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1)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对亚洲古板块进行划分中,中国大陆可划分为塔里木—中朝板块,华南及东南亚板块;中国大陆北面是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面是印度板块;东面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
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主要由两个因素控制和制约:一、我国夹于印度板块和西伯利亚两大古板块之间,构成了古生代呈东西向延伸的相对活动地带,致使中国古生代造山褶皱带主要呈东西向延伸,形成了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主要特征,并奠定了现今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二、东临太平洋,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与陆壳交接与转化的地带。
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和地质构造发展中起着极为显著和特殊的作用。
由于陆壳和洋壳的交接线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所以中国北北东向构造特别强烈,并与上述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中国板块构造格局与古板块的划分:古板块构造研究表明:以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组成中国板块构造的主体和基本格局。
地块或中间地块:I塔里木一中朝地块Ⅱ扬子地块Ⅲ 印度地块(北缘) Ⅳ佳木斯中间地块 V柴达木中间地块Ⅵ羌塘中间地块。
深断裂⑴郯城—庐江深断裂⑵得尔布干断⑶丽水—海丰深断裂⑷甘孜一理塘深断裂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①阿尔泰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②准葛尔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③蔡伦山一贺根山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⑤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⑥阴山—图们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⑦祁连山—秦岭早古生代板决俯冲带;⑧青海—泰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⑨阿尔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或转换断层⑩昆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11可可西里—金沙江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2藏北—滇西晚中生代板块俯冲带13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新生代扳板块缝合线14台湾新生代板块缝合线(或转换断层)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的基底是由太古代、元古代变质岩系组成,其上广泛发育有寒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且具有稳定沉积的特征。
扬子板块的基底是由元古代的变质岩系组成,其上为晚元古代震旦纪以来的沉积盖层。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1)
中国现今大地构造格局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10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Yanshin et al(1984)
陈智梁(1994)称“华夏古陆群”,
潘桂棠(1994)称“古华夏大陆群” 潘桂棠等(1997)称“泛华夏大陆”
P1特提斯分布
A-Alexander; Ab-阿武隈;B-婆罗洲;C-羌塘;CC-Cache Creek;EM-东马来;I-印支; K-Kreios; Ki-北上;L-拉萨;NC-华北;Ok-鄂霍茨克;Omi-Omi-Klyama; OmaOmolon-Kolyma; S-Sibumasu; Sc-华南;So-Sonoma; W-Wrangellia;
Vast deserts covered western Pangea during the Permian as reptiles spread across the face of the supercontinent. 99% of all life perished during the extinction event that marked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Era.
Moho Depth Contour
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厚度并不具有固定的相关关系
厚壳厚幔:青藏地区
厚壳薄幔:祁连山
薄壳厚幔:四川盆地、塔里木、柴达木盆地
薄壳薄幔:华北、东北地区
原因可能是,地壳是由原始地幔经过地质 构造作用的长期演化而形成的,它在物质 成分、构造特征和形成年代上都与地幔存 在显著的差别。
任纪舜称之为“古中华陆块群”(2000)
pre-Pangaean supercontinents
Ur (3.0 Ga) Kenorland (2.7–2.5 Ga) Columbia or Nuna (Hudsonland) (1.8–1.9 Ga) Rodinia (Grenvilleland)(1.1 Ga),
中国的地形课件(1)
05
海岸线与岛屿
海岸线特点与分布
海岸线长度与特点
中国海岸线总长度超过3.2万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 的国家之一。海岸线曲折且多样,包括岩石海岸、沙滩海 岸、红树林海岸等多种类型。
海岸带地貌
中国海岸带地貌类型丰富,包括海蚀地貌、海积地貌、河 口三角洲、滩涂等。这些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受到地质构造 、气候、水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形与旅游和资源
开发
地形地貌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地形的差异也影响着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如 山地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适宜开 发水电站。
THANK YOU
天山山脉
位置与范围
01
位于中国西北部,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全长2400公
里。
山峰与特点
02
包括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等高峰,山峰挺拔、景色秀丽。
