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 成熟期(一)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1]
社会背景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 宋代开始出现的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市民文化,到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 明初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的发展而大为兴盛起来。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 文人士大夫由于苦闷感、压抑感而祈求摆脱礼教束 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意愿比宋代更为强烈,这也必 然会反映在园林艺术上面并且通过园林的游赏而得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 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文人造园的意境就更披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这种情况促成了私家 上一层追求个性自由的色彩。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 园林的文人风格的深化,把园林的发展推向了更高 的艺术境界。 的艺术境界。
文人园林的发展及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的发展,它侧重于以赏心悦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 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情趣,泛指那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些受到文人趣味的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不仅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 仅是文人经营和建造的园林。文人园林是一种园林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文人园林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中国古代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御花园
清华园
勺园修楔图
香山红叶
香山寺
大承天护圣寺
造园家和理论著作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张涟:明末清初杰出造园叠山艺术家。主张堆筑“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曲岸回沙” “平岗小坂” “陵阜陂迤”。 计成: 园冶》 计成:《园冶》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 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综 合性著作。 合性著作。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5节宋代的其他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中央官署的绿化也建置很普遍。地方衙署一 般兼作主管官员的官邸,因而也包括宅和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注:“西湖十景”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 雷峰夕照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三潭印月
附:“西湖新十景” 云栖竹径 满陇桂雨 虎跑梦泉 龙井问茶 九溪烟树 吴山天风 阮墩环碧 黄龙吐翠 玉皇飞云 宝石流霞
—第五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园林的成熟期(一)—
在个别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甚至农村也有公 共园林的建置。 随着宋代地主小农经济的完全成熟,农村的聚 落——村落亦普遍发展起来而成为一种基层的行政组 织。 浙江楠溪江仓坡村,是历经千百年沧桑而保存下 来的,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仓坡村是楠溪江中游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建成于 南宋时期。村内大多数建筑物已迭经后期的改建、重 建,据专家考证,村落现状的基本格局,如街巷布置、 供水和排水系统、公共园林等,仍保持这南宋的原貌 未变。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节 宋代的其他园林
宋代城市公共园林的情况,可举东京、临安为例。 北宋的东京,城内外散步着许多池沼,这些池沼 大多数均由政府出资在池中植菰、蒲、荷花,沿岸植 柳树,并在池畔建置亭桥台榭,因而都成为东京居民 的游览地,相当于公共园林。 东京的城市街道绿化也很出色,市中心的天街当 中的御道与两旁的行道之间以“御沟”分隔,两条御 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杏,杂化相间。春夏 之间,望之如绣。”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6节小结-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四、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 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其向写意的转化。这是由于禅 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 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从而使园林呈现为 “画化”的表述。景题、匾额的运用,又赋予园林以 “诗化”的特征。它们不仅更具象地体现了园林的诗 画情趣,同时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蕴含。而后者正是 写意的创作方法的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 终完成。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五)以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为主的两 宋园林,其所显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 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 清初虽然尚能秉承其余绪,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就再没 有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第五章
附:“须弥芥子”
园林的成熟期(一)—
