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评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评课稿一、课程背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篇教材课文。
本文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值的概念和人民币的基本用途。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 2. 能够识别并正确描述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3. 掌握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内容及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 - 分辨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特征; - 进行人民币加法运算; - 进行人民币减法运算。
2. 学习难点分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辨认面额相对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多次练习加深印象;•加法和减法运算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外观和面额;•利用游戏、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辨认面额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引起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出示大于1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介绍其外观和面额;2.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纸币的不同面额和特征。
步骤二:辨认面额1.教师出示不同面额的纸币图片,帮助学生辨认纸币面额;2.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行辨认纸币的面额;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面额辨认的能力。
步骤三:人民币加法运算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额的纸币,例如10元、5元、1元;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例如:10元 + 5元= 15元;3.学生自行尝试进行不同面额的纸币加法运算。
步骤四:人民币减法运算1.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面额的纸币,例如10元、5元、1元;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例如:10元 - 5元= 5元;3.学生自行尝试进行不同面额的纸币减法运算。
步骤五:总结与巩固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注意纸币的使用安全;2.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
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以内数,会读写以内数,掌握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课件
易错辨析(选题源于《典中点》) 5.用“元”、“角”填空。
元
角
元
角
元
角
辨析:不会选择合适的人民币单位
作业
五 元、角、分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SJ 一年级下册
(一) 写出下面的钱数
( 1)元( 7)角 ( 2)元( 2)角 ( 2)元( 5)角( 8)分
(二)填一填
1元=( 10 )角 30角=( 3 )元
1角=( 10 )分 5角=( 50 )分
1 课堂探究点
认识大于1 元的人民币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
。 。 。 和( 1)张
4.(1)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 音机,一共要多少元?
20元
20 + 45 = 65(元)
45元
4.(1)买一个计算器和一台收 音机,一共要多少元?
20元
20 + 45 = 65(元) (2)一个计算器比一台收音机便宜多少元?
45 - 20 = 25(元)
45元
5. 付了55元。
找你2元。 一个足球多少元?
55 - 2 = 53(元)
6.
4角
9角
7角
3角
(1)买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一共要几角?
4 + 3 = 7(角)
6.
4角
9角
7角
3角
(1)买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一共要几角? 你还能提出
4 + 3 = 7(角)
什么问题?
(2)买一把铅笔刀,付出1元,应该找回几角?
1元=10角
10 - 9 = 1(角)
小试牛刀(源于《典中点》) 1.
2.(1) (2)
( 40 )元
( 60 )元( 1 )角
平乡县四小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案新人教版8
第2课时认识人民币(2)教材第54页的内容。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通过“换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5元、10元可以换几张1元;20元、50元、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的等价兑换货币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教育。
重点: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大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等价兑换。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人民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教师出示人民币,请学生认。
师:今天我们还要来进一步认识人民币,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用人民币。
(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特征辨认。
师:这些人民币你们都认识吗?(出示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师:(拿出装着人民币的篮子)那好,老师来考考你们,(举起一张5元的纸币)这张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生:5元。
生:上面写着数字“5”。
(回答不确切,结合其他特征说明)师:可能是5角、5分啊。
(启发补充,还要看单位)师:对,有“伍圆”的字样。
(每说出一个就把方法归纳出来)师:辨别(认识)人民币,咱们可以看字样、颜色、图案。
师:这一张呢?(举起新版100元)生:有毛主席的就是100元。
(教师注意纠正)师:(举起新版50元)这一张也有毛主席啊,也是100元吗?生:不是,是50元,因为它是绿色的,写着“伍拾圆”……师:对了,同学们说得很好,认识人民币可从图案、字样、颜色、数、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
那么,关键是看什么呢?(用手指着,结合人民币小结每一种方法) 2.认识其他的人民币。
(1)小组认识活动。
师: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我要请小组长考考大家。
首先请小组长把信封里的人民币全倒出来,考考你的小伙伴:你们知道是多少钱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答对了就放回信封里面,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把所有的人民币都认完。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始活动,教师下组巡视,调控活动方法,适当给予赞扬鼓励。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
2.掌握通过数学运算方法计算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
3.提高学生对人民币数值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钞票模型。
3.纸币和硬币道具。
4.软质地垫子。
5.学生练习用纸。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向学生介绍课题的主题和目标: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并让学生分享他们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背景和思考。
2. 引入概念
通过展示钞票模型或实物,让学生明确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 动手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纸币和硬币道具,让他们尝试组合不同的纸币和硬币,计算大于1元的面值数。
4. 教师讲解
通过PPT课件的讲解,老师讲述大于1元的面值如何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5. 学生练习
组织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
6. 总结
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问题,并展示他们组合出来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面值进行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并提高了对人民币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钞票模型和纸币硬币组合时有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帮助。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学生个人思维和思考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单元 元、角、分 全单元课件
探究新知
正面
背面
这是5元
探究新知
正面
背面
这是10元
探究新知
正面
背面
这是20元
探究新知
正面
背面
这是50元
探究新知
正面
背面
这是100元
想想做做
1.