对气候与生态的影响
03
天山是南北疆的自然分界,北坡属准噶尔盆地南缘,南坡属塔
里木盆地北缘,对气候和生态有明显影响。
青藏高原
01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全部和四川、甘肃、新疆、云南部分
平原面积较小
中国平原面积相对较小,且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平原地 区是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人口密集区。
02
主要山脉与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位置与范围
位于中国西南边境,北起帕米尔高原 ,南至印度次大陆,全长2400公里。
对气候与生态的影响
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使中国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同时形成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
崇明岛
中国第三大岛,位于长江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岛上地势 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第六章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
总体看,中国岩 石圈恰处于欧亚板 块、印度板块和太 平洋板块三大板块 交汇的特殊区域, 构成了中国独特的 地球动力学背景, 制约着中国大陆中 新生代以来的板块 运动和板内构造作 用,并控制着中国 大陆南、北有别, 东、西差异显著的 地质结构和构造面 貌。
欧亚板块
太 平 洋 板 块
印度板块
中国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我国大地构造格 局具以下特征: 1、北部处于古中国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相互作用的地 带,是广阔的古生代地槽褶皱区;
陕北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2000m±)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2000-1000m)
松辽平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500m)
辽东山地-山东山地-东南丘陵(1000-1500m)
三、中国自北向南有三条近东西向山系:
天山-阴山山脉
昆仑-秦岭-大别山:长江与黄河流域分水岭 南 岭: 南岭由近东西向山地构成,主要包括大余岭 (赣粤边界)、都庞岭(湘桂边界)、越城岭(湘 桂边界)、骑田岭(湘南)和萌渚岭(湘桂粤边 界),是长江和珠江水系分水岭。
地中海带 乌拉尔-国的大地构造分区
本课程以槽-台学说为基础,将中国区域岩石圈 划分为27个一级大地构造单位,其中:
地 台 地槽褶皱系 地 块
5个 19个 3个
注意:不同学术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原则不 同,划分结果有差别,需注意。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从全球构造的角度看,中国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 可概括如下: 1、位于西伯利亚地台和印度地台之间的广阔区域
1 2
NA
R
S
或位于劳 亚古陆与 冈瓦纳古 陆之间
3
G
大西洋(陆)半球构造简图(引自任纪舜等,2000)
区域大地构造 ppt课件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中国地形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 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 成耕地资源不足。
中国地形分布及区域定位
中国自然地理之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形
1、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 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 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 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中国地形特点:
(1)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以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
第二级阶梯
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 以高原盆地 为主
第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500米 以下,以平原、 丘陵为主
联想: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
优点: ①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 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②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2、中国山脉的界线作用
地形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地形二级阶梯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 端)——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中国南方和北方的界限:秦岭——淮河
01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轮廓
We are entering a new phase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at will ultimately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new Pangea supercontinent in the future. Global climate is warming because we are leaving an Ice Age and because we are adding greenhouse gases to the atmosphere.
Vast deserts covered western Pangea during the Permian as reptiles spread across the face of the supercontinent. 99% of all life perished during the extinction event that marked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Era.
