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前寒武纪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伊 迪 卡 拉 动 物 群
25
狄更逊水母(Dickinsonia)
26
莫森水母(Mawsonites)
直径12.5厘米 生存年代 5.8亿年至5.7亿年
前 生存地点:澳大利亚 物种种类:莫森氏动物,以 地质学家和探险家道格拉斯。 莫森先生的名字命名 简介备注:它很可能是一个 大的圆形动物,由鳞状部分和 中间像纽扣一样的隆起组 成, 但科学家尚不能肯定。最初 它被认为是水母。一些科学 家认为它可能根本不是动物, 而是动物挖掘的虫管化石。
1 国际地科联的划分
国际前寒武系年代地层表(国际地科联, 2000)
4
国际前寒武系年代地层表(国际地科联,2000)
540Ma 1000Ma 1600Ma 2500Ma
540Ma 1000Ma 1600Ma 2500Ma
3600Ma
3600Ma
5
中国地层委员会的划分
中国前寒武系 年代地层表
(中国地层委员会, 2001)
33 1:250000图幅位置
(一)太古宙陆核的形成
华北地区太古宇分布图
冀辽陆核 鄂尔多斯陆核 1 Ar1
2 片麻理
3 陆核轮廓 河淮陆核 4 华北板块 边界 5 后期平移 断层 34
1 古、中太古代
地层:集宁群、迁西群、下鞍山群 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超基性至中酸性火
山岩,夹分选不好的碎屑岩及多层硅铁沉积 地史分析:1)基性、超基性岩来源于地幔,酸性 火山岩为侵入体 2)可与现代月球对比:月陆-高地(亮)为辉 石质斜长岩,月海-低地(暗色)为玄武岩。
31
一 华北古大陆的形成史
(一)太古宙陆核的形成 (二)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 (三)中新元古代似盖层 和盖层形成期
32
中国古板块的划分
西 伯 利
BG KQ YN JY BJ
亚 地 台
西伯利亚 陆块
环
EL
天
BY
萨彦—额尔古纳萨拉伊尔造山系
TM ME
亲西伯利 亚陆块群 冈瓦拉 陆块
系 太
XK BS
KL
光滑、细而长。二分杈,但 较少。子柱体比母柱体小。 分出的二子柱体之间的夹角 为锐角。基本层通常被柱边 所截。不具侧壁。可具长而 向下弯曲的檐或连接桥。通 常柱体表面有一包裹柱体的 薄膜。
30
第三节 中国前寒武纪 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一 华北古大陆的形成史 二 华南古大陆的形成史 三 其它古大陆的形成史
8
前寒武纪
占地质历史的7/8
9
二 前寒武系的特征
1 时限长(46-5.4亿年) 2 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
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 3 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 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 4 生物化石少(化石少,化石无硬壳、后期破坏) 5 矿产丰富(Fe、Au、U) 6 前寒武纪的大气圈和水圈与现在不同
10
6.前寒武纪的大气圈和水圈与现在不同
Ar: 缺氧还原性大气(广泛出现含金-铀砾岩)
Pt1早期:缺氧到含氧过渡(纹带状硅铁组合—早期
藻类释放出的O2被Fe2+吸收而沉淀) Pt1晚期:逐渐含氧,叠层石大量发育 Pt2:含氧大气圈形成,出现含铁红色砂岩、高价铁 沉积层、膏盐沉积和可燃有机岩,但是Pt2-3:海相沉 积中原生白云岩大量发育,反映当时大气中CO2比 Ar低,但仍比现在高 水圈:在Ar以前已经形成,因为在Ar中出现玄武岩 和砾岩Pt2由还原——氧化
19
前寒武纪化石
20
外貌类似现代铁 锰还原菌
分类位置不明
外貌类似现代藻
Gunflint Chert (1900ma) 中的线状 细菌和念 珠状蓝绿 藻
21
3 伊迪卡拉动物群Ediacara Fauna
无壳的后生动物群出现于新元古代后期震旦纪 全球性冰期之后,典型代表是产于澳大利亚南部伊 迪卡拉山庞德石英砂岩(年龄值为630Ma)中,故 通称伊迪卡拉(Ediacara)动物群。 除澳大利亚以外,西南非洲、英国、乌克兰、 俄罗斯北部、瑞典、西伯利亚北部、中国鄂西、陕 南淮南、辽南及黑龙江等许多地区也发现了该动物 群的分子。它的出现标志着后生动物的真正出现, 生物界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演化过程,是生物演 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飞跃。
36
阜平运动(25亿年)
在太古宙末期,有一次大的构 造运动称为阜平运动(25亿年)。 它使得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 为小型稳定地块,称为陆核。
37
(二)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
~~~~~~~~~~~~~~~吕梁运动II(19亿年)
滹沱群浅变质岩,下部和中部为滨浅海碎屑
岩-碳酸盐沉积,中部夹少量玄武岩。 ~~~~~~~~~~~~~~~五台运动II 五台群中低级变质岩,原岩浅海陆缘碎屑岩、 碳酸盐岩至沙泥质浊积岩,中部夹火山碎屑 岩 ~~~~~~~~~~~~~~~阜平运动(25亿年)
22
主要由腔肠动物(67%水母、海鳃纲)、 环节动物(25%)、节肢动物(似三叶虫) (5%)组成的不具外壳的多细胞后生动物群。 在伊迪卡拉动物群出现之前,我国西南地区 时代早于700Ma的地层中发现有一些多毛类环 虫的印痕化石,如 Sabellidites(皱节虫), Palaeolina(古线虫)。因其时代早于伊迪卡 拉动物群,故称其为前伊迪卡拉动物群,是伊 迪卡拉动物群的祖先。
6
本教科书中的划分(红色字为国际地科联2000年的资料)
显 生 宙
570 540Ma
震旦纪 元 古 宙 新元古代 中元古代 古元古代 新太古代 古、中太古代
800 1050 1000Ma 1800 1600Ma 2500 3100 3800 3600Ma
太 古 宙
太 古 宙 冥 古 宙
始太古代(界)
生存年代:超过30亿年前 生存地点:南非 物种种类:古代球形的
16
2 Pt:菌藻类的时代
微古植物指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有机体, 我国主要发育于Pt2-3 宏观藻类指根据目前研究程度尚无法归入 现代藻类系统的、肉眼可见的藻类,主要Pt2-3 叠层石繁盛,特别是Pt3
17
18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 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 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 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 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 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 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 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 现。 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 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 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 件,著名的 后生动物 群—澳大利亚 埃迪卡拉动物群 就出现这个时期。
