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与复习题详解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与复习题详解答案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汇总目录绪论 (4)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4)2、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 (4)第一章思考题 (5)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5)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5)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6)第二章思考题 (7)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7)2、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条件。

(8)第三章思考题 (8)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9)3、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哪三个“实现”? (9)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0)第四章思考题 (10)1、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一般有哪两条途径? (10)2、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0)第五章思考题 (11)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1)4、试述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并举例说明之(P110)。

(11)第六章思考题 (11)1、试述创造性思维过程。

(12)2、试述科学抽象的过程。

(12)3、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12)第七章思考题 (13)1、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13)2、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之。

(14)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第八章思考题 (16)1、科学的进步有哪两方面的标志? (16)2、试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P175)。

(16)第九章思考题 (17)1、试述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7)2、试述三种技术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模式。

(17)3、简述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7)第十章思考题 (18)1、试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1)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1)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

)(性质: 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

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

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

在机械论方面: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1.自然辩证法课程内容自然辩证法的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辨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课程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5.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2.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有哪几种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物质的,生成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点。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本原,是决定事物运动和变化并赋予其特定秩序的内在原因,是自然物(包括人类)的本性,是它们运动变化的原因和依照的原则。

(2)自然界的本原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例如,泰勒斯,阿那颗西米尼,赫拉克利萨戈拉,留基波和德谟克里特,毕达哥拉斯分别在存在,根,种子,原子,数中寻找万物的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线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3)宇宙是有形的,有限的;它是运动的(地心说或地动说)。

(4)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人类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并获得知识。

三种:1.泰勒斯从具体事物中寻找自然万物的统一性,但又认为万物都有灵魂;2.阿纳克西曼德用“无定”这种原始的混沌物质说明万物的产生,但用非感性的东西来说明感性的现象;3.阿那克西美尼开创了用事物量的变化来说明事物在性质上的区别的历史。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第⼀章⼀、简述唯物主义⾃然观的演变。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包括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和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四、当代马克思主义⾃然观,包括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前的唯物主义⾃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然观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然观。

马克思主义前的唯物主义⾃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然观组成了唯物主义⾃然观。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简要评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主要观点1.⾃然界和⼈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机器2.⾃然界的各种运动都可归结为物质在绝对时空中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并由外部原因导致,可⽤数学⽅程描述3.⾃然界的万物都由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构成4.⾼级的运动或复杂的事物可以归结于低级的运动或简单的要素5.⾃然界只有量变⽽没有质变6.⾃然界的安排受上帝的“⽬的性”⽀配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基本特征和缺陷基本特征:(1)机械性。

(2)形⽽上学性。

(3)不彻底性。

主要缺陷:(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然界。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然界。

(3)以孤⽴和静⽌的⽅法研究⾃然界。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意义相对于古代朴素⾃然观的进步性:(1)⽤⾃然本⾝的结构和状态解释⾃然。

(2)反对抽象思辨,强调经验和实证⽅法,主张⽤分析还原的⽅法去研究对象,使对事物的内部了解更加清晰准确。

(3)极⼤提升了⼈们认识⾃然和改造⾃然的信⼼和勇⽓。

1.为马~⾃然观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等)2.为马~⾃然观形成提供了⽅法论前提。

(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思维⽅式转变,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法)三、3.简要评述系统⾃然观。

(⼀)系统⾃然观的主要观点(1)⾃然界及万物都是系统⽅式存在的物质系统(2)⾃然物质系统是通过⾃组织不断演化的(3)⾃然界的发展是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过程系统⾃然观的基本特征:(1)系统性。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思考题绪论: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并由此揭示自然界的辩证过程和辩证联系的普遍理论,是关于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和普遍规律的学说。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它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在不断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的。

自然界是一切事物的本原;人类对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了科学和技术;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共同发展的;近代以后,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第一,科学精神其一,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其二,求真精神;其三,创新精神;其四,人文精神(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第二,科学方法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比较、分析、综合、演绎、归纳、实验就是理性方法。

因此,科学知识包括理性知识与经验知识两个部分。

第三,科学分界科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也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

3.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是指社会的精神生产、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和人们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

它表现为:教育、科学和文化知识的发展与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类型文化建设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卫生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及丰富多彩和健康的娱乐活动,它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技术观,对它进行学习和研究2.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是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答案Ch13.系统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描述一个系统?如何理解系统的普遍性?系统的普遍性:系统性自然界和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的基本属性。