(胡圣标,2001)
我国克拉通的热流值普遍偏高,特点是东高、中低, 西 南高和西北低的特征。这种热流分布格局主要受我国新 生代以来岩石圈构造-热活动的控制, 并与我国的阶梯 状地势存在某种表观联系。
• 世界克拉通平均热流值37.7-46mW/m2,华北的 燕山地区与此差不多39.8mW/m2;而鲁西平均 热 流 值 59.5mW/m2 , 黄 骅 拗 陷 热 流 值 达 82.9mW/ m2,辽宁盘山一带高达175.9mW/ m2, 南海盆地平均热流值87-92.5mW/m2,说明它们 都处于地幔隆起带上方的部位;
• 西藏羊八井热流值亦高达127.7mW/m2 ,这与 陆内俯冲引起的壳内熔融(壳内低阻层)有关; 云南腾冲地热带与活动断裂有关。
中国地形图ppt课件
80%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最重要的 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之一。
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
中国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 造密切相关,如板块构造、褶 皱和断层等。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地形地貌的形成也 有重要影响,如风化作用、侵 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也对地形地貌的形成 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土 地利用、水利工程和采矿等。
农业利用
城市建设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地形地貌的保护 和利用,如利用山地建设公园、住宅 区等,既保护了地形地貌,又满足了 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地形地貌适宜的地区,发展特色农 业,如梯田种植、山地养殖等,充分 利用了地形地貌资源。
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加强科学研究
通过加强地形地貌的科学 研究,深入了解其形成演 化规律,为保护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
长江中下游平原
总结词
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湿润。
详细描述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位于长江中游地区。这里地势平坦, 河网密布,气候湿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经 济发展也比较迅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东南丘陵
总结词
低山丘陵,多雨潮湿,植被茂盛。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
总结词
深厚黄土层,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一个大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这 里的黄土层非常深厚,经过数千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了沟 壑纵横的地貌。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耕作,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问题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近年来,政府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内蒙古自治区固体矿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Ⅱ、Ⅲ、Ⅳ、Ⅴ级)
见《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邵 和明2019.11图。 Ⅱ级:Ⅱ-2额济纳旗-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
铜、铅、锌、金、银、铬、铌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2); Ⅱ-3华北地台北缘金、银、铜、铅、锌、铂、 钼、硼、石墨、滑石成矿区 (相当于全国的Ⅱ-3); Ⅲ、Ⅳ、Ⅴ级见图中文字。 ※以后以此划分方案为准
(三)、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1.程裕淇划分出五个构造单元: 西伯利亚板块 塔里木-华北板块 华南板块 藏滇板块 印度板块
内蒙古自治区跨 西伯利亚板块 (属准噶尔-兴安活动带) 塔里木-华北板块 (属天山-赤峰活动带)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板块构造略图:华北板块、 西伯利亚板块 哈萨克斯坦板块
注:板块缝合线 地台与地槽界线
1.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区) 2.塔里木—华北构造域(塔里木华北地区) 3.昆仑—秦祁构造域(昆仑秦岭地区) 4.古华夏构造域(华南地区) 5.特提斯构造域(川滇青藏地区)
中国各地区域划分图
(二)、中国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主要分四个阶段:
