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合集下载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2019年精选文档

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路径政策执行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过程,是政策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而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就必须避免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公共政策执行及执行偏差的概述1.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

公共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1] 。

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

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即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现象[1] 。

二、从信息沟通视角分析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良好的政策信息沟通状况对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政策运行的全过程。

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进行研究,但从信息沟通视角来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主体收集的信息不准确、不全面。

在公共政策的问题构建和方案制定的阶段,政策主体往往需要搜集并整理大量的与政策有关的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政策信息。

但是政策主体并不是理性全能的人,他们也往往受到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局限与束缚,因此搜集到的政策信息总是有限的,而且并不一定是真实可靠的,这样得到的信息必然会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以致于造成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益。

2. 政策接受者获得的信息具有局限性。

政策接受者获得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一方面,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具有垄断性,其掌握着重要的政策信息资源,但是政府又具有自利性的特征,所以政府在很多情况下,对外发布政策信息时往往会公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隐瞒部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影响政策信息的真实性。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浅析
四、 健 全 完善 监 督机 制 公共政策 的监督 机制 是由政策监督的主体 ,监督 的对 象 以 及监督 主体发生作 用 的内容和方式 等要素构成 的一个 系统 。 主 要 由内部监督机 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构成 。我们不仅要强调 政策 内部 的监督 , 更 重要 的要发挥外部监督 的作用 。 加强社会监督方 面 的立 法 , 健全 社会各方 面监督 , 制约 行政权力 的法律体 系 , 使
制定过程 中 ,要科学 细致 地研 究和分析我 国所面临 的主要公共 问题 . 制定 更加切实可行 的 、 科学 的元 政策 , 以减少来 自元政 策 本身 的障碍 。
3 ) 保 证 政 策 资 源 供 给 任何政策 的执行 都需 要一定的资源为后盾 ,缺乏相应 的资
普通民众 、 社会群体及新 闻媒 体等作为社会监督主体的地位 、 权 限, 行使监督权 的方式 、 步骤 、 程序都有 明确的法律规定。确保社 会监督权力在政策执行过 程中的充分运上为外部监督主体排除各种干扰。 总之 , 在公 共政策执行研究领域 , 很 多的学者从不 同的角度 进行 了研究 . 取得 了丰硕 的研究成果 , 对我们认识和思考 问题提 供 了有效 的手段 和工 具。本文针对公共政策执行 出现偏差 的表 现、 原 因进 行分析 , 结合公共政 策执行研究现状 , 探究 其对策 , 通 过各项对策 的采用 。 必然减少公共政策执行 出现偏差 , 为我 国未 来的公共 政策执行 提供力所 能及 的参考和借鉴 。
接的关 系。因此 , 要防止政策执行偏 差 ,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 首先 就要重视对 政策执行人员 的选择 和配备 , 严格按 照公 开 、 公平 、 公正的原则 , 择优选 才 , 在择人上 把好第一关 , 并 适 当配备安排 好 人员 , 尽量使得 “ 人尽其才 ” ; 其次要提 高其 理论 水平和其业务 素质 , 拓宽知识面 , 用科 学的理论 武装头脑 ; 再次 需要对 地方政 策执行 者进 行必要的培训 , 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上 的培训 , 使达 到优化政策执行者行为的效果 。 目前在 培训 上还存在着形式主 义 的走走过场现 象 . 因此 , 需要完善 培训制度 , 切 实加强 培训纪 律, 要真正实现政府人员 的“ 终身教育 ” , 这样才 能真正提高政策 执行者 的整体素质和执行能力 。

浅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浅析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一、什么是政策执行偏差(一)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目标的偏离和不良后果的出现是统一不可分的。

政策是否偏离了政策目标,是根据政策执行当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来确定的。

也就是说,政策目标的偏离是执行偏差的本质属性,不良后果是执行偏差的表象特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列几种:1 .象征式政策执行。

主要指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执行主体仅做表面文章,或只做政策宣传而不务实际,或“阳奉阴违”,或前紧后松,或敷衍塞责。

其总的特点是政策最终成了一纸空文,根本谈不上解决什么具体的政策问题。

2 .附加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被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整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特别是执行者在现行政策的目标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目标。

“土政策”往往是附加式政策执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土政策”是指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实际的旗号而自行附加额外目标的政策,它另搞一套,使政策执行复杂化,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

