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枚乾隆时期的珍贵玉印

合集下载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

故宫珍藏的乾隆皇帝玺印大全,尽是帝王风范!乾隆帝田黄三联玺,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中“乐天”,椭圆形,高1cm,长径3cm,短径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cm,边长2.6cm。

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

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

三方印链连在一起。

玺文“惟精惟一”、“乐天”皆出于儒家经典。

以“惟精惟一”为文之玺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与“奉三无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

“惟精惟一”出自《尚书·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即危则难安,微则难明,故戒以精一,信执其中。

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

“乐天”之义取自《周易·系辞》:“乐天知命,故不忧。

”义即“顺天施化是欢乐于天,识物始终是自知性命,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自然之理,故不忧也。

”此三联玺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玺中备受青睐,以后各帝亦十分珍视。

清末代宣统皇帝溥仪被逐出宫时携出此印,且随身不离,至1950年方将其交出,经有关机构移交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太上皇帝之宝,通高15cm,纽高7.3cm,印面22.5×22.5cm。

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

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年)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禅位大典。

这方“太上皇帝之宝”是清宫帝后宝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

“乾隆御赏”竹根印,清乾隆,长2.1cm,宽2.1cm,高1.7cm。

“乾隆宸翰”方石印,清乾隆,长3.6cm,宽3.6cm。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寿山石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

面13.3cm见方,通高13.4cm,纽高5cm。

宝四周浅浮雕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

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

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
Encyclopedia collection 收藏百科

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
江 湖
国的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公元前
我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推行了 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封皇 帝,对他所用的东西都有专门的规定,对于皇帝 印章也有一定的说法。在秦始皇以前,谁都可以 用“玺”称呼自己的印章,“尊卑共之”,没有 等级区分。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只有皇上 用的印章才尊称为“玺”。民间或公侯则称为 “章”“印”,这样就把皇帝的印章和一般人的 印章严格区分开来。
史学家称,秦王嬴政有六方印章——乘舆 六玺代表皇帝的最高权威,即天子三玺 ( 天子之 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 和皇帝三玺 ( 皇帝之 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 ),代表皇权的不同方 面。乘舆六玺被历朝历代沿袭,成为代表皇权 和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物。一旦失去,就意味 着对权力的失去,对国家占有权的失去,也意味 着一个朝代的结束。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明清时 期。
据悉,清乾隆皇帝“太上皇帝之宝”交龙 纽方玺,是 1796 年,也就是乾隆传位给儿子颙 琰那一年所制。这方印玺的印纽是一条龙,整方 印用新疆和田青玉琢制而成,质色纯美。这方印 玺印面边长大约 12.8 厘米。大小在乾隆二十方 不同尺寸的太上皇印玺中排位第二,也是乾隆实 际使用过的太上皇印玺中最大的一方。
9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该件制作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 年)的“太 上皇帝之宝”,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 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 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该方藏物为清宫帝后宝 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 此宝制成后曾陈设于太上皇宫殿中的皇极殿御案 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宝”数方,皆作汉文 篆书,用于书画鉴赏活动。

郭福祥清代皇帝玺印的鉴赏和收藏

郭福祥清代皇帝玺印的鉴赏和收藏

郭福祥清代皇帝玺印的鉴赏和收藏编者按:1月24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十八讲邀请钟表鉴定专家,杂项专家郭福祥先生王讲卉代皇帝玺印的鉴赏与收藏。

郭福祥1985-1989年在吉林大学考古系学习,毕业后到故宫博物院从亨保管工作,观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宫廷生活文物的保管、研究、陈列工作,擅长明清帝后玺印及钟表、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

著有《明清帝后玺印》《明青皇帝与钟表》《中国皇帝与洋人》《故宫钟表》等专著。

近年来,他为重新认识青代帝后玺印并推动其市场价值提供了大量学术支持。

皇帝玺印的早期历史皇帝玺印是在皇帝出现以后才有的。

中国的皇帝玺印从秦始皇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自封皇帝,对他所用的东西都有专门的规定,对于皇帝印章也有一定的说法。

在秦始皇以前,谁都可以用“玺”称呼自己的印章,“尊卑共之”,没有等级区分。

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规定只有皇上用的印章才尊称为“玺”,在民间或者是一些公侯则称为“章”、“印”,这样就把皇帝的印章和一般人的区分开来。

据历史记载,秦王赢政有六方印章代表皇帝的最高权威,即乘舆六玺,包括天子三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和皇帝三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代表皇权的不同方面。

乘舆六玺被历朝历代沿袭,成为代表皇权和国家权力的重要象征物。

一旦失去了,就意味着对权力的失去,对国家占有权的失去,也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

这种观念一直到明清时期还是如此。

通观中国历史上皇帝玺印的状况,可以看到皇帝的玺印大致有如下发展和变化特点:一是御宝数目由少变多。

从秦始皇一直到秦、汉、魏、晋,都是六玺。

后来逐渐增多,到南北朝时的北齐曾经出现一个大的木印,压在公文等文书上,这方印进入御宝的范围,使皇帝御宝成为7方。

到唐代是8方,明代的时候是24方,清代乾隆的时候是25方,也称“二十五宝”。

二是宝文由简到繁。

秦代皇帝御玺用小篆,随着统治者民族属性的改变,宝文逐渐发展成多种文字并存的状况,比如清代御玺出现汉文和满文的结合。

故宫博物馆藏玉玺印

故宫博物馆藏玉玺印

皇后之宝,通高10cm,纽高6cm,印面14×14cm,重1800k。

金质,交龙纽,附系黄色绶带,满汉文篆书。

清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的规定,据《大清会典》载:“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