1.陆核发展阶段(古中太古代-新太古代早期) 2.陆块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 3.陆缘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晚期-古生代早期) 4.陆内发展阶段(中生代中期-第四纪)
⑥号,锡林浩特北缘断裂带;
⒆号,若羌-敦煌断裂带;
⑦号,扎鲁特断裂带;
⒇号,阿尔金断裂带;
⑩号,伊林哈别尔-西拉木伦断裂带;
华夏-滨西太平洋型断裂系统:
(41)号,大兴安岭-太行山断裂带;
(43)号,嫩江-青龙河断裂带;
内蒙古主要深断裂分布图(40条)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ppt课件
中
中国地台的主要特点
国
活动性:
大
建造:活动性沉积、强烈岩浆活动
地
改造:变形强烈、多期性
构
差异性:
造
纵向—差异性升降运动()
-
横向—边缘/内部构造活动(变形)
地 貌
阶段性:突变(断裂)式和渐变(过渡)式 早期—活动性、差异性明显 中期—相对稳定
晚期—再度明显的活动性、差异性
中
• 中国大地构造-地貌分区(板块)
构
华力西褶皱系;秦岭/秦岭印支褶皱系;巴颜喀拉
造
山-川西高原/巴颜喀拉-甘孜印支褶皱系;横断 山-三江/三江印支褶皱系;喀喇昆仑山-唐古拉
-
山/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系;冈底斯山-念
地
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系;
貌
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喜山期褶皱系。 地槽区内二级中间地块与盆地相对应——柴达
国 大 地
中国中部——青藏高原东部发育的走向 SN横断山山脉是东西地势分界:
构
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和平原
造
构造山系呈NE-NNE向展布;
- 地 貌
西部:盆-岭相间 构造山系呈NWW和近SN
• 中国大地构造位置
中
国
1. 中国处于
西伯利亚古板块
大 地 构
西伯利亚板 块(地台)、 印度板块(地 台)和太平洋
国 大
第四级地势面:分布于中国东部邻海
地
地区,对应于东部大陆边缘构造-地貌组
构
合区。包括东部海域的东海、黄海、南
造
海等。主要由大陆架、边缘海、岛弧和
-
海沟组成。东缘以太平洋为界。平均海
地
拔150~200m,面积达330104km2。
第四章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
• 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俯冲带和碰撞带; ①阿尔泰早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②准葛尔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 ③蔡伦山一贺根山晚古生代板块缝合线; ④那丹哈达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⑤天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⑥阴山—图们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⑦祁连山—秦岭早古生代板决俯冲带; ⑧青海—泰岭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⑨阿尔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或转换断层 ⑩昆仑山晚古生代板块俯冲带, 11可可西里—金沙江早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12藏北—滇西晚中生代板块俯冲带 13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新生代扳板块缝合线 14台湾新生代板块缝合线(或转换断层)
由于地壳均衡作用,地势特征与地壳深部结构 具有明显的关系。
中国地势的上述特征就是由地壳深部结构所决 定的。地表地势高的地区地壳厚度明显增厚; 地表地势低的地区,地壳厚度明显减薄。
在平面上表现为地形等高线与重力等值线、莫 霍面等深线以及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线都具有相
同的方向。
第二节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塔里木板块
华北板块 扬子板块
①
⑤ ②
⑨
Ⅴ 10
⑦
Ⅵ
○13
○11
⑧
○⑷ 12
Ⅲ Ⅱ
⑵
③
⑥
Ⅰ ⑴
④ Ⅳ
⑶
○14
地块或中间地块:
I塔里木一中朝地块
Ⅲ 印度地块(北缘) V柴达木中间地块
• 深断裂 ⑴郯城—庐江深断裂 ⑶丽水—海丰深断裂
Ⅱ扬子地块 Ⅳ佳木斯中间地块 Ⅵ羌塘中间地块。
⑵得尔布干断裂 ⑷甘孜一理塘深断裂
二、东临太平洋,中新生代以来,中国处于太平洋洋壳与 陆壳交接与转化的地带。太平洋板块的活动在中国大地构 造演化和地质构造发展中起着极为显著和特殊的作用。由 于陆壳和洋壳的交接线呈北北东方向展布,所以中国北北 东向构造特别强烈,并与上述东西向构造成交叉的形式。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第24卷 第1期2003202/122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Vol.24 No.1Feb.2003/122改回日期:2002272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2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2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
