理旋转不是逆时针方向,而是顺时针方向。
所以相对于倾角300的刺激,做出正确判断的潜伏期更短,而不是更长。
这样,库珀和谢泼德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心理旋转类似于自然界中真实物体的物理旋转,从而为表象以模拟代码的形式存储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认知心理学重点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思潮和研究方法•1.1认知心理学简史•1.2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和发展趋势•1.3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课程体系•1.5参考教材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简史认知研究有着各种传统学派,至少可以追溯到莱比锡的冯特实验室。
从冯特以来,出现了特点鲜明的各大学派――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以及格式塔主义,它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认知课题。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学派致力于发现能够解释我们的直接意识经验的定律和原理。
•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感兴趣的是找到心灵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产生复杂的心理现象的。
•点评:理想很远大,虽败犹光荣。
机能主义•机能主义是与詹姆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心理学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心理学的基本目标是理解心灵的机能,是探索心理机能如何使个体适应他的环境。
•点评:认知生态学的前身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被部分学者看作是机能主义的一个分支。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的中心目标是对行为进行的科学的研究,而行为专指心理过程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认为,应该将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状态(例如意识)以及同样是对于观察不到的、主观的心理过程(例如期望、信仰、理解、记忆、希望、决策、知觉)驱逐出心理学。
行为主义•斯金纳与操作条件反射鸽子与迷信•新行为主义对认知研究的贡献Tolman与认知地图•点评:将客观性放在首位,心理学才能真正被称为科学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中心理论是,心理现象不能分解为简单的元素,而只能在整体上加以分析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观察不是将某个经验的各个简单基本的感觉元素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知觉,相反,要对经验的全部结构进行整体的审视。
发生认识论和个别差异•皮亚杰的工作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儿童的成长,他的认知过程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高尔顿强调的是个别差异,认为即使是成人,他们的认知容量、能力和偏好也都是不同的。
认知心理学的蓬勃兴起•认知革命•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认知革命•当代认知心理学研究源于计算机科学、通信学、工效学、语言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创新,反过来又促进它们进一步发展。
艾森克-认知心理学(第5版)笔记
认知心理学目录认知心理学 (1)1.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3)1.1实验认知心理学 (3)1.2认知神经心理学 (3)1.3计算认知科学 (4)1.4认知神经科学 (4)2.视知觉的基本过程 (5)2.1大脑系统 (5)2.2颜色知觉 (6)2.3无意识知觉 (6)2.4深度和大小知觉 (7)3.物体识别 (7)3.1知觉组织 (7)3.2物体识别理论 (7)3.3物体识别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8)3.4面孔识别 (8)3.5视表象 (9)4.知觉、运动和行动 (9)4.1直接知觉 (9)4.2视觉指导的运动 (9)4.3计划一控制模型 (10)4.4运动知觉 (10)4.5变化视盲 (10)5.注意与操作的局限性 (10)5.1听觉的集中注意 (10)5.2视觉的集中注意 (11)5.3跨感觉通道效应 (12)5.4视觉搜索 (12)5.5分散注意 (13)5.6自动化加工 (14)6.学习和记忆 (14)6.1记忆结构 (14)6.2工作记忆 (15)6.3记忆过程 (15)6.4内隐学习 (15)6.5遗忘理论 (16)7.长时记忆系统 (16)7.1陈述性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7)7.2程序性记忆和知觉表征系统 (17)8.日常记忆 (18)8.1自传体记忆 (18)8.2难忘记忆 (19)8.3目击证词 (19)8.4前瞻记忆 (20)9.概念和范畴 (20)9.1概念组织 (20)9.2概念学习 (21)9.3概念的涵义 (21)10.阅读与言语知觉 (21)10.1单词识别 (22)10.2朗读 (22)10.3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22)10.4 听讲 (22)10.5 口语单词识别理论 (23)10.6 认知神经心理学 (23)11.语言理解 (23)11.1句法分析 (23)11.2语用学 (24)11.3容量有限理论 (24)11.4段落加工 (24)11.5故事加工 (24)12.语言表达 (25)12.1口语的基本特征 (25)12.2口语表达理论 (25)12.3口语表达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 (25)12.4写作:基本过程 (25)12.5拼写 (26)13.问题解决与专家技能 (26)13.1问题解决 (26)13.2训练迁移 (26)13.3专家技能 (26)13.4关于专家技能的理论 (27)14.创造与发现 (27)14.1创造 (27)14.2假设检验 (27)14.3科学发现 (27)15.判断与决策 (27)15.1判断 (28)15.2决策 (28)16.推理与演绎 (28)16.1演绎推理 (28)16.2演绎推理理论 (29)16.4思维和推理所涉及的大脑系统 (29)16.5人是理性的吗? (29)17.现实与展望 (29)17.1意识的本质与功能 (29)17.2意识理论 (30)17.3无意识知觉 (30)17.4意识是一元的吗? (30)17.5脑成像研究在衰退吗? (30)18.认知与情绪 (30)18.1情绪的认知决定因素 (30)18.2多水平理论 (30)18.3心境与认知 (31)18.4焦虑、抑郁和认知偏向 (31)19.华东师大2011年心理学考博真题 (31)1.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研究行为的内部机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成信息获得、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可以而且应当建立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型。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
自考《认知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2)-自考串讲笔记一、面孔识别的准确性本身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面孔的独特性;(2)对于本族的面孔人们识别效果姣好,反之则较差;(3)易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二、倒摄一直会导致目击者不准确的回忆,事后的误导性信息同样会影响目击者记忆。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1.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采用句子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一些实验。
