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评价

“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所谓活力,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那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就应看课堂上师生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力。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主体上只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或同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分数高低的评价,教师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当然把对课堂教学最有发言权的学生也抛在一边;在评价维度上,只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素质的评价,主要是看教师讲得如何,看教师把教材教得如何,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得怎样,完全忽视了其知识与技能是否得以迁移,是否在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得到发展。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既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谈不上“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树立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以“学”评“教”的思想。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单人表演的过程,而是师生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学校或同行对课堂的评价,也应是教师个人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二要注意评价维度的多元化:一堂课的好坏既要从教师角度评价,更要从课堂的主体——学生发展情况来评价。

一、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建立教师、学生、同行、专家、家长共同参与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教学评价所要求的重要内容而根据我校是农村高中的实际,专家、家长参与不太现实,因此,只能建立教师、同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行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体验者、实践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评价,倾听学生的评价引导学生评价,最后师生真诚交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分享评价结果。

同行是多元主体的主要成员,同行之间虚心学习,学会合作,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填写评价表,之后共同研究交流,才能共同提高

教师本人可通过自我评价,结合同行与学生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反思,以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

二、评价的维度多元化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促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因此评价的重点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评价。教学相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学习情况评价

1、一堂好课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

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一点上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2、一堂好课应让学生主动交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他能和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对话。他讲错,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3、一堂好课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堂好课,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解决新问题;

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学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二)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以更高的要求关注教师的教。

1.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三维目标的落实状况如何。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不是教人复制而是教人创新。

2.教师是否能够恰当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个挑战性的教学情境。用审视和探究的目光来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3、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及时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4.教师是否及时调控课堂,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诱导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把学生的困难、问题和经验当作课堂教学的生长点,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展,同时给学生自尊、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越来越爱学。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认为,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标准;面对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专家、听课者,因为对教育有不同的看法,也会有不同的标准。在

广大农村中学,面对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严重、学习习惯养成差别巨大的学生,教师经常遇到的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睡觉问题”。在这些课堂睡觉学生面前,再先进的教育理论都会黯然失色。在相当部分的农村中学,能够解决学生上课睡觉问题的教师不是一般的教师,而是需要有高超课堂教学艺术的、最优秀的教师。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应结合所教学科的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构建灵活而宽松的评价体系,推进新一轮课改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