佛教的传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连须弥山) 八海围绕着;在须弥山的四方海中有四大洲;日与月, 旋绕于须弥山的山腰。 芥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极为 微小,以“须弥山”比喻极为巨大。 佛教谓纳至大的须弥山于至小的芥子之内,比喻 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至小可容至大。《北齐 书·樊逊传》曰:“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于微 尘,纳须弥于黍米。” 中国古代造园家常用这个典故为景点题名,最著 名的当属李渔的“芥子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 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 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封建 政治在一定程度的开朗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 宽容性。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文人 园林的风格也涵盖了绝大多数寺观园林。公共园林虽 不是造园活动的主流,但比之上代已更为活跃、普遍。 某些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定期向社会开放,亦多少发 挥其公共园林的职能。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②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 “特置”。 ③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 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 画意。 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 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 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 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 “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2、文人园林风格特征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征:简远、疏朗、雅致、天 然。 ⑴、简远 景象简约而已经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 胜多,以一当十。主要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 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 化”来获致意外之旨。
⑵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⑶雅致 文人士流园林追求高蹈、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 的山水花木,并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 ⑷天然 表现为两方面:①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② 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私家园林,中原以洛阳、东京两地为代 表,江南有临安、吴兴、平江(苏州)等地。
一、中原的私家园林(以洛阳为例)
洛阳私家园林较多,如,富郑公园、环溪、 湖园、苗帅园、董氏西园、东园等。下以富 郑公园为例。
富郑公园宋仁宗、神宗两朝宰相富弼的宅院。 ⑴园林的总体布局: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 括具有五个水洞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 东、西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 ⑵园林建筑:主体建筑物“四景堂”。 《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19座私家园林景观特点的描述:① 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②洛 阳的私家园林都以莳栽花木著称;有大片树林而成景的林景, 如竹林、梅林、桃林、松柏林等,尤以竹林为多。③当时中 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 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5中国园林史成熟期1
艮
太极图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 参与,徽宗精于书画,是一位素养 极高的艺术家,所以艮岳具有浓郁 的文人园林意趣。
宋 徽 宗 独 创 的 “ 瘦 金 体 ”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
北面为主山“万岁山”, 先用土堆筑而成,主峰为全园 制高点,上建“介亭”。后来 从各地开采上好石料运到东京, 使得万岁山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大型土石山。万岁山的西面 隔溪涧为“万松岭”,上建 “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 东西呼应成为对景。万岁山东 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芙蓉 城”,仿佛前者余脉。水体南 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双 峰并峙。
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1 寺观园林
宋代,佛教禅宗兴起,禅宗教义着重于现世的内心自我 解脱,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物中得到启示和从大 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感悟。禅僧的这种深邃清雅的情操, 使得他们向往远离城镇世俗的深山幽谷。 道教讲究清静,栖息山林有如闲云野鹤,当然也具有类 似禅僧的情怀,这样掀起了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次在山 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除了新开发建设的地区之外, 过去已开发出来的则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为明确。 因此,宋代以寺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的数量之多,远 迈前代。如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这种风景名胜区在宋代大体 上已经建设成型,明以后开发建设的几乎是风毛凤毛菱角了。
第二节 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建筑 园内厅堂楼榭,集中为大约四十处,几乎包罗 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 “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山顶制高点和岛上多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 建楼阁,可谓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作为造 园的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
第一节 总说
园林史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琼林苑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南,一座以 植物为主体的园林,都人称之为“西青城”。
金明池
位于东京外城西墙新郑门外干道之北,用于教 习水军、水嬉。
金明池
玉津园
位于南薰门外,原为后周旧苑,俗称“青城”。
宜春苑
位于东京新宋门外干道之南,相当于皇家“花 圃”。
芳林园
位于东京西固子门内之东北。 含芳园
3. 城市结构
• 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皇城正南的御路 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 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也为繁华街区;
• 住宅与商店分段布置,如州桥以北为住宅, 州桥以南为店铺;
• 有的街道住宅与商店混杂,如马行街; • 集中的市与商业街并存。