在这类试验中,被试有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
被试反映的潜伏期被纪录下来。
P1362. 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P1363. 范畴大小效应: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和政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
P1364. 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P1405. 原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
(2)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
(3)启动之后人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4)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
(5)原型能有相似家族范畴。
P1416、相关范畴:① 一种范畴水平叫做上位范畴。
② 第二种范畴水平叫做基本范畴。
③ 第三种范畴水平叫做下位范畴。
原型和基本范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术语。
前者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好的样例,而后者是指即不是太一般也不是太专门的一种范畴。
P1427、基本范畴的特殊地位:(1)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
(2)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
(3)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
P1438、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相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严重。
P145 第七章表象一、两种观点1. 许多理论学家认为,表象以模拟码的形式存储。
模拟码也叫描述表征,是指与实际物体非常相似的一种表征。
按照这种模拟码存储的观点,表象是知觉的“近亲”。
2. 另一些理论家认为,我们以为命题码而不是模拟码的形式,存储心里表象。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认知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认知心理笔记
认知心理学的笔记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引言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展望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引言(Introductions)一、认知(cognition)与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一)认知的定义Neisser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中: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Glass 1985 《Cognition》中: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综合功能就是认知。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1.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认知过程?接收、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
3.认知功能?不同认知成分或过程在知识获得与应用中的作用。
(三)认知心理学1、广义认知心理学包括:(1)结构主义心理学:以Piaget为代表,研究儿童的心理结构随年龄增加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2)心理主义(psychologism):指在行为主义盛行时期,受其影响较小,坚持研究意识现象的心理学。
(3)信息加工心理学2、狭义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的心理学。
它以信息加工(information processing)观点为核心,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学,包括感知、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二、信息加工理论(一)信息的概念与度量1.概念尚有争论,定义有39种之多。
其中以Shannon 最具代表,Shannon认为,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即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信息量是信息接收者知识变化的数量。
2.度量Shannon 和Weiner提出了信息的度量方法。
N个等概率事件之一实现的信号所传递的信息量H = log2 N,信息单位是bit,是二进制单位,1 bit信息量可以使情境不确定性减少一半。
(二)信息的特点1.可描述性2.编码和译码的层次性:编码和译码是从简到繁、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加工过程。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第1章认知心理学导言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ssing 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science 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3)每一个阶段都从先前阶段接受信息,然后完成其独特的功能。
由于信息加工模型的所有成分之间都存在某种相互联系,一般认为这个序列始于输入信息。
3、信息加工模型两个重要的问题:(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完整word版)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
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
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
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
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
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
,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
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
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
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
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
《认知⼼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第⼀章绪论⼀、信息加⼯的⼀般原理感受器→加⼯器→记忆系统→加⼯器→效应器⼆、对认知⼼理学的实质的理解: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理过程看作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理学关⼼的是⼈脑的⼼理功能、⽽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理学的核⼼是:以信息加⼯的观点揭⽰认知过程的内部⼼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和使⽤的。
