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某工程大学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_岩土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方法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_岩土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方法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_岩土工程施工控制技术方法最近几年建筑施工行业逐渐发展,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了重要的结构组成。

而沿途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岩土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等开始形成庞大的产业结构。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岩土工程在施工时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仅给施工作业带来了难度,也降低了岩土工程质量水平。

此外,质量事故导致整体建设工程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情况严重时也会引起人员伤亡事故。

1 施工前期的准备1.1 熟悉现场在施工之前要安排作业人员分清任务,对施工现场进行熟悉了解。

工程负责人要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好安排,项目经理接到岩土工程施工任务对施工队伍合理划分。

1.2 设计安排设计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需和现场负责人广泛交流,对项目施工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以提前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设计交底工作既可以委托其他组织完成设计,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安排人员设计处理,但每种方案都必须要能满足项目施工的需要。

1.3 制定规章工程单位编制规章制度可以引导施工人员规范操作,避免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

一般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对岩土工程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该文件包括两大模式:首先,投标用《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用于对甲方显示此次施工作业的具体规划方案,其参与投标、接受甲方审查;其次,施工用《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是在中标后乙方严格按照标书文要求施工,对现场作业情况进行规范管理的一类文件,保证了施工人员操作的规范进行。

整个项目工程实施阶段,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重点文件,根据文件中的规章准则进行工程管理。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可通过教育宣传的方式让每个作业人员掌握必须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作业流程的科学性。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设计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对施工图纸、机械设备、人员分配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为后期的正式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

1.4 技术调整先进的施工技术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对于不同的项目施工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完成施工,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

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专业领域,它主要研究地基基础与地质工程的有关理论与技术,包括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地震力学、地下水流和土体渗透等。

岩土工程作为土木工程学科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岩土工程课程实践设计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对于学生的岩土工程专业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目标1.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学科的实际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岩土工程实践问题的探讨与思考能力;3.提升学生对于地基土力学与地质工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提高学生对于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三、实践内容1.岩土工程勘察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和勘察,了解岩土地质情况、地下水情况、地形地貌等情况,同时了解勘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方法。

2.地基处理与加固实践:学习地基处理与加固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栽桩、灌浆、加固等实际操作。

3.岩土工程实验:进行室内模拟实验,学习土体、岩石的力学特性试验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

4.岩土工程设计实践:学习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地基基础设计、边坡稳定设计等实际案例分析。

5.岩土工程安全实践:进行岩土工程施工安全实践,学习施工安全标准和常见问题处理方法。

四、实践组织1.组织形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5-6人,每个小组设有1-2名指导老师。

2.实践地点:实践地点包括校内实验室、校外实地勘察地点、实际施工工地等。

3.实践时间:根据实践内容的不同,安排不同时间段的实践活动,通常为3-5天的实践周期。

4.实践材料:根据不同实践内容,准备相关的实践材料与设备。

五、实践评估1.考核方式: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实地勘察报告、实践操作记录、实际设计方案等。

2.评估标准:综合考虑实践数据的准确性、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安全意识等因素,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考核。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设计题目:学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4)1.1编制说明 (4)1.2编制依据 (4)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工程位置和环境 (5)2.1.1自然地理情况 (5)2.1.2地层岩性 (5)2.1.3区域地质情况 (5)2.1.4场地水文地质情况 (6)2.1.5场地地震效应 (6)2.2设计概况 (7)2.2.1工程内容 (7)2.2.2.总体情况 (7)2.2.3特殊设计要求 (10)2.3工程特点 (11)2.4主要工程量及主要材料用量 (11)第三章施工组织保证体系 (12)3.1任务分工 (12)3.2组织管理体系 (13)3.3项目管理目标 (14)3.3.1 质量目标 (14)3.3.2工期目标 (14)3.3.3安全目标 (15)3.3.4文明施工目标 (15)3.4项目组织机构 (15)第四章施工方案 (16)4.1施工流向 (16)4.2施工顺序 (16)4.3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16)4.4施工方法 (17)4.4.1施工工序 (17)4.4.2施工机具选择 (19)4.4.3劳动力配备 (20)4.4.4施工用水用电来源 (20)4.4.5冬雨季施工措施 (21)第五章施工进度安排及工期保证措施 (22)5.1进度安排 (22)5.1.1工期目标 (22)5.1.2进度计划 (22)5.2保证措施 (24)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5)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26)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27)第九章总平面布置 (28)《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某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1编制说明本工程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程工程。