宝盝高七寸八分,方八寸;宝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

外椟绘凤文。

”制作亦有严格的程序,首先由礼部依据成例奏报皇帝,然后由造办处制成印样,手写宝文,呈皇帝御览。

皇帝钦定后,再由礼部发印样于铸印局,铸印局官会同内务府官于造办处祭炉监造。

铸造完毕后交广储司银库以待镌字。

镌字时,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礼部奏报批复,届时把宝印送至内阁,在内阁大堂行礼后,按内阁翰林院预先撰发的宝文镌刻,竣工后,收存内阁大库,待行礼时提用。

最后再由工部办理制造宝盝、印池等一应物件。

皇后之宝作为皇后身份的证据,只有在举行了相应的册封礼之后才有效。

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清二十五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

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

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

北京故宫珍藏乾隆玺印大全,尽显帝王风范!

北京故宫珍藏乾隆玺印大全,尽显帝王风范!

北京故宫珍藏乾隆玺印大全,尽显帝王风范!秦以前,玺只是各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和氏璧为玺,后历代相传,成为帝王“受命于天”的信物。

秦始皇为了维护专制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可称玺和用玉制作,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后世多把皇帝用玺称为“玉玺”。

汉代张衡在《东京赋》中云:“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玉玺和通天冠、皇帝所佩的丝带、宝剑一样,都是皇帝的专用之物。

乾隆皇帝博雅好古,印玺特别多。

据《乾隆印薮》著录,乾隆皇帝用印数量多达1800余枚,清宫收藏的书画或古籍往往盖有其印章。

乾隆帝所用玺印,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材料精美,体量巨大。

印材质地多采用田黄、羊脂白玉、水晶等世间稀罕之物为之,而且形制规整,其他材料主要有铜、石、玛瑙、象牙、文竹、蜜蜡、澄泥等。

其中,玉材所占领比例偏多,包括碧玉、青白玉、青玉、墨玉、汉玉等品种。

不少玺印体量较大,有的大如手掌,因此可以看到他在内府所藏历代书画上钤印,特别是一些手卷、册页之类的小幅作品,仅盖上一枚“乾隆御赏之宝”的印章,就足以毁掉这些娇小的作品。

其次,印文工整、笔画匀停。

印文在分朱布白上对比强烈,朱文印的边框很厚,文字线条也较粗,转折处多取小篆的圆润流转,刀法以切刀为主,用双刀和多刀刻制完成,如拉锯一样反复切出均匀圆润的线条,而非齐白石等人快意劲爽、单刀直入的冲刀技法。

再次,数量众多,重复品多。

据考证,入关以前,太祖努尔哈赤有一方玺印,是明朝皇帝所赐的“满洲建州卫印”,而皇太极有两方满文金印。

其他的皇帝的数目大致是:顺治约20方、康熙约120方、雍正204方、嘉庆400多方、道光不到100方、咸丰30方、同治20多方、光绪70-80方、宣统约50方。

而据《乾隆宝薮》及现藏实物估计,乾隆一生所用玺印多达1800余方。

而同一内容的印文有时多达几十方,如“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宝”共刻过42方,“犹日孜孜”24方,“八徵耄念”和“八徵耄念之宝”63方,“自强不息”45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宝”13方,“太上皇帝”和“太上皇帝之宝”20方,“乾隆宸翰”22方,“飨用五福”15方,“三希堂”13方,“奉三无私”11方,“惟精惟一”11方。

最有价值的古玉——历代中华玉印

最有价值的古玉——历代中华玉印

最有价值的古玉——历代中华玉印中国玉器,博大精深。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玉器不仅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更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

在灿若星辰的玉文化历史遗存中,玉印是极富特色的古代玉器之一,同时也是格外珍贵的古代玉器品种。

为什么古代玉印格外珍贵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文化习俗。

在中国古代,伴随着文字的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印章最早出现在商代。

安阳殷墟出土商代甲骨文早期印章多为铜印,最早的玉质印章出现于西周时期。

2016年,陕西省渭南市的文物考古部门,在一座西周早期墓葬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枚龙钮形玉玺。

这是迄今为止,西周早期墓葬首次发现的随葬玺印,也是中国印史上目前所见最早的玉质印章。

陕西渭南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龙钮形玉玺根据先秦玉器珍贵的价值属性,我们不难推测玉玺拥有者的贵族身份,其无疑是当时社会的上层贵族,如果没有相当的权势和财富,根本不可能拥有如此贵重的宝物。

同时,结合现代考古发掘的诸多玉印实物,还可以印证历代史籍关于古代玺印的另一则记载。

按照先秦惯例,带有私人姓氏的印章往往讲究“生佩死殉”,意思是玺印主人生前会随身佩戴玺印,去世之后玺印则会作为逝者的重要印信被随葬。

战国“陈顺”玉印战国“陈顺”玉印秦代“姚歇”玉印秦代“姚歇”玉印秦代“王猷私印”玉印秦代“王猷私印”玉印南越王墓出土西汉早期玉质玺印南越王墓出土西汉早期玉质玺印汉代“长乐万岁大利”玉印汉代“长乐万岁大利”玉印汉代“程竈”(鸟虫篆)玉印汉代“程竈”(鸟虫篆)玉印文路两面玉印,秦代。