表明:当时岩石圈壳薄、活动性强、热流值高,仅
出现壳幔分异(为壳慢杂岩)。
35
2 新太古代
地层:阜平群、龙泉关群,下与Ar1角度不整 合接触(迁西运动) 岩性:深变质岩,原岩为基性至酸性火山岩、 火山碎屑岩、硬砂岩夹碳酸盐岩 地史分析: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 等稳定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 范围扩大,且较为稳定。 ★迁西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形成、加厚,成为 古陆核★
27
斯普里格蠕虫(Spriggina)
体长 : 7.5厘米 生存年代 6亿年至5.7亿
年前 生存地点 澳大利亚、非 洲、俄罗斯 名称含义 以澳大利亚古 生物学家斯普里格的名字 命名 简介备注 头部呈新月形的蠕虫状 动物。没有人知道它是直 立在海底还是像蠕虫一样 爬行。
28
三分盘虫(Tribrachidium)
第四章
前寒武纪
1
第四章 前寒武纪
第一节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第二节 前寒武纪生物界
第三节 中国前寒武纪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第四节 中国震旦纪古地理和古构造
2
第一节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一 前寒武纪的划分
二 前寒武纪的特征
3
一 前寒武纪的划分
前寒武纪(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 地质年代单位
23
埃迪卡拉(Ediacaran)动物群是Sprigg于 1947年在澳大利亚中南部Ediacara地区的庞德砂 岩层中首先发现的。最初人们未能确定这一动物 群的时代,后来终于确定为前寒武纪,年龄为6.7 亿年。发现的古生物共计8科22属31种 埃迪卡拉动物群包含三个门,19个属,24种低等 无脊椎动物。三个门是:腔肠动物门,环节动物 门和节肢动物门。水母有7属9种;水螅纲有3属3 种;海鳃目(珊瑚纲)有3属3种;钵水母2属2种; 多毛类环虫2属5种;节肢动物2属2种。
洋
上海
天山—兴 安海西造 山系 乌拉尔— 南天山海 西造山系 秦祁昆加 里东—海 西造山系 北特提斯 印支—燕 山造山系
喜
LS
wk.baidu.com
马
XL
拉萨
印度地盾
拉 ZZ 雅 斯 造 山 ZMMS 系
提
成都
JM
造 系 山 山
YN
扬子准地台
0
500
1000km
PL
广州
造
YK
南特提斯 喜马拉雅 造山系
区
南海诸岛
亚洲东缘燕山 造山系及西太 平洋晚喜马拉 雅岛弧系
山
ZG
乌兰巴托
EL TL XX DH DG XH
ZL
SH
山
亲冈瓦拉 陆块群 古中华 陆块群
萨彦—额尔 古纳萨拉伊 尔(兴凯) 造山系
阿拉木图
KK YS
乌鲁木齐
造
哈尔滨
BH
塔里木准地台
兴 HS
YG
安
TT
FC
平
东京
南
特
AR XKZ TS
北京
J LN SL
提 斯
新德里
北
QT
中朝准地台
JS CD 特 NL WD DB
38
剖面分析:
整体特征: 1)以沉积岩为主,夹有浊积岩、磨 拉石和火山岩,说明地壳仍然有活 动性; 2)晚期大量发育碳酸盐岩、叠层石 和红色沉积,说明大气圈、水圈含 氧量增加; 3)分布较窄。
39
地史分析:
体长 : 直径1厘米 生存年代 6亿年至5.8亿
年前 生存地点 澳大利亚 名称含义 “三条小手 臂”,它的身体分成三部 分,因而得名 简介备注 这种盘状动物 看起来有像海星一样的管 足,它也许是海星非常原 始的近亲。
29
朱鲁赛叠层石(Jurusania)
晚前寒武纪 次圆柱状柱体,柱体平整、
11
第二节 前寒武纪生物界
1 Ar: 主要是化学化石(如氨基酸、脂肪酸、芳香族 碳氢化合物、 环形化合物等),此外有少量叠层石 太古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 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 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 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 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 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 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4600
7
2004年五月13日国际地质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ICS)和国际地质科 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正式宣布,将埃迪卡拉世提升为一个纪, 同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同一个级别。这样,终于 明确寒武纪之前的纪为埃迪卡拉纪(Ediacaran Period),时间从6亿年前到5.44亿年前(具体期限仍有 待于细化,最宽泛的时间界限可能为6.2亿年前到5.42 亿年前)。
12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 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 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 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 命。 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 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 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 叠层石 ; 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 和细菌。 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 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 行光合作用的 原核生物 。
13
Ar叠层石 内原核生 物藻丝体 (Australia) 上:2800Ma 下:33003500Ma
14
原细菌(Eobacterium)
生存年代:超过30亿年前 生存地点:南非 物种种类:“细菌的开端”,因为它们生活在
地球上生命刚开始的时候
15
古球菌(Archaeosphaero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