3 .残缺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一项完整的政策在执行中只有部分被贯彻落实,其余则被弃置不顾,使政策内容残损不全,不能有效地、完全地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其典型表现就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 .替代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被换上与现行政策表面上一致而事实上背离的内容。

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执行偏差,其政策内容、目标、性质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它的特点是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挂羊头,卖狗肉”。

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策与执行主体之间出现极为激烈的利益差异和冲突的时候。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种典型的替代式政策执行。

“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变形”。

这就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共利益。

5 .观望式政策执行。

主要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总是被动观望:观上面的招数,等新政策出台,观上面的态度,看是否来硬的;观左右行动,看是否动真的。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矫正公共政策是指针对犯罪嫌疑人或已被判定有罪的罪犯,通过一系列的监管、教育和康复措施,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和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一、政策制定1.明确目标:在制定矫正公共政策时,应明确其目标和宗旨。

政策应该是以保护社会安全为主要目标,并注重对罪犯进行教育和康复。

2.科学依据:政策制定应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统计结果来确定具体措施,并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

3.参与合作: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家学者等多方合作参与,共同制定完善的政策方案。

二、执行监督1.加强监管:加强对执法机关和监管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执行矫正公共政策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2.建立投诉渠道:建立投诉渠道,让受监管的罪犯或其家属可以及时反映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3.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对矫正公共政策执行情况的信息公开,让社会大众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情况,便于监督和反馈。

三、人员培训1.提高专业素质: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

2.注重心理辅导:加强对罪犯心理辅导工作,并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情境。

3.注重职业道德:加强对执法人员、监管人员等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文化。

四、其他措施1.社会支持:加强社会支持力度,为罪犯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加强宣传:加强对矫正公共政策的宣传,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对政策执行的误解和偏见。

3.创新措施:不断创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措施,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总之,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应该注重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方案,加强监督和反馈机制,并通过人员培训、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来完善和改进政策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指南。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

这种偏差不仅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和资源浪费。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影响及矫正策略,以期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1. 政策制定阶段的问题: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政策内容的矛盾性等都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2. 执行机构的问题: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3. 外部环境的问题: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使政策执行出现不适应,导致偏差。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1. 政策效果偏离预期:政策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无法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

2. 社会不公: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加剧社会矛盾。

3. 资源浪费: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1.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明确政策目标,确保政策内容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加强执行机构的建设:提高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加强执行力。

建立完善的执行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正确执行。

3.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内容,确保政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 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矫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公众参与,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及對策摘要:在中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時期,政策執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會意義。

政策的執行成敗直接決定政策的效益和價值實現。

然而,政策執行是一項極為複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政策實施的實際過程中,常常會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導致執行偏差。

這使公共政策目標落空,政策問題得不到有效地解決,政府的形象嚴重受到破壞,甚至會影響一個國家的正常運行。

因此,我們要針對我國現實的國情,採取正確的對策,防止執行偏差的出現,維持社會秩序。

關鍵:公共政策、政策執行、執行偏差、對策公共政策執行的含義公共政策執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採納之後,把公共政策內容轉變現實的過程,也就是政策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

公共政策執行本質上是遵循指令所進行的變革,是為了實現政策目標而重新調整行為模式的過程,是將一種政策付諸實施的各項活動。

也可以說,公共政策執行既是實現政策目標的唯一途徑,也是檢驗政策品質的重要標準,然而,許多的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存在著偏差現象。

公共政策執行偏差,是指執行者在實施政策的過程中,由於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其行為效果偏離政策的目標並產生了不良後果的政策現象。

下麵分析產生這些偏差的原因,並給出糾正偏差的建設性對策。

二、公共政策執行偏差的原因根據我國的特殊國情,政策執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幾點: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政策實施的成功與失敗,首先取決於政策本身是否科學合理。

就一般情況來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們利益分配和調整的經濟政策、競爭性和敵對性的外交政策及軍事政策、涉及領域眾多的綜合性政策,創新性較強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屬於比較複雜的政策。