天津博物馆藏。

长1.7厘米,宽1厘米,高0.6厘米。

甘肃馆藏精品丨汉“杜宝”玉印汉“杜宝”玉印,汉代,一级文物。

旧藏。

印面长1.3 厘米、宽1.3 厘米、通高1.35 厘米。

和田白玉。

方形,龟钮。

印面以铁线篆镌刻“杜宝” 二字。

玉质洁白莹润,雕刻精细生动,镌刻细劲,书体秀美。

古代印章以玉作印材的,秦汉以前比较少见。

《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卫宏曰“……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此说虽主要指官印而言,但至汉代若无僭越之风,一般人是不敢用玉印的。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摘要:
一、九龙金玺的简介
二、龙印底下的四个字的内容
三、四个字的含义及象征意义
四、四个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正文:
九龙金玺,是我国清朝时期的一件皇家宝玺,为乾隆皇帝所制。

玺身为圆形,直径约为11.3厘米,高约为9.8厘米。

其上雕刻着九条立体浮雕的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龙印底部镌刻着四个字,分别为“唯精唯一”。

这四个字源于《论语·尚书》中的“精一之至,至于无形”,强调专注、坚持的精神品质。

乾隆皇帝以此为玺文,意在告诫子孙后代,治理国家要专心致志,秉持初心,方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唯精唯一”四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丰富的应用。

首先,它体现了专注的力量。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人们都需要专注于目标,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这四个字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

面对困难和挑战,只有保持初心,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克服。

最后,它还传达了诚信的品质。

一个人只有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九龙金玺上的“唯精唯一”四字,不仅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它提醒着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专注、坚持初心,并秉持诚
信待人。

历史趣闻乾隆帝的四大无价之宝是什么?宝物的下落

历史趣闻乾隆帝的四大无价之宝是什么?宝物的下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乾隆帝的四大无价之宝是什么?宝物的下落导语: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

他在位六十年,又当了四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以及各种玉玺。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过于大清的乾隆皇帝。

他在位六十年,又当了四年太上皇,64年间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以及各种玉玺。

死后这些奇珍异宝与之同埋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

然而,1928年7月2日,东陵大盗、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一夜之间连掘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并将其洗劫一空,包括这些奇珍异宝、金银珠宝在内的陪葬品装了满满二十大车返回驻地。

最终这些奇珍异宝被盗出后,颠沛流离,流落世界各地。

一、玉玺“八徴耄念之宝”“玺”这个字变得尊贵是在秦朝。

秦以前,不管官印、私印,都可以用上这个大名。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玺”,臣民的只能叫“印”。

乾隆帝一生拥有玺印1800多方,独冠帝王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

乾隆的一方方玺印是他为自己漫长人生路上树立的里程碑,也是他心情的晴雨表。

他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要用玺点缀;70岁刻“古稀天子”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犹日孜孜”,80岁刻“八徴耄念之宝”及与之相配的“自强不息”,都体现出不服老的劲头;嘉庆二年(1797年),已经当了太上皇的乾隆,用的一方玺措辞极其直白,上面赫然写着“归政仍训政”,明摆着讲,虽然儿子当皇帝,但大事还得老子说了算。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元年(1736年)的正月初四,雍正皇帝已经去世4个多月,居丧的哀伤气氛被改年号的喜庆所取代。

25岁的年轻皇帝让身边的太监拿着一生活常识分享。

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

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

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乾隆帝与清宫玺印收藏文/郭福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丨摘要丨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府收藏最为鼎盛的时代之一。

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古代艺术品钟爱之至,搜集不遗余力,在他统治的60余年中,内府收藏堪称宏富,历代珍品无不囊括府库,皇宫御苑内古物充斥,艺术品比比皆是。

不但如此,对这些内府收藏,乾隆时还编纂了较为翔实的著录典籍,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资料。

对于古代玺印,乾隆帝也同样注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极力搜罗,不断整理,使内府的玺印收藏渐成规模,奠定了清宫玺印收藏的基础。

这些收藏在清朝覆亡以后成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玺印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依据有关史料和实物,对乾隆帝有关古玺印搜集、整理的情况作一概述,以期为同行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一、乾隆时期清宫玺印收藏的状况乾隆时期宫中玺印收藏的数量到底有多少,由于资料的限制,我们已经很难确切地知道了,但通过乾隆帝自己所作的有关玺印的御制诗和现存实物,仍然可以理出一个大致的头绪。

(一)古铜印乾隆时期宫中收藏的古铜印主要有如下几部分:一是以“金薤留珍”命名的部分。

根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早在乾隆二年(1737),就开始了对宫藏古铜印章的集合归总工作。