三、认知⼼理学的研究⽅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过程)(⼀)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种作业包含另⼀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者在其他⽅⾯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应⽤:确定某个⼼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理过程的存在。
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减法反应时⼩结: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的。
2. 在认知⼼理学研究中的应⽤⽐较⼴泛。
3. 对于⼀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阶段还存在⼀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该⽅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这些因素进⾏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作⽤某⼀个特定的加⼯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那么这两个因素作⽤于同⼀个信息加⼯阶段。
应⽤: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结: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的。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第一章概述1、认知的定义Neisser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学习、记忆、语音、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
2、认知心理学的来源:(框架)内省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革命。
3、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P13 +核心观点信息加工取向:大脑是一个通用符号加工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表征和加工而实现认知的功能。
联结主义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
生态学取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
强调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历史的作用,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研究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由于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以及分布情形也会有所不同。
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称为erp。
P300,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别等认知过程。
(刺激呈现后300毫秒后的正波)N400,与语义分析有关,反映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
(刺激呈现后400毫秒后的负波)脑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原理:BOLD效应(基于神经元功能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可以导致局部磁场性质变化的原理)。
第二章注意过程1.注意的理论:主要关注注意的能量理论和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过滤器、衰减、后期选择理论看一看。
(1)注意的能量理论(核心观点+如何分配资源)①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
普通心理学 第6章 记忆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六章上 短时记忆
• Wickens将实验组的回忆成绩上升称为“自前 摄抑制释放”。
• 这些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 在某种语义代码,因而其贮存也受到前后材料 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否则就不会在应用同一范 畴刺激(字母)时,出现强烈的前摄抑制;
2020年2月10日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学系
认知心理学
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具有各自显著不 同的机制与功能:
• 第四,在对刺激信息的认知编码方面。
– 按输入信息的物理特性进行加工编码(感觉存 储器)。
– 以言语听觉的形式加工编码(短时记忆)。 – 以语义方式的加工编码(长时记忆)
2020年2月10日
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成分建构的系统 • 记忆结构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的要素
与信息存储的位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 记忆结构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感觉登记(瞬时记
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相互之间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并构成记忆系统
的有机整体 • 记忆结构与过程见下图
2020年2月10日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认知心理学
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具有各自显著不 同的机制与功能:
• 第五,在遗忘机制方面。
– 个体的选择与注意及刺激信息本身衰退与消失 非常快(感觉存储器信息的丢失)。
– 注意涣散,干扰,新信息取代(短时存储器信 息的丢失)。
– 干扰抑制而不能提取或提取错误所致(长时存 储器信息的丢失)
短时记忆还有语义代码,它是一种与意义有关 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个感觉道的特性。
实验研究:Wickens 的前摄抑制设计。
2020年2月10日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系
认知心理学复习要点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认识、认知认知活动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
2、认知心理学理解认知心理学,可从两个层面进行。
一是从思想层面,即认知心理学是指一切研究人类认识过程的心理学学派和思潮。
这是广义上的理解,主要探讨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灵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冯特学派(即莱比锡学派)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学派的理论,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一组可分解而且有组织的系统;心灵主义是和行为主义学派研究外显行为相对立的,坚持人类心理事件的不公开性和不可复制性(因为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有人也把认知心理学和心灵主义划等号);信息加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内部心理机制。
另一个层面是学科层面。
也称信息加工心理学或数据处理心理学。
即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和计算机模拟法来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学科。
这是狭义的理解。
知识点:认知科学——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兴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分支学科,它们对人的认知过程研究采取的是一种“隐喻式描述”(如设想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台)。