本公司非常感谢建设单位对我方的信任,有幸参加本工程的投标,本着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的原则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以及有关文件等要求用于指导现场施工。

岩土工程施工设计案例(3篇)

岩土工程施工设计案例(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建设已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城市地铁项目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关键环节,其隧道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对岩土工程施工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工程概况该城市地铁隧道工程全长约15公里,穿越多个地质层,主要包括粘土、粉土、砂土、卵石和基岩等。

隧道断面为单洞双线,隧道内径6.5米,外径7.5米。

工程需克服的主要问题包括:1. 地质条件复杂,存在断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2. 隧道埋深较浅,施工安全风险较高;3. 地下水位较高,施工过程中易发生涌水、涌砂等事故。

三、岩土工程施工设计针对上述问题,本工程岩土工程施工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隧道开挖方式:采用新奥法施工,以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为主要支护形式。

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等材料,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 地下水控制:采用降水和排水相结合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降水井设置在隧道两侧,采用深井降水,排水井设置在隧道内,采用集水井和排水泵进行排水。

3. 断层、溶洞处理:针对断层、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采用加固、封堵、填充等措施进行处理。

具体措施如下:(1)断层:采用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对断层进行加固,提高断层稳定性。

(2)溶洞:采用水泥浆、混凝土填充材料对溶洞进行填充,提高溶洞稳定性。

4. 施工监测:建立完善的施工监测系统,对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地下水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5. 施工组织与管理: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质量要求。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管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工程实施与效果该城市地铁隧道工程自2018年开工以来,按照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顺利完成了隧道开挖、支护、防水等施工任务。

经过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支护结构安全可靠,地下水控制效果良好。

工程实施过程中,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

最新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最新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名称:广州花都松园里南1~4#楼CFGS设计
2、设计基本资料:
(1)广州花都松园里南1~4#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工程概况
拟建的花都区松园里南1#、2#、3#、4#楼位于广州市花都区东晖学校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10502.8卅。

拟建工程包括1#住宅楼(主楼16层,裙楼14层,建筑面积6685.6吊)、2#住宅楼(主楼16层,裙楼14层,建筑面积6686.5 m2)、3#住宅楼(主楼12层,裙楼4〜7层,建筑面积3722.5 m、、4#住宅楼(主楼12层,裙楼4〜10层,建筑面积4230.4 m i),框剪结构,筏板基础;中心花园设单层地下室,底板埋深约 4.5m。

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设
计等级为乙级。

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3、设计要求:
拟建工程为框剪结构,每层荷载标准值按20KN/n3估算,则估计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为:1#、2# : P1=20X 16=320KPa
3#、4# : P2=20X 14=280KPa
由于住宅楼1#、2#基础面积60m X 30m 3#、4#基础面积60m X 30m地基承载力及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须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采用CFG tt复合地基方案,要求处理后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终沉降、倾斜满足下表要求。

4、要求提交的设计成果:
(1)1~4#楼CFG桩设计计算书及设计说明;
(2) 1~4#楼CFG桩平面布置图;
(3) 1~4#楼CFG桩立面图、结构详图
5、设计时间:2 周(2013.09.30~2013.10.13
注:为简化计算,各栋大楼可按如下典型地质剖面进行计算。

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

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研究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及发展水平的提升,对性能可靠的基坑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在此背景下,为给基坑施工作业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则需要注重与之相关的岩土工程勘察,并通过对基坑施工设计的充分考虑,满足工程建设的多样化需求。

基于此,文章将对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进行讨论,以便为实践中的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并为相应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基坑;施工设计;参考信息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讨论,有利于保持基坑良好的施工状况,并丰富作业计划实施前的勘察工作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工程建设要求。