乾隆三年十一月将1261方宫中旧藏的古铜章交由汪由敦等认看,分出先后时代和等级,分别装匣,每匣并配印谱册页,特制黑地金漆龙纹长方匣盛装。

第二年,做得“金薤留珍”漆匣五个,分别编为“东、壁、图、书、府”,每匣各置印谱。

[1]此后不断增补,至乾隆十六年(1751)最终形成“金薤留珍”古铜印专藏,乾隆皇帝特作《古铜章歌》以记其事。

[2]这些古铜印被秘藏于五箧之中,分别以“东、壁、图、书、府”命名。

各箧正面漆绘双龙,中央是乾隆御题“金薤留珍”四字。

各箧内装六屉,第一屉是本箧印谱,二至六屉放置古铜印。

其中官印221方,分别放在“东、壁”两箧之内,私印1070方分别放在“图、书、府”三箧之内。

清宫田黄极品田黄印章

清宫田黄极品田黄印章

清宫田黄极品田黄印章田黄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产于福州市寿山溪及其两侧水田中,被誉为“石中之王”。

田黄因具有皇族专用的黄色,被清代帝王喜爱并视为珍宝,争相寻觅,同时也倍受文人雅士及官宦贵族的推崇,视同瑰宝,自清以来极负盛名,价与金玉相埒。

清代历史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将田黄视同拱壁,把它用于刻制玺印。

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有收藏田黄的雅好,一次他在梦中得赐玉皇大帝御笔“福、寿、田”黄色石章,自此每逢元旦祭天时,必在供案中央置一块质地上佳的大田黄,以取吉祥之意。

乾隆皇帝一生所拥有的田黄宝玺在清朝历代皇帝中数量最多,如“乾隆御笔”、“信天主人”、“三希堂”等十数个。

不仅宫廷,民间也有“一两田黄十两金”之说,质地上乘的田黄往往“易金数倍”。

对于田黄的品评,石巢先生在《印石辨》中提出了“温、润、细、结、凝、腻”的“六德”之说。

本次华艺国际春拍将推出五方精选的田黄印章,质地工艺上乘,堪称文房类收藏中的顶级首选。

清中期田黄双狮纽印材6.8×2.8×2.8cm W:119.5g通常而言,上佳印材如青田、鸡血之类,以一两左右算成材,二两以上算大材,而田黄非矿所出,多为独石,物稀材小,当更为珍贵,所以有专家认为田黄30克以上即算成材。

此印材重达119.5克,方正规整,可想而知如此硕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要耗用多大的田黄原石方可成形,印主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此田黄方章用料精贵,体量较大,采用上好田黄精雕而成,色泽自然,呈熟栗黄。

呈色洁净素雅,表层微有沁黄,更显淳古。

石质凝腻、温润,质理通透。

方章精工雕琢,印纽双兽采取圆雕手法,用刀之法于细腻中见刚劲,圆熟明快。

瑞兽圆眼,如意形隆鼻,毛发整齐丝毫毕现,表情威武,侧身回望,小瑞兽于其身旁玩耍,乖巧活泼的情态令人爱不释手。

雕刻中的细腻处理尤为精彩,全凭深厚的刀技功力,才能呈现“心手相应、刀随心走”的境界。

参阅:Lot 4979 寿山田黄石方章3×3×5.5cm,重131克田黄苍龙教子印章H:4.1cm W:30g印文:雪斋藏书边款:刻奉雪斋王孙正,叔孺。

乾隆的和田玉缘

乾隆的和田玉缘

乾隆的和田玉缘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10期如果要在如今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寻找历史最为久长,文化背景最为深厚的艺术门类的话,恐怕非玉莫属了。

从新石器时代内蒙兴隆洼地区发现的早期玉器算起,中国玉器已经走过了8000多年的历程,如今依然是人们的至爱,尤其是国际拍卖市场上清代宫廷玉器的价格屡创新高,甚至过亿元人民币。

玉器制作到清代达到巅峰,和一位爱玉如痴的帝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就是清高宗乾隆。

乾隆其人尽数历代帝王,即便是《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的那位殊玉蒙衣(周身裹满宝玉),登鹿台自燔于火而死的商纣王,恐怕也只是貌似爱玉,其实不过是想达到借玉升仙不死,与玉石共长久的目的而已。

真正对玉有着深入骨髓的热爱,且至今还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的皇帝,恐怕非高宗弘历莫属了。

高宗弘历,年号乾隆,雍正第四子,25岁登基(1736),在位60年,历史上少有的玉痴皇帝,一生撰写有关玉器的诗文就有800余篇。

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还关心古玉的鉴定考证,把自己的品评意见写成诗文,命玉工刻在古玉之上。

在故宫的玉器库房中,这样的古玉比比皆是,目前故宫钟粹宫的玉器展厅内,摆放了多件乾隆收藏的古玉,每件玉器上都有乾隆的御题诗。

一件本是光素无纹的新石器时代大玉璧上,乾隆命人将自己写的诗以楷、行、隶、草、篆五种字体刻满了大璧,后面再刻上年款以及“几暇怡情”“得佳趣”二印(图1),从这两方印文中,你可以读出乾隆在考证玉璧时的怡然心情。

和田玉之兴盛说起和田玉使用的历史,确为源远流长。

新疆地区发现最早的和田玉制品,雖然是斧、锛一类玉工具,但它们可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制品。