所以政策本身內容是否科學合理相當的重要。

首先,政策內容不合理主要體現在政策目標缺乏可行性、目標僵化和目標缺乏前瞻性。

其次,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影響政策的執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緊密相連,若政策執行猶豫不定,不但是使政策執行成本增加,而且會影響政策的公正公平,使政策失去公信力。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简论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与对策
政经视点
简论 我 国公共 政 策执 行偏差 与对 策
朱如 亚
( 湘潭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湖 南 湘潭 【 摘 4 1 1 1 0 5 )
要】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 系统 中的关键环节 , 由于公共政 策内容本 身、 执行人 员、 执行环境等 多方因素 的影响 , 使得 目前
政 策偏 差现 象仍 然较 为普遍 。 本文在分析政策偏差及其原 因的基础 上, 从政策 内容 、 执 行主体 、 监督机制等方面提 出 了纠正政 策偏
二、 公 共政 策 执 行 偏 差 及 其 表 现
三、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的原 因分析 在公共政策执 行活 动中往往会遇到政策主体、 政 策环境等 不 同问题 的干 扰 , 总的来 说, 影 响公共政策有 效执行 的因素主
( 1 ) 公共政策 自身的因素。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 首先 取决 公共政 策一旦制 定便进入执 行阶 段 , 事实上 , 目前 我 国公 要有: 一项合 理的政策应 该建立在严谨 的 共政策在 实际操 作中困难 重重, “ 执行梗 阻” 、 “ 执行走样 ”等 现 于政策本身 的科 学合理性 , 如果政策 目标缺乏 明确 的规划 , 表述模糊 不清 , 象仍较为普遍 , 具体来讲 , 有 以下几个方面 : ( 1 ) 象征性执行 。象 理论基础之上 , 征性政策执行 也称 政策敷衍, 指政策 执行 主体将执行活动停 留 不仅使得政策 目标无法实现 , 更严重影响政策的公信力。目前 , 执行 内容不是建立 在表面 上 , 只注重政 策宣传 而未采取 实际执行 措施 , 部分政 策 部分政策方针 理论上可行实际却无法执行 , 而是主观臆想 的结果 , 长期 以往更容 执行者还未 充分 认识到政策执行的重要性 , 仍热衷于政策 形象 在反 复的调查 研究之 上, 工程 , 将 政策 内容 中的实质 性部分如 组织安 排、 资金分配等 相 易导致政策执 行主体在判断上 的失误 。此外 , 由于我 国政策执 关规定束之 高阁, “ 摆花架子 ” 的现 象 比比皆是 , 这种取悦领导 , 行部 门繁多 , 政 策执行 的一致性仍较 为堪忧 , 由于不 同政策 主 欺骗群众 的形式主义不仅浪费有 限的政策 资源 , 更严重 影响政 体对 政策 内容 的认识 差异 , 以致政策 随意变通 、 朝令 夕改 的现 策 的最 终实施效果。 ( 2 ) 机械性执行 。机 械性执行也称 政策照 象时有发生 , 使得 政策过程脱 离实际轨道 。( 2 ) 公共政策执行者 搬 ,指执行 者在政策执行过程 中对政策 内容缺 乏足够的理解 , 的素质缺 陷。任何一项公共政 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执 未考虑公共管理 的客观环境对政策 内容 简单的复制。在执行公 行人 员 , 政策人 员的道德 素质 、 知识 能力直接关系 到政策 实行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行偏差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行偏差

浅析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偏差2019-06-08摘要近年来,随着政府职能转换的不断深化,公共政策的制定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越来越⼩。

然⽽在政策出台后,执⾏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状况,即公共政策制定后出现执⾏偏差。

本⽂将阐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偏差及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制定执⾏偏差政策问题的解决,很⼤程度上依赖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但除了政策本⾝的科学性之外,政策还需要及时有效地执⾏。

政策执⾏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政策⽅案正确与否的唯⼀标准。

同时,政策执⾏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

学者艾利森曾提出:“在达到政府⽬标的过程中,⽅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

”由此可见政策执⾏的重要性。

政策执⾏若是出现偏差,将严重影响政策效能的发挥,以致政策问题难以解决。

本⽂将对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偏差实例进⾏阐述,对执⾏偏差出现的原因进⾏分析,并提出建议。

⼀、公共政策制定后的执⾏偏差具体表现及实例公共政策执⾏偏差,主要是指政策执⾏⽅在实⾏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背离政策⽬标,且产⽣了消极后果的状况。

改⾰开放以来,我国⼀直存在政策执⾏背离既定⽬标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政策实施后的民众绩效评价。

