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含义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概念是人们对人与自然矛盾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循环经济理念,或者说是对处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矛盾的相关实践和思想的总结、提炼和范式化。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面临着“两大变革”,那就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前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是人与人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是以“实践”和“物质交换”来解释的。
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包括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将其加工成人们消费的产品,也包括产品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
这种“物质变换”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本质联系,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切矛盾,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显现、发展、解决的。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除了恩格斯给人类敲响了“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的环境警钟之外,马克思还指出“关于生产条件节约的另一大类,情况也是如此。
我们所指的生产排泄物,即所谓的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这是这样一个过程,这种所谓的排泄物就回到生产从而消费(生产消费或个人消费) 的循环中。
”“原料的日益昂贵,自然成为废物利用的刺激。
” “对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
”所以,尽管马恩时代资源环境问题没有显化为突出问题,但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本质关系的角度,马克思已对物质循环型的生产实践做了较深刻的分析。
马克思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是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和经济活动中循环利用问题的科学,这已广为人知。
到20 世纪资源环境问题爆发之后,很多科学家开始重新研究物质循环型的经济增长问题。
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受到宇宙飞船的启发,并认为人类必须不断重复利用其有限的资源,保持内部良好的环境,人类才可能延长这个系统的运转寿命,并在其中生存下去。
由此,鲍尔丁主张建立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循环使用各种资源的“循环式经济”,以替代过去单程式的经济(诸大建,2002;齐建国等,2004) 。
20 世纪以来,关于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的论述是浩瀚
的,引发了循环经济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在对大量观点和研究成果继承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奈尔斯在20 世纪90 年代主张,资源廉价而劳动力稀缺的“牧童经济”是一种过去的事物,我们必须快速转向资源被重复使用的“飞船经济”,这需要做出重大努力(政府必须扮演重要领导角色) 来封闭物质循环(罗伯特·奈尔斯,1998) 。
当然,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理论的形成对循环经济概念的范式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循环经济本身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一种概念和实践模式。
在实践层面,沿着生活(消费) 废弃物问题的处置、再利用问题的主线,德国在1994 年制定、1996 年实施了一部特殊的法律。
关于该法的名称有三种翻译版本:《循环经济和废物处置法》、《促进闭合物质循环废物管理和保障环境无害化垃圾处置法》、《物质闭合循环型经济及废物管理法》。
目前,第一种名称在国内较为流行,第二、三种称谓比较得到德国相关专家的认同。
不管怎么翻译,从该法的条文看,所谓的循环经济在立法初期是指“物质闭合型的垃圾经济”(任勇,2004) 。
日本同样以废弃物问题为主线,形成了“循环型社会”的说法。
2000年颁布的《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第二条的定义称:“本法所称‘循环型社会’是指,通过抑制产品成为废物、当产品成为可循环资源时则促进产品的适当循环,并确保不可循环的回收资源得到适当处置,从而使自然资源的消耗受到抑制,环境负荷得到削减的社会形态。
”从两国实践重点领域看,德国的“循环经济”与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在概念产生之初,没有较大的本质性区别(任勇,2004) 。
至此,循环经济的概念正式出现,并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它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又是人类创造绿色财富的经济。
绿色经济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一个崭新阶段,它既包含着物质文明,又包含着非物质文明,是物质文明与非物质文明的有机统一体。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包括了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绿色消费。
而同时,绿色经济又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手段,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巨大作用使人们的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不损害环境与人的健康;使高科技的绿色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
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不仅使广大低收入者都能够买得起绿色产品,而且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在生态环境的非减性条件下,把技术进步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关系的轨道上,即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来求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绿色经济的内涵延伸了对经济大系统全面创新与效率最大化的内容和要求,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绿色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
绿色经济的主旨是服务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偏离了这一目标来讨论绿色经济毫无意义。
因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经济利益不断增长的追求。
一个社会只有当它能使大部分人的福利有所改善时,经济发展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我们强调人类在经济活动中要亲和自然、尊重自然,并不是像唯生态主义者那样,建立在唯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来看待经济的持续发展,更不是要借此牺牲经济发展和人们经济福利的改善与提高来换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而是希望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
诚然,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兼顾了个人利益、当代人利益与全体人类的不同代人利益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利己主义。
正是从这种利益的角度,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利己的目的,才有必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植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自然资源,即从人的最大经济福利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然,以人类的最大经济福利作为目的和动力的资源配置,是建立在效率优先基础上的,离开了效率优先,人类的净福利便无从谈起。
所以,以人为本并不否定效率优先的原则,而恰恰是借助效率优先来实现的。
2. 绿色经济始终强调经济发展的生态化
绿色经济始终把环境与生态因素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明确指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永续性。
因此,绿色经济追求的不是简单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而是从动态上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代际公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为了使经济发展生态化,必须把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发展过程的内生因素,必须重视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环境资本。
因为其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资本退化都会危及经济发展。
为此,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以“绿色化”技术体系为基础,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应服从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理智地使用自然资源。
在绿色化技术体系的支撑和带动下,使经济发展步入生态化的轨道。
3. 绿色经济努力追求高层次的社会进步
绿色经济不仅仅追求经济发展,而且追求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进
步。
绿色经济认为,社会进步不仅包括生产和分配的体制改革,而且国民财富的分配除了要求公平,还要有益于教育、健康、就业。
另外,绿色经济理论认为,环境保护应成为社会的自觉行为,其目的在于预防、恢复或补偿由于经济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损失。
为了维护生态环境的进步,必须以“绿色GDP”来取代传统的GDP,作为衡量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指标。
4. 绿色经济是效率最大化的经济
绿色经济不仅包含了“绿色”,即包含了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的内容,以及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又包含了“经济”的内容,即以最小的资源耗费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只不过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是建立在绿色、健康、更有效的基础上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永续利用和保护的效率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经济。
从以上可以看出,绿色经济不仅仅包括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社会系统的“以人为本”,而且还最为显著地实现着经济系统的效率最大化。
作为一种超越“唯生态主义”和唯社会公平的经济,绿色经济更主要地体现着最小资源耗费与最大经济产出、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用高新技术创新的生态系统(而不是满足于旧的生态和谐的要求) 的特征。
因为只有效率最大化才能保证生态系统在新的条件下实现和谐或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和谐,也才能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
(三)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最早是由英国提出的。
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2003 年英国政府率先发表了政策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构建一个低碳社会》。