那么,和田玉什么时候进入中原并成为中华民族玉文化的主要载乾隆的和田玉缘□徐琳体呢?在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里,我们找到了和田玉的身影(图2),这是目前发现和田玉进入中原的较早例证,这位能征惯战的商王武丁夫人妇好,死后随葬了755件玉器,其中有一大部分为和田玉,是战争俘获还是方国进贡?不得而知。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九龙金玺龙印底下的4个字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九龙金玺龙印的背景和意义
2.详述印章底部的四个字
3.分析四个字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4.总结九龙金玺龙印及其底部四个字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正文
九龙金玺龙印是我国历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文物,它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社会的严谨等级制度。

九龙金玺龙印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自己 60 寿辰而制作的,其上雕刻着九条龙,寓意着九五至尊。

而在这枚印章的底部,有四个字,更是为这枚印章增色不少。

这四个字是“天命神授”,它们位于九龙金玺龙印的底部,字体苍劲有力,气势磅礴。

这四个字寓意着皇帝的权力是天命所归,是神授的,而非人为的。

在封建社会,这样的说法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它强调了皇帝的合法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天命神授”这四个字不仅仅是对皇帝权力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认可。

在古代,人们相信皇权是天命所归,皇帝是真龙天子,他们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普通人则是顺应天命,服从皇帝的统治。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第1页共1页。

乾隆皇帝的印章知多少——处处皆留印乾隆印章宝玺清朝雍正

乾隆皇帝的印章知多少——处处皆留印乾隆印章宝玺清朝雍正

乾隆皇帝的印章知多少——处处皆留印乾隆印章宝玺清朝雍正众所周知,乾隆是个“ 印章狂魔”。

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玺印按功能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国宝、名章、闲章三类,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帝王个人心性素养的体现。

乾隆帝(1711年一1799年),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他在位六十年(1736年—1795年),上承父祖余辉,在爷爷康熙、父亲雍正的铺垫下,又经过励精图治,缔造了大清王朝最辉煌的盛世,被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同时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帝受祖父康熙帝影响,自幼仰慕汉文化,于理政之暇,博览群书,雅好收藏,醉心书画,其文化素养之高,在包括汉族皇帝在内的历代帝王中颇为少见。

文化上编纂有《四库全书》,搜刮了大量书画,编有《秘殿珠林》《石渠宝笈》。

《清史稿·高宗本纪》评其:“揆文奋武,于斯为盛。

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

” 自明代以后,历朝帝王或附庸风雅,或出于嗜好,似乎都对印章很感兴趣。

处理政事之余,把玩品味,不失为一种高雅的享受。

而清朝的各代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玺的数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秦汉之前,玺印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区分,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称为玺。

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他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能称为玺,而臣民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到了唐代武则天时,因为玺与死谐音,很不吉利,就改称皇帝玺印为“宝”,后世一直沿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皇帝印玺都称为“××之宝”。

一、皇权的象征,发号施令的象征——二十五宝玺“乾隆二十五宝”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玺的总称,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是真正的官方国玺、皇权和地位的象征。

清人关后,因国家制度的不完善,早期几位皇帝所用的39枚宝玺在使用中功能混乱,时有出错。

乾隆皇帝印章大全,枚枚精美绝伦

乾隆皇帝印章大全,枚枚精美绝伦

乾隆皇帝印章大全,枚枚精美绝伦说到乾隆皇帝有多少印章,很多人可能会想起一张广为流传的《乾隆印迹》图(如下)。

清代各朝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称宝薮,《乾隆宝薮》就是乾隆的专属印谱,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

两套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带福字的《宝典福书》和带寿字的《圆音寿耋》各120方计480方。

其中一套寿山石印为和珅进献,一套铜镀金印为金简进献的,另外还有两套《宝典福书》和《圆音寿耋》各60方,计240方。

共有720方未集入《乾隆宝薮》中,所以,乾隆皇帝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

故宫现存乾隆皇帝印玺1000余方。

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也有收藏,佚失的有数百方。

乾隆时代的印玺,玉质印玺的数量多达半数以上主要有白玉,青玉、碧玉、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及各种宝石;除此之外,还有木、金、银、铜等20余种材质乾隆宝石料闲章套印 16方共装一木匣,分别是: 碧玉虎钮连珠文“宝亲王宝”“长春居士”印碧玉螭钮“爱竹学心虚”。

白玉螭钮“掬水月在手”长方印紫晶椭圆螭钮“乐善堂”印青玉兽钮“千潭月印”长方印粉玛瑙龟钮“抑斋”长方印白玉螭钮“追逐其章”长方印玛瑙兽钮“齐物”长方印红玛瑙螭钮“菑畲经训”方印青金石螭钮“大块假我以文章”方印青金石螭钮“月明满地相思”方印青玉螭钮“众花胜处松千尺”长方印,白玉螭钮“如如”方印,白玉螭钮“落花满地皆文章”长方印,红玛瑙螭钮“半榻琴书”方印,白红玛瑙螭钮“随安室”长方印,雍正十一年(1733年),二月封弘历宝亲王。

印应在此后制造,乾隆即位后仍继续使用,说明乾隆皇帝对这套印的喜爱。

乾隆皇帝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还喜欢在藏书上留下自己的藏书印章。

乾隆皇帝有不少的藏书印章,这些藏书印章很有特点,它们不仅个头大,边框粗,而且显出十足的霸气,藏书的哪里显眼,乾隆皇帝就把自己的藏书印章留在哪里。

乾隆皇帝在皇宫里有一个藏书之处名叫“天禄琳琅”,是一座大殿,里面藏书甚富。

乾隆皇帝有很多藏书印章,号称“乾隆五玺”。

乾隆玉印印章有什么用途

乾隆玉印印章有什么用途

乾隆玉印印章有什么用途乾隆玉印是清朝乾隆皇帝使用的印章,是一种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