东京人口估计约有130~190万,可算是当时 世界上的大城市了。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 是商业文化中心。东京的城市结构冲破了传统的 坊里制,较多的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历 史上都城布局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几代都城 有较大的影响。
宋徽宗精于书画,主持修建的宦官梁师成 博雅精思,因此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经营此园,花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设专 门机构“应奉局”于平江,委派朱勔主管应奉 局和“花石纲”事务。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放怀适情,游 心赏玩。”建筑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 典或居住的建筑。
植物配置:
园内已知的植物共数十种,包括乔木、灌木、 果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药用植物、草本植物、 草本花卉、木本花卉以及农作物等。
建筑:
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 部分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和 “观景”的作用。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中国古典园林史北宋和南宋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建都于后周的旧都开封,改名东京。
东京的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唐以来一直是中原的重要商业城市。
宋代,关中经济已呈衰落,江南地区的经济则长期繁荣发达而跃居全国之首,建都东京可依靠江南地区水运的粮食和财富供应。
从此而后,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便逐渐往东转移。
公元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金太宗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河山的南宋王朝,与北方的金王朝处于对峙之局面。
公元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东北的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取得北宋的幽、燕地区之后,利用这个地区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以此为基地而向南扩张,势力伸入华北大平原。
把幽州城升格为五京之一,改名南京,又称燕京。
辽王朝推行“胡汉分治”的政策,在汉人聚居、并有着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和经营定居农业的幽、燕地区另建立起一套有别于其国内奴隶制政权的政治制度,地方上的统治机构大体上沿袭唐以来的旧制,各级官吏也都由汉人担任。
因此,南京的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在辽代的五京之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市。
辽末,东北的松花江一带的女真族迅速由部落联盟走向奴隶制,并建立国家政权金。
金王朝建国后经常与辽统治者发生冲突并占领辽的大部分国土。
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北宋;1125年又将其夺回,并继续南侵。
在占领区内推行“胡汉分治”,沿袭辽代的地方统治机构。
金王朝灭北宋和辽之后,势力逐渐向南推移。
到海陵王时,其统治地区已包括从东北到华北、中原的北半个中国。
公元1153 年,海陵王迁都南京,改名中都。
迁都之前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城市的规划布局完全模仿北宋的东京。
金王朝全面推行汉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与南宋形成对峙的局面,历时大约150 年。
中国古典园林史(6)参考幻灯片
47
❖ 四洞,所谓洞者,“皆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 其上”。从四洞往北,有“丛玉”、“披凤”、 “漪岚”、“夹竹”、“兼山”五亭错列竹中, 稍南有梅台、天光台,“洞之南而东还,有卧云 堂,堂与四景堂并南北,左右二山,背压通流, 凡坐此,则一园之胜可拥而有也。”
❖ 2.艮岳 ❖ (1)背景 ❖ 艮岳是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
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 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 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 ❖ (2)特点 ❖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建园的主要目的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
22
❖ 政治上:按首都规格将其改造成为国都城市, ❖ 经济上:将原来地区性的商业都会扩展为全国性
的商业中心城市。 ❖ 双重改造重在经济,这是推动城市规划制度
变革的关键,也是临安的都城建设不同于以往都 城建设以政治为主导的一个最大特点。
23
❖ 3.总规 ❖ 临安是在吴越和北宋杭州的基础上,增筑内
城和外城的东南部,并加以扩大。内城即皇城, 皇城内为宫城(大内),宫城又包括宫廷区和苑 林区。政府部署集中在宫城外的南仓大街附近。 同时,城内仍然保持着御街——衙署区——大内 的传统皇都规划的中轴线格局,但限于具体的地 形已不成规整的形式,出现“倒骑龙”格局。
一种蜕变之中。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 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从两宋 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法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 系一样,都在一种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 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05第五章 园林成熟期(一)—宋代
主山“万岁山” 主山“万岁山”,先筑土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 为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 大型土石山,仿杭州凤凰山,主峰高九十步,全园 最高点上建“介亭” 最高点上建“介亭”。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 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 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一个小型池名“曲江”。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 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 雁(研)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其水从东南角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流出园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一、城市建设
宫城、内城、 宫城、内城、外城
东京、 东京、临安
南北中轴
