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七单元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六单元 Word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分析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如何体现孙中山救国主张的。
3.探究新三民主义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比较其与中共民主纲领的异同。
[情景导学]材料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提示:由改良到革命。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教材导学]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但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4)流亡国外的孙中山,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等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轻巧识记]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易错易混]“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
【配套K12】2018版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质量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质量检测(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
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突发消息”是 (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解析] 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当时中美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A项正确。
[答案] A2.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指出,30多年来,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
下列各项能为温总理的讲话提供佐证的是(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③袁隆平培育出来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④[解析]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
袁隆平培育出来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在1973年,排除①③,②④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就,故选C。
[答案] C3.“嫦娥”落月舒广袖,“玉兔”信步广寒宫。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这一重大事件的意义有 ( )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②表明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③扩大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并不能体现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排除。
①②③均为“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意义。
[答案] A4.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高中历史 必修三 人教版 课后题参考答案集
──王阳明《传习录·答周道通书》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日穷天下之理。是殆以吾心之良知为未足,而必外求于天下
之广,以裨补增益之。是犹析心与理而为二也。夫学问思辨笃行之功,虽其困勉至于人一己百,而扩
充之极,至于尽性知天,亦不过致吾心之良知而已。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
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则凡所谓善恶之机,真妄之辨者,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参考答案)
【学思之窗】 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om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 w.c 解题关键:不以程朱理学为教条,提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主张。 da 思路引领:从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特点,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发 kh 展。 ww. 答案提示:一、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 w 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同时,抨击封建 网 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二、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
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 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 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因循守旧的 观念;④重农抑商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教师用书:专题7 2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教材整理1 千年话题——谁创造了万物1.古代传说(1)生命起源于其他星体,后来才被带到地球上来。
(2)生命起源于地球自身的演化过程,由C 、H 、O 、N 等元素逐步演变而形成。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25“学习思考”: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原因: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的方法还未出现。
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
教材整理2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1.背景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上帝创造万物和物种不变的观点越来越受到怀疑和反对。
2.成果1.进化论产生的背景(1)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达尔文对地质学和植物学的研究。
2.确立标志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
3.内容(1)生物的物种不断进化,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2)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意义(1)使生命科学摆脱了神学控制,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2)它证明了整个有机界都是长期发展进化过程的产物。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27“学习思考”: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提示】 启发:达尔文研究问题注重实地考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达尔文的结论与林耐的结论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教材整理4 造物主的落寞1.进化论的传播与发展(1)1860年,赫胥黎在牛津大不列颠学会上与威尔伯福斯主教展开了一场关于《物种起源》的大辩论,取得了胜利,扩大了进化论的影响。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8份.docx
2018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检测试题目录单元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单元检测(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6)单元检测(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1)单元检测(四)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16)单元检测(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1)单元检测(六)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6)单元检测(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32)单元检测(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38)单元检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答案A解析“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契合儒家“入世”的思想和“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操;“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契合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和“逍遥”的生活态度,故A正确,B、C、D错误。
2.(2017-洛阳高二检测)某学者指出“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
”下列孔子、墨子的主张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仁者爱人、兼爱B.克己复礼、兼爱C.仁者爱人、非攻D.克己复礼、非攻答案B解析孔子出生在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极力维护周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墨子思想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他代表小生产阶层的利益,与儒家思想针锋相对,追求一种新社会秩序,故B正确。
3.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 “兼爱”的主张答案C解析题干引文出自《老子》,认为人们应少私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这样才能实现对天下的治理。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pptx
【提示】 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又会推动
社会生产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史论拓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
原因 (1) 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 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 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由于常规稻的产量、抗病性、各 种综合性状都比不上杂交水稻,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 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 (3) 它也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 世界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 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
系 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
学无止 境
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 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法,现在 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提示】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
D.“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答案】 D 5.科技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无 止 境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材料二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年) 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
人远离饥饿。”“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培育出杂交水稻 B.研制了 “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D.设计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答案】 A 4.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成就展。下列成就最有可能 入选的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Word版含答案
课标要求:1.了解经典力学体系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改进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十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习目标:1.简述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2.概述伽利略和牛顿对经典力学分别作出的贡献。
3.简述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其意义。
4.简述量子论的主要内容,概述其意义。
[情景导学]材料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南部符腾堡的乌尔姆市一个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犹太人。
他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被称为“20世纪的牛顿”,列宁说他是自然科学的“大革新家”。
