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知识与能力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研究、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XXX合法席位的恢复;XXX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XXX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侧是XXX,中间是XXX,右边是XXX)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XXX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XXX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XXX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XXX。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XXX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XXX,美、苏、英、法、中五国为XXX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XXX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XXX 的席位被XXX长期窃据。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事务中的立场、策略和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在某一外交事件中的立场和策略,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话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材,主要围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展开,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有所了解。

但针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学生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外交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史料,提高学生对外交事业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外交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2.课件: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4.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等。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内容涵盖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顺序和重要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外交事务作为一个较为专业的领域,学生可能对此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的背景、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资料等,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2.教学辅助材料: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相关论文和书籍。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外交成就,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峰会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如何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展示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学生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发展过程和具体事件可能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掌握其主要事件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的繁荣富强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和互利共赢。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外交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事件,如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加入世界贸易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8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

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一)中美建交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两个部分。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情况,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具体内容和重要事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逐渐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掌握我国外交事业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外交事业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教学难点:具体外交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学生对于外交事业的理解和认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同时,采用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果,如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新课导入: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脉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17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本课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外交事业方面,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具体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难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外交事业发展的原因。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外交事件,让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文献、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等外交事件的资料。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17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讲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以及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新中国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较为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乒乓外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

2.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教学课件的制作,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展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等外交政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线索,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历史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2.教学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等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重要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部编历史课程的第17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包括1954年日内瓦会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1979年中美建交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建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改革发展的相关内容。

对于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学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其背后的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细节内容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加深对外交事业重要性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意义。

2.难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2.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3.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和相关教学参考书籍。

2.教学多媒体材料: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与外交事业相关的道具,如国旗、地图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认识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了解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日益提高。

2.研读、分析相关资料,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学习,初步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通过学习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进入新时代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建交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

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中美关系如何实现了正常化?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如何恢复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探究新知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背景【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包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突破以及新时期的外交特点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成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认识其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史料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原因和特点。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阐述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历史意义。

5.史料分析:让学生分析相关史料,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在外交事业上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上进心;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性教学法,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的图片,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总理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在召开的第一届亚非会议时,又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恩来的外交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6年1月9日,周恩来逝世,联合国大厦在那一天降了半旗。

周恩来在最后的岁月里,带病进行了哪些意义重大的外交活动?他所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后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2、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图片展示《乔的微笑》,简单讲述一下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情况和背景。

2、共同学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在美国等国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国排斥在外。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定、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建交;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探寻答案。

在总结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分析原因时,可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以史为鉴。

2.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

(2)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课堂研究活动(讨论、集体归纳),帮助学生对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加深理解与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生发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

(2)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全方位外交。

难点:中美关系改善和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尼克松访华的图片引出中美关系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史料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占据。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

史料2如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但是,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教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学生: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4.作业完成情况:在作业中,学生们能够认真完成并按时提交。大多数学生的作业能够反映出对外交事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显示出他们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和随堂测试中的表现,我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我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我也提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交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此后我国外交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
②新中国外交事业的重要成就:
-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
-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是新中国外交的一次重大突破。
-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这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 2001年,中国成功承办上海APEC会议,展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和魅力。
③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撰写研究报告:要求学生就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某一重要事件或成就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5)举办主题班会: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为主题,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内容逻辑关系
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具体发展过程和重大事件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和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3.采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事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外交事业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过程,包括50年代的外交成就、60年代的外交困境、70年代的外交突破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外交事业发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50年代至70年代的外交成就,以及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新发展,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历史进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本课的内容,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外交事业的理解不够深入;2. 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认识不足;3. 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难点: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和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政策的调整。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我国外交事业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我国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成就。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生的重大事件。

教材从我国的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外交成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意义等方面,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掌握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的历史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解传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要外交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讲解传授: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进行讲解传授,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美国队员登上中国大巴
1971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世乒赛开始的第二天下午,美国队员科恩一个人在练习馆练习,看到中国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也来了。

中国队开始练习时,他瞅准机会问梁戈亮,能否和他挥几拍。

当年中国男队三大主力之一的梁戈亮同意了,练习大约持续了15分钟。

随后,中国代表团乘车去体育馆,车正要关门时,一个小伙子冲了上来,留着长长的褐色头发,蓝眼睛。

外国运动员一看车内坐的全是中国人,急忙转过身去。

这时他运动服背后印着“U.S.A”的字样映入我们的眼帘,大家都用不安的眼光注视着他。

从饭店到体育馆,汽车要走十五分钟。

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和他说话。

当时,坐在汽车最后排的庄则栋,心里经过激烈斗争后,从手提包里选出一块较大的杭州织锦,和翻译一起来到他前面。

“你好!欢迎你乘我们的车去体育馆。

”他转过身来说:“谢谢!”“你叫什么名字?”“科恩。

”“虽然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但美国人民是中国人的朋友,为了表示中国运动员对美国运动员的友谊,我送你一幅中国杭州的织锦留念。

”庄则栋说……一次历史的偶然,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教师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的?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问题思考: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提示: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

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史料展示:
新闻图片《乔的笑》把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一幕定格在瞬间。

中国当时的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5.引导学生回答:新闻图片《乔的笑》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

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中美建交
1.教师简要介绍:中美“乒乓外交”的一些故事。

2.史料展示: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3.提出问题:从尼克松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怎样的转变?
提示:美国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和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4.史料展示: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冷战的色彩越来越浓,世界战略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1)苏联军事力量迅速发展。

美苏争霸进入“苏攻美守”的阶段。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

(2)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发生急剧变化。

“珍宝岛事件”使中苏关系恶化。

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苏联对中国造成极大威胁。

5.分组讨论: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
提示:从美国来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从中国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6.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

7.史料展示: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8.教师提问: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提示: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开启的是中美正常化的时代。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9.读教材,说说: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提示: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0.教师提问:中美1972年建交了吗?
提示:没有。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两国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关系最终实现了正常化。

(二)中日建交
教师讲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况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目标导学三:全方位外交
1.读课本,说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

提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总结: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也必须努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3板书设计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教材中只是一语带过,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在对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讲述上,限于时间和材料,需要加强对这一块的教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