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

合集下载

乾隆年间留下的药膳方

乾隆年间留下的药膳方

1、皮肤粗黑:靠化妆品增白皮肤,只能一时掩饰,治表不治本。

现向您介绍一种治表治本能使皮肤增白而真白的妙方,即简单又有特效:用白醋与甘油,按2:1混合,常搽皮肤,一日二至三次,能使皮肤湿润,减少黑色素沉积,一月后皮肤即细腻白嫩,洁净光滑富有弹性,充满美感(此方对遗传性黑皮肤均有疗效). 2、除面部皱纹:鲜黄瓜汁半两,加入等量鸡蛋清(约一只蛋)搅匀,每晚睡前先洗脸,再涂抹面部皱纹处,次日晨用温水洗净,连用半至一月,以使皮肤逐渐收缩,消除皱纹有特效3、除雀斑:杏仁*5钱,磨成细粉,用鸡蛋清调成糊,每晚睡前涂面部,次日清晨用温水洗去,一日一次,10~15日显效,以后不发。

4、黄褐斑、蝴蝶斑:冬瓜汁、白醋等量,调匀搽面部,一日2~3次,搽后过10分钟洗去,连用半月即可除净。

5、除面部色素斑:鲜西红柿汁与蜂蜜按2比1混合,涂面部,过10分钟后洗净,连用10~15日,能将黑色素分解,皮肤变白红润。

6、除粉刺(酒刺、青春豆、痤疮):鲜黄瓜汁、白醋等量调匀,先用热水洗脸后再搽脸,一日三次,搽后过10分钟用温水洗去,连用半月可愈。

以后不发。

7.面下粉刺:(验方).蔓菁子研沫。

加入雪花膏每天晚上涂抹数日即愈。

8.脸上黑痣点去掉法:洛阳:赵建林.生石灰、白碱各一半,用酒精调成糊状,点在黑痣上半天即掉。

9.面上黑星:(验方).芫荽(又名香菜)煎汤天天洗,数日去掉。

10.除黑痣:花生米烧焦捣碎,用酒精调匀,涂痣上,每晚睡前涂上并包好,次日晨洗去,连用半月可除(大痣需涂一月)。

11.脱发、头屑、头痒:每次用桑树根皮*4钱、水二斤,加陈醋2两烧开洗头,一日一次,洗后勿用清水过头,连用5天,能促进头皮血液循环,有固发作用,并治头屑、头痒、可再头发。

12.鬼剃头(斑秃、秃顶):按54条使用,并用老姜片每日擦头皮3~5次,与54条同用半月,以后不出一月便重新长出一头浓发。

13.头发增亮:啤酒与陈醋按2比1混合,每日用毛巾吸湿再涂发一次,连用半月。

【转载】清代宫廷御医调制的药膳茶饮(收藏版)

【转载】清代宫廷御医调制的药膳茶饮(收藏版)

【转载】清代宫廷御医调制的药膳茶饮(收藏版)在清代宫廷医药档案资料中,运用代茶饮法以治病和调理的记载很多,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形成清宫医案的一大特色。

代茶饮是将中药煎汤,或用开水沏,像日常饮茶一样频频饮服的一种中医传统服药治疗方法。

这种治法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大约与我国人民的饮茶习惯有关。

代茶饮法之所以受到宫中欢迎,有这样几方面因素:①服药较为方便;②药多轻灵精巧,性多平和,味多甘淡,良药而不甚苦口;③小量频服利于慢性病的防治,利于机体功能的调整,亦宜于长期坚持服用。

代茶饮在宫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于轻症或慢性病的治疗宫中皇帝、后妃等平素养尊处优,如遇身体稍有不适,就要召御医诊视。

若病情较轻,或经常有轻微不适者,一般不愿服苦药重剂,御医就常用几味气味淡薄的药做代茶饮方调理。

道光四年正月,皇后时有心烦,御医郝进喜诊之,用灯心五钱,竹叶一钱,煎汤代茶。

此方清心安神除烦,在宫中经常使用。

慈禧太后经常有“胃气欠调,消化迟滞”等脾胃症候,曾用炒谷芽二钱,生槟榔二钱,水煎代茶,亦曾用不少类似的代茶饮方,取其有养胃消食化滞的功效。

2.对于病情较重者,用做辅助治疗,或做善后调理例如,乾隆年间某年九月初,某阿哥之福晋患“内有滞热,外受风凉,头痛鼻塞,发热恶寒,身体酸软”之证,用疏解清热汤治疗后,“外凉已解,惟肝胃有热”,即以清肝和胃汤调理,后在用此方的同时,以“灯心一两,每次一钱,煎汤代茶”。

灯心代茶饮能使上部郁热下行,而从小便排泄,用于滞热于内的辅助治疗甚有助益。

又如道光三年四月,孝慎成皇后患“停滞受凉之症”,经“用药调治,诸症渐好,惟余热不净,胃气欠和”,御医赵永年等。

“议用清热和胃代茶饮调理”,处方是:竹茹三钱,麦冬三钱,去心,小生地三钱,花粉三钱,赤苓三钱,神曲三钱,焦楂三钱、研,谷芽三钱、炒,灯心五十寸,水煎代茶。

此方养阴清热和中,既清余热,又和胃气,药性平和,频频饮服,用于疾病向愈之善后调理颇为适宜。

宫廷最全绝密140个秘方偏方

宫廷最全绝密140个秘方偏方

宫廷最全绝密140个秘方偏方1.清理血管壁的好方子:丹参、天麻、三七、山楂、西洋参、瓜娄壳、何首乌这七味药各等量,放在一起打成粉,每天早晚一小勺,(胶囊可5粒)坚持吃3~5个月。

2.调节虚寒体质方子:干姜,肉桂,蜀椒。

1:1:1的比例,3味药等份混合打成粉,装入两层(袜子,手套,帽子)之间,盖发凉发冷的部位就行了。

3.各种骨刺:用干皂角捣碎加最好的山西老陈醋合成糊狀,贴在患处。

每次可用半小勺多,后固定好,上面用热宝加热。

4.预防血脂的升高和缓解轻度血脂高代茶饮方子;养生堂丨山楂20克,红曲10克,决明子15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5.小孩尿床:硫磺4克,益智仁4克,带须根大葱。

