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
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数学是一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科,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一、培养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是拓展数学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给予学生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自己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锻炼抽象思维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概念和公式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为了拓展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例如,利用色块或积木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形状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引导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
为了拓展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采用一些逻辑推理题或数学证明题进行训练。
例如,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引导学生推理出结论,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建立正确的逻辑关系。
四、鼓励探究精神数学思维的拓展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从中发现规律和结论。
五、注重跨学科思维数学思维与其他学科的思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借鉴的。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其他学科有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解决一些与生活经验相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教学软件、互联网等资源,多角度、多维度地呈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之,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锻炼抽象思维、引导逻辑思维、鼓励探究精神、注重跨学科思维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有效地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1世纪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亟待研究的大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他人的成功经验,我在这里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思想将“教”凌驾于“学”之上,教师教什么,学生便学什么。
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心轴,学生思路不能偏离教师设计的轨道,否则便是越轨行为。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极大地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只能束缚在狭窄的领地,失去了遨游的空间。
现代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常规,提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一种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学习。
在这种民主的氛围里,我发现学生都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我。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对于学生任何想法,我都加以正确引导,从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对于学生的细小进步,我都及时加以表扬。
我发现哪怕是极简单的一句话“你说的真好”,“你真会动脑筋”等都是对学生莫大的鼓舞。
在课余时间,我经常找学生谈心,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通过交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保证的依据。
二、优化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俗话说:“良好的升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学生对于学习往往处于抑制状态,如何调整学生的心态,将思路回归课堂,这跟教师新课的导入有着密切的关系。
好的导入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一课时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及渴求的心理,上课开始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今年十二岁,但是他只过了三个生日,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感到很好奇,都急着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重视概念学习、重视思维过程、等价交换来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说明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思维能力学生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与间接的认识过程。
数学思维是指人关于数学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我们也可广义的理解为:数学思维是包括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数学思维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统一性,也包括思维主体的性格、意志、兴奋、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心理学理论指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因此,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达到数学思维的优化,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益处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其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所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孔子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身产生兴趣,而且这种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高而更趋浓厚,绝不是靠老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给学生所能办到的,而是要通过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多种方法和手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教学过程中的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吸取知识经验形成学习数学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从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外,还应该指导学生主动自觉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经受困难的磨练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坚持不懈,潜移默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是有区别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思维由它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
如果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那如何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可以从思维的特性出发,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采用感性认识教学,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展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对一些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是比较抽象的,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比较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入手,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像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
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的教学做了准备。
从这样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观察、操作、小结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这样的教学也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于角的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可以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来训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换角度思考,发展思维的求异性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由于年龄的特征,往往表现出难以摆脱已有的思维方向,而思维的定势往往影响了对新问题的解决,以至于产生错觉。
所以我们要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如教学“9个26相加是多少?”很多同学拿到这样的题目,毫不犹豫地用了9个26直接相加再算出结果,麻烦又容易出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创新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运用,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探索新的现象和规律,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与常规思维相比,具有多向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可以认为凡是能创造出新事物、想出新方法、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一、实践和探索求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实践操作是数学教学中构建新知识最常用的手段,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在实践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这节课时,讲授完新知,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我们手上的一付三角板,你能拼出哪些新的角?有的学生得到了120°=30°+90°、150°=60°+90°、180°=90°+90°、135°=45°+90°、75°=30°+45°、105°=60°+45°、15°=45o—30o等。
有的学生得到了60°、30°、45°的另一种画法:60°=90°—30°、30°=90°—60°、45°=90°—45°等。
甚至于有的学生想到角的一条边可以看成一个180°的角来得到一组新的角:135°=180°—45°、150°=180°—30°、120°=180°—60°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这些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加减乘除的演算能力,解决问题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探索某一类知识规律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的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观察图形的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贯通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
教学中综合运用这些数学思维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掌握数学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一、演算思维小学数学演算思维能力训练,教师首先要明了让学生掌握哪些演算能力,这些基本的演算能力是如何一步步实施的,不能说一年级就能马上把所有的演算方法都掌握了,小学六年时间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掌握基本的演算技巧。
小学数学演算思维的训练,一二年级主要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三四年级掌握整数的一些连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运用这些数学公式使计算简便而快捷。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熟练掌握基本的运算技巧,所以利用所学演算知识解决应用题,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演算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到了五六年级,小数、分数是学习的重点,演算思维能力继续是教学的重点,把以前所学的整数换成小数、分数,基本的演算思维照样在小数和分数中使用,运算法则一样,这样通过一个阶梯式的训练过程,让学生逐步地掌握了演算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综合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二、空间思维小学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图形这个媒介来实现的,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有的时候图形思维和空间思维是一体的,那么小学数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图形与位置作为一个单元出现在课本。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认识。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只有打好基础,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特点和数学的学科特点,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石,思维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才能积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基于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要依托教材,精心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以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动机。