1979年3月14日,为纪念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爱因斯坦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编号J36,全套1枚。
邮票图案是爱因斯坦素描头像及相对论公式,构思新颖巧妙,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伟大贡献。
票面布局简单,但含义深刻,主体突出。
主图为爱因斯坦肖像,再现了这位科学巨匠的独特气质。
思考:近代以来,物理学领域除爱因斯坦外,还有哪些彪炳史册的科学巨匠?提示:牛顿、伽俐略等。
一、经典力学[教材导学]1.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伽利略的贡献①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1)标志: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3)特征:①以实验为基础。
②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3.意义(1)这一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3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df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教材整理1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演变①起源:中国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特点: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1)阶段特征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形式书法发展特点代表楷书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世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颜真卿、柳公权草书魏晋以来盛行不衰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46“学思之窗”: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地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众多,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整理2笔墨丹青中国画时期特点代表人物及成就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从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魏晋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神”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格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两宋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教材整理3京剧的出现1.戏曲的演变(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出版社20XX年8月第1版20XX年8月北京第2次印刷主编朱汉国副主编马世力编委王子今刘军郝瑞庭本册主编王子今前言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配合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的教学而编写的。
教师教学用书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内容与教科书严格一致。
本书体例以“专题”为单位设计。
每一专题编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和“本专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专题中的每一“学习内容”,大约用1学时完成。
每一学习内容以下几部分组成:1.教学目标。
以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
2.教学内容分析。
包括学习内容的解读、具体教学进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等。
3.问题解答。
就课文中“想一想”、“议一议”、“材料阅读与思考”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提示。
4.教学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重在对学生评价,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多元的,每节课只能对学生学习的某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建议是供教师参考用的案例。
5.历史问题注释。
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拓宽教学知识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
本书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组织编写。
参加编写的有:马世力、吕厚轩、吕艳、刘汝明、夷萍、陈红、陈芬芳、陈宇、李星驰、李美、李东海、张雪萍、周巩固、周莉莉、周百鸣、周建新、徐贵亮。
于时间紧迫,本书中如有错漏之处,真诚地希望广大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及时改进。
编者 20XX年6月目录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声源与发展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充实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师用书:第八单元 Word版含答案
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世界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世界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4.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二十二课文学的繁荣学习目标:1.了解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背景、著名作家及代表作。
2.掌握现代主义文学、苏联文学、亚非拉文学的主要成就。
3.认识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学会区分不同的文学流派。
[情景导学]材料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撒!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西风颂》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
思考:作品风格与他相似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人?提示:雨果、拜伦等。
一、浪漫主义文学[教材导学]1.背景(1)时间: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
(2)原因①欧洲各国革命和战争频仍,动乱不已。
②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设想的“理性王国”深感失望。
2.特点(1)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
(2)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3)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创作风格。
3.代表(1)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典型地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2)英国: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和理想而斗争。
(3)德意志:海涅的《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轻巧识记]文学流派的判断方法对一种文学流派的判断,一定要全面把握这种流派的时代背景、风格特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地位。
时代特征决定作品风格,作品风格反映时代特征。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7单元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x
学无 止 境
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 P100“学思之窗”,思考:新中国的教育 事业有了哪些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能够得到较快发展?
【提示】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主要是逐步形成从小学到 大学,从全日制教育到半工半读教育等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
探究点二 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领域提出一系列极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
具开拓性的改革思想,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三个面向”和“四
学无止 境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有新人”
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史料二 党的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
展战略重点之一”,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教育改革不断向深层推进,教育 事业得到新的发展。1995 年 5 月,党中央提出
[深度点拨] 对“三个面向”的认识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髓,指引着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的方向。在“三个面向”理论的指导下,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体系 开始孕育、形成、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出现了更加健康繁
学无 止 境
荣、生机勃勃的新局面。“三个面向”是教育改革的旗帜和灵魂。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1.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的社 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 2.“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教育 事业带来了严重破坏。 3.“三个面向”的提出、教育立法 的开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 施,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探究点一 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 史料
解读
史料一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7单元 单元分层突破
单元分层突破[自我校对]A.原子弹B.人造地球卫星C.袁隆平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E.双百F.科教兴国G.希望工程主题一新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的阶段特征[核心整合]时间特征重要表现1949~1956年受苏联模式影响①新中国成立之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②基本仿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③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66~1976年成就与挫折①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②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上天③教育受到冲击,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④“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成就辉煌①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②确立“科技兴国”战略③“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两弹一星”是在1962年后取得的科技成就,应属于③④阶段,B、C两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研制成功的,属于④阶段而不是⑤阶段。
【答案】 A主题二不同时期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成就[核心整合]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大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招收“工农兵学员”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2.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VIP专享]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课后答案第1课◆阅读与思考一是因为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二是在历史观方面,将捍卫三代典章文物当做自己的神圣使命,同时亦不排斥对不符合时代潮流的礼俗政令加以适当的变通修改。
三是它设计出一整套安定邦家的方案,为巩固政教体制提供了切实可循的途径。
正因为如此,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解析与探究1.孔子主张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对鬼神敬而远之。
2.材料一反映了上帝了解人民的疾苦。
这种天命观是符合人们的想法的。
材料二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主张无为而治。
反映了没落贵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持消极、悲观的态度。
材料三反映了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
◆自我测评L.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孑L子对“仁’’学思想最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为此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礼”即“克己复礼”。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有利于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有利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的学习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他在教育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即“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