碎粉用黄酒调匀,温热后贴于肚脐,用胶布固定,贴2-3小时,每日2次。

6.治心肌缺血方:同仁堂丨五味子,桂圆肉,丹参各3两,红参须,红花各1两,红枣半斤,共分成3份煎成药汁,每天随意喝。

7.心阴虚失眠,手足热: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合用很好的。

8.小米粥可控制糖尿病:每天早晨煮一碗小米粥,要煮的干一点,里面放点核桃仁,枸杞子,又补脑,又补肾,又不升糖。

9.强筋壮骨茶:枸杞10克,大枣(炙烤)3枚,菊花5朵。

开水冲泡代茶饮。

10.胃溃疡,胃粘膜脱落:用猪蹄2-4个煮烂,沾白胡椒面(几岁就用几粒,研成面,分成7包),每天早空服一次,大约7天。

11.肾气不足阴虚手足热、盗汗:女贞子,益智仁打成粉,贴于肚脐。

12.十滴水滴肚脐,寒热两邪通吃:把十滴水滴在肚脐里,外面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封盖,12个小时以后取下。

肠胃容易受寒,呕吐或腹泻。

既能祛寒,又能祛火,一滴入脐,正好对付暑天之火和食物之寒,寒热两邪通吃,治疗夏天出现的肠胃问题,效果特别好。

13.疼痛不舒服:最好自己有一张人体穴位图。

当觉得身体那里疼痛不舒服的时候。

就用红花,栀子,莪术各等量打成的药粉,调成膏状。

敷在最痛的穴位上。

往往刚刚敷上药,疼痛就减弱或者消失。

很是神奇。

因为出现疼痛,都是因为这一条经络不通的缘故。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皇室宫廷用药、用方极为严谨、精湛,帝王后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网罗天下名医、名方夺为己用,使得宫廷医学与民间医术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就复习与整理学习清宫秘方的笔记中,略举方例,与同道分享。

1、乾隆皇帝服用「八珍糕」实录:清宫药膳—八珍糕为宫廷内列入内服延年益寿之药膳医方,乾隆41年(1776)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用八珍糕4次,用过2等人参24g。

乾隆52年12月初九起,至53年12月初三,合用八珍糕9次,用过4等人参135g。

乾隆皇帝暮年之时,阴阳气血虚损迭至,故频服此糕。

处方:茯苓、莲子(去心)、芡实、党参、扁豆、薏米、藕粉各60g,山药150g,糯米90g,把上药共研极细末,加白糖酌量,研制为糕,蒸熟服之。

因乾隆皇帝暮年,阴阳气血虚损迭至,故把党参改用人参,以加强补气健脾之功效。

评释:八珍糕创制于明代,其方首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专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易吐易泻均有良效。

据论:人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而损伤脾胃,百邪易侵,百病易生矣。

古方八珍糕,不寒不热,为平和温补之品,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百发百中,世人称为医中正道,并谓男妇小儿诸虚百损,无不神效。

若久服之,可培养脾胃,壮助元阳,轻身耐老,其功效之妙难尽述。

因此,清宫中历朝,上起8个皇帝、后妃,下至诸班宫女、太监、老幼竟相服食,视为补益增寿灵丹。

2、光绪皇帝饮食补养方—当归羊肉汤浅析:当归羊肉汤为清朝光绪皇帝饮食补养之方剂之一,1907年(光绪33年)9月19日,皇帝病后脉渐舒平和,病情好转,御医陈秉钧则开:人乳炖温,午后3、4点服。

次日,则开饮食补养法—当归羊肉汤,以瓷罐蒸炖,以温中养血,补益肝脾。

光绪常体虚多病,喜饮用当归羊肉汤,以求强身健体。

处方:当归30g,黄芪120g、羊肉(去皮、膜、油、筋)180g、生姜15g,加水用瓷罐蒸炖。

评释:本药膳方首见于《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意在温中补血,合黄芪亦气血双补之意。

【分享】[摘录]清朝宫廷秘方(雍正朝部分)

【分享】[摘录]清朝宫廷秘方(雍正朝部分)

【分享】[摘录]清朝宫廷秘方(雍正朝部分)【分享】[摘录]清朝宫廷秘方(雍正朝部分)开门七件事补益缓衰延年益寿篇内服延年药膏医方雍正皇帝谕旨修合琼玉膏雍正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御药房首领王洁、张尔康钦遵上谕,合琼玉膏壹料,净得貳拾叁斤拾貳两。

赏公马尔多少斤两,不敢擅专,谨此请旨。

白蜜·十斤(炼去滓)人参·二十四两(细末)白茯苓·四十八两(细末)生地黄·十六斤(捣绞取净汁十二尽)和匀,入磁缸内,以油纸五重、厚布一重紧封缸口,置铜锅内水中悬胎,令缸口出水上,以桑柴火煮三书夜,如锅内水减,则用暖水添之,日满取出,再用蜡纸紧封缸口,纳井中浸一昼夜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昼夜,以出水气取出,先用少许祭天地神祗,然后每取一二匙温酒调服,不饮酒白汤下,日进二三服,如遇夏日,置阴凉处,或藏水中,或埋地下,须于不闻鸡犬声幽净处,不令妇人丧服人见之,制时终始勿犯铁器,服时忌食蒜、葱、萝卜、醋、酸等物。

此药填精补髓,返老还童,补百损,除百病,发白转黑,齿落更生,行如奔马,日进数次,终日不饥,功效不可尽述。

一料分五剂,可救瘫痪五人,分十计,可救劳瘵十人,若二十七岁服起,寿可至三百六十,若六十四岁服起,寿可至五百年。

琼玉膏此膏填精补髓,肠化为筋,万神俱足,五脏盈溢,发白变黑,返老还童,行如奔马,日进数服,终日不食亦不饥,开通强志,日诵万言,神识高迈,夜无梦想,服之十剂,绝其欲,修阴功成地仙矣,一料分五处,可治五人瘫疾,分十处,可救十人痨病,渗合之时,沐浴至心,勿轻示人。

白蜜·三斤五两三钱三分三厘有零(炼净)白茯苓·去皮一斤三钱三分三厘优伶生地黄·五斤五两三钱三分三厘有零(取汁)新罗参·八两(去芦)人身、茯苓为细末,用密生绢滤过,地黄取自然汁,捣时不用铜铁器,取汁尽去滓,用药一处拌和匀,入银石器或好磁器内,封用净纸二三十重,封闭入汤内,以桑柴火煮三书夜,取出用蜡纸数重包瓶口,入瓶中去火毒,一伏时取出,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出水气,取出开封,取三匙作三盏祭天地百神,焚香设拜,至诚端心,每日空心酒调一匙头服,原方如此,但痨嗽气盛、血虚热者,不可用人参。