想想做做
2.
61
25 5
想想做做
3.(1) 一张
知识点2: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可以换( 5 )张
可以怎样想?
我用的是加法: 1+1+1+1+1=5。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探究新知
一张
可以换几张
?
5角+5角=10角 10角=1元
探究新知
几枚 可以换一枚
?
5分+5分=10分 10分=1角
想想做做
1.
想想做做
2.
6
1
8
想想做做
3.
买 1 元 2 角邮票。
可以怎样付 1 元 2 角?
想想做做 第一种方法
第三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第四种方法
想想做做
练习题
(2)小芳付 10 元,要找回多少元? 10 - 6 4 元
口答:小芳付 10 元,要找回4元。
练习题
(1)买一袋大米和一桶油,一共要多少元? 40 + 45 85 元
口答:买一袋大米和一桶油,一共要85元。
练习题
22
(2)买一箱牛奶付出25元,找回3元。 你能标出每箱牛奶的价钱吗?
25 - 3 22 元 口答:每箱牛奶22元。
1.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有5、10元、20元、50元 和100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PPT课件
5 元、角、分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情境导入
买商品要用 到人民币。
周末,小朋友 们一起来到商 场买文具。
探究新知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1元
1角
1元 1角 1分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1元=( 10 )角
13角=10角+3角 10角=1元
15分=( 1 )角( 5 )分
15分=10分+5分 10分=1角
2.在○ 里填“﹥”“﹤”或“=”。
5元3角﹥○3元5角 9元9角﹤○10元
40角○= 4元=40角 76元﹥○67元
3.
6元
10元
12元
每样买一件,30元够吗?
6+10+12=28(元) 28元﹤30元
你能和同学说说买 卖商品的经过吗?
你想买些什么?一 共需要多少元?
拓展延伸
我付50元钱买34元的东西,你应该找我多 少钱?
50-34=16(元)
我买了36元的东西,找回14元,我付了多 少钱?
36+14=50(元)
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跟 着自己的家长去一次商场 或者超市,用今天学习的 知识帮助家长解决一次付 钱问题。
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下册
5 元、角、分
小小商店
情境导入 拓展延伸
活动探究 课外活动
情境导入
哇,商店柜子上的 东西可真多啊!
活动探究
有30元钱,买一 个 和一个 , 够不够?
20+11=31(元) 31元﹥30元 30元不够买。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_一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图形的名称.难点:辨认这些图形.能够区别长方形与长方体,正方形与正方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多少个正方形?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圆?(投影片)(二)学习新课1.初步认识长方体.(1)出示长方体实物(装墨水瓶的纸盒、火柴盒)师:同学们看这个纸盒和火柴盒,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能回答可由学生回答,不能回答老师告诉学生,并板书:长方体.(2)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一个长方体实物,看一看它的形状,摸一摸每个面.师:长方体有几个面?怎样正确地数出?(长方体有上、下两个面,前、后两个面,左、右两个面,一共有六个面)师:长方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相对的面一样吗?(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一样)教师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师:这也是一个长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相对的面一样吗?(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一样)(3)举例.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的形状是长方体?(4)小结.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着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有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有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面是长方形.板书:6个面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教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变换摆放方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长方体.如下图:2.初步认识正方体.(1)出示正方体实物(魔方玩具、方积木块)师: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正方体.师: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数一数有几个面,再拿一个正方形的纸放在正方体的每个面上比一比.师生共同得出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板书:6个面正方形3.认识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师:现在我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画成图,你们认识吗?教师出示已画好的长方体图和正方体图,让学生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并贴在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左面.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的?(2)选图形(投影片)(三)巩固反馈1.教科书p.23做一做.先让学生说一说中间一行的每一个图形的名称,再让学生把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和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用线连起来.然后集体订正.2.在长方体下面画√.3.在正方体下面画√.4.数一数.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长方形有()个正方形有()个5.动手摆.教科书练习七第2,3题.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就可以了.由于是初步认识,因此不要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首先通过实物对长方体有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各是什么形?继而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摆放方向,从直观上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最后教师再出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抽象的认识长方体.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通过选图形、数一数、摆一摆三个层次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已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概括、迁移,在比较中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辨认长方形和长方体、正方形和正方体.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的发散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说课课件1
1元钱的付币方法
1元 5角 5角 5角、2个2角、1角 5个2角 10个1角
共( 共( 共( 共(
)角 )角 )角 )角
三、教学过程 3、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三、教学过程 3、反思回顾,畅谈收获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的认识 生活体验
人民币的 认识
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
单位间的进率 丰富生活经验
2、教学目标
(1)认识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 位,知道单位间的进率;
(2)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态度,对学生 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不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学前准备
二、教法与学法
1、知识呈现生活化 2、认知过程活动化
教法与学法相融,组织引 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3、现实问题数学化 4、课堂氛围情趣化
三、教学过程
4、反思回顾,畅谈收获 3、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2、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三、教学过程 2、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2、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知
你们会认人民币吗? 你是怎样认人民币的?