因此,需要给予岩土工程勘察与基坑施工设计必要的关注,积极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使工程实践中的勘察工作水平及基坑施工质量不断提升。

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基坑施工质量,并为相应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保持新形势下良好的工程建设状况。

1岩土工程勘察讨论1.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作为岩土工程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勘察工作落实是否有效,体现了工程技术水平。

因此,需要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内容。

内容包括:(1)在岩土工程勘察作用下,能够实现对工程地质条件的科学分析,查明地质情况,并得到相应勘察报告,从而为基坑施工设计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确保支护设计的合理科学性;(2)基于岩土工程开展勘察作业,有利于实现对岩土体特性、分布状况等方面的有效分析,从而为基坑施工作业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保持施工设计工作良好的落实效果;(3)实践中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分析时,需要勘察人员能够在了解勘察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地质学、岩体学等不同理论知识及丰富实践经验的配合使用,针对性的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得到理想的勘察成果。

1.2岩土工程勘察方面的存在问题分析(1)勘察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不充分。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收集丰富的勘察资料,影响工程后续施工作业的落实效果。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岩土工程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我校对毕业设计质量十分重视,但近年来出现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现象,为保证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在对有关院校毕业设计指导经验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一、影响岩土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1.就业与考研的影响。

毕业设计(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

大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考公务员、研究生复试等诸多问题。

所以说学生本身主观上非常想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全部的精力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力求呈现高质量的设计成果。

但现实情况迫使学生不得不压缩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

2.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影响。

目前高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尽管他们具有较高的学历,但均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下降。

3.毕业设计成果与实际需求脱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为设计而设计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脱离实际,通常只是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设计,从而对工程条件进行不恰当的简化。

这样即便学生在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但设计方法单一,考虑实际问题不全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毕业设计成果缺乏展示平台,没有进行社会转化的机会,更产生不了行业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提高岩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1.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监管机制。

学院作为毕业设计质量(论文)监管的二级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统一治理。

资环学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治理办法,认真制定本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治理细则,将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严把质量关。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工程应用,包括土的性质、分类及力学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解我国岩土工程相关标准和规范。

3. 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分析岩土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勘察、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实践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软件进行模拟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专业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操作与理论学习的结合,形成实践探究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 土的组成与性质- 岩土的分类及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原理2.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勘察方法与设备- 勘察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勘察报告的编制3. 岩土工程设计方法- 基础工程设计- 地基处理技术- 边坡稳定性分析4.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施工方法与工艺- 施工组织与管理-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5.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讨论- 案例解决方法与应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第1-4周重点讲解岩土工程基本概念与原理;第5-8周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第9-12周讲述岩土工程设计方法;第13-16周阐述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并穿插进行岩土工程案例分析。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是一门研究土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的学科,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之一。

本文将就岩土工程课程设计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

一、课程设置岩土工程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在大多数学校,岩土工程都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必修课程。

而在一些地区,如煤炭、水利、交通等领域,岩土工程也是必修课程。

在选修课程中,岩土工程通常为大地工程、地震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从内容上看,岩土工程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岩土力学、岩土结构、固体力学和材料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应该关注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包括基础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和设计思路。

二、教学方法岩土工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理论课为主,但也要注重实践。

在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提供实际案例和具体应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岩土工程。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或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岩土工程的实践方法,可以采用实验室实验、野外勘探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岩土工程的实际应用。

此外,还可以拓展教材外的学习资源,如实践性教材、实际应用案例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材选择岩土工程的教材选择应符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材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岩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各种工程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求。

此外,教材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呈现岩土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创新。

在教材选择上,教师可以参考国内外的专业期刊、学术论文和工程实践案例,以确保教材的高质量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课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设置之一。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教材选择,可以提升学生对岩土工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隧道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隧道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隧道工程隧道工程是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交通运输、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篇课程设计将从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隧道工程基本概念隧道工程是指在山体、地下或水底等地质环境中,采用一定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开挖并建造的一种通道。

隧道工程按照用途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输气隧道、输电隧道等。

隧道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高等特点。

二、隧道工程施工技术1. 隧道开挖技术隧道开挖是隧道工程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开挖方法有钻爆法、隧道掘进机(TBM)法、钻孔爆破法等。