1、东京 (唐 汴州) 、 汴州) 南薰门——天街 天街——朱雀门 朱雀门——御街 御街——宫城 南薰门 天街 朱雀门 御街 宫城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但内容和 规划沿袭北魏,隋唐以来的皇都模式 但内容和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建设 功能上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政治中心 建设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时,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因此殿宇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 曾参照洛阳的宫城 整的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宫城南北中轴线 整的布局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宫城南北中轴线 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 宋代园林的创作方法向写意的转化,文人园林风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 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格的四个特点的形成,都与禅宗的潜移默化有直接的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 壶中天地” 关系,此外“中隐”思想和“壶中天地”、“须弥芥 子”的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美学概念与园林也联系起来了。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3节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 古园林之一,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 大名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 北宋诗人苏舜 钦丢官流寓苏州,花了四万钱买下这座名园,在水旁 筑亭。他有感于渔夫《沧浪之水》歌与孟子“沧浪之 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语,题名为沧浪亭,还自号 沧浪翁。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记叙他所亲历的比较名 重于当时的园林二十多处,大多数是利用唐代废园的基 址。所记叙的名园可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花园类;二是 宅园;三是游憩园(别业类)。《洛阳名园记》是有关 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篇重要文献,对所记诸园的总体布局 以及山池、花木、建筑所构成的园林景观描写具体而详 实,可视为北宋中原自家园林的代表。 一)花园类:是以搜集观赏花木为主,面积往往较 大。如天王院花园子、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天王院花园子:素有“牡丹甲天下”之称,数十万本 归仁园:占据一个街坊,周围一里多范围,北部植牡丹、 芍药千株,中部植竹百亩,南面植桃李。 李氏仁丰园:植桃、李、梅、杏、牡丹、芍药、山茶、 菊花、临水植柳,水中多植荷莲等。(犹如植物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沧浪胜迹坊
大门
外景
观鱼处
沧浪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四)润州即今镇江,位于江苏境内长江下游之南岸, 与扬州隔江相对。这里依靠长江水路交通之便,经济、 文化相当发达,多有私家园林的建置。其中有文献记 载的为研山园和梦溪园。 (五)其他,如盘洲园和沈园,也是宋代江南的两处 名园。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一)简远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简约并不意味着简 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诸要素如 山体、水体、花木、建筑小品不追求品类之繁杂,不 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 意境的深化在宋代文人园林中特别受到重视,除 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 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 用文字题署景物的做法已见于唐代,如王维的辋 川别业,但都是简单的环境状写和方位、功能的标定。 到了两宋时则代之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
中外园林史(任光淳)5.园林的成熟期精编版
■ 1126年,金军攻下东京,改名汴梁。
次年废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4
■ 宋高宗赵构逃往江南,建立半壁江山的南宋王朝,
1138年定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
■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 在这过程中,东北契丹族建立辽王朝→势力扩张到华 北大平原 ,定都南京,又称燕京。 ■ 辽末,东北女真族→金王朝,公元1122年,金军占领 南京,次年按约将南京交还给宋,1125年又夺回,并南侵, 与南宋对峙150年。 ■ 1227年,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灭亡。
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 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 的“五代十国”。
1 宋代发展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社会发展 3
■ 两宋时期:AD960——1271 ■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都汴京(开封),改名东京。 ■ 关中经济衰退,江南经济位居全国之首,粮食与财富 可由江南供应。→ 中国王朝的都城逐渐往东转移。
◐ 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
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24
◐ 延福宫(大内御苑)
25
·宫城之北 ·构成城市中轴线上的前宫 后苑的格局 ·植物造景比重很大,多半 按不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 景区 ·叠石为山,凿地为池,高 阁大110尺,池宽400尺,纵 长267尺,宫内种植奇花异草, 茂林修竹,秀珍禽奇兽。
·文官执政是宋代政治的特色
宋代走向衰退之路的原因 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 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 → 皇家园林也受到影响
◐ 历史成就 —— ④ 9
④ 诗词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诗词的主流转向为缠绵悱恻、空灵婉约。 ·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范仲淹、欧阳修等 ·园林诗、园林词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
园林历史5.园林的成熟期1
五.建筑
•
北宋崇宁二年颁布李诫编修34卷《营造法式》,是古代第一部官
修建筑规程,吸收喻浩《木经》等民间木构技术经验,完善了“以材
为祖”、“材分八等”及以“材份制”为核心的用材模数制。但各材
等间尺寸进率不尽等同。斗拱的拱木断面是“材”的基准面,材宽的
1/10为“分”(份),是最小模数单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宽容的文人政治初步形成。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5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
1.5.2哲学思想