清宫里皇族治病大秘方

清宫里皇族治病大秘方

清宫里皇族治病大秘方1. 千金秘精方药方:组成:早莲蓬、头粉、莲花芯、莲子心各均和。

用法: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一二丸口含。

功用:任意采战不泄。

1/41. 惹意牵裙散药方:组成:牡丹花、天仙子、天茄花各均和。

用法:上为末,放在茶酒内与妇人食之。

功用:如增产交合后果,蛇床子加倍;增产坚度,远志加倍;若欲长大,鹿茸加倍;增产射精量,钟乳加倍。

2. 长相思药方:组成:淀粉、蛇床子、川椒(去目)、狗骨(烧灰)各均和。

用法:碾为细末,津调涂于玉茎上。

功用:初交一次,令女刻骨铭心。

3. 浴炉散药方:组成:松香、甘松、青皮、荆芥、五味子、蛇床子、朴硝个均和。

用法:每用一服水二钟,连根葱三枝,温洗阴户。

功用:行事兴阳。

清宫医案专家指出,此方取效妙在将药物放在炭火上薰之。

盖细辛、乳香皆富含挥发油,一经炭火之薰,其解毒消肿镇静之功便发挥出来。

此方说明,清宫太医院对于瘟疫已能采取积极的消毒预防措施。

2/41. 回生第一仙丹:光绪朝宫廷秘方。

组成:土鳖虫五钱,自然铜三钱醋制,乳香二钱,陈血竭二钱飞净,辰砂二钱飞净,麝香一钱,当归一两酒炒。

此方七味药均系攻破之品,堪称“虎狼之药”,功能:接骨活血止痛,凡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坠车落马、压伤砸伤、剧烈疼痛等外科诸症皆宜。

现今天津生产跌打丹成药,即本此方。

2. 御制平安丹:为清代宫廷名方。

组成:白豆蔻、沉香、苍术、陈皮、山楂等组成,主治:心胃疼痛、水停心下、呕吐恶心、胸膈痞满、大便溏泻等症。

此方在雍正、乾隆年间,多为蜜丸,每丸重三钱;光绪年间多为水丸,瓶装备用。

资料证实,御制平安丹在清宫配制数额很大,久用不衰。

此药制成后,首先保证帝后使用,其次赏赐皇亲贵族、太监和御医,再次赏赐各路驻防和军务大臣,最后由御医在临床应用。

本丹清代宫廷极为重视,曾在清代军务系统中大量使用,以防治军旅生活中常见的晕动病和单纯性急性胃炎。

3/41986至1990年,陈可冀、李春生、张国玺等当代医学专家,同国防科工委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厦门中药厂等合作,对御制平安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服用安全无毒,既具有中枢性调节前庭——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软脑膜微循环和轻度镇静作用,又具有外周性镇吐、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保护胃黏膜和抗菌等功效。

清宫秘传十八首秘方,补虚固本,补肾壮阳

清宫秘传十八首秘方,补虚固本,补肾壮阳

清宫秘传十八首秘方,补虚固本,补肾壮阳一、五老还童丸方,清宫秘传延年益寿良方《清宫秘方大全》:“补心生血,滋肾壮阳,能坚筋骨,悦颜色,乌须发,明日,固齿,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久久服之,大有奇功,不能尽述。

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温黄酒送下。

山药四两,牛膝四两,远志四两,山萸四两,茯苓四两,五味子四两,巴戟四两,苁蓉四两,楮实子四两,杜仲四两,小茴香三两,杞子三两,菖蒲三两,熟地五两。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

”二、五行七味丸方,唐郑披云传其方以药味配阴阳五行,以求固精保命,养气安神,调理五脏,补养六腑。

《云笈七籤》卷七七:“硫黄二两,日之精;白龙骨二两,月之精;安息香半两,火之精;拍子仁二两,木之精;菟丝子二两,土之精;五味子二两,金之精;肉苁蓉二两,水之精。

右件七味药,其香用胡桃仁隔杵别捣,其余并捣罗为末。

和合以魁是日,用枣肉为丸。

如小豆粒大。

每日空心,无灰酒下三十丸。

忌鸡猪鱼蒜。

”三、五子衍宗丸方,清官秘传益寿却老良方《清宫秘方大全》:“添精益髓,扶阳助阴,滋肾经不足之水,平命门有余之火。

久服令人眼目精明,乌须黑发,延年益寿,步履强健,广育种子,充足气血,效难尽述。

每服一、二钱;空心用淡盐汤送下,白开水亦可,冬日用黄酒亦可。

中年之人常服,助容颜不老。

菟丝子五钱,车前子五钱,覆盆子五钱,枸杞子五钱,五味子五钱,熟地八钱,茯苓三两,泽泻三两,山萸肉四两,山药四两。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

”四、打老儿丸方,清宫秘传返老还童仙方《清宫秘方大全》:“凡诸虚不足,劳伤过度,五脏虚弱,精亏血短,气弱神虚,饮食难化,或赢瘦不足,以致腰酸腿软,多睡少食,身体瘦弱,遍身不强,动转多病,耳鸣眼花,迎风流泪,牙落齿稀,须发早白,阳萎不举,举而不坚,小便凝溺,下元应惫,如是等症,再不服药,则容颜易老,病患多生矣。

今有一方,秘受仙传,名曰老儿丸。

方中药品共用十六味,不寒不燥,上等无毒,平和王道,能养五脏,善治诸虚,填精益血,补气安神,多进饮食,培元固本,白发再黑,齿落更生,滋阴壮阳,令人多子,有返老还童、乌须黑发之力,益寿延年,元老无病之效,久久服之,大有奇功。

清朝皇宫的御用菜单

清朝皇宫的御用菜单

清朝皇宫的御用菜单清朝皇帝平时吃饭称为“传膳”、“进膳”、“用膳”等。

清朝历代皇帝日常膳食的场面、肴馔的数量差别很大,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康熙皇帝进膳时就比较简单;乾隆皇帝每次膳食的菜肴一般都在四五十品以上。

一般而言,乾隆皇帝以后,历朝皇帝的日常饮食都在四五十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上百种。

愈到清后朝,皇帝的膳事愈铺张豪华,至清代末年时,皇帝饮食的铺张程度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宫廷其他成员的饮食耗费也是十分惊人的。