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经典转载)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缘、印度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交汇位置(图1),地表起伏巨大,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是地球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区内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中珠穆朗玛峰全球海拔最高,同时全球海拔最低点也十分靠近中国大陆(陆上海拔最低贝加尔湖,海底海拔最低马里亚纳海沟)。
中国大陆同时又受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影响,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最近如2008年8.0级四川大地震和2010年7.2级玉树地震)。
中国大陆板块内部构造变形复杂,使之成为世界著名的板内构造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另外,西北太平洋板块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深俯冲作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沟-弧-盆(trend-arc-basin)体系,是研究火山活动、板块俯冲、中深源地震等极好的地区。
因此,了解和认识现今中国大地构造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L][/L][L]图1. 中国及临区主要的构造单元(Zhao et al.,2011). 说明:彩色指示地形的起伏变化,白线指示板块边界,灰色线指示大断裂以及区内主要的构造板块边界,黑色三角指示主要的火山。
相类似的图如下图(Huang and Zhao,2006)[/L][L][/L][L]常用术语:临区板块: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Philippine Sea Plate 菲律宾板块Indian Plate 印度板块Kazak Shield 哈萨克地盾West Siberia Plain 西西伯利亚平原Sino-Korean Craton 中朝板块North China Craton(NCC) 华北克拉通Yangtze (para-)Platform(Block) 扬子(准)地台(板块) Cathaysia Block 华夏板块(注:对于华夏板块的认识目前比较有争议,这里暂且以“华夏板块”称呼)临区海洋: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Sea of Okhotsk 鄂霍次克海Japan Sea 日本海Bohai Bay 渤海湾Yellow Sea 黄海East China Sea 东海South China Sea 南海平原盆地:North China (rift)Basin(HBB) 华北(裂谷)盆地(平原) Sichuan Basin 四川盆地Jungger Basin 准葛尔盆地Tarim Basin 塔里木盆地Qiadam Basin柴达木盆地Ordos Basin 鄂尔多斯盆地山脉(系):Himalaya Mountains 喜马拉雅山Pamir 帕米尔Tian Shan 天山Kunlun Mountains 昆仑山Altay Mountains 阿尔泰山Qilian Mountains 祁连山Qinling-Dabie-Sulu Orogens 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青藏高原:Himalaya Block 喜马拉雅地块Lhasa Block 拉萨地块Qiangtang Block 羌塘地块Songpan Ganzi Fold Belt 松潘甘孜褶皱带火山活动:Japan islands 日本诸岛Wudalianchi 五大连池Changbai Mountains 长白山Tengchong 腾冲中国大陆主要包括三大板块/克拉通(中朝、塔里木、扬子)以及三大构造域(特提斯、古亚洲、环太平洋),这是对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总体概括。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2.地盾地盾: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5.构造层构造层: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6.地质建造地质建造:地壳发展的某一构造阶段中,在一定的大地构造条件下所产生的具有成因联系的一套岩石的共生组合.按岩石成因类型可划分为: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和变质建造.第3章: 大陆漂移1.劳亚古陆北美欧洲亚洲(除阿拉伯半岛)2.冈瓦纳古陆非洲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印度阿拉伯半岛第4章:海底扩张1.海底扩张说①大洋中脊是地幔物质上升的出口,上升的地幔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逐渐向两侧对称扩张;②海底在洋中脊处的扩张导致新大洋两侧的大陆逐渐彼此远离,也可能使老的洋壳在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沿贝尼奥夫带(俯冲带)向下俯冲潜没,重新回到地幔中去,从而完成对老洋壳的更新;③海底扩张是刚性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④如果地幔对流的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将导致大陆的分裂与大洋的开启.2.瓦因和马修斯假说海底磁异常条带,是在正反向交替的地磁场中,形成交替磁化的玄武岩条带而产生的。