一、唐末农民革命战争推动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两宋理学开创者:周敦颐的“无极而太极”和邵雍的“心为太极” 三、两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的“天即理即心”和程颐的“理先气后” 四、王安石新学的兴起 五、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在气先” 六、两宋的理学中的心学流派:陆九渊的“心即理”
——宋代(公元960-1271年)
1.5.3城市与建筑
三、南宋临安(杭州)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5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 1.5.3城市与建筑
四、宋代平江府(苏州)
1. 平江,是历史上南宋(公元1127-1279年)苏州城的名称。平江府可做为宋 代一般地区性的府城代表。苏州还保存着平江府当时的城市平面图——《平 江图》;这是我国最早的城市地图。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云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5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
1.5.1总说 意味着中国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定型,造园艺术、
技术已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 公元960宋太祖赵胤即位后建都五代后周旧都开封(汴梁)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
❖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 也更明显
❖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 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佛教禅宗的兴盛:禅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文人士大 夫的审美情趣而渗透于文人园林创作之中,园林 成为禅境的载体
重视石的鉴赏品玩,出版多种《石谱》
❖ 文人园林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 静的钓鱼区
的北 金宋 明张 池择 夺端 标所 图画
❖ 临安的皇家园林
和北宋东京一样,只有大内御苑(只一处——后苑)和行 宫御苑(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
后苑(唯一的一处大内御苑)
❖即宫城北部的苑林区,在凤凰山西北部,是一座山地园, 地势高爽,为宫中避暑之地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 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 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
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 线
❖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05园林的成熟期(一)第2节宋代的皇家园林-中外园林史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设有朝会、仪典式居住的 建筑,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主,大体 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 围着水体。水面“万岁山”,“万岁山”乃定先筑土, 后加上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的土石山。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代 (公元960—1271年)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说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私家园林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小结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第二节 宋代的皇家园林
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若论园 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精 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派,更多 地接近于私家园林,南宋皇帝就经常把行宫御苑赏赐 臣下或者把臣下的私园收归皇室作为御苑。宋代皇家 园林之所以出现规模较小和接近私家园林的情况,固 然由于国力国势的影响,也与上节所提到的当时朝廷 的政治风尚也有直接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
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的里名“芙蓉城”,仿佛前 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又名南山,双 峰并峙,山上建噰噰亭,山北麓建绛宵楼。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后扩为一个小 型水池名“曲江”,可能摹拟唐朝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 岛上建蓬莱唐。然后哲而西南,名曰回溪。河道至万岁山东 北麓分为两股,一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另一股沿寿山 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涧水出峡谷南流入方形水 池“大方沼”,池中筑二岛,东曰芦渚,西曰梅渚。“沼水 西流为凤池,东出为研池”。雁(研)池是园内最大水池, 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完整水系。
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2
• (公元960——1271年)
北宋:960——1127 辽: 916——1125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西夏:1032——1227
元
荆 浩 : 《 匡 庐 图 》
荆浩,五代后梁画家。字浩然,山西沁水人;一作河 南沁阳人。生卒年不详。一介儒生,博通经 史诗文, 又工画,尤妙山水。唐末避乱隐居太行山洪谷,遂号 洪谷子。荆浩作品只有《匡庐图》尚存,其他均已失 传。《匡庐图》纵 185.8厘米,横106.8厘米,绢本水 墨。 1800年前魏晋时期,中国山水画渐渐从人物画中 脱胎而出,至隋、初唐,独立成一画 科,形成刻画 工细,设色浓丽的风貌,但尚未尽如人意。王维倡导 “水墨为上”,文人参与画坛,五代以降山水画趋于 全面繁荣。而荆浩始创为全景式构图及树石皴 法, 功不可没。在《匡庐图》中,一峰高耸,雄伟秀拔, 两侧群峰竞立,云雾缭绕,飞流直下,屋舍、小桥与 林木、山石互为掩映,气势壮阔,意境幽远。细观之, 图下涧水苍茫,一叶扁舟正欲离岸,似引领观者入画 境。山麓屋宇错落,篱木环绕,飞涧击石,长桥连岸, 一人骑马若观山景。往里则入深山,危岩峭壁,松柏 参 天,一线悬瀑如白练扶摇而下,林荫间又现庭院, 渐入佳境。这种上留天,下留地,中间立意定景:主 峰突仄,群山环抱,峰、顶、峦、岭、岫、崖、岩、 谷、峪、 溪、涧、瀑、泉等一一呈现,有路、有桥、 有树木、有屋舍、有人物、有车船,可行、可望、可 游、可居,画面雄阔,景物逼真,此之谓“全景式” 山水。其后关 仝、李成、范宽继承并发扬,奠定了 北宋全景式山水画的格局。
它们作为文人的共同习尚,大大地丰富了文人生活艺术的内 容,交织构成文人精神生活的主体。而进行这些活动需要一个共 同的理想场所,这个场所往往就是园林。因此,前者的盛行必然 促成后者的发达。 品茶:中唐以后逐渐兴起的品茶习尚到宋代而普遍盛行于知 识阶层。品茶已成为细致、精要的艺术即所谓‚茶艺‛,包括烹 调方法、饮用仪注、茶具、茶室、茶庭等。茶艺不仅普及于民间, 还流行于寺庙、宫廷。宋徽宗在提倡以‚清、和、淡、洁,韵高 致静‛为品茶的精神境界。宋人品茶有斗茶和分茶两种方式。斗 茶相当于煎茶优劣之竞赛;分茶是把煎好的茶汤注入茶盏中而分 出汤花,予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高手分茶无异于一种艺术表演。 茶艺能适应并发扬文人性格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 一面,同时也要求一个‚淡泊、宁静‛的环境来进行茶艺活动, 而山水园林则是再适合不过的环境了。因此,品茶赏茗与文人园 居的闲适生活便结下不解之缘,这在宋人诗词中多有记述。