其中,钻爆法因其设备成本较低、施工灵活性较强而广泛应用于隧道开挖。

在钻爆法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设计爆破方案,确保开挖轮廓符合设计要求,同时降低对围岩的破坏。

2. 隧道支护技术隧道支护是为了保证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对围岩进行加固处理。

常用的支护方法有锚喷支护、钢拱架支护、衬砌结构等。

锚喷支护是通过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共同作用,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钢拱架支护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设置钢拱架以增强围岩的稳定性;衬砌结构是在隧道开挖完成后,对围岩进行混凝土衬砌,以提高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3. 隧道防排水技术隧道防排水是保证隧道工程使用寿命和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

防排水技术包括地面防排水和隧道内防排水两部分。

地面防排水主要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井等设施,将地表水引离隧道工程区域;隧道内防排水则通过设置排水沟、排水管、排水泵等设备,将隧道内的积水及时排出。

三、隧道工程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开挖断面、支护结构、防排水设施等。

2. 施工验收质量控制隧道工程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编制依据1.1. 现行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图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07-200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福州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3-07-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2.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的《福州升龙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拟建福州升龙中心由福建升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位于福州市台江区鳌峰路南侧,东南妇幼医院对面,交通便利。

场地南侧距闽江河道、江滨中大道约350米,西侧距福州东南区水厂约50米,北侧为市政主干道,其余三侧均为规划道路,目前为空地,但红线外不得占用。

经拆迁整平,较为空旷,地表多为建筑垃圾,高差约0.50-1.00m。

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912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27.6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8673.2平方米,拟建物由一幢46 层的办公主楼,一幢2层附属楼(商业)组成,设二层大底盘式地下室(地下车库)。

支护结构采用© 850水泥土搅拌桩排桩加H型钢。

拟建物的工程特征见表1:拟建物工程特征一览表表1注:“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r)“①”为平均沉降量,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施工一、引言岩土工程施工是岩土工程学科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土石方开挖、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等一系列工作。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岩土工程知识,了解并掌握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2. 熟悉常用的岩土工程施工方法和设备;3. 学习并应用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岩土勘察:学生将完成一次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包括现场勘察、取样分析等。

2. 地基处理:学生将学习并应用地基处理方法,包括挡土墙施工、加固处理等。

3. 基础施工:学生将进行基础构筑物的施工操作,包括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等。

4. 施工质量控制:学生将学习并应用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分析等。

四、实验步骤1. 岩土勘察实验步骤:a. 确定勘察区域,并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特征;b. 采集现场土样,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c. 根据勘察结果,编制勘察报告,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信息。

2. 地基处理实验步骤:a.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地基处理方法,如挡土墙、排水等;b. 进行挡土墙施工,包括挖槽、浇筑、回填等工序;c. 进行排水处理,如设置排水管道、加装抽水设备等。

3. 基础施工实验步骤:a. 根据勘察结果设计基础结构,确定开挖深度、基坑尺寸等参数;b. 进行基础开挖工作,包括人工开挖或机械开挖;c. 进行混凝土浇筑,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浇筑、振捣等。

4. 施工质量控制实验步骤:a. 安装测量仪器,监测施工现场的沉降、位移等变化;b. 进行混凝土质量检测,包括抗压强度、骨料配合比等指标;c. 进行土壤密实度检测,采用原位试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实验步骤的完成情况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包括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对施工质量的评价等。

土木工程设计论文(5篇)

土木工程设计论文(5篇)

土木工程设计论文(5篇)土木工程设计论文(5篇)土木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1.重视学问点的归类与规律关系融合。

讨论专业课程和课程之间学问点的联系,依据其类型、性质和特征进行总结归类,把握学问点乃至学问链的构成,进而指导教学设计,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李国强等[2]考虑学问类型提出了结构工程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包括结构分析、荷载与结构设计准则、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结构工程设计、结构试验与测试、结构工程施工。

按模块分类整合可达到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目的,又能构成较宽的结构设计学问平台。