中国的地形_ppt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 较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 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三 大 平 原
东 北 平 原
华 北 平 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
三 大 平 原
东北平原
三 大 平 原
华北平原
三 大 平 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平原的特点及分布
名称 东北 平原 分布 特点
山东丘陵
主 要 丘 陵
东南丘陵
主 要 丘 陵
梯田
橘园
主 要 丘 陵
苹果
油桐
主 要 丘 陵
杉
桂林山水
主 要 丘 陵
泰山
三、地质灾害:
地质作用 陆地环境变化
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 地质灾害
主要地质灾害:
地震 火山爆发
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一定的坡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一、地形概况
3.评价
(2)地形多样,山区广。
多样的地形为农林牧副渔 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导致耕地资 源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
山区面积广大,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昆仑山脉
秦岭
横 断 山 脉
南岭
二、各种地形的分布和特征
1、我国主要山脉走向和分布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 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小兴安岭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这些纵横交织的山脉,形成网格状分布,构成了我国地形分布的 “骨架”,在网格中分布着我国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区。 许多山脉成为大地形区的分界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介绍(1)胡经国本文作者的话中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以及任纪舜先生等,根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编制的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成果,在《地质学报》1977年第2期发表了《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一文。
该文对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值得地球科学爱好者和有志于从事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年轻学子认真阅读和研究。
为了比较具体清晰地了解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和特征,现将该文的有关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1、中朝准地台中朝准地台包括整个华北、东北南部以及朝鲜北部等地,总体上呈三角形,以深大断裂与相邻构造单元分界。
中朝准地台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地台。
其基底中的最老部分的同位素年龄为31~34亿年。
该地台主体最终形成于距今17亿年前的中条运动;而阿拉善等边部地区则固结于元古代末的扬子旋回。
在该地台主体的基底中存在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代表基底形成发展的三个阶段:①、阜平群与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太古界阜平群与下元古界五台群之间的不整合面:阜平运动,距今23.5~25.5亿年;②、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群与滹沱群之间的不整合面:五台运动,距今20亿年左右;③、滹沱群与上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滹沱群及其相当地层与上元古界(震旦亚界)之间的不整合面。
所以,该地台基本上是一个早元古代末形成的地台。
中朝准地台的沉积盖层包括:震旦亚代、寒武纪、奥陶纪的浅海相沉积;石炭纪、二叠纪的陆相夹海相沉积;中、新生代的陆相沉积。
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
中生代在燕山、辽宁、山东等地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及花岗岩侵入;新生代玄武岩分布广泛。
中朝准地台盖层构造变动以燕山旋回为主,但是内蒙、燕辽等地的印支运动也甚为重要。
2、扬子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包括从云南东部至江苏的几乎整个长江流域和南黄海。
它是一个在晚元古代末扬子旋回形成的中国第二个重要地台。
根据叠层石、微古生物、同位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确认,扬子准地台基底的昆阳群(川西、滇东)、板溪群(湘西、黔东)、神农架群(鄂西)及其相当地层的时代为晚元古代。