2、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知
2、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知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人 民币分一分呢?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 知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 知
(1)认一认,分一分——初步感 知
2024年春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4年春学期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本班共有X名学生,其中有男生X人,女生X人。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无纸笔测试中学生的等级都还不错,但是等级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课堂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少数学生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较慢,准确率较低。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另外,有少数几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太薄弱了。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二)、认识100以内的数、我们认识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元、角、分、小小商店、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期末复习等。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属于“数运算”教学领域,是在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与计算,认识了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学习的。
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引导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掌握算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做到正确、迅速计算。
能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有利于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可以为以后解决稍复杂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渗透了一些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接触了统计表,为后续相关学习打下基础。
“认识图形(二)”单元是在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材编排体现了“从体到面”的思路。
通过观察常见几何体上的面,及利用几何体上的画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经历购物,所以在一年级就安排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课时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课前请家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购物实践活动,家长也反馈:平时比较注重孩子能力的锻炼,所以半数学生经常会在购物时进行付款、找零等活动。
课前还对学生进行了交流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人民币是有初步认识的,能够正确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所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就把本课时的重点放在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认识人民币面值。
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第二环节是全班交流,以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为顺序,分别认识1元、1角、1分,比较认识到都是1,但是单位不同,面值也是不同的。
并且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学生认识到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和文字来区分人民币。
第三个环节是进行一个相应的练习。
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交流也比较到位,但是这里漏了一个单位的比较。
最好在学生认识单位元、角、分后,能够进一步明确元是比角大的人民币单位,角比分大。
第二部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联系,单位之间的进率。
因为学生已经有过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这个部分的交流是比较顺利的。
通过模拟的购物活动,帮老师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也促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晰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一举两得。
第三部分,应用人民币。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活动,怎样拿出1元2角?学生通过交流,能够找到多种方法,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进一步提高要求:进行有序的思考,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小结。
最后一题练习,也在书本原有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实,希望学生通过探讨交流,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不论在审题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助学单
第一单元《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思考你准备怎么样算13-9把你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我会创造你能自己编一道用十几减9解决的实际问题吗第二课时练习一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思考9+()=12 12-9=()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我会整理你能自己整理十几减9的算式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整理的第三课时十几减8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思考你准备怎么样算15-8把你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我会创造你能自己编一道用十几减8解决的实际问题吗第四课时练习二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思考8+()=12 12-8=()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2、我会整理你能自己整理十几减8的算式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整理的第五课时十几减6、5、4、3、2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思考仔细观察课本P9页的图,你能说一说图意并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2、我能发现你有什么发现第六课时练习三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整理你能自己整理十几减6、5、4、3、2的算式吗你是按什么顺序整理的2、我会创造你能自己编一道用十几减6、5、4、3、2解决的问题吗第七课时复习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我会整理你能自己整理这个单元的减法算式表吗2、我能发现观察自己整理的表格,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 1、试一试,相信我能行借助身边的物体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第五单元 元、角、分
第五单元元、角、分教材分析: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本单元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主要有两部分内容。
一部分是认识人民币,包括人民币的单位和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等知识,以及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体会其面值。
另一部分是使用人民币,包括买东西时的换钱、付钱、找钱等活动。
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结合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活动进行。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使用人民币时的简单计算一般涉及两位数的加、减法。
所以,把本单元编排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并能够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之后,是比较恰当的。
学生在生活中一般都见过人民币,有些人还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历。
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是“零起点”,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利用。
学生之间接触人民币的情况不会一样,有人接触的机会多,知道的也就多些。
有人只是看见过人民币,没有独自使用人民币买过东西,对人民币的已有认识就很少。
学生的已有经验不平衡,会比教学其他数学内容显得更加突出,既会造成教学的某些困难,也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可用资源。
下面是全单元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教学内容分段例题及其具体内容小面值人民币例1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单位之间的进率。
