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最新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1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的单位,即元、角、分,以及大于1元的人民币。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识别1元以下的人民币。

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接触较少,因此需要通过课堂上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额。

2.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3.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币,珍惜人民币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能正确识别和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不同面额,以及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讲解、直观的示范、反复的练习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大于1元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教学。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还见过哪些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从而引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额,并解释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0元等于10个1元,20元等于20个1元,50元等于50个1元,100元等于100个1元。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大于1元人民币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纸币。

2. 培养学生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和找零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和尊重,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纸币。

2. 学习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和找零。

3. 了解人民币的来源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和找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大于1元的人民币纸币(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 学具:学生自备的购物清单、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讲解:讲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识别方法和使用规则。

3. 演示:通过PPT演示如何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和找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购物和找零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人民币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 重点:识别和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3. 难点:购物和找零的实践操作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购物练习,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

2. 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购物经历,包括购买的商品、支付的金额和找零的情况。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教具和学具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

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和找零的技能。

通过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金钱观念和正确的消费习惯。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了解大面值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及防伪特征;
3.学习使用大面值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活动,掌握找零的方法。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货币意识,能够认识并区分大于1元的人民币,了解其价值;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尤其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大家积极参与,热烈讨论,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辨识大面值人民币的防伪特征这一部分,学生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通过提供更多实物和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此外,找零的计算和应用是另一个难点。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找零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一些同学会出现计算错误。我意识到,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该设计更多类似的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练习和巩固找零技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我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显得有些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和防伪特征,提高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3.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会运用大面值人民币进行购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完成交易和找零。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

教材通过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知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有基本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知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

2.培养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理解其组成和换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民币实物和图片。

2.准备购物场景的道具和商品。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人民币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人民币的单位和认识。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人民币的使用。

引导学生发现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规律。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

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呈现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解答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组成和换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购物场景,运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和找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一、教学内容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人民币;2.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用途;3. 人民币的换算,如何将大于1元的人民币换算成小于1元的人民币,以及如何将小于1元的人民币换算成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包括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用途;2. 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人民币的换算,能够灵活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等实际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换算,能够熟练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实际情景的计算;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能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等实际情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实物、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人民币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拿出人民币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种类、面值和用途;2.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人民币的换算公式,并详细解释如何进行换算;3. 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情景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4. 巩固:教师继续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答案的讲解和解析。

六、板书设计1. 人民币的基本知识;2. 人民币的换算公式;3. 实际情景的计算题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2元钱,他想买一个1.5元的小吃,他还需要多少钱?答案:小明还需要0.5元。

2. 题目:妈妈给了小红3元钱,小红买了一支0.8元的铅笔,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红还剩下2.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他货币的知识,如美元、欧元等,并学会进行不同货币之间的换算。

同时,学生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等实际情景,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上的课程是《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这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我将会使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重点讲解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认识和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学生会学习到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如何进行加减法计算,以及如何在购物时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大于1元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学会进行加减法计算,并在实际购物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和如何进行加减法计算。

难点则是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实物和图片,以及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

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人民币,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人民币有多少种面额吗?大于1元的人民币有哪些?”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大于1元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并简要介绍每种面额的用途。

然后,我会讲解如何进行加减法计算,例如:如何用两张5元人民币支付10元的商品。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他们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支付。

同时,我会鼓励他们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会包括大于1元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以及加减法计算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一件25元的衣服;(2)一箱32元的饮料;(3)一本18元的书。

2. 答案:(1)一件25元的衣服:一张50元 + 一张10元 + 一张5元;(2)一箱32元的饮料:两张20元;(3)一本18元的书:一张10元 + 一张5元 + 三张1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大于1元人民币的加减法计算。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额外的辅导。

我还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数字和货币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在上一节课《认识1元人民币》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际购物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等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人民币。

2.游戏教学法:通过人民币识别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人民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的购物场景图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购物时如何使用人民币。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2元、5元、10元等。

2.学会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3.学习通过实物、图片、操作等形式,感知并体验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4.意识到钱是来自父母的血汗钱,应珍惜、节约使用。

二、教学内容1.复习已学的一元以下的人民币,认识1元钞票的颜色和形状,分辨出不同的纸币面值。

2.学习大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2元、5元、10元钞票的颜色和形状,分辨出不同的纸币面值。

3.学习若干元的数目,通过操作、模拟等方式,数出不同面值的纸币凑成的数目,水平不同的学生可以自由扩散学习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包括2元、5元、10元等。

2.教学难点: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四、学习方式1.通过教师讲解、图示、实物操作形式,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分发、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

五、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2元、5元、10元钞票,让学生认识不同面值钞票的颜色和形状。

2.教师用黑板展示,示范用汇集整钞法,数出若干元钱的数额。

3.学生自主实操,完成练习题。

4.教师分发人民币实物,让学生用汇集整钞法,求出指定金额,高水平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5.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现场模拟、实物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增强学生的珍惜使用意识。

六、课后练习1.完成练习册上与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相关的练习。

2.教师在课下让学生收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用汇集整钞法求出不同数额的钱数,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用汇集整钞法顺便让学生学了一下相应的数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操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用途和价值,提高了他们的珍惜使用意识。

但是,我们认为,在接下来我们应当进一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学习同时得到更丰富的人民币文化知识木块的加持。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换算。