(⼀)公共政策执⾏的象征执⾏在政策执⾏过程中,政策执⾏主体过于注重执⾏的程序化,仅做表⾯功夫,对政策⼤⼒宣传,开始时阵仗颇⼤,最后雷声⼤、⾬点⼩,并未将政策真正地落实为实质措施。

这种敷衍塞责的执⾏⽅式使得政策的效能⼤⼤低于原定⽬标,最终使某些公共政策停留在表⾯。

以我国环保政策为例,2015年年底,世界⽓候⼤会在巴黎举⾏,举世瞩⽬,与此同时,京津冀等地区却再度陷⼊重度雾霾。

从我国现有⽴法及政策来看,多部法律法规及公共政策涉及雾霾污染。

从国家层⾯来看,政策是科学⾼效的,然⽽在地⽅的具体实施状况却不尽如⼈意。

部分地⽅政府为了地⽅GDP,表⾯坚决拥簇环保新政出台,但实际并未让环保不达标的⼯⼚和企业进⾏停业整顿,只是象征性地进⾏警告或是轻微处罚,导致雾霾仍蔓延在城市中,最终使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

看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产生原因及矫正一、案例描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北沟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远远望去,一幢幢色彩亮丽的两层“小洋楼”整齐地排列着,宛若一道风景——这是北沟一村43户农民的住房。

19栋色彩亮丽的别墅曾是北沟一村的骄傲,而如今,村民们却满面愁容,他们已无力归还为建别墅而欠下的贷款。

43户村民中,已有17户不得不卖掉别墅来还债。

2001年,昌吉市启动了城市扩容工程,北沟一村正好在扩容工程的规划区内。

经多次协商,40户村民中的38户同意在城市规划区内建新居民点。

同时市政府、城郊办事处和村委会的负责人参观了几家高档别墅区后,被豪华的小洋楼的富丽堂皇打动,号召村民在规划内的城区范围内兴建楼房。

根据当时干部们的分析,把居民点建在城市的新区,对今后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也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城市的发展,新房将来肯定会升值,加之耕地也会被政府征用,还可以获得一笔拆迁赔偿款。

43户村民和村委会达成意见,倾其所有积蓄支付了楼房首付款;再由市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每家贷款8万元~9万元,建设起别墅区.然而,正当村民等着新区尽快发展、政府尽快征用他们耕地的时候,情况有了变化。

2004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加强,银根紧缩,土地严管,刚具雏形的昌吉市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

农民期望的土地征用、二三产业兴旺的目标没有等来,等来的却是银行催要每年6000元~7000元的贷款利息。

不少村民不得不买掉别墅还债。

近日,昌吉市委、市人民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对在北沟村卖掉住房的11户村民给予四项帮扶措施:在北沟一村居民点周围建设商业门面房,每户分配一间,用店铺收入解决他们今后的生活问题;加强对这11户村民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引导、鼓励周边企业优先安排这11户村民;在该村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使这11户村民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二、背景透视1、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措施,旨在调控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效果和公众的期待。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概念与分类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政策实际效果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差异。

这种偏差可以分为系统性偏差和非系统性偏差。

系统性偏差是由于政策制定、执行环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导致的;非系统性偏差则是由个体、组织等非系统因素导致的。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及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政策执行缓慢、执行不力、政策目标偏离等。

这些偏差不仅会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还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公众利益的损失以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针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矫正:1.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在政策制定阶段,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要明确政策的执行标准和要求,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指导。

2. 优化执行环境:政府应积极改善政策执行环境,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例如,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等。

3. 加强监督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一旦发现执行偏差,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

4. 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引进人才等方式,提高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政策。

5. 引入第三方评估:引入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政策执行进行评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五、实证研究与分析以某地区的教育政策为例,该政策旨在提高当地教育水平。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简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

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保证国家治理有效性和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探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地。

背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情境下,政府需要制定和实施各种公共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然而,公共政策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

执行偏差可能源于政府部门内外的各种因素,如个人行为、行政体制、资源限制等。

这些偏差可能导致政策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其目标无法实现。

二级标题充实监管机构在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方面,充实监管机构是关键措施之一。

监管机构的责任是确保政策能够按照预期达到目标。

为此,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能力,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培训,使其能够有效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

提高政策透明度政策的透明度是保证公正执行的重要前提。

政府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互动,及时向公众公布政策相关信息,包括政策制定的背景、目标、实施计划等。