把专业课程体系作为一个系统来讨论,探究课程体系中学问点的规律关联,完整地把握课程的讨论方法,不断进行小范围的学问贯穿、融合和相互渗透,可有效引导同学理清课程体系中理论间的脉络,理解课程和专业学问体系的层次结构熬炼规律思维力量与综合分析力量,使同学越学越有爱好。

如可以所在教学楼为钢筋混凝土刚架结构引入刚架、排架和桁架的概念,门窗过梁可简化成简支梁等为例引入,钢屋架的焊接、木屋架的榫接以及现浇钢筋混凝土屋架,当弯矩和剪力较小时,常简化为光滑圆柱铰,杆件简化为链杆,屋架则抽象为抱负桁架。

这也正是不同课程间学问点的关联和规律关系。

利用学问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课程内容链接,可以更好地使同学熟悉学问体系架构。

创新思维教育过程中,通过学问点的联系更可发觉思维的创新点。

2.构建以学问点为主线的教学资源。

基于积件设计思想进行课程体系融合设计,要在教学资源(课件、网络)建设过程中站在专业角度而不是课程角度,确定学问点的各种特性和关联关系,合理分解和规划学问点,并根据对专业体系的理解和教学设计来构建学问点之间的规律关系。

在土木工程施工模块教学过程中,在施工问题讲解中多引入结构设计思想和力学概念,可让面对施工企业去向的同学同样感觉到力学和专业在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性。

而围绕多次超静定框架体系的求解、无剪力安排法、塑性铰等力学专题,可以看成是涉及多门课程关联的学问点重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

岩土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治理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治理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治理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我国岩土治理工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帮助学生掌握岩土治理工程中常用的技术和材料。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岩土治理工程案例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合理岩土治理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岩土治理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治理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岩土工程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岩土治理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在岩土治理工程中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岩土治理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岩土治理工程领域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岩土治理工程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岩土工程概述、治理工程的目的与分类、我国岩土治理工程发展历程。

2. 岩土治理工程原理:讲解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原理、土体力学基本理论、岩土治理工程的设计原理。

3. 岩土治理工程技术与方法:介绍常用的岩土治理技术(如加固、排水、支撑等),以及各类方法的应用场合和优缺点。

4. 岩土治理工程材料:分析常用的岩土治理工程材料(如混凝土、钢材、土工合成材料等)的性能与选用。

5. 岩土治理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土治理工程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施工方法及治理效果。

6. 岩土治理工程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岩土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岩土治理工程知识。

教学大纲将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关联教材相关章节,保证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岩土工程》学生姓名:学号:班级:10勘察2班指导教师:院长: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府广场公交换乘中心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由现商城负一层消防通道下穿市府广场停车场负二层原设计地道总长59.5m ,其中明挖框架段17.5m ,穿越城市主干道至地下停车场段为隧道工程,长42m 。

桩号1+30.827~1+72.827,长42m ;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暗挖法施工。

地下通道为圆形拱衬砌,挡墙式洞口,洞内路面采用混凝土路面,通道净宽6m ,净高2.5m ,其中开挖高度8.48m ,开挖宽度5.6m 。

结构覆土厚度约为3m 。

隧道穿越地层为杂填土(Qm1)和淤泥质杂填土(Q4a1),其中淤黏土为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水量,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的粘性土,属于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性土。

通道所处位置及断面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主干路中心线接停车场负二层隧道中心线地下通道公交换乘中心市府广场图1 地下通道平面图二衬图2 地下通道断面设计图二、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隧道现场监控量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衬砌受力状态的量测。

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支护、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一种手段;也是保证新奥法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为施工中可能有的工程变更提供科学依据;它贯穿隧道施工的全过程。

为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 042-94)中第9.1.1条作出下列规定: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监控量测计划,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按这种要求进行布点和检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构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结合本管段隧道的施工特点及设计要求,特制定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以指导隧道施工。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要求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要求

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岩土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岩土工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岩土工程施工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设计任务1. 了解岩土工程施工的基本工艺和方法,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 分析岩土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3. 熟悉施工设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4. 掌握施工现场的 organization 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5. 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编写岩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内容1.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工程地质报告、设计文件和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进度等。