所以,该地台是在晚元古代末形成的地台。
扬子准地台盖层中,震旦系-三叠系海相沉积发育良好,分布广泛。
但是,泥盆、石炭系在川中和黔北地区缺失。
侏罗系及其以后的陆相沉积主要分布在四川、滇中、江汉、苏北等地。
扬子准地台盖层的构造变动以燕山运动为主,形成地台盖层褶皱带。
而康滇地轴、下扬子等地,则是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带。
前者是一个以华力西为主的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带;后者主要是燕山及印支旋回构造岩浆活动带。
过去划归中朝准地台的淮阳地块(旧称淮阳地盾)现暂划归扬子准地台。
3、塔里木地台塔里木地台北邻天山,南接昆仑,实质上是一个大型中间地块(旧称塔里木地块)。
该地台以一个地腰(地峡)式元古代隆起(敦煌、玉门、金塔一带)与中朝准地台相连接。
塔里木地台大部分被新生代沉积覆盖。
其基底和古生代盖层主要出露在北部边缘的柯坪、库鲁克塔格等地。
在库鲁克塔格,该地台基底中存在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第一个在下元古界兴地塔格群与太古界达格拉克布拉克群之间;第二个在上元古界杨吉布拉克群与兴地塔格群之间;第三个在震旦系库鲁克塔格冰碛层与上元古界爱尔基干群之间。
库鲁克塔格碛层的一部分可与南沱冰碛层相当;而在爱尔基干群中也找到了属于晚元古代的叠层石。
这说明,该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相似,也是在元古代末最终形成的。
4、南海地台南海地台,是指包括海南岛南端和大部分南海在内的广大地区。
由于其大部分已经沉入海底,因而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中外地质学家的注意。
但是,根据崖县等地迥然不同于华南的地台型寒武系、奥陶系的发现,磁场性质与华南显著差异以及中南半岛上印支地块东延进入南海的事实,相信该地台在地史发展过程中是曾经存在过的。
只是在中生代以来,由于滨太平洋(环太平洋)和特提斯构造域活动的强烈改造,因而才使其面目全非,最后形成今天的南中国海海盆。
5、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及额尔古纳褶皱系西北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中亚蒙古弧形褶皱区,以著名的蒙古深断裂(中国境内的德尔布干深断裂为它的东延部分)为界,被一分为二。
⑴、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蒙古深断裂之南,即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主要为华力西地槽褶皱系;在中国境内包括:阿尔泰(加里东及华力西)、准噶尔(华力西)、天山(华力西)、内蒙古大兴安岭(华力西)、吉黑(华力西)等几个褶皱系。
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的特点是:除了南天山以外,大多为优地槽,加里东旋回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奥陶系、志留系,在西准噶尔并有放射虫硅质岩、细碧岩与超基性岩密切共生,形成蛇绿岩套。
华力西旋回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泥盆系、石炭系,以中性火山岩(安山岩类)为主,内蒙古并有蛇绿岩套。
华力西旋回是地槽发育的旋回。
从石炭纪至二叠纪,地槽强烈褶皱,有大规模花岗岩类岩浆侵入。
自中生代以来,大部分经受过强烈改造。
燕山运动的总趋势是东强西弱,特别是吉黑大兴安岭地区,有大规模的断裂变动和岩浆活动;而喜马拉雅运动的总趋势则是东弱西强,天山地区异常强烈,形成高耸的山脉和深陷的盆地,以天山南北的山前坳陷和吐鲁番山间凹陷为代表。
⑵、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在蒙古深断裂之北,为萨彦额尔古纳地槽褶皱区。
其主体位于蒙古、前苏联,在中国境内仅有一小部分,即额尔古纳地槽褶皱系。
它是一个被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强烈改造了的、早寒武世末封闭的兴凯褶皱系。
6、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和滇藏地槽褶皱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和滇藏地槽褶皱区,是指中朝-塔里木地台以南、扬子准地台以西和雅鲁藏布江深断裂以北的地槽褶皱地带。
⑴、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位于金沙江红河深断裂以北、以东,包括昆仑山、祁连山和秦岭等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旋回褶皱区。
该区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加里东旋回优地槽主要发育在祁连山,有蛇绿岩套和蓝闪石片岩带。
②、华力西旋回大多数为冒地槽,优地槽分布于布尔汉布达、阿尼玛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
③、印支旋回地槽分布于松潘甘孜、秦岭以及青海南山等地,以冒地槽为主,优地槽仅出现在金沙江沿岸。
该区地槽不同部分褶皱时期不同:祁连山为加里东褶皱系,昆仑山为华力西褶皱系,而松潘甘孜和秦岭则以印支褶皱为主。
该区后期,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均甚为重要,并伴有一定规模的岩浆活动。
在青海拉脊山见寒武系火山岩逆掩于新第三系红层之上,在河西玉门红柳峡见侏罗系逆掩于第四系砾石层之上,说明直至最新地质时期,该区还曾经遭受强大的水平挤压力作用。
⑵、滇藏地槽褶皱区滇藏地槽褶皱区,位于金沙江红河深断裂以南、以西,为一个中生代弧形褶皱区,所谓西藏地块(地台)很可能是不存在的。