在鄂尔泰、张廷玉编纂的《国朝宫史》中,对皇太后、皇后等人的“日用饮食原料额”作过以下的统计:皇太后:猪一口、羊一只、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二升、黄老米一升五合、高丽江米三升、粳米粉三斤、白面五十一斤、荞麦面一斤、麦子粉一斤、豌豆折三合、芝麻一合五勺、白糖二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核桃仁四两、松仁二钱、枸杞四两、晒干枣十两、猪肉十二斤、香油三斤十两、鸡蛋二十个、面筋一斤八两、豆腐二斤、粉锅渣一斤、甜酱二斤十二两、清酱二两、醋五两、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七枝(内一枝重五两,三枝各重三两,三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二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二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二十斤、冬四十斤)、黑炭(夏四十斤、冬八十斤)。

皇后: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一升三合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晒干枣五两、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锅渣一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鲜菜十五斤、茄子二十斤、王瓜二十条、白蜡五枝(内一枝重三两,四枝各重一两五钱)、黄蜡四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蜡十枝(各重一两五钱)、羊油更蜡一枝(夏重五两、冬重十两)、红萝炭(夏十斤、冬二十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

皇贵妃:猪肉十二斤、羊肉一盘、鸡一只(或鸭一只)、陈粳米一升五合、白面五斤、白糖五两、核桃仁一两、黑炭(夏三十斤、冬六十斤)、六安茶叶十四两(每月)、天池茶叶八两(每月)。

揭秘清朝皇宫食疗养生秘方

揭秘清朝皇宫食疗养生秘方

揭秘清朝皇宫食疗养生秘方发布:明华居士[全部文章空间留言]日期:2013-5-10 3:44:00 收藏皇宫里的九大顶级养生美食分别是:1、太和饼。

2、集灵膏。

3、清宫茯苓糕。

4、八珍糕。

5、五味子膏。

6、名目延龄羹。

7、玉肌散。

8、阳春白雪糕。

9、二冬膏。

太和饼原料:山药120g,莲子、白术、芡实、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120g,炙甘草60g。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用老米饭干500g,蜜糖为小饼。

日服1饼。

功效:健脾和胃,男女小儿脾胃虚弱最宜。

说明:方出《清太医院秘录医方》,是一首食疗保健,健脾益气方剂。

方中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均为健脾益气佳品,其中芡实兼有固涩之功,茯苓兼有利湿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气利湿邪,颇有配伍之妙。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见前面)、白术、山药、莲子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其中山药可降血糖、降血脂,而莲子、芡实尚有抗癌作用,可见本方养生益寿抗衰作用并非一般。

集灵膏集灵膏原料:人参60g,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120g,牛膝、枸杞各60g。

制法:人参研为细粉,余药煎煮后过滤去渣,加人蜂蜜适量,人人参粉,炼成膏。

或将诸药共为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药膏每日2次,每次半匙,白开水冲服。

药丸每日2次,每次10g,空腹白开水送下。

功效:滋肾益肺,健脾养心,填精补髓,强身壮体,延龄益寿。

说明:集灵膏是清康熙年间宫廷御医顾松园改进之方。

由于方中药物偏于滋阴补血,所以脾虚腹泻者最好不用。

清宫茯苓糕原料:茯苓,莲子,芡实,山药,粳米,糯米。

制法:茯苓等药各等分共为细粉,粳米、糯米另磨粉。

取药粉3份,粳米粉5份,糯米粉2粉,用水和成糕,放入笼内蒸熟,做成小饼。

每日早、晚各食1—2个。

功效:健脾益肾,宁心安神,延年益寿。

说明:此为清宫食疗秘方。

茯苓,《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说它“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是古代医家常用的益寿药。

现代研究证明,茯苓主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组胺酸、麦角甾醇等,具有镇静和降血糖作用。

清宫中的药酒和药膳人有悲欢头易白山无古今色长青

清宫中的药酒和药膳人有悲欢头易白山无古今色长青

龙源期刊网 清宫中的药酒和药膳/人有悲欢头易白山无古今色长青作者: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0年第07期清宫中的药酒和药膳文/依然沈阳故宫举办的“清宫饮食展”活动中,有60件(套)珍贵文物和文字图片揭开了皇家膳食的秘密。

根据“清宫饮食展”活动中透露的清宫养生方,我们精选了药酒方和药膳方,供读者参考。

如意长生酒做法:鲜木瓜泡酒200克,史国公酒500克,五加皮酒1000克,外兑木瓜酒1500克,将以上原料倒入酒缸内,封口,一个月后即可饮用。

功效:平肝和胃,舒筋止渴,改善消化和吸收功能。

史国公酒和五加皮酒,有强筋壮骨、护肾填精、养血的功效。

这种酒还能美容养颜,是强健身体的滋补佳品。

木瓜酒制法:干木瓜150克,五灵脂、川牛膝、当归、白芍药、川萆薢各30克,川天麻、乌药、防风、黄芪、威灵仙(去梗)、川续断、乳香、没药、白僵蚕(去丝)、茯神、川乌头(去皮、生用)各30克。

以上中药用纱布袋装起来,浸在盛有2升白酒的瓶内,二十七日后即可饮用。

史国公酒制法:当归、羌活、鳖甲、萆薢、防风、秦艽、川牛膝、松节、晚蚕沙各60克,枸杞子150克,干茄根240克(蒸熟)。

以上中药用纱布袋装起来,浸在盛有2升白酒的瓶内,封口十日后即可饮用。

提示:酒与中药可以按比例自行加减制作的量。

木瓜酒和史国公酒可以买到成品,饮用或制成如意长生酒很方便。

如意长生酒也有成品出售。

因为药酒具有一定的药性,因此饮用量不宜太大,每天饮用50克左右为宜。

患病人群饮药酒要遵医嘱。

八珍糕的做法原料:糯米粉500克,山药200克,砂仁30克,莲子肉50克,芡实50克,茯苓10克,扁豆50克,薏苡仁50克,白糖200克。

五则宫廷益寿膏方

五则宫廷益寿膏方

五则宫廷益寿膏方在清代,从顺治、康熙到光绪、宣统,历代的皇室成员都留下了大量的宫廷医案记录。

这些医案记录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质量最高的医药学术资料。

在这些清宫医案记录中,记载了很多具有益寿延年功效的益寿膏方。

这些膏方疗效确切、用法简单,非常适合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使用。

下面就择要介绍5则清朝宫廷的益寿膏方:1.清宫茯苓膏原料:茯苓、莲子、芡实、山药、大米、糯米各适量。

制用法:将茯苓、莲子、芡实、山药一起磨成细粉。

将大米、糯米分别磨成细粉。

取3份药粉,5份大米粉,2粉糯米粉,一起用适量的清水混合均匀,入锅用小火熬煮呈膏状即成,可作为主食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为清朝宫廷中十分流行的食疗方。