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潜在的执行偏差。

加强风险评估在制定政策时,政府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预测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执行偏差。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了解可能阻碍政策执行的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级标题优化政策设计政策设计是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根本。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并确保政策目标明确、清晰可行。

政府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调研实地情况等方式,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完善执行机制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原因是由于不完善的执行机制。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明确政策的行动路径和责任分工。

通过设立明确的指标标准、加强部门间协作等方式,提高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应及时调整执行机制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加强督导和问责政府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导和问责。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_2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_2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 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政府施政的过程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 引起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

本研究在分析了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现象、原因后,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为保证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执行偏误; 矫正1 引言公共政策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公共政策的内容转化为现实, 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对此,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 , 而其余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1 ]。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公共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在国内外的政策实践中, 政策执行出现偏误的问题普遍存在。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 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我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作为政治系统输出的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价值分配方案。

然而, 公共政策在付诸实施之前仍然只是一种具有观念形态的分配方案, 其效能必须经过实际的执行过程才能得以发挥, 再好的公共政策也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才能保证其目标的实现。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实施中与预期目标的偏离以及
政策效果的不符合预期。

这种偏差的出现会导致政策的效果降低,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从而不利于决策者实现政策的成功。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较为复杂,涉及政策制定的不确
定性、政策实施的困难、政策监管的不足等多个方面。

因此,为更
好地预防和解决偏差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制定明确的政策目标和措施
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政府需在工作坊上认真研究和检讨各方
面的问题和资源,并制定详细可行、明确的目标和措施。

这样一来,政策的执行者将有针对性的达成政府目标,也将有相应的思路去执
行政策。

二、建立完善的政策执行机制
政府在制定政策后,需要建立一整套执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
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执行机制应该定义政策权力、责任和流程,同
时应该让执行机制的各方面保持与政策预期一致。

三、强化政策实施与监管
政策的实施和监管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因为政策制定往往
涉及到政治和经济的各种因素,必须确保政策实施和监管的性质及
时或及时暴露制定的不足和缺陷,使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得到持
续改进的可能。

四、加强社会参与
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参与,采纳社会
意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立公开、透明、参与的政策制定机制,并促进社会大众对政策的了解和支持。

以上是关于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分析及对策,希望有帮助。

政府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和执行体系,
以更好地解决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论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论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论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和解决案09级公管一班张旭2009034136 (一)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粗分为三种类型。

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政策敷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亦可简称为“对策型”。

通常的做法,是强调本地的特殊性,用地方政策来抵消中央政策;或者编造借口,久拖不办,等拖过中央政策的时效期,便束之高阁;还有的“雷声大,雨点小”,口头上说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政策,但在行动上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甚至用非程序化、非规范化的办法执行中央政策,使政策“走样”。

2. 政策选择性执行。

现实中运行的政策往往由相互依存的、有着共同政策目标的小政策组成, 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 “见了黄灯赶快走, 见了红灯绕道走”,他们“耍小聪明”,“打小算盘”,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

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 借口本地区或本部门情况特殊,拒不执行相关公共政策。

(政策抵制)这种类型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借口本地不具备相关公共政策实施的条件,而拒不执行;有的则像“传达室”收发信件那样,把“政策宣示”演绎成“公文旅行”,上级下达什么政策,本地区照转(发)不误,但却既无实施方案,又无具体措施,更不准备监督检查,文件发下去了,就万事大吉了;还有的用地方政策甚至是早已过时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政策来代替新颁布的公共政策,等等。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1. 政策本身的原因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可钻。

一般说来, 政策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是政策是否合理。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等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不足,或者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够。

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执行偏差等问题。

3. 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为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为了解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执行的资源和人员配置入手。

首先,要确保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充足,以满足政策执行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执行人员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这包括加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执行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困难和执行偏差。

3. 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为了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其次,加强监督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及对策摘要:在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政策执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政策的执行成败直接决定政策的效益和价值实现。

然而,政策执行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政策实施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导致执行偏差。

这使公共政策目标落空,政策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政府的形象严重受到破坏,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行。

因此,我们要针对我国现实的国情,采取正确的对策,防止执行偏差的出现,维持社会秩序。

关键:公共政策、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一、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公共政策内容转变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为了实现政策目标而重新调整行为模式的过程,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各项活动。

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执行既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政策质量的重要标准,然而,许多的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偏差现象。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下面分析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并给出纠正偏差的建设性对策。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政策执行偏差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1、公共政策本身不合理政策实施的成功与失败,首先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