园林史课件 第5讲 中国园林的成熟期(宋)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文 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
文人“花艺”与匠人“花技”相结合,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 术提高;花鱼观赏催生杂交法培育金鱼
验的理论总结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千里江山图》 表达了各种平面 的建筑 参见教材 P262-263 图5.1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宋画中的滕王阁 几种不同时代的斗拱:唐、五代(上)、宋、辽(中)金、元(下)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宋 马远 《踏歌图》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供了技 术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大发明均完成于宋代 建筑技术水平提高,建筑个体、群体形象及小品丰富多样,建筑充分
发挥点缀风景的作用 《营造法式》和《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西辽
蒙古 金
西夏
吐蕃等部 宋
大理
中国园林史——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
(二)宋代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
■ 社会政治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 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 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 相对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坛出现的某些情况:诗、画艺术影响园林艺术,促
进文人园林 “诗化”和“画化”,且重视开掘内部境 界 宋代所确立的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鉴赏方法,也对文人 园林有间接影响 艺术创作:轻形似,重精神 鉴赏方面:鉴赏者自觉运用其艺术感受力和想象 力,去补充作家在构思联想时的内心情感和体验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 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疏朗(园内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园林整体性强) 雅致(栽植竹、梅、菊等具有象征的植物;单块特置 园林用石;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景题“诗 化” )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 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吴兴(今湖州)的私园
靠近富饶的太湖 私园有南沈尚书园(以山石之类见长)、北沈尚书园
(以水景之秀取胜)、俞氏园(“假山之奇,甲于天 下”)等 润州(今镇江)的私园 梦溪园 园主沈括,晚年写成《梦溪笔谈》 平江(今苏州)的私园 经营园林的自然、社会条件 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风 景秀丽,花木易于生长,附近有太湖石、黄石等造 园用石的产地 私家园林包括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著有沧浪亭、 乐圃等
平南 面宋 图临 安 城
临安城紧邻西湖风景区,是一座风景城
市
苏轼与“苏堤”、湖中三塔
著名的“西湖十景”
南宋时就已形成 苏轼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 轼 像
特征
宋代的皇家园林
规模远不如唐代之大,也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
宋 徽 宗
精于书画, 是一位素养极高 的艺术家
艮 岳 平 面 图
全貌与布局
的大致状况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 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西 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 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 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造园艺术的成就 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 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 筑山:摹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 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 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 特置手法
三.
文人园林的兴盛
文人园林发展史回顾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已成为私 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 导地位,还影响于皇家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比唐代更为成熟,风格的表现 也更明显 佛教禅宗的兴盛、隐逸思想的转变以及艺坛出现的 某些情况,也是促成文人园林风格异军突起的契机 佛教禅宗的兴盛:禅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文人士大 夫的审美情趣而渗透于文人园林创作之中,园林 成为禅境的载体 隐逸思想的转变:士人通过园居生活在一定程度 上冲淡仕与隐的矛盾,结合两宋士人心目中对世 界、文化的内在开掘和精微细腻,出现了“壶天 之隐”
总结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
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 高水平
琼林苑
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 每逢大比之年,殿试发榜后皇帝都在此园赐宴新科进
士,成为“琼林宴” 金明池 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原为宋太宗检阅“神卫虎翼水军”的水操演习的地方, 因此规划不同与一般园林,呈规整的类似宫廷的格局 后来水军操练演变为龙舟竞赛的斗标表演,每年定期 开放,任人参观游览 宋代张择端的名画《金明池夺标图》 金明池东岸地段广阔,树木繁盛,游人稀少,辟为安 静的钓鱼区
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 重要标志 文人园林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
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影响
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 冲淡了皇家气派,规模变小,但规划设计趋于清新精致
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而更进一步文人化
大多寺观园林被文人园林的风格涵盖
公共园林更加活跃、普遍
水风景;南区:文娱活动;北区:各式亭榭) ,四个 景区中央为人工开凿的大水池 园内大假山“飞来峰”摹仿西湖灵隐的飞来峰 当年宫内一些特质石峰有的保存下来 如:“青莲朵”石
补充材料:“青莲朵” 石 原在南宋杭州德寿宫,名芙蓉石。乾隆第一次南巡时,发现