茯苓、莲子均是《神农本草经》中收录的“上品”药材。

此书中说,莲子有“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的功效。

茯苓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功效,是一种效果显著的益寿药。

现代研究发现,茯苓中富含茯苓聚糖、茯苓酸、卵磷脂等营养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芡实可“除湿痹,腰背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人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

山药则具有”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的功效。

将上述药物与大米、糯米一起制成的茯苓膏,具有健脾益肾、宁心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2.集灵膏原料:人参、牛膝、枸杞各60克,天冬、麦冬、生地、熟地各120克,蜂蜜适量。

制用法:将人参研成细粉。

将除人参以外的药材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和人参粉,用小火熬煮呈膏状即成,可每日服2次,每次用白开水冲服半汤匙。

功效:集灵膏是清康熙年间的名医、宫廷御医顾松园为皇室配制的膏方,具有滋肾益肺、健脾养心、填精补髓、强身壮体、延龄益寿的功效,适合有身体瘦弱、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神疲无力、健忘、烦渴、遗精、阳痿、盗汗、五心烦热、须发早白、牙齿不固、未老先衰等症状的中老年人使用。

此方的滋阴作用较强,因此有脾虚腹泻症状者应慎用。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吴淑卿-HKRCMP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吴淑卿-HKRCMP

清朝宮廷藥膳秘方舉隅吳淑卿(香港中華中醫師公會榮譽會長、國際藥膳食療學會副會長)中國傳統醫學博大精深,皇室宮廷用藥、用方極為嚴謹、精湛,帝王后妃們為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網羅天下名醫、名方奪為己用,使得宮廷醫學與民間醫術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試就復習與整理學習清宮秘方的筆記中,略舉方例,與同道分享。

1、乾隆皇帝服用「八珍糕」實錄:清宮藥膳—八珍糕為宮廷內列入內服延年益壽之藥膳醫方,乾隆41年(1776)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用八珍糕4次,用過2等人參24g。

乾隆52年12月初九起,至53年12月初三,合用八珍糕9次,用過4等人參135g。

乾隆皇帝暮年之時,陰陽氣血虛損疊至,故頻服此糕。

處方:茯苓、蓮子(去心)、芡實、党參、扁豆、薏米、藕粉各60g,山藥150g,糯米90g,把上藥共研極細末,加白糖酌量,研製為糕,蒸熟服之。

因乾隆皇帝暮年,陰陽氣血虛損疊至,故把党參改用人參,以加強補氣健脾之功效。

評釋:八珍糕創製於明代,其方首見於陳實功《外科正宗》,專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易吐易瀉均有良效。

據論:人惟飲食不節,起居不慎而損傷脾胃,百邪易侵,百病易生矣。

古方八珍糕,不寒不熱,為平和溫補之品,扶養脾胃為主,屢有奇效,百發百中,世人稱為醫中正道,並謂男婦小兒諸虛百損,無不神效。

若久服之,可培養脾胃,壯助元陽,輕身耐老,其功效之妙難盡述。

因此,清宮中歷朝,上起8個皇帝、后妃,下至諸班宮女、太監、老幼竟相服食,視為補益增壽靈丹。

2、光緒皇帝飲食補養方—「當歸羊肉湯」淺析:當歸羊肉湯為清朝光緒皇帝飲食補養之方劑之一,1907年(光緒33年)9月19日,皇帝病後脈漸舒平和,病情好轉,御醫陳秉鈞則開:「人乳炖溫,午後3、4點服」。

次日,則開飲食補養法—當歸羊肉湯,以瓷罐蒸炖,以溫中養血,補益肝脾。

光緒常體虛多病,喜飲用當歸羊肉湯,以求強身健體。

處方:當歸30g,黃120g、羊肉(去皮、膜、油、筋)180g、生薑15g,加水用瓷罐蒸炖。

宫廷秘方康复阳痿的有效方法

宫廷秘方康复阳痿的有效方法

宫廷秘方康复阳痿的有效方法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在性生活中无法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性交。

对于患有阳痿的男性来说,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对他们的自尊心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然而,在古代宫廷中,有一些保留下来的秘方被认为可以有效治疗阳痿。

本文将介绍这些宫廷秘方,帮助患有阳痿的男性恢复正常的性功能。

一、余甘子炖羊肉余甘子炖羊肉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宫廷中治疗阳痿的秘方。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1. 准备鲜嫩的羊肉500克,余甘子30克。

2. 先将羊肉洗净,切成块状。

3.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放入羊肉。

4. 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

5. 加入余甘子,再炖煮1小时,至羊肉烂糯。

每周食用两次,可有效改善阳痿症状。

余甘子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而羊肉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对于提高性功能有积极作用。

二、杞菊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被视为宫廷秘方治疗阳痿的有效方法。

其配方主要包括枸杞子、菊花和地黄。

具体用法如下:1. 准备适量的枸杞子、菊花和地黄。

2. 将这三种原料捣碎,混合均匀。

3. 每次取10克的混合物,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杞菊地黄丸能够有效滋补肾阳,增加性欲,改善阳痿症状。

患者每日饮用一次,连续服用2个月以上,即可感受到明显改善。

三、练习太极拳在宫廷中,太极拳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加强人体自愈能力和改善阳痿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阳痿症状。

以下是一套简单的太极拳练习方法:1. 起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

2. 手推:两手由腹部处向前推,持续10次。

3. 抱球:两手放于体前,形成圆球状,缓慢转动。

每天练习太极拳30分钟,可以有效提升阳痿患者的体质和性功能。

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是何种病症,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康复的关键。