就一般情况来看,敏感的政治性政策、直接涉及人们利益分配和调整的经济政策、竞争性和敌对性的外交政策及军事政策、涉及领域众多的综合性政策,创新性较强的政策等,大部分都属于比较复杂的政策。

所以政策本身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相当的重要。

首先,政策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缺乏可行性、目标僵化和目标缺乏前瞻性。

其次,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影响政策的执行成本和公正公平。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及对策
套程度低 。政策执行涉及到各个 方面 的利益, 以, 所 它是一个复 境制约 。首先是社会资源 。影响政策执行 的社会资源大概可 以 杂的程序需要诸多方面的措施与之配套 。没有完备 的系统也是 总结为政治环境 、 经济环境、 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不稳定 的因素 会导致政策 执行 出现偏离。第 四, 政出多门。我 国政策 常常多 影响着政策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经济环境条件具备与否制约着 头, 本身相互矛盾 , 因为我国各级政府部 门的机构繁多且臃肿 、 物质资源 :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政策是不是能让公众接受 。其 权责不明确 , 缺乏沟通 协调 。() 2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不健全 。首 次是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 的差异是人们无法提前预计 的, 它会 先, 权力配置机制 、 监督控制机制 , 信息沟通机制等几个方面都 制约政策 的顺利执行 。 直接影响着 政策执行 的具体运作的方式 。 权力配置机制 不科学 意 味着在地方各 级政府 间, 中央和地方之 间, 同一 行政组织 内 二、 解决公共政策执行偏 差的对策 () 1制定科学合理 的公共政策 。根据上文分析, 为解决公共
部等各个层次之 间存在执行权 的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其次 , 政 政策执行偏差存在的几个 问题 ,对此提 出以下几 点对策建议 :
策 实施 时民众们常对政策 内容毫不知情, 因而很难在一 定时期 第一 , 政策有 效执行 的前提是政策 内容的科学性。科技的迅速
内得到他 们的认同 , 从而政策执行的难度大。因此政策 在制定 发 展 使政 府 部 门的 工 作 日趋 走 向 专 业 化 规 范 的道 路 , 政 领 导 行 和执行过 程中缺乏公众 的广泛参 与,导致政策的透明度很低 。 不再是 以前 的通 才, 因此 , 在制 定政策过程 中应 该充分体现政 最后, 政策监督机 制没有强有力的保 障。 第一 , 监督机关一般实 策顾 问团的作用 , 使政 策做 到科 学合理 。要积极听取专家 的意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作为实施政策的重要步骤,公共政策执行关系到政策的成效与效能。

然而,由于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存在着各种偏误和问题,这些问题与政策执行的不完善和困难有关。

本文将就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进行探析。

一、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偏误1.资源配置不当政策执行的资源配置是成功执行的重要前提。

资源的不足或配置不当会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比如,各地区政府在推行教育政策时,分配的财政拨款比例不均,导致一些地区只能投入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实现政策目标。

2.执行目标不明确政策制定时,政策目标必须明确,而执行阶段,有时对政策目标的具体涵义并不清晰,会导致政策实施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

比如,制定了一个扶贫政策,但没有对什么样的人进行具体描述,并没有明确扶贫对象的标准和条件,也没有详细的操作规程,政策就容易失去执行力,执行效果自然差。

3.行政区域内部的分化行政区域内部分化也是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各项情况不同,导致执行效率差异。

一些较为落后、经济不能自持的地区,经常缺乏经费、设备、管理力量等基本的保障条件,政策执行也难以顺利开展。

4.人为失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人为失误是另一个重要的偏误。

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水平、执行意识和对政策的理解和推广普及,构成政策执行的积极或消极因素。

政策执行人员的能力和意愿,也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人为疏忽或其他问题,那么政策的实施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

二、公共政策执行矫正措施1.树立执行目标确立明确的执行目标,并严格遵循执行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矫正的重要措施。

其实在制定政策时,就需明确政策的具体目标和执行效果,定期对政策执行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并在过程中适时调整。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对于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提升和培训是政策执行矫正的关键。

政策执行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政策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熟练运用其中的方法和技巧。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探析导言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实现治理目标、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必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公共福利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针对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及其矫正进行探析,旨在对公共政策实施及其矫正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表现公共政策执行偏误可以体现在各个环节和维度,具体表现为:1.政策分析的偏差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时,政策制定者往往会陷入某种外部设定的模式中,无法发现问题本身出现的根源。