3、信息加工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这两种取向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式或纲要,或可理解为进行研究所依赖的基本观点。
(1)信息加工取向也称符号操作系统范式。
基本观点: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操纵符号的过程,是以系列的方式进行的。
系列是认知过程按一次一个事件或过程的方式进行,如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事件或过程基本上是有界限的。
信息加工取向以特殊的语言符号(不等同于平常所说的语言)来标示其认知事件的。
人类在与外部世界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操作系统。
信息加工范式说到底是把心理过程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类比。
信息加工取向的隐喻基础是“心理活动像计算机”。
【问题】北大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
【关键字】问题北大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名、选、填)一、认知和认知心理学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作用。
2、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二、发展史1、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2、一些心理学家把确定为认知心理学的生日,许多重要的研究者出席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讨论会。
Ulric Neisser(1967)出版了《认知心理学》一书。
3、行为主义是一种仅仅依靠客观的、可观察的反应的途径,他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而。
行为主义者认为内省法过于主观,是不科学的,意识太模糊以至于不能恰当地进行研究。
4、重要的新的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是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派也强调顿悟在问题解决中的重要。
三、认知心理学现状1、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认知科学是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他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3、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知道方法)⑴脑损伤病人研究;⑵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⑶磁共振成像;⑷事件相关电位;⑸单细胞记录技术。
其中⑸不能用在人类身上。
第二章知觉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安慰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①所谓的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安慰复杂排列的识别。
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
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安慰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
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安慰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认知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什么?有哪些研究领域?•你能说清认知心理学的来龙去脉吗?•为什么说信息加工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主流?它的地位在今天如何?•心理学家用什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知研究?•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概述一、认知与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一)认知•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化、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奈塞尔•(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认知的机制的科学。
–实质在于主张研究认知本身的结构和过程。
–广义:研究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学科或学派。
–狭义:信息加工、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注意、知觉、记忆、表象、问题解决、言语、认知发展等。
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认知革命•神奇数字“7±2”在短时记忆中的意义的论文•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通用问题解决者”计算机模型•(二)认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956年的一系列认知革命事件——艾森克等人•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普遍的观点•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主要思潮一、信息加工学说(一)基本观点——计算机隐喻•信息加工学说在功能或软件的水平上把人脑比作计算机,把认知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就是对符号的操作系统,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或标志外部世界的事物。
这种功能被称为表征。
•强调符号的序列或串行的加工方式。
•信息加工模型•(二)信息加工学说的理论解释•以知觉的模式识别为例•以思维中的计算为例5+6+3+8+4=26•二、联结主义学说(一)基本观点——神经网络隐喻•以类似于脑神经元的结点和单元构成认知网络。
每个结点或单元都有不同的活性,它既可以兴奋和抑制其他单元,也可以受到其他单元的兴奋和抑制。
•当网络有一个初始的输入,其兴奋和抑制便在单元之间扩散,直到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
•网络的信息加工是并行加工,即并行分布加工。
•(二)联结主义学说对认知过程的解释•知识表征或概念表征的语义网络模型。
28665认知心理学_(复习笔记)
28665认知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_绪论认知心理学的涵义: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作为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成为继行为主义之后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
1967年美国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其确立。
20世纪80年代,完整的认知心理学体系基本形成。
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理论和多功能系统理论,大大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过程微观结构的探索。
信息加工工的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是信息加工过程。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心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起源:1、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部原因。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脱离哲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
