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7d57d4f5335a8103d22001.png)
2.十二生肖为鼠、牛、虎、兔、是()年。
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今年是蛇年,2100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五单元目标检测题班级姓名评分一、填空题(29分)1、48.073读作(),它是由()个1和()个千分之一组成的。
2、四百二十点六三五写作(),保留整数是()。
3、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这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4、把1吨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一份写成小数是()吨,其中56份是()吨,其中的129份是()吨。
5、380976^38万,口里可填的数字分别是()。
6、4.5里面有()个0.1, 0.45里面有()0.01。
7、一个数由9个1、3个0. 1和6个0. 01组成,这个数是()。
8、一个数的百位、个位和百分位上是5,其余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9、你会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吗?1306280000=()亿40450000=()万10、将下列数先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求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8005600=()万 R ()万5500=()万 R ()万430670900=( )亿 R ( )亿9954000000 =( )亿 R ( )亿11、OOAAAOOAAA……左起第38个图形是(),前38个图形中有()个O,有()个二、精挑细选(6分)1.9.999……保留两位小数是()。
A 10B 9.99C 10. 003、 •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5.0, 这个数最小是( )4、 5、 A 、4.99 B 、5.1 C 、4.94D 、4.95L8等于()个白分之A、18 B 、180C、1800D、1.82.下面各数,把0都去掉大小不变的数是()oA 、470B 、7.04C 、4.70D、4.0706、乂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了(千米。
A、1.3B、2.2C、0.4D、0.24.3-0. 03 = 7. 5—4. 05 = 8-6.7 =12.6-7.3 =7. 7+3 =10.5 — 5 =9. 2+8.9 =0.8-0. 48 =10. 98+8. 4342.5-3. 8516. 83—4. 192(请验算)2、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2 + 2. 9 + 0. 18 + 9. 19. 3 + 4. 8-6. 313. 35-4. 68 + 2. 65肖强早上从家到学校去上学,要走1.1千米,他走了 0.2千米后,发现没有戴红领巾,三、看谁算得快(4分)四、我是计算小能手(26分)1、列竖式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4aea116f18583d0496459a5.png)
科目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设计人课程名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学校适用年级五年级总课时数60课时左右日期学期课程目标编写要领遵循全面、适当、清晰的原则,目标要涉及三个维度,特别是认知要求。
数与代数1.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图形与几何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2.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综合应用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单元主题单元内容知识链接课时安排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2.小数乘小数3.积的近似数4.连乘、乘加、乘减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就行了。
而本单元学习后,对于后面学习小数除法的运算、六年级的分数的运算都有帮助,可见这部分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的,所以在本单元的教学时,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的知识。
8课时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2.一个数除以小数3.商的近似数4.循环小数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6.解决问题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商的变化规律,而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小数除法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牢固掌握。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87c10c1abb68a98271fefa4b.png)
2014-2015学年上学期五年级数学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教学时数:80课时左右授课教师:孙冉冉适用对象:郑东新区龙岗小学五年级学生【课程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结合实例,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探索数的特征,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特征,了解奇数和偶数。
4. 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
5.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在1-100的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 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课程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二)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可能性”(四)综合应用:数学好玩;图形中的规律;尝试与猜想(五)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程实施】1、数与代数: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适合本年级学生的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活动,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师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3724720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a.png)
义务教育(yìwù jiàoy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师用书小数(xiǎoshù)除法教材(jiàocái)说明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fāngfǎ)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2.本单元(dānyuán)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
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共16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共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ded7ceb50242a8956aece442.png)
实验舱
资源舱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图形,摆一摆。 (摆好放在盘子里)
从上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后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后面看
观 上面
上面
察
左面
到
的
面
拼
出
的 无数种
几种
立
体
图
形
不确定
上面 左面 正面
只有一种
确定
董凯杰
请第1、2小 组的同学
2
43
5
13
完成
(正面)
余晓宁 请第3、4小 组的同学 完成
(正面)
黄嘉璇 请第5、6小 组的同学 (正面)
完成
(上面)
(右面)
(左面) (右面)
(上面)
(后面)
实验舱
资源舱
有一个零
件是由一些小 正方体组成的
请你根据观察到的面,自己动手 拼搭零件吧。
正面
最多8个 小正方体
左面
上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少4个
小正方体
?