它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象征权力和地位乾隆玉印是皇帝的象征,代表了皇权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古代中国,印章是权力的象征,印章的所有者可以通过盖章来体现自己的权威和地位。

乾隆玉印作为皇帝的印章,具有非常高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了皇帝的统治权和权威,体现了封建中国的等级制度和君臣关系。

2.行政管理乾隆玉印在行政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印章是官员处理政务的必备工具,只有盖上官方印章的文件和公文才具有法律效力。

乾隆玉印作为皇帝的印章,被用于签署重要政务文件、发布法令和诏书,代表了皇帝的意志和决定。

此外,乾隆玉印还被用于颁发赏赐、册封官爵、批准封官等行政事务,具有非常重要的行政管理意义。

3.文化传承乾隆玉印作为乾隆皇帝的个人印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乾隆玉印的制作工艺精湛,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乾隆玉印的传世,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和发展。

4.宗教仪式乾隆玉印还可以在一些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发挥作用。

在古代中国,印章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具有驱邪辟邪的作用。

乾隆玉印作为皇帝的印章,被视为至高无上的象征,具有特殊的宗教意义。

它可以在一些重大的祭祀活动中被使用,以彰显神圣和神灵的威严。

总之,乾隆玉印作为清朝乾隆皇帝的个人印章,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行政管理意义、文化传承意义和宗教意义。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收藏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乾隆珍宝田黄三联章

乾隆珍宝田黄三联章

乾隆珍宝田黄三联章作为我国历史上享年最久、掌权时间最长的帝王,乾隆皇帝的一生珍藏了数不胜数的古玩珍宝,令人叹为观止。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乾隆皇帝最为珍视的一件宝物:天黄三联章!图为乾隆田黄三联章田黄三联章,方玺均长2.6cm,宽2.6cm,通高10cm;椭圆玺长径3cm,短径2.3cm,通高10cm。

现由故宫博物院藏,为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

是章?还是玺?在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介绍中,相信许多细心的小伙伴都会发现,这“田黄三联章”的真正学名叫“田黄三联玺”!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印,玺不分,既可以称为印或者章,也可以叫玺。

秦朝法制规定,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为“玺”。

三联章虽然不是正式官文中使用的印章,但它是皇上所用的,所以也叫玺。

取材珍贵工艺精湛乾隆田黄三联章,是三方田黄石印,用同样由田黄石雕饰的石环和石链相连,浑然一体,令人叫绝!印文分别是:“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

三枚印章,两枚为正方形,一枚为椭圆形,椭圆的为乐天。

三方印章三个内容。

“乾隆宸翰”为阳文篆刻,布局章法为传统标准格式;“乐天”亦为阳文,两字居中,左右饰以螭纹,使玺面富有动感;“惟精惟一”采用的是阴刻方法。

,三方印章中,“乐天”的印文是长方面,上面还有荷叶的浅浮雕,很雅致。

何为“乐天”?古文中有“乐天知命,顺乎自然”的语句,提醒皇帝要与百姓同乐;“惟精惟一”则是警示皇帝要时刻警醒,时刻尽心治国理政;“乾隆宸翰”则是乾隆皇帝翰墨的意思。

整套印章看上去质朴无华,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链子竟是闭合的。

原来,这一组印章竟是由一块田黄石雕刻而成,真乃巧夺天工之作!何为田黄为什么这三枚印章如此珍贵呢?一是因为主人的显赫身份,还有一点是因为它的材质。

它通体黄色、晶莹润泽,是大名鼎鼎的田黄石,仅出产于福建福州的寿山山脉。

田黄石因为产自特定区域,又是一种经千万年方形成的结晶石,因而弥足珍贵。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

寻访乾隆的石刻印章

寻访乾隆的石刻印章

寻访乾隆的石刻印章
众所周知,乾隆是个“印章狂魔”,据史籍《乾隆宝薮》记载,乾隆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常用的印章大概有500多枚,甚至在乾隆85岁退位时还有一枚大到一人抬不动的印章,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帝印章。

关于乾隆为什么这么喜欢印章和盖章,乃是受了周武王的影响,传闻周武王使用的东西,能看得见的地方,都会刻上警句,以激励自己,因此乾隆也也是效仿于此。

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印章是在他鉴赏的书画瓷器珍玩中加盖的,为了表达他的喜爱有的举世名作几乎被其盖满,使原作看来有点喧宾夺主甚或面木全非之感。

在他其余的留刻处,我们能亲眼目睹并近距离欣赏其石刻印章的地方从北海公园的快雪堂,琼岛里的亭台楼榭处和濠濮涧到故宫御花园和建福宫,三山五园和西山诸多名胜处数不胜数。