这种分析偏差可能导致政策定出后效果不佳或效果不如预期。

例如,某地区的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投资,推出了大量补贴政策,但实际效果却令人失望。

原因是政府的政策分析缺乏对当地企业的深入了解,未能发现企业投资热情不足的真正原因。

2.执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政策执行涉及大量的操作,执行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各种失误,干扰政策的实施。

例如,某地区为了保障学生饮水安全,安装了大量新的饮水机,但由于选址不当、设备差、清洁不及时等问题,导致新饮水机质量出现问题,无法保障学生饮水安全。

3.政策传导和落实的滞后政策传导和落实的滞后是指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已经被达成,却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效果。

例如,某地区政府为了应对商场火灾风险,强制要求商家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备。

但由于政策传导和落实滞后,不少商家并未及时配备消防设备,导致事故发生时无法实现及时灭火。

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矫正的对策为了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误,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政策分析政策分析是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出发,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构建系统的框架和模型。

政策制定者应充分了解政策实施环境,了解公众对政策的反应,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优质政策。

2.优化执行机构执行机构是政策设计者的实施的具体实现者,因此确保执行机构运转良好非常关键。

政府部门应加强培训,并及时调整经验不足或管理不善的工作人员,同时建立一套高效的考核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作者:张永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9期[摘要]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因而,应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建立政策监督体系,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原因;防治对策[作者简介]张永,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广西南宁,530004[中图分类号] D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9-0064-0002江泽民同志说:“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制定政策只是事情的一半,更重要的一半在于执行政策,执行得不好,再好的政策也会落空,而且会损害党的声誉。

”我国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公共政策的执行,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监督,防止执行偏差。

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概括(一)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所谓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执行偏差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的背离,由于行政执行人员的知识素质、执行能力和理解水平以及执行体系的不健全,造成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之间出现差距,使原定目标没有实现,或者说导致政策目标的偏离。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妨碍政策目标有效实现的不良情形,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政策替换即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实质内容与政策原意相背离,但表面相似。

尤其在所执行的政策对执行者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们往往会偷梁换柱,制定表面相似但实质相背的政策,替代原有政策加以执行,使上级政策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也就是“挂羊头,买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利就执行,不利就变形”。

这种政策替换严重地损害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统一性,严重地影响了政策的正确贯彻和有效实施。

2.政策附加即政策之外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了政策原定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原有政策目标的实现。

“土政策”就是这种政策附加式政策执行的典型形式。

它以地方实际情况为借口,对国家政策增添额外的地方内容,如增加新的执行机构和人员,增加更多的执行程序和审批环节,增加更多的收费项目,为谋取地方或个人利益提供方便。

3.政策观望即政策执行主体或因疲于应付具体事务,或担心目标群体的抵抗,或因自身私利受损等原因,导致行动迟缓、思想犹豫、心理矛盾,对政策执行被动消极,左顾右盼,观望中央是否还有政策变动,观望中央是否可以软拖硬抗。

这种观望式的政策执行大大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效率,损害了政府在目标群体中的形象。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表现形式多样,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具体分析起来分为两大方面:(一)主观原因1.政策执行者因素政策执行者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1)政策执行人员的个人文化素质偏低导致对政策认知的偏差。

对所执行政策的价值、功能或作用缺乏正确的认知,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长远利益的政策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

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者来说,他们常常不能正确地认知政策所蕴含的长远利益,有时为了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可能会不惜牺牲政策将会为其带来的长远利益。

这种情况是造成我国现阶段许多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的常见原因之一。

(2)政策执行人员由于利益驱使导致角色错位。

作为现实的人,政府官员不可能都完全成为行政道德和行政规范的完美化身,他们往往会处在角色冲突之中。

他们作为社会亿万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又充当着私人角色,他们也有自身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理的等方面的需求。

在政府官员的利益函数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都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

于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当政策所追求的整体利益或全局利益与执行者的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政策执行者往往会因公私角色的错位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