阳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避免因压力和紧张而加重症状。

可以尝试进行瑜伽、冥想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帮助缓解精神压力。

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_李清源

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_李清源

我国历代的帝王后妃为了养生防病和益寿延年,常会网罗天下名医、名方为己所用。

因此,为帝王后妃诊治疾病的医生,其医术都非常精湛。

帝王后妃所用的方药,其制法都极为严谨。

这使得宫廷医学与民间医学颇有不同。

在清代,从顺治、康熙到光绪、宣统,历代的皇室成员都留下了大量的宫廷医案记录。

这些医案记录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质量最高的医药学术资料。

笔者在整理清宫医案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具有益寿延年功效的药膳秘方。

这些药膳方疗效确切、用法简单,非常适合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使用。

下面就择要介绍4则清朝宫廷的益寿药膳秘方:一、八珍糕八珍糕是清朝宫廷内使用最广泛的延年益寿药膳方。

据资料记载,乾隆皇帝在年老体衰时,曾频频使用此方(并在方中加入了大量的上等人参)进行调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八珍糕的制作方法是:取茯苓、莲子(去心)、芡实、党参、扁豆、薏米、藕粉各60克,山药150克,糯米90克,白糖适量。

将上述药物一起研成极细的药末,调入白糖和适量的清水,制成饼,用蒸锅蒸熟即成。

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开胃健脾的功效,适合有食少体倦、易吐易泻等脾胃虚弱症状的老年人使用。

乾隆皇帝在暮年时,其体内气血阴阳俱虚,因此御医将此方中的党参改成人参,以加强补气健脾的功效。

据资料记载,八珍糕,不寒不热,为平和温补之品,以扶养脾胃为主,用后屡有奇效,百发百中,无不神效。

若久服之,可培养脾胃,壮助元阳,使人轻身耐老,其效妙难以尽述。

因此,清朝的8个皇帝及后妃、诸班宫女、太监都长期服食此糕,并将其视为补益增寿的灵药。

二、玉容葆春酒慈禧太后十分注重养颜护肤,因此经常使用一些中药美容外敷方和抗老驻颜类药酒进行调治。

据资料记载,在慈禧一生所用的众多抗老驻颜类药剂中,由她亲自赐名的“玉容葆春酒”被使用的频率最高,疗效也最为确切。

慈禧不仅长期不间断地服用此酒,还常将其作为礼品赐给一些皇亲国戚。

玉容葆春酒的制作方法是:取西洋参、枸杞子、黄精、当归、合欢皮、佛手、低度白酒各适量。

明清时期的宫廷烹饪配方

明清时期的宫廷烹饪配方

明清时期的宫廷烹饪配方明清时期,宫廷烹饪成为了一门特殊的艺术,它以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

在这个时期,宫廷厨师们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配方,使得宫廷菜肴成为了一道独具特色的景观。

本文将介绍几个明清时期的宫廷烹饪配方。

一、端炊鱼翅羹端炊鱼翅羹是一道备受赞赏的宫廷菜肴。

它采用了新鲜的鱼翅、瘦猪肉和鸡脯肉为主要食材,经过精心制作而成。

首先,将鱼翅浸泡于水中清洗,并用开水焯水,去除血水和腥味。

紧接着,将鱼翅与瘦猪肉和鸡脯肉一起放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鸡汤,用小火炖煮2小时,直到鱼翅和肉变得柔软。

最后,将炖好的鱼翅和肉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鸡汤,用炒锅煮开,添加适量的盐和味精,撒上香菜末,即可盛入碗中享用。

二、御膳瑶柱炖扁御膳瑶柱炖扁是明清时期宫廷中一道备受推崇的炖菜。

它选用了瑶柱、山药和瘦猪肉为主要材料,配以鲍鱼、蘑菇和鸡汤,制作精细,味道鲜美。

首先,将瑶柱和山药洗净,切成小块备用。

然后,将瘦猪肉切成薄片,与鲍鱼和蘑菇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的鸡汤,用小火炖煮2小时,直到肉烂熟。

最后,将炖好的材料与山药一起炖煮片刻,加入适量的盐和味精,炖煮至山药变得软烂,即可出锅。

三、宫廷糖醋鳟鱼宫廷糖醋鳟鱼是明清时期宫廷中一道经典的鱼类菜肴。

它选用新鲜的鳟鱼为主要食材,配以糖、醋和香葱调味,酸甜可口。

首先,将鳟鱼洗净,剁成块备用。

然后,在炒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七成热,放入鳟鱼块煎炸,炸至两面金黄。

随后,倒入少许糖、醋和酱油,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清水,用小火闷煮片刻,直到鳟鱼变得嫩烂。

最后,撒上香葱末,拌匀即可上桌享用。

四、蜜汁叉烧蜜汁叉烧是宫廷烹饪中一道知名的烧烤菜肴。

它选用了瘦猪肉为主要材料,配以蜂蜜、酱油和姜片调味。

首先,将瘦猪肉切成长条状,放入酱油、蜂蜜和姜片的混合汁中腌制数小时。

然后,将腌制好的瘦猪肉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以中火烤制20分钟,期间不断刷上一层层的蜂蜜酱,直到表面呈现出焦黄色和有光泽感。

《清宫医案研究》之宫廷秘方

《清宫医案研究》之宫廷秘方

《清宫医案研究》之宫廷秘方四磨五汁饮《清宫医案研究》中载有“四磨五汁饮”。

配方中选用水磨人参汁1克、水磨沉香汁0.3克,水磨槟榔汁0.6克,水磨乌药汁1克,麦门冬汁30克、秋白梨30克,鲜石斛汁24克,鲜荸荠汁30克,鲜藕汁30克。

本方具有回阳固脱、滋阴润燥之功效,可用于阴阳虚极欲脱、汗出、气短、喘促息微、口干唇焦等危重症。

用法为将四味干品捣碎,加水研磨取汁,将四味水磨汁用文火煎煮3~5分钟;将五味鲜品捣碎,榨取药汁,和入煎好的水磨汁中即成。

不拘时频频饮用。

据该史料记载,光绪皇帝临终前曾用此方急救,起到延长生命的作用。

炖狍子肉《清宫医案研究》中载有“炖狍子肉”方,配方中以狍子肉为主料,配以葱、生姜、绍酒、酱油、花椒、八角、桂皮、食盐为调料。

本方具有补虚止痢之功效,可用于痢疾、泄泻等症。

用法为将狍子肉洗净,切成3厘米方块,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捞出后用清水洗净。

将锅置火上,放入少量植物油,待油热时加入切好的葱、姜煸出香味时,投入狍子肉,加入适量绍酒、酱油、食盐、桂皮、花椒、八角、水,用武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炖至肉熟烂即成。