这是英国决心以能源环境为首要目标,建设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初步构想。
随后,英国继续推出系列低碳经济政策。
2006 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回顾——能源挑战》,2007年发布《能源白皮书——迎接能源挑战》。
此外,英国还推出了《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气候变化全球协定的关键要素》,并制定了《气候变化法案》。
这些逐步形成了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国,英国的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推动欧盟成员国政策的制定。
为应对低碳时代的到来,德国政府提出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先后出台了5 期能源研究计划。
2007 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技术战略。
欧盟在平衡与协调各成员国的基础上,于2008 年12 月,欧盟最终就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达成一
致,形成了欧盟的低碳经济政策框架。
欧盟以外的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低碳战略。
澳大利亚在2007 年新政府成立之后,批准了《京都协定书》,于2008 年发布了酝酿已久的《减少碳排放计划》政策绿皮书,对减碳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日本虽然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但是历来重视节能减碳。
2008年5月,日本政府资助的研究小组发布了《面向低碳社会的12 大行动》。
2008 年6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以政府的名义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
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协定书》,但近二十年,美国一样十分重视节能减碳。
如美国1990 年实施《清洁空气法》,2005 年通过了《能源政策法》,2007年7 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美国政府在寻求一个综合、平衡和对环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长期战略中,把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可能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联合国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于1988年与WMO(世界气象组织)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
2008 年联合国将世界环境日的口号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显示了对低碳经济的高度关注。
世界各国尽管对低碳经济模式的特点认识不一,但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特点:
1.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即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三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2.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含碳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排放脱钩,不能保持同步增长,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废气排放;
3.低碳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直接手段;
4.开发与利用新型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作为重要举措;
5.围绕低碳技术创新与发展新型清洁能源进行相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
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国内较早研究低碳经济的学者庄贵阳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最先由英国政府提出,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鲍健强等指出,碳排放量成为衡量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标识,碳减排的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了低碳经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刘细良强调现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可持续经济;是人类社会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
金乐琴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
理解低碳经济需要把握其三个重要特性:(1)综合性。
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2)战略性。
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
低碳经济要求进行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进行一次全新变革,是人类调整自身活动、适应地球生态系统的长期的战略性选择,而非权宜之计。
(3)全球性。
全球气候系统是一个整体,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全球性,涉及人类共同的未来,超越主权国家的范围,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潘家华认为有几种误解需要澄清:一是认为低碳经济是贫困的经济,咱们不能搞。
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是要走向贫困,而是要在保护环境气候的前提下走向富裕。
二是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工业就不能发展了。
低碳经济绝对不应该排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尽量提高碳效率。
三是认为一旦搞低碳经济,我们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
其实并非如此。
在低碳经济状态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适宽敞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四是认为搞低碳经济要用先进技术、低碳能源,成本太高,我们做不了。
这听起来有道理,但实际上不对。
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
如果我们为减少成本,图当前一点蝇头小利,将
来我们的产品、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就可能没有竞争力,从而被排斥出世界经济的主流。
五是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我们现在还没到发展低碳经济的水平,以后到了那个水平再说。
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的、防治污染的、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二、相同点以及联系
(一)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
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
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
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二)支撑点是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以绿色科技和生态经济伦理为支撑点。
绿色科技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而又称之为生态科技,主要是针对科学技术的功能及社会作用而言的,它涉及到科技伦理和科技价值问题。
绿色科学技术或者生态科学技术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的,目的是促使人与自然协同演进、共同发展,是在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受生态意识支配和生态伦理、生态价值约束的科学技术,这种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科学技术越是发展,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越融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也就越有保障。
自然性和人类性是绿色科技的显著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的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经济伦理。
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经济伦理强调环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追求平衡、和谐的道德境界;生态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
(三)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
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四)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生产方式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特征在于它是节约型经济和环境保护型经济。
循环经济还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是那种运用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资源配置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
从技术层次上看,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物质流动、能源流动、信息流通、活劳动流动的模式。
它是将传统的“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废物排放”的开放型流动模式转变为“资源能源开发——产品生产——废物再生资源”的闭环型流动模式。
从经济层面上看,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福利的生产方式,也是符合发展以人类共同福祉人为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从国际角度看,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丹麦、加拿大均有很好的发展。
应当说,循环经济是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式。
如果说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暖最有效的经济方式是高碳工业化时代最具有特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式,那么循环经济作为以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经济方式,就成为即便在低碳经济时代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方式。
如果说绿色经济作为应对高碳工业化时代灰色经济的一种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经济,那么循环经济就是构建这种绿色生态经济的方法或实现这种环境的路径。
的确,人类经济在历经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以“低碳为核心”的“绿色经济”。
具体地说,除了要构建以低碳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产业崛起之外,除了要实现能源产业的清洁绿色之外,还需要整个制造业特别是资源加工业,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生产方式,否则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不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