该区进一步分为:三江(印支)、唐古拉(燕山)、拉萨(燕山)等几个褶皱系。
其中,以三江(印支)褶皱系研究较为详细。
它包括:滇中及西藏昌都地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自西藏东部急转南下,形成著名的三江峡谷,故而得名。
其主要特点是:地槽明显受深断裂带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金沙江红河深断裂、澜沧江深断裂、怒江深断裂,优地槽一般均沿深断裂分布;沿深断裂多旋回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不仅古生界、中生界,而且第三系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构造变动和变质作用,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构造岩浆变质杂岩带。
其中,最著名的是哀牢山、澜沧江、高黎贡山三大变质带(都是多旋回变质带)。
7、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喜马拉雅地槽褶皱区,位于雅鲁藏布江深断裂以南,包括苏莱曼(主体位于巴基斯坦)、喜马拉雅和阿拉干(主体位于缅甸)等三个新生代弧形褶皱系。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真正的喜马拉雅地槽沉积带是以中生代沉积为主的。
它沿雅鲁藏布江以南分布。
那里发育有十分良好的、规模巨大的蛇绿岩套。
现今的珠穆朗玛峰等地,实际上并不是中、新生代的地槽沉积带,而是印度地台向北俯冲强烈卷入喜马拉雅褶皱系的印度地台北部边缘的兴凯褶皱系。
8、华南地槽褶皱区华南地槽褶皱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以南,原来均被划为加里东褶皱带。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实际上包括华南褶皱系和东南沿海褶皱系两个部分。
其主体部分仍为加里东褶皱,即华南褶皱系。
浙、闽、粤沿海以及海南岛大部分,其情况比较复杂。
根据收集到的零星资料初步认为,它是一个华力西褶皱系(部分可能为中生代褶皱系),暂时称其为东南沿海褶皱系。
这个褶皱系由于遭受中生代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以及大片侏罗系陆相火山岩覆盖,因而多年来对它的面貌一直认识不清。
9、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和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该两个褶皱带属于亚洲东北部中生代地槽褶皱区的一部分。
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燕山期),属于锡霍特褶皱系。
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燕山期),是指黑龙江省北端上黑龙江地区巨厚的海相侏罗系沉积地带,向东向西均伸入前苏联境内,属于蒙古鄂霍茨克褶皱系。
10、台湾地槽褶皱区台湾地槽褶皱区为西太平洋岛弧的一部分。
至于中国大陆架基岩构造,一般均为中国大陆诸构造单元的自然延伸,故不赘述。
二、中国的深层构造和深断裂1、中国的深层构造轮廓根据地球物理和地震资料初步综合分析,中国境内的岩石圈也和地球其它部分一样,具有明显的成层性和不均一的成层构造。
东部以华北元氏济南地壳测深剖面为代表;西部以柴达木盆地东段地壳测深剖面为代表。
在地壳中普遍具有高速梯度夹层。
从中国大陆部分莫霍面的构造轮廓表(略)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壳的块状结构十分清楚;各块体之间的分界一般都是长期发育的深断裂。
例如:银川-六盘山-龙门山-康滇重力梯度带(昆明银川深断裂系),长期以来就是中国东西的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中生代以来就是中国东部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东西两个亚带的分界,其北段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也是一个明显的深断裂带;北秦岭-北淮阳深断裂带,长期以来构成中国南北的分界;而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重力梯度带,则大致与塔里木、阿拉善地块和其南侧的地槽分界深断裂相一致。
其次,中国现今的构造地貌与莫霍面起伏呈现出明显的景祥反映特征。
即山脉或高原,与莫霍面坳陷带(区)彼此对应;平原或盆地,与莫霍面隆起区(带)彼此对应。
这是印支旋回以来,特别是喜马拉雅旋回以来,滨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联合对中国大陆块作用的结果。
这不仅是地壳表层物质运动的反映,而且更重要的是地壳深部,特别是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反映。
2、中国的深断裂⑴、深断裂按深度分类该文按深度将深断裂分为以下几大类:①、超壳断裂A、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但是并不明显地进入软流圈;在世界上如东非裂谷,在中国如郯城庐江深断裂。
岩石圈断裂的规模也相当大。
它们一般都有超基性岩等深部物质沿断裂呈线状分布,但是缺乏良好的、大规模的蛇绿岩套。
B、超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并深入软流圈;在世界上如西太平洋岛弧毕乌夫带,在中国如雅鲁藏布江深断裂。
超岩石圈断裂,是地球构造圈中规模最大的一级深断裂,一般构成大陆与大洋之间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