在自然界中,万物皆系统,系统无所不在。

4.电子也是一个系统,你如何看?(1)虽然根据现有的科学知识还难以把电子看成是一个系统,但是它作为微观物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存在于系统之中,要以系统的方式才能确切地理解它(2)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会发现比电子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

(3)系统可以从结构上理解,也可以从功能上理解,电子具有整体性。

5.如何理解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2)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原理。

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6.系统的结构在何种意义上决定功能在决定系统功能的四个基本因素中,系统的内部结构对于决定系统功能,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系统组成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而系统的功能则是一定结构的外在表现。

Ch21.如何理解有序与无序?如何理解熵?熵最初是用于热力学中,还可以描述系统中微观状态数的大小,熵描述了微观粒子运动的无序程度申农和维纳提出的信息熵概念是对熵概念一次最深刻的发展。

申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而信息熵表示的是不确定的大小即信息量。

维纳认为,一个系统的熵就是它的无组织程度的度量。

一个系统中的信息量愈大,信息熵减少愈多,系统就愈有序,组织化程度就愈高。

3.如何理解自组织与他组织?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吗?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某种默契,而不是按外界特定的干预而形成特定结构与功能的过程。

他组织是指一个系统的要素按照特定指令而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两者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组织”的实质在于执行指令,而“自组织”的实质在于相干协同。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绪论⼀、名词解释⾃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和⾃然关系出发,论述⾃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般规律,以及⼈们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的科学。

⼆、简答题:1.什么是⾃然辩证法?它包括哪些研究内容?定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从⼈和⾃然关系出发,论述⾃然界和科学技术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的⼀般规律,以及⼈们认识⾃然和改造⾃然⼀般⽅法的科学。

研究内容:“两观⼀论”1.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然科学为基础,对⾃然界的物质存在⽅式、演化发展规律以及⼈与⾃然的辩证关系等⽅⾯作出既唯物⼜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技⽅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法论为指导,对各门科学技术的⼀般研究⽅法作出理论上的概括⽽形成的。

它主要研究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科学思维的逻辑⽅法和⾮逻辑⽅法,科学理论建⽴的过程和⽅法,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法论以及系统科学的⽅法论等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法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必须在现代科技发展及其与社会强⼤相互作⽤的基础上,进⼀步揭⽰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和发展规律,揭⽰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阐明科学技术的价值观以及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问题)2.学习⾃然辩证法对科学和技术⼯作者有何意义?⼀、有助于树⽴科学的世界观;⼆、有助于掌握科学的思维⽅法三、有助于了解科技发展规律四、有助于弘扬科学精神和⼈⽂精神3. 从古代到现代,⼈类⾃然观的发展经过了哪⼏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类⾃然观的发展阶段:古代朴素⾃然观;中世纪神学⾃然观;近代形⽽上学和机械论⾃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然观古代朴素⾃然观特点:⾃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陷,包含了以后分裂的种⼦。

古希腊的“原⼦论”、“活⽕说”,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说”等中世纪神学⾃然观特点:神学=科学;世界上⼀切都是神创造出来的;⼈活在世界上不仅没有幸福,⽽且就是为了“赎罪”,以便死后升⼊天堂。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是无数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形成的共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反映了所有科学研究领域普遍的规律。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普遍法则,科学研究也受其指导,在实践中发现矛盾(问题),然后提出新理论解决矛盾,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新的研究,又发现新的矛盾,如此科学便在发现矛盾与解决矛盾中发展。

而辩证法便是指导人们在论证与分析中发现矛盾,以求得真理。

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

在科学理论中这种思想是随处可见的。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核心,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做出了总结,阐述,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这些方法正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归纳与演绎是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归纳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

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同时使用归纳与演绎两种方法,先由归纳法得出一定结论,再通过演绎法加以证明,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通过对前人的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得出,再由演绎验证成立的。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得到一些天文现象的数据,再加以逻辑推理得出科学结论的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抽象与具体,分析与综合更是重要与常用的方法,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思维能力,其对科学探索与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思想,也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准则。

在科学研究中一定要忠于事实,不能想当然,无论结果多么出乎意料或是与过去的思维、观念相冲突。

如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2000多年中无人提出反对意见,直到伽里略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后,人们才识破了这个谬论,难道2000多年中真的没有人发现吗?不是,只是人们发现不对后,又想当然的自我否定了,与真理擦肩而过。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

1、科学与技术有何区别与联系?答:科学的涵义1)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正是科学的巨大力量,使得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

2)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

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

3)科学是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4)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

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1)客观真理性。

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其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

科学知识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科学的结论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它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

3)系统性。

科学知识是根据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来的反映事物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

