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_1
课堂总结诗词曲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今天我们学的这几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吟诵领会诗歌的优美意境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 九年级下
新知导入
几千年来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 文化 瑰宝,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 让我们跟随诗词的脚步,慢慢欣赏,慢慢 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种种 情感吧。 《南安军》、《别云间》 《山坡羊.骊山怀古》 《朝天子 咏喇叭》
新知讲解
主旨思想: 作者写自己被俘后押解途中经过 家乡时的思想感受,表达了自己 以死报国、取义成仁的心愿。
新知讲解
朗读诗歌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新知讲解
读懂诗意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蔽在首阳山头。
新知讲解
赏析诗歌
一二两句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 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 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 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 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颔联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 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 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 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 累优美的句子并赏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而言,为结句蓄势。“折柳”二字 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 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 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 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是主观情感的推演,不 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李白这 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 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古诗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客居 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 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 无限的思乡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江陵人,唐 代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 塞,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 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深切的感受, 故其边塞诗佳作尤多。
朗读停顿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朗读停顿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理解
1.词义: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竹林。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这里指吟咏、 歌唱。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2.诗意: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奏古 琴,时而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的深处,只有一轮明 月在静静地映照。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表现了一种 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 时而弹奏古琴,时而高歌长啸。其实,不论“弹琴”还 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

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等四首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 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 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 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 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 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 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 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知作者
大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 上,传来阵阵蛙鸣。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
我只好消磨时间似的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
落了灯花。
新知讲解
简析:环境描写。首句点
明季节和天气情况。第
明诗意
今译: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 水仍在高唱《后庭花》。
简析:这两句表面是批判歌女,实际上批判颓靡世风 和不知之将亡的统治者。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 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陈叔 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 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 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 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 切和深深忧虑的情怀。
新知讲解
读诗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新知讲解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宋代诗人。 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 人称“诚斋体”。代表作品 有《小荷》《过松源晨炊漆 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方》等。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 怎样的启迪? __此__句__运__用__了__一__语__双__关__的__手__法__。__自__然__界__的__雨__晴__既__属__寻__常__,__人__生__也__会__面__临_ _阴__晴__风__雨__,__面__对__成__功__要__淡__定__泰__然__,__面__对__苦__难__要__镇__定__从__容__。__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象征词人想扫荡黑暗,把光明 带给人间的句子是:__斫__去__桂__婆__娑__,__人__道__是__,__清__光__更__多__。
4.《浣溪沙》中意境寥廓,让人联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句子是:__一__抹__晚__烟__荒__戍__垒__,__半__竿__斜__日__旧__关__城__。表达词人愁绪 纷乱、心情悲伤的句子是:__北__风__吹__断__马__嘶__声__,__深__秋__远__塞__若__为__情__!
(三)阅读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完成题目。 5.“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赏析。 _____运__用__了__想__象__、__象__征__的__手__法__。__词__人__幻__想__飞__入__月__宫__,__砍__去__枝__叶__婆__娑__的__ _桂__树__,__这__样__洒__向__人__间__的__月__光__会__更__多__。__桂__树__象__征__朝__廷__中__阻__碍__北__伐__的__人__,__ _这__几__句__形__象__委__婉__地__表__达__了__词__人__要__扫__清__这__些__势__力__,__把__光__明__带__到__人__间__的__报__ _国__理__想__和__坚__定__信__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及内容(最新修改)

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及内容(最新修改)