2. 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包括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临时设施设计、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配置、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管理等内容。

3. 施工工艺设计: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岩土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如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桩基施工等。

4. 施工设备选择: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泵、桩机等。

5. 施工质量控制:制定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6. 施工安全管理:编写施工安全计划,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无事故。

四、课程设计成果要求1. 施工组织设计报告:内容完整,逻辑清晰,文字表达准确,图纸规范。

2. 施工工艺设计:针对性强,措施合理,工艺先进。

3. 施工设备选择:依据充分,性能参数符合要求。

4.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具体,易于操作,效果明显。

5. 施工安全管理:内容全面,预防措施到位,事故应急预案合理。

五、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设计进度。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土体性质、土压力和地基承载力的概念。

2. 使学生了解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模型,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工程计算。

3. 帮助学生了解岩土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岩土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工程分析和设计。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岩土工程模拟和计算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程报告和进行课堂展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岩土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具备进一步深造或从事岩土工程相关工作的基础。

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基本概念:土的组成与分类、土的性质、岩土工程概述。

2. 土体力学基础:应力分布、土的压缩性、土的剪切强度、土压力计算。

3. 地基与基础工程:地基承载力、基础设计原理、地基处理技术。

4. 岩土工程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数值分析法、原位测试技术。

5. 岩土工程设计:边坡稳定分析、挡土墙设计、地基加固设计。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解析。

7. 计算机应用:介绍岩土工程相关软件,如理正、ANSYS等,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地组织,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对岩土工程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编制依据1.1.现行国家或地方规、标准、图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 94-2008)《钢结构设计规》(GB50007-200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市深基坑与建筑边坡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DBJ13-07-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DBJ13-84-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DBJ13-07-2006)1.2.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提供的《升龙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二、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拟建升龙中心由升龙房地产开发投资,位于市台江区鳌峰路南侧,东南妇幼医院对面,交通便利。

场地南侧距闽江河道、江滨道约350米,西侧距东南区水厂约50米,北侧为市政主干道,其余三侧均为规划道路,目前为空地,但红线外不得占用。

经拆迁整平,较为空旷,地表多为建筑垃圾,高差约0.50-1.00m。

本工程规划用地面积1912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027.67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28673.2平方米,拟建物由一幢46层的办公主楼,一幢2层附属楼(商业)组成,设二层大底盘式地下室(地下车库)。

支护结构采用φ850水泥土搅拌桩排桩加H型钢。

拟建物的工程特征见表1:“①”为平均沉降量,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2.2 工程特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本工程设有三层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面积为98*65,其面积较大,深度较深,场地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较多,应尽量避开。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2011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2011

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勘查与测绘学院岩土工程治理教研室2011年11月28日《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设计编号:010*******课程设计名称: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总周数:2周总学分: 2分所属课程名称: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所述课程的类别:专业课课程设计性质:必修适用专业(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岩土工程)责任单位:勘查与测绘学院岩土工程治理教研室二、课程设计简介根据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之一,课程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节,是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第三阶段——综合提高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

《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是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对基础工程设计的要求等资料,选用最佳方案进行某工程基础设计。

三、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要达到以下主要目的:1、通过《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提高对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综合运用已学《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知识实战演练基础工程设计方法;3、提高综合运用已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知识分析、解决基础工程问题的能力;4、培养应用“岩土工程技术规范”等设计规范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课程设计是按课程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条件,进行某个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设计任务。