它力求做到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一切方面。

4)主体际性。

科学知识是客观的、普遍的,能被不同认识主体所重复所理解,能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检验,并在他们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

技术的定义: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它体现在技术活动和技术成果两个方面。

技术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1)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又各自特点:古代先有技术再有科学,近代两者相互分离、平行发展,现代表现为科学技术一体化。

2)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3)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可以知道技术发展,科学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1)科学是间接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生产力。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全部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全部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全部思考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如何?包括哪些研究内容?答:口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口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学科性质:向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研究对象:作为客体的白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观。

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答:自然辩证法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不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而H-能够不断的汲取相关学科领域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4什么是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如何?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答:口然观是关于口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休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它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致,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在其发展的历程屮,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人类自然观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不同的形态,古代自然观带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5-15IU: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和为宗教神学服务的经院哲学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占了统治地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在经济和生产推动下兴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W了宗教神学的枷锁,促进了科学思想的解放。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口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來,走上了独立的发展Z路。

19世纪,康徳■拉普拉斯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和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为自然辩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而深刻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2013_01_09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2013.01.09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6-P20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10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P22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P257.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8.★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9.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P5316.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P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P6722.★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P7524.★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P7925.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P9628.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想?P9529.★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P10030.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髓?31.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P10332.★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9.12.14(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8)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11)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0)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3)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8)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

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

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

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技术发明仅仅只是一个构想或设计,它并不一定在商业中应用。

它可以是一种创新,但不一定申请专利,也未必就带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技术创新是指一个新想法或新装备(产品、工艺、系统)在商业上的实现。

技术发明强调以技术解决问题,技术创新不仅包含技术活动,而且更关注技术方案的商业价值,强调的是以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简言之,技术创新与研究和开发活动密切相关,是以技术成果的商业化为目的,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活动或过程。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整合配置的过程和结果。

当代多数技术创新是在诸多创新主体,特别是研究型大学、高技术创业型企业以及在这些组织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和商业家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技术创新的特征是:(1)技术的新颖性;(2)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3)技术创新的中介性;(4)技术创新的阶段性和周期性;(5)技术创新过程的系统性。

技术创新的分类:(1)按技术变化强度,可分为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2)按导致生产要素节约的不同,分为节约资本型、节约劳动型和中性的技术创新。

(3)按创新的对象不同。

分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往往是多元主体参与协作的活动。

(1)科学家是技术创新路径的提供者。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都蕴涵着新的技术原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

同时,用于科学的实验室装备,是科学家进行技术原理性探索的现成平台,成为孕育新技术的摇篮。

如晶体管的发明就得益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场效应原理为电子放大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可能性。

(2)发明家是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导致重大技术突破的关键。

如爱迪生现实了电灯的商业化、照明的产业化,成立了“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2013修订版)课后思考题《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以机械决定论认识自然界。

(1)把自然界和人都看作机器,并把人排斥于自然界之外,割裂其固有联系。

(2)以机械运动穷尽物质的所有运动,抹杀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特质的多样性。

(3)用量的差异说明一切物质的差异,用物质的量的规模规定其质,忽视了质和量的辩证关系。

2.以因果决定论看待自然界。

它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因果规律,提倡“关于自然界的安排的合目的性的思想”。

其结果:“还是没有摆脱神学的自然观”。

3、以孤立和静止的方法研究自然界。

它主张“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个别问题上胜过朴素唯物主义,但对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却低于朴素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被恩格斯称为陈腐的、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腊古代”的自然观,它以后被康德“星云假说”等自然科学的发展连续地“打开缺口”,最后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生态自然观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5.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1)生态文明是指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细条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的社会文明,它有助于实现生态自然观,有助于持续,健康地搞好现代化建设,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2)生态自然观强调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3)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

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形态,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18、19世纪,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物学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使自然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19世纪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技术思想。

2.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

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

3.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本质特征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劳动资料延长了人的自然的肢体。

第二,工艺学在本质上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

第三,技术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国外学者对技术本质特征的研究欧美技术哲学存在工程学的和人文主义的两种技术研究路向;日本的技术论在技术的本质问题上形成了“方法技能说”、“劳动手段说”、“知识应用说”等观点。

这些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进行分析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

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

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

2.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

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

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其中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5.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1、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任何技术,最早都源于人类的需要。

正是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起初模仿自然,进而进行创造,发明了各种技术。

同时,文化对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张力作用。

先进的思想文化会推动技术的发展,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会制约和阻碍技术的发展,包括影响技术决策、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