3.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辨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特别是元和角、分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大于1元的人民币实物或图片、计算器。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钱包、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额。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人民币计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人民币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 板书内容:(1)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换算(3)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今天学到的知识,并和家长一起进行人民币的计算。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5. 通过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大于1元的人民币,理解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等知识。

他们对人民币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还不是很熟悉,对于如何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大于1元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知道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方法和特点的理解,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进行购物实践活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人民币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引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使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分享我在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课《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的认识,特别是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材的章节为《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二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三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人民币实物、幻灯片等;学具包括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人民币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额。

2. 讲解:然后我通过幻灯片,详细讲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大声读出来。

3. 练习:接着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进行随堂练习,练习的内容包括兑换计算和写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的名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大于1元的人民币1元 1元2元 2元5元 5元10元 10元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写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

2. 进行简单的兑换计算。

答案:1. 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为2元、5元和10元。

2. 例如:我有3个2元,我想换成1元,我需要换掉几个2元?答案是1个2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但在进行兑换计算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巩固学生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并重点讲解兑换计算的方法。

拓展延伸:除了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兑换计算,学生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货币的知识,例如其他国家货币的认识和兑换计算方法。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江宁区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在初步形成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进行复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让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人民币的价值,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人民币的知识。

同时,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实物,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场景,让学生对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

例如,可以向学生展示超市购物时,如何使用人民币支付的场景。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以及它们的价值。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互相交换人民币,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知识进行巩固。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货币》。

具体教学章节为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掌握基本的换算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不同面额之间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实物、幻灯片、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的不同面额和用途。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和黑板,详细讲解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以及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几道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加深学生对于大于1元人民币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人民币的各种面额,以及换算和计算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列举出你手中所有的人民币面额,并说明如何进行换算。

2. 假设你手中有一张5元和三张1元,你该如何用这些人民币购买一件3元的商品?答案:1.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举出手中人民币的面额,并说明换算方法。

2. 学生可以用一张5元和一张1元购买商品,剩下两张1元可以保留或者找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掌握,对于购物计算是否熟练。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完整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完整版】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解决问题,收集素材。

1、上课铃声响了,老师相信会看到大家更精彩的表现,首先请看课件。

2、课件出示:学生观看课件。

观察1元以上的人民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提出学习要求、布置探究任务2、指导小组操作、完成任务。

3、组织学生模拟购物。

4、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评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选几名学生上台,把不同的付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1、认币:学生取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然后同桌交流。

2、取币:同桌一方抽出一张人民币,对方认。

3、换币:四人一组,其中一人取一张人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主民币,其他三人用不同的方法换。

动学习,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积极讨论三、简单运用,深化认识。

提出规则:所购物品总钱数不超过10元。

1、学生自由选购,如果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2、小组活动玩猜猜看游戏,一人提出问题“我带了20元钱,买了两件不同的物品,你猜我买了什么”其余三人根据物品价格猜。

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加深学生对1元以上的人民币的理解和认识,加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拓展。

2、释疑。

1.同桌交流拓展知识。

2.质疑。

这个环节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辨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并了解其面值。

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种类及其面值。

2. 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种类及其面值。

2. 培养学生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交易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知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样本。

2. 人民币纸币和硬币。

3. 计算器。

4. 交易模拟道具。

1. 引入:使用人民币样本向学生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种类及其面值。

2. 讲解:详细讲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演示:使用交易模拟道具进行交易演示,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交易。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交易练习,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板书设计1. 课题: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 内容: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种类及其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种类及其面值。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购物活动,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 教师应反思学生是否掌握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如何从引入到练习,再到总结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说明- 在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人民币样本或者使用图片来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基本认识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和区分大于1元的人民币。

2. 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

3. 学习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和区分大于1元的人民币,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人民币的不同面额的识别和区分,以及对于人民币单位换算的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模型或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区分。

2. 讲解:详细讲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识别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人民币的识别和单位换算的练习。

4. 应用:模拟简单的交易场景,让学生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1. 板书《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2. 板书内容: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识别和区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他们所学的人民币知识。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简单的交易,使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大于1元的人民币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区分能力,也对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不同面额人民币的识别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通过模拟交易场景,学生对人民币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引入引入阶段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新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引入话题:- 生活实例:询问学生是否曾经见过或使用过大于1元的人民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2.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认知和运用,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并掌握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 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理解元和角的关系。

3. 学习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找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大于1元的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元和角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找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人民币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通过教学卡片和人民币模型,向学生介绍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讲解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人民币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找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4. 巩固练习: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通过PPT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复述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2. 用图示和文字说明人民币的单位和换算,强调元和角的关系。

3. 用图示和文字展示一些实际操作的计算和找零的例子。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进行实际操作,使用真实的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找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清晰地讲解了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是否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
1、连一连。

2、换一换。

3、购物。

(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把直尺,一共要用()元。

(2)买上面的3种物品各一件,一共要用()元。

(3)小明拿1元买一把直尺,应找回()角。

(4)小红买一本练习本,付给售货员1元,应找回()角。

(5)小丽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把直尺,一共要用()元()角。

4、超市购物。

(1)小明拿50元钱,买一架玩具飞机,应找回多少元?
(2)小刚买了一个足球和一个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
(3)一个足球比一个乒乓球拍贵多少元?
5、比一比,算一算。

6、乘车。

7、欢欢和乐乐去买钢笔。

欢欢差4元3角,乐乐差6元7角,两人的钱数合起来刚好买一支钢笔。

一支钢笔多少钱?欢欢和乐乐分别带了多少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