“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第2课◆阅读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
(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
各种力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畅所欲言。
2018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测评
第七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试制成功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共1.28多万项。
这些成就的取得()A.反映出科研领域还未受到“左”倾思潮干扰B.是科研领域“大跃进”的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表明我国科研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新材料的试制成功可以满足导弹、原子弹、航空等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需要,为我国独立自主的发展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答案:C2.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A.增强国防实力B.对付美苏等国C.稳定世界秩序D.改变世界格局解析:中国政府始终承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增强国防实力,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故选A项。
答案: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支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这表明()A.科技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B.科技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农业的转型C.科技发展走向多元化D.科技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解析:题干强调的主要是科技发展为农业服务,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服务,故B项正确。
材料的整体意思并非是说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故A项错误,C、D两项也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
答案:B4.导学号10234076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相比,其特点是()A.大力发展尖端科学技术B.推动社会主义建设C.制定了科技发展战略D.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政策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成果很少转化为商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成果才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或商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标要求: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十九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习目标:1.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及农业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2.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其作用。
[情景导学]材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2011年升空“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于2010~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思考:你知道登上太空的第一个中国人是谁吗?提示:杨利伟。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教材导学]1.“两弹一星”(1)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表现2.载人航天(1)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
(2)成就: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易错易混](1)“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教材中将“两弹一星”表述为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神舟五号”飞船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表明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教材导学]1.背景: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产量关乎国计民生。
2.成就(1)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意义: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深化探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大幅度、大面积的增产,这项成果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农业科研中的一项重大成果。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材导学]1.计算机技术(1)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银河-Ⅰ号”计算机。
(3)此后十几年间,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并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轻巧识记](1)新中国四大科技成就及重要意义(2)中国科技发展历程探究一新中国科技的发展[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
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材料一表明20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嫦娥二号”卫星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信息解读]第(1)问,“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的变化”从比较单一的国防领域变成了“更多领域”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的影响”主要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方面回答。
第(2)问,从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的角度回答特点;通过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经历的变化说明认识的变化。
[答案提示](1)变化:70年代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
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特点:“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变化: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助推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1)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是科技发展的政治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科技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5)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推动和需要是重要动力。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题型突破]读下框内的文字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①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思路引导]综合国力竞争⇒表现为经济军事竞争⇒实质为科技竞争⇒推动科技发展⇒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提高经济发展[解析]从题干可以提取关键信息:“原子弹、氢弹”“卫星”“重要影响的大国”。
由材料中关于“原子弹、氢弹”“卫星”与中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的关系可判断①②③正确,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④也正确。
[答案]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针对训练1]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A、C、D三项叙述均正确,但高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一定是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因此B项为最佳答案。
[答案] B探究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材料探史][史料呈现]材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举行的中非商务合作论坛上作《发展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的主题演讲中提出,保障全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地增加粮食单产,“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法,现在看来就是利用杂交水稻技术”。
据上述材料指出,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有何重大意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信息解读]注意结尾句,认识杂交水稻的意义。
[答案提示]意义: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其在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关系:科技进步以经济发展为物质基础,科技进步又会推动社会生产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促进。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原因(1)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
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2)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
由于常规稻的产量、抗病性、各种综合性状都比不上杂交水稻,这就意味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助于缓解日益增加的人口与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
(3)它又是一次世界性的革命。
研究和种植杂交水稻有助于解决世界上粮食不足的问题。
[题型突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④中国载人航天试验成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思路引导][解析]②③都是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①是十年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④是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就。
[答案] D在学习“文革”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时应强调这一阶段,虽然受到种种干扰,但仍然有重大成就出现,如1967年第一颗氢弹,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强化学生记忆并讲解取得成就的原因。
[针对训练2]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道:“(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口增长率。
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这是对谁的褒奖()A.钱学森B.邓稼先C.郭沫若D.袁隆平[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此人对中国乃至世界农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对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影响,因此应是袁隆平。
[答案] D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防御能力,将祖国的发展与命运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2.缩小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重要领域的差距,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
3.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发愤图强的豪情壮志,培养和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量。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我国赢得了与幅员大国相适应的政治、军事大国地位,加强了世界爱好和平一方的力量。
5.奠定了中国开发利用核工业和空间领域的技术与人才基础,推动了科技进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步。
二、科技进步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1.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加快了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