在寻访这些石刻印章的过程中,发现乾隆印章集中最多的几个地方竟都在颐和园内,一处是谐趣园“知鱼桥”牌楼刻石。

此牌楼上有乾隆刻石21处,楹联两幅、题诗十六首,每处均有乾隆的御题刻章且各有不同。

另一处在《寻诗径》石碑,石碑背阴乾隆题写“寻诗径”三字,在石碑之上共有乾隆在不同时间题诗六首:碑阳一首、碑侧各两首、背阴额首一首,各有石刻印章十数款。

保存完好精美如初的我认为当属宝云阁前的石牌坊上楹联处落款和铜亭上楹联处的刻章,都是乾隆喜爱并随身携带之印。

(铜亭上的楹联及印刻)
在寻访过程中,免不了有偏颇之处,但并不影响学习和欣赏作为园主人的喜好和雅趣。

附些乾隆历代印章作为补充材料以便参考。

对一枚乾隆皇帝玺印的初步考证

对一枚乾隆皇帝玺印的初步考证

对一枚乾隆皇帝玺印的初步考证2016年12月16日在某印社秋季拍卖会上,一枚“丛云”印章,当初只认为是清代的普通闲章,并没有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所以1.8万就落槌了。

后经买家考证,慧眼识“宝”,查明身世,这一查,把买家给乐坏了,它的主人原来竟然是乾隆皇帝!这是一枚出身皇家的玺印!转眼在2017年6月6日的保利拍卖会上,这枚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拍出了380万人民币的高价,让当时的买家短短半年之内净赚300多万。

据《乾隆宝薮》和现国内各博物馆及有据可查核的珍藏实物统计,乾隆共有玺印1800多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乾隆的宝玺质地多种多样,除了用寿山、青田等印章料及玉篆刻的宝玺外,还有铜、水晶及玛瑙的宝玺。

根据《宝薮》统计,乾隆帝“古稀天子”和“古稀天子之宝”就有42方,“犹日孜孜”24方,“八征耄念”和“八征耄念之宝”63方,“自强不息”45方,“十全老人”和“十全老人之宝”13方,简而言之,乾隆就是位印玺发烧友,可以说,平生制印无数。

无论是故宫资料还是历代宝玺藏家分享信息,估计乾隆皇帝到底拥有多少宝玺,也不会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

决定一枚宝玺或名家印章市场价值的因素众多,比如大小级别、所用材质、印文内容、边款款识内容及收藏经历等等,其中收藏经历及用印出现频率是价格波动的重大变数。

2019年6月14日,本人在境外某慈善机会店(Opportunity Shop)购得边款为“绍闻衣德千秋凛,景福鸿禧百世凝”,印面为“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闲章一枚,重约不到400克,店家出售标签注明“Dragons Screen Shoushan Official Seal),意谓寿山龙钮官印。

该枚印章与其它5枚玉石及寿山石闲章一并待售,就将其全部收购。

有了“丛云”的传奇故事及其激发的研究兴趣,本人将该批印章带回国内,开始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边款款识“绍闻衣德千秋凛,景福鸿禧百世凝”原来是康熙皇帝及乾隆皇帝曾经所书的“行书七言诗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枚乾隆时期的珍贵玉印
古代玉印具有佩饰和凭信的双重功能,也是佩印者地位和财富的体现。

到了汉代,玉印成为流行时尚,精美程度达到了鼎盛。

自明代文人篆刻入印以来,到清代乾隆时期,文人治印之风大为时尚,流派纷呈,百花齐放。

在此基础上壮大起来的玉印文化在清代文人思潮的推波助澜下,达到了足可与两汉玉印章相媲美的焕然一新的艺术境界,从而形成了华夏玉印史上自两汉以来玉印文化的第二次空前繁荣局面。

一时间,从皇室到民间,不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平头百姓,无不以拥有一方精美的玉印为乐。

厦门华侨博物院收藏两枚乾隆时期的珍贵玉印,是上世纪50年代,厦门华侨博物院倡办者、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从北京征集来的。

成亲王永理“诒晋斋”玉印
其中一枚为碧玉,双龙钮,正方形印章(图一)。

印文刻篆书“诒晋斋”三字,属于斋馆印。

古人常为自
己的居室、书斋命名,并常以之制成印章。

唐代李泌有“端居室”玉印,大概为此类印章的最早者。

宋元以后,这种风气渐渐盛行,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

元代书画家赵孟?\有知名的“雪松斋”,明代书法家文征明说:“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

”这些斋馆印大多是文
人治印的产物,属于闲章的一种,包含着拥有者的志向情趣、纪年记事、寄情怀旧、文化元素等重要信息,也是篆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种类。

“诒晋斋”是乾隆皇帝十一子成亲王永理的书斋名。

永?w因皇太后赐其西晋陆机《平复帖》,故将其书斋
名改称为“诒晋斋”,又号诒晋斋主人。

永理工书,善真、行体书,兼及篆、隶,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中期“四大书法家”。

他刻有《诒晋斋巾箱帖》、《诒晋斋法帖》两部丛帖。

著有《诒晋斋诗文集》《诒晋斋诗文续集》《诒晋斋随笔》《听雨屋集》等书。

永为皇室主要成员,又是清代盛时书法大家,用印是非常讲究的,他用和田碧玉篆刻印章“诒晋斋”,意义非
同一般。

“诒晋斋”的含义,“诒”字意同“贻”字,是取赠送、贻赠、馈赠之义,“晋”因西晋陆机《平复帖》而取名。

可见成亲王对《平复帖》的珍爱和尊重程度,把自己原来用了多少年的书斋改名。

也有记载说,成亲王因得到《平复帖》而重新建造了一座书斋,取名“诒晋斋”。

他用珍贵的和田碧玉篆刻了这枚“诒晋斋”汉篆书印章,不仅可以看出他对《平复帖》珍视、爱戴之情,也让
我们看到清代皇家重视、尊重、保护前代历史文物的情怀和清中期文人治学和审美的态度与情趣。