(一)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出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顾客,顾客拿着面值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来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六角钱,顾客给了营业员一元,营业员应该找给顾客多少钱?(二)创设游戏情境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
”游戏是小学生所喜欢的活动之一,他们对游戏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创设游戏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主动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扩展和拓展方法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扩展和拓展方法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扩展和拓展方法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扩展和拓展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1. 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是培养学生兴趣和激发思维的有效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独比赛、数学团体活动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例: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数学游戏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竞争,在有限时间内解决一道复杂的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应用与实践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
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实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
例如,学生在校园中测量建筑物的高度,然后使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3. 探索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探索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并解决数学问题。
实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团队合作,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来拓展彼此的思维。
4.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展和拓展。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媒体教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
实例: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模型,例如用纸板做的几何体模型、计数器模型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几何形状、计算方法等数学概念。
通过以上的扩展和拓展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思考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思考教学论文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背景分析1. 数学学科特点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数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然而,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数学成为一门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
2. 小学生心理特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
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3. 教育政策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此背景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思考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丰富思考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2)实践意义: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方法与范围1.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小学数学思考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2. 研究范围本文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为背景,以小学数学思考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思考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一、教学现状1. 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课堂互动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
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的结果,又是思维能力的工具,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是同时进行的,而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充分利用数学教学的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思维能力谈谈我的看法。
一、“求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之一“变”是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
农村小学生的见识少,课外读物较少,知识来源范围狭窄,根据自己的见闻主动思考的机会就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思维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很多时候处于被动思维状态,教师应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思维能力训练的情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主动思考,主动表达,主动获取知识。
而思维总是从问题入手的,教师要巧妙抓住典型例题设疑,挖掘知识之间潜在的联系进行教学,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多渠道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时,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今天,体育老师交给我们班一个任务:学校在配备体育器材,准备买塑料绳回来做70根跳绳,180米可以做100根跳绳。
一共要多少米塑料绳?要求你们在这节课帮他算出来,还要告诉他具体的算法?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主动思维,整个课堂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
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跟着出来了:有的是先求出1米跳绳能做多少根,再求70根跳绳要多少米;有的是先求出1根跳绳要多少米,再求70根跳绳要多少米。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根据题中的100根和70根跳绳,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经过思考,提出了以下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根跳绳?(2)100根比70根跳绳多多少米?(3)70根比100根跳绳少几分之几?(4)100根比70根跳绳多几分之几?(5)70根是100根跳绳的几分之几?(6)100根是70根跳绳的几倍?等等,这时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是解答此题的某一中间问题,你能把以上的问题当作中间条件寻找其它解法吗?”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了以下的解题思路:(1)先求100根是70根跳绳的几倍,再求70根的米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3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第一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还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学习质量参差不齐,数学知识点不够扎实等。
面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和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往往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
如果学生对数学充满了热爱和兴趣,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因此,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解决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1、启发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注重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在数学教学中,别墅家教师应注重趣味性的开发,让数学教学充满乐趣,例如巧妙地利用数学谜题、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学习质量的参差不齐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总会出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力不符合的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1、分层次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分层次教学,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质量。
2、注重基本功的拓展。
数学学习是需要一步步打好基础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学生基本功的拓展,从基础入手,扎实基础,为将来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知识点的精通程度也是决定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因素。
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往往只是懂得数学的一些表面层次的知识和方法,而并不真正掌握其精髓。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1、练习题的重要性。
数学学习是需要大量练习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点。
因此,我们应注重练习题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法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教师要运用学习迁移,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所谓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一般性思维而言的。
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运用新的认识方法,开拓新的认识领域,开创新的认识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造就要靠创新教育。
数学是一门思维能力很强的科学,因此,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教师教学思想的突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
要从教学思想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原则。
首先要克服创新认识上的偏差,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不同于别人的思路,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创造性。
教师要克服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主体。
二、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创新兴趣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首先,要民主。
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思维拓展方法总结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机械计算,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拓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启发性问题引导思考启发性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图形,让他们找出所有可能的对称轴,或者让他们思考如何用三根火柴摆出不同数量的正方形等。