沂水县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年级上册1.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宋】邵雍2.于易水送人(此地别燕丹)【唐】骆宾王3.相思(红豆生南国)【唐】王维4.咏华山(只有天在上)【宋】寇准5.杂诗(君自故乡来)【唐】王维6.咏白鹭(我在这边坐)【唐】陈普7.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唐】刘长卿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唐】李白一年级下册1.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道是春来早)【宋】杨万里2.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三国·魏】曹植3.题诗后(两句三年得)【唐】贾岛4.听弹琴(泠泠七弦上)【唐】刘长卿5.蚕妇(昨日入城市)【宋】张俞6.观刈麦(节选)(田家少闲月)【唐】白居易7.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唐】颜真卿8.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唐】繆氏子9.论语三则二年级上册1.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汉】刘邦2.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唐】曹邺3.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唐】杜甫4.初秋(不觉初秋夜渐长)【唐】孟浩然5.杂诗(其一)(家住孟津河)【唐】王维6.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唐】元稹7.观放白鹰(八月边风高)【唐】李白8.《推窗》(山似相思久)【清】袁枚9.《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10.《管子权修》节选《管子》二年级下册1.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唐】崔护2.雪梅(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宋】卢梅坡3.雨晴(雨前初见花间蕊)【唐】王驾4.题西施石(岭上千峰秀)【唐】王轩5.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唐】王维6.赠韦穆十八(与君青眼客)【唐】王维7.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唐】李白8.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唐】刘禹锡9.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唐】赵嘏10.居洛初夏作(四月清和雨乍晴)【宋】司马光1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三年级上册1.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隋】薛道衡2.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李白3. 戏题盘石(可怜盘石临泉水)【唐】王维4. 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小结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 一首五律。这首诗体现了对人们的同情和关怀, 对朋友的关心,对战争的控诉。
诗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涌,对 亲人深情字中结,字里行间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对百姓的同情,将常见的怀乡思亲题材写得凄 楚动人,沉郁顿挫,而且此诗对仗工整,景中 有情,耐人寻味,因此成为五言律诗中的典范 之作。
主题: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 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 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 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 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 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 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 式人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回望秦岭,云遮 雾锁,家今何在?眼前蓝关,大雪拥塞,马亦不 前。此情此景,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李白因玄 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韩愈 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 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 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与译文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 远,没人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 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 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 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 日夜思念的亲人。
3.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 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níng)寒,松柏有本性!
白话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 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 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4.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译文】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的风雨形态 不一。
海边的贫民多么艰苦啊,破旧的草屋是他们 的栖身之地。
白话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 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 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 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 翔。
7.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yǐ清秋。万里夕阳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 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是痴痴 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 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 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 罢了。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二)阅读《送友人》,完成题目。
7.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示__例__】__青__翠__的__山__峦__横__亘__在__外__城__的__北__面__,__波__光__粼__粼__的__流__水__绕__城__东__ _潺__潺__而__过__,__描__绘__了__一__幅__寥__廓__秀__丽__的__图__景__;__点__出__送__别__地__点__,__烘__托__了__作__者__ _的__送__别__之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完成题目。
9.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__孤__鸿__若__有__若__无__,__也__许__是__词__人__心__灵__的__投__影__,__与__词__人__合__二__为__一__。__一__个__“_孤__” _字__表__现__了__词__人__心__境__的__孤__独__。__
(四)阅读《卜算子·咏梅》,完成题目。
11.“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 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_____拟__人__。__“_碾__”_原__指__将__东__西__压__碎__、__压__平__,__在__这__里__指__梅__花__落__地__与__泥__土__混__ _合__之__后__的__情__景__,__写__出__了__摧__残__者__的__无__情__和__被__摧__残__者__承__受__的__压__力__之__大__,__描__ _绘__出__梅__花__悲__惨__至__极__的__境__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九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字词解释及译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字词解释及译文《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字词解释及译文词句注释⑴定风波:词牌名。

⑵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⑶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⑷已而:过了一会儿。

⑸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⑹吟啸:放声吟咏。

⑺芒鞋:草鞋。

⑻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⑼料峭:微寒的样子。

⑽斜照:偏西的阳光。

⑾向来:方才。

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⑿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白话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

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字词解释及译文词语注释⑴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⑵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⑶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⑷豪英:出色的人物。