“诒晋斋”玉印边长9.2厘米见方,高7厘米,大方庄重,与200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1858港元的乾隆帝御宝交龙钮和田青玉玺颜色、印钮造型如出一辙(图二)。

“诒晋斋”玉印的双龙钮造型和乾隆帝玉玺几乎完全相同,其体积超过雍正、乾隆帝的多枚玉玺闲章体积。

这枚玉印体积硕大,无论在当时还是现代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能拥有如此体大的和田玉印,折射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也表达了玉印所有者高雅深厚的文人大家品味。

永理是乾隆帝的儿子,本人又是当时的书法大名家,此枚玉印的尺寸是集皇家风范、尊贵身份、文人风雅于一身的表征。

清代官印,其印文款识为满汉文同时入印,而清代满族人的斋堂馆印,一般都以汉文人印,这一特点
说明清代满族人对汉文化的认可与喜爱以及满汉融合认同的程度。

“诒晋斋”玉印为朱文汉篆体,印面“诒晋斋”三字,规整端庄,匀称美观,刀法干净利落,古拙苍劲,笔道流利挺拔,功力深厚,虽无边款,但从玉质和篆刻印文及印钮的雕工看,应出自当时书法大家和玉印雕刻大师之手。

和阗玉质地坚硬不易受刀,能达到如此高妙的艺术效果是须有相当的书法造诣和雕刻功底的。

我们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进一步体会印文内容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

书法是印文的基础,“印从书出”,高超美妙的书法“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

“诒晋斋”玉印为篆体,篆字是以“形”为中心发展而成,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刀法,刻玉印,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

“诒晋斋”玉印用新疆和阗玉,其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雕琢,如此就产生了“平刀直下”的特殊篆刻技法,这种技法秦汉就已发明,即所谓的“切刀法”。

用切刀法行进雕刻速度不能太快,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诒晋斋”三个字,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

章法,把“诒晋”二字分为上下结构,与“斋”字布置为左右对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非常恰当,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亦称“大章法”很舒服。

而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的“小章法”,“诒晋”二字占印面的一半,虽然紧凑,但笔画与笔画之间顾盼呼应,字与字之间随势而安,满而不乱。

“斋”一字占印面另一半,虽空白较多,但与“诒晋”二字相配,相得益彰。

笔画的多寡打破了规整的对称,呈疏密有致、递相映带之
状,整体又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效果。

“诒晋斋”玉印从书法的小篆之美韵,到章法的巧妙布局,再到刀法的合理应运,还有其印文内容所具有的情有独钟的深刻含义,值得我们认真鉴赏。

“诒晋斋”玉印的材料及雕工。

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和回部的动乱,中西交通得以保障,质地优良的新疆和田美玉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地大量进入内地。

清代宫廷大力提倡玉雕业,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制玉作坊原料充足,名工荟萃,技艺精湛,加之当时的文人墨客参与设计制作玉印,把清中期五印水平推向了顶峰。

“诒晋斋”玉料为
新疆和田碧玉,呈碧绿色,玉质温润。

印台为正方形,印钮圆雕双龙,一龙身雕两龙首,两首向背而吼状,龙须上卷,四龙角向后呈相连式,伏在其印背上,四
爪粗大有力,紧抓印台顶面,雕工粗犷,立体感强。

从雕工观察,这枚印章应该是京师制作。

京作玉器是以北京为中心的玉作工艺风格,造型浑厚庄重,圆雕和浮雕的作品较多,图纹王艺亦比较复杂,呈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和悠然洒脱、落落大方的京城风貌。

尤其是动物形圆雕,大都丰满圆润,刻划得敦实健壮。

“诒晋斋”玉印钮雕刻龙纹,不失其淳朴、厚重的地方特点和舒展开朗的北方风格。

“诒晋斋”玉印从书法之美妙构思、刀法之干练娴熟、章法之奇妙端庄,加上和田美玉与京师玉雕敦厚稳重、自然大方的工艺相结合,真乃方寸之间见精神、显意趣、彰内涵。

“太岳之后”玉印
华侨博物院院藏另一枚为新疆和田墨玉印(图三),双龙钮,印文“太岳之后”属于闲章之类。

印文“太岳之后”为溢美赞颂之词,泰山为五岳之首,此印文寓意五岳之后的又一峥嵘高峰太岳,一般钤盖在书画上。

这类印盛行于宋元,传贾似道有“贤者而后乐此”,文嘉
有“肇锡余以嘉名”,文彭有“窃比于我老彭”,皆《离骚》中语。

闲章一般都蕴含着一定的情趣、意境和文化内涵。

“太岳之后”与“诒晋斋”这两枚玉印的质地、尺寸、印文书法、印钮雕工同出一辙,为同一时期的文人治印的作品,应为成亲王永理的书斋印和书画闲章。

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值得细加品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