面值是1元、1角、1分的人民币。
例2 面值是五角、五分、贰分的人民币。
大面值人民币例3 面值是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
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含有1个单位或几个单位。
所以,教学人民币的知识,一般从它的计量单位开始。
认识人民币,根据其面值由小到大地安排。
面值1元以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在前,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后。
像这样安排有以下一些好处。
首先是人民币的知识在小面值的人民币上教学比较方便,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是主币,认识这些主币就教学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其次是学生接触小面值人民币的机会比较多,先教学小面值人民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近。
尤其是幼儿时期很少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放低学习起点能减少学习困难。
小学生认识人民币方法
小学生认识人民币方法
人民币是中国的货币,它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东西。
那么,小学生应该如何认识人民币呢?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和颜色来认识它。
人民
币的正面通常印有毛泽东主席的头像,而背面则印有不同的景点、
动植物或者建筑等图案。
此外,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还有不同的颜色,比如一元的是红色,五元的是蓝色,十元的是黄色,二十元的是绿色,五十元的是紫色,一百元的是粉红色。
通过观察这些特点,我
们可以很容易地辨别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人民币的面额和大小来认识它。
人民
币的面额通常印在钞票的正面和背面,而且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还有
不同的大小。
比如一元的人民币是最小的,一百元的人民币是最大的。
通过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不同面额的
人民币。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人民币的价值来认识它。
人民币的
价值是由它的面额决定的,面额越高,价值越大。
比如一元的价值
比五元的小,而五元的价值比一百元的小。
通过了解这些,我们可
以更好地认识人民币的价值。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际使用人民币来认识它。
比如我们可以用人民币购买物品,用人民币支付费用,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作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小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和颜色、了解人民币的面额和大小、了解人民币的价值以及实际使用人民币来认识它。
希望通过这些方法,小学生们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民币,同时也能更好地珍惜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稿
认识人民币》教学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一、教学重难点的认识及处理意见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
(一)教学建议: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
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
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
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
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
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大于1元的人民币,理解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等知识。
他们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如何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大于1元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人民币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引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人民币》课标解读
打印版《认识人民币》课标解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现在流通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单元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人民币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尤其是小数的学习作些铺垫。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模拟人民币学具,通过分类、兑钱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情感1.借助模拟人民币学具,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2.借助模拟人民币学具,通过兑换活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模拟“买气球”“买生活用品”等购物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掌握关于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由于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两个不同单位的数量的计算,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的指导,逐步完成从直观演示到抽象计算的过渡,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的方法,逐步认识加、减法计算的本质:在计数(量)单位相同的前提下才能对计数(量)单位的个数进行加、减。
4.通过创设“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学会合理用钱,懂得爱护人民币,体会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我们的国家。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将人民币上的国徽、不同民族的文字、国家领袖图像、多处风景名胜等适度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所了解,进而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元50元100元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2
一、巩固旧知
1元=()角1角=()分
一张1元=()张5角
()张2角=一张1元
学生口答
集体交流
10
二核心过程
活动一:
揭示课题,自主探究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你们还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引出新课题——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2、谈话:请小朋友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人民币,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识别的。
追问:为什么用加(减)法?你是怎么想的?
追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谁用一句话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回家后参加一些购物活动,既能帮助爸爸、妈妈,又能锻炼本领,大家愿意吗?不过要注意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3、讨论:小朋友们真聪明。你们还能说一说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同桌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有序板书:
2元5元10元
20元50元100元
板书课题
全班交流
教师补充
25
活动二:
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讨论:怎样连线?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的人民币面值。
交流想法
追问:1张5元的人民币还可以怎样换币?1张100元、一张50元的人民币呢?
全班交流想法:要求一共多少元,就是把20元和45元合起来;要求便宜多少,就是从45里去掉20。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付出的55元可以看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个足球的钱,另一部分是找回的钱,要求一个足球多少元,需要从付出的55元里面去掉找回的2元。
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时
第1课时
日期
月日
教学目标:
1、在取币、换币、付币中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的活动,初步体验购物的过程,学会简单的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与
难点
付币、找币的策略。Leabharlann 教学过程时间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5、“想想做做”第5题。
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填空
学生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列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审题并解答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校对
学生说想法
学生提问
全班交流想法
集体校对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说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