⑸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⑹疏影:稀疏的影子。

⑺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⑻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⑼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⑽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白话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伯事,都付与渔父歌唱在三更。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7.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__全__诗__采__用__倒__叙__手__法__。__从__结__构__上___看__,__诗__歌__的__前__两__章__具__有__重__章___复__沓__的__特__点__。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 __运__用__夸__张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写__女__主__人__公__与__恋__人__虽__然__只__有__一__天__不__见__面__,__却__好___ _像__分__别__了__三__个__月__那__么__漫__长__,从__而__表__达__了__女__主__人__公__对__恋__人__的__思__念__之__切__。__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本__诗__委__婉__地__表__达__了__诗__人__想__做__官__而__没__人__引__荐__的__苦__恼__,__以__及__希__望__能__够__出__仕_ , _一__展__才__华__,__做__一__番__事__业__的__心__境__。____
(四)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题目。
11.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_____颔__联__运__用__对__偶__的__修__辞__手__法__,__描__写__了__云__梦__大__泽__水__汽__蒸__腾__,__洞__庭__湖__波__ _涛__汹__涌__,__摇__撼__岳__阳__城__的__景__况__,__表__现__了__洞__庭__湖__的__壮__观__景__象__和__雄__伟__气__势__。__ _(__或__从__视__觉__、__听__觉__角__度__描__绘__了__洞__庭__湖__雄__浑__壮__阔__的__博__大__气__势__,__有__极__强__的__ _艺__术__感__染__力__。__一__个__“_蒸__”_字__,__展__示__了__洞__庭__湖__烟__波__浩__渺__的__壮__阔__景__象__;__一__个__ _“_撼__”_字__,__衬__托__出__洞__庭__湖__的__浩__阔__激__荡__,__气__势__宏__大__。__)___诵读(一)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1、峨眉山月歌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4、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5、秋词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6、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潼关谭嗣同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七年级(下)1、竹里馆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4、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5、泊秦淮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贾生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7、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8、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八年级(上)1、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2、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赠从弟刘桢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4、梁甫行曹植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5、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7、相见欢朱敦儒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8、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八年级(下)1、式微《诗经》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2、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6、送友人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7、卜算子黄州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8、卜算子·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九年级(上)1、月夜忆舍弟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长沙过贾谊宅李商隐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初中九年级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3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原文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边防驻军地鼓声。

戍,驻防。

··指实行宵禁,禁止行走。

何况,况且。

··译文戍楼上地更鼓声断绝了们地来往,边塞地秋夜里,传来了孤雁地哀鸣。

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地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已经无法打听到它们地消息。

寄往洛阳城地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地现实主义诗,被世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三吏"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其它作品还有《春望》《兵车行》等。

作者·背景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诗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地弟弟在它身边,其余三散处河南,山东等地。

主旨诗通过描绘白露时节月夜所见所思所感等,表达了自己在愁思夹杂地生离死别地焦虑不安之情。

既怀家愁,又为家前途命运忧虑,诸多感慨涌上心头。

诗歌鉴赏首联通过诗自己地所见所闻描绘出一片凄凉地景象,渲染了悲凉地气氛。

颔联点题,"月是故乡明",诗所写地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地主观感情地心之景。

这种以幻作真地手法极深刻地表现了诗微妙地心理,突出了其对故乡地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诗如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地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它地绵绵愁思夹杂着生离死别地焦虑不安,语气沉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怜:可怜。 傍:靠近。
诗意理解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 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 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靠近这战场开 放了。
古诗赏析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 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的思念和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 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 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 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 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 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 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主题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 与李龟年的接触及书写现实中与
李龟年的相逢,表达了诗人对唐
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
彼此现状的悲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作家作品
岑参(715-770),江陵人, 唐代 边塞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 ,对 边塞风光、军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诵读提示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字词梳理
李龟年:唐玄宗著名乐师,擅长唱歌。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 艺为生。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唐玄宗的弟弟 李范,封岐王。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下原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下原文

以下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原文:赠从弟(其二)汉代·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3.《定风波》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 面:“_料__峭__春__风__吹__酒__醒__,__微__冷___, _山___头__斜__照__却__相__迎__。”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 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 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一、定风波 苏轼
文本背诵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名句理解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词人认为只要 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 雨无所谓晴了。
默写自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理解默写:
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 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 是:_古__今__多__少__事__,_渔__唱__起__三__更__。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 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 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诗句是:二__十__余__年__如__一__梦__, _此__身__虽__在__堪__惊___。
理解默写: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 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_把__酒__问__姮__娥__:_被__白__发__, _欺__人__奈_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 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 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 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句是:_斫__去__桂__婆__娑__,_人__道__是__, _清__光__更__多___。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
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
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
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
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
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
伤世之情。 2021/10/10
19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 ⑵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寻常:经常。 ⑶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 ⑷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⑸落花时节:暮春,阴历三月。落花 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 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2021/10/10
14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月 如
沙 似•
霜雪
。,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 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 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 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
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
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
2021/10/10 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33
2021/10/10
10
主旨
• 这首诗是诗人初离蜀地时的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 友人的思念之情。
2021/10/10
11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2021/10/10
12
原文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1/10/10
13
注释译文