1
2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a4e8d2770bf78a652954af.png)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98e96d80c22590102029dac.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课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使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60课时左右设计者:张玫/荆胡小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2、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3、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内容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人民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纲要共享........................1课时一、小数乘法........................8课时二、位置......................... ..3课时三、小数除法........................11课时四、可能性...................... ... 3课时五、简易方程.........................16课六、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七、数学广角.........................3课时八、总复习......................... .4课时实施(一)教学方式:情境教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fe97100cc1755270722081e.png)
4092 4040 10000 24000 80640
2048 2048 4979 12012 39699
2044 1992 5021 11988 40941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家抛硬币试验情况统计图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抛硬币试验要求: 抛硬币试验要求 竖着把硬币放在10 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1、竖着把硬币放在10厘米左右的高处让硬币自由 落在杯中,每人抛10 10次 落在杯中,每人抛10次 。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 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 3、抛完后,小组长统计本小组的情况并汇总,填 好试验报告单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组内同学共同校对。 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4、活动时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静。
三、说教学程序
试验报告单
试验组 抛硬币 次数 正面朝 反面朝 上次数 上次数
第( )组
三、说教学程序
五年级小组抛硬币情 况统计表
组 别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1 2 3 4 5 6 7 8 9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第 10 组
合计
抛硬币的次 数 正面朝上的 次数 反面朝上的 次数
一、说教材
4、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 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的具体过程, 从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作出简单判断。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对数学的积极 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的意 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word资料69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word资料69页](https://img.taocdn.com/s3/m/dfff26b8ee06eff9aef807cd.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1.观察物体(二) 1.量一量找规律2.多边形的面积 2.铺一铺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4c11459ce2bd960591c677ab.png)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 2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5课时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4
每周5课时,第6周至第8周
四
分数乘整数3课时
分数乘分数3课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4课时
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 2课时
倒数 1课时
13
每周5课时,第9周至11周上半周。
五
可能性 2课时
2
每周5课时,第11周下半周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类推能力。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即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这个长方形的大小。.会识别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能量出它们的长、宽、高或棱长。能初步分析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关系:正方体属于一种特殊的长方体。能通过对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模型的观察、比较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何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7.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整数乘法,除法、分数乘法和方程知识;学生根据可能性的大小设计简单方案。
学习兴趣、习惯、方法和心理特征: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较好,学生学习热情高,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太差,对课堂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困生上课、做作业,比较被动,积极性不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25888f08bd63186bcebbcd6.png)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转载)上传: 刘安平更新时间:2013-3-12 11:13:10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1.观察物体(二) 1.量一量找规律2.多边形的面积 2.铺一铺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计量单位。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00e0c935ef7ba0d4b733b1f.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设计教师:余传文◆设计日期:2017年9月◆授课对象:周堂镇齐庄明德小学五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安排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根据本册教学内容,学生利用钉子板立体模型、校园设施等进行数学学习。
2、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数学离不开生活”。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1c4f4572b84ae45c3b358c73.png)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课时:60课时(义务教育)设计者:张珍/郑东新区桑林路第一小学课程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探索、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1.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2.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4.会独立思考问题,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3.能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课程内容数与代数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五上数学课程纲要
![五上数学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946b510055270722192ef783.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小学数学基础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授课时间:60课时左右设计教师:告成镇中心小学程攀科李盼盼设计日期:2016年8月授课对象:告成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一、课程总目标:1、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培养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安排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三、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的开发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中,根据本册教学内容,学生利用钉子板立体模型、校园设施等进行数学学习。
2、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数学离不开生活”。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1]](https://img.taocdn.com/s3/m/a8b03bcc52d380eb63946dbd.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大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编排共安排8个例题。
编排意图:创设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编排意图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
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①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③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第1题:将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①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
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
编写意图: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
本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直观形象,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容易理解。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
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
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
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的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
对照上述两种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0.8”的算理。
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
编写意图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两个层次:①首先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
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这里教材上没出,教学时可补充或将“做一做”第2小题“2.4×6.2”改为“2.4×6.5”,来提醒学生注意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
编写意图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
”二是“用计算器验算。
”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如,对着原式再做一遍。
再如,用观察法,因为第二个因数大于1,所以积一定大于第一个因数,所以答案7.28是错的。
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
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教科书来进行的计算活动。
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4题,是应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计算的道理。
第5、6题,综合应用小数乘法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题要读出秤盘上每种东西的千克数,再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物品的价钱。
第6题是用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决的问题。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这个关系原义务教材是在例题后面揭示的,现在习题中结合计算找规律让学生感悟并记住。
第12题,是第10题规律的应用练习。
积的近似值编写意图通设一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
因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
当学生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编排意图: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教材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
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由于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以,当提出“用100块瓷砖来铺,够吗?”“110块呢?”以后,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编写意图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②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例8安排了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道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中间有些计算只需口算,这样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了。
教学建议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由于学生在整数一单元中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
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中,常出错的往往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时,要注意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
如,练习二的第4题“1.5×105”和“1.2×2.5+0.8×2.5”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在“1.5×105”中,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1.2×2.5+0.8×2.5”中,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
第3题,通过计算和“明明”的介绍、直观对比,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惊人发展,激发起学好科学知识的热情。
第5、6题,是用连乘、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题中有的条件比较隐蔽,学生需在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去寻找。
如,第5题,饮料5箱,每箱24瓶;第6题, 4个成人和1个小孩。
第9题,是用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