对该课程设计提出以下要求:1.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绘图和机械绘图标准等有关规范和标准;2.设计计算方法选择正确,计算步骤全面、清晰,必须有计算机程序设计;3.至少有一张手绘工程图纸;4.设计摘要,要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前言1.工程概况1.1工程性质1.2设计、施工单位1.3工期1.4上部结构形式及荷载的分布取值1.5工程地质勘察资料1.5.1 地形地貌1.5.2 地层岩性1.5.3 水文地质条件1.5.4 勘察目的任务及依据1.5.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建议1.5.6 结论与建议2.工程方案论证及选择2.1 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2.2 黄土湿陷性的分析评价2.3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2.3.1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2.3.2原位测试指标2.3.3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确定2.4工程方案的选择2.4.1钻孔灌注桩基础3.工程设计计算3.1浅基础的地基设计计算3.2深基础的设计计算3.2.1桩型、桩材及桩长确定3.2.2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3.2.3确定桩的数量和平面布置4.施工技术方案设计4.1 施工顺序4.2施工方法4.3 质量要求4.4 保证措施4.5 劳动组织管理4.6 压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应措施5.结论、建议及收获前言目的任务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设计是在完成《岩土工程施工方法》课程后的综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设计熟悉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当中资料的整理及应用、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单桩承载力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和各类图件的绘制方法。

所收集资料综述收集的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件资料、原始物理力学指标数据、原位测试资料等,对资料进行概括评价,是否满足设计需要,如不能满足需要,需补充哪些,如何解决。

设计题目的选择按给定资料设计。

华夏时代花园1#、3#、5#住宅楼。

摘要:受北京华夏燕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接了其拟建的华夏时代花园1#、3#、5#住宅楼的建筑施工。

据钻孔勘探资料,拟建场地内已揭露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纪新近沉积和一般性沉积的粉土、粘性土和砂土组成,沉积韵律明显。

在考虑多种因素基础上,针对工程的已知条件,然后进行对比、论证和分析,最后提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的优选方案。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及地基土的特点,若1#、3#楼选第8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有效桩长L=15.0m(基础埋深4.5m),桩径400mm,桩间距取 1.4m左右,面积置换率m=6.4%,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取为548.9kN,β取0.85,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398.7kPa,处理后的地基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施工设计地基基础钻孔灌注桩1、工程概况1.1工程性质受北京华夏燕赵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接了其拟建的华夏时代花园1#、3#、5#住宅楼的建筑施工。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本工程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

1.2设计、施工单位邯郸市北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3工期本次施工自2009年10月25日进入施工现场,于2009年11月2日完成全部野外钻探施工,野外工期共9天,10月28日转入室内试验与资料整理阶段。

1.4上部结构形式及荷载的分布取值该工程建设场地位于永年县县城东南部,富强路与交警北路交叉口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为41340.0m2,拟建的1#、3#住宅楼为地上18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4.5m,基底压力约300kPa;拟建的5#住宅楼为地上6层,带半地下室,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底压力约150kPa。

1.5工程地质勘察资料1.5.1 地形地貌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河北省永年县县城东南部,富强路与交警北路交叉口东南角,建设场地地形平坦,地貌为太行山前冲洪积成因的平原地貌。

场地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适宜该建筑物的建设。

1.5.2 地层岩性据钻孔勘探资料,拟建场地内已揭露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纪新近沉积和一般性沉积的粉土、粘性土和砂土组成,沉积韵律明显。

现将勘察深度内的地层构成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Q42ml),色杂,以粉土为主,含红砖块、白灰渣,结构松散,不均匀。

本层在场地内东部及北部存在,分布稳定,层厚0.50~0.90m,层顶高程-0.15~0.20m,层底埋深0.50~0.90m。

第1-1层:耕土(Q42pd),灰褐色,以粉土为主,含植物根系,结构松散,不均匀。

本层在场地内西南部存在,分布稳定,层厚0.50m,层顶高程-0.11~0.15m,层底埋深0.50m。

第2层:黄土状粉土(Q42al+pl),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土层切面有较多的小虫孔,可见散点状分布的钙质粉末和白色斑条纹,经室内试验测得该层土具有湿陷性;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属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层厚1.90~2.50m,层顶高程-0.80~-0.35m,层底埋深2.60~3.40m。

第3层:黄土状粉质粘土(Q42al+pl),黄褐色,可塑~硬塑,可见散点状分布的钙质粉末和白色斑条纹,通过室内湿陷性试验,该层土具有湿陷性,偶见小粒钙质结核;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层厚1.80~2.70m,层顶高程-3.30~-2.58m,层底埋深4.70~5.40m。