12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12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
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
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
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四、品味赏析
2.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作者执 花在手痴痴久立,任它香满胸怀、衣袖而无可奈何的景象, 将作者折花之后色忧愁传达得出神入化。
四、品味赏析
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两句诗 。
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 主题。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 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对花 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 念的主题。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 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 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二、检查预习
诗歌大意。
庭院里一株佳美的树,满树绿叶衬托着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 春意盎然。
我攀着树枝,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 念的亲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衣服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没人能送到亲 人的手中。
并不是此花有什么珍贵,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 之情罢了。
三、整体感知
三、检查预习
诗歌大意。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
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 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 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 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 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学习目标通过诵读,品词明意,体会词的文学美,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古诗词重点是背诵和默写,难点是赏析,而赏析必须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才能赏析,而理解诗意的基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有助理解诗意,所以制定通过来理解诗意,进而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的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通过重点是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诗意,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也就是这节课朗读是基础,但是农村中学的学生比较害羞,朗读时会出现不好意思读的现象,在这方面要正面引导,只要有一个观众,也要做最好的自己。

在品词明意这个环节,去年天气、旧亭台、徘徊等词中等生可能不能理解,所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

三、重难点教学重点:品词明意,体会词的文学美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四、知识网路浣溪沙(晏殊)词牌名节奏重音诗意感情赏析五、教学过程(一)流程一1.诗词导入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00多年前,李白面对黄河疾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现代,朱自清也曾急切地寻找答案,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面对时光流逝,“宰相词人”晏殊又有怎样的感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浣溪沙》(板书题目和作者)(设计意图:以学过的名家惜时的诗句来导入,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与整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很快带入情境。

)2.投影出示,作者简介请同学结合课下注释谈谈作者。

谁来说作者的字?朝代?家?做过什么官?他的成就?咱们把作者情况汇总一下。

投影出示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仁宗庆历中,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为官清廉,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量才录用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欧阳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门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说有关作者的知识,然后教师通过出示投影的方式进行汇总,既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学习目标(投影出示)学生齐读:通过诵读,品词明意,体会词的文学美,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齐读,强化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来学习。

)4.解题:关于这首词的相关资料,我请一名学生来读。

(投影出示解题。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

这首词写了晚春薄暮之时的景象,感叹光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设计意图:通过对题目的解释,使学生明白这首诗的主题。

)很好,接下来我们将穿越时空,回到北宋,一起感受晏殊的留恋与怅惘。

(二)流程二1.朗读——读出音乐美评论(1)整体把握,感知内容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朗读——读出音乐美(投影出示)先来听读录音,要求听清字的读音,注意诗的朗读节拍和重音。

(2)最后一个词的读音是。

这首词的上下片节奏一样吗?(强调读音:徘徊。

节奏:上片2∕2∕3下片4∕3,词中上下片划分节奏的方法不一定一样,词不像诗歌,诗歌比如是2∕2∕3的结构,那么通篇都是2∕2∕3,因为诗歌讲究对仗,每一句和每一句都对仗,整首诗都对仗,而词讲究长短句,这是一种新诗体,长短句就是每句和每句词不需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对,它淡化了对仗这种修辞在词中的用法,所以在词中就有可能上片和下片采用不同的结构方式,所以大家不用纠结上片是2∕2∕3,下片要不要在“无可”和“似曾”后边也划一划,4∕3的结构完全可以。

另外,下片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本身就是一个词,不要把词读破。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这首读一读。

(4)师:好,停。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点评)(5)师:读古诗,除了注意节奏,还要注意应该重读的词,大家请看大屏幕,绿色的字是要重读的,谁来试试。

指名读(点评)(6)要想把一首词读好,除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要读出感情来,而感情必须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才能读好,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设计意图:听、读古诗,初步感受诗的内容,通过读准字音、节拍、重音等体会诗的音乐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朗读古诗来促进理解诗意。

)2.研读——读出诗意美(投影出示)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这首词,可以和小组交流。

(小组活动,质疑,解答。

)师: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举手。

生:学生发言,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解答。

师:接下来,咱们来一起来品词明意(投影出示:品词明意)师:“一曲新词”的一曲是什么意思?(生:一首)师:为什么说这首词要用“一曲”呢(生:不知)师:因为词是可以配上谱子唱出来的。