铁钦纳,受冯特影响并继承,产生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华生的行为主义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使心理学成为了“无头脑的心理学”。
托尔曼把控制行为反应输出的内部因素-中介变量引入到对有机体的行为研究中。
赫尔等把中介变量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特别是推向到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
2、现代科学技术对认知心理学的巨大影响。
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重要影响的科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推动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为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申农的通讯科学理论)。
计算机科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条件。
研究范围、①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②个体认知的发生和发展③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
发展历史;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信息加工理论,1967年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诞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一般知识组织一、语义记忆组织的模型1、特征比较模型:特征比较模型认为,概念按照一些特征或属性存储在记忆中。
例如,与“猫”这一概念有关的一些特征包括有毛、不喜欢水、有四条腿、喵喵叫、有尾巴、能捉老鼠等。
定义特征是指那些必要的特征;特点特征是指那些仅仅是描述性的、并不必要的特征。
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采用句子核证技术所完成的一些实验。
在这类实验中,被试看一些简单句,然后根据头脑中所存储的语义知识,判断句子是真是假。
被试的反应潜伏期被记录下来。
使用这种技术,一个普遍的发现是典型性效应,即当一个项目是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时,被试的判断更快。
具体的说,表示典型成员的概念与表示相应范畴的概念,在特征上具有高相似性。
然而,特征比较模型难于解释同样是使用句子核证技术,所获得的另一个普遍的发现,即范畴大小效应。
该效应是指,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
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
2、原型途径观点、特点:①按照Rosch(1973)的理论,人们根据原型来对范畴进行组织。
所谓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最典型的项目。
按照原型途径,人们通过把一个特定的项目同原型进行比较,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某一个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范畴的原型,不必真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
还指出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可以在与原型接近的程度上有区别。
原型途径认为,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相反,一个范畴倾向于具有等级组织的结构。
其中,一段是最有代表性的或与原型最接近的成员,另一端是离原型最远的成员。
原型途径既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其它分支。
人们使用原型来组织人格概念,如“性格外向的人”。
当人们对社会政策形成某种态度时,原型也显得很重要。
临床心理学家则倾向于用原型来描述各种心理紊乱,如“攻击型冲动型儿童”。
另外,象愤怒这样的情绪,也可以按照原型来组织。
②简述原型特点。
⑴原型经常被当作范畴的样例;⑵原型能担任参照点的角色;
⑶启动之后人们对原型的判断更快。
启动效应:如果目标项目出现之前,先出现一个有某种关系的启动项目,那么,被试对目标项目的反应快。
⑷在句子中,原型可以替换范畴名称;⑸原型具有相似家族范畴的普遍属性。
3、语义记忆从几个不同的水平来组织。
如“家具”、“椅子”和“扶手椅”。
同样一个物体,可以属于几个不同的相关的范畴。
一种范畴水平叫做上位范畴,如“家具”;第二种范畴水平叫做基本范畴,如“椅子”;第三种范畴水平叫做下位范畴,如“扶手椅”。
4、基本范畴具有特殊的地位:⑴人们用基本范畴名称来标明物体的身份。
当人们想表达一个概念时,基本范畴已经足够了;⑵基本范畴成员具有普遍属性;⑶基本范畴名称产生启动效应。
⑷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基本范畴对于普通人具有特别的价值,但是,对于专家来说,下为范畴可能也有特殊意义。
二、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经典实验)研究了四名曾经患单纯疱疹性脑炎的病人。
结果发现,同无生命物体相比,这些病人在产生和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名称时,表现出更大的困难。
例如,病人JBR,只能识别或命名48个有生命物体中的2个,但正确地描述和命名了48个无生命物体中的45个。
总的来看,相对于无生命物体来说,这些病人的有生命物体方面的知识损伤更为严重。
将这种现象称范畴特异性损伤。
范畴特异性损伤现象的理论意义:第一种观点认为,语义知识按分类学意义上的范畴来组织。
这种观点假设,生物的进化,使得人类发展了从知觉和概念两方面,区分有生命物种与无生命物种的特殊的机制,从而导致大脑中这些知识按照范畴来组织。
因为不同范畴的知识存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所以,特定脑区的损伤,将会造成存储在该脑区的特定范畴的知识,出现选择性的缺陷。
第二种观点不是用有无生命这样的二分法来解释范畴特异性损伤,而是强调视觉信息与有生命物体
的识别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有生命和无生命之间,在把范畴的一个成员同另一个成员区分开,所要求的视觉加工的程度和细节上,有重要的区别。
同人造物体相比,动物、水果和蔬菜,有着更惊人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
因此,这些物体的识别,对前语义的结构描述系统要求较高。
这样,对于有生命物体来说,较高的范畴内的结构相似性,容易造成“视觉拥挤”使得成员和成员之间难以区分。
按照这种观点,脑损伤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生命物体范畴的特异性损伤现象,可以用结构描述系统障碍来解释。
这种观点实际上隐含地认为,没有必要假设两个分开的语义记忆系统,单一的语义记忆系统,完全能够解释脑损伤病人身上所出现的范畴特异性损伤。
第三种观点可以称之为特征途径。
最简单的特征途径认为,语义知识按照不同的感觉运动通道来组织。
按照这种途径,特定语义特征对知识获得和描述来说,具有不同的权重。
对有生命物体知识获得或有生命物体识别来说,同功能特征相比,知觉特征有更大的权重。
因此,在有生命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知觉特征。
然而,对人造物体来说,情况刚好相反。
换句话说,同知觉特征相比,功能特征有更大的权重。
因此,在人造物体范畴内,概念的区分和加工更多地依赖于它们的功能特征。
三、评估语义记忆的方法:范畴流畅性;语义范畴判断;图片分类;对症命名;口头阅读;词图匹配;口语词书写词匹配;同义判断;词语义联想;根据描述命名;特征核证;语义相似判断。
四、痴呆与语义记忆损伤:病人对260幅普通物体的图片进行对证命名,四次测验。
发现既可用相当刻板的知识的层次结构来解释,也可用分布特征网络来解释。
一些基于分布式神经网络原则的解释,也强调了两种范畴之间,在知识的不同成分间相互关联的程序和模式上的区别。
在这种网络中,语义特征是表征的基本单元,而特征退化是SD病人精细信息丧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