佐餐食。

书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大臣赫世亨患痢疾,腹痛,泄下赤白相间、色如鱼脑,御医多方医治仍不见好转。

康熙皇帝得知此事,立刻传旨,停用一切药物,改用“炖狍子肉”方调治。

赫世亨按皇帝的旨意,只服用了一顿,下痢即止。

一时间,朝庭上下无不为之惊奇。

粳米锅巴羹《清宫医案研究》中载有“粳米锅巴羹”,配方中选用粳米锅巴适量,陈年火腿骨一条,红、白糖各适量,乌梅15克,甘草3克。

本方具有复养胃气之功效,可用于危重病人饮食不入症。

用法为:将锅巴用慢火焙至焦黄后研成细末,火腿骨煅烧存性后研成细末,用二味细未加入红、白糖适量,共同研匀。

桔红泡水,取淡桔红水冲调细末,调匀成羹状。

乌梅与甘草共同放入砂锅,用文火煎煮取汁,将羹与汤交替喂服,让患者慢慢咽下。

书中记载,慈禧太后临终前生命垂危、饮食难下,即用此方维持生命。

清朝宫廷养生食谱

清朝宫廷养生食谱

清朝宫廷养生食谱
清朝宫廷的养生食谱多以珍贵食材为主,注重药膳搭配和精细制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清朝宫廷养生食谱:
1. 燕窝羹:将纯净的燕窝浸泡后洗净,用慢火煮熟,加入少量冰糖,制成稠状。

有润燥养颜的功效。

2. 黄花菜蒸鲈鱼:将新鲜的黄花菜择洗干净,配以鲜活的鲈鱼,加入少量精盐和姜丝,蒸熟后撒上香菜和红糖。

有滋阴养颜、健脾益气的效果。

3. 松子麻糖:将松子仁、芝麻、蜂蜜等原料混合烘炒,制成以松子、芝麻为主的糖果形状。

具有补肾益精、滋养心脏的功效。

4. 枸杞木耳炖鸽子:将鸽子宰杀去毛,用开水焯水后沥干,加入适量黄酒、枸杞和木耳,用文火慢炖至汤汁浓郁。

有滋阴补肾、益精补气的作用。

5. 珍珠糖蓮子羹:将莲子破壳去心,加入适量的水煮熟,沥干后加入珍珠糖,搅拌均匀,制成甜美的羹状。

有润肺益气、健脾安神的功效。

6. 海参炖鸡蛋:将鸡蛋煮熟,去壳切片,配以海参、姜丝,加入高汤慢炖熬煮。

具有滋阴降火、健脾益胃的效果。

以上这些宫廷养生食谱都具有滋补身体、调理体质的功效,被清朝宫廷中的贵族们广泛采用。

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

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

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
李清源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我国历代的帝王后妃为了养生防病和益寿延年,常会网罗天下名医、名方为己所用.因此,为帝王后妃诊治疾病的医生,其医术都非常精湛.帝王后妃所用的方药,其制法都极为严谨.这使得宫廷医学与民间医学颇有不同.在清代,从顺治、康熙到光绪、宣统,历代的皇室成员都留下了大量的宫廷医案记录.这些医案记录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质量最高的医药学术资料.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李清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治疗阳痿的药膳方四则 [J], 杨南陈
2.五则宫廷益寿膏方 [J], 李清源
3.清宫廷益寿药膳方四则 [J], 李清源;
4.阑尾有益寿延年功能“健康常识四则” [J], 肖薇薇
5.具有中国特色的宫廷食品“慈禧益寿糕”试制成功 [J], 杨永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宫御医为慈禧太后调经所用之医方集

清宫御医为慈禧太后调经所用之医方集

清宫御医为慈禧太后调经所用之医方集慈禧,晚清最有权势的女人。

她的健康一直备受关注,每日均有太医随侍诊脉,调理用药。

看名家选议的几则调经医方,可见宫廷医家伍药处方之匠心独运,或可为今之医者借鉴。

1 调经丸咸丰年间·懿嫔·调经丸香附一两(童便制),苍术一两,赤苓一两,川芎三钱,乌药一两,黄柏三钱(酒炒),泽兰一两,丹皮八钱,当归八钱,共为细末,水迭为丸,绿豆大。

每服二钱,白开水空心送服。

”评议:本方具调经养血、理气散瘀、止痛除湿作用。

方中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为主药。

《本草纲目》谓其可“利三焦,散瘀结”,“兼通十二经气分”,并称:“得童溲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

方中以之配乌药,即《慎斋遗书》之香附散,可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其得川芎、苍术为伍,则总解诸郁,故李时珍誉本药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乌药辛温,功能顺气散寒止痛,《本草切要》以其配香附、当归、川芎,用治胎前产后之气血不和;《本草通玄》谓其“理七情郁结”,此药用放调经,大旨在此。

川芎、泽兰、当归三者入方,重在调经活血,其中川芎尚可理气开郁,泽兰更能行水破结,当归用之养血和血。

苍术辛温发散,功专健脾燥湿,丹溪谓可“散风益气,总解诸郁”,方中与黄柏相伍为二妙散,有清热除湿之功。

可治湿热下注。

赤苓,《本草经疏》称:“专除湿热”,用之可助二妙之力。

丹皮能清热凉血消瘀,治“女子经脉不通”(《药性论》),与香附、当归、川芍配合,气血双调,以达“调气而活血”之目的。

以药测证,可知本方主要在于治疗月经不调,结合方中以活血行气药物为主,及现存之慈禧脉案,可推知懿嫔(慈禧)之病主要为月经不调及痛经;又因方中有清热除湿之品,则亦可能兼见带下诸症。

按月经不调之由,主要因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其有气滞见证者,则因思忧过度,抑郁不畅,以致血结且滞,血海失于满盈,出现月经不调。

而痛经之机理亦因于血行不畅,其由肝气不舒或寒凝胞宫引起者,则经行涩滞而少腹胀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宫廷药膳秘方举隅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皇室宫廷用药、用方极为严谨、精湛,帝王后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网罗天下名医、名方夺为己用,使得宫廷医学与民间医术有很大的不同,本文试就复习与整理学习清宫秘方的笔记中,略举方例,与同道分享。

1、乾隆皇帝服用「八珍糕」实录:
清宫药膳—八珍糕为宫廷内列入内服延年益寿之药膳医方,乾隆41年(1776)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用八珍糕4次,用过2等人参24g。