所以说一曲新词。

师:第一句的意思就是听着新词谱成的歌,喝着酒,可见诗人的生活多么的惬意。

师:来看第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的意思是生:去年这个时节的天气师:第二句的意思是,生:去年这个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旧存在师:第三句。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写景,那么多的景物,作者为什么选择夕阳西下呢?咱们都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师:夕阳西下,就是太阳落山,太阳落山说明这一天就要过完了,所以在上片作者通过新词旧景的对比,以及夕阳西下的景物描写抒发昨是今非的惆怅,感叹时光流逝。

师:谁来说说上片的意思。

师:来看下片,“花落”是什么意思?生:花谢,师:花谢,点名了季节,说明这是暮春,这么美好的春天就要结束了,真是可惜呀!这是作者在感伤春天的离去,心情一定很低落。

师:下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归”的意思是?生:燕子飞回来了。

师:对,燕子飞回来了,说明又是一年过去了,花落是自然现象,谁也没办法,“燕归”是自然规律,所以作者把自然景物和诗人的感受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来表达春光易逝,怀旧伤春之情。

师:谁来翻译下片。

师:好,现在,咱们理解了词意,就可以带着感情读这首词。

咱们一起来看屏幕(投影出示下一张)师:第一句听着歌,喝着酒,生活和惬意,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生:轻松。

师:第二句写去年的天气和旧亭台,应该以什么样的口吻读。

生:回忆的口吻师:第三句呢?夕阳什么时候再回来?用什么语气?生:怀疑的语气师:第四句,花落了,春天要过去了,谁也无可奈何,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表达这中无可奈何呢?生:降调师:第五句,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一定在想,这燕子是不是去年的那只燕子呢?作者说似曾相识,所以要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

师:最后一句,作者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来来回回的走。

他肯定不是单纯的走,一定是一边走,一边思考。

应该用什么语调来读?生:低沉而缓慢。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这首词。

师:接下来,咱们先分小组读。

一会咱们比一比谁读的好!师:谁来展示(点评)配乐师:请大家用散文的语言写出这首词的画面。

(5分钟)生:指名读师:写不好,是因为没有注意这首诗的意象,咱们来欣赏一篇范文,看看,名家是怎么写的?(投影出示)师:谁来读一读。

师:一首词,除了会读,还要会赏,接下来咱们进入第三个环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集体解决的方式来完成目标。

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古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自己结合课下注释也不能翻译的字词,提高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最后,小组也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解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赏读——欣赏文学美(投影出示)师:请大家选取其中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用这样的方式写“从()中,赏析到()美。

理由是()”(3分钟)温馨提示:炼字之美、炼句之美、对比之美、景物之美、哲理之美、画面之美、修辞之美、内容之美、情感之美、语言之美……师:诗词注重积累,这首词背过的举手师:指名背师:齐背师:默写。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师:指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判卷并改错,满分10分,错一减1,减完为止,给到黑板前默写的同学判完卷后,指令同桌交换判卷,错一改三。

(设计意图:古诗赏析是学习古诗的难点,所以通过提示学生赏析古诗的角度来让学生赏析古诗,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个环节在答题模式上,我们把赏析和仿写综合在一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流程三1.小结师:今后咱们学诗词时,也要像今天这样,先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重音,理解诗意后有感情的读,来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2.结束语让我们以一篇《浣溪沙》的扩写,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吧!绿蚁新醅酒,我小酌着,染着醇香的一阕新词,在宣纸上开出娴静的花来。

又是一年暮春时节,又是桃雨柳风的旧天气,又是枕霞撷月的小亭台,只那情怀、不似旧家时。

夕阳如血,已薄西山,夕阳啊,你几时又会重回碧落?我伸出手,却怎么也握不紧匆匆的时光。

人生如梦,匆匆如白驹过隙,这般无可奈何。

繁花落尽,那质朴而孤独的枝干,难道就是生命的本来吗?燕语呢哝,我顿生似曾相识之感,但花落仍再生,燕去春又回,光阴荏苒,逝去的,却再也唤不回。

曲径通幽处,我漫步在落英缤纷之中,任凭思绪在脑海发酵着,踱入庭院深深。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首古诗的扩写,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想象力和写作水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