这样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出更深层次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游戏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游戏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谜题,要求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或者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拼图游戏,让学生通过移动数字或图形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游戏既能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的数学实践数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或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让他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深入和有意义。
四、数学思维的延伸拓展数学思维的拓展需要通过一些延伸性的问题来实现。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情况。
或者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学定理,让他们尝试证明或举出反例。
这样的拓展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数学思维的交流与合作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实现。
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合作探讨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方式
小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方式数学思维拓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促进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介绍几种数学思维拓展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展。
一、启发性教学启发性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讨论,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兴趣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一些有趣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启发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性任务给小学生设计拓展性任务是锻炼他们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拓展性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法规则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并能够解决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立一个拓展性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的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设计一个花坛,要求花坛形状是正方形,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通过这样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数学教学方式。
通过游戏形式的学习,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益智游戏,比如填字游戏、数独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和能力。
四、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数学实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应用,如购物计算、时间换算等,让他们通过实践中的数学应用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总结起来,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拓展性任务、数学游戏和数学应用等方式实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里。
思维是反映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教学课程标准》也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
那么,我们如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呢?这是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兴趣培养,促进思维发展“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
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吃透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特别是数学教师,首先课堂的引入要尽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
对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
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上期的“7的加、减法”这节课时,就是这样设计的:教师:“你们在家里受父母的偏爱吗?“学生:“我妈妈特别喜欢我”、“我爸爸特别喜欢我”、“我奶奶特别喜欢我”……教师:“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受人偏爱的7’”。
四年级优秀数学小论文
四年级优秀数学小论文做好论文写作所需资料的收集工作,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基础。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优秀数学小论文,大家赶紧来查阅下吧。
四年级优秀数学小论文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广泛而值得探讨的课题。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直观思维是指为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迅速的判断力对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常试和判断。
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有意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和现象,通过比较、概括,反映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直观性的特征,就能获得正确表象。
数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形是具体实物、图形、模型、学具。
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着的,学生只有先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观察、操作,进行比较、分析,在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获得数的知识。
例如1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先要数小木棒:1根小木棒、2根小木棒、3根小木棒……10根小木棒,然后数课文实物图:1只熊猫、2只小鹿、3只蝴蝶......10只小气球,通过数具体事物,在获得感性材料基础上,才能建立1、2、3 (10)的概念。
在这样数形结合的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的能力。
如角的认识,既要观察有锐角、直角的物体,也要观察有钝角的物体;要出示大小不同的角的图形,也要出示位置不同的各种角的图形;既要出示静态中的角,也要演示动态中的角。
学生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越全面、深刻,获得的表象就越正确、丰富,直观思维水平就越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培养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摘要: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数学教师活动训练思维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
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矗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例如:在一年级《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
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了上述练习。
而后,教师又出示3+3+3+3+2,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3+3+3+3+2=3×5-1=3×4+2=2×7……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在学生不断地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过程中,还要善于引导他们一环接一环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时,学生列举了生活中见过的角,当提到墙角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到底如何认识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谜”学完了角的概念后,再来讨论认识墙角的“角”可从几个方向来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获得新知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与深入探寻。
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激发好奇心方法: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使用购物、运动等实际案例。
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如果你只有五个金币,怎样才能买到这三样东西?”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方法:游戏化教学:运用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数独、扑克牌等数学逻辑游戏。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享各自的思路和发现。
3. 鼓励探索与实验方法: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例如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几何图形的构建,观察和总结规律。
项目式学习:设计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项目,例如制作预算、规划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运用数学知识。
4. 培养思维方式方法:引导类比和类推: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艺术中的对称性来学习几何。
反思与总结: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现新的应用场景。
5. 提供反馈与鼓励方法:积极鼓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激励他们大胆尝试。
反馈机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创新思维上的进步和不足,促进他们不断改进。
结语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好奇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鼓励探索、培养思维方式以及提供积极反馈等,都是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发展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应用数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摘要: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走进生活拓展思维兴趣盎然
一、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
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
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
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几天挖完?”,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二、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
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
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 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在学生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家里面的一切建设都是离不开数学应用的。
让学生参与其中,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
比如: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
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800元左右的热水器,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家庭这一特殊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兴致颇高。
四、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如在解答第六册练习六第13题“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 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
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思维的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提供给学生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充分发展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创造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