(3)政策执行人员的方法欠妥导致执行偏差。

在现实政策执行过程中,有的政策执行人员简单粗暴、武断专行,结果影响了作为目标团体的广大民众的情绪,破坏了干群关系,妨碍了政策的有效执行;有的只讲原则性,不讲灵活性,执行政策时无视差异,千篇一律,使政策难以有效地实现其价值,违背了政策制定的初衷;有的则不重视政策宣传,不能为目标团体提供充分的认知机会,使他们心理上缺乏准备,这同样不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2.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也会导致执行偏差管理缺陷主要表现为:(1)组织结构不合理。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所确立的关系的形式,它决定组织的职权分配形式和功能机制。

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结构不当,功能不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中央与地方职责不清,机构设置层层对口。

(2)执行机构中沟通和协调困难。

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有利于统一组织内部各成员思想和行为,形成组织内聚力和政策执行力;减少组织内耗,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

如果执行机构中沟通和协调困难,就容易造成在政策执行中思想分歧,行动异步,“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产生执行偏差。

(3)政策关系处理不当。

政策执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某些关系处理不当,同样可能产生政策执行偏差。

政策关系主要有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政策执行中的进取性和可行性的关系;政策执行中鼓励性与督导性的关系等。

(二)客观原因1.政策质量优劣导致执行偏差政策质量低劣是指政策制定不能准确地针对政策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政策目标错误或者模糊不清。

政策目标错误,政策实施效率越高则政策失误越大。

政策目标模糊不清:目标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目标难以比较和衡量;目标没有明确所期望的结果;目标的完成不属于政策执行者职权范围的事,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无所适从。

(2)政策内容混乱。

无论是对于同一项政策的目标还是多项政策的目标,如目标之间不一致,在执行这样的政策时,执行者要么犹豫不定、裹足不前;要么相互冲突、产生内耗,影响政策效果,产生执行偏差。

(3)政策标准不合理。

政策标准表明了政策本身对各级政策执行者的期望、执行者所拥有的职权范围、政策对象行为的调整内容等。

决策者在研究和确定政策标准时,应注意政策标准要切合实际,要指出政策标准的未来可能变化,以便为实施活动的发展提供遵循的方向。

2.政策环境的变化,给政策执行增加了复杂性和困难政策制定时的环境和执行时的环境往往有区别,它们的区别有时还是相当大的。

虽然在制定政策时,对政策环境的复杂趋势会作些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在时间上的深度、空间上的广度以及效果上的正确度确实是有限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执行政策时,政策环境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从而对政策的顺利执行形成挑战。

3.利益集团的压力利益集团(interest group),又称压力集团(pressure group),是指“那些有共同的目标并试图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个人的有组织的实体” 。

由于利益集团有共同的利益驱使,因此要使它们改变自己的利益方向,或使它们的利益受损,必然会导致集体的一致反对与抗争。

这种抵抗的集体合力必然对政策执行产生巨大的压力,从而使政策执行发生偏差。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是指政策执行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正措施,使政策执行回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

矫正政策执行偏差的对策有:(一)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执行人员对政策理解的程度、态度和行为与执行效果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要防止政策执行偏差,提高政策执行效率,首先,要重视对政策执行人员的选择和配备,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才,在择人上把好第一关,并适当配备安排好人员,尽量使得“人尽其才”。

其次,要对地方政策执行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上的培训,使达到优化政策执行者的效果。

(二)加强政策监督体系的建设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完善政策监督立法,确保监督工作的权威。

其次,由于政策执行者与监督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在加强和完善上级对下级部门监督的同时,必须发展多层次、多功能的监督网络,使其执行透明化。

最后,切实落实听证制度,从基层选择听证人员,保证从政策落实到落实全过程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政策更能贴近民心、顺从民意。

(三)健全以公民参与制度为基础的信息反馈系统政府要运用各种手段宣传、解释政策,让全体社会公众认知、认同政策,从而接受、参与到政策执行活动中来。

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政策执行的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

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和执行后的具体“反应”需要通过反馈机制来进行科学的评估。

这样,才能对在执行政策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调整。

(四)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加强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要求,一是从实际出发,全面规划,科学分析,彻底消除不合理的旧有制度;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与时俱进的政策文化,加强制度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用制度来保证和激励政策执行的权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消除和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促进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1]韩虎龙.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探索[J].理论探索,2003,(3).[2]See Jeffery M.Berry,The Interest Group Society,2nd ed..Glenview,i11:Scott,Forestman,1989,4.[3]宁骚.公共政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金太军.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5]张国庆.公共政策分析[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6][美]克里斯·阿基里斯.个性与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谢明.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杨明军.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