第4层:粉质粘土(Q42al+pl),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含少量小姜石及砂粒,通过室内湿陷性试验,该层土不具有湿陷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层厚1.30~2.40m,层顶高程-5.48~-4.65m,层底埋深6.70~7.40m。

第5层:粉质粘土(Q42al+pl),褐黄色,可塑,局部硬塑,夹粉土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层厚2.00~3.30m,层顶高程-7.32~-6.60m,层底埋深9.30~10.00m。

第6层:粉细砂(Q42al+pl),褐黄色,稍湿,中密,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相变为中砂;颗粒形状呈圆形或亚圆形,分选较差,粘粒含量少。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穿,层厚2.90~4.10m,层顶高程-9.90~-9.18m,层底埋深12.50~13.50m。

第7层:粉质粘土(Q41al+pl),褐黄色,可塑,含小姜石,局部夹有粉土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穿,层厚1.50~2.20m,层顶高程-13.65~-12.50m,层底埋深14.50~15.40m。

第8层:粉土(Q41al+pl),褐黄色,湿,局部稍湿,密实,含少量姜石、云母碎屑,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属中等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穿,层厚3.90~4.60m,层顶高程-15.29~-14.50m,层底埋深18.60~19.50m。

第9层:中砂(Q41al+pl),褐黄色,稍湿,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含少量云母碎屑,局部相变为细砂;颗粒形状呈圆形或亚圆形,分选较差。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穿,揭穿层厚1.00~2.20m,层顶高程-19.62~-18.60m,层底埋深20.50~21.50m。

第10层:粉质粘土(Q41al+pl),褐黄色,硬塑,局部坚硬,含姜石,局部夹粉土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穿,揭穿层厚2.20~3.00m,层顶高程-21.40~-20.50m,层底埋深23.30~24.00m。

第11层:粉质粘土(Q41al+pl),褐红色,硬塑~坚硬,含姜石,夹粉土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本层在场地内广泛存在,分布稳定,部分钻孔揭露,未揭穿,揭露最大层厚11.70m,层顶高程-24.05m,层底埋深35.00m。

上述分层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1.5.3 水文地质条件本次勘察时在钻孔揭露深度内未见有稳定的地下位存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访问结果,该区地下稳定水位埋深大于50m,由于地下水的开采,水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综合评价,场地内地下水对基础混凝土及施工均无影响。

场地地基土不属腐蚀类土,通过调查本区地基土也不具腐蚀性,故未取土试样进行腐蚀性测试,根据地区经验地基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

1.5.4 勘察目的任务及依据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工程特征,结合场地的地质情况,本次勘察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为:⑴查明拟建建筑物范围内地基土的分布、类别、结构、厚度及工程地质特征,提供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对场地稳定性、地基土的均匀性、承载力进行评价和计算。

⑵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作用及其成因、类型和分布范围,并提出整治方案及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

⑶查明有无液化地层,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并评价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冻结深度。

⑷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⑸查明场地内土层的湿陷特征,判断场地湿陷等级。

⑹提出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时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应注意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的建议。

本次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及文件主要有: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局部修订的公告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⑷《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⑸《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⑹《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⑺《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J366-2004)⑻《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⑼《河北省建筑地基承载力技术规程(试行)》[DB13(J)T48-2005]1.5.5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建议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经过勘察和调查,该场地的地貌形态单一,地层结构简单,主要为第四系新近沉积物,沉积韵律明显,地层连续稳定。

场地为平坦场地,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没有全新活动断裂构造,不存在溶洞、滑坡、塌陷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没有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属稳定场地;场地土为季节性冻土,最大冻深不超过0.50m,不会对拟建工程产生冻涨等不利影响,适宜该建筑物的建设。

黄土湿陷性的分析评价:场地内第二层土具有湿陷性特征,探井内所取的土试样全部进行了室内的湿陷性试验,试验方法为双线法,根据试验结果及地区经验,该层土为非自重湿陷性土,所有试样在200kPa压力下湿陷系数δs >0.015,该层土为湿陷性土,湿陷性程度为轻微~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