乾隆52年12月初九起,至53年12月初三,合用八珍糕9次,用过4等人参135g。

乾隆皇帝暮年之时,阴阳气血虚损迭至,故频服此糕。

处方:茯苓、莲子(去心)、芡实、党参、扁豆、薏米、藕粉各60g,山药150g,糯米90g,把上药共研极细末,加白糖酌量,研制为糕,蒸熟服之。

因乾隆皇帝暮年,阴阳气血虚损迭至,故把党参改用人参,以加强补气健脾之功效。

评释:八珍糕创制于明代,其方首见于陈实功《外科正宗》,专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易吐易泻均有良效。

据论:人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而损伤脾胃,百邪易侵,百病易生矣。

古方八珍糕,不寒不热,为平和温补之品,扶养脾胃为主,屡有奇效,百发百中,世人称为医中正道,并谓男妇小儿诸虚百损,无不神效。

若久服之,可培养脾胃,壮助元阳,轻身耐老,其功效之妙难尽述。

因此,清宫中历朝,上起8个皇帝、后妃,下至诸班宫女、太监、老幼竟相服食,视为补益增寿灵丹。

2、光绪皇帝饮食补养方—当归羊肉汤浅析:
当归羊肉汤为清朝光绪皇帝饮食补养之方剂之一,1907年(光绪33年)9月19日,皇帝病后脉渐舒平和,病情好转,御医陈秉钧则开:人乳炖温,午后3、4点服。

次日,则开饮食补养法—当归羊肉汤,以瓷罐蒸炖,以温中养血,补益肝脾。

光绪常体虚多病,喜饮用当归羊肉汤,以求强身健体。

处方:当归30g,黄芪120g、羊肉(去皮、膜、油、筋)180g、生姜15g,加水用瓷罐蒸炖。

评释:本药膳方首见于《金匮要略》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意在温中补血,合黄芪亦气血双补之意。

本方当归入肝、心,脾经,有甘温补血、补益肝脾之功效;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有补益脾肺气虚、补中气扶脾阳的功效;羊肉甘热,入脾、胃、肾经,有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功效;配以生姜辛温散寒,使全方达到补益气血,温中扶阳的功效。

因羊肉有健脾温中,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的功效,加上补益气
血的黄 、当归,故本药膳方常为宫廷后妃产后虚嬴少气、缺乳所选用。

3、老佛爷清心醒脾莲子粥刍议:
宫廷医学大量集中了许多益寿延年、强身保健的治未病精要方,清宫药膳中的粥膳占很大的篇幅,粥的作用据《本草纲目‧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不极油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所以,帝后膳食中,粥膳是不可缺少的。

莲子粥可清心醒脾,是老年人常服之有益粥膳,也是清慈禧太后喜食用之粥品。

处方:白莲子(去心)18g,梗米30g,先将莲子煮熟,研成泥状,再与梗米加水,煮沸成粥。

评释: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成熟种子,性味甘、涩、平,入脾、肾、心经。

有清心安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的功效。

据《神农本草经》云:莲子有主补中,养神,益气力。

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

的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子带下崩中诸血病。

老佛爷被莲子有清心醒脾,久服轻身耐老的功效所吸引,特常饮用该药膳粥。

但是,本药膳方对中满痞胀,大便燥结者,应禁服之。

4、老佛爷玉容葆春酒:
慈禧太后最重养颜护肤,本方的来源,首先当推由清政府组织编写的《医宗金鉴》,该书的《外科心法要诀》卷63载有玉容散方,指出皮肤黧黑斑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宜以玉容散治之。

清代化妆美容用方,常以膏霜制品治之,慈禧太后重视中药美容制剂和化妆品的使用,并结合美颜玉容葆春的养命酒,使得清代老佛爷在年近古稀之年,外貌仿似40许,与同龄的贵族妇人相比,显得青春美貌得多。

处方:西洋参、枸杞子、黄精、当归、合欢皮、佛手柑等上药,以河南名酒林河大曲为基础酒,遵照传统工艺酿法,自然陈化,精心酿制而成。

评释:本药酒方以西洋参、黄精、当归、枸杞子之类,长于补益气血,滋养肝肾,起到「阴精所奉其人寿的作用。

合欢皮、佛手、清醇之美酒等,有安神解郁,和胃和血,袪邪扶正,行气止痛之功效。

诸药配伍,全方可使五脏受荫,六腑胃和,阴平阳秘,气血流畅,身体康健,从而产生抗衰老,葆春养颜,润肤玉容的功效。

5、清宫仙茶—降血脂减肥医方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宫廷的后妃、宫女更不例外,为了保持青春美
丽,清宫仙茶为宫廷佳丽的喜爱,并列入宫廷常饮之健美饮品。

随 社会的发展,现代都市人把「肥胖」与「血脂增高」视为健美的大敌。

所以,本降脂减肥的清宫仙茶,有助大家在应用中探讨。

处方:泽泻丝、山楂、紫苏叶、石菖蒲、上等茶叶混合,经过特殊加工炮制饮用。

评释:《神农本草经》把泽泻列入上品,认为久服可轻身面生光,故清宫太医选为减肥主药。

又因泽泻加山楂能渗湿利尿,通脉消食,减轻体重,降脂排毒;紫苏、菖蒲含丰富的芳香挥发油,能散风发汗,袪暑除湿,理气活血,豁痰开窍,助泽泻、山楂袪脂减肥。

茶叶味甘性凉,有清热除烦,清目醒神,消食除垢,利尿解毒之效。

现代研究证明,经常饮茶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有好处,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茶多酚类,能减少血液和肝脏中的烯醇和中性脂肪的积聚,强化微血管的渗透能力。

尤以绿茶,更具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肥胖是由于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所致,血脂增高往往与肥胖呈正比。

中医学认为,肥胖病人多湿、多痰,血脉流行不畅。

高脂血症也有相同特点,所以泡服上述特殊加工的仙药茶,既能使湿袪痰除,又能使血脉畅行,从而收到显著降脂减肥的功效。

清代宫廷医案,从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都留有大量记载,是我国历史上医药档案保存最完整、质量最高的学术数据。

宫廷生活饮食丰富,如何通过饮食调理,使宫廷内的皇帝、后妃健康延寿是御医精心研究的重大课题,本人在复习有关中华帝皇养身防老、宫廷秘方中,以清宫为重点,把清宫药膳刍议举隅,力求达到吸引读者的兴趣,共同参与推广药膳食疗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