此石,十分喜爱,以衣袖拂拭。杭州知府心领其意,随遣送 京城。此年置于圆明园中,赐名“青莲朵”。1914年后移入 中山公园。 青莲在佛经上多用之比喻为智慧与眼目,所谓“青莲在眸”。 青莲朵犹如一朵出水芙蓉,纯洁高雅。此石透、漏、丑皆占, 样子极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实为海内珍品。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 (一)
主讲:黄俊武
两宋时期(AD960——1271)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是一个极 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的阶段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所显 示的蓬勃进取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 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元、明和清初虽能秉承其余 绪,但在发展道路上就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势头了)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 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历来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 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 境地
图为上海豫园“玉玲珑”石
理水:形成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 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 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 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 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 从属于自然景观
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发生蜕变
儒学转化为新儒学——理学 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 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社会风气
浮华、奢靡,讲究饮食服舆和游赏玩乐 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大兴土木、广建园林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世界领先,为园林的广泛兴造提 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也是当时造园艺术成熟的标志
一些私家、皇家园林亦发挥公共园林职能,定期向社会开放
造园四要素
叠石、置石显示高超技艺 理水已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
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
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 建筑小品、建筑细部、家具陈设更加精美
园林艺术受到文人、画家的青睐 园林创作
规划设计上更精密细致,历史上最少皇家气派,更多地
接近私家园林 皇家和私家园林具有较多共性。表现有: 北宋某些行宫御苑较长时间开放,任百姓入内游览 南宋皇帝常把行宫御苑赏赐臣下作为别墅园
东京的皇家园林
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
延福宫
在宫城之北,构成城市中轴线上前宫后苑格局
宫内花树繁荣,植物造景的比重很大,且多半是按不
文人地位提高,与士大夫合流的情况发展
文人精神生活
以琴棋书画、品茶、文玩鉴赏、花鱼鉴赏为主要内容的
文人精神生活与园林关系紧密,园林为其提供理想的活 动场所
诗画与园林
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完全确
立
成熟期1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私家造园活动最为突出
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文人士大夫造园活动大为开展,
学习重点
历史背景 总体特征 东京与临安 宋代的皇家园林(东京、临安) 宋代的私家园林(中原、江南与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的寺观园林 宋代的其他园林 辽、金园林
历史背景
政治与经济
城乡经济高度繁荣与国破家亡、国势羸弱的矛盾
文化
在内向封闭的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自我完善
同种属的植物造景来分景区的
艮岳 建造历史与得名 在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 以“艮”名之 园门匾额题名“华阳”,因此 又称“华阳宫” 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预算, 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 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人力、物 力,激起民愤,北宋覆亡与此 有关 金兵攻陷东京城后为百姓所毁
艮
太极图
的北 金宋 明张 池择 夺端 标所 图画
临安的皇家园林
和北宋东京一样,只有大内御苑(只一处——后苑)和行
宫御苑(大部分在西湖风景优美地段)
后苑(唯一的一处大内御苑)
即宫城北部的苑林区,在凤凰山西北部,是一座山地园,
地势高爽,为宫中避暑之地 建筑疏朗,花木繁盛
德寿宫
按景色不同分为四个景区(东区:观赏名花;西区:山
唐代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于南宋时大体完成向写意
的转化 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艺术与景题、匾联的运用,体现了 园林的诗画情趣,也深化了园林意境的涵蕴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最终完成
东京与临安
东京
总体布局保持着北魏、隋唐以来的以宫城为中心的分区规
划结构形式,但城市功能由单纯的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兼 政治中心,演变为商业的街巷制 规模不如隋唐宏大,但建设时参照洛阳的宫城,因此殿宇 群组的规划既保持严整布局,又显示其灵活精巧的特点 共有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外城,每重城垣外围都有 护城河环绕 宫城南北中轴线的延伸即作为全城规划的主轴线 城市中轴线上的主要干道“天街”——宫城正南门(宣德 门)→内城正南门(朱雀门)→外城正南门(南薰门)一 线 四条河流组成水网,解决城市供水和宫廷、园林用水问题
宋徽宗亲自撰写《艮岳记》,介绍了艮岳的全貌与布局
补充: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 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好的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 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 相同,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 纹理纵横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 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 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 修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质石峰 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